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開港通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開港通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開港通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開港通商產品中有6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金老ㄕ的教學日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趁著中秋連假,我把《斯卡羅》追完了。 在整齣劇的結束,我可以好好的聊我對此劇的看法。當然,接下來內容會劇透,甚至是很大的劇透,所以不想被暴雷的,可以先行脫離。 不過我在不爆雷的情況下,先簡短的評論這部戲劇,那就是:「開始讓我滿懷期待,結束時讓我備感失落。」 至於為何會如此,那我要開始暴雷評論了,請...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圖說清代台北城(風華金典藏版)」介紹 訪問作者: 徐逸鴻 內容簡介: ◎台灣新生代古蹟與手繪建築達人三大著作壓軸 ◎了解清代台北城建築的唯一選擇 ◎邱博舜(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顏忠賢(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教授)專文推薦 Ë裝幀設計特色...

開港通商 在 故事 StoryStudio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10:10:45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研之有物:《斯卡羅》真實考古揭密:羅妹號事件中擊退美軍的排灣族,其實是熱愛舶來品的大戶】 1860 年臺灣開港通商後,自此捲入西方強權在東亞地區的地緣政治角力。 一方面,南臺灣海域歷來海難頻繁,不時有漂民被視為入侵者遭原住民殺害;而清廷長年將瑯嶠一帶視為「化外之地」,...

開港通商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19:25:30

《#斯卡羅》第1+2集:歷史課本沒教的故事 (8.8/10)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斯卡羅》是一部台灣歷史戲劇,由曹瑞原執導,演員吳慷仁、温貞菱、法比歐、周厚安主演,改編自陳耀昌所撰寫的小說《傀儡花》,劇情講述1867年美國商船「羅妹號」在恆春半島的琅嶠地區...

開港通商 在 Te-chien Li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23:50:33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位於昔稱的「砲臺埔」地區,為淡水河口數來第二個山崗位置的至高處。1860年代淡水開港通商,這裡成為洋人在淡水經商、貿易、居住的主要地區,當時興建許多異國風貌的建築,而小白宮即為其中的一棟,屬於殖民地式建築。 殖民地式建築之特徵有抬高地基、四周有類似迴廊之 Verandah(涼台)...

  • 開港通商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2 12:30:26
    有 952 人按讚

    趁著中秋連假,我把《斯卡羅》追完了。
    在整齣劇的結束,我可以好好的聊我對此劇的看法。當然,接下來內容會劇透,甚至是很大的劇透,所以不想被暴雷的,可以先行脫離。
    不過我在不爆雷的情況下,先簡短的評論這部戲劇,那就是:「開始讓我滿懷期待,結束時讓我備感失落。」

    至於為何會如此,那我要開始暴雷評論了,請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呀。

    .
    .
    .
    .
    .
    .

    按慣例,進入分隔線之前,在給不想被暴雷的朋友最後一次機會脫離喔。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斯卡羅的故事之所以讓我期待,是它的故事背景會帶到清領時期的台灣。這是個影視作品描述甚少的時代,所以對致力普及歷史的我來說,這在豈初就贏得我的肯定。
    而看預告,透過羅妹號事件(也就是美國遇難船員在今日恆春一帶被當地原住民殺害),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台灣錯縱複雜的族群問題,這當中牽扯了:閩南人(柴城)、客家人(保力)、平地原住民(社寮)、山地原住民(琅𤩝十八社)、外國人(美國)......這不僅是台灣在英法聯軍後,因開港通商政策會遇到的社會問題,直到現在,我國社會還是有眾多族群問題需要去處理以及彌合,所以這種古今相通並且對照的世界觀,也讓本劇一開始充滿了話題性。

    本劇在場景還原上很用心,甚至還讓許多演員使用多種語言進行對話(例如等一下會重點提到的蝶妹,她身為翻譯,就在本劇中使用:客家、閩南、排灣、英語,進行對話)。
    另外透過不同人群的不同立場,去切入當時本就複雜的環境,這種多元化的是腳是值得肯定,也會是非常有深度以及魅力的特色......本來應該是這樣啦。

    好話說盡,接下來我就要說本劇給我最直接的感想了,那就是:敘事極度失敗!因為非常突兀以及不連貫!

    其實在第一集上映時,就有很多人說:「怎麼場景一直切換來切換去?好破碎而且看不懂呀!」
    我自己本身有歷史方面的專業,所以看第一集是不會有以上感覺,但是一部戲劇如果要讓人必須先有一定程度的先備知識才能入手,那觀影門檻就會提高,既然製作團隊是想讓人認識歷史,那以上的批評的確就會是種警訊。

    但這還不是我覺得最嚴重的,本劇讓我傻眼及吐血的......是連最基本的台詞接續都很詭異呀!

    像原住民首領─卓杞篤,遇到他妹妹跟漢人所生的原漢混血姪子─阿杰,當時兩人有這麼一段對話。
    卓杞篤:「你有對母親的記憶嗎?」
    阿杰:「我媽媽得熱病死了。」
    卓杞篤:「難道沒有開心一點的回憶嗎?」
    阿杰:「我媽媽得熱病的時候,被客家人用死貓死狗扔。」

    坦白說,如果我是卓杞篤,我反應會是......衝去把阿杰爆打一頓!然後怒吼:「說!你是不是智障?叫你說開心的事,你跟我講死貓跟死狗!」

    印象中是在同一周播放的內容,當時卓杞篤並不知道阿杰以及他的姊姊蝶妹,跟自己有親戚關係。結果卓杞篤逮住了私自入山的姊弟倆,之後開始跟他們對話。
    對話到一半,卓杞篤突然說:「姪女,我怕別人會利用你......」
    我看了當場傻眼,你不是不知道他們兩個漢你有親戚關係嗎?怎麼說著說著又知道了?當然我可以理解在你抓住他們的過程中,可能無意之間得知了真相......但你好歹演出來呀!
    完全沒做任何交代,從上一場景雙方彼此敵視,到下一場景突然含情脈脈......超奇怪的好嗎!

    說到蝶妹,我真心想批評這個腳色在本劇中的表現,就是永遠一臉苦瓜臉,然後講沒幾句就哭出來......好煩呀!
    我當然知道你身世很慘,所以一開始的場景總是一副苦瓜臉,我覺得非常符合腳色氣質。但你12集下來,幾乎苦瓜臉,這就太沒情緒轉折了吧?
    甚至很多場景,本該應該要很有衝擊力,但蝶妹依舊苦瓜臉,簡直莫名其妙!
    例如第二集,蝶妹知道父親死了......一滴眼淚都沒流?一點傷心的意思都沒有?還是跟先前一樣的苦瓜臉?這是怎樣?這父女關係不是不合,簡直是疏離呀。
    好,你說蝶妹跟父親感情不好(但戲劇中沒交代,別跟我說小說中有提到,觀眾沒有義務一定要讀完小說才去看小說改編影視作品)。那她跟母親很有情感連結吧?這是劇中有表現出來的。
    結果蝶妹遇到當初驅逐得重病母親的仇人時,用槍抵住他,然後用超級一貫且虛弱的語氣說:「你害我母親,還我母親命來。」OMG......就這種平常且虛弱的語氣,真的是跟殺母仇人吶喊?你喊用力一點好不好?你在演戲ㄟ!多一點張力好嗎?

    我之所以這樣一直噴蝶妹,不是對演員有意見,是覺得製作團隊在情緒安排上很有問題呀!情緒應該是要有落差,這樣更能有相互烘托的效果。
    就好像最後一集,蝶妹少數出現有笑臉的場景......這不是很好嗎?蝶妹的笑,象徵她從族群衝突的矛盾感得到解放。而我相信,在劇中有很多時候的遭遇,蝶妹應該都是有情緒波動的。她遇到李仙得趕回來救她,應該會有詫異以及感激的喜悅;她遇到卓杞篤的斥責,應該會有委屈以及懷疑;她遇到保力的人,應該會充滿憤怒。
    結果這當中就只有:苦瓜臉、哭、苦瓜臉、哭、苦瓜臉、哭......這兩種演藝方式做切換,我看的好膩以及好煩呀!導演怎麼沒有是著把演員的情緒給逼出來呢?還是你都只有重視演員是否有把各種語言的發音講對而已?

    說到最後一集,我不得不提那超雷人的「風祭司回溯時間大法」!
    好啦!我知道製作團隊應該是想表達:「族群間的全面衝突,最終沒有人會有好結果」,這可以跟史實中,原住民與渥國人達成和平協議做很好對照。
    可你安排的超突兀的!尤其這部戲大部分時間給人是要走向嚴謹的歷史劇,結果鄰近結尾你給我來一個玄幻色彩情節?製作團隊是在耍人嗎?
    如果說是要用假定的戰爭,作為一種場面氣勢浩大的高潮,那我覺得不但做的失敗而且大可不必,因為......這個結尾戰爭場面也沒做的很好。(不是說有幾枚爆炸,就叫場面浩大,你以為自己是麥可貝嗎?)
    如果要跟我講經費不足,那又何苦一定要做這種吃力不討好,又超突兀的場景?還不如把這段的經費,和劇情中段有出現的美國軍隊攻打原住民做一個合併,把唯一的戰爭場面做到更好,好過兩種不怎麼樣的戰爭戲。

    這樣看下來,我最想表達的是:本劇團隊連說故事都沒說好。
    歷史劇,它的本質是戲劇,也就是說故事。考據、服裝物品還原,這些是配料,做的好有加分,但故事才是最重要的主菜,試問:一個配料精緻但主菜不及格的料理,這是一道好料理嗎?

    也別跟我提「人家畢竟努力了」之類的話,正因我知道他們有努力,我更希望他們能達成自己訂下的目標,那就是:能賺錢。
    這部戲在我國,還可以因為主場的感情因素給予支持,但這樣的品質,能夠外銷嗎?而外銷可是曹瑞原導演,自己訂下的目標,以目前的成果,我只能說:這樣的貨,真的很難拚外銷。

    以一個喜愛歷史,並且我是真心支持歷史劇的觀眾(不然我幹嘛花時間看完12集,而且還花很多時間打這篇評論),我覺得,先說好一個故事才是吸引人的原動力。
    像是雷利史考特的「神鬼戰士」,他有沒有魔改歷史?有呀!還改的很誇張。但人家故事清晰,而且起承轉合做的非常流暢且有力,即便不了解羅馬文化,都能被帶入到故事當中,然後透過美術場景以及其中的歷史元素,真正被那個時代以及故事吸引。
    又比如日本電影「阿基米德大戰」,這部以大和號為主題的電影,全片只有開場有戰爭場面(但那一場卻又足夠吸引人了)後面都是利用情節讓人去帶入角色的心境變化,還有對戰爭的反思。

    其實在斯卡羅最後的場景及橋段,非常有好萊塢電影的公式化表現,這當然有一些壞處,就是沒有特別深刻或特色,但大致上是個平穩且有做到位的結尾。
    要說本劇的團隊完全沒參考其他戲劇的安排,那我是不相信的。(順帶一提,像是烏米娜公主訓練阿杰有關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天哪,我覺得根本是阿凡達情節的複製貼上,雖然也不是說不行啦,而且這麼做有成為後面情節的一些伏筆,但過程還是有點突兀到讓我笑出來。)
    所以我期待日後我國還有歷史劇的機會,能夠在眾多前人的基礎上,一次次的優化及強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於很多人會討論本片的一些政治立場,像是李仙得是否有被美化之類的。
    我只能說:每個人本來就有每個人敘述的方式。
    像我舉「司馬懿VS諸葛亮」,有些人會覺得諸葛亮始終佔據主動的壓制對方,但也有些人覺得是司馬懿敖死了諸葛亮。就連史書,在諸葛亮的章節,會記錄他打敗司馬懿,但同一場戰爭,在司馬懿的章節中,卻又是紀錄他曾經打敗諸葛亮。
    所以美化與否,眾人皆可評價,或者......也由得眾人評價。

    我倒是覺得本劇的最大看點,其實是周厚安飾演的必麒麟。
    除了周厚安是本劇中,我覺得最能駕馭多種語言的演員(當然這跟他說其他外語的比例多寡也有關,而且他本來就是中美混血,有他的天生優勢),必麒麟在史實中,其實代表著亙古一致的觀點,那就是:利益。
    必麒麟他是一位商人,商人做的各種事情,最終都會回歸於利益的考量。事實上,人不為己那才叫奇怪。
    當劇中的李仙得口口聲聲說要帶入文明,當劇中的劉明燈說要建功立業,我覺得必麒麟那句:「我準備推廣蜂蜜鴉片。」還有當李仙得詢問他想要什麼行動,而他回答:「我覺得我想要回打狗,運輸更多的蜂蜜鴉片來賣。」
    我整個開懷大笑......因為這真是無比真實呀。什麼價值、什麼正義、什麼正確,在資源以及利益面前,通通都要坦誠,也通通都不好使。
    其實承認自己想獲益,有時真的不討人厭,起碼我覺得實在且實際,而且有規則有邏輯,可以坐下來好好交談溝通,這不是很好嗎?
    所以我同樣喜歡水仔這個角色,只是相對於擁有外國人優勢的必麒麟,身為勢力最弱小的土生仔,水仔只能夾縫求生存並謀取自己乃至整個村莊的最大利益,所以很多時候,他也成為最沒有選擇權的悲哀小人物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就是我對斯卡羅的看法。
    如果想要對斯卡羅的真實歷史有更多認識,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近期都有不少的科普知識,而我覺得斯卡中一個優點,是它的確有帶動後世人們對歷史的好奇,這也是我肯定這部戲的部分。
    那各位看過斯卡羅嗎?認同我的看法嗎?或是不認同我那些看法?歡迎留言討論喔。(不過希望留言的情緒不要太大,起碼不要上來就先開大呀。)

  • 開港通商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1 17:00:01
    有 451 人按讚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60 年臺灣開港通商後,自此捲入西方強權在東亞地區的地緣政治角力。

    一方面,南臺灣海域歷來海難頻繁,不時有漂民被視為入侵者遭原住民殺害;而清廷長年將瑯嶠一帶視為「化外之地」,治理態度消極,國際強權因而獲得可乘之機。

    相隔不到十年的「羅妹號事件」(1867)、 「牡丹社事件」(1874),便是強權藉口船難爭端、嘗試搶占臺灣的例子。

    當時,以漢人為經營體系的糖、樟腦、茶葉出口,讓臺灣躋身世界貿易體系。不過從考古學調查,被清國視為化外之地的原住民部落,也並非與世隔絕。

    1980 年代在墾丁一帶發現的「社頂遺址」,石棺內採用屈肢蹲踞葬、複體多次葬,判斷是古時排灣人盛行的墓葬形式。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郭素秋副研究員進一步做考證。

    她將考古挖掘的社頂、龜子角遺址地點,與 1904 年日人繪製的「臺灣堡圖」套疊,進行古今比對,證實了這兩處應該就是「羅妹號事件」中力戰美軍的主角──龜仔甪社的相關遺址!

    剽悍的龜仔甪社族人,是否孤立封閉、鮮少與外界接觸?考古研究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社頂遺址的陪葬品相當精緻豐富,有銅環、瑪瑙珠、玻璃珠,閩粵的瓷碗、瓷壺,甚至還有西班牙、墨西哥銀幣,都出現在排灣部族的石棺內。這些充滿「異國風味」的器物,與其他排灣遺址的考古發現相當吻合。

    「從屏東牡丹鄉、滿州鄉、來義鄉的出土文物,大概三四百年前,原住民就大量使用福建燒製的陶罐和青花瓷。」

    郭素秋解釋, 來義、恆春半島等排灣舊社皆位居深山,但從考古挖掘的出土文物,十三至十五世紀(宋元時期),部落已經出現福建的青瓷、白瓷。

    十七至十九世紀(明清時期),排灣族家屋的出土文物,幾乎看不見部落傳統的手製軟陶,中國閩、粵陶瓷器取而代之成為日常用品。

    來義舊社甚至挖出日本江戶時代的銅錢。

    上述種種的考古發掘意味著:

    「三、四百年前,深山部落與外界已有活絡的交流往來,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度很高,也是海外陶瓷器的消費者。」

    「我完全沒料到會找到這麼多海洋性器物!部落看起來很山區、很邊緣,但並不是一般想像的貧瘠和無知。他們大量使用舶來品作為日用品,代表可以穩定地持續取得這些器物。」

    郭素秋打趣地說,「其實部落可能過得挺好的,有大鐵鍋,還能用銀幣、瑪瑙珠、瓷碗陪葬。」

    但這些海外器物,怎麼遠渡重洋到達南部深山?西班牙、墨西哥銀幣,又怎麼來到龜仔甪社的石棺裡?

    目前仍是待解之謎。郭素秋推測,因緣於大航海時代下的殖民浪潮與全球貿易,讓遠在墨西哥的銀幣、菲律賓(西班牙殖民地)的物資,有機會飄洋過海。

    同一時期的福建,也出現類似銀幣,隱然勾勒出在美洲墨西哥城、菲律賓馬尼拉、中國廈門、臺灣瑯嶠之間輾轉流通的貨貿關係。

    透過出土文物、文物的使用痕跡和記號,對照歷史脈絡,考古學家雖無法完全還原銀幣流通的路線,卻獲得了一幅全球尺度的圖像,映照出各地人群透過戰爭、殖民、貿易產生的連結。

    而從這一枚銀幣,也隱約窺見臺灣原住民曾在全球貿易舞臺「參一腳」。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67 年發生在恆春半島南端的「羅妹號事件」,深刻地影響了臺灣日後的發展。

    看完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想要更認識這段臺灣歷史?想要理解歷史上各族群在事件中如何互動,並在國際關係中彼此角力?想要知道劇情與史實有哪些差異?

    鎖定故事的FB和IG,我們會隨著劇情發展,分享相關歷史知識。和我們一起認識這段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歡迎一起邊看邊討論!

    #斯卡羅 #瑯嶠 #原住民 #排灣族 #龜仔甪社 #陪葬品 #社頂 #社頂遺址 #舶來品 #貿易

    閱讀完整文章:
    【研之有物】▹《斯卡羅》真實考古揭密:羅妹號事件中擊退美軍的排灣族,其實是熱愛舶來品的大戶 https://bit.ly/2VyeTR3

  • 開港通商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8 17:00:02
    有 1,046 人按讚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在《斯卡羅》劇中,一共出現兩位重要的官員,分別是總兵大人—劉明燈、道臺大人—吳大廷。究竟這兩位官員代表的是什麼?兩人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
    -
    1⃣臺灣鎮

    臺灣鎮總兵,清朝領臺時建制,為管理駐守臺灣的正規軍隊最上級的將領。

    以現今的角度來看,臺灣鎮總兵劉明燈就是當時臺灣最高層級的武官。

    2⃣臺灣道

    臺灣道,即劇中的「道臺大人」,是管轄臺灣的最高級行政官員。清朝領臺時設臺廈道,雍正六年(1728年)改臺灣道。

    以現今的角度來看,道臺大人吳大廷就是當時臺灣最高層級的文官。
    -
    從上述可以知道,總兵大人劉明燈與道臺大人吳大廷,兩人雖然都是管理臺灣的重要官員,但前者是屬於武官系統,後者則是屬於文官系統。

    兩者並非出自同一個體系,也沒有誰隸屬於誰的問題。

    也因為總兵大人及道臺大人,都是臺灣最高級的官員,到十九世紀,有時臺灣鎮和臺灣道,會聯名一起上奏,代表臺灣最高層級彙整消息對皇帝做報告。

    而如果朝廷及上級單位有任務要交辦,也時常會請臺灣鎮、臺灣道共同會辦。

    那為什麼在劇中,總兵大人劉明燈雖然早已率領鎮瑯軍前往搜救羅妹號的船員,卻遲遲無法從道臺大人吳大廷那拿到軍餉呢?

    這個問題,其實和兩位官員的職權有關。

    從工作層面來看,總兵大人只需要管理好這批正規軍、決定出兵的戰略行動。

    但是道臺大人則是包辦了所有行政及後勤工作,例如:稅收、建設、交通、教育、財政等等,管理軍糧、軍餉,也是道臺大人的工作。

    所以道臺大人對軍事完全沒有影響囉?

    其實不然。在「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的臺灣,臺灣道加了「兵備道」的官銜,分擔總督、巡撫的軍務,監督地方軍隊,緝捕盜賊、鎮壓民亂,管理軍隊錢糧和屯田。同治八年(1869)後,臺灣道甚至擁有自己的軍隊「道標營」。

    然而臺灣道管轄的道標營,是在羅妹號事件發生之後,才出現。

    回到羅妹號事件本身,總兵大人劉明燈與道臺大人吳大廷,兩人對於出兵與否的意見衝突,其實就是當時臺灣官員的日常。

    自十九世紀中期,臺灣開港通商後,臺灣的官員們早已對於「海防」問題有不少經驗,加上羅妹號事件也並非第一次發生的船難,對於要如何處理,會有不同意見是十分正常的。

    不過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起船難非同小可,更成為影響日後臺灣史發展的重要轉捩點……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67 年發生在恆春半島南端的「羅妹號事件」,深刻地影響了臺灣日後的發展。

    看完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想要更認識這段臺灣歷史?想要理解歷史上各族群在事件中如何互動,並在國際關係中彼此角力?想要知道劇情與史實有哪些差異?

    鎖定故事的FB和IG,我們會隨著劇情發展,分享相關歷史知識。和我們一起認識這段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歡迎一起邊看邊討論!

    感謝陳冠妃協助撰寫此文,並感謝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提供劇照

    #斯卡羅 #臺灣鎮 #臺灣道 #總兵 #道臺 #劉明燈 #吳大廷 #黃健瑋 #王振全 #官員 #清朝 #大清

  • 開港通商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5-28 14:14:21

    本集主題:「圖說清代台北城(風華金典藏版)」介紹
           
    訪問作者: 徐逸鴻
        
    內容簡介:
    ◎台灣新生代古蹟與手繪建築達人三大著作壓軸
    ◎了解清代台北城建築的唯一選擇
    ◎邱博舜(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顏忠賢(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教授)專文推薦
      
    Ë裝幀設計特色:典藏版以青花底襯復原建築繪圖,風華金精燙呈現清代台北城,方背精裝完全展開,跨頁手繪圖一覽無遺。台灣首善之都台北城,150年前並不存在;台北城的初始建設得追溯到中法戰爭,在隆隆砲火聲中,一磚一瓦慢慢築起。本書以史料為基,細心還原歷史現場,深入淺出勾勒清代台北城的建設始末、發展及風華。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台北盆地建城前,已經充滿蓬勃的市井活動,街巷熱鬧雜沓,自然而然發展出來豐富又多元的建築樣貌,如:土埆厝、磚砌合院、街屋、寺廟、書院。後因淡水開港通商,引進商館、領事館、洋樓、倉庫、教會等西式建築。泉州人在大龍峒建造的「四十四坎」街市與漳州人在今日士林一帶建設的「八芝蘭城」,儼然就是功能完整齊備的迷你城池,道路規畫井井有條,排水措施和防禦功能無不一應俱全。
      
    選址、築牆、看風水
    在這樣的背景下,清政府進行台北城的規畫與建造時,並沒有遵循「先有街市而後築城」的慣例,而是另行選定城池位址,然後才大興土木,構築城牆與城門,城內的道路規畫更經過審慎的風水考量後才擬定,讓台北城得以成為一座方正完整的城池。
      
    繁華鼎盛的清代台北城
    從選址、籌畫、開工興築到落成,台北城經歷道路重劃與中法戰火的波折,最終在劉銘傳親自坐陣下,成為台灣現代化建設的典範。讀者透過七十五幅細膩的手繪圖,一一走過西式城堡、平埔族聚落、漢人農村合院,再遊逛繁華的商店街屋、淡水洋樓。從設置台北城到興建公共建築的歷史場景中,穿越時空,來一趟清代台北城之旅! 
        
    作者簡介:徐逸鴻
    台灣新生代古蹟與手繪建築達人,1977年生,桃園縣觀音鄉人,進入古建築領域已有二十多年,曾任職李乾朗工作室助理。擅長攝影、繪畫,並從事許多建築測繪與插圖繪製工作。中國文化大學建築暨都市設計系學士、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碩士,曾就讀北京清華大學建築歷史與文物建築保護研究所博士班;目前在台北市主持「木也建築學堂」。著有《圖說艋舺龍山寺》、《圖說日治台北城》及《圖說清代台北城》三書。
      
      
    作者粉絲頁: 木也建築學堂
        
    出版社粉絲頁: 貓頭鷹書房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開港通商 在 Uncle William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0-20 00:21:30

    夜間感光真的不太行,上網狂看調色教學,話說穩定度還是很夠

    大稻埕碼頭位於淡水河畔,現今五號水門處(環河北路、民生西路口)。大稻埕的發展歷史,與大稻埕碼頭有著密切的關係,淡水開港通商,外商洋行紛紛到此開設商號,促成大稻埕往後的繁華。現今雖然碼頭功能不復當年,但已轉型為民眾休閒遊憩的去處。
    近年來大稻埕碼頭除了迎節慶放煙火之外,沿岸並闢建自行車道,民眾可以悠閒騎單車享受河畔之旅,同時欣賞大稻埕的古意景緻。

    #大稻埕#大稻埕碼頭#滑板#長板#🛹#gopro#gopro7#有氧#高間歇有氧#ubike

  • 開港通商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5-15 20:00:02

    捧油今天喝了幾杯手搖茶?茶葉產地是臺灣嗎?課本上寫臺灣以前出口很多茶葉賺豪多錢錢,欸可是等等~臺灣茶的好茶苗是英國人帶來的😲?!
     
    #烏龍茶? #包種茶? #日東紅茶? #金萱茶?
    #黑啤你這些都搞得清楚嗎?
    🌱🌳🍃🍵
    -
    『茶🍵』,這個亂竄在我們生活周遭的事物,
    既可以庶民又可以優雅!
    黑啤不禁抓了藍地一起來研究研究🔍,
    揪竟會茶~出什麼東西呢?
    ✨《偵茶事務所🍵》1號15號連載!✨
    EP1『抹茶』👉https://youtu.be/8Ks4e_oV5mQ
    EP2『下午茶』👉https://youtu.be/auz9wWQsn6A
    EP4:6/1(五)、EP5:6/15(五)

    🚩找茶系列活動:跟著蕭宇辰小火車找茶去!🚂
    紫藤廬設計了一系列《偵茶事務所》茶文化活動 — 展茶、磨茶、奉茶、說茶、思茶、串茶,還要茶界初代元老和蕭宇辰小火車帶各位捧油按圖索驥,出發來去找茶!預計於5/26,由小火車親自帶領各位捧油來個茶散步小旅行,帶你走回茶業貿易頂盛時期的大稻埕,介紹由茶業興衰串起的歷史場景和人物。
     
    📍時間 | 5.26(六)15:00-17:00
    📍費用:每人NTD 400/場
    📍詳細介紹與報名 | https://lihi.cc/SVdTU/yt
    -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
    #茶 #茶文化 #coffeeteaorme
    -
    本集關鍵字:東方美人、文山包種、凍頂烏龍、開港通商、鴉片戰爭、John Dodd、北部丘陵、福建安溪、吳福元、包種茶、經濟奇蹟、永和興茶郊、日東紅茶、茶葉改良場吳振鐸廠長、金萱茶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