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防窺片傷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防窺片傷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防窺片傷眼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台中文史復興組合 Taichu Renaissance Associatio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唐詩有三百首,你知道臺灣詩也有三百首嗎? 古典詩是傳統的語言,是文人對於生活、政治的表露。長期以來,我們會背唐詩三百首,詩中的長江黃河、黃鶴樓,我們或許可以到訪,但離我們的成長生活太遙遠了,對於學習而言,不應該先從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著手嗎?在今天披露的「2021蔣渭水台語漢詩吟唱比賽」中,鼓勵學...
防窺片傷眼 在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 Taichu Renaissance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唐詩有三百首,你知道臺灣詩也有三百首嗎?
古典詩是傳統的語言,是文人對於生活、政治的表露。長期以來,我們會背唐詩三百首,詩中的長江黃河、黃鶴樓,我們或許可以到訪,但離我們的成長生活太遙遠了,對於學習而言,不應該先從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著手嗎?在今天披露的「2021蔣渭水台語漢詩吟唱比賽」中,鼓勵學生們用台語朗誦古典詩,指定作品卻全部是唐詩宋詞,民間主辦雖立意良善,我們覺得有些可惜,期待主辦單位可以來修正。
今年是台灣文化協會100年紀念,在我們長期研究的台灣古典詩中,這些創作者們往往有著多重身份,是社會上有名望與地位的傳統士紳,是台灣文化協會等政治、文化運動的參與者,是新興文學與藝術的贊助人,也同時透過詩詞紀錄政治、歷史、地理等文化地景的時代見證者。
我們就為大家特別節選以台中作為舞台的幾首古典詩,來窺看當時的歷史時局,因為台灣古典詩正是貼近當時生活的文學作品,記敘著從省城到臺中市變遷中,身在殖民台灣、心懷中華文化傳統的士紳們,如何看待腳下這片土地的觀察與夢想。
分屬三個不同年代的台灣古典詩——
1、台灣省城的夢想與夢醒:呂敦禮的《大墩新建府城》描寫省城新建的祥和景象;出身霧峰林家的林朝崧寫《潛出塗葛堀即景》於新舊政權交替的1895年,為逃離時局動盪而躲避泉州,頗有傳統中華文人貶謫離散之情;而梁啟超的《台灣雜詩》則寫於訪台之後,詩中並非傳達他個人的感受,其實是描寫了台中仕紳們對於殖民統治的心聲。
2、現代城市的興與榮:日本人開發現代城市,整治綠川,劃設棋盤格式街道,頗見小京都之映射。在女詩人王嬌娥的《綠川流水》與日人青山尚文的《臺灣雜詠‧臺中》中,皆能看見現代台中如何誕生與繁榮。
3、仕紳的文化生活與想像:後車站新庄仔的士紳吳子瑜,將自宅後方位於櫻町四丁目的自家戲台,改建為公共劇場。這位劇場主人也是台灣古典詩社群的中堅人物,大小詩會與詩人們的私下聚會在各處舉行,其中也包括了這座已在2021年消失的天外天劇場。
《大墩新建府城》 呂敦禮(1891)
村墟疏落認新城、平野荒蕪接太清。
細草常緣官堠長、閒花多傍女牆生。
月明尚少樓臺影、日暮初添鼓角聲。
父老衣冠存太樸、大成殿畔事春耕。
《潛出塗葛堀即景》林朝崧(1895)
舵樓一望海漫漫、解纜白雲紅樹間。
鄉淚曬乾衣上日、櫓聲搖碎水中山。
殷勤贈劍頻呼渡、辛苦鳴雞始出關。
爭似寒潮少拘束、等閒流去又流還。
《臺灣雜詩》梁啟超(1911)
蕩蕩臺中府、當年第一州。
桑麻隨地有、城郭入天浮。
江晚魚龍寂、霜飛草木秋。
斜陽殘堞在、莫上大墩頭。
《綠川流水》 王嬌娥
東溪一水似圖明、兩岸垂楊繫客情。
抱廓潺湲除宿垢、鳴宵彷彿譜秋聲。
防洪築灞千年計、綴景流雲十里程。
車馬迎人驛站近、免教大澤入中城。
《臺灣雜詠‧臺中》 青山尚文(1929)
橋是八條街幾叉、風煙寫出小京華。
趁虛商賈晚出散、隔水樓臺樹半遮。
綠柳二川朝罩霧、青山四匝夕拖霞。
源泉混混清千尺、容易分供一萬家。
一區泉石好園林、節物常春景可尋。
含笑花香頻引蝶、相思樹密善棲禽。
森嚴廟宇帶雲氣、瀟灑亭臺涵水心。
的是秋酣蕉實熟、琉璃盤上似堆金。
《天外天觀劇》吳維岳(1936)
傀儡衣冠各擅長、陸離光怪總堪傷。
眼看世態真還假、影射人情顯又藏。
天外有天原不錯、戲中是戲却何妨。
可憐灯炧三更後、枉使繁華夢一場。
.
.
每回告訴你一則在地的故事,這個故事也改變了台中
——台中物語Taichustory
追蹤IG: instagram.com/taichustory
城市體驗×轉譯設計
防窺片傷眼 在 PC3 Magazin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長時間看手機屏幕最傷眼睛,又易疲累。為你的手機貼上<3M™ 手機熒幕防窺保護貼>,有效阻隔熒幕藍光,無論自拍、睇片、分享生活美圖也不怕被旁人偷看,是你手機必備保護貼。
http://pc3mag.com/echoice-26-3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