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關連工業區範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關連工業區範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關連工業區範圍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2萬的網紅轉角國際 udn Global,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過去24小時 08.05 黎巴嫩🇱🇧】 偷藏6年的城市爆彈!貝魯特大爆炸...已知100死4,000傷 「國家面臨破產邊緣,又發生首都大爆炸...」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在4日下午於市中心港口工業區發生大爆炸,已知造成100死、超過4,000人受傷。劇烈的爆炸分成多波,並在全城目擊之...
關連工業區範圍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過去24小時 08.05 黎巴嫩🇱🇧】
偷藏6年的城市爆彈!貝魯特大爆炸...已知100死4,000傷
「國家面臨破產邊緣,又發生首都大爆炸...」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在4日下午於市中心港口工業區發生大爆炸,已知造成100死、超過4,000人受傷。劇烈的爆炸分成多波,並在全城目擊之下,出現「蕈狀雲大爆炸」與橘紅色燃燒煙幕的駭人畫面;衝擊波的有感範圍超過250公里,連地中海對岸的賽普勒斯都能感受到震動。關於這起誇張爆炸,黎巴嫩官方對外證實是一起「公安意外」,港口倉庫沒收屯放6年、高達2,750噸的硝酸銨,因不明原因起火燃燒,才引發劇烈大爆炸。儘管警消已全力搜救,但事件仍有許多疑團:大量硝酸銨為何會被沒收存放在此?誰負責管理、又為何遲遲沒銷毀?黎巴嫩當前正因為經濟危機而舉國動盪不安,首都爆炸案又讓社會負荷瀕臨極限。
※更新:根據《美聯社》5日下午引述的最新消息,貝魯特大爆炸已造成至少100死。
▌本節重點:
• 貝魯特大爆炸,已知至少100死、超過4,000人受傷
• 目擊影片極為駭人,炸出蕈狀雲、橘紅色燃燒煙幕
• 震波衝擊範圍大,地中海對岸的賽普勒斯都感受到震動
• 黎巴嫩官方證實為「公安意外事故」,港口倉庫的不明燃燒爆炸
• 倉庫屯放2,750噸的硝酸銨,是2014年從非洲航線貨輪沒收的貨品
• 硝酸銨:工業炸藥原料,土製炸彈、肥料炸彈主要成分
• 美國奧克拉荷馬市爆炸案用了2噸,但貝魯特卻是2,750噸爆炸
• 疑雲重重:當初為何沒收貨品?為何屯積在此?誰維護與銷毀?
• 首都因應武漢肺炎醫療資源沉重,現今已難支援大量爆炸死傷者
• 多重衝擊:黎巴嫩正面臨經濟破產危機、反政府示威也未停歇
• 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近年衝突不斷,以色列已否認與爆炸有任何關連
#黎巴嫩 #貝魯特 #首都 #爆炸 #硝酸銨 #化學原料 #易燃易爆炸 #通貨膨脹 #經濟危機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武漢肺炎 #以色列 #真主黨 #高恩 #Beirut
關連工業區範圍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威尼斯不該是水鄉澤國】
#威尼斯水患跟氣候變遷或有相關
#水患侵蝕世界文化遺產
威尼斯迎來了五十年來最嚴重的水患,漲潮的水位達187公分,這是1966年後第二高。其中有「歐洲大廳」之稱的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大教堂的地窖(crypt)區塊, 甚至連大運河橋(Rialto Bridge)都幾乎泡在水裡,使威尼斯損失慘重,來討論一下這次水災的幾個面向:
▋淹水和氣候變遷有關嗎?
根據BBC氣象學家Nikki Berry的說法,這次洪患是由春天的大潮,再結合來自北非的西洛可風(sirocco winds)經過亞得里亞海後引發的氣象風暴潮(meteorological storm surge)造成的,當這兩種現象同時發生,就造成了大水。
這次漲潮的高度是史上第二,而且檢視排名前10的大潮,有五次是發生在過去20年內,最近一次是去年。因此,儘管我們應避免將單一事件歸因於氣候變遷,但極端大潮的頻繁出現,顯然是一個不可否認的警訊,像威尼斯這樣正在下沉的臨海城市,對海平面與氣候的改變又特別敏感。
亞得里亞海暴潮的氣候模式是:橫跨北半球的強勁「子午圈噴流(meridiona jet stream)」,把低壓系統(如熱帶風暴)輸送到地中海中部。氣候變遷對這種模式的可能影響,是使噴流更頻繁地出現在子午圈,那暴潮就會增加,若與重力驅動的春潮合併,就會造成威尼斯大洪氾濫。
另外,子午圈的噴流可能和西北太平洋上的颱風有關,這些颱風往上造成北美更頻繁出現的寒流,動盪的地中海是它在下游造成的效應。
最後,也不能忽略長期因素。氣候變遷對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影響,IPCC已在2019年版的《氣候變遷對海洋與冰凍圈的影響特別報告》中陳述。報告指出:20 世紀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約 15 釐米,而目前的上升速度比上個世紀快了兩倍以上,為每年 3.6 毫米,因此,即便將全球升溫控制在 2°C內,2100 年的海平面仍可能上升 30-60 釐米左右;若溫室氣體排放持續增長,則可能進逼至 60-110 釐米。
▋為什麼威尼斯常淹水?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除了海平面上升以外,威尼斯這座城市的地基,建築在潟湖的沙洲上,過去,威尼斯周圍的工業區從潟湖的蓄水層大抽地下水,使地層嚴重下陷,政府雖於70年代禁止抽地下水,但仍無法停止地層下陷,使威尼斯步上雅加達的命運。
另外,威尼斯的位處潟湖沙洲,處於大潮的吞吐口,使城市受潮汐起落的直接衝擊,通常都要面臨約海平面50釐米的變化,極端氣候會使漲落幅度更加劇烈。
最後,如上段BBC氣象學家的分析,天氣也扮演了要角:從城市東南方吹來的西洛可風(sirocco winds)可將海水吹入潟湖,當大潮結合強風與低壓系統時,後果將難以預測。
▋除了生命與居住安全,洪水還造成什麼損失?
威尼斯在潟湖範圍內的整座舊城,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一次的漲潮,使聖馬克大教堂的地基受損嚴重,這是人類遺產的重大損失。
聖馬克大教堂已有超過900年的歷史,是全歐洲最美的大教堂之一,也是拜占庭藝術最輝煌的成就之一,和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並稱拜占庭兩大建築瑰寶。拜占庭藝術的特色就是教堂內部的馬賽克拼貼,聖馬可大教堂最引人入勝處,就使用金色的馬賽克碎片貼滿四壁,使內部散出一片金光。
而因為長年的水患影響,聖馬可大教堂的地板已結構變形,呈波浪狀,地板上的馬賽克藝術也隨之「泡湯」、損毀了,這一次的水患,是教堂歷年來遭受最嚴重的一次破壞,是藝術史的重大浩劫。
◎相關連結:
▋BBC報導:https://reurl.cc/8lbGl7
▋路透社報導:https://reurl.cc/pDKdDb
▋IPCC《2019氣候變遷對海洋與冰凍圈的影響特別報告》中文摘要:https://reurl.cc/Vam66Y
照片版權:BBC News
關連工業區範圍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威尼斯不該是水鄉澤國】
#威尼斯水患跟氣候變遷或有相關
#水患侵蝕世界文化遺產
威尼斯迎來了五十年來最嚴重的水患,漲潮的水位達187公分,這是1966年後第二高。其中有「歐洲大廳」之稱的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大教堂的地窖(crypt)區塊, 甚至連大運河橋(Rialto Bridge)都幾乎泡在水裡,使威尼斯損失慘重,來討論一下這次水災的幾個面向:
▋淹水和氣候變遷有關嗎?
根據BBC氣象學家Nikki Berry的說法,這次洪患是由春天的大潮,再結合來自北非的西洛可風(sirocco winds)經過亞得里亞海後引發的氣象風暴潮(meteorological storm surge)造成的,當這兩種現象同時發生,就造成了大水。
這次漲潮的高度是史上第二,而且檢視排名前10的大潮,有五次是發生在過去20年內,最近一次是去年。因此,儘管我們應避免將單一事件歸因於氣候變遷,但極端大潮的頻繁出現,顯然是一個不可否認的警訊,像威尼斯這樣正在下沉的臨海城市,對海平面與氣候的改變又特別敏感。
亞得里亞海暴潮的氣候模式是:橫跨北半球的強勁「子午圈噴流(meridiona jet stream)」,把低壓系統(如熱帶風暴)輸送到地中海中部。氣候變遷對這種模式的可能影響,是使噴流更頻繁地出現在子午圈,那暴潮就會增加,若與重力驅動的春潮合併,就會造成威尼斯大洪氾濫。
另外,子午圈的噴流可能和西北太平洋上的颱風有關,這些颱風往上造成北美更頻繁出現的寒流,動盪的地中海是它在下游造成的效應。
最後,也不能忽略長期因素。氣候變遷對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影響,IPCC已在2019年版的《氣候變遷對海洋與冰凍圈的影響特別報告》中陳述。報告指出:20 世紀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約 15 釐米,而目前的上升速度比上個世紀快了兩倍以上,為每年 3.6 毫米,因此,即便將全球升溫控制在 2°C內,2100 年的海平面仍可能上升 30-60 釐米左右;若溫室氣體排放持續增長,則可能進逼至 60-110 釐米。
▋為什麼威尼斯常淹水?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除了海平面上升以外,威尼斯這座城市的地基,建築在潟湖的沙洲上,過去,威尼斯周圍的工業區從潟湖的蓄水層大抽地下水,使地層嚴重下陷,政府雖於70年代禁止抽地下水,但仍無法停止地層下陷,使威尼斯步上雅加達的命運。
另外,威尼斯的位處潟湖沙洲,處於大潮的吞吐口,使城市受潮汐起落的直接衝擊,通常都要面臨約海平面50釐米的變化,極端氣候會使漲落幅度更加劇烈。
最後,如上段BBC氣象學家的分析,天氣也扮演了要角:從城市東南方吹來的西洛可風(sirocco winds)可將海水吹入潟湖,當大潮結合強風與低壓系統時,後果將難以預測。
▋除了生命與居住安全,洪水還造成什麼損失?
威尼斯在潟湖範圍內的整座舊城,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一次的漲潮,使聖馬克大教堂的地基受損嚴重,這是人類遺產的重大損失。
聖馬克大教堂已有超過900年的歷史,是全歐洲最美的大教堂之一,也是拜占庭藝術最輝煌的成就之一,和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並稱拜占庭兩大建築瑰寶。拜占庭藝術的特色就是教堂內部的馬賽克拼貼,聖馬可大教堂最引人入勝處,就使用金色的馬賽克碎片貼滿四壁,使內部散出一片金光。
而因為長年的水患影響,聖馬可大教堂的地板已結構變形,呈波浪狀,地板上的馬賽克藝術也隨之「泡湯」、損毀了,這一次的水患,是教堂歷年來遭受最嚴重的一次破壞,是藝術史的重大浩劫。
◎相關連結:
▋BBC報導:https://reurl.cc/8lbGl7
▋路透社報導:https://reurl.cc/pDKdDb
▋IPCC《2019氣候變遷對海洋與冰凍圈的影響特別報告》中文摘要:https://reurl.cc/Vam66Y
照片版權:BBC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