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4📰
防破口!紅外線量測儀不傷人體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稱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民眾紛紛戴起口罩、噴酒精,擔心會因接觸而感染。政府也祭出相關規定,如體溫超過37.5度者不得進入特定場所。因此,許多公家機關及企業改用紅外線熱顯像儀測量體溫,除了減少人力成本,也大幅降低...
#20200424📰
防破口!紅外線量測儀不傷人體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稱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民眾紛紛戴起口罩、噴酒精,擔心會因接觸而感染。政府也祭出相關規定,如體溫超過37.5度者不得進入特定場所。因此,許多公家機關及企業改用紅外線熱顯像儀測量體溫,除了減少人力成本,也大幅降低直接接觸的風險。但紅外線對人體是否會產生影響及無統一量測標準皆引起民眾疑慮。
「紅外線對人體不會造成任何傷害。」醫事放射師杜俊元表示,相較醫療用X光,紅外線屬非游離輻射,波長較長、穿透力差;X光則是屬於游離輻射,波長較短故穿透力強,照射時會由外穿透進入人體。再者,紅外線只接收目標物所散發出的訊號,不會產生任何有害物質,以人體為例,指的就是接收人體的輻射熱,通過顯像儀轉換成數據後即顯示出溫度。因此,紅外線可說是相當安全,長期應用也無危害。
杜俊元說:「紅外線熱顯像儀因準確度較低,屬於輔助工具,得依靠準確度高的耳溫槍或額溫槍複測才能避免疏漏。」但它適合大規模量測,常使用於人口流量多的地方,舉凡台鐵、北捷、機場或醫院等,都須事先規畫好通道,並將儀器設置在通道出入口作為初步篩檢,若碰上體溫過高者,則需配合現場人員指示進行複測。
耳溫槍及額溫槍則反之,雖然準確度較高,但測量上得花費不少人力及時間,也可能產生直接性接觸,大多會當作複測時使用的工具。綜合來說,兩者間皆有優缺點,主要差異在於測量時間的長短與準確度的高低,所以常會一起使用、相輔相成。
檢驗標準制定難
根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訂定,紅外線醫療器材如耳溫槍因接觸人體面積廣且不易受干擾,誤差值可縮小至正負0.3度,額溫槍則因接觸人體面積小及可能因外在因素影響,誤差值約在正負0.5度左右。衛福部食藥署醫粧組科員簡執中表示,紅外線熱顯像儀用途雖廣,但目前並無確切檢驗標準及規格,只能作為測量輔助工具。
簡執中指出,紅外線熱顯像儀的運作原理雖與前兩者相同,都是透過接收人體散發的輻射熱並經過計算後,以溫度或圖像的方式呈現,但不同的是,紅外線熱顯像儀可能會因天氣、濕度等外在因素影響準確度,在訂定統一規範上較為困難。因此,在國際上也仍無確切量測標準。
此外,使用紅外線熱顯像儀前得事先設定好誤差補償值,也就是將外在干擾因素經儀器計算後進行修正,且每三個小時就需重新設定一次,才能將誤差或漏測的情形減至最小。
增加量測距離 避免接觸
茂盛醫院醫師呂昀珊說:「新冠肺炎病毒大多是透過飛沫傳染。」目前台灣規定人與人間應保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的社交距離,因此,使用紅外線儀器測量將能減緩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呂昀珊也提醒,感染初期多是出現呼吸道症狀,如流鼻涕、咳嗽,且病毒可能隨著時間拉長而產生突變,導致病徵越來越多,像是結膜炎和失去味覺、嗅覺等。因此,她強烈呼籲民眾在外不要四處亂摸並勤洗手,避免接觸感染。
防疫兼救災 紅外線成輔助利器
新冠肺炎當前,紅外線測量設備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日前宣布將於三月底前針對20個車站裝設32台紅外線熱顯像儀,共同為疫情把關。而生活中,紅外線熱顯像儀的功用也不容小覷,除了能測量工廠機械的溫度變化外,還能用於救災、從事軍事活動等。
台北車站站長黃榮華表示,紅外線熱顯像儀將分配到20個車站供站務人員做初步檢測,若民眾體溫過高,熱顯像儀會發出聲響並顯現紅色警示,此時,乘車旅客則需配合站務人員指示複測體溫。
由於紅外線熱顯像儀是透過熱量的感測來判斷民眾身上溫度最高處,因此,在使用上仍可能出現小缺失,如民眾手拿一杯熱咖啡或提熱食,都可能影響到溫度的檢測。
對此,黃榮華表示,雖然外在因素的確會造成一些影響,但還不致於成為防疫破口,透過兩人一組的防疫人員組合,將有效把關民眾的健康安全。
唐和股份有限公司業務王親民則說明,除了量測體溫之外,紅外線熱顯像儀也會用來測量工廠機械長時間的溫度變化。例如機器運作時通常會小幅的升溫,但異常的溫度可能導致機械損壞,因此,需要紅外線熱顯像儀輔助偵測溫度變化,延長設備使用效期。
此外,紅外線熱顯像儀還能協助海上及火場救援,藉由偵測大片海域找出熱點,搜尋不同於海水溫度的生物體。而火場也是相同原理,標記出與火源溫度有差距的人體,達到在最短時間內搜救的效果。
王親民表示,紅外線應用小至牆壁抓漏、夜視設備(如防盜器),大至遠距通信等,都能利用不同波長的紅外線達到最佳效果。在軍事方面,紅外線追熱導向飛彈技術(又稱紅外線導引)運用紅外線感測目標物的位置及動向,擔任飛彈技術重要的角色,為國防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環。
自製額溫槍 泰高師生獻技術
隨著新冠肺炎快速傳播,在酒精、口罩、額溫槍等防疫物資匱乏之際,校園內如何把關疫情也成了防疫重點之一。2月初,新北市立泰山高中師生展現專業知識自製額溫槍,欲解燃眉之急。但自製額溫槍因未取得醫用級認證且尚在改良階段,目前僅供校內使用。未來若能通過檢測,將有望為社會盡一份心力。(記者 黃瑞雯、林怡均、許庭綸/採訪報導)
#熱科技 #紅外線 #量體溫 #防疫 #學分在哪編
防突波延長線原理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銀】如何選擇防曬產品?
今期繼續有藥罐子在大銀的Facebook上分享用藥知識。
今個夏水禮,藥罐子將會跟這邊的讀者分享夏日用藥攻略,現在便說一說防曬產品:
如何挑選一種適合自己的防曬產品呢?
唔……其實大家不妨可以參考SPF、PA這兩個較常用的防曬系數。
至於SPF、PA到底是什麼?
這個,便請各位看一看吧!
最後說到防曬產品,挑對固然重要,塗對同樣重要,這樣才可以放心跟陽光玩遊戲!
【如何選擇防曬產品?】
文:小小藥罐子
在芸芸眾多護膚品、化妝品裡,防曬產品是唯一一種能夠提供具體、客觀、科學的數據作為參考指標的產品。在生產過程裡,防曬產品的效能經過檢測後,可量化成防曬系數。在這裡,介紹SPF及PA這兩個較常用的防曬系數:
一、SPF(Sun Protection Factor)
SPF(Sun Protection Factor)是指在人工或天然光源照射下,在沒有塗抹防曬產品及有塗抹防曬產品兩種情況下,皮膚多久才發紅的時間對比值。 簡單說,SPF代表延長皮膚因紫外線發紅所需時間的倍數,主要是針對UVB的過濾及防護能力而設計的指數。
舉例說,皮膚沒有塗抹防曬產品,曝露在陽光下,10分鐘便會發紅;塗抹一種SPF15的防曬產品後,理論上要待到150分鐘(SPF15 = 10分鐘 x 15倍 = 150分鐘)後,皮膚才會發紅。
值得一提是SPF只反映防曬產品延長皮膚發紅時間的能力,與延長皮膚曬傷時間的能力並無關係,部分紫外線仍可突破防曬產品,直達皮膚,在皮膚發紅或曬傷前,皮膚可能已經出現老化,甚至癌症。
二、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
而針對UVA,有另一個較常用的防曬系數: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代表著延長UVA在表皮產生黑色素時間的能力,分為PA+、PA++、PA+++、PA++++四個等級,「+」的數目愈多,過濾UVA的能力便會愈大:
PA+ 延緩曬黑時間約2至4倍
PA++ 延緩曬黑時間約4至8倍
PA+++ 延緩曬黑時間約8至16倍
PA++++ 延緩曬黑時間約16倍以上
防曬產品的作用原理,主要分為吸收(Absorb)紫外線和反射、分散(Scatter)紫外線,從而減少紫外線直達皮膚。
紫外線按照波長的長短,分為長波(UVA)、中波(UVB)、短波(UVC)。不同波長的紫外線有不同程度穿透力,可構成不同程度的傷害。一般而言,UVA作用較深,能夠直達真皮層(Dermis);UVB作用較淺,只能夠直達表皮層(Epidermis)。
相較UVB而言,UVA在曬傷和致癌上,擁有較低的傷害性,但UVA可輔助UVB,促進皮膚老化、致癌。而且,UVA的作用較深,能導致皮膚老化、色素形成、過敏反應,可以對皮膚構成慢性、長久的傷害。
選擇選擇防曬產品,可先挑選同時防護UVA、UVB兩種紫外線的廣效性防曬乳液(Broad Spectrum Sunscreen),然後再挑選適合的防曬系數(SPF、PA)。在戶外活動時間較短,可使用SPF15以上、PA+以上的防曬產品;若在戶外活動時間較長,則可使用SPF30以上、PA+++以上的防曬產品。
最後,防曬產品的塗抹方法同樣重要,塗抹至少要兩層,除了可以增加塗層厚度外,還可以讓防曬產品更加均勻,達到理想的防曬效果。每隔兩、三個小時,亦需要再次補塗。
----------
關於小小藥罐子
註冊藥劑師,致力推廣藥物教育與宣揚用藥知識。
想知道更多藥事知識,請看倌到各大書局購買小小藥罐子的著作:
《藥事知多D》:www.starrynight.com.hk/book/2
《用藥知多D》:www.starrynight.com.hk/book/8
《藥房事件簿》:www.starrynight.com.hk/book/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