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闍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闍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闍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闍意思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Corey The Man Yoga,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涅槃六頌+三個有挑戰性Ashtanga一級坐姿串聯 (以及小撇步) 祝大家平安🌟梵唱為著名的 涅槃六頌 🌟這首也是我在印度時每天早上梵唱課必唱的一首。 值得了解的是,這邊的Siva 並不是我們所了解的濕婆神而是純淨的意識(上過我課的人就是指那個小星星 ) 據說作者 Adi Śaṅkarācārya*...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吳哥窟Angkor Wat位於柬埔寨西北部,在暹粒市北5.5公里。原始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濕奴的神殿」。中國元代古籍《島夷志略》稱之為「桑香佛舍」。吳哥王朝的歷史始於9世紀,第一位國王闍耶跋摩二世帶領國家脫離爪哇的統治,恢復了柬埔寨的獨立。公元802年,他自立為王,建都於庫...

闍意思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7:18:14

⭕️第395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之聖者」,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公元前623/563/480年—公元前543/483/400年),古印度思想家、教育家,佛教的奠基人;稱號為釋迦牟尼佛、喬達摩佛、佛陀(意思為「覺悟者」)、世尊、釋尊等;又簡稱釋迦文佛、釋迦如來、釋迦佛,(「釋迦...

闍意思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9:41:44

⭕️第328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阿含經》,阿含,又譯作阿鋡、阿含暮、阿笈摩,為部派佛教依循的根本經典,構成了部派佛教時期的經藏。漢譯四部《阿含經》是在公元四至五世紀時由中天竺或罽賓來華的僧人誦出翻譯而來,和皆出自於南方上座部銅鍱部的巴利三藏有所不同,而是來自於說一切有部、法藏部、大眾部等各種不同的...

闍意思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16 12:50:08

⭕️第302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不空羂索觀音」,又稱不空羂索菩薩、不空廣大明王觀音、不空悉地王觀音,密號等引金剛。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依《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所言,過去世時,「世間自在王如來」曾傳授觀世音菩薩「不空羂索心王陀羅尼真言」。觀音菩薩因此証得「十百千不空無惑智莊嚴首三昧」,能顯現十方無量...

  • 闍意思 在 Corey The Man Yog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20 12:48:09
    有 260 人按讚

    涅槃六頌+三個有挑戰性Ashtanga一級坐姿串聯 (以及小撇步)
    祝大家平安🌟梵唱為著名的 涅槃六頌 🌟這首也是我在印度時每天早上梵唱課必唱的一首。 值得了解的是,這邊的Siva 並不是我們所了解的濕婆神而是純淨的意識(上過我課的人就是指那個小星星 ) 據說作者 Adi Śaṅkarācārya* 是在八歲時寫下的😲

    -涅槃六頌- 作者(Śaṅkarācārya)商羯羅阿闍梨*
    涅槃六頌 中文翻譯

    我不是心念,智性,我執,和記憶。
    我不是耳朵,舌頭,鼻子,眼睛(5個感官),
    我不是空,大地,火/光,也不是風(五大元素)。
    我是純然的覺識和喜悅。我是Siva,我是Siva
    (這裡的Siva並非指濕婆神,而是純淨,充滿智慧,富足等特質,純意識、覺性「真我」)。<>

    我不是宇宙生命能量,也不是身體內的五種氣,
    也不是構成身體的七種物質,也不是五個身體層,
    也不是說話器官,手,腳,也不是生殖器官,或排泄器官。
    我是純然的覺識和喜悅。我是Siva,我是Siva。
    3
    我沒有厭憎,貪戀,貪婪,也沒有妄想,
    我不傲慢,也不忌妒,我不需正法,也不要財富,
    沒有慾望也不用解脫。
    我是純然的覺識和喜悅。我是Siva,我是Siva。
    4
    我超越了善與惡,快樂與痛苦,
    我不需要咒語,不用去聖地朝聖,
    不需要讀吠陀經,也不用祭祀。
    我既不享樂,也不樂在其中,也不是享樂的人。
    我是純然的覺識和喜悅。我是Siva,我是Siva。
    5
    我沒有死亡的恐懼,也沒有階級種姓,
    我沒有父親也沒有母親,
    我從未出生,我沒有親戚也沒有朋友,
    我沒有上師也沒有弟子。
    我是純然的覺識和喜悅。我是Siva,我是Siva。
    6
    我無形無相亦無(分別)念,我遍佈一切,無所不在,
    也存在一切感知的世界裡,
    我恆常不變,沒有解脫也沒有束縛。
    我是純然的覺識和喜悅。我是Siva,我是Siva。

    *商羯羅阿闍梨 Adi Śaṅkarācārya,大約是在西元八世紀左右他誕生於印度,是印度史上最有名的哲學家之一,因此又被稱為Ādi Śaṅkarācārya,Ādi是「第一」的意思。他所倡導的哲學是一元論。
    涅槃六頌(Nirvāṇa Ṣaṭkam)又稱為自性六頌(Ātma Ṣaṭkam,又譯為真我六頌)相傳是他八歲時,正在喜馬拉雅山尋覓上師,碰見一位聖者,聖者問香卡拉說:「你是誰」,而香卡拉的回答即是這深具意義的六首讚頌詩(stotra)

  • 闍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08 01:35:52
    有 31 人按讚

    #伽俐女神魅惑油
    #婆羅門教法門
    #權力勇氣自信無畏重生希望
    #帶來好運與最好的解決方式

    此油可以刺激嗅覺神經和費洛蒙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使塗抹者附近的人對你產生了興趣、迷戀、甚至痴迷,配合師父所學法門與迦利女神,讓迷人的魅力達到一個巔峰,女神嘉利魅惑精油裡裝著師父珍藏多年的婆羅門教法門魅力油混合新鮮烹製108灣花油,並透過儀式供請榮耀女神嘉利給予祝福加持。

    伽俐女神代表著權力、勇氣、自信、無畏、重生、希望,讓內心的力量到達頂點,任何人看到女神的臉都會為她的美崇拜與讚嘆,她不僅帶來魅力與愛情,更可以帶來人們對你的崇拜與商業之間的利益,可靠的力量有能力使人們的心靈陶醉,且帶來好運特別是廠商與客戶之間的談判與商議,她能帶給你最好的利益以及找到最好的解決方式,此油透過暗和魔幻中加持並建立力量,正宗婆羅門教中的祕法與延續多年的法油,讓使用者捕捉人們的心靈並陶醉與你相處的每一刻

    師父說加持的過程這是一種神奇的招喚,透過儀式來啟發力量讓女神的力量烙印在聖物之中,使用者經過專注許願讓你喜歡的人只想看到我們的臉,醒來想見面,想念你,愛我們,呵護與疼愛我們,這是廣泛的力量,不只有愛情,更能有效的改善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與工作表現上,解決任何不好的相處方式,不論朋友爭吵,婆媳爭吵,情侶爭吵,糾紛,官司,只要你專注的想著你心中的期許,都能帶給你力量

    如何使用魅惑精油:

    1. 隨身配戴
    2. 使用一點在你準備銷售的物品標籤上
    3. 塗抹自己眉心
    4. 塗抹一點在另外一半枕頭上

    上述的方法配合許願,完成你心中的期許,味道淡淡飄香,不易被人發現。

    時母(天城體:काली,kālī,音譯為迦梨或迦利,字面意思是「黑色的)為印度教的一個重要女神。傳統上她被認為是濕婆之妻雪山神女的化身之一,為威力強大的降魔相。迦梨一詞也可解釋為時間,故中文翻譯為迦梨。在後期的信仰體系中,迦梨被認為與時間和變化有關,象徵著強大和新生。迦梨的造型通常為有四隻手臂的兇惡女性,全身黑色,身穿獸皮(上身往往赤裸),舌頭則伸出口外。她的脖子上掛著一串人頭,腰間又繫著一圈人手。四隻手中有的持武器,有的提著被砍下的頭顱。迦梨的腳下常常踩著她的丈夫濕婆。
    關於迦梨的神話,主要就是她與阿修羅羅乞多毗闍(血種)作戰的故事。這個故事最早出現於《摩根德耶往世書》。阿修羅與諸魔大舉進攻天界,由於他們的首腦曾經得到了梵天的祝福,眾天神根本無法抵擋。天神們只好請求濕婆的幫助。濕婆此時正在修行,眾神不敢打擾他,幸而他的妻子雪山神女伸出了援手,她派出自己的化身難近母和迦梨去與阿修羅作戰。兩位女神輕易地打敗了許多阿修羅,但羅乞多毗闍卻很難對付。這個怪物產生出一千個和他一樣厲害的化身,後患無窮。難近母用弓箭把羅乞多毗闍射得遍體鱗傷,但卻只是惡化了形勢,因為從他傷口滴出的血產生出了無數的新惡魔。難近母於是向迦梨求援,後者張開大口把羅乞多毗闍整個吞了下去,並把他的血液一滴不剩地喝掉。迦梨消滅了這只惡魔後由於高興而跳起舞來,雙腳大力踐踏土地,令三界眾生的生活都受到影響。濕婆為減輕眾生的痛苦,就躺在迦梨的腳下任其踐踏。這就是迦梨總是被塑造成腳踩濕婆的原因。

  • 闍意思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02 00:49:25
    有 61 人按讚

    【認真聽】 中元節故事「目連救母」的精神分析,蛤~ #是戀母或是殺母! / 李長潔 🙏
    .
    你一定有想過,甚麼是中元節的「#中元」?中元節為甚麼要毛起來祭拜好兄弟?你是不是還聽過七月半也是「#盂蘭盆節」?盂蘭盆究竟是甚麼盆呢?其實這一切都跟一位超級英雄有關係,那就是「#目連」~ 有聽過《#目連救母》的神話故事吧,擁有神通的目連,前往地獄,拯救變成餓鬼的母親。那一方面是孝順的社會秩序表現,但同時卻也是一種戀母情結,而且還衍伸出殺母的隱藏意義?!想知道「目連」之謎嗎?千萬不要錯過這集。
    .
    然後聽說,半夜發佈內容散播不錯,我們就在中元節的幽冥氣氛裡,在一起聽故事。
    .
    📌 #今天的內容有:
    .
    ▶ 所謂中元是甚麼啊?
    ▶ 幽靈的節日—盂蘭盆節
    ▶ 目連救母的故事
    ▶ 目連是超級英雄
    ▶ 是救母,還是殺母
    ▶ 目連救母的社會學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ek6qodpgo8s0839jesf57el?ref=android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4DlNVUpfrZ3UBATMVgBGCs?si=v-InT2UhSa-X8h5SPQPGZw
    .
    🗂 #FB論述版: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57428747778078&id=208541192666847

    ////// 完整論述版 //////

    道教傳統有在七月時祭祀的習慣,也就是現在—「中元節」。中元來自「#三元」(上元、中元、下元)的概念,是指「天地人」的元氣,或體內的三至尊神。三元猶如某種萬物運行、宇宙力量的擬人化。而所謂中元,乃是「地官」,負責裁定每個人的行為紀錄,並且判定其壽命。於是人們在中元節祭祖赦罪。這個祭祀剛好與佛教中的盂蘭盆節同處於年中,在中世紀的宗教傳播過程中,甚至與更久之前的民間信仰混合,成為「#七月鬼節」的概念。
    .
    ■ #屬於鬼的節日
    .
    普林斯頓大學的宗教社會學者太史文(Stephen F.Teiser, 1988)認為,經過長時間的融合,東亞的「鬼節」(the ghost festival)是一個橫跨 #制度性宗教(institutionalized)與 #擴散性宗教(diffused)所有形式的一種信仰傳統。仔細想想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一個月份的全部事情,被鬼魂祭祀所調和著,貫穿各種社會領域,橫跨公私領域,也真的是蠻神奇的。
    .
    ■ #中元節的意義:魔幻的時刻
    .
    中元節象徵著宇宙結構的常態性破壞,這個時候,神、魔、祖先、野鬼一起來訪。而華人世界中,以祖先為家庭宗教的重要支柱,想想看家裡是不是有放祖先牌位,中元節就是界限模糊、諸角色自由移動的魔幻時刻。其實不只神祇與鬼魂可以造訪人間,人也期待可以在此時登臨天界。
    .
    唐代的詩人盧拱在《中元觀法事》中寫道:「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氣中。雲迎碧落步,章奏玉皇宮。」就描繪了這樣想脫離世俗的願望。盧拱在中元之詩中,運用了許多道教術語,但事實上,從中世紀開始,七月所舉行的祭祀已無佛道教之分,因為在兩個制度性宗教出現之前,中國的家庭民俗已清楚表現出年中祭祀的「#宇宙的節奏」(Teiser, 1988)。
    .
    所以說,雖然佛道兩教作為制度性宗教的成長,改變了祭祖的地點與媒介,但原本就存在於家中祭祀的習慣也沒有被取代,它們全部都可以共同存在,不會因地點或儀式的變換,而使祭祀效果有任何折扣。
    .
    ■ #作為超級英雄的目連
    .
    接續著談談屬於佛教的「#盂蘭盆節」。有學者認為「盂蘭盆」來自梵文avalambana,為「懸倒」的意思,是指將祖先從地獄懸倒的厄運中解救出來的缽。而盂蘭盆節作為鬼節而充滿幽冥的魅力,主要是從《淨土盂蘭盆經》(600-650)中首次出現目連及目連母親的前世故事開始(目連救母)。
    .
    目連,是佛教中相當的重要人物,其重要性來自於他遊歷冥間、拯救母親的神話故事。從經文與變文中的故事看來,目連這個人根本就是一個超級英雄般的存在,他是擅長預言的禪修者,也是揭示宇宙的旅行者,更在孝的秩序上解救了母親(Teiser, 1988、川田耕,2017)。
    .
    為了傳遞佛教精神,引起大眾的崇拜。目連被設定成典型的「#巫師」角色,擁有強大的武力,與遊行的能力,可以降妖伏魔、漫遊天地。而母親成為「餓鬼」的可憐形象(焰口),也很容易引起故事讀者的惻隱共鳴。盂蘭盆節就在此強調神力與幽冥的神話體系中,成為大眾的鬼節傳統。
    .
    ■ #目連救母的精神分析:戀母還是殺母
    .
    不過,在目連救母的深層精神世界中,明顯地可以發現一種母子情結的雙面體:「#戀母」與「#殺母」。
    .
    一方面,目連神話成功地將「地獄救母」定義為孝順的最高境界,有效地調和了佛教出家與父系社會的子嗣繼承之間的矛盾(丁仁傑,2017)。而目連的孝道結合其巫能力的神話,強力地刻劃出一種超我般的道德性,也像極了愛情(認真的,還記得「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的原初神話嗎?)。
    .
    可是從目連母親在地獄的情節在變文裡大量增加,像是那些墮入餓鬼的描述:切斷關節、筋肉、肌膚,拔舌千回,進食焰口等。後來在各地「打青提」戲劇系統中,母親在地獄被虐待的方式遽增,臼碎、糞眼、蒸烤、糞池。這些作品越來越強調女性的惡行與地獄的懲罰。相反地,目連救母,反倒是像是「殺母」。這樣的殺母主題在「阿闍世」裡同樣存在,更巧的是,目連也出現在「阿闍世」故事裡。
    .
    無論是目連或是阿闍世的母子情結,其實都表現出一種深層的精神分析— #兒子對母的愛恨情仇。起源於戀母,但卻在懲罰母親的橋段中,獲得高潮。目連的地獄巡遊,是想和哺育自己的女性、最愛的女性相遇;但因為這個女性與其他男性(父親)有性的關係,因此引起了懲罰的慾望,當然,故事並不能寫出做愛,因此以「慳貪」、「慳妬」替換(川田耕,2017)。
    .
    ■ #目連救母的社會學
    .
    在Teiser的宗教制度社會學面向上,可以辯析出七月鬼節,無論作為佛教、道教、家庭宗教任何一種,在東亞社會裡都有廣泛且多重的混融流傳,深刻地影響著個體與集體的生活:作為家庭的補充、作為僧侶生活的宣傳、維持自然運作、促進生者與亡者的性福。這個故事與節日深入到家庭的親密關係中。
    .
    而川田耕的內在社會學則從目連神話的精神世界,還原出人類基本的慾望關係原型。這種顛覆性規範的慾望,其實時常出現在膾炙人口的大眾文本中,隱隱約約地暗伏流淌著禮教上不能說的秘密。尤其在父權系統的社會中,兒子是相當依賴母親的,在地獄懲罰母親的場景裡,在情緒上根本像是一種撒嬌或鬧脾氣的反抗。

    |

    #參考文獻:
    .
    1. Teiser, S. F. (1988). The ghost festival in medieval Chin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 川田耕. (2017). 目連救母の精神史―中国文明における母殺しの彼岸―. 人間文化研究, (38), 214-177.
    3. 丁仁傑. (2017). 目連救母, 妙善救父, 哪吒大戰李靖︰ 父系社會中兒子與女兒的主體性建構. Min-su ch'ü-i Journal of Chinese Ritual, Theatre & Folklore, (198).

  • 闍意思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6-06-20 03:18:53

    吳哥窟Angkor Wat位於柬埔寨西北部,在暹粒市北5.5公里。原始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濕奴的神殿」。中國元代古籍《島夷志略》稱之為「桑香佛舍」。吳哥王朝的歷史始於9世紀,第一位國王闍耶跋摩二世帶領國家脫離爪哇的統治,恢復了柬埔寨的獨立。公元802年,他自立為王,建都於庫楞山。經過幾代國王的努力,到12世紀初,吳哥王朝的版圖擴張到今日泰國的大半疆域。12世紀初葉蘇利耶跋摩二世弒叔君陀羅尼因陀羅跋摩一世奪得真臘國王位,新王遷都吳哥。因為蘇利耶跋摩二世靠非正統方法獲取王位,為了鞏固威望,必須大興土木,營造比前任所有國王建造的七百多座廟宇規模更為宏大的廟宇,作為國廟和他自己的將來升天的太廟。為國王加冕的婆羅門主祭司地婆訶羅(Divakara)為國王設計了這座太廟,供奉毗濕奴,名之為「毗濕奴神殿」。建造時間歷時30年,趕在他升天之時完成。吳哥窟是吳哥古跡群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廟宇,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也是一座巨大的水上都市。十二世紀的吳哥王朝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廟山,作為吳哥王朝的太廟。因此舉全國之力,花了大約35年建造。吳哥窟建成於14世紀前半。吳哥窟絕非供大群信徒朝拜的西式教堂或東方寺院,而是一座宏偉的太廟,供奉化身為印度教之神的國王。吳哥窟結合了高棉歷代廟宇建築兩個基本的元素:立體廟山的多層方壇和平地廟宇的迴廊。吳哥窟的廟山由三層長方形有迴廊環繞的平台組成,層層高疊,形如金字塔,象徵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廟山頂部矗立著按五點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三道迴廊象徵須彌山所在地的土、水、風;廟山周邊環繞一道護城河,象徵環繞須彌山的鹹海。多年從事吳哥窟維修工作的法國遠東學院古跡維修專家莫里斯•格萊斯(Maurice Glaize)認為「吳哥窟是吳哥古跡中以造型之雄偉、布局之平衡、比例之協調、線條之優美,威風赫赫,可比美世界上任何最傑出的建築成就,而毫不遜色」。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吳哥古跡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各地來吳哥窟觀光的遊客一持續增加,從1993年不到一萬人次,迄至2007年已達二百萬人次,吳哥窟已成為旅遊勝地。一百多年來,世界各國投入大量資金在吳哥窟的維護工程上,以保護這份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的造型,從1863年開始就已經成為柬埔寨國家的標誌,展現在柬埔寨國旗上。
    吳哥窟之廢棄:1431年,暹羅破真臘國都吳哥,真臘遷都金邊,次年,吳哥窟被高棉人遺棄,森林逐漸復蓋漫無人煙的吳哥。後來有些高棉人獵戶進入森林打獵,無意中發現宏偉的廟宇,也有一些當地的佛教徒在廟旁邊搭蓋屋寮居住,以便到廟宇中朝拜,但吳哥遺蹟多不為世人所知。1907年,暹羅將暹粒、馬德望等省份歸還柬埔寨。1908年起,法國遠東學院開始對包括吳哥窟在內的大批吳哥古蹟進行為期數十年的精心細緻的修復工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