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防溢堤設計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防溢堤設計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防溢堤設計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防溢堤設計產品中有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蘇治芬,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雲林暴雨成災有人指滯洪池惹禍? 水利主管:沒滯洪池更慘 https://udn.com/news/story/121126/5645410?utm_source=lineapi&utm_medium=share 正在勘災⋯農田水漫淹到路面,鄉親行人務必小心!大雨連日造成 #農作物受損,若有災情且急...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9的網紅劉櫂豪,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東縣卑南鄉班鳩、初鹿地區是鳳梨釋迦主要產區,該區常因颱風豪雨造成崩塌溢堤、危害民眾安全,劉櫂豪委員持續關注該區域的野溪整治,繼103年底會勘爭取1590萬治理經費後,並要求儘速完成集水區整體治理規劃,今日特再度前往卑南鄉美濃村會勘太平溪上游萬萬溪集水區的野溪整治情形,水保局台東分局王志輝分局長表示...

  • 防溢堤設計 在 蘇治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14:06:52
    有 1,904 人按讚

    雲林暴雨成災有人指滯洪池惹禍? 水利主管:沒滯洪池更慘
    https://udn.com/news/story/121126/5645410?utm_source=lineapi&utm_medium=share

    正在勘災⋯農田水漫淹到路面,鄉親行人務必小心!大雨連日造成 #農作物受損,若有災情且急需採收或復耕者,#請盡速先與公所通報,告知地段、地號、作物品項,以利各鄉鎮公所迅速彙整通報,避免權益受損。

    #北港淹水,主因是防洪設計的時雨量為30毫米,而今 #炸雨3小時,尤其是早上9點到10點,時雨量達到102.5毫米,超過設計排水能力三倍之多!幸好雲林仍保有許多綠地,不似大都會幾乎已遭水泥鋪面覆蓋,水仍可以漫流、入滲,能較快速降低地表逕流。

    勘災幾處發現的問題,治芬將儘速邀集交通部、營建署、農水署等單位會勘。持續更新...

    1️⃣ #台19線箱涵必須擴大;農田水利署後溝子支線渡槽(#水管橋)阻水落差有30公分。
    2️⃣ 北港樹腳里- 宗聖街淹水,水經4號水門排往北港溪,但仍無下水道系統。#大庒是土間厝大排溢流,庄內土厝大排段尚未整治完成故而淹水。
    3️⃣ 水林鄉灣西村後湖牛挑灣大排單側沒有堤防致溢堤,水漫淹到萬興村,另橋堤也需抬高。
    4️⃣ 水林鄉海埔村庄內尖山大排段溢堤。

  • 防溢堤設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09 16:31:49
    有 351 人按讚

    視察仁武後勁溪台塑段及澄觀路1588巷排水整治工程 通盤檢視仁武防汛整備

    因應日前0605密集豪雨,日雨量達233mm,所幸水利局防汛緊急應變得宜,仁武區曹公新圳之澄觀路1588巷週邊社區無淹水現象。我與市府水利團隊連日視察各區排水工程,今(6/9)來到仁武區後勁溪台塑段及澄觀路1588巷視察治水工程,逐項檢視護岸改建、渠道暢通、抽排水設置、抽水機增佈等工作概況,以通盤規劃仁武區水情整備策略,解決社區遭逢豪雨即有積淹水可能的困擾。

    #仁武後勁溪水系整治工程
    曹公新圳為後勁溪上游重要支流,排水路流經仁武人口密集區,曾於民國107及108年幾番豪雨,因外水位高漲造成溢堤,加以後勁溪兩岸地勢相對低漥,致內水排除不易,時而造成仁武八德東路、澄觀路等區域積淹水。市府水利局自108年起,陸續推動後勁溪瓶頸段改善計畫,範圍自中華社區往上游至台塑廠區,改善長度約1.2公里,總經費約14億元,包含交通部高速公路局中山高速公路橋改建工程6.5億元,整治工程共計9標,預計將在114年底完工;當前各標工程均於工程施工、用地取得及規劃設計中,其中交通部高速公路局中山高速公路橋6.5億,為縮短整治期程,我責請水利局與高公局研商對策,商討執行工法,期中央地方共同努力加速工程提前完工。其中,曹公新圳護岸加高應急工程已竣工,後勁溪台塑段第一標治理工程則預計於今年7月31日完工,將可有效降低後勁溪現況水位達80公分以上,約計完成複式坡面工護岸合計約1,660m。

    #仁武區澄觀路1588巷抽水機應急工程
    0604當日仁武區24小時最大降雨量為233mm,已達豪雨等級,幸而後勁溪排水已有部分瓶頸打通,加以在澄觀路1588巷低窪處設置既有沉水式抽水機且搭配1台0.3cms移動式抽水機加強抽排,經歷此次豪雨考驗,顯然已有成效,待本項工程於今年11月全數完工,後勁溪整治工程發揮效用,即能減少仁武地區積淹水情形。

    最後,近日移工群聚感染頻傳,我也責請水利局清查針對營造廠如雇有外籍勞工,應即配合政策落實移工快篩作業:在這汛期之中,水利局團隊除全速推進各項整治工程,同時加強易淹水地區巡視、落實防汛整備,確保各項防洪設施及抽水站正常運作,保障市民朋友生命財產安全,是市政團隊時刻不敢鬆懈的第一要務,也呼籲民眾要提高警覺,並配合市府各項防汛措施、嚴防豪雨成災,家家戶戶皆能平安度過汛期。

  • 防溢堤設計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05 11:56:50
    有 486 人按讚

    【62年前的最美橋梁】#猜猜這是哪座橋
        
    臺北市主要腹地由河流環繞,對外交通大多仰賴橋梁串連,許多橋梁擁有豐富悠久的歷史底蘊,卻也總在都市發展需求下被迫「改朝換代」,使得舊時風貌再不復見。
        
    作為日本時代銜接「敕使街道」(今中山北路)與臺灣神社(今圓山大飯店)的明治橋,修建於1901年,最初為鐵製桁架橋,1927年即因坐落於劍潭山與基隆河畔的優美景色入選臺灣八景,為第一代明治橋。
       
    第二代明治橋則落成於1933年,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欄杆由花崗岩砌成,橋頭及橋尾的兩側各有一座燈柱,整體造型溫潤典雅,是當時工藝美學的一大成就,因與週遭的山青水秀相得益彰,被許多人認為是臺灣史上最美的橋梁。
      
    戰後明治橋改稱中山橋,隨著通往士林、北投、大直、內湖的交通運量不斷增加,在歷經多次整建後已逐漸失去初始風貌,而拆除重建與文資保護的聲音也不斷拉扯,直到2001年因納莉颱風造成大臺北地區嚴重水災,基隆河整治與中山橋議題再度浮上臺面,前臺北市長馬英九終以「影響水利」為由,宣布拆除橋梁,並允諾將易地重建。
      
    然而十九年過去了,拆除後的明治橋被分割成435塊,堆放於再春游泳池舊址,如何協助它重現風貌,至今仍無定論。
      
    #中山橋 #明治橋
    #文化是一座城市最美的景色
    #希望能看到明治橋再現風華
    #報時光UDNtime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59/9/14
    攝影:陳維在
    圖說:專以淡水河、基隆河一帶開辦遊艇業務的金龍輪船公司,於十四日上午在台北市中山橋堍的該公司臨時碼頭開航。
       
    歷史新聞
        
    【1998-11-06/民生報/22版/都會焦點】
       
    中山舊橋 古蹟與防洪之爭
    公安為由除之後快 緬懷古蹟極力捍衛
    如何兼顧 亟待專家提供解決之道
      
    【記者鄭朝陽╱專題報導】台北人要不要拆除中山舊橋,最近又成為熱門話題,有人拿公共安全為由想要除之而後快,有人則緬懷古蹟的歷史價值極力捍衛。中山橋未來的命運未卜,但回憶這座橋梁的歷史與存廢之爭,卻也凸顯出台灣對歷史文化保存的無力感。
    坐落於中山北路、橫跨圓山基隆河的中山橋,至今已有近66年歷史。這座橋最早建於民國3年,當時還是一座鐵吊橋,民國19年,改建為三孔的混凝土拱橋,並於民國22年完工,成為台灣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橋梁。
    由於完工當時正值日據明治時期,因此該橋又稱為明治橋。橋的總長度有120公尺,寬17公尺,護欄以精磨的花崗岩砌築,配有復古式的青銅路燈,是一座典型的和式橋梁,也是聯絡當年圓山台灣神宮的前站。到了民國57年,為了紓解日益增加的交通流量,橋面拓寬為23公尺,並畫設有四線快車道、兩線慢車道及兩側的人行道。
    工程界盛讚中山橋的施工品質與典雅的造型,使它曾經擁有全台造型最優雅橋梁的美譽,後來北二高碧潭橋也採取類似的復古設計。
    老台北人可能都不陌生,早年的中山橋下,基隆河是脫了衣就可以下水游泳的好地方,拱橋的造型搭配搖櫓而過的扁舟,勾勒出一幅優閒的人間意境。不過,隨著上游的開發腳步日漸加快,以及政府長期忽視河道的疏濬,基隆河開始砂淤穢塞,河岸兩旁的雜草取代了親水的空間,慢慢地,荒蕪的景象掩蓋了上述記憶,橋面的青銅路燈、精心設計的鳥居,也因為拓寬工程而消失殆盡。
    中山橋因位處圓山的急彎,歷年來發生多起中山北路南向北行駛的車輛,因超速無法轉過橋頭彎道,導致越過車道中心線及對方的來車道,撞斷對面的護欄而墜河,因此一度有「奪命彎道」與「奈何橋」的惡名。
    事實上,當年的中山橋也是一條「迎賓道」,每當外國元首來訪,車隊經由中山橋出入圓山飯店時,中山北路就會採取快車道淨空的管制措施,而國賓車隊就行駛在道路中央的雙黃線上,這也就是當年橋面沒有設置中央分隔島的原因。後來因為飛車墜河事件層出不窮,經由媒體輿論深入檢討原因之後,才由台北市政府增設了相關安全設施。
    民國76年琳恩颱風來襲,造成汐止地區與台北市東區嚴重淹水,此時的中山橋上、下游水位差僅有1.6公尺,雖然沒有斷橋及洪水溢堤,但在水理上及工程風險上,中山橋已被認定為一座相當危險的橋梁。因此,考量二百年的洪水頻率,拆除中山橋、另建新橋的呼聲響起,新建的中山二橋在民國83年7月完工通車,至於舊橋的拆除原本也要同步展開,但適逢市長選舉而遭延宕,加上藝文界為中山橋請命的舉動,也為其存廢投下變數。
    陳水扁打敗黃大洲獲選市長,新市府便針對中山舊橋的拆除委託台大教授許銘熙等人組成專案小組進行研究,研究結果,拆橋可確保二百年洪水頻率的要求,但若採取相關替代方案,例如將中山橋到南湖大橋的堤防加高2.1公尺、在圓山設分洪道及活動擋水牆等水工配合措施,加上在南湖大橋設置攔汙設施,可有效紓解中山橋的疏洪瓶頸,但不必拆橋的代價卻高達數億元,比新建一座橋梁的造價還要高;最後陳水扁市長仍裁示保留中山橋,但上述替代方案所需經費,應審慎評估其經濟效益。
    雖然市長以古蹟看待中山橋,但台北市民政局在完成古蹟評定之後,至今仍未公告,以致惹來經濟部水資源局多次要求拆除的爭執,公共安全與古蹟孰重,也成為中央與地方角力的關鍵。
    橋是可以跨河通行的道路,尤其是中山橋連繫了圓山文化觀光帶的建築,如市立美術館、兒童育樂中心、圓山飯店、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忠烈祠、故宮博物院等,如果拆了,等於截斷了這個觀光帶的步行系統,值得考慮,如何兼顧防洪與經濟效益,亟待專家提供解決之道。

  • 防溢堤設計 在 劉櫂豪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5-09-30 16:30:08

    台東縣卑南鄉班鳩、初鹿地區是鳳梨釋迦主要產區,該區常因颱風豪雨造成崩塌溢堤、危害民眾安全,劉櫂豪委員持續關注該區域的野溪整治,繼103年底會勘爭取1590萬治理經費後,並要求儘速完成集水區整體治理規劃,今日特再度前往卑南鄉美濃村會勘太平溪上游萬萬溪集水區的野溪整治情形,水保局台東分局王志輝分局長表示萬萬溪集水區治理計畫103年已完成細部規劃設計,總治理經費包含重點規劃及加強維護工程,共計1億7千1百萬元,最快在106年度可以執行完畢。
    劉櫂豪表示,太平溪檳榔橋上游為水土保持局的治理界線,其中萬萬溪集水區包含萬萬溪、新斑鳩溪、舊斑鳩溪等,過去因為颱風、豪雨造成部分崩塌區域,使土石被沖刷至下游,造成太平橋河道淤積,因此此次萬萬溪集水區治理重點在於土砂防治,施作沈砂措施及固床設施,減少下游淤積,避免溢堤一再發生。劉櫂豪除了邀集水保局台東分局長王志輝,卑南溪公所代表、卑南鄉代表會主席楊招信、美農村吳文輝村長以及當地居民等皆共同會勘,瞭解治理情形。
    劉櫂豪說明,萬萬溪集水區的整體治理,共計7項重點規劃工程,其中今年度將辦理4項工程,包含萬萬溪檳榔橋上游整治2期工程、萬萬溪高台橋上游整治工程、舊斑鳩溪10期整治工程、新斑鳩溪整治1期工程,總計經費7950萬元,其餘計畫預計106年辦理,最快於106年底完成治理,屆時太平溪上游的治理將全數完成,保障下游河川的安全。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