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Capufish (Capufish)看板book標題Re: [心得] 被討厭的勇氣1&...

阿 德 勒 心理學講義 在 宅媽花花 與她的精神疾病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19 13:12:48

上次提過了 #自卑情結 這個名詞,透過優越感讓自己逃避自卑帶來的無力感,這樣的心態稱之為「自卑情結」,本篇將跟大家介紹的是,自卑情結的另一種變化型態: #優越情結 與自卑情結相同,優越情結也是自卑感的衍生物。 自卑情結的表現相對比較隱性,從外在的行為可以明顯看出這些人正在受自卑情結所擾。他們不相...


※ 引述《lindanew (水球好好玩的感覺)》之銘言:
: 例如:稍微研究一下,就可以發現自卑感及卓越,這兩點其實在原學說中,似乎是密不可
: 分的,但在書中似乎被拆開解釋。另外,書中阿德勒的目的論解釋:「人並非受制於過去
: 的原因而行動,而是朝向自己決定好的目的而行動」。其實,這點似乎也與第二集中,家
: 庭排序與性格的解釋有落差。簡單來說,我這外行人看起來會感覺如下:啊你不是說不要
: 被過去設限,那怎麼又提到老大老么會影響性格?

這邊原PO可能有點誤會,個體心理學提到過去性格,是想表達一個人思考的「因」。

例如老大會因為老二出生而感到失寵,進而做出吸引父母的行為,例如偷竊、吵鬧等。

自卑是「因」,偷竊吵鬧是「果」。


我們如果單純改變「果」,那就是叫小孩不要偷竊打架鬧事而已。

但這並不能改變「因」,小孩會去尋找其他方式來證明自己。


支持廢除死刑的人其中一個論點也是如此,我們看到的犯罪只是「果」。

但如果整個社會的「因」沒有解決,問題還是會發生。

所以與其把重點放在「果」,不如好好想想如何改善「因」。

創造出一個比較少犯罪的社會。


所以阿德勒的目的論強調的是從「因」下去做改變,從源頭改變自己目的。

這樣就能夠將原本「家庭的因」改掉,進而結成「良好的果」。

阿德勒是讓一個小孩變好,而不是懲罰小孩,然後讓錯的人繼續重蹈覆轍。


阿德勒講述的是一種未來導向的思考方式。

不受限於過去的經驗,是以一種樂觀勇氣去面對的心理學。

所以他很討厭「宿命論」,因為宿命論者會將失敗原因歸咎於「本來就是這樣」


這些人的口頭禪是:「我知道,但是...」

這個「但是」就是逃避,也就是受限於過去的認知。


所以不管在《被討厭的勇氣》,還是阿德勒自己的著作都會強調一點

過去不等於未來,事情就只是事情本身,你怎麼「認知」才是重點。

我認為「認知」這兩個字,就是阿德勒的精華所在。


阿德勒又稱為勇氣心理學,也就是讓人提起勇氣去面對人生,而非逃避。

但講勇氣很難定義,我自己的結論是「勇氣=認知」。

有勇氣去挑戰的人,就是在「認知」上與別人不同。


選擇逃避的失敗者都是敗在「認知」上頭。

因為認知受限,導致沒有行動的意願,因為認知受限,所以被過去不好的經驗所纏身。

同樣一件事情,有人會覺得再接再厲。有人卻會一蹶不振。

這其中的差異,就是認知。

如果能夠從「認知=勇氣」這點,重新體會阿德勒,相信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你認為可以,就是可以。

改變認知,就可以不再讓自己受限。

阿德勒要說的其實就這麼簡單,也可以說是比較深入探討的哲學雞湯啦。

順手推薦兩本,看完應該就差不多了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https://goo.gl/PJxUxC

《自卑與超越》https://goo.gl/M6JCpP

: 除此之外,我剛好最近有稍微翻了印度靈性導師克里希那穆提的「人生不可不想的事」,
: 他也是用問與答的方式,書中並也提到柏拉圖為蘇格拉底紀錄亦是採取對話的方式。我想
: ,會不會用這種方式了解阿德勒雖然有效率,卻仍然會陷入「用單一角度看世界」的迷思
: 中?
: 不過,還是有很多值得學習之處,如果要總括這兩本書,我想用這句話代表:愛是自立,
: 是成為大人,也正因為如此愛是艱難的。
: 延伸來說,我們不要被過去失敗經驗捆綁,不用被別人的稱讚及批評限制,一個自我中心
: 的人,不是太重視自己,而是不相信及不愛自己。
: 另外,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必須分清楚自己及他人的課題,學習明白信任及信用的
: 差別,學習與這世界連結,為他人貢獻付出,並明白愛是我們存在的意義,試著去愛,並
: 明白看似平淡現下的每一刻都是考驗,都是幸福的確據。

針對「課題」這件事情,我認為有一派哲學更適合談課題。

而且講述的更加清楚明白,那就是「斯多葛學派」。


許多人應該看過這段話:「寧靜禱文」

---

親愛的上帝,請賜給我雅量從容的接受不可改變的事

賜給我勇氣去改變應該改變的事

並賜給我智慧去分辨什麼是可以改變的,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

---

這就是斯多葛學派的精華重點。

想清楚人生什麼事情是「可以控制的」,什麼事情是「不能控制的」。


人為什麼會煩惱?因為就是想控制自己無法控制的東西。

例如死亡、失戀、疾病、天災、意外事故,這些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

但人遇到變故時候往往會想,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會這樣?我不接受!

這個「我不接受!」就是痛苦煩惱的來源。


家人死亡,一定很難過痛苦,不想接受。

但不想接受又能怎樣?你能夠改變這件事情嗎?能夠讓人死而復生嗎?

不行。


如果無法改變的事情,就是接受。

接受的大前提是,你把「可以控制」跟「不能控制」區分開來。


失戀了,對方不愛你提分手,你很難過。

這邊「不能控制」的事情是什麼?---對方愛不愛你,這件事情誰都無法控制。

電影王牌天神可以做到任何事,就是無法改變人心

所以想要改變人心絕對是徒勞的。


但我們「可以控制」的事情是什麼?

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思考過去兩人相處有什麼問題,想想自己哪裡可以做得更好。

這就是「可以控制」的。

這些你都做到了,對方還是不回頭,那就是「接受」了。


瞧,這不就是「課題分離」?

你自己的課題就是可以控制的事,別人的課題就是無法控制的。

不要將無法控制(別人的課題),攬在自己身上。


再拿「成功」來講

平時有在閱讀、進修的人,肯定會變得更加專業→這是可以控制的

但沒人保證你專業以後,一定能夠賺大錢→這是不可控制的


所以許多人從一開始目標就錯誤了

把目標放在無法控制的事情上,還想求個圓滿。


賺不賺錢→你不能控制

自己變得更專業→你可以控制

區分兩者的差強,就不會陷入錯誤的期待了。

這就是課題的分離。


一個學生努力讀書必然會變得更加進步(可以控制)

努力讀書,不代表可以考試一百分或進入台大(不可控制)

所以把重點放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努力讀書)就好。

整天煩惱我能不能考一百分,能不能上好大學,這些都是多慮的。

也是許多人的煩惱來源。如果理解斯多葛的心法,整個人生便會輕鬆許多。


我認為斯多葛的學說,還比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更為強大。

比起阿德勒的課題分離,斯多葛的「可以改變」與「不可改變」更適合現代人

簡單來說就是更好懂,更適用在生活上的營養雞湯。


順手推薦一本神書,必看,送給所有你愛的人。

《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天讀點斯多噶》:https://goo.gl/YtZFVV

放下不在自己控制範圍內的事物,先安頓好自己的心,才能把人生過好


想徹底改變「認知」,可以從閱讀這本書開始做起。

光閱讀絕對不夠,要從生活中去實踐斯多葛的心法,相信會比阿德勒更有幫助。

身為一個斯多葛學派的信徒,真摯推薦這本書。

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2.153.13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28527442.A.FAF.html
hwider: 謝謝分享 06/09 15:17
RayKer: 推一個 06/09 15:56
Leeling: 推~清楚簡潔又好懂!! 06/09 15:57
slugger: 謝謝分享 06/09 16:21
willy0618: 推 06/09 17:16
legendrl: 感謝分享 06/09 17:21
kjkhurst88: 推 06/09 17:37
ID3238: 推 很棒的觀點 謝謝分享 06/09 17:37
edoggiagia: 推 06/09 17:38
hsiflow: 推簡單明瞭說明阿德勒的中心思想~ 06/09 18:04
hsiflow: 關於勇氣=認知這部分,也可以搭配成長型思維來思考 06/09 18:05
kazushige: 推 06/09 18:54
lindanew: 太棒了,我是原po,謝謝你解答我讀完心中的困惑,也就是 06/09 19:19
lindanew: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不是不追究過去的原生家庭,而是理 06/09 19:19
lindanew: 解之後,針對可以改變的地方去改善,不能控制的地方則 06/09 19:19
lindanew: 交給神去處理,是這個意思嗎? 06/09 19:19

這邊還是有點誤會,阿德勒談家庭是談一個人思考的原因,也就是自卑情節。

自卑有分成好的跟壞的,好的自卑感能讓人向上努力,正向思考。

壞的自卑感則會演變成優越情節,自以為是的逃避,變成負面思考。


阿德勒談「未來」的時候,會強調不要因為過去的經驗而退縮。

過去發生的事情,其實都是可以透過自己重新定義的。

這邊類似剩下半杯水,跟還有半杯水的兩種思考方式。

lindanew: 我想了很久,原來他要強調的意思是這樣,我一直以為他要 06/09 19:28
lindanew: 傳達的意思是「過去」與「未來」無關。 06/09 19:28

我自己的看法是阿德勒並不認為過去跟未來無關,兩者是有密切關係的。

不過重點在於你怎麼「認知」過去發生的事情,也就是上面半杯水的思考差異。

拿過去經驗來做為逃避的藉口,這就是阿德勒所不願看到的。

所以才會說事情就是事情本身,並沒有好壞,每個人如何「認知」才是重點。


車禍截肢的人,可能不斷告訴自己,因為車禍我受傷了,整個人沒用了。

然後人生陷入泥沼之中,遇到什麼事情都拿車禍做為藉口

「要是沒車禍,我就不會!@#$@!」

「要是沒車禍,我就可以#@%#@%」


阿德勒應該會說:

「截肢只是截肢,並不會影響到我整個人的價值,我還是可以做到其他事情。」

甚至因為截肢,而擁有易於常人的觀察力、耐心,進而更願意去改善社會。

這種只看未來性的樂觀看法,正是被稱為勇氣心理學的原因。

只看未來,過去就過去了。

你的認知要正面,這才是重點。

ficolins: 推,這篇真的很棒,感謝C大分享。 06/09 20:15
lindanew: 覺得非常詳細,果然需要把問題提出來,板上許多神人啊! 06/09 20:24
lionadon: 推 06/09 21:02
Sarladin: 推 06/09 21:36
koalaq: 謝謝分享~推~ 06/09 21:38
allnight: 推推~ 06/09 22:57
RLH: 馬上入手! 06/09 23:17
※ 編輯: Capufish (111.242.153.131), 06/09/2018 23:20:12
roxetee: 淺顯易懂,謝謝C大 06/10 00:27
aidsai: 推 !!! 06/10 00:45
ptlove1222: 推 06/10 01:19
kenshin078: 很有收穫 謝謝原po 06/10 01:32
Freezebreeze: 嗯 來訂斯多噶 謝謝分享這麼棒的心得 06/10 06:55
Yiing: 好文 06/10 09:27
hereiam1022: 推原po分析+推薦書! 06/10 18:19
enc06: 謝謝C大的分享!收穫良多 06/10 19:23
benbon: 這本之前偶然翻到覺得不錯 再找機會來讀 06/10 20:20
xj3zj17: 推推! 06/10 23:29
calvincock: 只能推了 06/11 00:04
glory5566: 高手 06/11 00:45
aqns13: 好文推 這段話也適合用來解讀論語:道之以政齊之以刑 這則 06/11 15:23
aqns13: 對教學上很有幫助 感謝分享 06/11 15:24
emilian1116: 原PO提到可控制與不可控制一說算是解了我對於這本書 06/11 16:11
emilian1116: 最後一章的疑惑了!!立馬收入最後原PO推的書 06/11 16:12
yeh0416: 推 06/11 21:42
EDGE:     感謝分享! 06/12 00:44
spider605228: 真的是太棒的分析了 推 06/12 18:07
XDmoon: 推~淺顯易懂的分享!!! 06/14 03:25
l040408g: 大推 想去了解斯多葛了 06/14 17:39
Chiaopapa: 感謝 06/19 07:53
rahayato: 推 07/07 21:42
funster: 斯多噶那本真的不錯,當初也是看c大推薦買的 10/20 21:12
DOGEGG: 建議先做正念培養定力 再做情緒斷捨離 08/24 21:32
DOGEGG: 身體調整: https://youtu.be/KTB3ub81IW8 08/24 21:33
DOGEGG: 正念系列: http://user86342.psee.io/P7RHG 08/24 21:33
DOGEGG: 斷捨離: https://youtu.be/8bs7mjdbI7U 08/24 21:33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