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開盤前多久可以掛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開盤前多久可以掛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開盤前多久可以掛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開盤前多久可以掛單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總編當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美國股市再創新高,當然台股也因此欲小不易,封關前維持萬二的高檔震盪應該不是難事,但反過來說權值股要有大表現也不容易,所以我把重心放在櫃買指數,昨天上市指數小跌,但櫃買指數如我們預期再創新高,更可以看出外資放假的時候,小型股才是王道。但是我說過即使是小型股也是兵分兩路,一路是低價的轉機股,一路是今年的...

開盤前多久可以掛單 在 瞧瞧??????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17 09:15:16

半夜不睡覺來寫個文 紀念台股單日最大跌幅1400點 初入股市到現在剛好一年多,菜鳥我已經有幸從去年到今年見證由台股寫下的好幾波歷史。 不管是去年八千點漲到萬七的超級大多頭行情、各種的漲價效應,一堆景氣循環股輪流噴發,寫下從未有過的歷史新高、個股資金的快速輪動、台股的當沖比創新高,一直到昨天台股因...

  • 開盤前多久可以掛單 在 總編當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2-27 09:35:52
    有 73 人按讚

    美國股市再創新高,當然台股也因此欲小不易,封關前維持萬二的高檔震盪應該不是難事,但反過來說權值股要有大表現也不容易,所以我把重心放在櫃買指數,昨天上市指數小跌,但櫃買指數如我們預期再創新高,更可以看出外資放假的時候,小型股才是王道。但是我說過即使是小型股也是兵分兩路,一路是低價的轉機股,一路是今年的主流股出現復仇者聯盟,在農曆春節前,應該會扮演吃重的角色。

    超眾創高的意義
    昨天散熱模組的超眾(6230)股價超過八月的高點,當然台股在萬二的位置附近,創高的公司不會少,但為什麼超眾的意義大呢?因為超眾是今年主流股最早見高點的公司,也最早修正,股價還一度跌破半年線,沒想到經過四個月後,他重新站上了高點。這對台股來說絕對是相當正面,我們知道如果所有股票都漲過一輪後,如果要重新再漲一輪,第一輪首先上漲的就要領先創高,而超眾已經扮演好這個角色,所以我認為今年的主流有機會輪流接棒,但節奏大家千萬要掌握好,舉例來說,PCB是比較晚見高點的,所以看到法人還在賣欣興(3037)與華通(2313),一樣是今年大漲的主流,但如果掌握節奏最重要,這也是週六演講的重點。

    低價股還能漲多久
    最近新聞也跟進我們的腳步,說銅板股大反彈,的確低價股是遍地開花,但卻不是每個低價股在漲多都值得追價,昨天最有趣的在LED,在傳出晶電與利亞德合作MIRCO LED後,今天媒體又說預計2025年掛牌,看似利多頻傳,但昨天大家會發現,幾乎所有的LED都開高走低,即使報紙大寫的隆達(3698),股價開盤就創高,結果在外資賣超808張後,股價竟然收最低。如果你問我明年MINI LED會不會有倍數成長,我會說一定會,但是到底誰真正會受益,誰還是持續虧損才是關鍵,就像我之前有傳給大家我去專訪惠特(6706)的文章,上市後五天大漲,就是因為他是挑選機的龍頭,而且還有穩健的獲利,不過連漲了五天股價也破擺了以後,也有很多人問我還可以追嗎?雖然投信還在買超,但風險就大了很多了。很多新股陸續掛牌,昨天還有東元集團的東捷(6697),我也在掛牌前去專訪過,都陸續把專訪內容提供給大家。

    低價股的確是有夢最美,但是夢醒時分也非常可怕,所以如何布局真正有轉機的低價股,是我們週六演講的第二個重點。就像台南-KY(5906)昨天在高檔收個十字線,大家不要只看11月單月獲利,那並不是恆常性的獲利,第四季還要提列中國的損失,大家更看熱鬧更要看門道。或是昨天我們跟大家說的嘉泥(1103),光持有台泥3.1萬張,就跟總市值差不多,加上台泥的股息,躺著就賺1.5元,結果昨天又創了波段新高,選低價股要選有本質的最重要。

    集團股搶最後做帳機會嗎
    最近我們也跟大家分享,很多大漲的個股都有集團的色彩,我想昨天我針對鴻海集團的網通股,我跟大家說我們團隊去聽台揚(2314),真的沒甚麼特別的,結果台揚一日激情,昨天就大跌3.9%,我跟大家說5G標金越來越高,今天也有新聞又創下新高了,電信股壓力會很沉重,反而是幫電信做的設備股更有看頭,結果鴻海集團的台通(8011),昨天也收在最高。一樣都是集團大家也要慎思明辨誰有後續的力道。
    其實我們很多資訊都是一步一腳印拜訪而來,就像昨天我自己去參加台新證券辦的統新(6426)法說,現場人山人海,今天媒體也有很多報導,但我不是參加大拜拜,會後還跟總經理深入的專訪,我特別附上昨天我跟總經理的合照,只是想跟大家說,我們每次的演講,都是我集合自己專訪與團隊參加法說的內容,看到的產業內幕與趨勢,去蕪存菁才跟大家分享,而我們的團隊就連昨天晚上萬寶尾牙,下午我自己去統新,我們研究員特別去宏遠證參加亞信(3169)的法說,記者則去參加美喆的記者會,就是希望能給大家第一手的資訊,而不是人云亦云。而這次統新法說明確的把光通訊在5G布建的關鍵說清楚,我也會針對5G的現況,再做完整的介紹。

  • 開盤前多久可以掛單 在 點石贏家小學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6-21 08:23:09
    有 101 人按讚

    昨天我在專欄影音碰觸了一個過去一直很想聊,但是卻又覺得很不好說明的話題:「靠交易維生,一個月可以賺多少?」

    在過往與學員1v1個別談話的經驗裡,明確記得有2位學員很直接問了這類問題。

    更不用說EGO我從公務員辭職之後,這話題更是以前的同學、同事所深感興趣的。

    --

    而面對這話題,我的回答都是:「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

    一開始聽到這回答,大家反應都一樣...

    「這不是我要的答案吧!」

    「別開玩笑了吧!怎可能不知道!」

    「你一定是賺太多不想說厚~」

    「算了,哩歹逗陣...」

    --

    我知道大家在想什麼、我知道大家要聽的是什麼,請讓我緊接著為你說明下去...

    -----

    在昨天的專欄影音裡,我引用劉潤老師提過的:

    <創業之心,我不在乎輸贏,我就是喜歡比賽。>

    他提到創業者跟受雇者的差別,這讓我覺得...

    「啊哈!就是這個!」

    於是緊接著整理如下...

    --

    1.「受雇者」:用確定的能力,換取確定的回報。

    2.「業務」:同上。但是若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可以連帶提升自己的回報。(準創業心態)

    3.「創業之心」:對不確定的創業過程的熱愛,而不是熱愛於確定的(創業)回報。

    -----

    讓我為你再說明清楚一點

    --

    1.「受雇者」

    譬如上班族、公務員等等,多數人的月薪都是固定的,只要你跟公司的關係還在,那每個月初(底)可以領到多少錢都是確定且不易有太大改變。

    頂多公司會根據你全年表現好壞,在年底多少給你一些考績獎金意思一下@@

    --

    2.「業務」

    業務員多少也有固定底薪,但通常不會太高,因為公司希望你去「衝」。

    衝的好,你有非常大的機會,領的比上面固定月薪的朋友還多,譬如保險的超級業務員、券商的超級營業員。

    而直銷,像是美安、安麗、艾多美...等等也很接近「業務」性質。

    我覺得這個已經接近「創業」的心態了,因為相較於第1種幹的再好也不會增加多少的受雇者,「業務員」可以依據自己的好表現爭取更多。

    當然,如果表現很差,那所能領到的,會遠遠差於「受雇者」。這裡已經有一種「自己的風險自己負責的FU」。

    --

    3.「創業者」-盈虧風險完全自己負責

    一年前你若問夾娃娃機的場主、台主,問他說你一個月可以賺多少?他一定會笑嘻嘻跟你說:「走,請你吃王品。」

    現在,你若打電話給他,跟他說想要再吃王品,他可能在掛掉電話後,馬上把你的號碼列為黑名單拒接,然後回頭繼續吃他的豬油拌飯,一邊刊登公告頂讓經營權...

    -

    關於創業者,再舉個例子。

    你有一個朋友小陳剛籌備開設咖啡廳也好、經營2個月了也好。

    你問小陳:「你現在一個月可以穩定賺多少啊?」

    光聽到「穩定」二字,小陳就不知怎回答了。

    因為開店做生意,很難說的上「穩定」二字,尤其是剛開始沒多久的新生意。

    -----

    在「可以收入多少」的概念上,第1種的「受雇者」跟第3種的「創業者」是剛好天平的兩端。

    「受雇者」是用自己確定的能力,於確定時間內換取確定的回報。

    而「創業者」會希望用自己不斷成長的能力,換得更多更多的報酬,只是不知道何時會賺?也不知可以賺多少?

    且在這過程中,「創業者」完全沒有底薪,甚至「今天覺得有點累」,卻也不知道可以跟誰請假不上工。

    --

    這兩類不同屬性的朋友聚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偶爾會出現「白天不懂夜的黑」。

    受雇者就很想知道你到底一個月可以穩定賺多少?

    但是創業者有時候羨慕「其實當個上班族」也不錯,不必承擔「明天怎麼辦?」的風險與壓力。

    (但其實上班族壓力也很大@@)

    -----

    在劉潤老師的文章裡,他說「創業之心」在乎的是...

    「對不確定的創業過程的熱愛,而不是熱愛於確定的創業回報。」

    --

    真正的創業者不知道明天在哪裡,但是創業之心讓他會用全心全意在今天好好努力,以盼每一個明天都變得更好。

    --

    受雇者下個月可以領多少都是可控的、確定的。

    創業者不知道、不可控、不確定。
    但是創業者可以透過自己的付出,讓收入「盡可能大」。

    這有可能大到受雇者根本無法想像,只能流口水;但絕對也可能無比的小,小到受雇者為你同情、給你拍拍。

    -----

    回到一開始的話題:「那交易呢?」

    --

    「作為一位自己做交易的交易員,一個月能賺多少?」

    --

    首先,交易員沒有每月的固定收入,所以無法跟第1類受雇者比較。

    其次,也沒有絲毫底薪,努力一點市場也不會發慰勞獎金、激勵獎金,因此也不是第二類業務員。

    --

    交易員,本質上就跟「創業者」一樣。

    【下不設限,但是上面也不封頂。】

    --

    交易員對自己的盈虧負完全責任,直接在最前線,面對最直接的風險。

    也因為交易員比受雇者承擔了更多的不確定性與風險,因此若做得好,交易員的報酬不是一般受雇者可以比擬的。

    當然,如果做不好,那所有的風險就只能自己生吞,或者乾脆被市場吞...

    -----

    EGO我想藉此文章表達的是

    投資或投機(我把它們統稱為「交易」),就是一種創業。

    即便你有著本職工作領人薪水,但一旦想開始交易,就必須在這領域另外用「創業之心」看待交易。

    --

    【這樣不OK】

    用「每個月固定想領OOXX」的心態很難做好交易,你必須把風險跟不確定性考量進去。

    因為交易的本質就是「直視風險」,賺賠的風險你都必須自己第一線承擔,而受雇者往往跟公司賺賠沒有太直接的風險對價關係。

    (但公司若真賠到不行,也會直接裁員@@)

    --

    去年2/6選擇權超級大賠事件,受害最深的投資人,就是過往N年都「穩穩賺」,所謂的「選擇權包租公」的交易模式。

    他們以為找到了「確定的、穩定的」獲利聖杯,這讓他們輕忽了「風險」。

    結果在2/6這天,市場短短幾小時的海嘯反噬,他們瞬間賠掉了多年來累積的獲利,甚至需要用一輩子來償還超額損失。

    --

    我們也常見到很多投資人以為看好哪間公司,進場之後想要每年「穩定」領它配股息,賺殖利率就好?

    但最後往往發現事情並沒有如此簡單;「風險與不確定性」依舊存在。

    存在於哪裡?存在於「公司成長有可能不穩定」。

    最差可能公司最終經營不善,會倒閉、會下市,所以不是「做股東、當投資人」就妥當。

    太多人往往是領了股息,但賠了價差;甚至在價差上虧損的金額,是領20年、30年的股息都彌補不回來的。

    --

    公司也好、市場也好,它們的漲跌其實都有著不確定性,所以若交易員總想期待一個「事先確定的結果」,最後往往會期待落空而徒增精神壓力。

    市場上最常聽到的就是「穩賺不賠、保證獲利...」這非常的確定,非常令人喜歡,但你知道這最後都是詐騙。

    「風險與不確地性」是交易的最大特色,這點是「受雇者」較少著墨,但需要在交易上建立起來。

    -----

    【OK的心態】

    我上個周末在| 成長交易室 |專欄分享了

    <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這本閱讀影音。

    --

    裡頭提到的「成長型思維」完全就是「創業之心」。

    因此近日讀到了劉老師的這篇文章,加上這陣子偶有朋友問我這類問題,讓我終於可以用很長的文字...XDD

    來深入一點回答這個問題。

    --

    我還是不知道我今天開盤會賺多少。(保持不確定性✍)

    我還是不知道這個月、下個月我可以賺多少。(保持不確地性✍)

    但我知道當我們秉持著「成長型思維」,但求不斷成長,但求每一個挫折都是令人成長的機會...(保持成長心態✍)

    但求總是控制風險期待報酬...(保持風控✍)

    我們可以變得更好。

    我最積極的程度,就只能跟你說我們可以變得比固定月薪的受雇,或者東奔西跑的業務還好。

    -----

    (後記)

    我猜,正在閱讀文章的你,很大機會一輩子會是個「受雇者」,因為這是市場的大數,但其實也很好。

    我常鼓勵學員,在受雇的本質工作上好好努力,但是別忘「鴨子划水」!

    (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努力著!)

    --

    工作上稱職地表現,但是在交易上,展現你不同凡響的一面。

    --

    當你開始在交易上具備「創業之心-成長型思維」,一來這真正可以提升你的交易績效,二來這樣的心態其實回頭可以增加你在本質工作的好表現。

    讓自己不斷成長,這將會是一個雙贏、進而提升更高績效好心態^^

    我們一起加油,但求不斷成長!

  • 開盤前多久可以掛單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6-08 07:00:00
    有 1,060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 富士康30周年特別報導—富士康工業互聯網今日上市:工業富聯今日上市上交所,開盤漲訂價13.77,開盤首筆交易16.52,漲19.97%。5分鐘後成交價19.83,漲44.01%,觸及首日交易漲幅限制,封單超百萬手。

    【 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一個來自台灣的投資商人,前陣子破天荒被邀請到美國白宮,美國總統川普,副總統潘斯,都站在郭台銘的旁邊,只為了凸顯一件事情,川普把投資的機會,從中國帶回到了美國。但富士康卻在這樣的氛圍下,決定將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在大陸A股申請上市,大陸官方以外界稱”光速過會”的速度,僅僅36天獲得大陸證監會批准! 本周富士康慶祝在大陸成立30周年,而工業富聯FII,6月8號正式上海證交所掛牌,文茜的世界周報採訪團隊,特別在深圳龍華廠,專訪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 】

    這是大陸A股的新紀錄,台灣鴻海旗下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 ,只用了36天的時間,就獲得大陸證監會發審委,首次公開募股IPO的審批,被市場形容為「光速過會」

    監管層對「工業富聯」(FII)一路開綠燈,這可羨煞不少仍苦苦排隊,等候上市批准的其它大陸企業,雖說是符合了「智能製造」的政策主旋律,但凸顯的是郭台銘在這領域的領軍者角色

    而「工業富聯」將在下週,富士康慶祝在大陸成立30週年同時,在上交所正式掛牌,郭台銘此時接受了《文茜世界周報》的專訪

    「實體經濟 我們已經做了40年,所以再加上數字經濟,數字經濟(就是)互聯網,所以我們為什麼叫做「工業互聯網」,那我們的business model叫做「+互聯網」,就是說你是一個實體經濟 你加上互聯網,就是你以後,你有辦法收集到所有的大數據,大數據必須要有什麼 domain knowledge,你的核心技術能力,我們的核心技術能力就是製造,製造再加上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就是我們講的 「雲移物大智網」加機器人,這幾個加在一起就是,實體經濟加數字經濟,就等於工業互聯網」

    「這連我都不容易進去」

    《文茜世界周報》在2010年獨家曝光,這個位於鴻海土城總部的無人工廠,因為沒有人,也就不需要燈光,可機器手臂不斷的在動,正在生產的,是精密的主機板插槽,不過幾十坪大的空間,卻能有全球75%以上的產量

    機器人的自動化生產,不但可以提高精密產品的良率,還可以做到人類無法達成的工作,這手機外殼的拋光,就得由機器代勞

    「如果用手工去做 很痛苦啦,很費力又弄不準,又弄不均勻,如果用機器,每一片都一模一樣的品質出來」

    從模具設計 到自動化設備參數,什麼產品,用什麼生產裝備,全靠幾十年來的數據累積,而這座示範性的無人工廠,已在大陸各個生產基地運用

    「這是我們的data center」

    在貴州深山中,以「綠色隧道」命名的data center,是富士康興建第四代生產基地的核心,儲存的,是全球最大的電子製造資料庫,累積40年製造業代工的經驗,未來郭台銘要賣的,不再只是簡單的代工,而是把數據變黃金,為客戶的產品,打造更有效率的生產方案

    「我們抓到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就是工業互聯網,我認為我們不但不會裁員,我們現在大量引進有實體經驗的,有實體經驗的,軟件的,跨領域的,有念過書的,跟有實體經驗的結合在一起,讓他們互相學習,互相這個交換,我認為這是我們公司,將來非常重要一個成長的契機」

    「工業富聯」(FII) ,展現鴻海近5年來轉型的成果,打包上市,也備受資本市場期待,這次募集金額271.2億人民幣,創A股近三年IPO新高紀錄,而每股13.77元 17倍的本益比,卻低於市場預期,但低的定價策略,凸顯製造業穩扎穩打的企業性格,事實上,鴻海集團並不缺現金,而郭台銘在接受專訪時,透露了這次上市最主要的目的

    「像這一次 富士康的這個公司,在這邊上市,其實我們就是最主要,為了要給員工 當地的員工,他們能夠,他們過去拿到台灣的股票,非常的困難,有各式各樣的不方便,在這個時候我把這個公司切出來以後,他們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分到這個他們所嚮往公司的股票,所以我們上市後沒有多久,我們當初最主要的目的也是為了員工,我們希望馬上發行一個,為員工發行的這個股票,因為我發覺到 我今天講完這個話以後,很多會來,再來挖富士康的人才,所以我們必須要把這些人留住」

    在富士康裡,有幾十萬個產業工人,過去,他們被認為是來自農村的農民工,但十多年生產線上的經驗積累,「工匠精神」的技工師,如今又有「+互聯網」的輔助,讓他們成為富士康最重要的資產,而在新一輪的工業革命浪潮裡,他們的身價,不輸給網路世代的「科技新貴」

    「深圳 我們選對了地方,來到深圳,有這麼多的農民工,但是他們現在已經是,不是工,是工程師的工,他們的一身的武藝,就是只要艮他們灌輸一些,或是教他們一些,那個有大數據的思想,什麼叫 數據怎麼收集,怎麼分析,什麼叫人工智能,什麼叫人工智慧,這些呢我認為他們將來會比那一些,甚至於美國名校的那一些人工智能工程師,要價要的很高,可是拿起動起手來,這個,我想都沒有辦法實現,所以我認為我們機會到來了,所以我認為這是我們最寶貴的資產,
    數萬到數十萬的這一些技工,他們具有工匠精神,求知的慾望,這是我們公司,未來發展最大的一個動力,我認為富士康在深圳,在中國,在大陸投資30年,讓我這個依依,沒法割捨這個工作,最重要的原動力,是來自於,看到這一群跟我一起打拚的,30年的夥伴,20年的夥伴,我覺得這一次我很高興,非常的興奮,看到工業互聯網的來臨,看到實體經濟加互聯網時代,在全世界風雲,風起雲湧,我們今天這30年實體製造的經驗,絕對用得上,用得著,而且可以發揮得更淋漓盡致」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