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阿基米德大戰》The Great War of Archimedes | ★★★★
數字能否衡量萬物?
.
從數學的角度切入戰爭,我想或許就是一種另類的反戰思維。
. 《阿基米德大戰》跳脫了以往戰爭電影所提及的元素,它不談論戰爭的背景動機、意識形態,反而呈現了戰爭帶來的死亡,文明的衰敗,甚...
#影評《阿基米德大戰》The Great War of Archimedes | ★★★★
數字能否衡量萬物?
.
從數學的角度切入戰爭,我想或許就是一種另類的反戰思維。
. 《阿基米德大戰》跳脫了以往戰爭電影所提及的元素,它不談論戰爭的背景動機、意識形態,反而呈現了戰爭帶來的死亡,文明的衰敗,甚至在開場就給了觀眾一劑超強猛藥,「戰爭」的可怕、殘酷,不脛而走,加入了更多有關理性與感性面的拉扯;不得不說,《阿基米德大戰》是一部相當優秀而且值得一看的軍事題材電影。
.
我們不妨先將「日本發動戰爭」的意識形態擺一邊,也試著將日本電影將二戰過於美化、煽情的刻板印象放一邊;《阿基米德大戰》之所以吸引人,並不在於它僅僅只是一部戰爭片,也不在於它是一部洗白戰爭行為的故事,而是一部試著用「數學」在感性中找回理性、「職人精神」的理性中懂得感性的電影作品。
.
換句話說,戰爭是非理性的極端,「數學」則是一種理性思考的科學;兩者之間的拉扯,似乎在電影劇情的推進之下,存在這著一種理性與感性之間的浪漫;軍人們為了「國威」打造巨型戰艦,看著模型感性讚嘆「太帥了」,但回過頭來理性地想想,她也只是個帶來死亡的戰爭機器罷了。
.
電影的故事舞臺將時空拉回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故事則描述了1933年,日本海軍內部在汰換軍艦之際,出現了建造「戰艦」與「航艦」兩種不同意見;在「巨艦大砲主義」盛行的年代,「戰艦」不僅只是一種海上武力,同時也象徵著國家國力,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戰艦」與「航艦」之爭,這也意味著「意識型態」與「戰術思維」的觀念衝突,這時該如何突破僵局?數學或許就是個解答。
.
試著想像這些民脂民膏,花費在戰場的武器軍備,意味著這些武器裝備也多少承載著人民的期待、民族尊嚴、自信的展現;而電影將大和號的沉沒,說明為代替著日本人民葬身海底,不也是一種武士最終以淒美的方式退場嗎?
.
而有關「大和號」的電影不少,關於太平洋戰爭的作品也很多,但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待戰爭,我想這就是《阿基米德大戰》特別的地方;除此之外,《阿基米德大戰》的絕妙之處,就在於我們都知道「大和號」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傳奇戰艦,但電影卻偏偏拉著觀眾來到1930年代,二戰前夕日本海軍「戰艦派」與「航艦派」鬥爭的時刻、1942年大和號成為聯合艦隊旗艦,以及1945年大和號沉沒的三個時間點,記錄了日本人在太平洋戰爭中的興盛與衰敗;我們都知道大和號必然會被建造,因此故事焦點不拘泥於歷史的時間順序,反而擺放在一個數學天才如何看待軍人,以及他對於國家的心境轉變,我認為是相當有趣而且特別的觀點。
. 「也許,早知道就多造一些航艦。」
「也許,把建造大和號的資源投入在更多的航艦上。」 談論歷史沒有如果,但我們能夠從歷史的必然結果,從中了解到什麼,學到什麼樣的教訓。有趣的是,電影的時間順序編排為1945、1930s、再到1942年,從大和號沉沒的坊之岬海戰做為開頭,到1942年大和號成為聯合艦隊旗艦做結,
.
在中途島之前的日本海軍,懂得利用航艦戰鬥群進行攻擊,看似跳脫了「巨艦大砲主義」思維,卻還是建造了「大和號」,站在這場改變人類歷史的戰爭上,日本內部確實有很多故事可以說。電影的故事也在男主角受山本五十六的委託,對新型戰艦的預算推估的過程,對比到開場的壯烈海戰、大和號以武士出陣之姿出航,都展現了「歷史」能夠以小見大、以古鑑今的效果。換言之,本片的劇情縱使沒有時間順行敘事,也能夠做到強烈的前後呼應、對比,相當精彩。
.
值得一提的是,《阿基米德大戰》終究是個實中虛的故事,但它也另類地讓我們看到在當今以「科學」為王的世道,我們似乎仍避免不了意氣用事的做決策,用理性做為偽裝的感性面,以為是在多方評估、開會討論、理性判斷的結論,其實都是在「先射箭再畫靶」。
.
就如同電影中的將領們,在會議桌上爭論不休,從建造軍艦的話題吵到私生活,卻還是被男主角用數學公式拉回焦點;「預設立場」,總是一種將焦點模糊的致命傷,如何有效地溝通,在人與人的相處上懂得圓潤、理解數字並無法衡量萬物的道理。有時候人心,才是最難以丈量的東西。
.
總而言之,《阿基米德大戰》是部相當推薦的軍事題材電影;從海軍戰術上的觀念衝突,看到了歷史上重要的轉變。透過「大和號」頗具史詩感的一生,從風光成軍到最終翻覆沉沒,透過影像,我們看到了日本人在歷史詮釋上的細膩與用心,同時也讓我們從不同的觀點切入歷史,讓人反思戰爭背後的意義與人性。
.
.
. 《阿基米德大戰》The Great War of Archimedes
台灣上映日期:2020-06-19
@garageplay.tw .
.
.
#阿基米德大戰 #thegreatwarofarchimedes #二戰 #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戰 #大和號 #戰艦 #山本五十六
#電影 #影評 #movie #review #filmcrtics
阿基米德數學公式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畢打街閒人】亂世下讀書進修自己?|渾水
上星期《蘋果》財經版做了一個專題,是關於疫症下進修的尷尬處境。香港人比較喜歡讀mba, emba或其他商科碩士,大家心裡明白課程內容從不是重點,要學的話網上MOOC都可以學到,最重點是人脈關係,即你的同學和你的校友圈。
疫症下網上要用到Zoom,少了人與人之間的見面,那些人脈關係就無法有效建立了,但偏偏學費又極貴,這就是現在讀商科碩士的尷尬。現在港大和中大的emba和emba課程收費約40至70萬左右,唯獨科大的emba極貴,過一球。
若論識人性價比,有哪些大學課程會強得過十多年前的長江商學院?當時埋堆的人是跟馬雲做同學,打交道,現在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了。靠讀學位識人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打工的,做艇仔的,都係想找一個好老闆,泊個好碼頭。現在讀學位的都係識打工仔,充其量都是高級打工仔而已,跟以前的性價比不能同日而語。也好比世代之爭,五十歲的人都要等七十歲的人退出崗位,那二、三十歲又點會有位上?讀書也許會識到老闆,有一些老闆偏好文史哲,但他們大隱隱於市,你會識到有錢人,但未必可以判斷到出來。
如果讀一個學位要過一球,那不如把這筆錢用去投資某些會所會藉,至少出入都是富豪,識人何難,厚著面皮就可以了。何況花錢享用會藉,自己也享用了玩樂價值。我以前都會去富豪飯堂識人,感覺比起加入商會、讀學位高效得多了,只是現在此路不通了。富豪飯堂都不住了,見到褔臨門都要出SMS和food panda拉客,真是無盡唏噓。
可能大家會覺得在亂世下講讀書很離地,不過近期我思考得讀多個學位,睇多幾本想睇嘅書,同埋學下語文之類。這幾年我盡量維持閱讀習慣,也有讀一些學位進修自己。
大環境我冇辦法改變,可以改變嘅只有自己嘅心態。
古希臘時代有一班哲學家經歷打仗,例如伯羅奔尼撒戰役或者波希戰役,依然努力喺廣場學習,同人地互相切磋辯論。以前我唔明白點解出面嘅世界打生打死,入面啲人仲可以得閒都研究什麼物質由咩組成,人有冇靈魂,乜嘢嘢係良善......之類。聞說數學家阿基米德係兵臨城下嘅時候,依然計緊數寫緊公式,甚至乎叫士兵遲啲先殺佢,因為仲有條公式未寫完。
以前我唔明呢啲痴線佬諗緊乜嘢,而家可能明少少。我冇辦法學到先賢嘅智慧,但係盡量可以模仿下班痴線佬嘅從容不迫。即使現實點講,要移民他國,多一點硬知識硬技能,多學一種語言,對自己都是有益無害。
逢一、三、四出刊登專業財金分析文章,另設特別環節:每週解答觀眾問題、100萬模擬倉投資部署: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muddydirtywater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uddywaterfinance
阿基米德數學公式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出版計劃並不會終止,而且決心更加強
繼續寫,繼續講。新書著作計劃:《港斃。港完:國際金融中心崩壞史》
國安法過了,但條文內容未知之時,寒蟬效應已到。我們見到黃店拆連儂牆、退出黃圈、政團解散、政客著草和人人噤聲。
聞說數學家阿基米德係兵臨城下嘅時候,依然計緊數寫緊公式,甚至乎叫士兵遲啲先殺佢,因為仲有條公式未寫完。死,我都怕,但我更怕我要講的東西未講完就死。當個個都做孬種,那誰還會捍衛專業?誰還敢發聲講真話?
我的專業是金融,我也是一個作者。我要寫,為我的專業而寫,為香港金融落筆,直至不可以再寫為止。
政客或一般百姓喜歡「國際金融中心」掛在嘴邊。不過,佢地又係咪真係有足夠的知識、技術和經驗判斷國際金融中心是否已經淪陷?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天我們見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崩壞,既有遠因,也有導火線。我們正在依賴一條歷史路徑走向,誰人擋不住。
大家會關心本土派被打壓、議員被DQ、反送中、國安法和去國際做游說......等等。當大家講國際要經濟制裁香港,衝擊香港聯繫匯率時,我才驚覺原來香港人的經濟金融見識是這麼貧乏。例如,名家如林行止會說聯匯是由美國而定,可被美國取消,這絕對是錯中之錯。不止林作止,不少財經評論人和政治KOL都中伏。
這個引人為傲的國際金融中心,原來大家都不懂她的好,她如何運作,只知她的名字很響亮。
我會以自己作為金融人、半個文化人的身份做歷史見證,記述東方之珠沒落的餘暉。除了我自己的記錄之外,我也會找一些資深金融幕後玩家朋友做口述歷史,他們神秘、古惑、對惡勢力抬頭,生存空間被壓縮下敢怒不言,偏生又不方便出面。我會作記錄,從這班神祕大鱷把口,轉述金融中心的墮落。
我寫過一本書《殼股財技》講上市公司、證券技術黑幕。我也寫過另一本香港的金融、創投和上市黑幕,叫《暗黑金融學》。走過香港書局,為香港著書立史的都是大陸人,甚少本土香港人,講金融崩壞更是鳳毛麟角。聲音應該多元,算是我為下世代做點事吧
2019年難捱,2020年更是令人生不如死。不過,我仲未想退。希望大家可以支持我為香港金融記錄。
我暫定內容方向如下:
- 香港金管局在美國有戶口?美國如何可以打擊聯匯?金管局日常和美國是如何交流?
- 實際的SWIFT、currency swap和FIMA facility如何做?
- 香港的貨幣政策單一空洞,其經濟理論和實際基礎?走資如何量度?
- 證監、聯交所架構和角力?玩家如何被壓逼,殼股玩家如何走資?監管空子如何轉?
- 上市監管架構人治化?楊金隆綠色IPO通道的反思?聯交的的新人事安排是換湯不換藥
- 中概回流來自假諮詢?第二上市被架空?B股空心概念是一條玩完又玩的爛橋?上市公司也被DQ嗎?
- 黨委入侵香港上市公司制度?為何規則會被豁免?國安和證券金融業的衝突早有例可循?
- 我們制度是被外國勢力控制了?誰是間謀?紅色人士如何競爭生態位
- 香港人何去何從?年輕金融玩完?海外金融特區要解決的問題
我自己有為香港中大同學做了一個獎學金《只想做個自由人 - 自由人獎學金計劃》,上一次派了八萬蚊,算是成功。額外的餘錢會用來支持這個獎學金的運作。
遲點我會跟找一個vendor幫忙印刷、收錢和處理行政流程。
我個人好心散,趁而家諗到就馬上寫咗個綱要出嚟,咁我先至會有動力做落去
(張相係我公司對外影,日暮之光下嘅香港其實好靚)
最後係學蕭生咁幫自己買個廣告:
掌握最新最精闢金融經濟資訊,立即訂閱《金融經濟精神食糧》
逢一、三、四出刊登專業財金分析文章,另設特別環節:每週解答觀眾問題、100萬模擬倉投資部署: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muddydirtywater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uddywaterfinance
阿基米德數學公式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繼續寫,繼續講。新書著作計劃:《港斃。港完:國際金融中心崩壞史》
國安法過了,但條文內容未知之時,寒蟬效應已到。我們見到黃店拆連儂牆、退出黃圈、政團解散、政客著草和人人噤聲。
聞說數學家阿基米德係兵臨城下嘅時候,依然計緊數寫緊公式,甚至乎叫士兵遲啲先殺佢,因為仲有條公式未寫完。死,我都怕,但我更怕我要講的東西未講完就死。當個個都做孬種,那誰還會捍衛專業?誰還敢發聲講真話?
我的專業是金融,我也是一個作者。我要寫,為我的專業而寫,為香港金融落筆,直至不可以再寫為止。
政客或一般百姓喜歡「國際金融中心」掛在嘴邊。不過,佢地又係咪真係有足夠的知識、技術和經驗判斷國際金融中心是否已經淪陷?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天我們見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崩壞,既有遠因,也有導火線。我們正在依賴一條歷史路徑走向,誰人擋不住。
大家會關心本土派被打壓、議員被DQ、反送中、國安法和去國際做游說......等等。當大家講國際要經濟制裁香港,衝擊香港聯繫匯率時,我才驚覺原來香港人的經濟金融見識是這麼貧乏。例如,名家如林行止會說聯匯是由美國而定,可被美國取消,這絕對是錯中之錯。不止林作止,不少財經評論人和政治KOL都中伏。
這個引人為傲的國際金融中心,原來大家都不懂她的好,她如何運作,只知她的名字很響亮。
我會以自己作為金融人、半個文化人的身份做歷史見證,記述東方之珠沒落的餘暉。除了我自己的記錄之外,我也會找一些資深金融幕後玩家朋友做口述歷史,他們神秘、古惑、對惡勢力抬頭,生存空間被壓縮下敢怒不言,偏生又不方便出面。我會作記錄,從這班神祕大鱷把口,轉述金融中心的墮落。
我寫過一本書《殼股財技》講上市公司、證券技術黑幕。我也寫過另一本香港的金融、創投和上市黑幕,叫《暗黑金融學》。走過香港書局,為香港著書立史的都是大陸人,甚少本土香港人,講金融崩壞更是鳳毛麟角。聲音應該多元,算是我為下世代做點事吧
2019年難捱,2020年更是令人生不如死。不過,我仲未想退。希望大家可以支持我為香港金融記錄。
我暫定內容方向如下:
- 香港金管局在美國有戶口?美國如何可以打擊聯匯?金管局日常和美國是如何交流?
- 實際的SWIFT、currency swap和FIMA facility如何做?
- 香港的貨幣政策單一空洞,其經濟理論和實際基礎?走資如何量度?
- 證監、聯交所架構和角力?玩家如何被壓逼,殼股玩家如何走資?監管空子如何轉?
- 上市監管架構人治化?楊金隆綠色IPO通道的反思?聯交的的新人事安排是換湯不換藥
- 中概回流來自假諮詢?第二上市被架空?B股空心概念是一條玩完又玩的爛橋?上市公司也被DQ嗎?
- 黨委入侵香港上市公司制度?為何規則會被豁免?國安和證券金融業的衝突早有例可循?
- 我們制度是被外國勢力控制了?誰是間謀?紅色人士如何競爭生態位
- 香港人何去何從?年輕金融玩完?海外金融特區要解決的問題
- 唐營2%自由增購權的最後爭扎
我自己有為香港中大同學做了一個獎學金《只想做個自由人 - 自由人獎學金計劃》,上一次派了八萬蚊,算是成功。額外的餘錢會用來支持這個獎學金的運作。
遲點我會跟找一個vendor幫忙印刷、收錢和處理行政流程。
我個人好心散,趁而家諗到就馬上寫咗個綱要出嚟,咁我先至會有動力做落去
(張相係我公司對外影,日暮之光下嘅香港其實好靚)
最後係學蕭生咁幫自己買個廣告:
掌握最新最精闢金融經濟資訊,立即訂閱《金融經濟精神食糧》
逢一、三、四出刊登專業財金分析文章,另設特別環節:每週解答觀眾問題、100萬模擬倉投資部署和每日金融財經Podcast,幫你補補腦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muddydirtywater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uddywater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