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闊度怎麼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闊度怎麼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闊度怎麼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闊度怎麼算產品中有12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讀碩士無法升遷加薪,就是浪費時間與金錢?】 經常有上班族來問我考研究所一事,問的多半是要不要念、念了對職涯有沒有幫助、未來能不能夠加薪或升遷……總之就是值不值得念?如果用這個務實的角度一邊上班一邊讀研究所,最後可能會發現一點都不務實,有兩個原因: 💚1.現在越來越少企業因為學歷來加薪或升遷: ...

 同時也有3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萬的網紅彼得爸與蘇珊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我們的頻道⬇︎ https://goo.gl/AZvZXq 更多彼得爸與蘇珊媽育兒日記⬇︎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6f_wRUZBEAP5vb3GqzScHbPJ-xTLNUB 追蹤我們⬇︎ instagram☛https://www....

闊度怎麼算 在 MC Ka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6:26:24

海人日記 澎湖篇 這是一個神秘的島嶼 周圍有著超多群島 海底有著我們不曾看過的魚 超鹹的海水 水底的溫度也超低 真的不是開玩笑的 潮差也比大島(台灣)還要多 ! 漲潮退潮差了4公尺 大概一層樓多一點 種種對於潛水客的不利條件 這是一個挑戰 ——————————————————————— 那時候有一...

闊度怎麼算 在 鐘郁凝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8:18:13

(今日金句:一方面掩蓋自己、一方面強制自己—— 不要在退縮會出現的人生階段,退縮得太過厲害。) 9/19 上班的日子我通常總結為曲折但溫暖的日子。 這一個小櫃檯是這樣的,桌面很矮、很平面,在我跟人之間有一道為了維護衛生架起的透明壓克力板。聽說,這塊板子以前的櫃檯求之不得,他覺得人群太髒了。我沒有什...

闊度怎麼算 在 實用心理學丨心理測驗|心靈成長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5:11:58

如何面對人生中的抉擇? 設計你的奧德賽計畫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曾經面臨重大的生涯抉擇,在人生的分岔路上,到底要如何選擇才能獲得最好的結果? 如果做錯決定,選錯路,會不會從此就跟美好人生絕緣呢? 小明是個大四學生,他要在念研究所前參加實習,並申請了6個實習計畫。在6個實習機會中,他成功應徵上了4...

  • 闊度怎麼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10-01 05:51:22
    有 126 人按讚

    【讀碩士無法升遷加薪,就是浪費時間與金錢?】

    經常有上班族來問我考研究所一事,問的多半是要不要念、念了對職涯有沒有幫助、未來能不能夠加薪或升遷……總之就是值不值得念?如果用這個務實的角度一邊上班一邊讀研究所,最後可能會發現一點都不務實,有兩個原因:

    💚1.現在越來越少企業因為學歷來加薪或升遷:
    一般來說,加薪看的是個人的工作表現,以及未來的發展價值;升遷則看的是有無帶團隊的能力。就算你的學歷不漂亮,但是符合條件,仍有機會加薪與升遷;相反地,學歷再好,若沒法反映到工作表現上,做出成果,也是枉然。

    💚2.畢業三五年之後,企業用人跟學歷無關:
    學歷是社會新鮮人的入場券,至於有幾年工作經歷的人,企業看的是職能的相關性,以及過去的工作表現,學歷便不再那麼重要。至於碩士,對於高科技業或外商,已經成了基本學歷,並不是特別值得加分的亮點。

    除非在一些老企業會有差別待遇,薪資與職等不同,至於其他企業,兩者越來越脫勾,如果還用老觀念去讀碩士,難免要傷心,慨嘆白讀了。所以如果想讀碩士,除非一些專業領域,至於一般文法商,我會建議不要去想在工作上有沒有好處,可能會讀得開心些。這時候不妨以興趣為主要考量,反而更務實。

    可是很多人在職場遇到難關時,都以為讀研究所可以救他們。這麼糊里糊塗,說真的,神仙都難救,更別說讀碩士了。

    像是有個中年女性來問我讀休閒觀光研究所,因為公司正在裁員,下一個很可能是她,她想改行做領隊或導遊。我直接告訴她,這兩個工作都不需要考碩士,直接去考執照就行。接著她說也許可以去私立高職教書,現在少子化,又這個年紀,於是勸她別想這條路了吧!

    另外,也有人認為讀碩士能夠挽回他的人生。昨天有位公職人員說想讀碩士在職專班,而這個科系跟他的工作無關,周圍每個人都有意見,說念這個碩士沒法升遷,浪費時間也浪費金錢。聽著聽著,他猶豫了,來問我該讀嗎?我問他讀碩士的動機是什麼?他列舉出四個:

    1. 想補學歷
    2. 學習新知
    3. 想交朋友,認識不一樣的人
    4. 想認識不一樣的自己

    這四個動機,除了補學歷與學習新知外,另外兩個透露出一個主要訊息:他不滿足現狀!後來他跟我說,現在環境舒適安逸、一成不變,想要透過讀碩士來看看不同的世界,認識不同的人,也想藉此探索自己,找出其他可能性。

    老實說,除了補學歷外,其他三個都不必靠讀碩士來達成。就算是補學歷,他的工作根本不需要學歷。所以別人一說,他就動搖。

    個人的看法是,反正他閒著也閒著,再去讀個碩士不是壞事,何況台灣的學費相對國外是非常便宜,而且每個人這一生最值得投資的是自己,為什麼會說浪費時間與金錢?我是想不通這種成本觀念!

    難不成去吃掉花掉就不浪費金錢,或是每天滑手機、看電視就不浪費時間,怎麼讀書這件事就讓人特別感到浪費金錢與時間?大家對讀書的觀念過度功利,總認為一定要換到好工作或升遷加薪才划得來,這是限縮了自己的成長。

    像我讀EMBA,既沒升遷也沒加薪,倒是認識不少很厲害的同學,我常常在電視上看到他們受訪。我讀文科,他們多數是理工科或法商科,並在高科技業或大企業任職高階主管,讓我的視野開闊不少,也見識到頂尖精英做人做事的篤實與謙虛,這些都是無形的受益,但我相信絕對在我身上產生一定影響。

    不過如果想要學習技能,我倒不認為要去讀碩士,還不如在補習班或線上學習,或是找個教練一對一教導,學得既快又好,還能立即派上用場。至於研究所的目的,並不是在傳授這些工作技能,這也是我勸大家讀研究所不必與工作掛勾的另一個原因。

    即使如此,這幾年我倒是看到讀研究所有一個明顯的好處,就是洗學歷。特別是社會新鮮人熱愛用這一招,國立大學後段班,想辦法考上前段班研究所,履歷只秀出碩士的學校,有沒有幫助?當然有!而中年人洗學歷,則是面上有光,走路有風,在一些場合就能選上什麼長之類的,做顧問或當講師也能增加份量。

    所以我出個題目來問大家:
    💚假設你的家人或朋友想念碩士,念完並不會升遷加薪,你覺得他該去念嗎?

    (讀了本文有受益,也請留言+1)

    ***

    歡迎大家加入我的fb社團:「洪雪珍寫作變現」,有三個好處:
    1、你投稿,我點評
    2、你會看到「從不會寫作到會寫作」的成功案例
    3、我會教你寫作招術

    至於想要詢問我的課程,包括求職、轉職、加薪、高薪,以及斜槓、寫作,⋯⋯都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助教協助你。

    圖取自Pexels,攝影:Ekrulila

  • 闊度怎麼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7 21:34:44
    有 1,345 人按讚

    「是病在痛,還是心在痛?」

    近中午忽然感到暈眩,和七年前那次讓我決志在台北找工作,離家人近一點,免得死掉沒人知的暈眩感是一樣的。

    那次我人在新竹,暈眩的時候沒辦法站起來,孩子都去台北了,我很怕就死在家裡,沒人知道。因此這次的暈眩襲來,最強烈的感受是恐懼。

    所幸有過經驗,也在學正念的時候,學過面對疾病時的態度,這次的經驗整個順遂多了,也趁機做了好多正念練習。

    剛發作的時候,我沒有接納當下身體的狀況,發揮「美德」,硬撐著參加中午的會議。

    歷經從床上移到電腦前面,集中注意力和大家報告我負責的案子,等大家充分表達意見後,我已經冷汗直流,衝到廁所吐了好幾次,攤在地板上好一會兒才有力氣爬回床上。

    我告訴自己,該是練正念的時候了。

    我記得有一次跟教我正念的李燕蕙老師抱怨感冒,老師很認真的對我說,要感謝每次的逆境讓我們有機會練習,在更大的挑戰來的時候才有能力面對。現在不練,什麼時候練?

    反正這時候什麼事都不能做,能作為的都是心,也是心讓自己痛苦,那就來練心吧。

    正念第一步驟。接納。

    接納我就是發作了。接納我就是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做事了。

    想著過去我做了什麼蠢事害自己,對現在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會因為心情翻攪,更不舒服。

    擔心週三上課時暈眩還沒好,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和姨媽一樣的疾病,對現在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會讓自己更焦躁。

    正念第二步驟。好奇、不批判、不評價的觀察整個狀況。

    好奇、不批判的看著自己的暈眩,平心而論,其實暈眩不會痛,除非自己犯賤動來動去。

    我好奇、不批判的看著自己的暈眩,看著自己閉上眼睛,還會轉轉轉,其實還挺有趣的。

    很快的我睡著了。做了一個愉快的夢。但是起床又開始擔心了。

    我有個在社團認識多年的朋友,沒講過幾次話,倒是常常夢到她。

    只要我進入重病的狀態,我就會夢到我和我離世的姊姊,要不然就是和她去玩。而且都是很美的地方。像這次就是歐洲的博物館。

    醒過來前,我是感到幸福的。但醒過來後我開始擔心—哇!這次我一定重病了,才會夢到這兩位指標性人物。

    覺察到自己的擔心後,我把自己拉回來正念的狀態,正正的活在當下,不評價一件事情的好壞。夢就是夢,憑藉著夢到這兩位指標性人物來算命自己病重,實在是缺乏證據力。

    不亂擔心,其實也就沒事了。

    接著就是一連串的躺。躺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想起有事情要做,嘗試坐起來,我又想吐了。

    於是我接納現況。好吧,反正我未來身體不行時,也是要躺著,那就來練躺吧。誰說躺不用練呢?

    躺的過程中有數度掛念想工作,也有無聊想坐起來的衝動,但我就是一次一次把自己拉回來,好好躺著,好好的呼吸,好好的和自己在一起。

    想和別人在一起,想和事情在一起,那是我們從小養成的習慣,讓我們在這個世界能夠存活。

    但和自己在一起也是同等重要的。出生的時候是和自己在一起,別人在忙也是和自己在一起,搭公車、讀書、算數學,那都是和自己在一起。不習慣和自己在一起的人,無法靜下來學習,不習慣和自己在一起的人,無法安心終老。

    可惜小時候喜歡和自己在一起被評價為搞自閉,早已被認為是不對,不正常,很悲慘才會如此的狀態。其實練習和自己在一起是正常又重要的事,和練習人際相處一樣的重要。

    這次我好好的拜訪了我身體的每一吋肌膚骨骼和認得的身體器官。我只能說,身體的國土可真是複雜遼闊啊,我們實在欠我們的身體很多的正視與拜訪。華燈初上,聽到兒子回到家,我都還沒有拜訪完呢。

    我想上廁所,試試看站起來,昏昏的,但是好九成了。

    我走到客廳,和兒子邊聊天邊吃飯。吃完飯,他收桌子,我把iPad拿出來把這段經歷寫下來。

    身體有狀況,除了身體的痛,真正讓自己痛上加痛的是來自於責怪悔恨過去的自己做了什麼,擔心如果好不了,未來怎麼辦,還外加不習慣和自己獨處。

    如果能夠接納過去的已經發生了,無法改變; 能夠接納現在的狀態就在這裡了; 接納未來的事情即使無法親力親為,天也不會塌下來,只要能夠習慣和自己相處,駕馭自己無法停歇的心,其實病痛所帶來的苦就相對來得單純多了。

    **請勿擔心,也不需要問候我。我能打這篇長長的文章就表示我元氣恢復了。剛發作的時候,隱約看到手機亮起來,大一新生求救說找不到線上上課的連結時,我光想聚焦看清楚訊息寫什麼就都快吐了,而現在能打這麼長的文字,肯定是沒有問題了。

    photo credit: 郭葉洋
    ***********************
    想參加郭葉珍正念溝通工作坊但老是被秒殺,怎麼辦?只要您登記了想上課的意願,每次我有開課,我就會依照登記的順序來詢問您上課的意願。課程內容一樣,只是參加的人、遠距或實體上課的差別而已。您只要登記一個就好。

    1. 父母專屬正念溝通工作坊的意願登記: https://forms.gle/B4Ffic9Y2Wo5uHkz8
    2. 正念溝通工作坊(非父母專屬)的意願登記:https://forms.gle/pEzNsrWsgLKjahgc8
    3.實體的工作坊:您可以到台灣正念工坊(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MindfulnessCenter )的粉絲頁私訊您的意願。
    ~[時時正念]line貼圖(文字版)~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6284967/zh-Hant
    ~[時時正念]line貼圖~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6210111/zh-Hant
    ~郭葉珍的《和自己,相愛不相礙》~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y723qf8r
    ~郭葉珍的《我們,相伴不相絆》~
    博客來:https://reurl.cc/NjZWge

  • 闊度怎麼算 在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7 16:05:07
    有 39 人按讚

    #人類圖 #2027預言
    .
    從2000到2012再到2021,每隔幾年,世界總會出現一波新的末日預言,坦白說,這些我從來都不太理會,聽過就算。
    .
    在Human Design人類圖中,也存在一個關於2027年的預言,但它絕非甚麼末日預言。它沒有說我們會一覺醒來發現世界上只剩下喪屍,也沒有說我們需要在末日大洪水中瘋狂逃命。
    .
    人類圖所預言的,是一個大世代的改變,一個400年一次的背景能量大調整,在25,000年地球地軸進動過程中( #分點歲差 Precession of the Equinox)微小但重要的一步。
    .
    這樣的改變並不會在一夜間發生,而是在這大世代的前後幾十年間,一步一步轉移過去的。換句話說,只要我們細心覺察,就會發現其實這些背景能量調整已經一直在發生。站在今天的世界去看這人類圖中的「預言」,與其說是對2027的展望,更應該是 history in the making(見證歷史的締造)。
    .
    這星期的【JKの身心靈遊園車】中,我跟人類圖看世界 Jerome's human design將會跟大家分享我們對2027預言的看法,以及我們估計這背景能量調整會為婚姻關係、職場與人類文明帶來甚麼樣的改變。
    .
    容我暫借經濟學的術語,稱這些說法為「宏觀人類圖」。
    .
    與「宏觀人類圖」相對應的是「#微觀人類圖」,亦即我們平日經常談到的人類圖面向:活出自己。「微觀人類圖」關心的只有自己,只有個人。透過認識人類圖,我們從新認識自己的原廠設定,透過實驗,我們找到可以信賴的內在權威與策略,這一切,最終讓我們可以更自在地過我們的人生。這是人類圖送給人類最大的一份禮物。
    .
    而「#宏觀人類圖」給予我們的,則是一套與主流價值不同的社會觀、世界觀、宇宙觀。坦白說,知道這些無法像「微觀人類圖」那樣,可以讓我們的生命有所改變與進化,但透過站在更高緯度去觀看、參透人類圖中所表達的一切,我們能夠由此感受到一份完整性,開始了解世界、宇宙與生命是如何運作。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作為見證者的概念。
    .
    「宏觀人類圖」告訴我們,作為人類,我們並沒有甚麼神聖的人生使命。我們生命中唯一的任務就是去見證和體驗這趟生命旅程上所發生的一切。
    .
    見證,當然不等同於躺著看戲,而是需要投入去體驗,親身去感受過程中的一切。這有點像沉浸式體驗遊戲,唯一的差別只在於我們在遊戲當中,根本無法意識到原來自己只是遊戲的一部份。(【Be a Free Guy 從生命中脫稿】:https://bit.ly/2XOiMlx)
    .
    面對人類圖的2027預言,其實也是這樣。預言中有很多比科幻小說和電影還要精彩的說法,但重點其實從來並不在於將來會發生甚麼,而是如何在過程中保持覺醒,不被捲進這混亂與漩渦當中,好好做好自己見證者的工作,好好去體驗這趟旅程中所感受到、所經歷到的一切。
    .
    同樣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懂接受改變,因為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
    .
    期盼早日back to normal,幻想抗拒的局面很快就會過去,這絕對是人之常情。這是在人類演化過程中,我們的祖先透過基因傳承下來的生存本能,因為我們都需要擁有希望才能夠前行。
    .
    然而,我也同時很了解希望的副作用。當唯一的希望幻滅,我們要不動搖崩潰,要不創造出下一個希望,形成一個沒完沒了的循環,直到最後還是崩潰。
    .
    換句話說,希望本無不妥,但過多的希望,或不切實際的希望,卻反而為我們帶來更大的混亂。
    .
    我們更可以做的,是踏實地接受眼前的現實,接受自己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為了金錢「我忍」,接受自己跟另一半已經沒有了往日的熱戀火花但為了照顧家族可以暫時保持婚姻關係,接受疫情就是無法有效控制,接受世界秩序正在逐步瓦解,接受世界變得越來越個人化和碎片化,接受我們就是無法回到過去。當接受了當下的一切,我們就能夠重新決定往後的路該怎麼走。
    .
    我們永遠無法預知未來。這就像要求一個活在1615年以前的人,去幻想17世紀(甚至往後幾個世紀)將要發生的一切,同樣的不切實際。
    .
    1615年,汔車、電力與互聯網固然不存在。中國還在明朝統治下。西班牙與葡萄牙剛開始在東亞與美洲進行探索。英國只是個還不成氣候的島國,美國與德國還未形成國家。活在當時的人,能想像今天的世界嗎?
    .
    又幻想你是一個活在12世紀末的歐洲人,處於騎士精神與十字軍東征的時代。你能想像一百年不夠,蒙古人將會建立一個歷史上版圖最遼闊的帝國嗎?你能想像接下來會有接近一半的人口死於黑死病嗎?你又能夠想像基督宗教將會分裂,並爆發極其慘烈的戰爭嗎?
    .
    以古鑑今。外面的環境或許會出現很大的變化,或許會變得很惡劣,但這一切都不再重要。因為只要我們擁有一個可以穩定自己的法門,一個可以賴以為信的內在權威與策略,我們自然知道如何能夠在這滿佈地雷的戰地中找出屬於自己的出路。
    .
    這就是我跟Jerome當初想錄這集Podcast的初衷,也是我們想送給大家的一份禮物。
    .
    🔹🔸🔹🔸🔹🔸🔹🔸🔹🔸🔹🔸🔹🔸
    .
    【EP 38 | 人類圖的2027預言】
    .
    每400年一次的地球週期轉換,我們恰好身逢其時。
    .
    💬 1615-2027年:「計畫」的時代/講求家族性
    💬 2027-2438年:「沉睡鳳凰」的時代/講求個體性
    💬 婚姻、職場、國際、都市樣貌的改變?
    💬 2027之後70年:從1爻過渡到6爻的世界觀
    .
    🎧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3m0V5z1
    🎧 SOUNDON: https://bit.ly/3o7ebWM
    🎧 KKBOX: https://kkbox.fm/2y0e87
    🎧 SPOTIFY: https://spoti.fi/3CUgVLr
    🎧 YOUTUBE: https://youtu.be/pT9vX3DhXb8
    .
    🔹🔸🔹🔸🔹🔸🔹🔸🔹🔸🔹🔸🔹🔸
    .
    ✨✨ 若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 職場引導服務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 若對走進Human Design人類圖的世界,對學習基礎知識很感興趣,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Living Your Design 人類圖初階課程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livingyourdesign
    .
    💪💪 若渴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好好運用自己的薦骨權威,或想認識薦骨的運作,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薦骨健身房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acral-gym
    .
    👁️👁️ 若對靈魂、意念和催眠感到興趣,歡迎追蹤靈魂事務所專頁,獲得最新的課程和服務資訊。

  • 闊度怎麼算 在 彼得爸與蘇珊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8-23 19:00:11

    訂閱我們的頻道⬇︎
    https://goo.gl/AZvZXq
    更多彼得爸與蘇珊媽育兒日記⬇︎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6f_wRUZBEAP5vb3GqzScHbPJ-xTLNUB
    追蹤我們⬇︎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eter_and_susa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eternsusan/
    =========================================================
    2021全新單曲〈勇氣與希望〉來拉
    有別於去年的歌曲
    今年非常適合全家大小一起聽唷
    希望透過這首歌曲讓孩子們得到成長的勇氣
    感受到充滿希望的未來

    #2021 #全新單曲 #勇氣與希望 #又是嶄新的一天 #親子 #歌曲 #新歌 #勇氣 #希望 #成長 #陪伴 #經營 #mv




    歌曲簡介|
    「彼得爸與蘇珊媽」2021年全新單曲〈勇氣與希望〉
    歌曲想對孩子們傳達愛與希望
    歌詞俏皮充滿童趣
    透過輕快的旋律及朗朗上口的歌詞
    想告訴全天下的孩子們
    不管遇到什麼難關
    都有愛你的家人陪你一起度過
    家人不但是最好的避風港和靠山
    也是在面對這廣闊的世界
    陪你一起打怪最棒的夥伴
    就算遇到挫折也不要放棄
    只要繼續努力,堅持不懈拿出勇氣
    一定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樂園
    希望可以給孩子勇於追尋夢想的勇氣與毅力
    讓他們感受到每天都是嶄新的一天

    歌詞|

    鎖著眉頭 神情疲憊
    你的眼角還泛著剛剛流過的淚
    你說怕黑 要我們陪
    緊緊抓著我的衣角充當棉被
    這樣的戲碼每晚都要上演一回
    哄著抱著直到你安心入睡
    彼此的依偎 彼此的安慰

    乖乖睡 我的寶貝 害怕不是罪
    快樂與憂傷 都是成長的滋味
    乖乖睡 我的寶貝 未來的世界
    有許多夢想等著你勇敢去追

    勇氣 就像一碗湯 喝一口才知味道怎麼樣
    勇氣 是兩塊糖 留一塊願意與別人分享
    勇氣 是認識新朋友 伸出手大方跟他說哈囉
    勇氣 是犯了錯 道歉後能夠重新再振作

    生命是一場大冒險 困難與挑戰不會有極限
    不管如何請記得我們的愛 會永遠永遠陪在你身邊

    勇敢是能量 讓人們成長
    希望是翅膀 讓夢想飛翔
    勇敢與希望 像太陽的光芒
    帶領每個人創造自己的天堂


    出品|嶄新的一天有限公司

    音樂製作
    作詞 Lyricist | 林于竣
    作曲 Composer | 張硯田
    演唱 Vocals | 彼得爸 蘇珊媽
    編曲 Arranger | 張硯田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 | 曾威傑
    錄音工作室 Recording Studio | 柏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混音師 Audio mixer | 曾威傑

    監製Executive Producer | 第二個胃有限公司
    導演Director | 胡宏淵
    編劇 Screenplay |胡宏淵
    攝影Director of Photography | 胡宏淵、施威宇
    製片 Producer |陳裴安
    燈光師Gaffer | 胡宏淵、施威宇
    妝髮 Hair&Make-up |Vickey
    美術 Art Designer|陳裴安
    後期製作Post-Production | 胡宏淵

    經紀|黃庭萱 Shannon 陳明萱 Michelle
    =========================================================
    Youtube官方為了避免小朋友看到不該看的留言
    所以把我們的留言區鎖起來拉
    歡迎大家可以到我們的IG、FB分享你們想說的內容唷
    =========================================================
    熱門影片:
    彼得爸與蘇珊媽水中生產 | 溫柔生產 | 全紀錄 :https://youtu.be/6SqVOTw5buk

    蘇珊媽懷孕日記Ep33|Kyle真的來了|水中生產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0kszriBAaA&t=1s

    蘇珊媽懷孕日記Ep25|孕婦肚模DIY|Belly Casting|彼得爸與蘇珊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37mDnZt5No

    彼得爸與蘇珊媽育兒日記Ep87|帶kyle出院兄弟倆被迫分開了:
    https://youtu.be/v43QC1tMB3M

    Cody爸比媽咪先回家囉:
    https://youtu.be/WoS_mr07qIE

    susan水中生產經驗分享:
    https://youtu.be/sQSXpYOifmY

    彼得爸與蘇珊媽婚禮mv:
    https://youtu.be/pz3mfpYxj0I

    彼得爸與蘇珊媽求婚紀錄:
    https://youtu.be/dEQhWmkiDiE
    =========================================================
    拍攝工具⬇︎
    相機: Osmo Action Sony rx100m7 Gopro6 canon 70D iphone 8 Gopro5
    麥克風:RODE video mic pro
    空拍機:dji mavic pro
    =========================================================
    剪輯工具⬇︎
    final cut pro
    =========================================================
    合作邀約⬇︎
    petersusan0625@gmail.com
    =========================================================

  • 闊度怎麼算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1-29 10:00:02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1月29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0XdEtVO6QuU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述職,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到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必須堅持「愛國者治港」,只有做到這一點,中央對特區的全面管治權才能有效落實。反修例風暴和《港區國安法》,為本港政治生態帶來重大變化,中央強調「愛國愛港者治港、反中亂港者出局」,並要將這一政治規矩化為法律規範及制度,港人關心的是這條規矩界線會劃到哪個層級,若說立法會等特區政權機構必須遵從,一些擁有實權的法定機構、諮詢組織以至專業自主團體,是否也要服膺於此原則?支持港獨和勾結外國勢力者,不可能符合愛國者原則,與此同時,當年鄧小平亦強調,港人治港以愛國者為主體,「當然也要容納別的人」。中央這條規矩界線劃得有多闊有多深,對香港影響深遠。

    蘋果頭條
    全球散戶挾淡倉興高采烈,焦點股GameStop(GME)昨晚反覆勁升134.8%,報347.51美元,升勢仍未作罷,惟多項監管相關的不利消息令其股價於市後交易下跌16%,報292美元。以Reddit為首的全球網民挾爆沽空機構空倉行動,令到美國政府關注。同一時間美股有復蘇迹象,道指最新升逾400點,至30744點,納指升130點,至14301點;標普升50點,至3802點。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在其網誌發表個人意見,當股價愈偏離合理水平,無論是淡友還是好友,拋售的誘因是只會不斷擴大,泡沫會如同正在上升中的氦氣球一樣,不斷膨脹最終爆破,「Reddit軍隊中的步兵(散戶)沒有意識到,在泡沫爆破時,最後加入的成員最終只會「養肥」最後一批短倉持有人。」

    東方正論
    本港疫情失控,連國家領導人都大表憂慮,偏偏港府廢官好整以暇,抗疫慢十拍之餘,還自吹對比歐美已算「力保不失」,簡直不知醜字怎麼寫。單是已造成多區淪陷的三無大廈,衞生情況極之惡劣,惟不管輿論如何狂轟,港府也是置若罔聞。這樣下去,別說疫情無法休止,死得人多才是最不堪設想。目前全港約有5,300幢三無大廈,大部分位於油尖旺、深水埗、九龍城及紅磡等舊區,而這些區域亦接連失陷。

    星島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政府昨日第三度緊急封區!因應北角錦屏街東發大廈先後有十三人染疫,懷疑住戶共用天井出現垂直傳播,當局昨晚七時突擊將四座全封,受限區域內的人士須於今日凌晨二時前接受新冠病毒檢測,在所有人有檢測結果前,受檢者必須留在處所內,以減少交叉感染風險,政府目標在今晨七時前完成檢測。特首林鄭月娥、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及警務處助理處長郭柏聰於晚上十一時半左右,先後前往封鎖區現場視察。本身是北角居民的立法會議員張國鈞認為,區內疫情近期亦在東發大廈開始不斷向外擴散,理解政府須採突擊行動應對。

    經濟社評
    環球疫情居高不下,航空業苟延殘喘。國泰航空僅約半年前,才接受港府注資兼供股籌集390億元,昨日又再發債逾67億元,令股價創逾12年來最大跌幅。變種病毒肆虐,全球檢疫限制易收難放,削弱各地航企賴以續命的貨運生意,疫苗接種進度和功效雙雙存疑,客運復常遙遙無期,業界或仍要苦候新一代針劑促成國際「疫苗護照」,才能真正脫困。本港經歷的4波新冠疫情,源頭皆是外地,港府為外防輸入、填補潛在漏洞,萬不得已對機組人員設限,卻變相令國泰流血更不止。國泰昨日宣布發行可換股債券集資67.4億元後,股價暴跌9.71%,收報全日最低的5.95元。

  • 闊度怎麼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2-08 06:58:29

    本集主題:「奪橋遺恨:市場花園作戰的雄心與悲劇」介紹
      
    訪問主編:查理
        
    內容簡介:
    諾曼第戰役之後的趁勝追擊
    波瀾壯闊開場,人人雄心壯志、迫不及待
    樂觀與謹慎過了頭,使得最後以悲劇收場,盟軍損兵折將
    後世以「奪橋遺恨」永誌此役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不得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報告長官,我們可能打得有點太遠了。」
      布朗寧中將,盟軍第一空降軍團副司令
     
      英國第一空降師在安恆的堅守,至今仍是二次大戰軍事史上最偉大的壯舉之一。——考李留斯雷恩
     
      諾曼第登陸讓不可一世的納粹第三帝國驚慌了!歐洲東西兩線急速往德國本土後撤,納粹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巴黎的解放、比利時的光復,「第三帝國的敗亡只是時間問題」,至少當時的人們都這麼想。尤其是喜歡跳舞的荷蘭民眾更是暗地裡歡慶鼓舞,偷偷買了代表荷蘭的橘色旗幟,準備迎接盟軍入城。然而,引頸企盼卻不見王師出現,反抗軍跟老百姓都著急了起來,怎麼回事了嗎?
     
      盟軍進攻速度太快,戰線一下子拉得太長,從諾曼第灘頭一直拉過來比利時的補給線,開始讓後勤補給作業顯得吃力,攻勢不得不停歇了。盟軍必須打開一個更接近戰線的深水港,同時還要擬定新的作戰計畫,務必讓納粹德國「一槍斃命」。盟軍打算利用這個機會,把在諾曼第作戰中成功施展的空降作戰,再次在這裡運用。
     
      這是一場規模前所未有,將來也不會再見識到的最大規模空降作戰行動。一場動用5000多架各型飛機以及2500架滑翔機在內的戰役,真的可以把德軍給趕回老家?盟軍就可以渡過德國的護國神川――萊茵河,直指第三帝國的核心――柏林?
     
      這時,英國元帥蒙哥馬利說,「交給我!」一場結合地面裝甲與空降部隊的龐大行動就此誕生。人們僅花了八天的時間準備「市場花園作戰」,徵集全歐洲可用的物資與戰力。美國著名的82和101空降師將以同盟協力的方式,支援這場註定要在歷史上留名的戰役。而最吃重的角色落在錯過諾曼第、功名同樣顯赫的英軍「紅魔鬼」第一空降師身上。
     
      約4萬名空降部隊負責佔領5座貫穿從恩荷芬、松村、格拉福、奈美根,一直到最終目標安恆的關鍵橋樑。一旦得手,裝甲部隊快速衝向萊茵河畔,盟軍將直指德國工業重鎮魯爾區。「聖誕節之前戰爭就可以結束」的想法隨之不脛而走。人們躍躍欲試,普遍認為德軍中只剩下「老人與小孩」,不足畏懼,卻將走入德軍裝甲部隊的虎口而不自知。
     
      面對要快速恢復攻勢的壓力,盟軍各方都有未盡完善的安排與舉措,最後都造成失敗的因素。情報的誤判、無線電裝備的缺陷、空降場的選擇,不採納在地荷蘭人的情報,再加上天氣等問題層出不窮。縱然如此,「市場花園」卻匪夷所思地成了蒙哥馬利口中「90%達成率」的作戰行動。第一空降師為此付出了幾近全滅的8000人傷亡、失蹤與俘虜的代價。怎麼會這樣呢?
     
      《奪橋遺恨》敘述了盟軍在1944年9月的重大挫敗,他們想站在德國最後一道屏障——萊茵河前,對著希特勒咒罵的願望可能還要再等一等了。
     
    作者簡介:考李留斯雷恩(Cornelius Ryan)
      著名戰地記者、新聞從業人員、編輯和作家。1920年6月5日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市。20歲那年來到倫敦擔任文員,但他的志向是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因此於1941年加入路透社,進而在1943年成為《每日電訊報》的戰地記者,負責採訪第8航空軍及第9航空軍的新聞。
     
      他曾隨轟炸機隊深入德國上空參與過14次轟炸任務。D日當天,他先是從天空見證了盟軍對歐洲大陸的反攻。返航落地之後,再轉搭快速船艇橫跨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前往還在激戰的諾曼第灘頭進行最直接的現場採訪。這一天他剛滿24歲加1天。隨後他跟隨盟軍尖兵——巴頓將軍的第三軍團橫掃法國、跨過萊茵河挺進德國,直至納粹投降為止。歐洲戰事結束後,他又奔赴太平洋戰場前線採訪,並且開設《每日電訊報》在日本戰後的第一個辦事處。1946年轉戰耶路撒冷,擔任報社的中東區採訪主任。
     
      1947年移居美國,從此以北美為家。雷恩輾轉於《時代》、《新聞週刊》、《柯利爾》等媒體。「二戰經典三部曲」的出版使他享譽全球。《最長的一日》深獲肯定,也換來雷恩在著名文學雜誌《讀者文摘》的固定任職。
     
      雷恩一生得獎無數,深獲各界肯定。然而他最希望獲得的普立茲獎卻與他無緣。
     
      1970年被診斷出患了癌症,但他依然正面應對,正如同他在戰場上採訪一樣,並且把生命剩餘時間都用在完成他的最後著作《奪橋遺恨》。
     
      雷恩於1974年11月25日辭世,享年54歲。為紀念他在新聞和歷史寫作方面的傑出貢獻,美國海外記者俱樂部(Overseas Press Club America,OPC)於1957年創設了「考李留斯雷恩新聞獎」,至今依然以頒發此獎項,表揚在國際議題上有傑出表現的非虛構寫作作者。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