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閱歷同義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閱歷同義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閱歷同義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閱歷同義詞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王中砥的「課間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本文為即將於7/10刊載於「銀髮資源網」之專文 (王中砥) 《所謂的代溝只是有待溝通,所謂的世代只是視線所及的地帶 -跨世代職場倫理與溝通技巧》 撰文者:高雄張老師心理學苑講師、心理師王中砥 被邀約寫這篇文章,且主編告知撰述方向時,內心感覺挺有意思的。 首先來定義世代(英語:generati...

閱歷同義詞 在 MH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1 04:31:30

在紀錄我上週末做夢的過程當中,忽然想起在我高二時,馬政府為了因應當年金融海嘯所帶來的衝擊,於是在隔年年初實施了一項「德政」,不分年齡、性別、社經地位等,人人發放3600元的「振興經濟消費券」。 ⠀ 你們還記得自己把消費券用在什麼地方嗎? ⠀ 我在家樂福買了一台英漢翻譯機,還倒貼了大概幾百或是一千出頭...

  • 閱歷同義詞 在 王中砥的「課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09 14:37:47
    有 12 人按讚

    本文為即將於7/10刊載於「銀髮資源網」之專文
    (王中砥)

    《所謂的代溝只是有待溝通,所謂的世代只是視線所及的地帶 -跨世代職場倫理與溝通技巧》

    撰文者:高雄張老師心理學苑講師、心理師王中砥

    被邀約寫這篇文章,且主編告知撰述方向時,內心感覺挺有意思的。

    首先來定義世代(英語:generation)是指用來劃分時間與群體的名詞。本文所稱世代 指的是 Y 世代(Generation Y),又叫千禧世代(Millennials)一般指1980 年代和1990年代出生的人。世代,就是指在某一段時期內出生的一批人群,他們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與探討的根基和影響力。在此範疇中,也有其相關的同義詞也在描述這個時期的世代特色,包括了:網路世代;或稱N世代(The Net Generation)和回聲潮世代(Echo Boomers,二戰後嬰兒潮的下一代)。

    20年前同樣主題的同一篇文章,訴求的對象是年紀較長(戰後嬰兒潮到 X 世代)的企業「主管們」,如何面對網路世代的年輕員工(80後、90 後),在大量湧入職場成為勞動力的主流後,不同世代對不同價值觀與職業觀念的差異彼此間如何溝通與互動。20年後類似的文章再度執筆,對象卻是一百八十度的翻轉。當年的「員工們」而今可能已經成為了「主管 們」或老闆;當年的「主管們」也許已退休或被退休,當重新再回到職場,角色卻可能已經轉換成了「員工們」,成了本文主訴的對象了。過去的「管理者」而今成了「被管理者」。這不是風水輪流轉的因果,而是高齡化社會下台灣勞動力市場與職場必然的趨勢與現象。

    《N 世代衝撞》作者唐.泰普史考特(Don Tapscott)在書中羅列新世代 8 大特質:
    1. 講究自由
    2. 喜歡創新
    3. 最愛「客製化」
    4. 凡事都要好玩
    5. 追求速度
    6. 習慣協同合作
    7. 注重誠信
    8. 習慣查證

    這些鮮明的世代特徵,也必然會成為新一代「管理者」的普遍印記。我們這麼問自己:「以上特徵我有幾項?我懂多少?」相信多數讀者都是陌生的!如果這是年輕世代的普遍特徵,我們作為新一代的被管理者,或許活不出他們這樣的特質,但可以藉由對這些特質的理解,去減少彼此的陌生與隔閡。在管理學上有這樣的四個字:

    人 事 管 理

    我們試著用一條線來連結:
    1. 管—人,理—事,這是20 年前的管理模式。當年藉「管人」來「理事」。
    2. 理—人,管—事,這是現在或許到未來的管理模式。用「理人」來「管事」。這「理」也包含著「理解」、「同理」、「理念」、「理性」、「整理」等。

    我們可以這麼說:網路世代的年輕主管喜好自由,不喜歡過多的約束,相對來說,員工的自主管理與自律,可以減少他們管理的機會,以免影響他們的自由。或許正是該世代在「領導」與「管理」上不同於以往的思維,但恰恰有很多中高齡工作夥伴們「想被管」,或不自覺的「想去管」。

    對於一位55歲以上的職場工作者而言,再入職場並不是件令人陌生的事,因為職場經驗豐富、早已習慣,可這些「思維」往往是「慣性的陌生」,也是中高齡再職者對新工作不適應的源頭。筆者常在課堂上讓學員玩一個猜拳遊戲,兩兩一組連續猜拳,這本是簡單不過的遊戲,但要求猜輸者要去拍打猜贏者,這遊戲規則的改變就讓遊戲的本身變得「卡卡 的」,因為我們太習慣贏的打人、輸的被打,當「思維」改變時,即使原有熟悉到不行的猜拳「行為」,都有些不習慣了,這就是需要再去適應的地方。

    不管你的就業動機為何,求職的需求是什麼?伴隨著的都是既有的工作「經驗」與職業「慣性」,甚至求職的方向、職務與過往的相關性,都會隨著你的入職一起回歸職場。當在面對比較年輕的主管與企業主時,經常會有著一種「我走過的路比你多」的想法,這是首要改變的心態之一。

    許多年輕的企業主向筆者反映過,很多中高齡以上的求職者,能力、專業度都不差,但經常會表現出倚老賣老,以一種過來人心態自居。先不管專業技能如何優異,這種態度往往成為人員相處與管理上的困擾。所以,對於各位有著身經百戰職場經歷的讀者而言,心態歸零是非常必要的修煉之一,這雖然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卻是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每次談到中高齡、銀髮族就業,就不得不談到一部經典電影《高年級實習生》。在電影裡勞勃狄尼諾所飾演的男主角班,就是一位懂得心態歸零的實習生。曾在過往職業經歷中擔任過高階主管的他,40年從基層做起的職場閱歷不可謂不豐富。但從他願意去擔任一位高年級實習生開始,就在心態上做好了調整。從錄製面試的影像,到開放、接納新事務的心態,讓他得以在網路公司與一群年齡差距二個世代的年輕人一起共事,不僅成功地扮演好他的本職,也成為老闆與員工心目中的好員工,後來甚至成為年輕老闆所倚重的經營諮詢顧問。這 其中除了「心態歸零」之外,「狀態一百」更是他獲得肯定的關鍵。

    先撇開年齡不談,在職場中的倫理與態度,往往是一個人工作能否穩定的因素。這與怎樣的世代與時代並無關聯,而是職場中本就該有的認知與價值觀。定義一個好員工,學歷與專業度固然重要,職業能力與工作態度更是關鍵,更何況現在很多的工作與學歷並無太大關係,專業職能與態度面反倒是用人與留人的指標。

    記得電影裡,年輕老闆對這位高年級實習生並無好感,甚至對這實習生計畫也不感興趣,甚至還一度想將他調離現職。但男主角依然很清晰自己的角色,該上班上班,該下班下班,在工作時間裡絕不做與工作無關的事,即使老闆並未交付他做什麼,他也在等待,甚至主動詢問他要做什麼?當同事問他下班了為何不離開?他只輕描淡寫的說:「老闆沒離開,他又怎能離開?」這裡,筆者給大家「狀態一百」的具體建議就是「認份」。所謂的「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就是能「認清楚自己的本分」;而「當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鐘」更為重 要,也就是「認真於自己的本分」,這就是「認份」的意義與價值,更是職場中最為核心的 「執行力」,而非「執行例」。

    當然,不同世代間本就有著屬於該世代的集體價值觀與世代現象,與其花大篇幅去著墨「世代差異」,不如用心去理解不同世代間本就有著不同與差異。人很容易在自我的認知當中期待他人的「認同」,當觀點無法認同時就會用「認知不同」、「價值觀差異」來合理化自己。事實上人與人間「理解」才是重點,我理解你與我的不同,但我不一定認同你,而理解本身已經可以讓關係靠近,至少不是彼此的緊張,而是互相的知悉。

    「做好事就絕對不會做錯。」這是電影中一句十分振聾啟聵的話,幾乎已經涵蓋了職場中所有的核心價值。用大家熟悉的話來說,就是「做對的事」。當你做了對的事,會讓方向與效率提升;當你能「把事做對」,表示你有做事的方法與把事做好的心態。試想:有哪一位主管或老闆會雇用懶員工?即使是年輕世代的 BOSS也是一樣。

    在此,再次把職場關鍵的九大核心職能羅列出來:
    1. 團隊精神
    2. 主動積極
    3. 溝通協調
    4. 工作熱忱
    5. 負責任
    6. 工作效率
    7. 專業學習
    8. 問題解決
    9. 壓力忍受
    這九大核心職能是跨越世代的,也是送給所有有心重返職場的銀髮工作大軍必須的裝備。

    職場上沒有代溝,只有「有待溝通」的態度;職場上不分世代,只有「視線所及的地帶」。如果可以,把彼此的視界調校一下。你要的是一次華麗轉身的職場重返,不是去證明自己過去所擁有的輝煌職涯。如果重返會帶來更好的榮耀,那是生命的再一次揮灑。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能歸零,再老都是新手;能開放,多學都是本事。

  • 閱歷同義詞 在 {Fish睬政治}孫博萮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10-29 22:54:36
    有 82 人按讚


    【莫讓言論自由 變成歧視與迫害的兇器】

    我自己也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
    我幼時確實也曾渴望完整的家庭

    但生命就是如此
    現實總事與願違

    總是有太多的不得已

    但我們終究都會長大

    社會上該終結的是「歧視」

    對單親孩子的歧視
    (是的,單親也有歧視,
    我曾經被同學罵過是「沒有媽媽的野孩子」)

    對貧窮、對同志、對身心障礙者、
    對原住民、對新住民…

    終結對來自任何一種家庭孩子的歧視

    消除歧視要靠教育
    家庭、學校的教育

    我很希望說「人人生而平等」
    即使我知道其實並不是

    但唯有家長、師長給予孩子平等的觀念
    歧視才有可能逐漸消除

    https://www.facebook.com/1491642842/posts/10217449604300649/

    看著護家盟拍攝的影片,內容大致上描述:一個出櫃同志,離家出走後,有一天終於回家了,沒想到竟然是染上了愛滋,最後讓全家人照顧他,最終還是走向死亡。表面上,訴諸了親情與「家的力量」,實際上,他們在結尾放上了各種數據,把愛滋、同志連結在一起,讓社會大眾看完後,在「無害的家庭溫馨感」之中,感受到「同志的大逆不道」。

    而且,該影片的製作團隊,被爆料以「兩性平等微電影」的說法來誆騙演員,要求其演出。以上種種作法,我必須很不客氣地說,非常下流。

    我的臉書動態牆上、LINE的群組裡,流竄著同志好朋友們的憤怒、不捨與憂鬱。這個情況,跟2016年底「民法修正案」闖關時的氛圍一樣。保守的反同團體,散播各式各樣惡毒的影片、傳單、LINE訊息,企圖以「恐懼」來拉攏民眾。

    這樣做真的很不道德,他們就是在用「別人的一生」、「別人的苦痛」,來達成自己的目的,用更簡單的話來說,就在「用他人的血,來暖自己」。

    我再說一次,我對此種手法,感到不齒,而且憤怒。

    但我只是個Nobody,沒人在乎我的情緒、我的憤怒,同樣,他們根本不在乎同志們的情緒與憤怒,他們只要達到他們的目的—反對同性戀。

    不過,我寫下這些文字,我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說。

    _

    我想跟護家盟、因為擔心而變得保守的爸爸媽媽們,說一些話。沒有經歷過一些人生的人,只能用道理服人,有經歷過一些閱歷的人,卻能用感受服人。我們先放下邏輯、道理,我們來談談感受。

    每一次,我看到那些由你們製作、轉發的惡意文宣品,我都會氣得睡不著覺,我都會打從心裡詛咒你們去死。

    但是,待我冷靜後,我想想⋯⋯

    我看著你們,我可以想像你們的人生。請讓我依樣畫葫蘆地,照樣照句你們的話:「我有許多護家盟的朋友,他們都是好人」。

    你們或許都是好人,都是關心弱勢、參與公益與慈善工作的好人,你們或許是,看到你們的孩子帶同學到家裡作客,會熱情地切水果,拿出甜點、餅乾、乖乖桶的那種爸媽。你們或許是,看到路邊有孩子走失,哭著要找爸爸媽媽,會主動停下來,打電話報警,或是留在原地陪著孩子直到找到爸媽為止的那種爸媽、那種好人。

    你們都有一個相愛的伴侶,一起白手起家、打拚,買了一個溫馨、裝潢素雅的公寓。

    你們第一次跟自己的伴侶約會時,也許都會很緊張,深怕對方會不喜歡自己,一心一意想要表現自己優秀的一面。你們從約會到交往,再步入婚姻,在婚禮上,說著彼此給彼此的誓言、承諾與長相廝守,接著不久後,你們的小孩誕生,蹦蹦跳跳地在家裡亂竄。

    你們之中的有些人,可能另一半經常出差,雙人床的另一邊空了,翻來覆去了好幾天都無法入眠。

    你們之中的有些人,可能另一半生病了、發生意外了,你們會毫不猶豫地請假,飛奔到醫院,緊張地問醫生:「我太太還好嗎?」或者「我先生應該沒有大礙吧?」。

    我相信,直到白髮蒼蒼,你們都會永遠記得這所有的一切,包含你與你的伴侶一起上街抗議性別平等教育,宣稱要拯救你們的孩子,免於性別光譜教材的殘害,遠離同性戀的肛交、性解放教育,防止愛滋病透過課本傳染給你們的孩子。

    你們一定都會記得這一切,記得這些小事。這些甜蜜的、溫馨的、親密的、自然的小事,你們當然會記得,同志們也都會記得,我也會記得。

    我看著你們,我幾乎可以看見這些生活中的小事,屬於伴侶間的小事。可是,你們看不看得見,你們口中所說「我也有許多同性戀的朋友,他們都很可愛」的同志們的小事?

    你們可曾看過,像我這樣的一個「娘娘腔」,小時候因為「太娘」,被一群人壓在地上威脅「你不准再來上課」,下了課,我不敢去上廁所,只因為我「太娘」,他們要檢查我有沒有「懶覺」,我只能躲在沒人看見的地方哭泣,我還不敢哭得太大聲,因為我怕他們會聽到,說我是「愛哭包」、「娘炮」?你們可曾看過、聽過,甚至體會過?

    你們可曾體會過,在公開的街頭,一對男男、女女的小情侶,他們想牽手又不敢牽手、想接吻卻又不敢接吻,只因為害怕招來異樣眼光、辱罵的那種恐懼?

    你們可曾接觸過,有年輕的同性戀小朋友,向家人出櫃之後,被趕出家門,露宿街頭,斷了經濟來源,求助無門?

    你們可曾聽聞過,同性戀被同事發現在公司開交友軟體而被迫離職?你們可曾當過,拒絕租給同性戀情侶的房東?

    同志,不如你們所說得那樣「可愛」,他們的可愛,是為了面對這個世界對他們的不友善,所學習出來的強大武裝。如果你們把這樣的「可愛」,當作是他們得繼續接受現況的藉口,我想,這是不是不太厚道了?

    當然,同志跟你們一樣,也有很可愛、很溫馨的一面。有些同性戀喜歡去IKEA逛街,想像著這張桌子搭配著那張椅子,這張床搭配著那張床單,想像著以後的家。有些同性戀喜歡租DVD回家,一起窩在床上一整天。當然,也有些同性戀把自己的伴侶帶回家之後,他們與爸媽、親戚朋友,相處得非常融洽。

    如果你們不曾看過、聽過、接觸過,我現在告訴你了,讓你知道了。

    同性戀不等於:好亂、性解放、肛交、多P、人獸交、愛滋病等的同義詞。

    如果你曾看過、聽過、接觸過,你依然強烈地表達不認同,換我想聽聽你的想法了,我願意聽。

    在你們告訴我你們的想法以前,我寧願相信,你們之中的有些人,可能只是,看見同性戀會覺得有點不舒服,平常完全可以接受同性戀過著愜意的生活,但是要教導你們的孩子什麼是同性戀、什麼是性愛,你們可能會有所遲疑。

    我寧願相信,你們之中的有些人,可能只是,看見蔡康永在金馬獎的典禮上展現機智、幽默、風趣,但又覺得要是他不是GAY就更好的那種人。我寧願相信,你們之中的有些人,可能只是,不知道世界上有同性戀存在,而不知道該如何去相信並且看到一個自己都不知道存不存在的事物。

    我很樂意,坐下來跟你們聊聊為什麼你們會對同性戀感到不舒服。我很樂意,坐在你們的沙發旁邊,陪著你們一起看蔡康永主持的頒獎典禮。我很樂意,介紹你們幾個我很要好的同志朋友,讓你們知道同志也跟你們生命中其他的異性戀一樣,可以為你們帶來許多正面的影響。

    我說完了,你們能夠感同身受嗎?同志追求的,跟你們追求的,是同樣一件事。就是公平地被對待,公平地實現「小事」。

    我說完了,換你們說了。告訴我,你們擔心什麼?

    _

    接下來,這一段,我想要對看我文章的同志朋友們說。

    我親愛的同志朋友們,你們絕對有100%的權利,詛咒傷害你們的人去死,你們也絕對有100%的權利,看著這些惡意的宣傳品,一起抱頭痛哭。

    但是,憤怒、悲憤、哭泣,只是情緒的發洩,是不是有可能轉變成行動的開始?如果我們可以一起改變些什麼,我們一起,好嗎?

    面對你身邊親朋好友的不友善行為,勇敢地提出澄清。不知道怎麼澄清的,可以私訊我,我盡量幫你解答。以理服人行不通,我們就動之以情,試著讓他們感同身受。

    我親愛的同志朋友們,因為惡意,你會憤怒、憂鬱、焦躁、哭泣,但別因為惡意而讓情緒超越了真正重要的事情。也許,我這樣的要求對某些人來說,很殘忍,但是,如果我們可以一起改變些什麼,我們一起,好嗎?

  • 閱歷同義詞 在 楊 欣哲 Yang Hsin Ch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10-29 17:54:13
    有 15 人按讚


    看著護家盟拍攝的影片,內容大致上描述:一個出櫃同志,離家出走後,有一天終於回家了,沒想到竟然是染上了愛滋,最後讓全家人照顧他,最終還是走向死亡。表面上,訴諸了親情與「家的力量」,實際上,他們在結尾放上了各種數據,把愛滋、同志連結在一起,讓社會大眾看完後,在「無害的家庭溫馨感」之中,感受到「同志的大逆不道」。

    而且,該影片的製作團隊,被爆料以「兩性平等微電影」的說法來誆騙演員,要求其演出。以上種種作法,我必須很不客氣地說,非常下流。

    我的臉書動態牆上、LINE的群組裡,流竄著同志好朋友們的憤怒、不捨與憂鬱。這個情況,跟2016年底「民法修正案」闖關時的氛圍一樣。保守的反同團體,散播各式各樣惡毒的影片、傳單、LINE訊息,企圖以「恐懼」來拉攏民眾。

    這樣做真的很不道德,他們就是在用「別人的一生」、「別人的苦痛」,來達成自己的目的,用更簡單的話來說,就在「用他人的血,來暖自己」。

    我再說一次,我對此種手法,感到不齒,而且憤怒。

    但我只是個Nobody,沒人在乎我的情緒、我的憤怒,同樣,他們根本不在乎同志們的情緒與憤怒,他們只要達到他們的目的—反對同性戀。

    不過,我寫下這些文字,我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說。

    _

    我想跟護家盟、因為擔心而變得保守的爸爸媽媽們,說一些話。沒有經歷過一些人生的人,只能用道理服人,有經歷過一些閱歷的人,卻能用感受服人。我們先放下邏輯、道理,我們來談談感受。

    每一次,我看到那些由你們製作、轉發的惡意文宣品,我都會氣得睡不著覺,我都會打從心裡詛咒你們去死。

    但是,待我冷靜後,我想想⋯⋯

    我看著你們,我可以想像你們的人生。請讓我依樣畫葫蘆地,照樣照句你們的話:「我有許多護家盟的朋友,他們都是好人」。

    你們或許都是好人,都是關心弱勢、參與公益與慈善工作的好人,你們或許是,看到你們的孩子帶同學到家裡作客,會熱情地切水果,拿出甜點、餅乾、乖乖桶的那種爸媽。你們或許是,看到路邊有孩子走失,哭著要找爸爸媽媽,會主動停下來,打電話報警,或是留在原地陪著孩子直到找到爸媽為止的那種爸媽、那種好人。

    你們都有一個相愛的伴侶,一起白手起家、打拚,買了一個溫馨、裝潢素雅的公寓。

    你們第一次跟自己的伴侶約會時,也許都會很緊張,深怕對方會不喜歡自己,一心一意想要表現自己優秀的一面。你們從約會到交往,再步入婚姻,在婚禮上,說著彼此給彼此的誓言、承諾與長相廝守,接著不久後,你們的小孩誕生,蹦蹦跳跳地在家裡亂竄。

    你們之中的有些人,可能另一半經常出差,雙人床的另一邊空了,翻來覆去了好幾天都無法入眠。

    你們之中的有些人,可能另一半生病了、發生意外了,你們會毫不猶豫地請假,飛奔到醫院,緊張地問醫生:「我太太還好嗎?」或者「我先生應該沒有大礙吧?」。

    我相信,直到白髮蒼蒼,你們都會永遠記得這所有的一切,包含你與你的伴侶一起上街抗議性別平等教育,宣稱要拯救你們的孩子,免於性別光譜教材的殘害,遠離同性戀的肛交、性解放教育,防止愛滋病透過課本傳染給你們的孩子。

    你們一定都會記得這一切,記得這些小事。這些甜蜜的、溫馨的、親密的、自然的小事,你們當然會記得,同志們也都會記得,我也會記得。

    我看著你們,我幾乎可以看見這些生活中的小事,屬於伴侶間的小事。可是,你們看不看得見,你們口中所說「我也有許多同性戀的朋友,他們都很可愛」的同志們的小事?

    你們可曾看過,像我這樣的一個「娘娘腔」,小時候因為「太娘」,被一群人壓在地上威脅「你不准再來上課」,下了課,我不敢去上廁所,只因為我「太娘」,他們要檢查我有沒有「懶覺」,我只能躲在沒人看見的地方哭泣,我還不敢哭得太大聲,因為我怕他們會聽到,說我是「愛哭包」、「娘炮」?你們可曾看過、聽過,甚至體會過?

    你們可曾體會過,在公開的街頭,一對男男、女女的小情侶,他們想牽手又不敢牽手、想接吻卻又不敢接吻,只因為害怕招來異樣眼光、辱罵的那種恐懼?

    你們可曾接觸過,有年輕的同性戀小朋友,向家人出櫃之後,被趕出家門,露宿街頭,斷了經濟來源,求助無門?

    你們可曾聽聞過,同性戀被同事發現在公司開交友軟體而被迫離職?你們可曾當過,拒絕租給同性戀情侶的房東?

    同志,不如你們所說得那樣「可愛」,他們的可愛,是為了面對這個世界對他們的不友善,所學習出來的強大武裝。如果你們把這樣的「可愛」,當作是他們得繼續接受現況的藉口,我想,這是不是不太厚道了?

    當然,同志跟你們一樣,也有很可愛、很溫馨的一面。有些同性戀喜歡去IKEA逛街,想像著這張桌子搭配著那張椅子,這張床搭配著那張床單,想像著以後的家。有些同性戀喜歡租DVD回家,一起窩在床上一整天。當然,也有些同性戀把自己的伴侶帶回家之後,他們與爸媽、親戚朋友,相處得非常融洽。

    如果你們不曾看過、聽過、接觸過,我現在告訴你了,讓你知道了。

    同性戀不等於:好亂、性解放、肛交、多P、人獸交、愛滋病等的同義詞。

    如果你曾看過、聽過、接觸過,你依然強烈地表達不認同,換我想聽聽你的想法了,我願意聽。

    在你們告訴我你們的想法以前,我寧願相信,你們之中的有些人,可能只是,看見同性戀會覺得有點不舒服,平常完全可以接受同性戀過著愜意的生活,但是要教導你們的孩子什麼是同性戀、什麼是性愛,你們可能會有所遲疑。

    我寧願相信,你們之中的有些人,可能只是,看見蔡康永在金馬獎的典禮上展現機智、幽默、風趣,但又覺得要是他不是GAY就更好的那種人。我寧願相信,你們之中的有些人,可能只是,不知道世界上有同性戀存在,而不知道該如何去相信並且看到一個自己都不知道存不存在的事物。

    我很樂意,坐下來跟你們聊聊為什麼你們會對同性戀感到不舒服。我很樂意,坐在你們的沙發旁邊,陪著你們一起看蔡康永主持的頒獎典禮。我很樂意,介紹你們幾個我很要好的同志朋友,讓你們知道同志也跟你們生命中其他的異性戀一樣,可以為你們帶來許多正面的影響。

    我說完了,你們能夠感同身受嗎?同志追求的,跟你們追求的,是同樣一件事。就是公平地被對待,公平地實現「小事」。

    我說完了,換你們說了。告訴我,你們擔心什麼?

    _

    接下來,這一段,我想要對看我文章的同志朋友們說。

    我親愛的同志朋友們,你們絕對有100%的權利,詛咒傷害你們的人去死,你們也絕對有100%的權利,看著這些惡意的宣傳品,一起抱頭痛哭。

    但是,憤怒、悲憤、哭泣,只是情緒的發洩,是不是有可能轉變成行動的開始?如果我們可以一起改變些什麼,我們一起,好嗎?

    面對你身邊親朋好友的不友善行為,勇敢地提出澄清。不知道怎麼澄清的,可以私訊我,我盡量幫你解答。以理服人行不通,我們就動之以情,試著讓他們感同身受。

    我親愛的同志朋友們,因為惡意,你會憤怒、憂鬱、焦躁、哭泣,但別因為惡意而讓情緒超越了真正重要的事情。也許,我這樣的要求對某些人來說,很殘忍,但是,如果我們可以一起改變些什麼,我們一起,好嗎?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