[爆卦]限塑政策台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限塑政策台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限塑政策台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限塑政策台灣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醫療保健單元,邀請老朋友、陽明大學神經藥理所兼任教授 潘懷宗來到空中,進行一個月一次的醫療新知單元,本集主題為《每人每年攝取超過十萬個塑膠微粒,塑料是如何污染身體?》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qWEec_13-3c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

 同時也有2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2分之一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8Y5MFFSlMiUi4hSAUjVCl 0:00 台灣人水電沒在省?澳洲洗澡限時4分鐘?! 22:28 瑞典做環保可以減稅?日本回收分類竟多達15種?! #世界...

限塑政策台灣 在 圈入準 Chainloop-Chu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5 16:44:10

不誇張,除了手機、鑰匙和錢包,保溫瓶和食物罐,已是我外出必備的物品了。 其實不管疫情前後,我們家都非常少買外送或外帶,就是不喜歡製造太多垃圾,出門就自己帶水,如可以就內用,但疫情來臨時,從來沒想過原來要內用或在外吃東西是這麼難的一件事。 所以隨身保溫瓶瓶和食物罐就成了我們出門的必備品,在這需要隨...

限塑政策台灣 在 數位外交研究室 Digital Diplomacy Lab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10:22:15

|#公眾外交事件簿 031 📂事件代號:台劇外交 🔎涉案國家:台灣 📆案發時間:2001年至今 你最近有追 #台劇 嗎?近年來台劇大爆發,劇情與題材都更趨多元,例如:《#麻醉風暴》、《#通靈少女》、《#我們與惡的距離》,到近期的《#俗女養成記》與《#斯卡羅》等等,都掀起一波台劇討論潮。 一部成...

限塑政策台灣 在 4Gamers編輯部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17:51:58

近期遊戲社群最大的新聞,自然是中國政府限制未成年玩家只能在週五六日和假日只能玩一小時的新聞,不僅對當地的玩家生態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這些無處可去的難民玩家將會流向何方,格外引發關注。⁣ ⁣ 以下摘錄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部分原文內容。⁣ ⁣ 一、網路遊戲企業僅可在周五、週六、週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 20 ...

  • 限塑政策台灣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09 09:10:00
    有 366 人按讚

    今天醫療保健單元,邀請老朋友、陽明大學神經藥理所兼任教授 潘懷宗來到空中,進行一個月一次的醫療新知單元,本集主題為《每人每年攝取超過十萬個塑膠微粒,塑料是如何污染身體?》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qWEec_13-3c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KKBOX:https://reurl.cc/MZR0K4

    ◎每人每年攝取超過十萬個塑膠微粒,塑料是如何污染身體?

    微塑膠(Microplastic,又稱塑膠微粒,指直徑或長度少於5毫米的塊狀、細絲或球體的塑膠碎片)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危害,近年來已受到重視。然而,美國亞利桑拿州立大學團隊日前在美國化學學會會議上首度證實,微塑膠可以被人體器官吸收並累積,這項最新研究發現隨即造成熱議。

    「我們從來無意要危言聳聽,但這些無法生物分解的物質無所不在,並且可以被人體組織吸收並累積,確實令人憂心,」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博士生克爾卡爾(Varun Kelkar)於8月17日在美國化學學會會議上說道。世界各國最新研究紛紛顯示,微塑膠可透過食物、空氣和水在人體中累積。各國因而推出多項限塑政策,台灣也已面臨重要挑戰。這些塑膠廢棄物受到海浪衝擊和陽光照射等因素,會分解成直徑5毫米以下的微塑膠,或是直徑0.001毫米的奈米塑膠。海洋生物大至鯨豚,小至蝦蟹,尤其是人類會整隻食用的貝類海鮮,都可能誤食微塑膠;微塑膠小到可進入其血液循環系統,如今證實可被人體器官吸收與累積後,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更受重視。

    既然環境中塑膠無所不在,你知道你吃進了多少塑膠嗎?根據全球第一份相關報告指出,每個人每週大約吃進5公克、等同一張信用卡的塑膠量,一年下來就吃進了超過250克的塑膠。美國的《環境科學與科技》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也在2019年發表了另一份「人類的微塑膠飲食」研究,更廣泛地從人類經常攝取的食物中,計算微塑膠含量,結果發現不只海鮮,甚至啤酒、鹽巴、糖和蜂蜜等,都含有微塑膠;若根據美國農業部的建議食用量,來計算一年內透過上述食物攝取的塑膠量,依年齡和性別的差別,估計每個人一年吃進了大約3萬9千到5萬2千個微塑膠。

  • 限塑政策台灣 在 志祺七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06 19:15:00
    有 52 人按讚

    本集節目特別感謝 #綠色和平 提供相關諮詢
    導流連結: https://act.gp/3nhQAys
    #源頭減塑 #限塑政策
      
    --
      
    台灣推「限塑政策」已經推了 18 年,
    但是塑膠的使用量反而比以前還要更多!
    究竟為什麼會這樣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
    #台灣的限塑政策 吧!
      
    🎥 影片重點節錄 🎥
      
    📌 根據綠色和平的報告,他們分析了 #經濟部 的統計數據,發現有好幾種不同類型的塑膠,在 2019 年的使用量比 2009 年還要多。
    📌 根據他們的分析, #免洗餐具 的整年度用量,比 10 年前多了 36%;含有 #塑膠淋膜 的紙容器,也就是平常用的紙餐盒、紙碗等等,用量也增加了大約 37%; #塑膠袋 整年的用量也比 10 年前多了大約 11%。
    📌 此外,綠色和平也曾經估算 2019 年全台灣消耗的飲料杯數量。他們用經濟部統計的全國 #飲料店總營業額 ,除以一杯平均價格 50 元的飲料,估算出來 2019 年全台灣大約賣了 20 億杯飲料。這個數字比起 2011 年環保署統計的 #一次性飲料杯使用量 「每年用 15 億個」還要多!
    📌 根據第一線從業人員的經驗,只有不到一成的消費者是使用自己的環保杯,即使可以到 10%,也還是會比 2011 年的用量還大。
      
    🤔 不過,台灣從 2002 年開始就在推行減塑和限塑的政策了,為什麼限塑政策推這麼久,塑膠用量還是一直在增加呢?想知道相關限塑討論的話,就趕快點開影片去看看吧!
      
    ————————————————————————
    ✦ 如果你也覺得這些資訊 很 重 要!
    ✦ 用一秒鐘 #分享 這則貼文,讓更多人知道吧!
    ✦ 想加速觀賞影片嗎?請到 YouTube 觀看:
    👉 https://youtu.be/Lk9eb1pFoAI
    ————————————————————————
      
    ➜ 在 YouTube 上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還可以加入會員贊助我們喔!
    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 追蹤志七 の IG ,
    看更多趣味新聞新知與志祺日常:
    http://bit.ly/shasha77_instagram

  • 限塑政策台灣 在 台客劇場 TKstor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6-16 00:00:23
    有 900 人按讚


    字有點太多,不過他們說得很好。
    重點是:
    🐋減塑運動回饋到的是自身🐋

    【別管珍奶了,讓我們來談談海廢治理】
    文/張卉君(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近日因環保署預告明年7月後四大場所「內用」禁塑膠吸管引發大眾熱烈討論,又因「用湯匙喝珍奶」進一步提高話題熱度,支持與反對的意見都有非常多的激辯,顯見民眾對於「不塑概念」相較於十年前要來得進步許多,過去乏人問津的海洋廢棄物問題如今已經成為眾所皆知的顯學,不再是所謂「環保人士」同溫層之間的對話。
     
    回過頭來看台灣的海廢議題發展之路,從2000年起由民間團體一步一腳印串連推動開始,到2018年環保署終於敞開大門,與民間團體共同組成「海廢治理平台」,全面檢視既有的政策與民間成果,並從影響民生較小的吸管做為開端,讓民眾漸漸有感——其實,塑膠吸管只是環保署限塑政策的開頭,在接下來環保署與民間團體共同規劃的「台灣海廢治理行動方案107年第一版」計畫中,將包含源頭減量、預防與移除、研究調查、擴大參與等四大面向逐步推行,期盼能展現台灣在面對海洋廢棄物汙染問題的決心。雖然政策推行之初,必會受到許多考驗與阻礙,但這是改變的必經之路,海洋和整個地球環境的現況,不斷透過各種訊息向人類傳達重要的訊息︰再不改變我們消費和生活的方式,人類未來的生存處境值得憂慮。
     
    🐋民間團體在海廢議題行動的軌跡🐋
    自2000年起迄今,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每年與各組織團體共同合作,清除海灘上及海域的各式廢棄物,將所清除的海洋廢棄物分類並紀錄數量,再由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彙整各地團體的淨灘成果,傳送至TOC,供分析海洋廢棄物來源之用。2010年起,五個長期關心海洋廢棄物議題的非營利組織,包括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台南市社區大學、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組成『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簡稱T.O.C.A淨海聯盟),共同為台灣海洋廢棄物議題努力,每年持續辦理ICC國際淨灘行動,以期能發揮更大的力量。
     
    2016年開始,澎湖海洋公民基金會、慈心基金會和綠色和平等團體也加入了海洋廢棄物監測和推廣的行列,讓台灣在地團體的力量持續在各地發酵,也有像「台客劇場」、「雪莉不要鬧」、「金魚腦」等Youtuber透過自媒體的製作分享海廢問題、號召民眾自力淨灘等活動,以及臉書的社團「不塑之客」也吸引了眾多生活中實踐減塑的一般大眾,在社群媒體中分享各種減塑產品的使用心得和挑戰,社團中也不乏各種不塑的相關資訊交流;民間自發組成的淨灘團體「RETHINK」、「海湧工作室」、「寶島淨鄉團」也舉辦了各種別具創意的淨灘活動,這幾年「淨灘」在一般大眾的生活經驗中已漸漸普及,可以說台灣民間響應減塑的風氣比公部門頒布政策的腳步還要快,成果也更為精彩。
     
    🐋公部門限塑政策追上腳步🐋
    不論是台灣民間團體的努力、民眾意識的勃發、海洋發出的警訊及生物受困的證據越來越多、或是各國在限塑政策的風起雲湧,也許是種種原因提醒了台灣的公部門需要在海廢議題上以對待空汙議題一樣的強度,將海洋廢棄物的問題提升到「汙染」的層級啟動相對應的策略與措施。2018年年初開始,環保署與長期關心海洋保育的環保公民團體(NGO)、海科館及學術界代表,共同發布「臺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公開宣示將在2030年全面禁用包括購物用塑膠袋、免洗餐具、外帶飲料杯及塑膠吸管等一次用塑膠製品,且2019年將將以塑膠吸管的部分限制做為開端,希望早日達成「無塑海洋」的目標。環保署網站上載明針對四類一次性塑膠用品減量訂出明確期程,未來將尋求社會各階層包括民眾、塑膠製造業者及商家等進行廣泛對話並尋求共識。
     
    而如前文所述,在海廢行動方案重點涵蓋「源頭減量」、「預防與移除」、「研究調查」及「擴大合作參與」4大面向共34項未來行動,包括禁限用一次性塑膠製品期程中,「塑膠吸管」因為在全台灣的海岸一直都是排名前十名的垃圾,而在當前國際間各種一次性塑膠的禁限令中最具代表的除了塑膠袋之外就是吸管了,各國也都紛紛提出針對吸管的限用規模和時程表,可見這是一個重要的國際趨勢,台灣政府目前預告的其實只針對「內用」禁止提供一次性塑膠吸管,相信這對於民間早就在推行減塑行動的台灣社會並不至於造成餐飲業的重大衝擊,而在外帶仍允許附吸管的現況之下,短時間內無法戒掉塑膠吸管便利性的大眾,還有時間慢慢調適。
     
    🐋民間團體當前課題🐋
    基於海洋廢棄物跨知識領域、跨地理區域、跨治理權責的複雜特性,無法僅採用單一層面的汙染治理政策。「海洋廢棄物行動方案」(Marine Debris Action Plan)已是世界各國對付海廢的最新趨勢,採用跨領域整合、公私協力的方式,凝聚利害關係人的共識與力量,不僅日本、韓國、英國與美國已公布相關國家級行動方案,歐盟、二十國集團(G20)等組織也相繼頒布相關政策指引。
     
    當公部門也開始投入之後,從2000年就長期在關注海廢議題的民間團體們當然有更多的工作要做。過去是努力收集第一手數據,要求政府部門重視海洋環境問題,現在好不容易環保署與民間團體攜手合作,共同實現由下而上的政策參與模式,另一方面在今年4月成立揭牌的海洋保育署也是眾所期待,盼能發揮功能,積極制定及落實海洋保育政策,民間團體在此時的角色更像是引路人,要讓資源最豐富的公部門投入力氣在對的事情上,才不至於流於作秀、累積政治籌碼,最終仍是徒勞。
     
    因此,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在今年透過「島航」計畫的執行,以「塑膠微粒」、「海水溶氧」及「水下聲景」三項檢測指標進行繞行台灣一圈的採樣行動,同時在行程中進行海域的觀察,但在航行中的初步觀察,可以看出台灣西部海域與東部海域的差異,除了地景截然不同之外,西部海域在人為活動、居住密度、沿岸產業、垃圾量和溶氧量的數值都呈現較高的現象,尤其是航行到曾文溪出海口以南的檢測點,保麗龍發泡成分的微粒明顯增多、二仁溪出海口之後的後勁溪、高屏溪等重要河川,溶氧數值也有明顯飆升,海域油污和潮界線上聚集物質的成分也相對濃稠,團隊在高雄港近紅毛港外海甚至發現了一條散發著臭味的泡沫潮界線,綿延長達近一公里的區域,當日島航團隊馬上進行採樣並送交海保署做進一步成分化驗。
     
    在台灣海域採集的水樣、撈上來的塑膠微粒數目與成分尚待進一步的分析,將於年底提出更進一步的報告。島航行動的目的除了建立台灣藍色國土當前的體檢資料之外,更重要的其實是召喚台灣民眾對海域問題的重視、關懷並投入家鄉海域的調查。長期在東部海域作海洋廢棄物、鯨豚目擊記錄等長期基礎調查的黑潮深知長期在地監測的重要性,這有賴於地方團體在自己家鄉的海域推動、進行,並非透過幾年一次的大規模調查可以取代的,也需要新成立的海保署投入相對資源,針對海域作長期的監測。
     
    於此同時,綠色和平與荒野保護協會也聯手推動陸域的「海岸廢棄物快篩調查」,透過邀請韓國、日本學者分享海岸監測的科學調查方法,也和台灣長期合作的『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成員團體共同討論出台灣的海岸廢棄物監測方法,並計畫與各地團體合作,共同找出海洋廢棄物聚集的陸域熱點和垃圾種類,期能將資源投注在重點海域的清理。
     
    🐋減塑運動回饋到的是自身🐋
    當減塑意識普及全民時,才是環境運動的開始。
    正因為海洋不是私人的、地球不是環保團體的,才需要每個身在環境之中的人一起來努力。過去長久的生活方式我們習慣了便利,卻消耗了看不見的環境成本,如今我們即將透支下一代的生存資本,雖然海洋面對到的環境考驗和成因十分複雜,但我們相信減少一次性物品使用的需求、降低環境的壓力,是值得支持的方向。相較於世界各國的限塑政策,台灣起步並不算早,而整個環境條件也禁不起再繼續拖延。說到底,環境問題源自於人的問題,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其實沒有想像中的不方便,雖然市面上有許多替代材質的研發,但替代材質的製程是另一個需要被關注的課題,其實重要的是改變「一次性」的使用習慣!!相信只要克服慣性,你我都能成為在生活中實踐環境保護的「不塑之客」。

    #黑潮20
    #島航計畫
    #歡迎成為槳一起為海洋環境努力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