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看的書是《科學實證養卵聖經》,第一個章節提到的就是遠離毒素培養懷孕足月的卵子力!
雙酚A被證實會危害卵子染色體、荷爾蒙,然而雙酚A最容易的就是從口入,進而擾亂雌激素,看到這幾段章節篇幅,我嚇得趕緊把家中所有裝食物的容器檢視一遍,汰換掉可能產生塑毒的容器,也請山姆提醒缺乏這類觀念的婆婆,因為...
最近我在看的書是《科學實證養卵聖經》,第一個章節提到的就是遠離毒素培養懷孕足月的卵子力!
雙酚A被證實會危害卵子染色體、荷爾蒙,然而雙酚A最容易的就是從口入,進而擾亂雌激素,看到這幾段章節篇幅,我嚇得趕緊把家中所有裝食物的容器檢視一遍,汰換掉可能產生塑毒的容器,也請山姆提醒缺乏這類觀念的婆婆,因為婆婆有時包便當給我們,會用塑膠袋裝熱飯,在之前還裝過熱湯OMG😱!
生活在這個世代,要完全遠離塑料生活是不可能了,我檢視全身上下貼身物品,光時時刻刻握在手上的手機殼就塑料的啊!真的要避都避不了,但要顧好卵子顧好身體,減少體內雙酚A濃,讓塑料減少從口而入是辦得到的💪💪。
七月的時候,我收到寀呈AGT團隊寄來的信件,寀呈AGT團隊致力於以綠色材料 #聚乳酸PLA 製作出各種符合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最新產品【Coolunch 哇!便當】與日本設計師合作,利用玉米粒提煉製成的原料製造,不只可分解不會製造垃圾污染,加熱也不會產生毒素!
【Coolunch 哇!便當】因為還在嘖嘖募資階段,尚未量產,我拿到第一批的試用便當盒,使用了兩個多月,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減塑生活從第一步,就從口開始。
首先說明便當盒的原料為CPLA(耐熱聚乳酸),由玉米粒提煉製成,可被大自然100%分解而且完全無毒,不會造成環境體系的垃圾汙染,獨家耐熱專利,讓便當盒微波加熱,也不會產生毒素,可以安心吃下盛裝的食物喔!
除此之外,在設計上也有許多巧思,便當盒的分隔設計,可以讓菜跟飯分開,我是那種很討厭飯跟菜混在一起的人,有分隔大加分👍👍👍!
還有我很不喜歡洗樂扣樂扣那種塑料便當盒時,常常油膩感很重,用了很多清潔劑,就是油油洗不乾淨,塑膠膠條也很難清洗,【Coolunch 哇!便當】膠條採用食品級矽膠,並改良矽膠墊圈卡榫方式,1秒取下,無多餘溝槽與縫隙,再加上便當盒圓弧設計無死角,讓清潔更簡單,洗完也不會有油膩感。
另外,蓋子部分也有玄機喔!隱藏的小空間打開,可以擺放環保餐具,也可以放保冷袋,是不是超聰明超方便!
【Coolunch 哇!便當】從無塑理念出發,考量使用者痛點,設計出好看又實用的便當盒,解決每個人帶便當的困擾。
❌不鏽鋼便當盒無法微波
❌玻璃便當盒重又怕摔破
❌塑膠便當盒擔心毒素產生
✔保留餐具及保冰袋空間,完美保鮮
✔盒身有分格,飯菜美味不打架
✔可微波加熱,不含雙酚A&塑化劑
✔無死角設計,輕鬆好清潔
✔不透光設計,保鮮小秘訣
✔無汙染CPLA製成,可被大自然100%分解
不過因為便當盒設計概念以乾式食物為主,不建議裝有湯汁、湯水的料理,一般我用來裝三明治、炒飯、炒麵、水果這一類,尤其野餐超推薦,阿但現在不能野餐吼😅,上班帶早餐、便當也很適合喔。
【Coolunch 哇!便當】目前在嘖嘖上募資,透過以下連結購買,會有比募資平台上更優惠的價格呦👇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coolunch?s=terri
而且購買之後,出現自然裂解情況(通常3-5年),可以將產品寄回,換得下次購買優惠,二手的產品則會進入再製過程,重新誕生成新的商品,#讓我們為地球盡一份力吧💪💪💪!
開榫機二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我在看的書是《科學實證養卵聖經》,第一個章節提到的就是遠離毒素培養懷孕足月的卵子力!
雙酚A被證實會危害卵子染色體、荷爾蒙,然而雙酚A最容易的就是從口入,進而擾亂雌激素,看到這幾段章節篇幅,我嚇得趕緊把家中所有裝食物的容器檢視一遍,汰換掉可能產生塑毒的容器,也請山姆提醒缺乏這類觀念的婆婆,因為婆婆有時包便當給我們,會用塑膠袋裝熱飯,在之前還裝過熱湯OMG😱!
生活在這個世代,要完全遠離塑料生活是不可能了,我檢視全身上下貼身物品,光時時刻刻握在手上的手機殼就塑料的啊!真的要避都避不了,但要顧好卵子顧好身體,減少體內雙酚A濃,讓塑料減少從口而入是辦得到的💪💪。
七月的時候,我收到寀呈AGT團隊寄來的信件,寀呈AGT團隊致力於以綠色材料 #聚乳酸PLA 製作出各種符合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品,最新產品【Coolunch 哇!便當】與日本設計團隊合作,利用玉米粒提煉製成的原料製造,不只可分解不會製造垃圾污染,加熱也不會產生毒素!
【Coolunch 哇!便當】因為還在嘖嘖募資階段,尚未量產,我拿到第一批的試用便當盒,使用了兩個多月,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減塑生活從第一步,就從口開始。
首先說明便當盒的原料為CPLA(耐熱聚乳酸),由玉米粒提煉製成,可被大自然100%分解而且完全無毒,不會造成環境體系的垃圾汙染,獨家耐熱專利,讓便當盒微波加熱,也不會產生毒素,可以安心吃下盛裝的食物喔!
除此之外,在設計上也有許多巧思,便當盒的分隔設計,可以讓菜跟飯分開,我是那種很討厭飯跟菜混在一起的人,有分隔大加分👍👍👍!
還有我很不喜歡洗樂扣樂扣那種塑料便當盒時,常常油膩感很重,用了很多清潔劑,就是油油洗不乾淨,塑膠膠條也很難清洗,【Coolunch 哇!便當】膠條採用食品級矽膠,並改良矽膠墊圈卡榫方式,1秒取下,無多餘溝槽與縫隙,再加上便當盒圓弧設計無死角,讓清潔更簡單,洗完也不會有油膩感。
另外,蓋子部分也有玄機喔!隱藏的小空間打開,可以擺放環保餐具,也可以放保冷袋,是不是超聰明超方便!
【Coolunch 哇!便當】從無塑理念出發,考量使用者痛點,設計出好看又實用的便當盒,解決每個人帶便當的困擾。
❌不鏽鋼便當盒無法微波
❌玻璃便當盒重又怕摔破
❌塑膠便當盒擔心毒素產生
✔保留餐具及保冰袋空間,完美保鮮
✔盒身有分格,飯菜美味不打架
✔可微波加熱,不含雙酚A&塑化劑
✔無死角設計,輕鬆好清潔
✔不透光設計,保鮮小秘訣
✔無汙染CPLA製成,可被大自然100%分解
不過因為便當盒設計概念以乾式食物為主,不建議裝有湯汁、湯水的料理,一般我用來裝三明治、炒飯、炒麵、水果這一類,尤其野餐超推薦,阿但現在不能野餐吼😅,上班帶早餐、便當也很適合喔。
【Coolunch 哇!便當】目前在嘖嘖上募資,透過以下連結購買,會有比募資平台上更優惠的價格呦👇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coolunch?s=terri
而且購買之後,出現自然裂解情況(通常3-5年),可以將產品寄回,換得下次購買優惠,二手的產品則會進入再製過程,重新誕生成新的商品,#讓我們為地球盡一份力吧💪💪💪!
寀呈 SEE 玉米餐具 天然環保
開榫機二手 在 歐霸麻的歐北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嚇死我了,睽違10年再一次發動機車🛵
-
滿18歲我就吵著要考機車駕照,
當時候我媽也不知道哪來的觀念就是,
女生只要考50cc駕照就好,
什麼125跟開汽車通通都太危險不可以學。
然後媽寶如我也就這麼信著,
的確在台北靠著公車、捷運配上兩條腿也夠用。
/
然後說到考50cc駕照也是很來氣,
我媽那傢伙在考前說筆試就只是考常識不用讀書,
然後我爸那時候就騎著摩托車載著我從木柵一路到板橋監理所,
整路上我也是沒緊張想說考常識會有什麼難,
看著電腦螢幕我覺得每一題答案好像都對,
偏偏答案按完電腦出現分數只有60分,
我內心想說「喔耶~至少低空飛過!」
不,駕照筆試好像要80才過。
對!我就是個連常識都沒有的女人。
走出來我悲戚的臉跟我爸說沒考過,
我爸火大的說哪有人連常識都沒有,
實在太丟臉了拜託下次要再考我不要再載你來。
#那個年代打是情罵是愛
#只好到書局去買一本的筆試小冊子
#硬背了2週後再重新去考😭
/
後來我的大學研究所都靠著一台二手小50在闖蕩,
出了台北到桃園念書我才知道沒有車就是沒有腿。
於是跟著同學從只是代步到市區,
後來漸漸越騎越遠騎著省道到中壢去逛夜市,
然後也什麼蠢事都有,
舉凡車被偷、停紅線被拖或是自己摔車...
但畢業後回到台北就結束了,
重新回到公車轉捷運再配上兩條腿的日常。
/
這週為了要進公司輪班,
我上週就在跟澔哥拔討論坐公車風險有點大,
於是我們想出了ubike 或goshare,
今天下班我開啟澔哥拔幫我裝好的app去找車,
車找到了,
看著螢幕好不容易打開了車箱拿出安全帽,
然後然後我就卡關在:
「手按煞車+按下go啟動」
我無法理解兩隻手都按手煞車哪來第3隻按go,
於是我就在路邊跟一台車奮戰,
試圖用各種姿勢去完成這個指令,
但我辦不到我在路邊覺得goshare 在整我。
後來旁邊來了一個有在租臨時電動車的女孩,
我只好跟她求助問她會騎goshare嗎?
她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教我看手機要按解鎖啟動車,
發現原來我車箱一直沒卡榫扣上難怪啟動不了,
推上車箱再解鎖手機螢幕我就可以:
「一手按煞車+一手按啟動go了!」
#這時候還有人願意近距離幫助覺得感激
#我剛剛在路邊的怪姿勢在蠢什麼
上路後的goshare好輕盈的飛出去,
睽違10年再次騎車我整個人覺得痞痞ㄘㄨㄚˋ
到家停好車深呼吸還好安全到了。
♪──── ──── ────♪
【好禮活動】
🎁 可以忙7749小時的穿線板 https://reurl.cc/yEe5D2
【開團活動】
🍪 韓國零食團應援中 https://reurl.cc/9r5d6n
開榫機二手 在 黑麵之路‧不由分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網路上已經有很詳盡的測試與開箱照,這裡只簡單講幾個一周(a9)與一天(a7r3)的後記,後記擺在前面是因為這篇大部份我都在講古,所以重點放前面比較不會浪費想了解新機資訊朋友的時間,但說真的手上使用的時間還太短,這禮拜婚禮實戰以前都只是紙上談兵,等婚禮後的心得比較實在(但如果已經有買轉接環或準備要買轉接環的朋友,可以看一下第七點,我覺得蠻重要的)
1.說到對焦,在我曾經用過的所有相機,綜合各種環境我認為Nikon D5的對焦沒有對手,但連續用了兩台速度型的DSLR旗艦機以後,我覺得以我拍的習慣和類型來說,D5對焦性能在快準狠的強度之於我過剩了,A9/A7R3的對焦強在無反系統特性帶來的價值,例如a9對焦點達到93%畫面的涵蓋率(A7R3達到68%),尤其眼控對焦可以粘在拍攝對像上面(都是破渡張道慈害的><),這個已經進入實用性的功能,也是我從dslr轉換Sony無反系統的原因之一。
2:A9/A7R3單機的手感,我覺得還是A9比較就手(但跟d5比還是d5好拿太多),昨天剛拿到電池把手與a7r3,還沒有比兩台裝手把的分別,但我想如果裝手把後手感應該會很接近,因為送客合照的人數在四個人以內,我大多會用直拍的構圖,有手把對手腕的保護還是比較好,雖然增加一些重量但依然比傳統dslr輕許多。
特別要注意機身上的電池艙蓋,試a7r3時我不知怎麼的拿了起來,結果裝在把手後不會拆,研究了快半小時才看懂原來要先扳電池艙蓋上的黑色扣榫,兩邊的金屬卡榫就會收進去,是很厲害的設計,但沒看說明書還真不知道怎麼拆裝。
3:A9/A7R3的接環非常的緊,個人覺得鏡頭相對於nikon難裝很多,卡的位置和方向都不同,尤其搭配Metabones轉接環,轉接環的安裝點設計的很不明顯,拆裝時我都很拍把機身上的金屬卡口一起拆下來。(最後會詳細說明轉接環)
4:這次購入和a7r3同步發表的新鏡 sony fe 24-105mm f4 oss,之前原本是想入手24-70mm F4 ZA,但新鏡就規格看來頗為厲害,而且我想改變過去長久以來用24-70 f2.8的習慣,就改成入手這這顆,目前在a7r3和a9上交叉使用覺得這顆鏡頭在兩台機身上合焦速度都很接近,但其實我這樣講沒什麼意義,因為只有早上半天試一下而已,暗部使用af-s因為兩台都會先投射對焦輔助燈,所以即使很暗並且對比度極低的物件還是對得到(在陰暗處的黑色尼龍袋)。
這個還是想說一下nikon d5對焦厲害的地方,去年買d5時我自已在家測過同一個場景,d5完全不需要對焦輔助燈就瞬間嗶嗶兩聲對給你(從d4開始我已經五年沒看過這個東西了 xd),如果用-4ev的中央點大概再更快0.05秒吧,雖然a9/a7r3投射對焦輔助燈也幾乎是同步會對到,但這就是一個超強跟強的分水嶺,尤其af-c模式下a9/a7r3對焦輔助燈不作用,這樣跟d5的差距就會很明顯,所以拍攝習慣上要做調整,以前我拍婚禮習慣只用af-c,現在適時要切換到af-s,要記得你現在不再是只靠自已一個人了,你有對焦輔助燈了(好奇怪的比喻)
這顆鏡頭本身有光學防手震,初入sony系統我不太清楚跟機身防手震一起用有什麼差別,只覺得防手震真的很好用,重量也剛好,鏡身長度適中很好握,如果拿把魯斑尺量一下長度說不定是大吉這樣,我沒有24-70za沒辦法比較,但目前感覺我認為從速度到畫質都不會輸給我常用的24-70mm g鏡(是說兩顆也差了十幾年的設計),加上有多了70~105這段與防手震,在婚禮上我想用途會更豐富。
5:機身防手震也是我轉向無反系統的一個原因,雖然dslr很多鏡頭現在都有防手震沒錯,但我想用的定焦鏡大多沒有這項功能,例如我前陣子用的sigma 135mm f1.8,這是一顆非常厲害的鏡頭,但是它的重量超過一公斤,1130克的鏡頭在沒有防手震的情況下安全快門要求更高,以我的手抖程度大概要1/320才能避免微震的情況,但在a9/a7r3上轉接canon 135mm f2L重量只有750克,加上機身的防手震,同樣是135mm的安全快門1/160就沒有問題,而這個快門速度在凝結一般人物非移動的狀態也已經足夠,更不用說重量對手造成的負擔,我自從買入sigma 135mm f1.8以後我很喜歡,但因為鏡身短又重,每次換這顆鏡頭都是。
6:sony a7r3 / a9 機身主要明確的分別是在單轉盤和左右雙轉盤,在用了a9一個禮拜與a7r3一天之下,我覺得a9的雙轉盤的設計儘次於選單一樣天才,我很想叫設計師自已去轉幾次左肩轉盤看看,看他是覺得手好用還是手指會打結,防止誤觸的機制要有沒錯,但這麼難按結果只是更讓人抓狂,下翻螢幕兩個都差不多吧,a7r3有個把lcd當觸控板改變對焦點,這個功能我還沒時間去試。
7:在購入機身前先在網路上訂了sigma mc-11轉接環,選擇它的原因是sigma做NC兩廠af接環的經驗豐富,軟體會持續升級不怕變孤兒,更不用說恆佛總是訂一個有誠意的售價,sigma 35mm f1.4是我的主力鏡之一當然就選自家品牌,而且網路上看去年和高價的Metabones 4比較還互有領先。
昨天早上才從網購入手mc-11,下午打開包裝接上機身帶去和一同買a7r3的的婚攝友人會合,嗯…大家都覺得為什麼我的a9對焦速度比同行朋友的a7r3慢?我說轉接的鏡頭不同嘛,他是用標準變標鏡當然比大光圈合焦來得快,買完機身大家出來喝咖啡,買metabones 5的朋友借我轉接同一組機身鏡頭,但轉接環從mc-11換成Metabones 5,結果我不禁想罵髒話,在metabones上合焦速度明顯變快,而且AF-C模式下邊緣對焦點可以合焦了!!!
sigma 35mm f1.4使用MC-11轉接在a9/a7r3,af-c模式只有在中央區塊能合焦(全對焦範圍約1/3),邊緣就會開始反覆拉風箱,多對幾次也不會合焦,只是拉風箱可以拉出一條藍色多惱河,這點我之前做轉接環功課也有看到人提過,原以為轉接鏡都是如此不能太要求,至少af-s可以用就好,但想不到最近新的metabones即使用af-c在邊緣都能正常合焦的,於是立刻回原購買的網路店家,原本想換貨但他們沒有進metabones就只能改辦理退貨(後來我還是主動提出將物流費和手續費補回給店家,順道再跟他買了三張記憶卡,大家交易愉快離開)
btw,但我只有開箱測試一顆鏡頭,mc-11也沒有做過韌體升級,短時間測合焦速度比較主觀(但現場四個人都有相同感覺),所以也有可能現在更新的韌有改進了? 這點很歡迎手上有mc-11和sigma 35mm 鏡頭的朋友提供實際心得。
簡單幾個心得如上,昨天買A7R3點貨時我跟店家開玩笑,我說:
「換系統與換人工關節之間,我選擇了換系統。」
當然不是真的那麼嚴重,但是拿了幾天a9(幾乎等同a7r3的重量),上手把加閃燈與現在的24-105新鏡,整體重量與d5+24-70mm g+sb5000,相差大約400~500公克,大家可能覺得沒什麼,但一天下來舉起放數百到上千次之後,差不多到送客階段對身體的負荷絕對是有影響,不過當然這是以我一個過了四十還在賣命賣肝的角度來看。
但需不需要換a7r3/a9,我並不能給任何建議,畢竟每個人的 體力/拍攝習慣/後製方式/器材包袱…都不一樣,在婚禮現場已經實戰的工作者評價也不同,尤其這次a7r3是a7系列首次在對焦與效能達到婚禮攝影門檻的畫質機,a7r3的像素即使12bit都超過40mb以上,這對後製作業的時間與電腦都是很大的考驗,需要使用一段時間以後的感想才負責任,目前只能說這兩台的確實是SONY“畫素即正義,速度即王道“的代表作。
-------以下講古時間------------
從2004年拿第一台DSLR d70到現在拿了Nikon 13年,換另一個角度說是拿了DSLR13年,並不長但也不算太短的時間,斗膽托大的說一句,感覺DSLR的發展瓶頸一直在那裡,不要說底片時代,從數位的d70到d5,很多東西沒有太大的改變,這個瓶頸之於我自已也是相同的,我很熟悉現在的拍攝模式,尤其在婚禮中非常安全,看到蛙大(婚攝大青蛙)最新分享a7r3提到他對nikon的機身熟悉,這點我也有同感,因為我也是閉上眼晴,
昨天去拿Sony A7R3前先去買了Canon 135mm F2L,有一種送尼回佳的感覺,因為其實這是我攝影生涯裡第二顆Canon接環鏡頭,我的第一個單眼系統裝備其實並不是Nikon,而是Canon。
2004年Canon 350D剛出沒多久,當時很愛拍人像(對,我也參加過Dcview的model團拍,3次)“Canon適合拍人“這句話在當年比現在更有公信力,所以先在二手拍賣買了一支Tamron A09(我還記得是9000元),結果買完鏡頭後看到Nikon D70,聽說nikon d70對焦比canon 350d厲害,而且更吸引我的是全黑機身,這點想想很有趣,因為10多年前銀色機身看起來業餘是一般版,黑機看起來專業賣比較貴,但現在是銀機比較有文青感(笑)反而比較搶手,結果反而入了N家的門。
在決定做系統轉換時,因為職業工作一定要有第二台備機,所以考慮了幾種不同的組合方案,A9+A7R3 / A7R3+A7R2 / A7R3x2 / /A9+A7R2......跟幾位有使用sony系統的攝影師朋友訊息聊到,他們都有相同看法,就是A7R2畫質極好,但在婚禮攝影這種整體操作上對焦與存檔延遲可能會影響拍攝節奏,雖然第二機我是定位在備機,但若真的需要這樣也是不行,尤其最後我才知道原來A7R2還是單卡槽,那就更不能考慮了,最後心一橫就A9+A7R3吧
所以上禮拜五其實我已經先買了Sony A9,光是一開始選單設定的羅輯就讓我頭昏,不知道是哪個天才設計的選單(如同婚攝英聖說的,初入sony選單會讓你迷路),想到家裡的rx100 m4的選單我到現在也只看懂一半,原本以為消費級的小相機如此很正常,但設定為職業機的選單也是同一套思維只是變的更複雜,正所謂沒有最難懂只有更難懂,跟本就是rx1000 m4選單的動力旗艦版,所以新機剛到手雖然很興奮,但心裡其實也非常忐忑,想到《一代宗師》裡的老姜對著決意奉道的宮二說:
「姑娘,把那麼好的親事給退了,值得嗎?你可要想清楚啊,奉了道....那可是回不了頭的」。
是啊,如果離開了Nikon,換系統奉了Sony的道,看看每支FE原生鏡頭的價格……呃…雖然Nikon新鏡也很貴,但還有上一代鏡頭可以搭配選擇,比如Nikon平均二手價在七、八千的85mm f1.8d(市面應該沒有新鏡)和全新不到一萬五的85mm F1.8G,轉到sony沒有什麼二手與上一代舊鏡可以選,原生鏡頭對應的是18980的FE 85mm F1.8和39880的Carl Zeiss Batis 1.8/85。
但如果你想換系統,全世界都會聯合起來幫你換,甚至王家衛都會過來補一腳(王家衛:閃開,讓專業的來!!),於是又想到宮二說:
「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
(其實對白都是徐皓峰寫的,他自已當導演的另幾部片我也很喜歡,《師父》大家應該都看過就不用多說,如果家裡有mod199電影,推薦《倭寇的蹤跡》和《箭士柳白猿》這兩部,對白都很有意思,也可以看出導演的風格還真是從一而終。
於是系統轉換的這一個禮拜不到,就先噴掉三十幾萬(這已經是合乎我正常工作需求最節省的買法,如果是買齊GM大三元順便帶幾顆Batis大光圈定焦甚至Milvus鏡,請自行再加一倍以上),想到mod電影199最近上映我一直想看的《生存者》(THE BAD BATCH),雖說是部接近Cult Film的怪片(但太過精緻),但裡面的音樂和攝影都很不錯,片中基努李維對女主角說一句話:
「來到這裡要付出天大的代價,妳就付出一隻手和一條腿」
我是沒資格講“錢可以解決的事都是小事“,這種話是留給隨手拍生活會拿Phase One的人,不過婚攝就像被老鷹反覆啄肝的普羅米修斯,每天熬夜工作完都會再長出新鮮的肝繼續賣(科普小常識,有些婚攝甚至會邊喝酒邊工作,這就是「酒肝倘?某」這首歌的由來(亂講)),所以捏著肝東湊西湊就還是換了。
這裡要付出天大的代價,我覺得是長久以來對Nikon機身的經驗和使用習慣的累積,除了截然不同的手感之外,最直接的是從DSLR的五稜鏡與無反的二極發光體看見的感覺完全是兩回事,好像噴乾冰的野台布袋戲與AE粒子特效的東離劍遊記,當然這裡並不是說乾冰比較遜或AE特效很假,而是從眼晴到大腦轉換的那種現場感截然不同,EVF/LCD非常明亮清楚,那個看出去的感覺大概是賽璐璐片畫的卡通與最新CG動畫的分別,不能說哪種一定是好,那是完全不同的體驗。
在入手Sony A9隔幾天,莎莎幫小莎買了把美勞安全剪刀,吃飯時原本以為小莎低著頭在剪紙,哪知一叫她吃飯轉過頭,我和莎莎馬上大笑出來,她也回一個得意的燦笑,原來她居然一刀把前額的頭髮剪了一大把下來,頓時換了畫風變成斜瀏海的妹妹頭
大人剪頭髮都是小心的一點一點修剪,深怕一個不小心把頭剪壞了,只有小孩才會這樣一把就剪下來,但想想這也是為什麼小莎的畫特別有創作力和想像力(好吧,其實每個爸爸都覺得自已的小孩最有創造力),小莎看到我的A9說:「拔拔,我不記得我們家有這台小相機,我們家的相機應該是大的,你是用魔法把它變小的嗎?」
小孩不怕歸零這件事,那是他們學習的方式
大人才會怕歸零
我全職婚禮的第一場是2009年5月16日在中壢的南方莊園,用的是Nikon D300(一個月後的第二場買了D700),但如果回到我拍攝第一場完整的婚禮記錄(迎娶+宴客)是2007年10月14日,用的是Nikon D200。
10年了,也該是讓自已歸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