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閱讀 人生 大學 校 PTT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閱讀 人生 大學 校 PTT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LeoRivers (河流們)看板book標題Re: [問題] 大量閱讀對人生有什麼幫助?時間W...
閱讀 人生 大學 校 PTT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2:26:17
⭕️第407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釋印順」(1906年4月5日-2005年6月4日),俗名張鹿芹,法名印順,號盛正,人稱印順導師、印順長老、印順法師,中華民國浙江杭州府海寧人(今屬嘉興)。剃度師為普陀山福泉庵清念和尚,天童寺受戒時,戒和尚是圓瑛和尚,為太虛大師門徒,慈濟證嚴法師的入門師父。印順法師是...
※ 引述《NightStick (血食哥)》之銘言:
: 我蠻喜歡閱讀的
: 而且興趣有點廣泛
: 但多半集中在
: 心理、經濟、人際範疇
: 可是通常都看過就過了
: 但是都從來沒有想過要複習
: 就好書一本一本接著看一直看
: 直到最近覺得好像看過就忘
: 是不是在浪費時間??
: 其實我在兜圈子
: 我想問的是像我這樣大量閱讀
: 但是看過就算了
: 對人生多少會有幫助嗎?
: 其實我最近閱讀陷於這個困境
: 因為我覺得我這樣就跟上PTT看過優文廢文一樣
: 一方面想要有更積極的閱讀 (至少有個複習動作
: 可一方面不知道我長久下來這樣消極的大量閱讀
: 是否都是在浪費時間?
1.我們先來看你設立的目標:「對人生有幫助」
這個目標很廣泛,多背一個英文單字算不算對人生有幫助?讀有趣的書滿足你的「生趣」
打發時間算不算對人生有幫助?
讓我們功利一點來看,如果你所謂的幫助是,讀三十本股市經典書目,來累積你的財富?
或者是比如你舉的例子「人際範疇」,你想是想要把書的內容套用到職場、社交關係上
能夠「使用」。
你的問題設立的目標就有這麼多「不準確的問題」,學問是學+問,從你問的問題就可以
確定你的結論是對的「是否都是在讓浪費時間」,我覺得是,因為真正「廣泛閱讀」(
不確定你的廣泛是多少)有成的人,不會跑來網路上問「對人生有多少幫助,
我是否都在浪費時間。」
2.你覺得浪費時間的原因是「看過就忘」、「沒有複習」
你思考得出的兩個浪費時間的原因,替台式教育下了完美的註腳(笑)
「看過就忘」代表你把閱讀當成以前學生時代拚考試一樣,把閱讀當作背書,然後
我讀書(背書)一定要獲得甚麼回報(考上好學校)。所以你覺得要像考試時代一樣「複習」
才能應付得上考試(人生幫助)。刻劃在你的腦海中。
沒有人,就算是了不起的學者也不可能把大部分讀過的都像考大學一樣在腦中滾瓜爛熟,
同樣無聊貧瘠的內容唸了一遍又一遍。
3.以下是我的看法與建議
佛洛伊德說,真正決定每個人的差異性是,潛意識裡關起來的小房間與從潛意識逃出來的
東西,這個「機制」決定每個人的個性差異。
閱讀也是,沒有人會看過就「全忘」,也沒有人會看過「全記」(除非你要考試)
我們兩個讀同一本書,印象深刻跟觸發思考的段落或章節,一定會不一樣,這就
是我們的差異性。
其次,你說你廣泛閱讀+看過就忘,再加上你列的書目範圍,合理推測你的閱讀能力
並沒有提升,為什麼我敢這麼說?
楊照說過,有難度的書值得我們挑戰。你的問題是,你躲在「閱讀的舒適圈」(沒錯閱讀
也有舒適圈),假設書有等級的話,你只是停在LV2的狀態看一大堆不同的LV2的書。其
結果是:你不會有進步。
因為稍有難度的書我們會停下來思考、辯證,一旦你與書開始對話、思考,他很容易
會變成你的「記憶點」,甚至是「頓悟」的愉悅(比如說終於看懂,或者是原來這段話
解釋了人生的某某面向,你豁然開朗,身心暢快)。
因為你一直都在同樣的LV繞圈圈,當然不會體會我上述說得情形,也就不留下記憶點,
所以「看過就忘」。
任何事情都是從簡單到困難,閱讀也是。當我們無法滿足簡單有固定套路的類型小說,
就會漸漸往曖昧、艱深、內容豐富、思維獨特,需要停下來好好想一想的書,這才是
健康的狀態。
4.迷思
之一:閱讀跟銀行的存款不一樣,不見得是越多越好,有些大作家一輩子身邊帶不到十本
書,反覆看反覆看,不同階段(我指的不是單純的年紀,而是心靈成長),會看出不一樣的
東西。不過請注意,前提是這本書值得反覆看。
經典跟好書,有一個特色,就是「耐讀」,耐讀就是你很難窮盡他,每次看都有新發現
、新感受、新體悟。值得一看再看。
其實說自己讀了「很多書」、叫別人「多讀書」,都是一種文化資本主義的心態,
彷彿越多越能夠誇耀自己,這是常見的迷思之一。
之二:商品化
在這個萬物(包括人本身都能夠明標價碼)商品化的社會,「書」也不例外。
我們買書然後讀書,這是一個消費過程,但其實要避免進入一種消費心理。
把它當作進電影院似的,不「符合」我的期待,就說是浪費錢,或是爛書爛片。
尤其是越有難度的書,越要避免這種高高在上的消費心理,將之拒之門外。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資本經濟的邏輯是「消費者最大」,我花了錢你就應該
給我甚麼,滿足我甚麼。
但其實閱讀不是這麼一回事,他需要你謙受益且花費時間精力去掌握他,「擴充
你生命未知的部分」,這就是為什麼不要待在閱讀舒適圈的原因,「擴充你生命的未知」
,否則你讀簡單不需要深入思考的書,你只是在你「生命的既定範圍」裡面兜圈子而已。
想想一個偉大的作家、思想家,比常人聰明且勤奮,耗費多年的心力寫出一本書,
只花了你幾百塊錢,你卻因為看不懂,覺得他辜負了你幾百塊,浪費錢,爛書,不是很可
笑嗎?
之三:盲目
盲目迷信某某作家的箴言,不假思索,奉為圭臬。周芬伶稱為「天真型讀者」
就是找一本好書,各種抄錄名言佳句,覺得這樣就有「收穫」。
或者是盲目迷信方法論,即:OOO是怎麼成為作家的XXX是怎麼讀書的YYY是怎麼發財的。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成長經歷與背景,別人適用的方法不一定適用於你,
這也是為什麼佛陀的講義底下這麼多宗派法門,因為適合每個人成佛的「方法」不一樣。
就好像學走路吧,你想像教科書就像拐杖扶著你,總有一天你要丟掉拐杖走出自己的路,
歷史上那些耀眼的人物,都是能夠丟掉既定、普遍的方法(拐杖),成就自己一套學習方式
的人。
真正的經典與好書是值得你跟他對話、質疑、辯證的,而不是全盤接受,這樣書會哭。
5.最後談下閱讀對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
a.夏目漱石說你可以把十塊說成一個十塊,也可以把十塊說成十個一塊,閱讀到了一定
程度,可以一眼看穿世間許多文字遊戲話術與謊言。
b.生趣:跟沒有閱讀習慣的人,相處可能不到幾天就會膩了,三句不離食衣住行(這很
重要但他沒必要佔滿我們人生的99%),因為他們嘴裡永遠吐不出媒體、潮流(下周就過時)
以外的東西,並且想像力貧瘠,沒有幽默感。所以我很容易不耐煩。尤其是這些人普遍
對新聞政治口水做出沒內容的見解,成為「口水的口水」。
c.更了解世界,人類,自己,整個世界是辯證性的。沒有經過檢驗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
閱讀可以讓你明白為什麼我們今天會這樣活,這樣思考,人類還有甚麼可能性?這些視之
尋常的「現代性」邏輯在過去都是沒發生過的。
昆叔說,自從有了巴爾札克等小說家,法國人終於擁有了整個法國社會。這是甚麼意思
呢?
巴爾札克的小說被稱為法國社會的百科全書,在現實小說出現之前,每個人都只是生活
在社會的某一區的某一角,終其一生生命範圍就是那樣。但自從這些書出現之後,
每個法國人都能透過這些書掌握法國社會的全貌。第一次擁有了法國社會。
-----------------------------------------------------------------------
感謝大家的閱讀與回應,這麼多人不嫌長耐心看完有點感動。
我想再補充一點我覺得非常重要的,還是要引用一下毒舌的昆叔叔
以前人們對愚蠢的認知是:缺少知識,可以透過教育改善。
但科技進步,工業發達,教育普及的今天,大家有覺得「愚蠢」變少了嗎?
沒有,因為過去對愚蠢的認知之詮釋力不足。
毒舌的昆叔說愚蠢是與人類共存的維度(笑)
愚蠢的定義是:「對既定概念不假思索地接受。」
抽象一點舉例:宗教、意識形態、文化、習俗。
魯迅寫那麼多小說就是為了叫醒中國人,濃縮成他的一句名言:「從來如此,便對麼?」
「因為人人都在做」「大家都這樣」「自古以來就......」
這就是昆德拉所謂的愚蠢,不假思索的接受既定概念,更可怕的是有些人還會
強迫其他人一起接受既定概念。
具體一點舉例:便是從小到大我們的父母師長親戚,他們一路走過來的「既定概念」,
凡舉生活教育事業,或多或少都想強加在我們身上,而由於無堅不摧的(漢文化)孝順、
尊敬師長等道德包裝。要我們「不假思索地接受」。
問題是,適用他們時代的生存守則不一定適用這個瞬息萬變的大爆炸時代(幾十年前大家
有想過貿易全球化以外,傳染病也能跟著全球化造成災難嗎?)
其次是,他們所謂的準則、概念,也不一定是對的,而就經驗法則的觀察,他們本身
常常也做不到,但卻很喜歡數落後輩,指點江山。(回應、辯論就是沒大沒小
,怪你父母沒教好,父母就會反過來罵我們。)
不過也不是要大家為了反對而反對顯得自己不平凡,假設某項既定概念你思索之後認為
他是可行或對的,還是可以接納,不是要推翻所有既定概念。
閱讀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思維,質疑、挑戰那些毫不可靠的既定概念--
遠離愚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7.115.6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99639309.A.E6A.html
※ 編輯: LeoRivers (49.216.22.219 臺灣), 09/09/2020 17:44:04
※ 編輯: LeoRivers (49.216.22.219 臺灣), 09/10/2020 01:18:50
(如果你臉書追蹤的作家,有專心經營的話,臉書真的是「書」哦。)
※ 編輯: LeoRivers (49.216.22.219 臺灣), 09/14/2020 0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