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防窺片正後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防窺片正後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防窺片正後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防窺片正後方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作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是第一次夢見會動的死人,今次還是一場婚禮,緊接在喪禮。新郎從棺材被提出來,打上紅色的煲呔站在左邊,未亡人則穿上一條紫色的紗裙站在右邊,背對坐滿幾百人的大禮堂——我只是剛剛出去一陣,回來怎樣變成這樣?這麼多人?連我的後排座位也被人坐了?——我和另一位朋友只好站在他們的前方觀禮,像在黑板前罰企,兩旁也...

防窺片正後方 在 台中物語 Taichustory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9:15:50

唐詩有三百首,你知道臺灣詩也有三百首嗎? 古典詩是傳統的語言,是文人對於生活、政治的表露。長期以來,我們會背唐詩三百首,詩中的長江黃河、黃鶴樓,我們或許可以到訪,但離我們的成長生活太遙遠了,對於學習而言,不應該先從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著手嗎?在今天披露的「2021蔣渭水台語漢詩吟唱比賽」中,鼓勵學...

防窺片正後方 在 dato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17 03:57:34

真不可思議,台北居然有這樣的地方!  去了一趟臺灣文學基地,逛了「臺文基書市場」,原本以為只是一個以「日本」為主題的簡單小市集,但實際前往後才發現相當滿足。因為這個全台北最大的日式官舍群,整體氣氛實在太好了。  以三○年代的七座日式官舍為腹地,臺灣文學基地園區洋溢著滿滿日式氣息,去年剛整修完...

  • 防窺片正後方 在 作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3 12:13:09
    有 136 人按讚

    不是第一次夢見會動的死人,今次還是一場婚禮,緊接在喪禮。新郎從棺材被提出來,打上紅色的煲呔站在左邊,未亡人則穿上一條紫色的紗裙站在右邊,背對坐滿幾百人的大禮堂——我只是剛剛出去一陣,回來怎樣變成這樣?這麼多人?連我的後排座位也被人坐了?——我和另一位朋友只好站在他們的前方觀禮,像在黑板前罰企,兩旁也站滿了人,而他們朝着我們說話,新娘拿着咪。

    還有第三個人,是新娘的姐妹,站在新郎的後方,一手捉着他的後頸把他下垂的頭抬起,一手拿着咪替他配音,與新娘對答。真的很佩服違背現實的夢境在邏輯上是如此的嚴謹——因為他是屍體,無力自行站起——而我當場驚訝一陣屍臭正在整個空間彌漫。

    夢到氣味是非常罕見的(聽聞有些人連顏色也未能夢見),而且還是人的屍味(彷彿我曾經聞過而認得出),但不完全是屍味,而是混和了刺鼻的防腐藥水——等等——我是在說我夢到氣味嗎?夢裡的我原來已意識到這在夢境當中,但其實也不難察覺,這些人都是我不認識的,卻在設定上是認識的。我隨即想起回來之前發生甚麼事,這本來只是一場幾十人的喪禮,而新娘壓軸登場了,所有人都如臨大敵,有一個女親友從樓梯上來,叫全部人小心不要刺激到他——而我和我朋友知道心知不妙,就趕緊溜走了,因為我們都做了虧心事,不想面對這個來勢洶洶的女人。

    嚴格來說是朋友對她做過某些可怕的事,而我是他的幫兇,例如是幫忙禁錮她,所以當我們回來時,都有一種害怕被她即場告發的恐懼。可是她沒有,她照顧了我請在座親友見證的體面,而我則在與她的對望之中尋求原諒。這也是一件怪事,彷彿我真的做了錯事,我思疑新郎的死是否我也有份造成的,只是另一個世界並沒有提供更多的回憶。

    新郎化了妝,張開無神的雙眼,嘴巴是緊閉的——這裡不得不提另一個厲害的嚴謹,因為我在夢中當堂想到,這是不容易的,禮儀師需要獨特的技巧使他的嘴巴緊閉,否則就會張開。我又讚嘆那個姐妹怎會不怕屍體,難道沒有男人願意擔當嗎?令新郎配上了女聲。一對新人在假裝對話,內容已記不起了,只知在講韻事,用演的方式。說到某處,新郎忽然對着新娘嗤笑了。是伴娘在背後搞鬼嗎?但嘴巴已閉不上,只能維持着笑容,露出裡面緊合的牙齒和深色的牙肉。

    這個細節值得一談,在另一個世界的邏輯裡,屍體是會給反應的。他的靈魂雖然已經離開了,沒有思考能力,但某種他在生時肉質上的本能仍殘餘在軀殼之中。我之前夢過,一個人在搬入棺材之前被安放在地板,一個女職員跨過他取甚麼東西時不慎踩到他的肚子,害他立即一縮並「妖」了一聲,由平躺變成側身,那個女人趕緊蹲下來拍拍他安撫他,以平息屍體的惱怒,讓他回復沉寂不再反應,因為這種狀況是不能讓其他活人見到的,是某種只有行內人能夠知道的東西。

    我在門外窺探這一切,如今又在新郎的臉上見到了同樣反應。頸或許是伴娘擰的,但笑是他自己笑的,是某種殘餘在死卻大腦裡面的珍貴回憶被新娘的說話喚起而發笑,而且在場觀眾也一起笑了。只是他們看不見他的笑容,否則便會一起驚呼,但跟我同排的人並沒有嚇了一跳,他們好像誤以為新郎本身就是笑的。

    新娘在演講時,間中有盯着我,而雙方都知道這一盯是甚麼意思,是之後才跟你們算帳的意思。我卻放下了心頭大石,因為從眼裡我知道她並不打算對我算帳(對我的朋友就不清楚了)。

    這一連串複雜的反應鏈、嚴謹的邏輯和劇情的佈局都是單憑我一人之力創造出來的嗎?這種全知視界已經超出了一般人能夠思考的負荷,以致我寧願相信這些都是從另一個世界進入我腦中的,或是我的意識闖入了另一個世界,或是我接入了另一個平行時空的意識,以致我可以讀取未曾經驗的記憶,同時驚訝着眼前發生的事。須知道,知道自己正在發夢是很難習得的能力,人們多數是夢完方知剛才是夢,而當我們說「夢就在這裡結束」時,其實我們從沒有知道夢在哪裡結束,我們只是斷片了,空餘最後的記憶,而沒法知道之後發生甚麼。

    或許還有其他人有過類似經驗,甚至,他們剛才就在禮堂之中,看到我失態的反應。

    作者

  • 防窺片正後方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0 19:58:20
    有 581 人按讚

    第一次聽到李國鼎的時候是 2018.02 和威宇去台中聽 Hank 演講

    之後進公司不斷不斷聽 Hank 講李國鼎。過程中看了關於他的影片、公司也買了一堆李國鼎寫的書,但兩年過去,我沒有靜下來系統性地讀任何一本

    這次的 trigger 點是讀台灣半導體早期的資料,想要把這個歷史拼圖拼起來,就先選了一本比較薄的、1987 年出版的 <工作與信仰> 讀起

    這本是整理李國鼎在不同場合的演講、投稿而成,涵蓋很多主題,光是我摘要的內容就超過 7000 字,所以打算分三篇來整理心得

    今天先講讀完李國鼎 1983 年在中央大學演講,主題 <求知的過程和經驗> 我非常喜歡這章,從李國鼎小時候講到他 70 歲

    曾經老闆問我:阿堯,如果今天要你幫台灣科技化,你會怎麼做?當年蔣中正可是丟了臺灣工業化的題目給李國鼎

    那時我完全沒有 idea,怎麼可能,太難了吧。但讀完這章,我覺得李國鼎有這樣的能力,完全不是因為他聰明。幾個 takeaway

    1.跟最厲害的人學
    2.保持初衷,一路保持初衷
    3.每一步都算數,每一件看似困難的事,對往後都會有極大幫助
    4.對現狀不抱怨,認真做事、隨遇而安
    5.讀萬券書,更要行萬里路。與頂尖人才交流,不要活在自我想象中

    -------底下內容摘自 <工作與信仰>-------

    - 1934 到劍橋去做研究,因為那裡是核子物理的聖城,1930 年代前後,許多新發現皆從那裡研究出來。做了兩年的核能物理研究,和一年的極低溫下面超傳導現象的研究,這個題目是當時中國學物理的人沒有去學的。大學教科書 Radiation from Radioactive Substance 的作者 Rutherford 就是這裡的主管,另一位實驗室教授兩度得到諾貝爾獎。很多優秀學生都在當高級研究員指導研究生研究,還有發明電子的 Sir J.J Thomson 和發明 Cloud chamber 的 Wilson 雖然退休,但仍到實驗室來,可以常常請益
    - 每天下午茶時間,做理論的人就會跟做實驗的人進行交流與辯論。不斷交互、修正,結果就帶來很多新發明。使得那時劍橋物理研究所成為世界物理學的聖地,全世界理論或實驗派的有名物理學家都常來演講訪問,這是他的黃金年代
    - 這些研究學問的方法和思路無形中給我很大的訓練和啟示,那就是對任何問題,要先有整個的了解,然後選定優先次序再著手推動進行。

    - 回國在還沒找到軍事工作以前,先到武漢大學教物理。第二年在長沙加入防空學校(月薪從 360 下降到 150)做照測總隊修理所的所長,招收了許多大學理工畢業生為技術員和一批機械生,所有後方主要城市的防空部隊都要我們派員工去大修,還要訓練軍隊技術人員的維護工作。因為當時沒電,就將磨米的磨子改成水力發電機。油不夠,就收購玉米和燒酒來練強力酒精,一面又做木炭汽車。這一段時間使我對技術問題和工廠工作,發生了很大的興趣

    - 過了三年被邀請到中央研究院,參加 1940 西北日全蝕觀測。做沒多久,覺得這份工作和當初回國的初心不一樣。第二年同學介紹去資源委員會的資渝煉鋼廠做工務組主任,當時後方缺鋼鐵,而四川有鐵、有煤,在技術人力方面,有一批資源委員會送到德國去實習、然後計畫去湘潭參加設計中央鋼鐵廠的年輕工程師。我就和這一群專家中三四位共同來籌畫資渝煉鋼廠。我參加該廠工作期間,得到非常有意義的經驗,管理和技術的

    - 在資渝做了三年,資源委員會調我到會本部工業處管理會數五六個鋼鐵事業,同時去戰時生產局也主管協調聯繫鋼鐵事業。因此對後方鋼鐵業的認識增加了解。勝利後,主動收集日本在東北所建設的鋼鐵工業資料。資源委員會擬在上海見一個有規模的造船廠,計畫用日本的賠償及美國的援助來辦,我就參加了籌備工作,技術人員延攬順利、碼頭已建好,但國共內戰,被調到基隆台灣造船公司。在此期間,曾以五十天的時間到日本實地考察其機械、造船等重工業。在台船約五年時間的磨練,最重要的使我對機械、造船工業也能略窺堂奧。

    - 1953 被尹仲容徵招到經濟安定委員會下新成立的工業委員會做專任委員,做他主要的助手。一方面設計經建四年計畫的工業部門,尋找可發展的工業與產品。另一方面把這些計畫做出來後,便申請美援支持款項來加以推動,使國家走上工業化的途徑。在這方面我管的範圍很廣泛,除化學、食品工業外,諸如電力、紡織、機械等都歸我主管。這一工作時期是非常有意義的,可以接觸到很廣的層面,每天都接觸到新的事物及新的知識,同時以能代替進口、節省外匯的產品為優先。這段期間也開始參加國際會議,從 1954 開始每年一度的聯合國亞洲暨遠東經濟委員會年會,和其會前的工業分組會議,討論各國工業化的問題。以前只有外交部派人參加,注意力放在代表權問題,對其他專門議程都沒有意見。但我很認真看完議程中工業化涵蓋範圍的每個項目,在每項議程中我也盡量設法將彎的情形介紹給與會各國代表,交換經驗。連續參加三年,得到很多知識,對於推動一個國家工業發展,有了廣泛和整體性的看法。對於其他國家工業發展的途徑和方法或若干措施有助於我們推動工業的,回來即像工業委員會和經濟安定委員會報告並建議。

    - 同時開始注意研究工業發展環境的問題。誰願意辦工廠?什麼情況下願意辦?什麼情況下能賺錢?政府哪些措施會影響工業生產?我最早有認識的是租稅問題對工業的影響。那時推動紡織外銷,發現進口的棉花有關稅,棉紗有貨物稅,賣出去有營業稅。我在經濟安定委員會先後建議關稅和貨物稅退稅制度,建議經採納就陸續實施了

    - 由科學轉到工程,再由工程轉到社會科學,接觸財稅、經濟許多方面,凡是有關聯的問題或頭痛的問題,只要給我學習機會,都不會放過。一面做、一面學、一面想辦法解決問題,一面探尋新的問題和新方法,在工業委員會做了五年學到很多

    - 1958 被派任美援會秘書長,因擔任幕僚長的關係,開始了我和財經首長接觸頻繁的時期。這時期我的三個身份,第一是美援會秘書長,第二是經濟部工礦計畫聯繫組召集人,第三是工業發展投資研究小組(IDIC)召集人。工業發展過程中研究投資環境的知識,當時尚無專門書籍可以參考,幸而隨顏靜波於 1957 參加舊金山世界第一次國際工業會議,會議中所收集的資料全有用處,徵選了十幾位同事,大家用科學的方法分析所謂投資環境有哪些

    - 發現第一買土地很難,有很多法綁住。第二影響資本累積和行程得稅法很多,譬如印花稅。因這兩個因素,我邀請稅務專家、土地專家和法律專家來參加我的工作

    - 我主持美援會最大信念是怎樣不依賴美援而可以生存,這是很少國家肯這樣做的。1960 提出財經發展 19 點措施

    - 同時我想如何把這些觀念、法律功能、時代需要以及經濟學家的許多知識、社會應有的認識等,讓一般人都能了解,唯一的辦法是辦展覽會。這個展覽會將許多經濟觀念介紹給大家,讓大家了解和自行解答這些問題(人口過剩、水庫不足)設計一套圖表,分析一塊地三公頃要生產農作物的話,可以得到多少錢養多少人?若要辦工廠的話,可以生產多少?養多少人?若要外銷,可以得到多少外匯?這個觀念介紹給大家,大家對土地利用觀念很快就由農業社會轉變到工業社會
    - 一個國家經濟的進步,同事也需要人民觀念的進步,來互相配合。我很快發現,今天我們所需要的是又懂法律、又懂經濟的人,我在美援會成立一個小組培養此種人才,並在台大及東吳大學設置獎學金鼓勵學經濟的去學法律,學法律的去學經濟,這樣對國家將有更大的用處。如果只懂法律而不懂經濟就會發生很多問題

    - 在這期間,我每年有五、六次出國開會的機會,參加國際會議或帶領友好訪問團加強雙邊關係。行萬里路中,結識很多朋友,至今還保持聯絡,尤其在亞洲地去的財經首長,多變成好友。同時藉著外國投資人可知道世界的經濟情況、產品的發展情況,各公司的經營哲學及策略,這些都是學校學不到的,這些只有從談話中、公司年報中得來。知識增加了,而且增加的多半是動態方面的知識,而不是書本中固定的、靜態的資料

    - 1969 由經濟部轉任財政部長,在我個人是極不願意的事,但當局既然一定要我做,也只能盡我的力量,仍抱著虛心學習的態度全力以赴。每一個銅幣拿到手中總有兩面,一面是人頭、一面是數字,我唯一可自傲的,看過數字,也看過人頭。我做過經濟部長,也做過財政部長,因此知道,同樣的一塊錢財經兩邊的看法,完全不同
    - 從經濟部長轉到財政部,我仍不斷了解農工業的發展,從而綜合財政與經濟的關係。我常常告訴財政部裡的同仁,不要做經濟發展的障礙,假如有就趕快告訴我,如果法律有瓶頸就修改法律,辦法有瓶頸就修改辦法,若是人的話,則人的觀念就要改變。如果不能改變,應該調開原來工作崗位,這是我做事的哲學

    - 1975.12 心臟病發,1976.06 請辭獲准,調任行政院政務委員

  • 防窺片正後方 在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 Taichu Renaissance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6 21:58:26
    有 180 人按讚

    唐詩有三百首,你知道臺灣詩也有三百首嗎?

    古典詩是傳統的語言,是文人對於生活、政治的表露。長期以來,我們會背唐詩三百首,詩中的長江黃河、黃鶴樓,我們或許可以到訪,但離我們的成長生活太遙遠了,對於學習而言,不應該先從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著手嗎?在今天披露的「2021蔣渭水台語漢詩吟唱比賽」中,鼓勵學生們用台語朗誦古典詩,指定作品卻全部是唐詩宋詞,民間主辦雖立意良善,我們覺得有些可惜,期待主辦單位可以來修正。

    今年是台灣文化協會100年紀念,在我們長期研究的台灣古典詩中,這些創作者們往往有著多重身份,是社會上有名望與地位的傳統士紳,是台灣文化協會等政治、文化運動的參與者,是新興文學與藝術的贊助人,也同時透過詩詞紀錄政治、歷史、地理等文化地景的時代見證者。

    我們就為大家特別節選以台中作為舞台的幾首古典詩,來窺看當時的歷史時局,因為台灣古典詩正是貼近當時生活的文學作品,記敘著從省城到臺中市變遷中,身在殖民台灣、心懷中華文化傳統的士紳們,如何看待腳下這片土地的觀察與夢想。

    分屬三個不同年代的台灣古典詩——

    1、台灣省城的夢想與夢醒:呂敦禮的《大墩新建府城》描寫省城新建的祥和景象;出身霧峰林家的林朝崧寫《潛出塗葛堀即景》於新舊政權交替的1895年,為逃離時局動盪而躲避泉州,頗有傳統中華文人貶謫離散之情;而梁啟超的《台灣雜詩》則寫於訪台之後,詩中並非傳達他個人的感受,其實是描寫了台中仕紳們對於殖民統治的心聲。

    2、現代城市的興與榮:日本人開發現代城市,整治綠川,劃設棋盤格式街道,頗見小京都之映射。在女詩人王嬌娥的《綠川流水》與日人青山尚文的《臺灣雜詠‧臺中》中,皆能看見現代台中如何誕生與繁榮。

    3、仕紳的文化生活與想像:後車站新庄仔的士紳吳子瑜,將自宅後方位於櫻町四丁目的自家戲台,改建為公共劇場。這位劇場主人也是台灣古典詩社群的中堅人物,大小詩會與詩人們的私下聚會在各處舉行,其中也包括了這座已在2021年消失的天外天劇場。
     
     
    《大墩新建府城》 呂敦禮(1891)
    村墟疏落認新城、平野荒蕪接太清。
    細草常緣官堠長、閒花多傍女牆生。
    月明尚少樓臺影、日暮初添鼓角聲。
    父老衣冠存太樸、大成殿畔事春耕。
      
      
    《潛出塗葛堀即景》林朝崧(1895)
    舵樓一望海漫漫、解纜白雲紅樹間。
    鄉淚曬乾衣上日、櫓聲搖碎水中山。
    殷勤贈劍頻呼渡、辛苦鳴雞始出關。
    爭似寒潮少拘束、等閒流去又流還。
     
     
    《臺灣雜詩》梁啟超(1911)
    蕩蕩臺中府、當年第一州。
    桑麻隨地有、城郭入天浮。
    江晚魚龍寂、霜飛草木秋。
    斜陽殘堞在、莫上大墩頭。
     
     
    《綠川流水》 王嬌娥
    東溪一水似圖明、兩岸垂楊繫客情。
    抱廓潺湲除宿垢、鳴宵彷彿譜秋聲。
    防洪築灞千年計、綴景流雲十里程。
    車馬迎人驛站近、免教大澤入中城。
     
     
    《臺灣雜詠‧臺中》 青山尚文(1929)
    橋是八條街幾叉、風煙寫出小京華。
    趁虛商賈晚出散、隔水樓臺樹半遮。
    綠柳二川朝罩霧、青山四匝夕拖霞。
    源泉混混清千尺、容易分供一萬家。
    一區泉石好園林、節物常春景可尋。
    含笑花香頻引蝶、相思樹密善棲禽。
    森嚴廟宇帶雲氣、瀟灑亭臺涵水心。
    的是秋酣蕉實熟、琉璃盤上似堆金。
     
     
    《天外天觀劇》吳維岳(1936)
    傀儡衣冠各擅長、陸離光怪總堪傷。
    眼看世態真還假、影射人情顯又藏。
    天外有天原不錯、戲中是戲却何妨。
    可憐灯炧三更後、枉使繁華夢一場。

    .
    . 
    每回告訴你一則在地的故事,這個故事也改變了台中
    ——台中物語Taichustory
    追蹤IG: instagram.com/taichustory
    城市體驗×轉譯設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