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阿松第一集版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阿松第一集版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阿松第一集版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阿松第一集版權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蕭詒徽,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想起按下遙控器後八德路三段十二巷的鐵捲門緩緩升起的樣子,緊接著推開玻璃門,迎面而來的味道是被我們用過的風。我,又瑜,子華姊,有陣子抵達出版社是依這個順序,所以我先餵貓,旁觀貓於貓碗之寵幸,站在門邊遠遠地和貓飼料與有榮焉。然後開始裝箱訂單,整書,小乙老師設計的《最後一封情書》在倉庫裡是一袋一袋待在紙...

阿松第一集版權 在 喵星達 meowmeowstar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0 18:33:19

🍬喵星達11月日付-底片郵票日付🍬 11月日付來啦~~~這次把我的影像紀錄做成小郵票 像是一張一張小風景~ 裡面的照片,除了日期5、6、10是用canon 5D Mark 3拍攝 其他都是用底片拍的,集結了我從2012到2019年, 七年間的底片影像紀錄! 用底片機拍照真的很好玩,常常帶他們去旅行,...

  • 阿松第一集版權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15 23:11:23
    有 210 人按讚

    我想起按下遙控器後八德路三段十二巷的鐵捲門緩緩升起的樣子,緊接著推開玻璃門,迎面而來的味道是被我們用過的風。我,又瑜,子華姊,有陣子抵達出版社是依這個順序,所以我先餵貓,旁觀貓於貓碗之寵幸,站在門邊遠遠地和貓飼料與有榮焉。然後開始裝箱訂單,整書,小乙老師設計的《最後一封情書》在倉庫裡是一袋一袋待在紙箱裡抱著的。偶爾,要從黑色針織書套和粉紅色針織書套裡隨機出貨,而好像嫌這些還不夠暖似地這本書竟還有附圍巾的版本。

    當我說,我居然訪到林小乙的時候,在我面前分成知道我為什麼說居然的,以及不知道的。那些知道的也會同時知道,林小乙不受訪的,貓站在冬天的傍晚裡就是不走過來的那種不受訪,你還在心想站在那裡不會很冷嗎的時候其實你自己常常忘記你是為了看見祂才走出門,然後才發現了氣溫。而不知道林小乙的人啊,你這輩子可能就是因為不知道她所以才這麼寂寞的吶,因為這個世上沒有人要跟不認識林小乙的人結婚,我說真的。

    離開出版社後偶爾遇見那時認識的人,他們總遠遠的。秋天時安走來,說:你生氣啊?我說我沒有啊,我那麼愛,我只氣我自己,沒有能力消滅那些只會傷害別人,卻又美不勝收的人。然而,原來到頭來選擇逃避的我,在別人眼中就和他們一樣嗎?風、圍巾、鐵捲門,貓在八德路三段生老病死。因為感到冷而把自己包得緊緊的,現在的我知道那不是人的錯。

    走進小乙老師的工作室,她開的第一個話題:你是那種會整理自己過去的人嗎?我說,我非常是;她笑,應該是因為覺得我真年輕的緣故吧。「可是,我做完一件事,下一件事就來了啊。」她說。我點頭,但我有時候覺得,下一件事是在前一件事來之前來的,最近尤其越來越頻繁。我想起第一天走進八德路三段,自顧自把出版社裡書架上的書全部卸下來、按照書系書號排好,一邊自以為是地做筆記:哪個設計師做出什麼風格的書,喜歡什麼顏色,整理到中途還自己和自己玩未看版權頁先猜設計師的遊戲。

    那個時候、不斷出現的名字。

    我曾經以為,所有事情都可以從現在開始。但我錯了。所有事情都是從昨天開始的。



    #

    卡爾維諾,《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第一講:輕。

    在意識到自己嘗試以寫作來描寫現實真相,卻被現實的沉重、晦暗所沾染、凝滯時,卡爾維諾以數個例子說明小說如何以「深思熟慮的輕」來抵抗世界之重 ——

    歐維德《變形記》裡,珀修斯腳踏飛天鞋,手持雅典娜贈與的盾牌前往討伐蛇髮女妖,藉由盾牌折射的影像確認梅杜莎的位置,避免因直視而被石化,成功砍下梅杜莎的頭顱。所謂創作,可以是「不直接觀視現實」的途徑;

    蒙塔萊的詩作〈小誓言〉:「夜間,在我腦海中/那閃閃發光的/如蝸牛涎線發出的貝母般光澤/如拋光玻璃留下的碎屑,/不是教堂抑或工廠的燈光」。當文學藉由細緻的象徵,轉化感官所見的現實,人便不再受限於知覺所構築的世界;

    一樣是輕,在另一首詩裡:「塵埃微粒在暗室裡一束陽光柱中漂移旋轉/薄細的貝殼/全都相似卻又各自不同」。當事物被以最微觀的尺度來審視,原先堅實而不可拆解的世界就能分解、消融為新的認識——這是盧克萊修的《物性論》。

    上述三個段落,便是林小乙著手設計 2019 金點設計獎年鑑時,主要的靈感來源。


    由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的金點設計獎,去年以聯合國 17 項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關注主軸,最後收錄逾六百件設計作品,邀請林小乙設計製作年度專刊。由於內容龐大,亦有規格上的需求,林小乙認為與其從物質層面來詮釋,不如從精神概念來表達。

    「我認為所有的創作都是現實的折射。透過一個作品鏡射出來的世界,可以讓你面對不可直視的現實。透過折射、變形、轉換、甚至於思維的跳躍,能夠離開沉重的處境。我想或許所有關於現實的沉重,無論生理或心理上,都可以透過創作轉化成美麗的事物。」她說。

    珀修斯砍下梅杜莎的頭顱後以此作為武器、歷經數道險阻,最終將頭顱埋葬在阿爾貢的市集。他從水中撈起枝葉,鋪在土地上,把梅杜莎的頭顱朝下掩埋,而那些枝葉一碰觸蛇髮女妖的目光,全都變成了珊瑚與水仙——枝葉、珊瑚、水仙、貝母般光澤的形象,貫串 2019 金點獎年鑑的封面與內頁,成為林小乙以創作轉化現實之重的隱喻。

    這份對「輕」的追求,不只體現於這本年鑑上,也展示於林小乙大部份的設計作品中。



    #

    若曾親手接觸過林小乙的作品,必然會對它們的精緻細密印象深刻。無論是近年由木馬文化發行的川端康成系列作品,其中《雪國》、《古都》、《千羽鶴》以不同顏色的布料書封、佐以刺繡勾勒書名與隨筆畫線條;抑或在中文版勒卡雷系列,以三種不同色度的黑、白紙材來呈現間諜世界,運用同色系不同質地的油墨、燙工堆疊出「影子」、在白色紙材上構成蜉蝣的薄翅。林小乙的作品,常常需要以一種近乎檢查的觀看才能見得全部細節。

    「前面提到的盧克萊修,最讓我感動的是,一位遠古詩人藉由他的詩,告訴你這個世界是由最微小的實體支撐⋯⋯他凸顯那些空虛的、微弱的、幽微的東西,讓你感知即便看不見,ㄧ樣是存在的。」

    林小乙的設計工作室「atom no color」,其名便出自《物性論》:「Tis thine to know the atoms need not colour」。回歸到最小的、不可見的、甚至沒有重量的,原子組成的世界,是林小乙所有設計的核心。


    作為一名設計師,林小乙認為畫面記憶的擁有與表達非常重要。她引用導演安東尼奧尼《一個導演的故事》:「當一行詩變成一個感觸時,就不難把它放進電影裡。」這本導演的創作隨筆在剛成為設計師的幾年常伴林小乙左右,是她內心想法具象化時常常回溯的文本。她同意:當一行詩變成一個感觸時,就不難放進設計裡。

    「我全部的作品,都是仰賴我閱讀過的文字構成的。」她說。

    盧克萊修詩中的塵埃微粒,對林小乙而言不只是文字,也是童年記憶。她幼時居住的台南老家曾是一棟日本時代的老房子,室內日光被繁複構造層層篩過,時常昏暗。林小乙喜愛藝術與科學的哥哥曾在那樣的幽暗中,指著光柱中的塵埃,告訴小時候的她:「那就是原子。」即便長大之後明白那僅僅就是塵埃,那個夏日清晨的畫面卻成為了林小乙的永恆記憶,直到哥哥辭世後的如今。

    她還記得自己在小學時,一下課就會爬到樹上去。倒不是怕人,而是不想花費太多力氣和人說話。哥哥帶著這樣的她,到圖書館、到書店,指著一整道書櫃,說:「妳把這些書看完,看完妳就會變得很厲害。」

    長大之後,她發現自己一直用這個方式做每件事。她說,無論爬樹或閱讀,都如同珀修斯的飛鞋,是逃逸現實的形式。聽哥哥的話,林小乙坐在書店裡,輾壓式地大量吸收,「那時候沒有網路,你會覺得今天存在的東西、第二天就死掉了,沒有了。我不管拿到什麼,就是拚命讀。」


    製作香港蘇富比〈La déesse du sommeil〉藏家專冊時,林小乙以純蠟為材質,雕刻日本畫家藤田嗣治為當時的創作繆思小雪而作的畫像。藉由蠟,林小乙呈現出人體肌膚的有機質感,來表達畫家筆下女子肌膚的觸感。但蠟媒材駕馭不易,包含灌蠟模具的雕刻、降溫凝固的速度、灌蠟方式、蠟的配方等等,都會造成質地甚至顏色的差異。光是測試,團隊就製作了六十幾組。

    「原作是一張 163 公分的畫,小雪的皮膚在畫上非常晶瑩剔透。思考如何製作時,我想到白居易〈長恨歌〉裡的詩句『溫泉水滑洗凝脂』,就請助理幫我調查包括沙子和塑膠的質地⋯⋯但後來,塑膠材質的觸感太現代了。」不只思考質地,也要考慮書冊放入蠟盒後是否會變形、保存時的軟硬程度如何影響它留下碰觸的痕跡。因為配合拍賣,蘇富比專冊通常從設計到製作至多 25 天或一個半月時間,那一年除夕夜,林小乙和工廠老闆談到晚上七點多,吃完年夜飯還要繼續做稿。

    「這就是我在做一件作品時會思考的事。從文本本身切入,能不能更深層地去理解它想表達的事情?我想知道創作者有沒有想說的話,即便是一張畫都有過程的累積。我不希望是自溺的,所以需要參考很多的作品、包括創作過程的影片和訪問資料,消化之後找到一個觀點,才有辦法下手做一本書。」

    讀到最細,再以最細的手法傳達。林小乙作品所呈現的精緻,是以紀錄片式的反芻雕琢而成。



    #

    養成她大量閱讀習慣的年代適逢第二代《影響》刊行,引介大量西方藝術電影,也以豐富的專題撐起雜誌骨幹。林小乙讀《影響》,從封面開始讀到讀者回函,連廣告頁也不放過。從閱讀,林小乙愛上電影,一天要看兩到三部。書店的人都記得她,一看到她來就自動提醒:「這個月《影響》下午才會到⋯⋯這一期明天才會到⋯⋯」

    二十出頭的她,有ㄧ天中午去出版社買電影書,引起了出版社總編注意。對話間,林小乙忍不住詢問對方有沒有招工讀生。「我很喜歡電影,又喜歡音樂,覺得書是最能夠乘載所有我喜歡的事物的形式,但是我那時候還不知道編輯是什麼。」

    林小乙就這樣進了出版社。總編請她做資料性整理的工作,在電影劇本、文本資料間往復。這份多數人覺得枯燥的差事,林小乙卻戴著耳機,一邊做一邊心想:我得到一份非常棒的工作啊。


    幾年後,她真的成為了《影響》雜誌的專題編輯。每個月,她負責撰寫封面專題和組織兩個專題提案,每個專題她都如當年在書店一樣,廣泛閱讀文本:該導演拍的廣告、短片、電影,出版的著作、演講⋯⋯她常常工作到早上八點半,回家睡幾個小時,中午又繼續工作。

    也是《影響》的工作環境自由,只要任務完成,沒有多餘規範,讓林小乙可以採用這樣彈性的工作模式。1998 年,《影響》停刊,往後幾年林小乙繼續至其他出版社做編輯,她意識到自己並不適合體制。

    「體制有它的優點,但在那段時間,我對它是排斥的。」那時,林小乙即將三十歲,轉換職業對他人或對她自己,都是很難相信的選擇。

    「離開出版社兩年,我接了幾本書籍的視覺統籌工作,可能因為那時候和聶永真合作的關係,讓我有一個誤會,覺得做設計好像還不錯⋯⋯因為他做什麼事情看起來都游刃有餘,事實上大部份的人都做不到他能做的事。」為了想要「安安靜靜地自己做設計」,林小乙請聶永真鍛鍊自己的設計技術,懷抱著「誤解」,開始自己的設計之途。


    她說,決定從編輯轉設計,是因為自己喜歡太多東西。「美麗的事物、憤怒的事物,各式各樣的感知,只能一直把它們裝進自己身體,但我想要有個能釋放心裡沉默負荷的地方。」到頭來她仍選擇了書的形式。

    林小乙的首件完整設計製作作品是 2009 年的《RIVER KUO》,確實讓人感受到一種釋放的渴望:3 種白色、19 種紙材,外加布料等其他媒材,極其繁複。非科班出身的她,為了掌握加工技術,常騎著腳踏車拜訪中和的工廠、與老闆聊天,問有沒有可以參考的加工樣;研讀設計裝禎相關書籍,她會遮蓋住工法的說明,看著書中提到的作品自行寫下可能採用的印刷加工,再一一對照,直到自己全對為止。

    「一開始我想做一本美麗的書,但逐漸意識到所有影響我的美,都能夠在一個人心裡成為很深刻的事,不能只因為有一個糢糊的興趣。專業的世界是很嚴肅的。」


    意外的是,正是在那段日子裡,她在誠品翻到了日本編輯菅付雅信《編集天国》,深深震動。菅付雅信身為編輯,也跨領域經手唱片、廣告、時尚工作,曾為音樂家坂本龍一製作網站、公演企劃,並且經營出版社,為他自己熱愛的藝術家、攝影師等創作者出版書籍,無論那些人身在世界何處。

    「他所製作的這些書,都是許久之前曾經啟蒙我、讓我想做設計的原因。他就像一位策展人或製作人,看到了那些創作者將來的代表作。即使後來有些出版社倒了、雜誌停刊了,他所做的一切卻影響著他不認識的、身在另一個國家的我。我想起我過去非常排斥的、不願意再去碰觸的編輯的部份。那是我第一次覺得必須要把製作人這個概念,放到我的作品裡面。」

    為了迴避編輯的體制勞務而走入設計,卻又在實踐設計的過程中意識到編輯意志的力量。林小乙試圖在作品中融會這兩種脈絡,形塑出她的工作風格。



    #

    除了〈La déesse du sommeil〉,林小乙也設計了香港蘇富比數件限量藏品專冊。「我從 2014 年和香港蘇富比前二十世紀現代部門主管 Vinci 合作,在紙本逐漸消亡的年代,我很幸運,客戶非常信任和支持我,這些專冊都是從她和我說了一張畫作的故事開始⋯⋯」

    製作〈Lalan〉時,林小乙從謝景蘭同時身為舞蹈家的這一點切入,希望將現代舞者的肢體關節感融入設計,另一方面也藉由刺繡技法、蠶絲布的運用來涵納東方元素。製作時,為了呈現關節的轉折,林小乙要求整本書裡不同尺寸的頁面燙金,彼此都要對位重疊。裝訂複雜的內頁卻不上膠,只能用結點固定。封面的山水圖,則要求刺繡師必須以單針刺繡的技法,在沒有可以回勾節點的前提下讓針針相連,同時不可留下任何可見的線頭。

    受限於機器,林小乙必須要將每一個節點在圖面上的 XY 軸座標都算出來。最後,每個節點裸露的線段,還需刺繡老闆手工一針針把它們穿進布面後藏起。成品上,金色蠶絲布上透著紫色繡線,書中也以極細的燙銀線條、縫紉銀線交織表現抽象繪畫、現代音樂與即興舞蹈。「我希望它是一本在暗中仍透著微光的書,藏家透過近距離地觀看與觸摸,如同捧在手上的湖泊。」


    常玉生前的最後一場個展,在他晚年摯友、法國勒維家族被庭園植物纏繞的玻璃屋中舉辦,畫作〈睡美人〉(Nu endormi)便收藏於其中。

    「客戶讓我和〈睡美人〉獨處,告訴我它在屋裡安靜地躺了 60 年,藏家把這幅畫拿出來,已經不是因為畫的價錢。她轉述,能不能為藏家和她的朋友(常玉)做一本書?因為這對她來說是很珍貴的回憶。」

    書頁中,林小乙選用纖維較長的手感紙,將網印銀色墨壓在綠色墨上印刷,讓銀色顏料薄薄地凝在紙面的纖維上;透著光線,可以看見葉子上鋪著一層銀光,如同晨霧停在葉子的表面。書中穿插了數台以 75gm 竹尾アリンダ(類似 PVC 片)加工的插頁,翻頁時,光線互透呈現了繁枝茂葉投在牆上的植物光影。此外,林小乙在庭院中摘取被蟲蛀蝕的真實植物,以金工實體方式鑄造出 100 株皆不相同的枝葉,為的是將藏家友人與常玉的回憶凝結封存。

    收納書冊的外罩,原先製作成化石的形象,但林小乙無法說服自己這樣了事。「我想要做的是『時間的凝結』,首先想做玻璃屋,卻因爲過年期間窯廠公休,沒有人願意承接。即便後來用水泥和樹脂灌出了一個類似化石的東西,仍覺得不對。不管怎麼試、做出什麼,我都不滿意,第一次有這樣的感覺,我做不出來。那時只剩兩個星期就要交件了。」

    在她心中,那是像一個泡泡一樣的東西,這個泡泡是很多時間淤積出來的,裡面有風、有沉澱⋯⋯


    那年初三,她和工作人員打電話給所有認識的工廠老闆,拜託他們製作符合需求的玻璃。然而,這麼大的吹製玻璃、加上林小乙要求以清透的高白玻璃從中製造出淤積與細小的氣泡,來呈現回憶的「雜質」,想當然又吃了不少閉門羹。好不容易找到新竹窯廠,ㄧ位老師傅願意接下工作。

    「製作溝通的時候,如果對方說做不到,我會想知道是不容易?還是不可能?如果只是不容易,那麼我們就來討論怎麼處理或調整這個不容易做到的事。」

    對林小乙而言,她面對的早已不只是強度很高的設計工作,而是強度很高的製作統籌與溝通協調。如今,能安安靜靜做設計,反而是她感到最開心的時刻,因為在近期的工作裡,設計需要用最精簡時間完成,大部份精神投注在如何讓整個團隊的人在統一的想法上工作。

    「通常一寫完設計工單,我就可以整份背下來,不是因為我多厲害,而是因為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很清楚地知道每一個細節的連動,包含所有預算、流程,以及過程中可能會有的誤差。工單寫好,就已經可以想像作品完成的樣子了。」



    #

    大量的吸收消化,加上繁複嚴格的工序,自然需要大量的時間。林小乙說,反正她本來就不怎麼喜歡睡覺。有時為了等早上的光線看紙樣,她索性工作到太陽升起。

    為什麼不愛睡覺?她說,她只有在兩種情況會感覺像死。其中一種就是睡覺。

    「我從小就善於自處,世界給我太多太多精緻豐富的東西了,我一個人也可以很開心地做任何事,不會覺得無聊。可是睡著的時候,你跟世界的所有連結是停止的。只有當睡意覆蓋了我,才瞬間會覺得有一點孤獨。」

    另一個讓她感覺死亡的,是時間的過去。

    「瑪莉蓮羅賓遜提到,『回憶就是失落感』。我沒有想過失落不失落這件事,但對我來說,過去的記憶會殘留在生命裡,好像你身上沾著一個氣味,盤旋不掉。」


    哥哥住院昏迷的那天,林小乙正在做遠流版《流浪者之歌》的裝幀,她在醫院裡十分冷靜地與編輯通電話,對完所有的印樣。「對完的瞬間,我意識到一件事情:我哥其實是不會再回來了。」

    這是始終盤桓在林小乙心中的疑問。「時間走掉了,就連我想著『時間走掉了』這件事的時候,時間也在走掉。可是我卻沒有辦法把它設計出來。」

    波赫士身患遺傳性失明,晚年於《沙之書》寫給年輕的自己:「等你到了我的年紀,你也會幾乎完全失明,你只能看見黃色和明暗。你不必擔心,逐漸失明並不是可怕的事情,那像是緩慢漸暗的夏日時光⋯⋯」

    「波赫士的文字影響了我的設計,我想像他眼前的緩慢漸暗,像是在ㄧ片霧靄般灰濛地發著光的霧裡,充滿雜訊,更重要的是,我幾乎看得到時間。」

    她想起侯孝賢談《童年往事》,提到爬上樹偷吃芒果的記憶,風灌在耳裡的聲響清晰可見。年輕時林小乙看侯孝賢的作品,並不明白其中的感覺,多年之後回望,才意識到電影凝結情感記憶與時間的深刻。「我透過了很多文學可以『看到』時間,例如瑪莉蓮羅賓遜在《管家》中寫融雪,你看得到冰雪在消融,看得到人的憂傷隨著融雪而漫長,還有餘燼火光快要熄滅的部份⋯⋯我用繁複的裝幀形式表現,是希望能夠藉由紙本的翻閱,呈現ㄧ段時間的狀態。」


    她複述著她深愛的導演們:安東尼奧尼、侯孝賢、布列松。這些導演的作品,將演員放在一個自然的環境中,不去「演繹」,而是很遠很遠地注視。林小乙也以相同的方式看待自己的作品,「所有我喜歡的事物,事實上最後是全部連結在一起的。有一天你會去回想你看見某個畫面的時光。為什麼會用盧克萊修的詩作為我的名字,就是因為我所有的作品,其實都是關於小時候那一道黑暗中白色的光。」

    回到金點獎專刊中的珊瑚與水仙。內頁中,林小乙以局部亮油印刷這些形象,油光透明隱形,必須在光線下以特定角度檢視,才能看見。枝葉之中,藏著林小乙對各種文本的理解,既可見又不可見的狀態,也恰如同空氣中似乎無形的塵埃,並非不存在,而是僅在日光打進時現身。

    「也許客戶看不到,也許讀者看不到,對我來說這只是自己的功課:我想做到我看到的細節。即便大部份時候它不被視為重要的事情。」她說。






    設計承受之輕,專訪林小乙:即便看不見,一樣是存在的
    https://bit.ly/3mnkUqS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封面照片攝影_slow light
    內文圖片提供_ 林小乙、台灣設計研究院 TDRI
    責任編輯_ 溫若涵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

  • 阿松第一集版權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3-23 21:03:27
    有 392 人按讚

    這是1989年3月21日星期二晚上9點3分在台視播出的教育文化節目《孫叔叔說故事》第二集「骨頭環」,講述大壞蛋「骨頭環」改過向善的故事。

    主持人(旁白):孫越
    主演:古錚(飾演骨頭環)、戴秉剛(飾演佛祖)
    皮影師:陳光華
    製作人:曹瑞原
    企劃編劇:徐忠華
    執行製作:鄧福昌、蘇國興
    攝影:李國強、許派源、徐啟峰
    剪輯:林玲娟
    燈光:沈源、任介卿
    副導演:邱千珠
    導演:徐忠華
    顧問:沈清松教授、洪建全文教基金會
    製作:緯來公司
    監製:公共電視小組

    公視片頭製作:賈成達

    影片來源: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
    VHS錄影帶數位化:張哲生

    1988年,洪建全文教基金會決定將其出版的《創意童話》(榮獲1988年金鼎獎優良兒童讀物獎)拍攝成電視兒童戲劇節目,由緯來公司製作、政大哲學系主任沈清松擔任顧問、藝人孫越主持,節目名稱定為「孫叔叔說故事」,第一季共十三集,取材自《創意童話》中國篇之春秋戰國時代寓言。

    《孫叔叔說故事》找來小朋友喜歡的「孫叔叔」孫越主持,每一集開頭先以皮影戲搭配孫越的旁白作為楔子,然後以戲劇演出的方式表現,最後再由孫越闡述故事之意涵。

    1989年3月14日起,緯來製作、公共電視小組監製的兒童教育節目《孫叔叔說故事》於每週二晚上9點在台視播出。

    1989年暑假,深受小朋友喜愛的《孫叔叔說故事》之收視率不斷上揚,在8月上旬已升至百分之廿六,居公視節目第二名(第一名為《愛的進行式》)。

    1991年元旦起,中影文化城內的街道廠租漲價35%,而燈光、佈景租金也一併漲價,由於漲幅超高,立即造成公視節目《孫叔叔說故事》出現緊急狀況,而向公視要求追加製作費以反映成本,同時製作單位也慎重考慮是否停播,若就此停播,將創下收視率高達25%的節目卻主動叫停的紀錄。

    最後,播出長達3年4個月,期間曾獲行政院新聞局選為78年(1989年)優良電視兒童節目與80年(1991年)優良電視兒童節目的公視節目《孫叔叔說故事》,在1992年7月28日播出了最後一集。

    然後,由已播過一季且頗受歡迎的國人自製木偶動畫片《阿公講古》第二季接檔,於1992年8月4日播出第一集「老鼠嫁女兒」。

    下面是我特地到國家圖書館所蒐集的一些和《孫叔叔說故事》有關的媒體報導,讓大家得以一窺這齣優質戲劇的來龍去脈。

    第一篇:1988年12月4日《民生報》第11版

    公視櫥窗
    創意童話 即將立體化
    「孫叔叔」要在螢幕說給小朋友聽

    【本報訊】榮獲今年金鼎獎優良兒童讀物獎的「創意童話」即將「立體化」為電視兒童戲劇節目--公共電視「孫叔叔說故事」。

    由洪建全文教基金會出版的「創意童話」十集,分中國篇及西洋篇;而公視兒童節目「孫叔叔說故事」第一季十三集多取材自中國篇的春秋戰國時代寓言,「吹牛的丈夫」(不食嗟來食)、「心裡有鬼」等。

    以「創意童話」作為「孫叔叔說故事」的取材資源,使得製作單位可以得到更便利的製作資源,省事不少;再則明示取材來源也是重視版權觀念的正確作法。

    「創意童話」立體化為緯來公司製作的「孫叔叔說故事」,其間最居關鍵的是同時擔任「創意童話」策劃及「孫叔叔說故事」顧問的政大哲學系主任沈清松。

    「孫叔叔說故事」昨天邀請了一百五十位國小三、四年級的男女學童試片及問卷,反應熱烈,不過洪建全文教基金會的人員及三位國小老師倒認為:對白仍應力求淺顯,否則對於目標觀眾來說稍嫌深奧。

    「孫叔叔說故事」由小朋友最喜歡的孫越主持,前面以皮影戲搭配孫越的旁白作為楔子,後續再以戲劇演出的方式表現。

    第二篇:1988年12月4日《聯合報》第24版

    公視孫叔叔說故事 問卷百餘位小朋友

    【台北訊】公視節目「孫叔叔說故事」昨天舉行製作階段試片,邀請百餘位小朋友填寫問卷。

    「孫叔叔說故事」是一向頗受公視當局支持的緯來公司製作,發問卷作節目是緯來公司一貫手筆。緯來公司此一新作係以孫越為重要賣點;前數集內容,公視曾要求製作單位重新修改。昨天針對國小中年級所作的問卷調查,也將做為節目發展方向之參考。

    節目內容藉皮影戲和真人演出,表達中國古代思想家的言行風範,觀賞層次定位在國小中、高年級,劇本由金鼎獎兒童優良圖書「創意童話」改編,播出日期目前尚未敲定。

    第三篇:1989年3月2日《民生報》第10版

    公視「孫叔叔說故事」
    十四日起播出

    【本報訊】公共電視兒童節目「孫叔叔說故事」,將於三月十四日,星期二晚上九時,在台視播出。

    「孫叔叔說故事」是一個古裝兒童戲劇節目,以中華文化為主要內容。為免節目枯燥無味,製作單位特別設計了主持人、皮影戲、古裝真人戲劇的型態,來吸引小朋友。

    製作單位將於三月十一日上午九時,在久大書香世界,舉辦高年級小朋友說故事比賽。活動一律通訊報名,來函請以明信片,寫上自己的學校、地址、電話,寄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三一一號五樓,「孫叔叔說故事」收即可。

    第四篇:1989年3月14日《民生報》第12版

    公視‧兒童
    孫叔叔說故事 今晚開講 掌中乾坤 外江戲開鑼

    【張夢瑞】

    ●台視「孫叔叔說故事」,將於今晚九點零三分播出第一集「鵷鶵與貓頭鷹」,這一個由孫越主持的十三集節目,接替已播完的「小冬瓜的世界」。「鵷鶵與貓頭鷹」描述莊子和惠施原是好朋友,兩人雖常各據己見,相持不下,但事情過後,兩人又和好如初。後來惠施出任梁惠王的宰相。莊子知道後,十分高興,計畫到梁國去看他。豈知,莊子在途中,惠施就得到消息,並誤聽讒言,以為莊子來搶他的職位,因而懸賞捉拿他。莊子用計進城見惠施,告訴他鵷鶵和貓頭鷹的故事來表明自己的行意。

    ●華視「花的禮讚」,晚上九點零三分播出「踏出芳香的步履」。由於現代人越來越重視休閒生活,因此,大型花園的照顧就成了一項專精的技藝。通常休閒場所的花卉,最好選擇好種易活,花色豔麗,花期長的最理想。如九重葛,榕樹適合室外栽培。

    ●華視「掌中乾坤」,晚上十一點零三分播出「外江布袋戲」;外江布袋戲就是移植了平劇音樂而形成的布袋戲;由此可見,布袋戲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兼容並蓄,具備了求新求變的活潑性格。

    第五篇:1989年8月15日《民生報》第12版

    公視櫥窗
    孫叔叔說故事 小朋友愛看 收視不斷上揚 躍居公視第二

    【張夢瑞】拜暑假之功,深受小朋友喜愛的公視「孫叔叔說故事」,收視率不斷上揚,上周已升至百分之廿六,居公視節目第二名(第一名是「愛的進行式」)。

    造成「孫」劇獲小朋友青睞的最大原因,是製作單位不斷修正腳步,以符合小朋友的口味兼教育功能為主。

    據該劇製作人陳繼業表示,「孫」劇初期是以古聖先賢為主,全劇沒有一位女演員,陽剛味甚濃。許多家長經常向製作單位反映,劇中的故事太深,不適合小朋友看,小朋友即使看了,也不瞭解其中的道理。

    製作單位接受建議,在第二季即換上一些言簡意該的警世故事,甚至還加上一些懸疑推理的情節,立刻吸引小朋友的注意,許多家長甚至與子女一道觀賞這個充滿趣味的節目。

    根據聯廣廣告公司近日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公視「孫叔叔說故事」,已被列入公視五個叫座又叫好的節目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其他四個節目,播出時間均超過二年,只有「孫」劇播出尚不滿半年。

    第六篇:1990年1月3日《民生報》第11版

    孫叔叔 向第四季邁進

    【記者 尚孝芬/報導】公視兒童節目「孫叔叔說故事」播映3季,收視與口碑都建立了不錯的基礎,因此製作單位提出第4、5季企劃案,公視一口氣便先通過兩季的案子,讓製作單位有較充裕的時間拍攝,不過,公視要求該節目在演員知名度上能夠加強,更能擴展收視階層。

    公視發現「孫叔叔說故事」觀眾訴求面雖然定在國小至國中階層,但是也能吸引一般青少年與成年觀眾,因此公視與製作單位簽約,再提高製作費用來支付演員酬勞。

    昨天,「孫」劇第4季第1集在中影文化城開拍,邀請楊光友、「帥哥綜藝團」劉爾金、杜滿生、王德志、鐵孟秋等人演出,另有馬景濤、溫懷智、陳慧樓等演員陸續加入陣容。

    第七篇:1990年2月23日《民生報》第10版

    新聞局公布78年電視兒童節目獎 “72變”獲最佳製作 “兒童天地”等獲優等製作

    【本報訊】新聞局昨天公布78年優良電視兒童節目獎,華視的「72變」獲得最佳製作獎,優等製作獎則有3名,分別是民生報製作的「兒童天地」節目、緯來傳播公司的「孫叔叔說故事」及中視的「童話世界」。

    新聞局表示,根據評審委員的意見,「兒童天地」充分利用生態資源及環境保護素材,引導兒童走向戶外探索大自然的奧妙,並藉機誘導小朋友關注生態環保,節目具真實感。

    新聞局指出,「72變」製作單位華視可獲得獎金20萬及獎牌一面,民生報、緯來傳播公司及中視則分獲獎金5萬元及獎狀一紙。

    第八篇:1991年1月14日《民生報》第11版

    孫叔叔說故事 付不起“房租”?
    中影文化城廠租調高 使公視問題浮現

    【記者尚孝芬/特稿】中影文化城內的街道廠租自今年元旦起漲價35%,其餘燈光、佈景也一併漲價,由於漲幅超高,立即造成公視節目「孫叔叔說故事」的緊急狀況,並向公視要求追加製作費以反映成本,而製作單位同時也慎重考慮停播,因此也可能創下收視率高達25%,節目卻主動叫停的紀錄。「孫叔叔說故事」是公視唯一常態製作的古裝戲劇,目前將進入第7季。由於背景需求,「孫」劇幾乎每場戲都租用中影廠棚、街道,所以造成極大影響,成了中影漲價下首當其衝的節目。

    而台視「中國民間故事」雖然也常租用中影拍片,但是該劇可以回台視攝影棚內拍攝,並非全部外景,但公視尚未建台,因此「孫叔叔說故事」在沒有電視台現成攝影棚、佈景、頭套、服裝的支援下,一切必需品都是直接費用,所以中影一漲價,便使該劇吃不消。

    公視建台計畫拖延再三,公視製播組以「試播」名義,一試便試了6年之久,既是過渡組織,建台計畫又銜接不上,於是公視節目便只得在困難中前進。

    「孫叔叔說故事」停播的考慮只是公視「既缺硬體又缺軟體」窘狀冰山之一角,而欠缺完整前瞻的規劃,公視建台牛步化、政策不明確卻使公視累積了不少人為的「暗礁」,大問題還待解決,而基層問題卻紛紛不斷,公視的包袱真是愈來愈重了。

    第九篇:1991年12月29日《民生報》第10版

    優良兒童節目出爐
    "兒童天地"等4節目獲獎

    【本報訊】行政院新聞局昨公佈80年優良電視兒童節目得獎名單,由本報製作的「兒童天地」、及華視製作的「神仙指頭」、中視製作的「童話世界」、與「孫叔叔說故事」分別獲獎。

    依據兒童節目輔導獎勵辦法,「兒童天地」製作單位民生報、中視及緯來傳播公司,因獲優等獎,可分別獲頒獎金5萬元與獎狀乙張;而「神仙指頭」製作單位華視,則因獲最佳製作獎,可得獎金20萬元及獎牌一面。參與此認評審的委員有皇甫河旺、柯平順、林美珍、廖峰香與繆亞君,得獎的4個節目,賽容與表現形態雖不相同,但都製作嚴謹、內容充實。

    第十篇:1992年6月26日《民生報》第12版

    《螢幕情報》
    公視招牌節目 和你說拜拜
    製播多時翻不出新點子 "法窗"﹑"孫叔叔"﹑"愛的進行式"不如見好就收

    【記者陳民峰/報導】經常位居公視節目收視率前三名,也是「常青樹」型的三戲劇節目──「法窗夜語」、「孫叔叔說故事」、及「愛的進行式」,在分別播出三到六年之後,終於敵不過求新、求變的壓力,將在一個月內陸續下檔。從在文化唸書起就參加「愛的進行式」演出的鄭宜雰覺得,「好像在跟童年說拜拜!」

    這三個戲劇節目是公視的招牌節目,「愛的進行式」播出已超過六年,預定播到309集結束;「法窗夜語」已播出四年半,共224集,定本月29日下檔;「孫叔叔說故事」已播三年多,定7月21日結束。

    公視製播組表示,「愛」劇及「孫」劇收視率平均都在22%到23%,有時達25%,比有些八點檔的連續劇的收視率還高;「法窗夜語」也都在20%以上。收視率高連帶廣告也創佳績,由於三個節目都安排在台視播出,另外兩台早有意見,但製播組表示,當初誰也料不到!目前台視尚未接到「孫」劇也要下檔的消息,製播組擔心「台視知道後可能會叫。」

    「孫」劇昨天錄最後一集,孫叔叔(孫越)將工作人員請到鏡頭前向小朋友道別,現場氣氛感傷。孫越錄完後即將啟程赴衣索匹亞了解世界展望會的活動。製作人徐忠華表示,很遺憾不能與小朋友共度暑假,不過將與孫越再度合作,開闢新的兒童節目「案子會更大」。

    鄭宜雰六年前剛出道就接下「愛」劇,飾演此一「模範家庭」姊姊的角色,由於「乖女兒」角色一演六年,使她很難扭轉既定的形象,接其他戲時也很難突破,目前只等華視拍攝中的「軍官與淑女」播出時,她才有機會以「年輕媽媽」的角色呈現新形象。

    公視製播組表示,同一節目做久了,製作單位就技窮無法翻新,加上庫存節目多,品質也不錯,因此換新。不過,「孫」劇是製作單位主動要求下檔的。

    製播組舉例指出,如「愛」劇經常在室內拍攝,公視要求出外景以增加變化,但頂多只「出」到公園,且牽涉到預算,劇中爸、媽永遠不出外景,變化有限。

    第十一篇:1992年7月10日《聯合晚報》第14版

    孫叔叔最後一集報‘知遇’之恩 徐華鳳、鄧安寧友情演出

    【記者唐在揚/台北報導】公視招牌節目之一的「孫叔叔說故事」,昨天錄製最後一集「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演員徐華鳳、鄧安寧未成名前都參加「孫叔叔說故事」的演出,他們對這個節目感情深厚,兩人擔任最後一集的主角,現場氣氛溫馨感人。

    三年前鄧安寧尚未走紅螢幕,只演舞台劇,但製作單位「慧眼識英雄」邀他在「孫叔叔說故事」的第一集中飾「莊子」,而後就成為該節目中的「基本演員」。

    同樣的,一年半前,徐華鳳剛踏進演藝圈不久,知名度也尚未打開,製作單位提供她演出機會,頻頻亮相,終被其他製作單位看上。

    徐華鳳與鄧安寧皆表示,近一年來因演出機會增加,較少再在「孫叔叔說故事」中出現,不過昨天卻主動報到,並以半價方式演出,為的就是要報製作單位知遇之恩。

    第十二篇:1992年8月4日《聯合晚報》第16版

    阿公今晚又要講古囉!
    國人自製動畫 陪小朋友快樂過暑假

    【記者唐在揚/台北報導】公視「孫叔叔說故事」上周下檔,今晚公視將推出另一頗受歡迎的「阿公講古」接檔。公視表示,往後周二晚間9時台視頻道的公視時段,歸劃為兒童專屬時段,將持續播出國人自製的動畫或兒童節目。

    「阿公講古」已播過一季,觀眾對此國人自行製作的木偶動畫片反應熱烈。今起播出的第二季,仍將以西方與民間傳奇故事為題材,今晚播出「老鼠嫁女兒」。

    公視表示,國人愈來愈重視兒童節目,加上國內製作水準也不斷提升,因此決定周二晚間此一公視時段,今後闢為兒童節目時段,播出國內自製的卡通動畫或民間故事,讓國內自製的兒童節目有充分發揮空間。

    目前公視已排妥在「阿公講古」播畢後,緊接著由「中國神話故事」以及「陶叔叔的卡通世界」接檔。公視說,根據試片帶看來,這兩部國人自製卡通無論線條與內容都在水準以上,國人可拭目以待。

  • 阿松第一集版權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3-06 21:04:01
    有 941 人按讚

    這是1989年3月14日星期二晚上9點3分在台視首播的教育文化節目《孫叔叔說故事》第一集「鵷鶵與貓頭鷹」(鵷鶵音同鴛雛,為鳳凰的一種),由孫越主持。

    1988年,洪建全文教基金會決定將其出版的《創意童話》(榮獲1988年金鼎獎優良兒童讀物獎)拍攝成電視兒童戲劇節目,由緯來公司製作、政大哲學系主任沈清松擔任顧問、藝人孫越主持,節目名稱定為「孫叔叔說故事」,第一季共十三集,取材自《創意童話》中國篇之春秋戰國時代寓言。

    《孫叔叔說故事》找來小朋友喜歡的「孫叔叔」孫越主持,每一集開頭先以皮影戲搭配孫越的旁白作為楔子,然後以戲劇演出的方式表現,最後再由孫越闡述故事之意涵。

    第一集「鵷鶵與貓頭鷹」描述莊子和惠施原是好朋友,兩人雖常各據己見,相持不下,但事情過後,兩人又和好如初。後來惠施出任梁惠王的宰相。莊子知道後,十分高興,計畫到梁國去看他。豈知,莊子在途中,惠施就得到消息,並誤聽讒言,以為莊子來搶他的職位,因而懸賞捉拿他。莊子用計進城見惠施,告訴他鵷鶵和貓頭鷹的故事來表明自己的行意。

    此集的演職員如下:

    主持:孫越
    演出:謝祖武、鄧安寧、曾國城
    製作人:陳繼業、玉笠人
    企劃編劇:徐忠華
    執行製作:盧竹錕、徐忠華
    助理:錢志偉、鄧福昌
    攝影:周定國、劉文良、蔡添財
    燈光:沈源
    剪輯:林玲娟
    皮影師:陳光華
    顧問:沈清松教授、洪建全文教基金會
    導演:井迎瑞
    製作:緯來公司
    監製:公共電視小組

    公視片頭製作:賈成達

    影片來源: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
    VHS錄影帶數位化:張哲生

    1989年3月14日起,緯來製作、公共電視小組監製的兒童教育節目《孫叔叔說故事》於每週二晚上9點在台視播出。

    1989年暑假,深受小朋友喜愛的《孫叔叔說故事》之收視率不斷上揚,在8月上旬已升至百分之廿六,居公視節目第二名(第一名為《愛的進行式》)。

    1991年元旦起,中影文化城內的街道廠租漲價35%,而燈光、佈景租金也一併漲價,由於漲幅超高,立即造成公視節目《孫叔叔說故事》出現緊急狀況,而向公視要求追加製作費以反映成本,同時製作單位也慎重考慮是否停播,若就此停播,將創下收視率高達25%的節目卻主動叫停的紀錄。

    最後,播出長達3年4個月,期間曾獲行政院新聞局選為78年(1989年)優良電視兒童節目與80年(1991年)優良電視兒童節目的公視節目《孫叔叔說故事》,在1992年7月28日播出了最後一集。

    然後,由已播過一季且頗受歡迎的國人自製木偶動畫片《阿公講古》第二季接檔,於1992年8月4日播出第一集「老鼠嫁女兒」。

    下面是我特地到國家圖書館所蒐集的一些和《孫叔叔說故事》有關的媒體報導,讓大家得以一窺這齣優質戲劇的來龍去脈。

    第一篇:1988年12月4日《民生報》第11版

    公視櫥窗
    創意童話 即將立體化
    「孫叔叔」要在螢幕說給小朋友聽

    【本報訊】榮獲今年金鼎獎優良兒童讀物獎的「創意童話」即將「立體化」為電視兒童戲劇節目--公共電視「孫叔叔說故事」。

    由洪建全文教基金會出版的「創意童話」十集,分中國篇及西洋篇;而公視兒童節目「孫叔叔說故事」第一季十三集多取材自中國篇的春秋戰國時代寓言,「吹牛的丈夫」(不食嗟來食)、「心裡有鬼」等。

    以「創意童話」作為「孫叔叔說故事」的取材資源,使得製作單位可以得到更便利的製作資源,省事不少;再則明示取材來源也是重視版權觀念的正確作法。

    「創意童話」立體化為緯來公司製作的「孫叔叔說故事」,其間最居關鍵的是同時擔任「創意童話」策劃及「孫叔叔說故事」顧問的政大哲學系主任沈清松。

    「孫叔叔說故事」昨天邀請了一百五十位國小三、四年級的男女學童試片及問卷,反應熱烈,不過洪建全文教基金會的人員及三位國小老師倒認為:對白仍應力求淺顯,否則對於目標觀眾來說稍嫌深奧。

    「孫叔叔說故事」由小朋友最喜歡的孫越主持,前面以皮影戲搭配孫越的旁白作為楔子,後續再以戲劇演出的方式表現。

    第二篇:1988年12月4日《聯合報》第24版

    公視孫叔叔說故事 問卷百餘位小朋友

    【台北訊】公視節目「孫叔叔說故事」昨天舉行製作階段試片,邀請百餘位小朋友填寫問卷。

    「孫叔叔說故事」是一向頗受公視當局支持的緯來公司製作,發問卷作節目是緯來公司一貫手筆。緯來公司此一新作係以孫越為重要賣點;前數集內容,公視曾要求製作單位重新修改。昨天針對國小中年級所作的問卷調查,也將做為節目發展方向之參考。

    節目內容藉皮影戲和真人演出,表達中國古代思想家的言行風範,觀賞層次定位在國小中、高年級,劇本由金鼎獎兒童優良圖書「創意童話」改編,播出日期目前尚未敲定。

    第三篇:1989年3月2日《民生報》第10版

    公視「孫叔叔說故事」
    十四日起播出

    【本報訊】公共電視兒童節目「孫叔叔說故事」,將於三月十四日,星期二晚上九時,在台視播出。

    「孫叔叔說故事」是一個古裝兒童戲劇節目,以中華文化為主要內容。為免節目枯燥無味,製作單位特別設計了主持人、皮影戲、古裝真人戲劇的型態,來吸引小朋友。

    製作單位將於三月十一日上午九時,在久大書香世界,舉辦高年級小朋友說故事比賽。活動一律通訊報名,來函請以明信片,寫上自己的學校、地址、電話,寄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三一一號五樓,「孫叔叔說故事」收即可。

    第四篇:1989年3月14日《民生報》第12版

    公視‧兒童
    孫叔叔說故事 今晚開講 掌中乾坤 外江戲開鑼

    【張夢瑞】

    ●台視「孫叔叔說故事」,將於今晚九點零三分播出第一集「鵷鶵與貓頭鷹」,這一個由孫越主持的十三集節目,接替已播完的「小冬瓜的世界」。「鵷鶵與貓頭鷹」描述莊子和惠施原是好朋友,兩人雖常各據己見,相持不下,但事情過後,兩人又和好如初。後來惠施出任梁惠王的宰相。莊子知道後,十分高興,計畫到梁國去看他。豈知,莊子在途中,惠施就得到消息,並誤聽讒言,以為莊子來搶他的職位,因而懸賞捉拿他。莊子用計進城見惠施,告訴他鵷鶵和貓頭鷹的故事來表明自己的行意。

    ●華視「花的禮讚」,晚上九點零三分播出「踏出芳香的步履」。由於現代人越來越重視休閒生活,因此,大型花園的照顧就成了一項專精的技藝。通常休閒場所的花卉,最好選擇好種易活,花色豔麗,花期長的最理想。如九重葛,榕樹適合室外栽培。

    ●華視「掌中乾坤」,晚上十一點零三分播出「外江布袋戲」;外江布袋戲就是移植了平劇音樂而形成的布袋戲;由此可見,布袋戲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兼容並蓄,具備了求新求變的活潑性格。

    第五篇:1989年8月15日《民生報》第12版

    公視櫥窗
    孫叔叔說故事 小朋友愛看 收視不斷上揚 躍居公視第二

    【張夢瑞】拜暑假之功,深受小朋友喜愛的公視「孫叔叔說故事」,收視率不斷上揚,上周已升至百分之廿六,居公視節目第二名(第一名是「愛的進行式」)。

    造成「孫」劇獲小朋友青睞的最大原因,是製作單位不斷修正腳步,以符合小朋友的口味兼教育功能為主。

    據該劇製作人陳繼業表示,「孫」劇初期是以古聖先賢為主,全劇沒有一位女演員,陽剛味甚濃。許多家長經常向製作單位反映,劇中的故事太深,不適合小朋友看,小朋友即使看了,也不瞭解其中的道理。

    製作單位接受建議,在第二季即換上一些言簡意該的警世故事,甚至還加上一些懸疑推理的情節,立刻吸引小朋友的注意,許多家長甚至與子女一道觀賞這個充滿趣味的節目。

    根據聯廣廣告公司近日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公視「孫叔叔說故事」,已被列入公視五個叫座又叫好的節目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其他四個節目,播出時間均超過二年,只有「孫」劇播出尚不滿半年。

    第六篇:1990年1月3日《民生報》第11版

    孫叔叔 向第四季邁進

    【記者 尚孝芬/報導】公視兒童節目「孫叔叔說故事」播映3季,收視與口碑都建立了不錯的基礎,因此製作單位提出第4、5季企劃案,公視一口氣便先通過兩季的案子,讓製作單位有較充裕的時間拍攝,不過,公視要求該節目在演員知名度上能夠加強,更能擴展收視階層。

    公視發現「孫叔叔說故事」觀眾訴求面雖然定在國小至國中階層,但是也能吸引一般青少年與成年觀眾,因此公視與製作單位簽約,再提高製作費用來支付演員酬勞。

    昨天,「孫」劇第4季第1集在中影文化城開拍,邀請楊光友、「帥哥綜藝團」劉爾金、杜滿生、王德志、鐵孟秋等人演出,另有馬景濤、溫懷智、陳慧樓等演員陸續加入陣容。

    第七篇:1990年2月23日《民生報》第10版

    新聞局公布78年電視兒童節目獎 “72變”獲最佳製作 “兒童天地”等獲優等製作

    【本報訊】新聞局昨天公布78年優良電視兒童節目獎,華視的「72變」獲得最佳製作獎,優等製作獎則有3名,分別是民生報製作的「兒童天地」節目、緯來傳播公司的「孫叔叔說故事」及中視的「童話世界」。

    新聞局表示,根據評審委員的意見,「兒童天地」充分利用生態資源及環境保護素材,引導兒童走向戶外探索大自然的奧妙,並藉機誘導小朋友關注生態環保,節目具真實感。

    新聞局指出,「72變」製作單位華視可獲得獎金20萬及獎牌一面,民生報、緯來傳播公司及中視則分獲獎金5萬元及獎狀一紙。

    第八篇:1991年1月14日《民生報》第11版

    孫叔叔說故事 付不起“房租”?
    中影文化城廠租調高 使公視問題浮現

    【記者尚孝芬/特稿】中影文化城內的街道廠租自今年元旦起漲價35%,其餘燈光、佈景也一併漲價,由於漲幅超高,立即造成公視節目「孫叔叔說故事」的緊急狀況,並向公視要求追加製作費以反映成本,而製作單位同時也慎重考慮停播,因此也可能創下收視率高達25%,節目卻主動叫停的紀錄。「孫叔叔說故事」是公視唯一常態製作的古裝戲劇,目前將進入第7季。由於背景需求,「孫」劇幾乎每場戲都租用中影廠棚、街道,所以造成極大影響,成了中影漲價下首當其衝的節目。

    而台視「中國民間故事」雖然也常租用中影拍片,但是該劇可以回台視攝影棚內拍攝,並非全部外景,但公視尚未建台,因此「孫叔叔說故事」在沒有電視台現成攝影棚、佈景、頭套、服裝的支援下,一切必需品都是直接費用,所以中影一漲價,便使該劇吃不消。

    公視建台計畫拖延再三,公視製播組以「試播」名義,一試便試了6年之久,既是過渡組織,建台計畫又銜接不上,於是公視節目便只得在困難中前進。

    「孫叔叔說故事」停播的考慮只是公視「既缺硬體又缺軟體」窘狀冰山之一角,而欠缺完整前瞻的規劃,公視建台牛步化、政策不明確卻使公視累積了不少人為的「暗礁」,大問題還待解決,而基層問題卻紛紛不斷,公視的包袱真是愈來愈重了。

    第九篇:1991年12月29日《民生報》第10版

    優良兒童節目出爐
    "兒童天地"等4節目獲獎

    【本報訊】行政院新聞局昨公佈80年優良電視兒童節目得獎名單,由本報製作的「兒童天地」、及華視製作的「神仙指頭」、中視製作的「童話世界」、與「孫叔叔說故事」分別獲獎。

    依據兒童節目輔導獎勵辦法,「兒童天地」製作單位民生報、中視及緯來傳播公司,因獲優等獎,可分別獲頒獎金5萬元與獎狀乙張;而「神仙指頭」製作單位華視,則因獲最佳製作獎,可得獎金20萬元及獎牌一面。參與此認評審的委員有皇甫河旺、柯平順、林美珍、廖峰香與繆亞君,得獎的4個節目,賽容與表現形態雖不相同,但都製作嚴謹、內容充實。

    第十篇:1992年6月26日《民生報》第12版

    《螢幕情報》
    公視招牌節目 和你說拜拜
    製播多時翻不出新點子 "法窗"﹑"孫叔叔"﹑"愛的進行式"不如見好就收

    【記者陳民峰/報導】經常位居公視節目收視率前三名,也是「常青樹」型的三戲劇節目──「法窗夜語」、「孫叔叔說故事」、及「愛的進行式」,在分別播出三到六年之後,終於敵不過求新、求變的壓力,將在一個月內陸續下檔。從在文化唸書起就參加「愛的進行式」演出的鄭宜雰覺得,「好像在跟童年說拜拜!」

    這三個戲劇節目是公視的招牌節目,「愛的進行式」播出已超過六年,預定播到309集結束;「法窗夜語」已播出四年半,共224集,定本月29日下檔;「孫叔叔說故事」已播三年多,定7月21日結束。

    公視製播組表示,「愛」劇及「孫」劇收視率平均都在22%到23%,有時達25%,比有些八點檔的連續劇的收視率還高;「法窗夜語」也都在20%以上。收視率高連帶廣告也創佳績,由於三個節目都安排在台視播出,另外兩台早有意見,但製播組表示,當初誰也料不到!目前台視尚未接到「孫」劇也要下檔的消息,製播組擔心「台視知道後可能會叫。」

    「孫」劇昨天錄最後一集,孫叔叔(孫越)將工作人員請到鏡頭前向小朋友道別,現場氣氛感傷。孫越錄完後即將啟程赴衣索匹亞了解世界展望會的活動。製作人徐忠華表示,很遺憾不能與小朋友共度暑假,不過將與孫越再度合作,開闢新的兒童節目「案子會更大」。

    鄭宜雰六年前剛出道就接下「愛」劇,飾演此一「模範家庭」姊姊的角色,由於「乖女兒」角色一演六年,使她很難扭轉既定的形象,接其他戲時也很難突破,目前只等華視拍攝中的「軍官與淑女」播出時,她才有機會以「年輕媽媽」的角色呈現新形象。

    公視製播組表示,同一節目做久了,製作單位就技窮無法翻新,加上庫存節目多,品質也不錯,因此換新。不過,「孫」劇是製作單位主動要求下檔的。

    製播組舉例指出,如「愛」劇經常在室內拍攝,公視要求出外景以增加變化,但頂多只「出」到公園,且牽涉到預算,劇中爸、媽永遠不出外景,變化有限。

    第十一篇:1992年7月10日《聯合晚報》第14版

    孫叔叔最後一集報‘知遇’之恩 徐華鳳、鄧安寧友情演出

    【記者唐在揚/台北報導】公視招牌節目之一的「孫叔叔說故事」,昨天錄製最後一集「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演員徐華鳳、鄧安寧未成名前都參加「孫叔叔說故事」的演出,他們對這個節目感情深厚,兩人擔任最後一集的主角,現場氣氛溫馨感人。

    三年前鄧安寧尚未走紅螢幕,只演舞台劇,但製作單位「慧眼識英雄」邀他在「孫叔叔說故事」的第一集中飾「莊子」,而後就成為該節目中的「基本演員」。

    同樣的,一年半前,徐華鳳剛踏進演藝圈不久,知名度也尚未打開,製作單位提供她演出機會,頻頻亮相,終被其他製作單位看上。

    徐華鳳與鄧安寧皆表示,近一年來因演出機會增加,較少再在「孫叔叔說故事」中出現,不過昨天卻主動報到,並以半價方式演出,為的就是要報製作單位知遇之恩。

    第十二篇:1992年8月4日《聯合晚報》第16版

    阿公今晚又要講古囉!
    國人自製動畫 陪小朋友快樂過暑假

    【記者唐在揚/台北報導】公視「孫叔叔說故事」上周下檔,今晚公視將推出另一頗受歡迎的「阿公講古」接檔。公視表示,往後周二晚間9時台視頻道的公視時段,歸劃為兒童專屬時段,將持續播出國人自製的動畫或兒童節目。

    「阿公講古」已播過一季,觀眾對此國人自行製作的木偶動畫片反應熱烈。今起播出的第二季,仍將以西方與民間傳奇故事為題材,今晚播出「老鼠嫁女兒」。

    公視表示,國人愈來愈重視兒童節目,加上國內製作水準也不斷提升,因此決定周二晚間此一公視時段,今後闢為兒童節目時段,播出國內自製的卡通動畫或民間故事,讓國內自製的兒童節目有充分發揮空間。

    目前公視已排妥在「阿公講古」播畢後,緊接著由「中國神話故事」以及「陶叔叔的卡通世界」接檔。公視說,根據試片帶看來,這兩部國人自製卡通無論線條與內容都在水準以上,國人可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