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闖關東 8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闖關東 8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闖關東產品中有3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膠東餃子 我在版上常提到的膠東餃子的膠東,指的是相對於地處內陸的魯西,北以渤海灣與大連相望,東部與韓國隔黃海相對,南為中國北方難得的不凍深水良港膠州灣的三面環海的半島。雖然說魯菜是由濟南菜、膠東菜、孔府菜組成。但是和重醬重鹹的濟南菜比起來,海產資源豐富的膠東菜則是以鮮為特色。 雖然現在大家提...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焦慮主婦L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是大連人不是東北人,為什麼?! 大連人走在台北街頭會有莫名的親切感,為什麼?! 聊聊經常被黒的東北人...
闖關東 在 王昱翔®不小王子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4:35:56
✨旅之五·六月三號,大連市旅順口區,終於是來到旅遊城市了 . 早上十點,昨夜酒吧還留有微醺,不過是兩杯調酒三杯shot,配上城市的溫柔,已經足夠讓人沉醉。只是旅人擔不起怠惰的後果,大連地鐵站上,聽著有日文廣播到站,咦,這麼友好的嗎? . 還是這是不是鼓勵著人們去懺悔過去的貪婪野心? . 一個半小時,...
闖關東 在 鍾翔宇 Xiangyu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8 20:03:21
我和堂姑(爺爺的哥哥的女兒),2020 年 1 月 1 日,攝於瀋陽北陵公園。姑姑在 1943 年出生於朝鮮慈江道熙川市(姑姑的父母是闖關東的山東人),1950 年,熙川遭美空軍空襲,姑姑全家一夕之間淪為一無所有的難民,一家四口躲到山谷去。過不久,中國人民志願軍找到了他們一家人,勸他們趕緊回國。從那...
闖關東 在 鍾翔宇 Xiangyu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8 19:42:27
今天整理房間的時候再次找到了我爸的這本。有沒有人看過這種證件呢?當年的南朝鮮反動政權不承認華人和他們的子孫是所謂「大韓民國」公民(這些華僑大部分是在流行闖關東的時候過去的),唯一和南朝鮮政府有邦交關係的中國政權又是蔣介石集團,因此南朝鮮的華僑基本上都陰錯陽差地成為了偽台灣人。他們大部分從小到大讀華僑...
闖關東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膠東餃子
我在版上常提到的膠東餃子的膠東,指的是相對於地處內陸的魯西,北以渤海灣與大連相望,東部與韓國隔黃海相對,南為中國北方難得的不凍深水良港膠州灣的三面環海的半島。雖然說魯菜是由濟南菜、膠東菜、孔府菜組成。但是和重醬重鹹的濟南菜比起來,海產資源豐富的膠東菜則是以鮮為特色。
雖然現在大家提到膠東菜就會立刻聯想到青島菜,但其實青島在1899年10月12日,才被德皇威廉二世命名為「青島」(然後不到四年。在1903年,已經好幾年喝不到家鄉啤酒的當地德國的商人就已經忍無可忍地聯合投資40萬德國馬克在青島成立了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並且被德國收購拆除原來的中國村落,按照其都市計畫新建了一個完全德式風格的現代化港口城市,是座歷史不過122年的年輕都市。
膠東菜真正的起源是在煙台市的福山區,故又名「福山菜」。由於在明清時期,大批福山廚師享譽北京,並在各處開業,遂使福山菜風味傳遍天下,後來才傳入青島。再加上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黃河下游水旱頻仍,此時東北卻有大片肥沃土地閒置。膠東地區因為方便走海路去關東(由煙台到大連只需一夜時間),因此山東掀起了巨大的闖關東熱潮,有大量人民移民東北,從而也將福山菜的風味帶了過去。
不只如此,就算到了現在,一碗講究的老北京打滷麵,也是以使用上好的福山拉麵為上品。
因此,僅管北方有各種好吃的餃子,但若要是說到海鮮餃子的話,就是膠東餃子做得最細緻,餡料的變化也最多了。東京的江戶前壽司師傅要是本土貨缺貨的話,接下來的順位選擇也正是膠東半島與北朝鮮海域的海產。
膠東餃子以鮁魚水餃最為出名,不過要等到明年快春天的時候才吃得到了。其牠還有黃花魚、活海參、活鮑魚、冬瓜蛤蜊。其中又以純魚肉餡的最為費工和需要經驗,攙和了豬肉的就是次等貨了。但膠東半島的鲅魚可真便宜,一份鲅魚餃子只比素黃瓜餡的貴上兩塊錢。
闖關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做的山西過油肉,除了突出的蔥香、蒜香,靈魂的蔥薑花椒大料水外,點兩次的山西老陳醋的醋香讓這道菜特別下飯,勾的是琉璃芡,盤底不留汁。我相信這道菜是從魯菜木樨肉演化而來,但目前還找不到任何文獻就是了。
〔過油肉〕
太原十大名吃之一的過油肉,看起來像是一般的蒜薹木耳炒肉片,但融入了山西菜特有的用醋方式,加上汁芡適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這樣的成菜要求,而使得這道菜在1950年代末在山西出現後,很快地就在不斷地改良和擴散下,成了現在山西菜的首席代表。
以太原為首的晉中菜,是由包括了以曹家大院與孔祥熙宅院為代表的晉中市太谷縣;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平遙古城,亦為晉商發源地的平遙縣;以及以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喬家大院聞名的祁縣等地的大字號錢莊與票號等舊式金融組織的私家菜,在吸納了其它菜系的烹調方法後所逐步形成的。
過油肉是以前流傳到民間的官府菜,但是要到1957年2月,太原市的市飲食公司組織專家評審,將名廚吳萬庫所做的過油肉被評為太原十大名吃之後,這道源自山西省東部平定陽泉市平定縣的菜,才逐漸出現在太原與其它山西城市的各大餐館。而在隨之而來的60與70年代,動亂之後的改革開放的80年代時,由於張殿華、白寶山、方明鎖等山西名廚積極地參加全市、全省及全國的烹飪大賽,並獲得了金獎後,才讓過油肉這道菜的名字走出了山西。自此之後,只要是打著山西菜招牌的餐館,也都非得有過油這道菜不可。
一般而言,過油肉所選用的部位是豬的里脊肉,不過其實最好是特別選「元寶肉」這個位於豬的後腿的內側,在腱子肉更上面的豬臀部的內部,肉質細膩而軟嫩的純瘦肉部位,一隻豬只能取得長約20公分,重約0.6公斤的2小塊。而這個部位由於為半球型,形似餃子,所以取名為元寶肉,而台灣則因為這個部位的外形類似老鼠而稱之為「老鼠肉」。
過油肉衍生到現在有著許多不同的版本,雖然說配菜的選擇繁多,,有加白菜的、有加洋蔥和黃豆芽和辣椒的,但最正宗地道的還是以冬筍和新鮮野生黑木耳為基本配料,不過現在大多以蒜薹取代了冬筍片。
我們都知道山西菜善用醋,而做山西菜在用醋時又可分為「暗醋」、「響醋」和「點醋」。所謂的暗醋,指的是在烹調前或是烹調初期烹入醋,目的是取其酸味,並且增加食材的酥爛度。而所謂的響醋之所以響,是因為是在烹調過程中加入熱鍋時所發生的響聲,而其目的是取其香,並消除食材的腥味。而如果是在起鍋前烹入醋的話,則稱之為點醋,這時烹入醋則是增加了菜品的風味。
在東接河北,南鄰河南的山西省東南部城市晉城市則以充滿湯水的「大米過油肉」獨樹一幟。這道充滿地方風味的大米過油肉與一般的過油肉不同之處,除了多湯水外,還另外添加了蕃茄。此外,分兩次下蒜末,分別取其焦香味與其蒜香味也是一大特色。在烹飪的工序上,前面都與一般的過油肉的方法一樣,只是在烹入過油過的肉片後,要加入水煮開勾芡過,再下二次蒜末後再點醋。
〔過油肉、抓炒里脊、軟炸里脊、焦熘里脊、糖醋里脊、熘肉段、鍋包肉的異與同〕
過油肉、抓炒里脊、軟炸里脊、焦熘里脊、糖醋里脊、熘肉段、鍋包肉的異與同這幾道基本上都是以豬里脊肉為主食材的料理,成菜後外型類似,但是卻不管在口感或是味道上,都各有各的特色、各具各的滋味。
這幾種里脊料理又分為里脊肉片料理和里脊肉段料理,而且有的要先滑油,有的則是要先複炸過,而有的肉要上漿,有的則是掛糊。
「掛糊」(糊的音要唸「戶」而不唸「胡」)和「上漿」所用的原料基本上是一樣的,其功用也同樣是給食材「著衣」,如果是從糊與漿的稀稠程度、調製方法、用途及特點來說的話,掛糊可說是給食材穿上一件厚外套,而上漿則是為食材披上了件薄衣裳。這是因為掛糊所用的麵粉或澱粉較多,所以糊稠而厚;而上漿所用的澱粉較少,因此漿較之相對稀而薄。而在調製的方式上,掛糊是先將麵粉、澱粉、水、蛋液等各種制糊的原料,加入一個容器內攪拌均勻成糊狀,然後再將主食材放入糊中掛勻;上漿則是把食材與各種製漿的原料直接加在一起拌勻。而調製的方法之所以不同,怎是因為掛糊主要適於用炸、熘、烹、煎、貼、拔絲、掛霜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成菜具有鬆軟、酥脆的特點;上漿所製作的菜餚則是適那些適合以滑炒、滑熘、爆炒等方法烹調,而成菜具有滑嫩、柔軟的特點的。
這裡所述的幾種里脊菜品中,又以抓炒里脊、抓炒魚片、抓炒大蝦、抓炒腰花這幾道被慈禧太后稱為「抓炒王」的清宮御廚王玉山所做的這清宮四大抓炒之一的抓炒里脊最為大名鼎鼎。之所以被稱做抓炒,有一說是因為需要急火速炒,因此最後抓幾下就出來,另外也有一說有是因為食材要在澱粉裡反覆地抓而得名,是類似於焦熘的技法,咬下去焦脆,而內部軟嫩。此外,為了使得里脊肉嫩中求嫩,在掛糊之前,還必須要在蔥薑水裡反覆地抓,不斷地往肉中入水份,這也是抓炒之名的由來。(關於蔥薑水,中國魯菜烹飪大師紀曉峰強調,要抓50下才是蔥薑水:「將帶皮薑(刮皮會去掉大半薑辣味)拍碎,大蔥拍破,放入盆中,加入清水,用手不停抓至少50下,把水抓成淡黃色、濃稠的液體,才能夠起到提鮮去腥的作用」(《味道春秋》,80))。
先將切好的里脊肉片加鹽、酒、蔥薑水、醬油後不斷地抓。抓炒里脊抓好之後要掛糊而非上漿,而且使用綠豆粉為佳,可使其成菜後的口感更為酥脆,水分多次少量地加,加到用手抓起流瀉下來的程度後,要加一點點油進這個糊中,更增加其成菜後的酥脆。在肉片掛糊後,燒寬油至六成油溫時,將掛好糊的肉片一片一片地下鍋,並同時把火改為小火,慢慢先將肉炸熟,待肉炸挺住浮起,顏色變得微黃即可撈出,等油溫再升高到七成肉的時候,再下鍋複炸到脆爽後撈出。烹汁切好的蔥薑米、料酒、蔥薑水、一勺半的醋、一勺醬油和約兩勺的糖,最後再加入太白粉水調勻後即成抓炒汁。正式操作時,直接將調好的抓炒汁烹入鍋中,直接炒製,等汁炒到色澤變亮的時候,便可將炸好的里脊下鍋,淋上少許明油後,翻裹均勻,即可出勺。
而與糖醋里脊相比,抓炒里脊的口味屬於小甜酸口,要以鹹為主味,其次才是酸甜,酸甜口不能蓋過鹹鮮味,而糖醋里脊則是大甜酸口。另外從芡汁上來說,糖醋里脊是汁大芡大,而抓炒里脊講究的是緊汁包芡(「抱汁兒」),芡汁裹住里脊即可,在吃完之後盤子中也不會留下太多的汁。
而熘肉段和鍋包肉則是東北菜,在《東北菜之兵法》一文有討論過。其中的熘肉段是山東人闖關東所演變成的東北菜,自於魯菜的焦熘肉段。熘這種烹飪方式類似於炒,是將切好的食材原料用醃入味後以過油等方式先初步熟成後,再調好的汁澆淋在其上翻拌成菜的烹調技法。而焦熘這種技法又稱為炸熘和脆熘,是將醃好的肉先掛糊拍粉後要先油炸至酥脆,然後再將調好的芡汁入鍋,加入炸好的主料翻拌均匀或直接將芡汁澆淋在原料上熘製成菜。
熘肉段與糖醋里脊不同之處,在於它為鹹甜而非酸甜口味,而與與焦熘里脊不同之處則在於焦熘里脊是掛糊,熘肉段則是上漿炸製,穿的衣服厚薄不同,肉片也是厚薄有別。焦熘里脊肉片較薄而掛糊也薄,熘肉段是稍厚的肉段,上漿也上得更厚,因此在炸完之後保持水份的情況下,吃起來的口感更嫩。不單如此,熘肉段上的漿還得是硬糊,也就是調得濃稠而不稀,抓起來特別得乾,從而形成較硬的麵衣。
鍋包肉則由熘肉段衍生而出,原來叫作鍋爆肉,出自清光緒年間哈爾濱道台府府尹杜學瀛的廚師鄭興文之手。鄭興文是旗人,父親是茶商,在他六歲時隨著父親來到北京之後,隨著父親吃了許多的美味佳餚,遂生習廚之心。14歲時已對美食和烹調極為偏愛。鄭興文曾在北京一官員家學做官府菜餚,經過幾年的刻苦學習後,出師的鄭興文於清光緒七年(1881)在北京的一條街面上開了一家名為「真味居」的酒家。1907年,受朋友舉薦,鄭興文帶了十四位技藝高超的的廚子進入了當時的道台府做主廚,專門給首任道台杜學瀛料理膳食。
當時正是中東鐵路興建後的商業繁榮期,道台府官員經常要與外國人打交道,為了招待好來訪的外國使節,鄭興文必須經常變換迎賓菜的口味。為此,他專門到東清鐵路賓館學習俄式西餐的烹飪之法,把原來中國北方鹹鮮口味的焦熘里脊改成了外國人所喜愛的酸甜口味的菜餚,而食客則是大加讚賞,這一改使哈爾濱成為鍋包肉的起源地,鄭興文稱它為「鍋爆肉」,但是因為外國人發音不標準而講成了「鍋包肉」。而創作出鍋包肉的鄭興文,憑藉這道菜名譽世界,成為大名鼎鼎的「濱江膳祖」,就連他的徒弟也被請進皇宮,成為御廚。而濱江,指的就是哈爾濱。
鍋包肉的另外一個特點是,一般的菜講究的是色、香、味、型。而鍋包肉還要加個「聲」,也就是在咀嚼時,會發出類似吃爆米花時的那種聲音,此乃鍋包肉這是酥脆的證明。
寫到這不禁想到宜蘭三星的特色小吃,原名爆肉,而因為覺得爆這個字筆劃太多而改稱為台語同音字卜的卜肉。雖然官方說法是第一代參考日本天麩羅的方法所創製,但是以切條的豬里脊肉加醬油、糖、香料粉和雞蛋後,再裹上太白粉和麵粉油炸的方式卻反而更像是沒有加芡汁的鍋包肉,畢竟日本的天麩羅不會像中式炸肉一樣先醃肉再上糊。
#山西過油肉
《晉菜之兵法》:https://naihaolee.pixnet.net/blog/post/349714262-
闖關東 在 Smohouse思默好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事 x 旅講堂|下南洋:華人飲食文化】
清末的變局,使用「闖關東」、「走西口」、
「下南洋」成為人們的一種選擇。
與中國東南沿海省分關係密切的「下南洋」,
不但改變了新馬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的人口組織結構,
同時還把家鄉的美味帶進南洋,
成為一種懷鄉的滋味與在地的新味道。
⧉ 活動資訊 - -
日期:2021 / 03 / 14(日)
時間:14:00-16:00
地點:思默好時 • B1好事空間
費用:免費活動
講師:黃偉雯
報名:https://www.orchina.net/event/746
⧉ 注意事項 - -
(1)為維護聽講品質,報名人數若達80即暫停受理報名,請見諒。歡迎現場候位!
(2)活動14:00準時開始,已線上完成報名的讀者,請於13:30-13:45完成簽到並入座,13:50 起將開放現場候位者依序入場。請配合工作人員指示與引導,感謝您熱情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