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阿飛正傳netflix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阿飛正傳netflix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阿飛正傳netflix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阿飛正傳netflix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香功堂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故事並不全然是記憶,記憶比較像是易碎品或某種該被依戀的東西,但故事不是,故事是黏土,是從記憶不在的地方長出來的,故事聽完一個就該換下一個,而且故事會決定說故事的人該怎麼說它們。記憶只要注意貯存的形式就行了,它們不需要被說出來。只有記憶聯合了失憶的部分,變身為故事才值得一說。」《天橋上的魔術師》吳明...

阿飛正傳netflix 在 致電影 | 深紅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1 15:43:37

🌿四月份觀影紀錄🌿 ⠀ 四月的空氣潮濕地令身體腐爛,時間隨著皮膚的皺摺相互深陷,它們彼此互相緊縮至密不透風,似乎沒有多餘的空位能夠執筆。即使日復一日累積地思緒在身體裡膨脹,但想法與書寫卻是大相徑庭。而自己也似乎逐漸失去了梳理感受排序文字的能力,過於淺白、言不及義、用詞不當的痛苦逐漸將我吞噬,如同在汪...

阿飛正傳netflix 在 Kristi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8 00:27:42

2018 年度十大電影: ⠀⠀⠀⠀⠀ ⠀⠀⠀ 終於要來分享今年的十大佳片了,不得不說十部真的是太少太少,需要忍痛割愛好多電影,實為多次天人交戰後才得到的名單。不免俗還是再提一次篩選標準,以 2018 年台灣正式上映/上線時間為範圍,不包含影展、特別放映與修復重映等等,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並沒有排列名次...

  • 阿飛正傳netflix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20 11:05:00
    有 385 人按讚

    「故事並不全然是記憶,記憶比較像是易碎品或某種該被依戀的東西,但故事不是,故事是黏土,是從記憶不在的地方長出來的,故事聽完一個就該換下一個,而且故事會決定說故事的人該怎麼說它們。記憶只要注意貯存的形式就行了,它們不需要被說出來。只有記憶聯合了失憶的部分,變身為故事才值得一說。」《天橋上的魔術師》吳明益。
    .
    有幸在光點華山看了改編自吳明益小說,楊雅喆導演的《天橋上的魔術師》第三、四集。跳過前兩集,直接看第三、四集,儘管角色有連貫性,但主述者會改變,每集可以獨立觀賞,不會看不懂啦。
    .
    第三、四集播映完畢,戲院亮燈,忽然有點鼻酸與感動。台灣的影視作品,無論是視效的運用或劇情的廣度,都有持續進步。《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敘事是緩的,老實說,我覺得這部作品比較適合在大銀幕觀賞,細節夠多,一個不專心,就可能會錯失掉一些驚喜。但在小螢幕觀賞也有好處,至少金句可以重複聽個幾次,或是中華商場空照景時可以隨時按下暫停鍵,好好檢視特效與搭景的用心和強大,或者再看一次朱軒洋在鏡子前梳頭的帥勁,根本是《阿飛正傳》的張國榮與梁朝偉再現啊。
    .
    硬要挑視效的缺點,大概是(1)大看板的霓虹燈燈速是不是跑得有點快?(2)火車奔過中華商場前方的畫面有點虛感,跟我印象中的畫面不太一樣(但畢竟是兒時記憶,也可能跟真實情況有誤)。
    .
    《天橋上的魔術師》自本週起在公視播映(#大家補完班晚上回家追劇吧),另外 myVideo 和 Netflix 也能收看,一週兩集,共有十集。單就第三、四集來看,《天橋上的魔術師》無論是美術陳設、妝髮、服裝、攝影、演員、配樂等,都非常夠水準,絕對有讓我繼續追看下去的動力!
    .
    #天橋上的魔術師
    #楊雅喆
    #公視、#myVideo 每週六晚間9點同步首播
    #Netflix台灣 每週六晚間10點、11點新集數上架

  • 阿飛正傳netflix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06 16:07:13
    有 405 人按讚

    即使心知現在是片商與電影院的困境,也理解版權取得並非易事,那陣子還是忍不住一直向周遭朋友碎念,《阿飛正傳》至少相隔快兩年的時間,但《霸王別姬》盛大重映不過沒多久之前的事,甚至於 Netflix 仍顯眼在線的前提下又再度回到院線,心裡依然有些過不去的埋怨,若真想讓觀眾緬懷他的身影,不如上映其他經典,以王家衛一系列修復計畫來看,《春光乍洩》目前機率不大,若能有《胭脂扣》、《白髮魔女傳》、《縱橫四海》或《金枝玉葉》不是更好?
     
    現在而言,當初在忌日這個時間點重映的重映或許只是前奏,五月開始才準備進入主旋律,最近看到消息公佈時,瞬間熱淚盈眶,原來台灣也跟上了這一波經典再現,就在 5 月 15 日《白髮魔女傳》以及 6 月 5 日《夜半歌聲》的 4K 修復版本即將先後上映,信義威秀也掛上了大型看板,想到又能真正在大銀幕追憶這朝思暮想的完美身影,心情依然相當激動。
     
    「恨這一生,怨這一晚,誰說愛是這樣難
     恨愛之間分不散,紅顏白髮更覺璀璨
     從前和以後,一夜間擁有,難道這不算,相戀到白頭」
     
    1993 年《白髮魔女傳》1995 年《夜半歌聲》兩部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都是于仁泰導演的作品,主題曲皆由張國榮唱出至今仍活在影迷心中的戲中靈魂,有人說還未看電影時,他的歌喉就已先聲奪人,聽不倦輕輕唱著這幾句歌詞,深沉的哀傷與痛楚濃的無法化開,那樣的卓一航就像令狐冲,那樣的宋丹平還是張國榮無可取代的晶瑩剔透,耀眼依舊,深情依舊,風華依舊。
     
    目前全台預定上映的戲院不少,北中南以及東部都有,兩部相當划算的預售票也熱烈開賣,剛自己也速度訂了一波,私心許願未來能推出海報跟其他周邊,有興趣的人歡迎參考 華映娛樂 專頁或點選連結參考:https://reurl.cc/8GvQqy

  • 阿飛正傳netflix 在 電影A-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7-17 16:33:50
    有 57 人按讚


    我討厭政治,我看這個page只為了想看娛樂。

    聽得最多就是以上這句。

    電影電視等等的娛樂,是不是真的完全能夠跟政治脫勾呢? 這種說法就等於你去看黃子華棟篤笑然後說你只想笑,但不想聽政治一樣,其實我也不覺得有誰會特別喜歡談政治,只是當政治逼到埋身的時候,你實在很難一句我不喜歡,就可以任性地將它放在一邊。

    好的,我們就來看看娛樂是不是可以跟政治完全分割。

    現在發展最迅速的網絡視頻點播平台Netflix,在全球130個國家都提供服務,其中一個沒有被通過審查的地方是中國,原因是因為中國大陸政府想要控制媒體與傳播平台。

    除此之外,我們也很熟悉非常多電影題材在大陸都會被剪走,例如《波希米亞狂想曲》裡面的「傷風敗俗」同性戀或吸毒場景都被全刪。

    然後很多人就會說,香港現在還能看得到這些作品啊,所以我們現在還好好的啊.這就是我想說的重點,你如果有這種想法的話,基本上在你的內心深處你也知道「香港不等於中國」這個事實,這不是甚麼港不港獨政不政治,是非常客觀地因為一國兩制這個從英國殖民地傳承下來的制度,令香港雖然是中國一部份,但並不完全等於中國。

    但是這個制度在香港還可以守多久呢?就完全先撇除立法會等等這種外界覺得很「政治」的東西,來講講香港電影。

    1998年充分表現出大家對九七後香港的擔憂,由陳果執導的「九七三部曲」《香港製造》,不負眾望地奪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2015年,涉及香港人權,民主和言論自由受威脅的《十年》同樣奪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卻得到不少建制派公開批評,林建岳說這是電影界的不幸,表明沒有看過的黃百鳴說是笑話和極大錯誤,而這套電影亦沒有辦法在中國iTunes上架,一個應該要表揚傑出電影所頒發的獎項,最後要因為政治立場而被質疑,所以娛樂還算是跟政治無關?

    還有很多香港導演在電影中滲入許多我們都沒有想像過的政治元素在內。

    我常說我很喜歡王家衛,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電影裡的各種隱喻,《阿飛正傳》的旭仔是被養母撫養長大的,到最後這隻「無腳雀仔」依然找不到根找不到生母,就像香港人被英國養大,但對於未來要找到對生母中國的前景是不明朗的; 《重慶森林》裡不停提及的罐頭有效日期,就如香港人對於1997年7月1日這個快要回歸的限期,警員663被小吃店店員偷偷入屋把家具換走卻視而不見,就如香港在回歸後生活文化不斷被侵食卻不願面對;表面是只是同性戀電影的《春光乍泄》也一樣,兩個香港人在南美流浪,漂泊過後還是沒有一個固定的「家」可以回去,反而台灣來的張宛,他在外面開心流浪過後,有家人在台灣等他,香港人對於自己的身份認同,從來都是卑微得可憐。

    或許你認為王家衛太難懂不喜歡看,合拍片又如何? 顧名思義,合拍片是中港兩地聯合製作的電影。在《香港電影業資料彙編2017》裡,我們看到2017年香港電影佔了53部,其中純港產的是19部,合拍佔32部,合拍片已經遠遠超過一半,當然你可以說是合拍片不乏好看的, 我也很認同,像去年的《無雙》便是一部難得地保有香港元素的我也非常喜歡,但餘下的呢?那一堆堆已經拍了幾十萬次的西遊記啦甚麼古裝大製作啦,根本很明顯地就完全不是拍給香港人看的,反觀還沒有合拍片時的1997年,上映的純港產片多達90部,我們看本土電影的選擇越來越被收窄,這個事實是完全沒有討論的餘地。

    其實我可以完全不講政治,很簡單地跟大家說說笑笑,講電影講電視,但拿破崙說過:世間只有兩種力量- 劍和筆,我不是甚麼KOL,亦沒有甚麼動員能力,甚麼我會因為多講幾次政治就被unlike或被罵,但作為一個執筆的創作人,我怎麼可能眼睜睜看著創作或言論自由不斷被剝削卻默不作聲,我就算能夠影響半個人也有種責任要堅持下去,而且現在互聯網的力量大得不能想像,不然,香港示威者怎麼可以成為 美國《時代》周刊的25位最具影響力互聯網人物之一?

    真的真的,不要再說討厭政治,不管你多討厭它,它還是會找上門的,政治就像水就像空氣,在你不自覺的情況下已經存在,你要生存要快樂要娛樂,不能避免的就是政治, 我們能做得到的不多,但至少要了解要面對,要知道其實香港人比那些好打得的人還要打得,團結起來的香港人可以完成很多很多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