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附近工作職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附近工作職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附近工作職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附近工作職缺產品中有10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19的網紅陳氏朝食-日式飯糰,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我們需要你!」 #徵人舊文重po #徵人啟示 誠徵長期工讀生-備料人員 你好 其實我們只要徵一位新的小幫手 但是我們不曉得妳/你會什麼 所以很彈性的開出三個職缺:D 以下是工作內容,有興趣的朋友 可以自薦/推薦 我們都很歡迎哦 1️⃣長期工讀生: 平日及假日可。 無經驗可。 年齡男女不限...

附近工作職缺 在 康妮英文ConniedaEnglish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31 17:11:26

澳洲住宿, 學生宿舍? 租房?⁣ ⬇️好奇澳洲留學住宿&想省錢的朋友必看⬇️⁣ ⁣ 💁🏻‍♀️:澳洲有學生宿舍嗎?自己租房$?⁣ ⁣ 🐨 學生宿舍:⁣ 先劇透, 康妮住不起學生宿舍😭 但我知道很多⬇️⁣ ⁣ 澳洲大學會跟民間的學生宿舍公司合作, ⁣ 學生宿舍通常會在合作學校的附近, ⁣ 又因為雪梨市...

附近工作職缺 在 倫敦男子日常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07 02:25:29

沒想到 Work From Home 一年了,真的謝天謝地幸運不僅沒被裁員、被政府養了兩個月,最近還成功換到了一份更好的工作。365 天的居家辦公加轉職,補一下上次 Clubhouse 沒聊的東西,分享一下 WFH 花絮。​ ​ ​ - 省下了一年份 £1444 (台幣五萬六) 的地鐵年票,結果每個...

  • 附近工作職缺 在 陳氏朝食-日式飯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22:55:44
    有 54 人按讚

    -
    「我們需要你!」

    #徵人舊文重po
    #徵人啟示
    誠徵長期工讀生-備料人員

    你好
    其實我們只要徵一位新的小幫手
    但是我們不曉得妳/你會什麼
    所以很彈性的開出三個職缺:D
    以下是工作內容,有興趣的朋友
    可以自薦/推薦 我們都很歡迎哦

    1️⃣長期工讀生:
    平日及假日可。
    無經驗可。
    年齡男女不限,
    上班族/二度就業/學生打工/補貼家用都可
    住店內附近尤佳。

    工作時間:
    平日早上06:00-10:00
    假日也可以是08:00-11:00
    (彈性排班、時間長短可當面討論)
    時薪:160元,視工作狀態調整薪資
    工作內容:點餐、結帳、環境清潔,
    捏飯糰、簡單備料相關事項。
    🔸早餐店需早起,工作地點沒有冷氣,夏天熱冬天冷,外場工作需要應對客人,現場出餐有速度壓力。

    2️⃣備料人員:
    年齡男女不限。
    無經驗可。
    上班族/二度就業/學生打工/貼補家用都可

    工作時間:早上10:00-14:00或13:00-17:00
    (彈性排班、時間長短可當面討論)
    時薪:160元,視工作狀態調整薪資
    工作內容:洗切水果/地瓜,洗米煮飯炒料,
    廚房整理,協助備料及清潔工作等內場工作。
    🔸廚房工作比較辛苦,需耐熱/耐水/重複性工作較多,請確切考量自身狀態再投遞履歷哦!

    關於能力我們不設太多門檻,
    但是基本要求整潔、體力、耐力、細心負責。

    #應徵方式
    私訊ig 或 臉書 履歷給我們
    #最快三天內會跟您聯絡哦

    #徵人#誠徵#徵人啟示
    #陳氏朝食日式飯糰
    #徵的就是你
    #好吃的飯糰

  • 附近工作職缺 在 純靠北工程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4 18:44:20
    有 254 人按讚

    #純靠北工程師5bm
    ----------
    幾年前生了一場差點沒命的大病,當時老闆非常善良的讓我那時便幾乎都 WFH,有時候住院帶著筆電遠端作業,有需要才進公司。
    後來自己知道公司新創兩三年內需要做的事情我都做完了,後面其實不需要我,該做的做完後,其他專業領域也有相應的同事在做,半年坐領乾薪到心虛,自己提離職。
    我知道這種公司跟老闆可遇不可求,所以自己在日後找新工作就自己斟酌,身體、薪水、職責必然是要取捨。
    結果遇到滿多奇妙的事情,以最近這份工作來說,因為離家近 & 職缺名稱寫視覺設計(我是設計轉前端再轉UI/UX),所以開了只有視覺設計的薪水,面試過程中也有跟RD主管詢問詳細有工程師會實現我的畫面,便開了很親民的薪水(對勞資雙方都是)。
    結果做了一兩個月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全公司沒有人會網頁前端,所謂的視覺和稍微兼顧UI/UX以外,還要自己切版或是JS和串API等等,手機APP是還好有一個會的同事,不然我可能突然才被要求寫iOS和Android...?
    如果找我面試時有說清楚,職缺也有寫到,我也會提一個合理的薪水,他們可以再跟我協調,而不是直接視覺設計薪水吧?
    現在過了試用期才知道全公司只有我能做網頁了,滿3個月後的調薪大概就是一天加不到100元。
    決定再向上報告這些工作內容和當初我以為可以半養病半溫飽的工作不一樣,超越996的時薪不如做科技廠操作員,我家附近的外籍作業員都不用像我周日晚上10點還要求在家做東西,薪水未必比我少。

    ----------
    💖 純靠北官方 Discord 歡迎在這找到你的同溫層!
    👉 https://discord.gg/tPhnrs2

    ----------
    💖 全平台留言、文章詳細內容
    👉 https://init.engineer/cards/show/6898

  • 附近工作職缺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2 14:35:07
    有 3 人按讚

    忠仁說,他以前曾經是個小有名氣的作家,在大學時候就得過不少文學獎。不過出了社會後,就很少動筆。

    在昆山的那些日子,幾乎每天晚上,他都會跟我講一個故事……

    (1) 日:夏季噩夢
    雲凱是保六總隊的警察,平時服務於核能研究所。他是一個負責的好警察—撇開他的情緒管理。

    警校畢業以後,他本來被分發在當時台北縣的一個派出所,轉換不同單位後,來到核研所擔任保安警察。

    這個位置是個閒缺,簡單地說,就是永無升遷之日的職缺。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每兩個小時到不同的哨點值勤。

    為何他會到這裡?這要說起一段故事。

    在雲凱14歲之前,他是個極為普通的孩子,成績也不出色,長相也不突出,所謂somebody is nobody。

    一切都在國二那年的夏天變了調。

    平常雲凱都跟一群哥兒們鬼混,其中有個大塊頭,叫鬼頭。因為他替個平頭,塊頭又大。平常在班上作威作福,但是因為雲凱是他身邊的小嘍囉,跟對老大混準沒錯。

    他們班上有長相清秀斯文的男生,叫阿勳。平常他不多話,斯斯文文,功課也很好。正因為如此,班上的小混混多會霸凌他,不過因為他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所以學校老師會儘可能地保護他。

    但也是有保護不到的時候,譬如,沒穿衣服的時候。

    某次游泳課結束,大夥兒在盥洗室換裝。那是今天最後一堂課,結束後就放學回家。

    大夥兒在淋浴間遇上了阿勳,不小誰先起了鬨,圍起來羞辱、霸凌他,還有人惡劣的扯下他的泳褲。

    沒想到的是,鬼頭當著大家的面性侵了阿勳。

    過程雲凱不記得了,應該說不想記得了。他只記得,當時阿勳淒厲的呻吟與哀嚎。

    翌日,阿勳的屍體在泳池內被發現。警方的調查是自殺,校方低調並要大家封口避談。阿勳的死,就這樣,成為一則校園傳說。

    但是對雲凱來說,這是一生的惡夢。他知道,內向的阿勳的死是因為他們的霸凌,儘管帶頭的不是他,性侵的也不是他,但是他知道,兇手他也有份。

    就這樣,他就抱著陰影長大,高中畢業進了警校,起先分發至大城市裡的派出所服務,但是一直身心失調,屢屢無法有效做好警察的工作,好在學姊幫忙,把雲凱調到核研所擔任保警,唯一的工作就是守護單位內幾個哨點的安全。雖然這樣的工作幾乎是宣判雲凱的職涯無期徒刑,但是穩定、平凡的工作項目,對雲凱是最好也是唯一的一條路。

    但是午夜夢迴,他仍無法忘記那個14歲的夏日午後,他參與了那場霸凌,也目睹主事者性侵的受害者。他無法原諒自己,迄今腦海中還會迴盪著受害者的哀號聲,還有他被硬扯下來的水藍色泳褲。

    這大概是命運的巧合吧。某日下班後,在住家附近的老市場看到阿勳的媽媽在賣飯糰。原來,阿勳的媽媽原來是個單親媽媽,獨自撫養一兒一女,在兒子死後,搬離了傷心地。女兒後來到昆山經商,這幾年,阿勳媽媽在這個市場頂了一個攤位,早餐賣飯糰,早餐時間過後又賣水果跟青菜,日子勉強過。

    雲凱知道後,後來天天早餐都來跟阿勳的媽媽買飯糰,甚至常常一買好幾個,順便帶早餐給同事。放假的時候,也會到阿勳媽媽的攤位買菜。

    其實雲凱自己比誰都清楚,自己是在用贖罪的心情在面對。帶是至少這樣讓他好過—即便去了幾千次心理醫生,他都沒辦法說出,那個14歲夏天,發生在泳池畔的事情。

    儘管如此,阿勳的哀號聲還是偶而會出現在雲凱腦海,更不堪的是,在自瀆的時候,阿勳的呻吟聲會讓雲凱瞬間高潮。

    (待續)
    https://skooglin.blogspot.com/2019/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