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netflix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netflix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netflix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netflix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盧斯達,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盧斯達:離教者創傷—MJ與《Leaving Neverland》】 HBO紀錄片《Leaving Neverland》,客觀上卻是帶所有人回到關於Micheal Jackson戀童指控的惡夢之中。離開夢幻島,卻永遠無法離開。我也看了。 紀錄片的叙事由兩個中年男人展開,他們以前是某程度上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暗網仔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

  •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netflix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3-26 16:03:57
    有 77 人按讚


    【盧斯達:離教者創傷—MJ與《Leaving Neverland》】

    HBO紀錄片《Leaving Neverland》,客觀上卻是帶所有人回到關於Micheal Jackson戀童指控的惡夢之中。離開夢幻島,卻永遠無法離開。我也看了。

    紀錄片的叙事由兩個中年男人展開,他們以前是某程度上的童星,Micheal Jackson有予以提攜。Wade Robson小時候是跳舞童星,贏出比賽之後,被MJ提拔到自己的演出之中;James Safechuck則是小時候參演MJ主演的一個百事廣告,因而「結緣」。

    他們在片中描述了自己與巨星的關係,講怎樣一步一步由「師徒」走到做愛。在畫面上真是一片情緒的凌遲。然後講到他們的家人怎樣也被拋入男人的童年創傷,連鎖的漣漪蔓延開去。

    他們為過MJ作證,現在自我推翻供詞。他們的解釋是,當年太過愛惜MJ,一心只想他脫難。但自己有了孩子之後,觸發童年創傷,不能不講出真實。

    真相是甚麼,你很難單憑兩個人的說話定奪。因為這說到底,也是死後公審,被指控的人無法為自己辯護。他的歌迷都不相信MJ童戀,有一些MJ歌迷在倫敦巴士賣廣告,說他無罪;有人說要拍另一套紀錄片去證明MJ清白。

    我也算聽他的歌,很多。這套片的觀影經驗,是一條體驗矛盾的旅程。那就好像你以為你很認識一個人,但到頭來發現自己不知道他的另一面,那一種墨水滲出來、一切水落石出,卻又似是東窗事發的感覺。一切都是那樣顫慄、嘔心而不確定。在英文這種叫Disturbing,中文我都不知如何翻譯。

    這套片的主角其實不是MJ,而是那兩個男人,以及那種童年創傷對他們一生的影響如何展開。他們回憶中的那個MJ,令我想起在Netflix上看過的不少邪教紀錄片,MJ的音樂世界,也是一個Cult,而且是世上其中一個最龐大的,而他當然是MJ教的教主。

    MJ是充滿魅力的,因此他固然迷倒了很多小朋友,也迷倒了他們的父母。那些父母都有上鏡受訪,而我一路看,不禁覺得他們形跡可疑。你永遠要記得羅生門的道理,而我發現自己開始相信MJ有特殊性向的一面,那些父母心裡起碼有一半知道。一個大男人終日跟一班男孩混在一起,正常人都不會覺得正常。但父母聲稱自己也被迷倒了,這可能是實情,但那另一半,才真正令人不安。

    因為其中一個老母說,當時他們跟著MJ去巡迴演場,拋下家鄉的一切,當時他們在大城市的使費,都是MJ付錢。那麼其實這已經跟賣仔沒有分別。而詭異的事情也不斷發生,例如他們在酒店安排房間,男孩跟MJ的樓層越來越近,反而父母的房間就安排得越來越遠。這件事,有一個過程,但父母都沒有提出有效的異議。

    在這個故事中,MJ用無限的魅力和實力(錢、名聲、他身邊的一票名人),製造了現實扭曲力場,令他身邊的所有人都中了邪。而一個人的魅力太大,在特定的領域中的確可以為所欲為。

    在我們的現實世界,政客、藝人、宗教家、傳銷客,全部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我甚至看過連人生教練 (Motivator)的自我提升課程都可以搞出人命。信者恆信,何況MJ。

    MJ的舞台魅力、音樂的開創性,又是外星人級數。而我最後發現,這套片最具說服力的地方,並不是影片本身,而是在人們(起碼我自己)的心裡,這是一塊拼圖消失的部份。

    整個故事,好像真的合情合理。MJ是一個童年被剝奪的人,他的父親想做明星,但心有餘而力不足,卻發現自己一班子女做得到,於是便進行魔鬼特訓。巨星的心智因童年創傷而歪曲,一切都順理成章。後來他心靈的扭曲,都寫在他的皮肉,他的臉上了。連那些結婚和生子,都像是同性戀者掩蓋自己身份的演戲,用來避風頭的。

    娛樂圈令人心智停頓,他們沒有一般人那一種現實生活,於是便成了一個大孩子,最後就是性慾上也只喜歡小朋友。

    甚至在他的歌裡面,我都似乎聽到那種調調。他的歌詞總是說女人很狡猾、女人會傷害你、女人很危險,幾乎是喋喋不休地說著自己交友和感情上的無能。這一切交織起來,就是戀童的前因後果。這一切,在這套片面世之前,都已經在我們的頭裡腦補過一次,到一切揭盅的時候,你會想相信,覺得合情合理,然後冰涼的嘆息。離教者自然是有創傷的,這兩個男人指控他,但顯然還愛著MJ的某一部份。

    據說現時沒有一個可信的戀童人口統計,但你久不久就會聽到FBI破獲「深網」中的戀童網絡。這些秘密社團的人數之多、範圍之廣,根本超過一般人的想像。至於其中一個廣為流傳而我又有點相信的陰謀論是,權貴特別有這種喜好,包括本地一知名政客;世界各地很多政治集團、NGO,暗地裡都在做這些人口販運。甚至連勵志的本地電影《空手道》也很隱晦地說過這些。

    甚至不用走得遠,很多白人走去泰國,就是去找小朋友,當地都有這類集團。再談下去,景象就會越來越黑暗。很多人都如此,這是一個龐大的社群,只是其中一個剛好是MJ。你會相信嗎?

    就算回到他的音樂,其實MJ在我心目中,也從來不是光明正面的化身,他的東西打從開始,就有一抹陰邪,雌雄莫辨的怪異,又是性吸引力的發射機。他厲害的地方就在這些非王道的側面,他好看而神秘的地方在於這道邪氣。據說MJ食素,高瘦得像一具骸骨,這又是一種Fashion,他其實又是一個時裝的天才。不管是吊腳白襪的穿法、緊身黑西裝和紳士帽、血紅色的西裝、單邊的鑽石手套、彩虹色外套、軍服……甚至那一頭電曲的長髮,竟可將野性和女性化融合得比視覺系更視覺系。

    但他的宇宙是不無詭異的,那種黑暗的氣息從《Thriller》起,從音樂到影像,都是異教氣息。後來他經常使用「面具」的意象,《Dangerous》的封套是一個面具;他用紳士帽,也是大半掩蓋著臉;他甚至有一些造型,是綁著紅臂章,那紅,靈感應該是來自納粹軍服,那紅也是貫穿他的時裝和音樂。從《Thriller》的外套,到《Blood On The Dance Floor》的西裝。

    那個高唱世界和平的MJ,對我來說是不吸引的,因為那花紙氣太重,我不相信有一個地球人會如此天真和美麗。

    但一切的真假,也就是在這裡。這裡不是法庭,每個人都只是自由心證。一些人相信他只是一個美麗的大孩子,他不適應邪惡的大人世界,所以就愛跟小孩子相處。這是MJ例外論。因為在常識下,你會認為男人不應該跟小朋友同床共枕。

    這一切,又在歐美捲起一陣燒書與否的爭議。一些關於他的展覽,都撤下避風頭了。兩個指控者,也收到死亡恐嚇,希望不要搞出人命。但MJ還是有很多歌迷,他是真正的偶像,真正顛倒眾生的人,就像你看見那些宏偉的古跡,不會馬上聯想到建造時犧牲的人命。一個人,一個被愛的人,也會有你接受不到的另一面。也許不是戀童,但也會是其他。

    別人會告訴你,關於那個人的真面目;而你也會在某一刻,發現自己的真面目。也許你會不相信,也許你會痛苦,變成一所鬧鬼的房子,內心永遠不安寧。

    一個歷史人物的身影越大,可供翻案的空間就越大。一些夠重要的人,在某個時空之中的善惡聖邪,在不同的歷史論述中,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詮釋。這都是我們這些讀歷史的人見慣的。但MJ是一個近代人,MJ的遺產,現時只有情緒的折騰是肯定,沒人真正知道面具下藏著怎樣的真相。

    -------------------------------------------------------

    訂閱連結:https://lihi.cc/8q0JP/dadazim

  •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netflix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3-26 16:03:15
    有 59 人按讚


    【盧斯達:離教者創傷—MJ與《Leaving Neverland》】

    HBO紀錄片《Leaving Neverland》,客觀上卻是帶所有人回到關於Micheal Jackson戀童指控的惡夢之中。離開夢幻島,卻永遠無法離開。我也看了。

    紀錄片的叙事由兩個中年男人展開,他們以前是某程度上的童星,Micheal Jackson有予以提攜。Wade Robson小時候是跳舞童星,贏出比賽之後,被MJ提拔到自己的演出之中;James Safechuck則是小時候參演MJ主演的一個百事廣告,因而「結緣」。

    他們在片中描述了自己與巨星的關係,講怎樣一步一步由「師徒」走到做愛。在畫面上真是一片情緒的凌遲。然後講到他們的家人怎樣也被拋入男人的童年創傷,連鎖的漣漪蔓延開去。

    他們為過MJ作證,現在自我推翻供詞。他們的解釋是,當年太過愛惜MJ,一心只想他脫難。但自己有了孩子之後,觸發童年創傷,不能不講出真實。

    真相是甚麼,你很難單憑兩個人的說話定奪。因為這說到底,也是死後公審,被指控的人無法為自己辯護。他的歌迷都不相信MJ童戀,有一些MJ歌迷在倫敦巴士賣廣告,說他無罪;有人說要拍另一套紀錄片去證明MJ清白。

    我也算聽他的歌,很多。這套片的觀影經驗,是一條體驗矛盾的旅程。那就好像你以為你很認識一個人,但到頭來發現自己不知道他的另一面,那一種墨水滲出來、一切水落石出,卻又似是東窗事發的感覺。一切都是那樣顫慄、嘔心而不確定。在英文這種叫Disturbing,中文我都不知如何翻譯。

    這套片的主角其實不是MJ,而是那兩個男人,以及那種童年創傷對他們一生的影響如何展開。他們回憶中的那個MJ,令我想起在Netflix上看過的不少邪教紀錄片,MJ的音樂世界,也是一個Cult,而且是世上其中一個最龐大的,而他當然是MJ教的教主。

    MJ是充滿魅力的,因此他固然迷倒了很多小朋友,也迷倒了他們的父母。那些父母都有上鏡受訪,而我一路看,不禁覺得他們形跡可疑。你永遠要記得羅生門的道理,而我發現自己開始相信MJ有特殊性向的一面,那些父母心裡起碼有一半知道。一個大男人終日跟一班男孩混在一起,正常人都不會覺得正常。但父母聲稱自己也被迷倒了,這可能是實情,但那另一半,才真正令人不安。

    因為其中一個老母說,當時他們跟著MJ去巡迴演場,拋下家鄉的一切,當時他們在大城市的使費,都是MJ付錢。那麼其實這已經跟賣仔沒有分別。而詭異的事情也不斷發生,例如他們在酒店安排房間,男孩跟MJ的樓層越來越近,反而父母的房間就安排得越來越遠。這件事,有一個過程,但父母都沒有提出有效的異議。

    在這個故事中,MJ用無限的魅力和實力(錢、名聲、他身邊的一票名人),製造了現實扭曲力場,令他身邊的所有人都中了邪。而一個人的魅力太大,在特定的領域中的確可以為所欲為。

    在我們的現實世界,政客、藝人、宗教家、傳銷客,全部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我甚至看過連人生教練 (Motivator)的自我提升課程都可以搞出人命。信者恆信,何況MJ。

    MJ的舞台魅力、音樂的開創性,又是外星人級數。而我最後發現,這套片最具說服力的地方,並不是影片本身,而是在人們(起碼我自己)的心裡,這是一塊拼圖消失的部份。

    整個故事,好像真的合情合理。MJ是一個童年被剝奪的人,他的父親想做明星,但心有餘而力不足,卻發現自己一班子女做得到,於是便進行魔鬼特訓。巨星的心智因童年創傷而歪曲,一切都順理成章。後來他心靈的扭曲,都寫在他的皮肉,他的臉上了。連那些結婚和生子,都像是同性戀者掩蓋自己身份的演戲,用來避風頭的。

    娛樂圈令人心智停頓,他們沒有一般人那一種現實生活,於是便成了一個大孩子,最後就是性慾上也只喜歡小朋友。

    甚至在他的歌裡面,我都似乎聽到那種調調。他的歌詞總是說女人很狡猾、女人會傷害你、女人很危險,幾乎是喋喋不休地說著自己交友和感情上的無能。這一切交織起來,就是戀童的前因後果。這一切,在這套片面世之前,都已經在我們的頭裡腦補過一次,到一切揭盅的時候,你會想相信,覺得合情合理,然後冰涼的嘆息。離教者自然是有創傷的,這兩個男人指控他,但顯然還愛著MJ的某一部份。

    據說現時沒有一個可信的戀童人口統計,但你久不久就會聽到FBI破獲「深網」中的戀童網絡。這些秘密社團的人數之多、範圍之廣,根本超過一般人的想像。至於其中一個廣為流傳而我又有點相信的陰謀論是,權貴特別有這種喜好,包括本地一知名政客;世界各地很多政治集團、NGO,暗地裡都在做這些人口販運。甚至連勵志的本地電影《空手道》也很隱晦地說過這些。

    甚至不用走得遠,很多白人走去泰國,就是去找小朋友,當地都有這類集團。再談下去,景象就會越來越黑暗。很多人都如此,這是一個龐大的社群,只是其中一個剛好是MJ。你會相信嗎?

    就算回到他的音樂,其實MJ在我心目中,也從來不是光明正面的化身,他的東西打從開始,就有一抹陰邪,雌雄莫辨的怪異,又是性吸引力的發射機。他厲害的地方就在這些非王道的側面,他好看而神秘的地方在於這道邪氣。據說MJ食素,高瘦得像一具骸骨,這又是一種Fashion,他其實又是一個時裝的天才。不管是吊腳白襪的穿法、緊身黑西裝和紳士帽、血紅色的西裝、單邊的鑽石手套、彩虹色外套、軍服……甚至那一頭電曲的長髮,竟可將野性和女性化融合得比視覺系更視覺系。

    但他的宇宙是不無詭異的,那種黑暗的氣息從《Thriller》起,從音樂到影像,都是異教氣息。後來他經常使用「面具」的意象,《Dangerous》的封套是一個面具;他用紳士帽,也是大半掩蓋著臉;他甚至有一些造型,是綁著紅臂章,那紅,靈感應該是來自納粹軍服,那紅也是貫穿他的時裝和音樂。從《Thriller》的外套,到《Blood On The Dance Floor》的西裝。

    那個高唱世界和平的MJ,對我來說是不吸引的,因為那花紙氣太重,我不相信有一個地球人會如此天真和美麗。

    但一切的真假,也就是在這裡。這裡不是法庭,每個人都只是自由心證。一些人相信他只是一個美麗的大孩子,他不適應邪惡的大人世界,所以就愛跟小孩子相處。這是MJ例外論。因為在常識下,你會認為男人不應該跟小朋友同床共枕。

    這一切,又在歐美捲起一陣燒書與否的爭議。一些關於他的展覽,都撤下避風頭了。兩個指控者,也收到死亡恐嚇,希望不要搞出人命。但MJ還是有很多歌迷,他是真正的偶像,真正顛倒眾生的人,就像你看見那些宏偉的古跡,不會馬上聯想到建造時犧牲的人命。一個人,一個被愛的人,也會有你接受不到的另一面。也許不是戀童,但也會是其他。

    別人會告訴你,關於那個人的真面目;而你也會在某一刻,發現自己的真面目。也許你會不相信,也許你會痛苦,變成一所鬧鬼的房子,內心永遠不安寧。

    一個歷史人物的身影越大,可供翻案的空間就越大。一些夠重要的人,在某個時空之中的善惡聖邪,在不同的歷史論述中,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詮釋。這都是我們這些讀歷史的人見慣的。但MJ是一個近代人,MJ的遺產,現時只有情緒的折騰是肯定,沒人真正知道面具下藏著怎樣的真相。

    -------------------------------------------------------

    訂閱連結:https://lihi.cc/8q0JP/dadazim

  •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netflix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7-25 11:58:04
    有 76 人按讚


    #走過大帶小帶跑車迴片機時代的朋友必讀
    #波波好文又一篇
    .
    1.小時候覺得逛錄影帶店是一件快樂又幸福的事情,逛錄影帶店最大的樂趣就是被滿滿滿的電影包圍,光是翻看錄影帶外殼介紹都會覺得開心,不過,該租哪部電影回家看,往往得花很多時間才能做出決定,畢竟要挑到全家人都可能喜歡的片有點難度啊。
    .
    2.以前看電影的管道,除了出租店外,有一段時間MTV也非常流行,高中時期,我和兩位好友山羊鬍和River也有去MTV朝聖,當年台灣仍不常見同志電影,剛接觸金馬影展的我們,總覺得同志電影是非常奇妙(新鮮又禁忌)的類型/題材,因此,第一次去MTV看電影,很自然想要找市面(一般院線)看不到、在家可能也不方便看的電影,我們一開始想看《墨利斯的情人》,但影片已被租走,店員小姐看到我們失望的神情,立刻向我們推薦《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當她拿出影片時,我們三人眼睛都亮了起來。
    .
    一來常翻電影雜誌,老早聽聞《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在國外評價大好、二來我們都是River Phoenix的影迷、三來它是同志片,符合我們對「既然來MTV,就是要看不一樣電影」的要求,當我們決定租看《男人的一半還是男人》時,小姐笑著說:「我就知道你們會看這片。」,嗯,直到今天,我都不確定店員小姐的笑容與回應是否有特別意思。
    .
    3.當年想看禁片看獨立電影看歐洲電影大師作品的管道,除了金馬影展、MTV、或是某些出租店(例如永和的超越未來)可以挖到寶外,還有就是我們那個年代(年紀)影迷都要去朝聖的「秋海棠」。
    .
    4.上一次逛錄影帶出租店.....應該是兩三年前的事情了,有些習慣,慢慢地,就遺忘了。

    【實體影音寶庫—白鹿洞師大店,員工小楊訪談】
    #DVD出租店員工訪談

    當今媒體導演演員訪問滿滿滿,究竟身旁的電影相關從業影痴內心世界是什麼?腿一個月的專欄再復出,波波介紹電影人出動!!

    .
    【前言:電影、出租店與我】
    電影,兩個字,對於現代人說來格外輕鬆。花錢買票進戲院自然能夠在銀幕享受感官刺激遨遊心靈;倘若你沒什麼道德潔癖包袱,更無視版權法律規章,只要在搜尋引擎打個「XX電影+線上看」,同樣能夠在小螢幕觀賞多數已下檔電影。

    管道的便利,讓電影的距離不再是家與戲院之間的路程。錄影帶、VCD、LD、DVD、藍光、MTV、第四台、線上串流,開啟了觀賞電影的不同可能。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欣賞自己想看的電影。

    不同媒介承載著不同觀影習慣。只不過,DVD、藍光片等實體光碟租借或是購買收藏,在今日,除了少部分影痴外,非法網路下載、觀看與合法線上串流衝擊下,這樣的行為似乎愈來愈罕見。

    小時候,我曾把租來的錄影帶《新十二生肖》拿去幼稚園教室播放。一群不到七歲的屁孩們看著貝瑪洗澡露屁屁,鬧烘烘說「好色喔~」。

    因為錄影帶,一部已在戲院下檔的電影,讓我得以與其他人分享。

    .
    時代變遷,這年頭的年輕人已經不知道紅色跑車倒轉錄影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頂多知道DVD、藍光,就以為這是電影實體化的全世界。

    我認為實體出租店相對今日OTT影音線上串流而言,有一種無法割捨的親切情感。在實體租借的規則下,你並非無限量地想看就看,而是有限地租什麼看什麼。這種「有限」,不是虧本的浪費而是一種熱情的實踐。當你將租回來的DVD帶回家放進光碟機投在螢幕上欣賞,通常,你不會按著暫停就離開幾小時,你會好好看完它,畢竟這是花你錢租回來的。(一種歐巴桑心態)反倒線上串流看到飽,按著暫停,你會換拿手機平板坐在馬桶繼續看,或是改天從暫停時間點繼續觀賞。多了點方便,卻少了點情懷。

    為了記錄並傳遞這份對於電影實體出租的情感,我決定起身訪問白鹿洞師大店當家帥氣店員小楊(楊詠盛)。讓大家知道,實體影碟出租究竟是如何的浪漫情懷。



    【實體影音寶庫:白鹿洞師大店】
    白鹿洞師大店座落於捷運台電大樓站附近的師大路巷內,是臺灣最大的分店,有地下一樓,電影藏片量是分店之冠。(超過14654部電影)師大店從前營業至凌晨一點,現在隨著夜市沒落愈來愈早打烊。據聞,白鹿洞是是第一間將租影音出租與出租書店合併的店家,進而引領今日漫畫店複合光碟經營的潮流。

    認識小楊是無心插柳柳橙汁。那時候我寫了《台北物語》萬字爆雷文分享到「奧斯卡坎城柏林威尼斯都可以」社團。很多人就按出好友申請,當時我看到這人好像有點帥,我便拋下矜持立馬按下通過(是的,我膚淺,我掌嘴,啪啪)認識人家幾天後,我就私訊問可不可以採訪他,他說好,我就在月黑風高的半夜十點跑去到人家店面。如同上述前言十段,寫了一堆情懷復古啥,我以為這年頭的白鹿洞畢竟都倒幾店了,大概會跟我家附近的__城一樣,頂多小貓兩三隻客人。殊不知吼賽雷,客人多多多,小楊甚至忙著結帳無從應我話。我錯了,原來白鹿洞師大店豪厲害。

    不過小楊說,營業額對比過去黃金時期,現在大概降到一半左右,而且對師大店來說,晚班會有附近商家打烊來借還片或是夜市客人,所以我才會見到此般熱絡榮景。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師大店是影音館藏之冠,許多電影只有師大店才有進。舉例來說《電影序曲片頭大師》這種影痴才會朝聖的紀錄片,別間店就不會引進。因此許多人都會衝著師大店藏片量遠道而來租片,像鄭有傑、駱以軍這些名人都是白鹿洞常客。很多外縣市影痴、廣電系學生、電影評論者、拍片業界人士也都是師大店老主顧。

    我細問著小楊工作狀況,才明白出租店員工並非只在櫃檯面對客人。早班的要做書、做片。書要蓋章;片子則是要做片袋、片殼、登錄日期。書還會手油,封面必須以酒精擦拭。晚班除了算帳,更因為來店客人增多,得應付很多小偷、瘋子、奧客。除了己身工作業務,員工更必須時時刻刻發摟娛樂圈大小事。小楊說前陣子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息影,他就得要把片子擺出來至架上。因為會有人想念戴路易斯前來借片。所以呢,店長在徵員工時就會考量其擅長領域作為日後選書、進書建議依據。像是電影,或者是武俠小說甚至男男BL漫畫。身為臺灣勞動工作者,真的十八般武藝都要會呢。

    .
    一部影碟片殼在架上擺正面是由店員決定的。如此曝光相對以背面塞在架子上來得顯眼,會提醒客人注意並且提升租閱率。白鹿洞員工每天都要記錄新片借閱狀況,統計哪一些近期電影是客人偏好。值得一提是「限制區」,臺灣相關單位規定限制級電影不得放在「新片區」宣傳。限制區通常會在走道底側,較少人走到,更需要擺出正面讓客人看清楚有哪些片可租。當然,店員的喜好也可能影響擺設,小楊就說,他認為是寶的電影就會放顯眼一點,希望客人識貨租閱。像是《吸特勒來了》、《吸血鬼家庭屍篇》都是他的心頭好。

    隨著臺灣觀影習慣轉變,韓國電影的租閱量也與之攀升。小楊說原本店內租借韓國片的人很少,但《屍速列車》、《哭聲》、《下女的誘惑》讓客人改觀,之後韓片借閱量增多。

    我接著針對進貨詢問,小楊說,一部片要被客人租到超過進貨單價才會回本,所以不能亂進。像今年六月份發行的《猜火車2》就要進很多。但電影也不能一過新片期就把影片全部賣掉只留一套在店內。有的客人會在續集推出時,把前面系列作租回家復習。《變形金剛》系列可能不會,但之前《玩命關頭7》上映就滿多客人來店借完系列前作。

    關於藍光片,小楊則說出租店進藍光是良心事業。因為一部藍光影碟通常成本八百到一千元,藍光租一次99元,一部片通常要租七八次才夠回本。雖然藍光片是未來的收藏趨勢,但以目前師大店租閱的客人來說並不足以支撐至回本。師大店只能秉持著服務客人精神繼續引進。

    以漫畫書而言,〈阿基拉〉、〈傳染〉是白鹿洞師大店鎮店之寶。因為絕版,市面上已經無法購買,許多客人會親臨內閱;電影的話,許多市面上已無發行的電影,師大因為開店久,都有收藏得以租借。像是《銀翼殺手》、《艾蜜莉的異想世界》這些經典電影都是師大店獨有的寶藏。不過,這些寶藏並非永久不壞。小楊就提到,師大店很多片都會被刮花無法讀取。《再見瓦城》就莫名其妙壞了四次。有些片壞了可以再進,絕版片則就沒辦法。他希望租閱客人可以好好珍惜,讓這些好片可以繼續留世被看見。



    【租片店脫離被動:辦影展】
    白鹿洞師大店有一項不得不提的特色,那便是「影展策劃」。師大店會規劃一整櫃的專題電影區聚焦供客人租閱。甚至在字卡上手寫影評推薦語,讓客人知道這部片何以被推薦。過往就曾經辦過辦「爽片影展」、「生命影展」、「寂寞影展」、「環保影展」等影展。這般作為甚至登上電子媒體新聞版面報導。

    舉例來說,2016年底為了響應凱道婚姻平權音樂會,藉此表達力挺立場。白鹿洞師大店成立「滿滿的彩虹大平台」專區,將店內同志電影如:《斷背山》、《藍色大門》、《冥王星早餐》等片集結,做出同志專題。

    婚姻平權之後時間沒多久,新竹光復中學發生學生於校慶活動穿著納粹軍裝高舉納粹旗幟大喊的事件,白鹿洞隨即發摟時事做出「寒假作業:勿忘歷史」專題,將20部二戰納粹題材電影:《偷書賊》、《惡魔教室》、《辛德勒的名單》等片在專櫃集結,表達出歷史傷痛不容玩笑對待的立場。台大社會系教授李明璁更分享照片讚揚:「只要有心,到處都可策展,都可教育。」

    《我的冠軍女兒》上映後,師大店則策劃「印度影展」。原先在店內默默不被理會的印度電影,因為專題推薦,整排片被借光。小楊說,他們努力做影展,就是要以實際租閱量證明給上頭大店長看待,這樣實踐是有說服力的。

    出租店脫離被動,主動推薦影片並融合時事議題教育,不免難怪,白鹿洞師大店被讚揚是史上最認真的租片店。



    【不僅是店員的店員】
    小楊跟我說:「要留給客人,不只是商品」。對他而言,擔任白鹿洞師大店員工並非一份冰冷的服務業工作。有些客人會和他討論電影,直言哪部片好不好看。基於同樣對電影的喜愛,客人們會變成好朋友,送吃的,甚至聊天陪同打烊關店。

    白鹿洞對小楊而言像是一個家,因為電影專業(小楊世新廣電畢業,擔任過攝影師),讓他得以認識到更多電影同好。他常在金馬奇幻影展碰到客人,彼此會熱情打招呼。這樣的互動更證明了「店員也是人,跟我們一樣愛電影。」

    租片店或許真的因網路影響接近夕陽產業,許多店面都在苦撐經營。小楊說,曾有客人看衰嘲諷「看你們撐多久。」但除了賺錢,出租店的存在更是為了奉獻對於影視的熱情。小楊透露,師大店的《刺蝟男孩》只被租過兩次。這是一齣榮獲金鐘獎肯定的臺灣戲劇,卻在店內乏人問津。小楊說,即便如此,師大店還是會持續引進這樣的戲劇。就算僅為了一點點客群,看似虧本,但是白鹿洞之所以可以長久經營的原因,就是為了服務這少部分的影痴。

    基於電影迷戀狂熱,出租店從被動化為主動電影推薦,佐以全臺灣出租店最豐富的影音收藏量:白鹿洞師大店始終屹立不搖,正是因為,它如此獨一無二的存在。

    電影,對我而言,它不僅是讓人放鬆心情或是單純的感官刺激娛樂。影帶出租店的存在,提供了影迷、影痴、影狂一段私人連結,讓我們得以在電影愛好中接觸對話。

    電影,讓我體驗了不同人生;
    出租店,則讓我有更多選擇去體驗這些不同人生。謝謝你的存在,謝謝你讓我看見更多電影。



    【小楊Q&A】
    Q:假如客人租色色的影片,你會不會有什麼眼神反應或是特別有印象?
    A:其實不會。每天客人流通量太高,除非是熟客或特別機車的客人,不然其實很難記住。不過,那種每兩三天來狂借限制級電影的老伯,就很難不記住。(然後,他借到《人型海象》、《人型蜈蚣》或金基德這類電影時。我們通常會想像他潛藏在心底的觀片感覺)

    .
    Q:你認為線上串流影音平台是出租店敵人嗎?
    A:對白鹿洞來說絕對有衝擊,畢竟線上串流不會有逾期問題也無須出門還片。不過,對我們店員來說,的確有很多電影或影集類是台灣沒有發行的,只能在Netflix上面才看得到,那身為影迷的我們當然不會去反對串流平台。(盜版當然是絕對反對,都有客人打來問「這部片在網路上找到了可以去店裡退錢嗎」這種白癡言論)

    .
    Q:貴店的影音規劃十分熱情,甚至邀請《台北物語》小偷演員親臨贈送海報。是老闆所逼,還是你無限奉獻自己的影音熱情呢?
    A:前一任師大店店長離職後店裡面的確氣氛滿低迷的,現任店長是開店元老級的店員強勢回歸,我和她滿努力地想要白鹿洞重返過去榮景。所以我們都很盡力地處理店內「特別影展區」。店長會用手工美勞方式去製作相對較親民的展區;我則是盡量拓展人脈來找到新題材。像是這次《台北物語》區就是因為小偷演員張哲豪原本就是店裡常客,後來因為我之前在臉書貼的《台北物語》影評與他聊到天,最後陰錯陽差請他帶一張簽名版海報來店裡,之後就交由店長製作特區了。這些都是我們店員和幾位朋友跟店長一同自發性製作的,大店長也給予我們很大的彈性與空間製作,有時客人特別來拍照打卡之類。滿開心的。

    .
    .
    以上文字僅節錄介紹,完整文章包含十七則訪談Q&A:
    ▶️ http://bernd97.pixnet.net/blog/post/223216576
    ____

    By Das Kino波電影

  •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netflix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9-01 15:21:41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LjUOH9T9j21GiX8jzytu6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我最高觀看次數的影片 (我為何不再拍暗網? 只說一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ihKaqEEQw&t=127s

    首支單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SHWB6Ai9Y

    我的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這位才是真正的網絡垃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lJYDx1GP-U&t=263s

    Billie Eilish出賣靈魂的方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fB1S2uy5Po&t=115s
    日本最殘酷的直播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81OKVX7wc
    我受夠了, 我的精神困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6uxaQhiS4&t=7s

    Netflix最黑暗的兒童節目
    Netflix戀童節目
    Netflix is disgusting (cuties) -link with MAP
    深進Netflix上最變態的兒童節目

    被攻擊和標籤的Netflix將在今年9月9號推出的Cuties這部電影. 看到這個那麼暴露的電影封面
    或這麼有性愛象徵的經典舞蹈 ‘Twerking’ 其實也沒什麼問題啊! This is America right?

    只是luw了講一點東西: 這班女孩只有10歲! 10歲! 是小5學生! 所以近日netflix受到各界gwung jah除了heen jak他們會選擇播放這種內容, 更大反感是這班童星進行拍攝時到底受過了什麼變態待遇呢?
    美國小孩被性化這個問題不止是quit netflix就可以. hollywood好萊塢甚至整個美國文化也好像有 ‘性化兒童’ 的chuey suy. 他的背後黑暗秘密會否跟一個公然想推動戀童合法化的jo jik有關呢?


    大家好又是我暗網仔一起去69看一看

    1969年視覺藝術家Andy warhol拍了首部在院線放映的色情電影 ‘Blue movie’ 後, 媒體上女人被性化這yee tuy女權主義者爭論了50年.
    但近年由2001年非常性感的Bratz兒童公仔到2009年的電視節目Toddlers & Tiaras到近年過份性感的萬聖節服裝好像被 ‘性化’ 的年齡層只是越來越底.

    直至今年8月18號Netflix上jou了這個導致moon sing fung yu的電影預告片. (Show like dislike ratio) 故事講述11歲女童Amy立志參加一個’Twerking’ 舞蹈隊與保守的家人kong hung, chung yi發gwut自己女性化的一面. 短短1分33秒的預告片我已經發現奇怪的位置. “You’re a woman now” “girls lying about their ages” 衣服, 動作, 封面甚至原裝宣傳句子 : she starts to explore her femininity很明顯想將11suey小孩的主角so jo成大人. 而最奇怪電影級別為TV-MA, 即是17以上的成人才可以看的電影. 因為這部關於10suey小孩的電影是有‘sexual content’? 怪不得twitter上有petition想禁這部電影播放.

    Twerking通常是女性展示自己自性感一面的舞蹈, 類似鋼管舞, 我自己看過最多twerking是大學去clubbing男女跳貼身舞的時候. 但一些像女星Tessa Thompson看過該片的人表示法國導演Maimouna Doucoure是拍了一部有種族信息的成長電影. 所以大部分網民是heen jak netflix marketing的問題, 他們之後亦有作出導hip的回應.
    但一部這個封面, 這個主題, 這班演員, 17+成人電影是想market給什麼觀眾看呢?

    其實Netflix事件之前早於今年7月頭我已經有意想拍MAP這個yi tuy. MAP的全名是 ‘minor attracted persons’ 社交媒體上一班想帶風向讓戀童變成一個正常 ‘性chuey向’ 的一個jo jik. 即是説想: 異性戀, 同性戀, 然後戀童, 也變成同一樣合法的事情.
    手段包括: 創造新性別 ‘clovergender’ (意思是一個人實際上的男人但內裡還是一個小朋友, Twitter上用#MAPpride (自豪的戀童) #MAPposivity (正能量的戀童)
    想跟網上LGBTQ平權movement講到是一樣的. 分別是同性戀的人都是兩位成年人自己進行的關係. 巒童是一個罪案來的. 那個小朋友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 他是一個受害者. 並不是什麼自由戀愛!

    我並不是說Netflix是一kwun MAP的人士cho控. 但像MAP這些作品出了之後讓人想到Ho Ley Woot戀童傳聞. 而今年ho ley woot星Tom Hanks, Ellen 也被指跟美國失蹤兒童陰謀是有關的. 讓人luen想到就算netflix不是想推動這個噁心文化他們是不是想以這種作品去jan”那些人”!的點gik luet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