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反思—共病時代 下》
❙ 投稿文章
投稿作家|劉諺昀、鄭凱薰
校正|翁歆媃
-
❙ 當前已發生的人畜共患病
根據2016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指出:「人畜共患疾病在全球呈上升趨勢,構成嚴重公共衛生風險。人類所有的新興傳染病中,有75%是人畜共患疾病,而這類疾病的產生與...
《疫情下的反思—共病時代 下》
❙ 投稿文章
投稿作家|劉諺昀、鄭凱薰
校正|翁歆媃
-
❙ 當前已發生的人畜共患病
根據2016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指出:「人畜共患疾病在全球呈上升趨勢,構成嚴重公共衛生風險。人類所有的新興傳染病中,有75%是人畜共患疾病,而這類疾病的產生與生態系統的健康密切相關。」以下將探討近年流行的人畜共患病並以冠狀病毒為例。
#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於2002年11月在廣州出現的非典型肺炎,後來因廣州教授去香港M hotel 住宿,造成全球性的大型感染,主要受感染的國家為中國,全球共發現8,096例病例,造成774例死亡。
根據統計數字顯示,以下幾種動物帶有SARS病毒,果子狸、貉、獾、蝙蝠、猴、蛇、老鼠,病毒會透過糞便傳播,在Nature論文中,研究團隊以高通量測序後發現,這種新病毒和來源於蝙蝠的HKU2官網病毒有95%的同源性,而中間的先前被認為是源頭的果子狸,只是中間宿主,有人認為SARS的起源與中國野味文化有關,到了2003年7月下旬,已經不再有新增病例,世界衛生組織宣布SARS疫情結束。
#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
2012年6月沙烏地阿拉伯吉達一名60歲男性為全球第一例MERS患者。流行地區主要集中於中東地區。此疾病可經由近距離飛沫傳染、接觸傳染 (直接或間接)、動物接觸傳染或飲用駱駝奶等方式。死亡率為36%。根據WHO在2019年的統計資料,全球自2012年起共有2468起病例,總死亡人數為851人左右。而MERS至今沒有有效疫苗及藥物。
#COVID-19 (2019 新型冠狀病毒)
此病毒是現在進行式,你我都深受影響,是這世代的我們共同經歷、寫下的一頁慘痛故事。目前仍沒有人知道誰是零號病人(「索引病例」,是醫學術語,意指疫情擴散時被病毒或細菌性疾病感染的第一人。),關於他的推測也眾說紛紜。確切的發源地、如何產生也仍在調查。
流行地區遍布全球,造成社會多層面的影響,甚至病毒的命名方式也成為一大爭議,是個有很多「俗稱」的病毒。此病毒從2019年底至今不斷延燒,變種病毒接連出現,染疫者、因病身故者仍持續增加,全球各地疫情狀況也時刻改變,截至2021年7月7日全球總病例數達到1.85億,剩下的情況未完待續,而後續內容需要我們一同去關注。
❙ 段落總結
WHO稱SARS是「冠狀病毒引起的首例致命流行病」。SARS和MERS在當時是個相當嚴重的問題,各自造成了全球死亡人數約略900上下。然而,COVID-19截至2021年7月2日在全球已造成400萬人因病身故。由此可得知,COVID-19是如此強大之病毒。這些病毒各自造成重大影響,由歷史上的各種疾病的竄起我們可得知COVID-19可能不是最後一個能造成大流行的病毒。如何降低新興傳染病的風險是我們必須慎重思考的。
-
❙ 面對疫情我們能做什麼
1.正確調適自己的心情,不要過度焦慮
2.建立一個安全的第三空間,除了工作跟家庭的空間
3.正確辨認訊息:面對假消息、不轉發、不散播
4.建立儀式感(例如:早晨瑜珈)
5.設定目標,藉由在家的時候好好提升自己
6.減少思考非可抗力之因素
7.正確睡眠及飲食,增強免疫系統
-
人畜共患病的議題與眾多議題環環相扣,與其責怪動物傳染疾病給我們,而加以撲殺,不如好好思考人類究竟是如何影響這整個生態體系。大眾應更加理解人畜共患病的成因,並執行能降低、避免風險的方法,而非把責任都推卸給動物,將其汙名化。
在疫情肆虐的這個時刻,世界活動看似慢下來,只有病毒飛快變化的時刻,待在家的我們可以試想有什麼議題迫切需要被處理探討?我們如何使疫情的損害達到最小?當前我們能做什麼?如何因應可能的下一次病毒大流行?人類必須與生態共存,唯有共存,我們方能永續生存。
疫情期間,外在社會劇烈變化不如往常。心情不免會緊張、焦慮、恐懼,這是自然的,也是我們能在這漫漫歷史長河中,歷經多場重大威脅仍然能生存下來的原因之一,但是過度的擔憂就需要尋求專業協助。
疾病的歷史不僅記載歷年來發生的事,也能供後世的人類作為借鏡,同時也告訴我們,我們終將學會如何與疾病共存,生活也遲早會恢復正常,日常如常,是對現在疫情下最好的期許與展望。
阿拉伯數字起源 在 再活一次童年 - 安妮媽媽Blogg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本期親子王雜誌看到的,十分有趣的阿拉伯數字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