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感人,最近疏於發布彩妝、保養的分享
結果 butybox 美妝體驗網 還願意邀請我來體驗、分享他們七月的產品😭😭
太開心啦🎉
總之,先跟大家說,這是無酬無過稿的分享文
(就是沒有給我稿費或薪水,也沒有干涉我文章的撰寫,文章的編輯我擁有完全自主權)
大家去買也不會有任何利潤到我帳戶,完全就只是我的...
覺得感人,最近疏於發布彩妝、保養的分享
結果 butybox 美妝體驗網 還願意邀請我來體驗、分享他們七月的產品😭😭
太開心啦🎉
總之,先跟大家說,這是無酬無過稿的分享文
(就是沒有給我稿費或薪水,也沒有干涉我文章的撰寫,文章的編輯我擁有完全自主權)
大家去買也不會有任何利潤到我帳戶,完全就只是我的使用心得分享而已,還請大家安心服用🙇🏻♀️🙇🏻♀️
_
好的,那麼話不多說喔,因為instagram字數限制,直接開始吧!
_
✨ su:m37甦秘:青春奇蹟活酵肌秘露12ml ✨
這個產品的份量小小的,體驗的天數不足以分析它的效果
但還是可以跟大分享它的質地及當下使用的感受
最讓我吃驚的應該是這品牌是LG在台灣設立的子公司😯😯
完全不知道LG有在發展電子產品以外的東西,我太孤陋寡聞😆😆
總之,不知道是不是複方酵母成分的緣故,味道很養樂多啊🤣
簡單來說是舒服好聞的味道,除非你不喜歡養樂多?
大概也是複方酵母的關係?
不是很稀,比一般液態物品黏稠一些,作為小樣的瓶口設計不太友善,不是很好倒
不過拍在肌膚上吸收很快,不會黏黏的,整體來說還算不錯👍🏻
_
✨ Uriage優麗雅 平衡滲透舒緩活泉水 ✨
我本人非常愛用保濕噴霧
但世界第一好妹妹的專業姐控我本人
一開箱就覺得這罐很適合給我姐用
她六七月被蕁麻疹糾纏,她好多東西都不敢用了
這玩意兒成份單純、攜帶方便,給她隨時補充水分、降溫實在太完美了👍🏻👍🏻
(話是這樣說,但我還是拆封自己先用了幾回🤣🤣)
印象中屈臣氏康是美就有販售了?而且價錢還算可愛?
保濕噴霧一直是我固定會補貨的東西,而且通常我沒有特別愛哪一牌
下次補貨我會把這列入考慮(假使剛好小屈有折扣😆😆
_
✨ SHER 夏爾保養 雛菊維C提亮精萃 Whitening Serum ✨
前面不是說了養樂多味嗎?
這個我覺得很可爾必思啊!(我是餓了嗎😆😆
很大方提供了正貨,如果有買這期butybox很超值耶😝😝
雖然它是油水混合的保養品,但使用上完全沒有油膩感
我是把它用在精華液的步驟,
搖晃大約五下讓它油水相混之後,滴大約3~5滴在掌心
用兩掌相搓幾下,散佈在整個掌心後輕壓在全臉
不過我本身膚色算蠻白,不知道整罐完後還能變多白呢?
真期待,或許之後再跟大家分享🤨🤨
(也或許不,怕變更白會被人討厭🤣🤣🤣
而且包裝很可愛,感覺就是少女會喜歡的啊!
那麼,為了證明自己還是少女的人趕快去買了吧🤣🤣
_
✨ de第一化粧品 藍銅水光彈嫩凍膜 Copper Hydro Gel Mask ✨
我過去也分享過很多次,多敷臉會提升肌膚保水度
本來愛用片狀面膜的我,用到發光面膜後開始愛塗抹式的面膜
這次拿到這款試用覺得很棒☺️☺️ 堪稱是整盒產品中最喜歡的❤️❤️
因為我最多可以一週敷臉五次😆😆😆
這個面膜打開來超級可愛,所以特別給它特寫獨照
看起來好像有晶球的果凍,好好吃的感覺🤤🤤(到底是多餓😓!
上臉之後很好推開,而且來回按摩不用多久藍色球球都推開了
然後跟平常用過的晚安面膜不太一樣,它完全被吸收了!
我本人用過的晚安面膜或許不多,但目前每款在敷過之後都要稍微擦拭再按摩吸收
這個吸收的狀況,根本懶人福音
塗完直接按摩不用擦掉可以直接睡,不用怕沾到棉被、枕頭或娃娃,讚啦👍🏻
_
✨ ELASTINE 綠野迷情奢華香水洗髮精200ml ✨
這個我收到butybox當天立馬拆封放入浴室使用!
味道很舒服,很lush的感覺(稍微有點dirty香水的後味
每天洗頭都覺得我一腳踏進好久沒去的日本LUSH門市啊啊啊
洗髮精我個人偏好透明質地,就跟這款一樣
濁濁的洗髮精我個人經驗是比較容易造成髮根塌陷
短髮人我頭髮就是追求一個蓬鬆感,塌陷超沒型不是我的菜啊!
洗完覺得頭皮覺得很清爽,淡淡香味不會讓人感到太過人工味
不過我本人比較沒有追求頭髮要香香的,頭髮散發香味太少女了😆😆
_
✨ 杜克 杜克H全方位光譜防曬乳SPF50 ✨
這個防曬乳這一期是隨機放的,我拿到的是光譜防曬乳
雖然我對另一款比較有興趣(看到礦物覺得躍躍欲試)
Anyway, 這是身體跟臉都可以擦的防曬
我沒有擦身體防曬產品的習慣,所以我是把它當作隔離霜來使用
整體來說,除了香味有點重以外我覺得很棒
好推不油膩,在肌膚上的光澤感也不會覺得不自然
一開始試擠在手背上看到有顏色本來有點害怕
不過實際上臉之後(我直接用手推,沒有用刷具)
沒有讓我變黑😆😆 有點潤色的效果,還不錯👍🏻
記得香奈兒也有一款主打光阻斷的隔離霜,很好用,但價格比起來⋯杜克可愛很多呢❤️❤️
防曬太重要了,這款看DM介紹讓我覺得很可以入手
立馬想推我姐入坑,我前面提到的礦物防曬霜就是為敏感肌設計的,真貼心❤️
我覺得不用等庫存消耗完畢可以直接去買來用看看啊!
_
以上,是我這次收到產品的試用心得
字字屬實,我全部都有親身使用
如果有描寫不夠詳細的部分,歡迎詢問啊🤣🤣
_
啊,最後我想補充開箱的時候
因為不知道裡面會有什麼,充滿期待
而且打開最外層紙箱📦
映入眼簾的是綁著緞帶的硬殼紙盒,很有拆禮物的感覺
這還蠻吸引我的啊,想偶爾為自己買一個驚喜的話,butybox好適合呢!🥰🥰
_
#butybox #美妝體驗網
#保養 #skincare
關立固屈臣氏價格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Page Patreon經已開通,請訂閱支持本Page運作,謝謝! 連結: https://bit.ly/2TvzIaF //
前言:篇文由於寫成一段時間,響度再加一段Update。早前口罩生產線陸續預定投產,市場口罩價格大幅下降(但其實仲係比武肺爆發前貴兩三倍),於是有人預言口罩炒風經已玩完。問題卻係,太多人低估咗口罩市場嘅潛在需求嘅同時,亦可能高估咗口罩生產線嘅產能。雖然有KOL(無錯,又係果個全港最多人聽嘅但分析錯哂嘅KOL)一再強調「口罩係一樣好容易生產嘅嘢」、「求其搵人車埋中間塊布就得」……
但佢地唔明白,就算口罩技術含量唔高,但哂牽涉到病毒傳播呢啲人命關天嘅事,容錯量就變得非常之低:所以由無菌空間、醫療認證;一直去到確保原材料供應鏈同埋各種QC管理,遠遠唔係求9其買條Product Line就可以生產得倒,又或者生產得倒都唔代表可以有長久而穩定嘅供應量。
最簡單嘅例證就係,以前全世界大部份口罩都黎自中國,但點解一向口罩都無乜問題,而家送去外國批貨卻出哂事?相比起「中國留番好嘢自己用」、「粗製濫造從來係中國傳統」呢啲原因,更重要係過往熟手嘅工人、管理層仲未完全復工,由班生手去搞,當然好易出事。
所以當你睇倒香港果堆口罩生產線陸續爆煲請唔好覺得意外,因為搞生產從來唔係一件容易嘅事。
==============
口罩是一樣供應彈性很低的商品:在各種生產條件的限制下,即使有大量資本的投入,仍很難立刻大幅增加產量。由於口罩沒有方便有效的替代品,而其只有數年的最佳儲藏期限之餘又佔據不少空間,又令其難以長期大量囤積,一旦需求急升即造成難以短期紓緩的短缺困局。很多人埋怨林鄭沒有好好努力確保口罩供應,固然特區政府在這方面是有不足、遲鈍之處,然而供應不足的限制,卻是無能為力的根源所在。
澳門政府就確保口罩供應的努力,是一個最合適與香港政府用來對比的例子:賀一誠在武漢肺炎爆發的初期,已早著先機向其前宗主國搜羅2,000萬個口罩,然後再以定期配售方式,每位澳門居民以身份證為憑證,每輪配售限購10個口罩──相反特區政府卻在疫情爆發初期仍大安旨意以「價低者得」方式,要求廠商自行入標競逐訂單,也沒有同樣向前宗主國英國尋求支援,更沒有盡早透過行政命令限購以確保所有市民有同等機會購買口罩,這都是林鄭班子缺失之處。
另一方面,不少評論員卻忽視了澳門的人口只有香港的12份之1,城市規模相差太遠,令澳門確保口罩措施並不能照搬至香港。例如很多人稱讚澳門能夠以聯網立刻查核每間藥房的口罩供應情況,然而他們不會知道,全澳門只有56間藥房,香港卻有超過3,000間之餘,還要有大量生活百貨店如卓悅、屈臣氏等兼售口罩。再者澳門醫療系統對藥房信任程度較高,購買藥物、使用醫療津貼皆可經藥房進行,因此藥房電腦聯網早已存在,口罩存貨紀錄只是添加一筆資料而已。反觀醫管局則仍是以醫院進行各種醫療服務與藥品統籌,要建立一個口罩存貨資料庫,也不是一時三刻可以辦到的事。
只要我們假設平均每天都有一半人需要外出,部分人又可能需要多於一個口罩,那每個國家/地區每天的口罩需求量,大概就是人口的六成左右。這數字代表了,和澳門每天只需要用差不多四十萬個口罩相比,香港每天卻需要超過四百萬個口罩是一個多麼驚人的差距。澳門政府最初搜購2,000萬個口罩,經已足夠全澳門使用接近兩個月,然而同樣數量的口罩放在香港卻連一個星期也不夠。然後很多市民對林鄭政府的質疑就很容易找到答案:為何不能學澳門或台灣般確保口罩供應?因為現實上特區政府根本不可能每個月搜羅到1億個口罩!
我們再看看另一條數:目前全球口罩的總生產量大概是每天四千萬個,當中中國產量佔了一半大概是兩千萬個,而且自從武漢肺炎爆發後,中國產能還長期限制於1,500萬左右,直至最近才逐步回復。跟著你可以想像一下,單單廣東和湖北兩個重災區,每天對口罩的需求已可能是這個全國總產量的幾倍以上,然後還要加上當武漢肺炎陸續在全球各地爆發疫情,可以預期只會有愈來愈多國家加入搶購行列,甚至列為戰略物資禁止出口。有很多人批評藥房囤積口罩是導致口罩短缺的元兇,然而撇除道德問題不談,他們最多囤積就是幾百萬個口罩,對香港目前的需求缺口還是杯水車薪。
生產口罩要考慮原料供應
面對供應困局,有些人就會聯想到與其搶購口罩,倒不如直接收購口罩生產機器成立生產線,那就不用受制於瘋狂炒價和出入口限制。生產口罩並不需要太高技術的工人,廠房雖有防菌、不能與其他產品共存等若干指定條件,仍非不可能任務。但即使以高於市價一倍甚至數倍的價錢搶得生產機械,另一個難題卻隨之而來:就是確保製作口罩的原料。很多人對武漢生產的口罩嗤之以鼻,但其實生產口罩最重要的原料不織布料,有六成就是產自武漢。
如今中國為武肺爆發原點,自然視之為戰略物資全部扣起不准出口,結果韓國的口罩生產線就立刻面臨停擺危機。台灣由於一直存在口罩企業,早已建立好穩定的原料採購通路──對於原料供應商來說,相比起短時間的炒賣,確保廠商良好關係更符合長遠利益,這就是台灣的優勢。稍為值得慶幸的是,基於中國與香港關係密切,雖然未必爭得到口罩,但在請求中央政府配給若干口罩原料,還是可以指望一下特區政府──只是問題還是回到去,若香港只有零散的生產線,每月或能多生產幾十至一百萬個口罩,而很難像台灣瞬間就能把產能由200萬暴增至1,000萬以上。
基於增加供應最多也只能舒緩,填補不了供應黑洞,愈來愈多香港人被迫重用口罩多次、又或者轉用不合規格口罩甚或布口罩是必然結果。蔣麗芸在立法會上詢問專家蒸熟口罩是否可以重用,雖然看似無知,卻足反映一般市民在「一罩難求」、無可奈何下的絕望選擇。但在黑暗中其實還有一線曙光,就是口罩價格被炒至水漲船高,同時吸引了很多科技公司就各種口罩新技術進行科研投入。過往由於口罩實在太便宜,根本不會有人關心口罩的重用性、以新物料製作口罩繞過短缺問題,以至開發出方便佩戴的替代品。雖然市場力量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口罩分配問題,但至少我們可以對於因利益而產生的科研誘因抱有期待。
關立固屈臣氏價格 在 選美皇后-徐至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怕死的轉發一個文章,已轉成中文。
你了解「香港」嗎?請大家花5分鐘看,了解何謂香港壟斷
了解當「自由資本」過度做大至難以收拾時多令人髮指
香港的經濟壟斷、資源壟斷,是全球之冠
若是你活在這樣ㄧ個「階層固化、世世代代難以翻生的城市」,你怎麼辦?
《以下內容僅為轉發,僅供參考》
—————————————————————
1958年,剛過而立之年的李嘉誠,在香港最繁華的北角購下一塊地,這是李嘉誠和他的長江咬碎牙才拿下的第一塊地,部分自用,剩下一部分用于出租。
大廈落成後,租金價格上漲,李嘉誠收獲頗豐,兩年後,他又在柴河灣建起了另一座工業大廈。很快,坐擁11148平方米的李嘉誠便從步步高漲的租金中嘗到了地産業的甜頭。
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地價暴跌,竣工樓盤低價抛售卻無人購買,建築行業直接陷入癱瘓,整個社會人心惶惶,陷入焦慮。
在市場最動蕩節點上,李嘉誠選擇了抄底入手,大量收購低價地皮、舊樓
到1970年,樓市開始觸底反彈,當初預期的巨額收益開始兌現,坐擁191萬平米的李嘉誠,僅一年的租金收入便可達到400萬港元。憑借這一輪囤地抛售,李嘉誠賺了個盆滿缽滿,迅速成立長江實業有限公司,All In到地産業中。
到90年代和本世紀初,李嘉誠擁有的私宅物業總量占到全港的1/7;「和黃」在香港「葵湧港」擁有12個泊位,處理著港口近一半的集裝箱,而葵湧港,是全球吞吐量第二大的貨櫃碼頭
「和黃」旗下的百佳超市占據著全港70%的零售超市份額。
1979年,長實收購和記黃埔39.69%股份,和記黃埔核心業務包括碼頭、地産、能源、電訊等
開遍全世界的「屈臣氏」,也只是和記黃埔零售業務下的一個品牌而已。
香港人卻仍然離不開李嘉誠,因爲李家的力量已經滲透進港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阿公阿婆們早上起床買菜煮飯,去的是家門口附近的百佳超市;年輕人買個護膚用品,去的是公司樓下的屈臣氏。
港人看電視和聽電台,服務商是李澤楷的電信盈科;家中安裝的電話網絡,是李嘉誠的和訊黃埔。
還有一大批年輕人,在李家的碼頭、工地、超市中打工,然後收入的一大半又償還給李家的長實的房貸。
香港人每天爲李嘉誠打工,然後又把李嘉誠支付的薪水在李嘉誠提供的消費渠道裏還回去。
港民荷包裏的錢,就這樣源源不斷的被吸納入李家的腰包當中。
“那我就不花錢不出門”
很抱歉,電力供應也在李嘉誠企業的掌控中,你不開燈的?
745萬港民,只不過是龐大商業帝國下的區區蝼蟻?不過是維持帝國高速運轉的一顆螺絲釘?
香港樓價高昂的根本原因,不是地狹人多,而是因爲大資本家的強勢壟斷。
自英殖民時期,大量的地皮被李嘉誠買下後,以“保護環境”的美名禁止開發,以擠牙膏皮的方式緩慢的放出土地,從樓市急劇升溫的60年代到現在,超過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裏,香港的土地開發率不到百分之30%!
按照這個趨勢,囤積的地皮是不是還夠吃200年?香港房價是不是有機會炒到50萬一平方米?
火熱的樓市與節節攀升的房價正是壟斷關系下矛盾最爲尖銳的一個典型代表,以李嘉誠爲代表的「香港四大家族」壟斷勢力,才是香港最大的問題。
對李嘉誠的行爲,中國大陸企業家宗慶后,他一針見血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李嘉誠的行爲就是壟斷,對天然氣、水、電力、港口、零售業等多個行業的全面壟斷,極大的損害了香港人民的利益。」
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是壟斷,在任何一個市場中做成優勢巨大寡頭,都是凶險異常的九死一生,精明強幹如李嘉誠,從零開始建立自己的壟斷帝國也用了將近半個世紀之久。
而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也是壟斷,壟斷地位一旦建立,就可以毫不費力的以一己之力主宰整個市場環境,在整個壟斷體系內,壟斷者就是說一不二的王。
以和黃旗下的百佳超市爲例,長期以最低的租金享受著長實提供的最佳地段,然後借用和黃的運輸系統周轉貨物,這還不夠,還要對新進入的同行設置極高的准入門檻
例如市場傳言:李嘉誠曾不讓家樂福的運貨車進入自家的長江實業擁有的物業地區、並打斷水電供應,逼得家樂福連正常開店都困難。
這樣的強勢壟斷下,外來者何來一戰之力?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對李嘉誠有這樣一番評價:「李嘉誠可有制造一件營銷世界的商品?沒有。
他投資地産、收購港口、超級市場、電訊公司,全靠和壟斷結盟,所以他十分成功。然而他不過是順市而行,什麽行業當紅便進入該市場。」
馬雲創建阿里巴巴的目標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而李嘉誠與四大家族的目標是什麽呢?
或許是讓香港沒有易買的房子?
而壟斷不僅在死死壓制住意欲進場的外來者,更是吞噬著反受其殃的壟斷者自己。香港,就這樣香港資本家之流的裹挾中一步步沈淪入困境。
2017年全球科技創業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榜單,共有214家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的創業公司入圍,名單中甚至有來自只有52萬人口的盧森堡。
但是,來自香港的公司,數字是0。
因爲壟斷的高壁壘,形成一個封閉的環境,又因爲特定的封閉環境,內部壟斷勢力也就不具備對外的一戰之力。
所以港商們不搞制造業,不搞電子業農業畜牧業紡織業,他們進擊全球市場的唯一方式就只有並購
外部的新鮮力量進不來,裏面的壟斷勢力也不出去。以自由貿易而著稱的香港,開放的一直只是商品的通道與流通的機會,在市場的話語權上,壟斷的港商們從來都寸步不讓。
今天的香港,正在陷入看不到明天的內卷化泥濘當中,沒有技術的突破,沒有新增量,以一種極爲簡單粗暴的方式自我重複,消耗掉社會大量的生産力,卻看不到任何飛躍式的發展。十年後,二十年後,香港還會是這個樣子,甚至還有可能更糟。
香港的基尼系數達到極度危險的0.539(國際危險水平是0.4,美國是0.45),2018年全港排名前十的富豪身家總額占全港GDP的42.5%。
一個一窮二白毫無背景的年輕人,無論他多麽勤奮,多麽努力,多麽聰明,多麽好運,他都不會有任何機會成爲下一個李嘉誠了。
要麽是從18歲開始全年無休每天工作10小時直到幹不動,最好的結局是買一套位於中環30平米的“蝸居”。
要麽是天資聰穎勤奮好學考上名校,最好的結局是進入海關總署或者是成爲一名牙醫。
關立固屈臣氏價格 在 選美皇后-徐至琦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怕死的轉發一個文章,已轉成中文。
你了解「香港」嗎?請大家花5分鐘看,了解何謂香港壟斷
了解當「自由資本」過度做大至難以收拾時多令人髮指
香港的經濟壟斷、資源壟斷,是全球之冠
若是你活在這樣ㄧ個「階層固化、世世代代難以翻生的城市」,你怎麼辦?
《以下內容僅為轉發,僅供參考》
—————————————————————
1958年,剛過而立之年的李嘉誠,在香港最繁華的北角購下一塊地,這是李嘉誠和他的長江咬碎牙才拿下的第一塊地,部分自用,剩下一部分用于出租。
大廈落成後,租金價格上漲,李嘉誠收獲頗豐,兩年後,他又在柴河灣建起了另一座工業大廈。很快,坐擁11148平方米的李嘉誠便從步步高漲的租金中嘗到了地産業的甜頭。
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地價暴跌,竣工樓盤低價抛售卻無人購買,建築行業直接陷入癱瘓,整個社會人心惶惶,陷入焦慮。
在市場最動蕩節點上,李嘉誠選擇了抄底入手,大量收購低價地皮、舊樓
到1970年,樓市開始觸底反彈,當初預期的巨額收益開始兌現,坐擁191萬平米的李嘉誠,僅一年的租金收入便可達到400萬港元。憑借這一輪囤地抛售,李嘉誠賺了個盆滿缽滿,迅速成立長江實業有限公司,All In到地産業中。
到90年代和本世紀初,李嘉誠擁有的私宅物業總量占到全港的1/7;「和黃」在香港「葵湧港」擁有12個泊位,處理著港口近一半的集裝箱,而葵湧港,是全球吞吐量第二大的貨櫃碼頭
「和黃」旗下的百佳超市占據著全港70%的零售超市份額。
1979年,長實收購和記黃埔39.69%股份,和記黃埔核心業務包括碼頭、地産、能源、電訊等
開遍全世界的「屈臣氏」,也只是和記黃埔零售業務下的一個品牌而已。
香港人卻仍然離不開李嘉誠,因爲李家的力量已經滲透進港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阿公阿婆們早上起床買菜煮飯,去的是家門口附近的百佳超市;年輕人買個護膚用品,去的是公司樓下的屈臣氏。
港人看電視和聽電台,服務商是李澤楷的電信盈科;家中安裝的電話網絡,是李嘉誠的和訊黃埔。
還有一大批年輕人,在李家的碼頭、工地、超市中打工,然後收入的一大半又償還給李家的長實的房貸。
香港人每天爲李嘉誠打工,然後又把李嘉誠支付的薪水在李嘉誠提供的消費渠道裏還回去。
港民荷包裏的錢,就這樣源源不斷的被吸納入李家的腰包當中。
“那我就不花錢不出門”
很抱歉,電力供應也在李嘉誠企業的掌控中,你不開燈的?
745萬港民,只不過是龐大商業帝國下的區區蝼蟻?不過是維持帝國高速運轉的一顆螺絲釘?
香港樓價高昂的根本原因,不是地狹人多,而是因爲大資本家的強勢壟斷。
自英殖民時期,大量的地皮被李嘉誠買下後,以“保護環境”的美名禁止開發,以擠牙膏皮的方式緩慢的放出土地,從樓市急劇升溫的60年代到現在,超過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裏,香港的土地開發率不到百分之30%!
按照這個趨勢,囤積的地皮是不是還夠吃200年?香港房價是不是有機會炒到50萬一平方米?
火熱的樓市與節節攀升的房價正是壟斷關系下矛盾最爲尖銳的一個典型代表,以李嘉誠爲代表的「香港四大家族」壟斷勢力,才是香港最大的問題。
對李嘉誠的行爲,中國大陸企業家宗慶后,他一針見血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李嘉誠的行爲就是壟斷,對天然氣、水、電力、港口、零售業等多個行業的全面壟斷,極大的損害了香港人民的利益。」
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是壟斷,在任何一個市場中做成優勢巨大寡頭,都是凶險異常的九死一生,精明強幹如李嘉誠,從零開始建立自己的壟斷帝國也用了將近半個世紀之久。
而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也是壟斷,壟斷地位一旦建立,就可以毫不費力的以一己之力主宰整個市場環境,在整個壟斷體系內,壟斷者就是說一不二的王。
以和黃旗下的百佳超市爲例,長期以最低的租金享受著長實提供的最佳地段,然後借用和黃的運輸系統周轉貨物,這還不夠,還要對新進入的同行設置極高的准入門檻
例如市場傳言:李嘉誠曾不讓家樂福的運貨車進入自家的長江實業擁有的物業地區、並打斷水電供應,逼得家樂福連正常開店都困難。
這樣的強勢壟斷下,外來者何來一戰之力?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對李嘉誠有這樣一番評價:「李嘉誠可有制造一件營銷世界的商品?沒有。
他投資地産、收購港口、超級市場、電訊公司,全靠和壟斷結盟,所以他十分成功。然而他不過是順市而行,什麽行業當紅便進入該市場。」
馬雲創建阿里巴巴的目標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而李嘉誠與四大家族的目標是什麽呢?
或許是讓香港沒有易買的房子?
而壟斷不僅在死死壓制住意欲進場的外來者,更是吞噬著反受其殃的壟斷者自己。香港,就這樣香港資本家之流的裹挾中一步步沈淪入困境。
2017年全球科技創業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榜單,共有214家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的創業公司入圍,名單中甚至有來自只有52萬人口的盧森堡。
但是,來自香港的公司,數字是0。
因爲壟斷的高壁壘,形成一個封閉的環境,又因爲特定的封閉環境,內部壟斷勢力也就不具備對外的一戰之力。
所以港商們不搞制造業,不搞電子業農業畜牧業紡織業,他們進擊全球市場的唯一方式就只有並購
外部的新鮮力量進不來,裏面的壟斷勢力也不出去。以自由貿易而著稱的香港,開放的一直只是商品的通道與流通的機會,在市場的話語權上,壟斷的港商們從來都寸步不讓。
今天的香港,正在陷入看不到明天的內卷化泥濘當中,沒有技術的突破,沒有新增量,以一種極爲簡單粗暴的方式自我重複,消耗掉社會大量的生産力,卻看不到任何飛躍式的發展。十年後,二十年後,香港還會是這個樣子,甚至還有可能更糟。
香港的基尼系數達到極度危險的0.539(國際危險水平是0.4,美國是0.45),2018年全港排名前十的富豪身家總額占全港GDP的42.5%。
一個一窮二白毫無背景的年輕人,無論他多麽勤奮,多麽努力,多麽聰明,多麽好運,他都不會有任何機會成爲下一個李嘉誠了。
要麽是從18歲開始全年無休每天工作10小時直到幹不動,最好的結局是買一套位於中環30平米的“蝸居”。
要麽是天資聰穎勤奮好學考上名校,最好的結局是進入海關總署或者是成爲一名牙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