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慎入 自己的一點小分享 #冠の深夜碎念💭
不知道自己讀的科系可以幹嘛?興趣能當飯吃嗎?
我想,只要有熱忱,都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吧!
有人問:一個從小生活在台北,除了出國幾乎沒有離開台北以外的我,有沒有後悔大學去高雄念書?
老實說:有。我後悔過,我失去了很多,但同樣的也獲得了很多,其實在成長的過...
文長慎入 自己的一點小分享 #冠の深夜碎念💭
不知道自己讀的科系可以幹嘛?興趣能當飯吃嗎?
我想,只要有熱忱,都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吧!
有人問:一個從小生活在台北,除了出國幾乎沒有離開台北以外的我,有沒有後悔大學去高雄念書?
老實說:有。我後悔過,我失去了很多,但同樣的也獲得了很多,其實在成長的過程裡,有時候必須先失去些什麼,才能真正明白自己擁有了些什麼。
雖然高應大是個好學校,老一輩的都知道前身是高雄工專很厲害,但在我上面有個變態天才型還自修精通五國語言的資優生哥哥,所以我一直無法認同自己的學校(覺得等級跟我哥一路第一志願名校差太多了,很丟臉)。
我曾經後悔念文創,曾經覺得是個我不知道未來可以幹嘛的科系,從大一迷茫到大四,眼看哥哥求學甚至工作一路順遂我只覺得自己很廢(自己愛跟哥哥比較的心態😂)。 在台灣教育雖然說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我的父母很尊重小孩興趣也很尊重我們選擇,比起唸書更重視人格的養成與禮數,還有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從小到大想學什麼、想幹嘛都會讓我們去嘗試、去補習,會約法三章不可半途而廢,每年寒暑假也會帶我們出國或是遊學,但回家要寫心得報告去了那些地方以及見識到了什麼(長大就不用寫了但要自己自費),我想父母的用心是不希望只在於玩樂,而是在玩樂的過程之中學到了什麼、在這廣闊的世界見識到了什麼。
也因為總總因素及家庭教育讓我對自己在有興趣有能力的事物上要求還滿高的(雖然自己不喜歡的還是蠻鴕鳥心態😅),爸爸媽媽雖然也是高材生,但對從小不愛唸書無天份的我,也沒有說什麼要求什麼,知道我很喜歡設計喜歡畫畫喜歡鋼琴就說:「那不要唸高中了唸高職吧!選擇自己有興趣喜歡的,人生會過得比較開心。」 所以不管在高中還是大學填寫志願時,父母會給我意見卻不曾干涉,只告訴我:「爸媽不能一輩子的幫妳做決定,妳必需學會對自己的人生做選擇去負責。」
真的很慶幸有個對我們講理父母,父母的開明之外,還有個哥哥做榜樣與自己當時正確的選擇(明主又半放任式教育我居然還沒走歪😂),在大安高工三年的生涯我非常非常的快樂,那無疑是我最愛的時光了。而哥哥以建中第一名畢業,學測考了滿級分其實可以上台大醫學,雖然父母當時曾希望哥哥去當醫生,但從小熱愛電腦方面的他,父母也還是很尊重也樂見其成哥哥的選擇選了資工,因為「選擇對自己喜愛的事物才會有熱情才會有動力,這才是最重要的」。 還記得我剛進大學的時候非常茫然,發覺上課所學的都是高中全部就學過的東西,從基礎開始,覺得上課完全就是浪費時間,而且電腦設備還遠遠不及高中的設備(大安高工的電腦教室全部都是mac) 完全就是被我嫌棄到一個不行,種種因素讓我對學校對科系毫無認同感,加上當時談遠距離戀愛,於是我很誇張的週週回台北,一個禮拜只有四天在高雄上課三天在台北。一直到大學後兩年才開始認同高雄的好、高雄的美、高雄的熱情(雖然高雄現在對我來說還是傷心回憶居多哈哈)
打了這麼多,其實想說的是感謝的是父母給我的教育,以及從小培養的興趣還有正確的價值觀。
念書雖然重要但不是最為重要,不想念書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值得投入心力的方向。比成功更重要的是,做你自己有興趣、有能力,也肯努力去做的事,不要選擇一條你不喜歡的路,也別選擇一件不是你天賦專長的事情來做,當投入太多自己的時間與生命在不對的事情上,最後只會浪費了時間、青春與自己的大好人生。
因為有了這些才有現在的自己,才會找到現在喜愛的工作。我最後悔的不是去高雄念書,而是後悔自己浪費四年時間,把重心只放在感情上,荒廢了四年。曾經覺得自己唸的科系不知道未來可以幹嘛,但一直到了畢業,我才真的明白,其實大學不是職前訓練所,也不是就職保證班,而是培養我們學問的地方,是一份學習思維與邏輯的學術堡壘。大學教給我們的,是一種思維邏輯與方式,所以不要用職業來論定一個科系。
高中為我們打下了基礎,大學教會了我們學問,當我們有了這些,是看自己怎麼學會運用、怎麼去找到屬於自己的出路,發揮自己的學問、展現自己的所長,結合在一起後,叫做「作為」。 作為不會因為你唸的科系、原生家庭背景而被限制,作為應該是我們想要在這個社會中綻放什麼。
找到自己的「興趣」,鑽進那個出路,去發揮自己的所學,然後去綻放。
而怎麼綻放,才是真正該思考的。
開明高工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國際身心障礙者日」
身障者求援 常換來痛心的冷漠
鄭國成/瘖者、大學助理教授(花縣壽豐)圖為示意
適逢十二月三日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國內有誰調查關心「身障者幸福指數」?執政者是否自省有何建樹?身健者究該如何正視此議項?
筆者從小學到博士求學時期,幾番因聽障問題據實發出求援,換來卻是痛徹心扉的冷漠回應:「他們有欠你嗎?你聽力不好是老師、同學的責任嗎?」「你有沒有想過:殘障福利制度對一般人而言也是霸凌。」「是你要想辦法融入制度,不是去改變制度。」
去年十月,台南發生高工聽障生無端遭受同學巴頭掌摑,嘲諷娘親是否智障事件,諸君可知我小六曾被同學從後突擊脫褲露鳥?相關單位迄今對校園學習環境改善多少?往昔我曾遭英文老師當眾指責:「你是拉下全班月考平均分數的害群之馬!」莫言我記仇,當下公然遭辱窘迫之痛,是至死方休啊!
即使學生完整表述需求,後果多是緩不濟急或石沉大海;或有下文,卻遇執行者陽奉陰違,徒呼負負!筆者曾花費廿餘年奔走呼籲:「必修科必須符合人性」,好不容易遇到開明教育部長蔣偉寧,因其母罹患老人性後天失聰,頗能感同身受聽障之苦,未久發文各校:不得對聽障學生強制外語必修,然風行未必草偃啊!
如今我為人師表,教學生涯中曾教過兩位全盲學生國文課,深切體會視障生缺乏「唇紅齒白」、「藍天白雲」、「透明」、「混濁」、「漸層」等顏色、物性之概念;其餘肢障者、腦麻者、地中海貧血症者之於體育課,何嘗不也充滿顛躓坎坷?身障學生面對「聽健教師以自我本位教學」、「聽健同儕以自我認知溝通」情境之苦悶,豈是生理健全家長、職掌教育大權者所能知曉?
社會亦缺乏友善環境,以新版身心障礙證明卡為例,較諸舊卡少了「障別欄」。然而聽語障者、地中海貧血症者…外觀好手好腳,常在辦事交涉時被人用狐疑眼神端詳半天,這種尷尬局面是誰製造?透明口罩不是已研發製造嗎?怎未推行車站、醫院、銀行、學校…第一線人員配掛?解決此事究竟有多困難?
試問:《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施行已久,各公家機關光是進用身心障礙人員法定人數可有落實?再如:若非先前發生台大學生陸續跳樓事件,政府會主動關心學生與諮商師比例嗎?再則:筆者去年七月曾於民意論壇發表《先檢討稽查逃票制度吧》建議台鐵改變制度,然我迄今仍然飽受睡夢中被拍醒之驚嚇!
身障者其所以會求援,無非希冀改變現狀,移除荊棘;其所以不求援,莫非對僵化制度說了白說而心灰意冷!
開明高工 在 平民保險王劉鳳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連載文章 25—2020/09/06
《平民投資王》網路版---劉鳳和 著 無版權—可大大分享
而我呢? 我更爽!我一個老粗,一個退役的職業軍人,學歷不高、工作成就不高,社會地位不高,跟人家聊起音樂時,我居然還比人家懂一點。他們會問我:「鳳和兄,你怎麼對一音樂這麼了解?」這全都是拜兒子學音樂所賜,他們學音樂,順便帶動我學習欣賞表演藝術。我的客戶中,不乏一些企業老聞,我跟這些社經地位水平很高的人談生意,他們這麼有錢有什麼好談的,我不懂股票,也不懂財務報表﹔但是我可以跟他們聊音樂,聊海頓、聊貝多芬,我還可以跟他聊梁祝,他們就會覺得你這個人的水準好像不太一樣喔!
我想說的是,和孩子們的互動,是用錢換不到的。我也沒有學過教育,也沒有特別計畫,但我唯一知道的是:我們應該要陪在孩子旁邊,陪他們一起成長。國中畢業之後,老大考上板橋高中,老也考上板橋高中。國小同校不怎麼樣,但是都是田徑隊隊長﹔國中,兩個都是樂團首席﹔高中,又都同樣考進板橋高中,社團選擇更多,我還是鼓勵他們盡量加入活潑的、外向的、表演性質的社團。於是老大加入了康輔社,每天表演﹔從國小的隊長、團長,到高中他變成了什麼?康輔社社長!老二則是加入了大傳社,他變成什麼?我大概又要笑出來了,不用我講,大家應該也很清楚吧!
青春的汗水、青春的眼淚
在我第二本書《平民保險王》上市之後,兩位小朋友差不多都上高中了﹔相對地,我這個做爸爸的,陪伴他們的時間就比較少了。進了高中,兄弟倆都加入了自己有興趣的社團。老大一年級時,我只知道他常去排練,練手語、練話劇,活動多得不得了。但是,到了二年級真正接下來社長的棒子時,所有的壓力才真正落到他們身上。
大約在高二下學期時,學生們都要自己為社團辦一個大型的成果發表會。這個社團發表會,我完全沒有參與,但我知道,康輔社一年級的時候學生最多,到了二年級就剩下不到二十個,每一屆都是如此,老大當時就經常跟我說:「誰誰誰的父母要求小孩退社、「某某某的父母又不讓他來參加社課」......整個社團成員不到二十個人!到了成果發表會之前,他每天都很晚回家,我內心開始著急了,畢竟二年級一結束,半年之後馬上就要面對第一次大學學力基本測驗。重點是,現在老大每次月考成績都是班上吊車尾!全校大約八百個學生,他的排名都幾乎都落在七百多名。沒辦法,我也拉不回來,只好在一旁靜靜看著他怎麼做。
終於熬到成果發表會了。演出那天晚上我和太太出席觀賞,這群高中生,他們花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不眠不休趕工,他們去借燈光、搭舞台、弄一音效, 甚至把過年壓歲錢都掏出來用了,還去外面拉廣告、做宣傳﹔把學校破舊的體育館,佈置得像一個真正的表演廳,這些統統是社長帶頭拉著底下的成員和學弟妹完成的。表演當晚,還有別的學校來支援,我真的第一次感受到高中社團是如此敬業、活潑,讓我們這些大人看了都非常感動。
記得當最後一個表演結束後,所有二年級成員在台上謝幕的那一剎那,兒子哭了!哭得非常大聲,和所有社團成員哭著抱成一團,因為他們知道,這兩年來的辛苦得到了最好的回報,學校老師、家長的反對、成員一一退社...... ,克服種種的考驗,他們終於完成了學長交下來的棒子。
我跟太太坐在台下將整場表演從頭看到尾,一個十七歲的小朋友,能在沒有任何抱怨的情況下,獨立完成了這麼有水準的表演,在台上哭得這麼激動,我從來沒有看過我兒子在人家面前這樣嚎啕大哭。節目的內容我們遺忘得很快,但是他們付出的心血,深深地打動了我們的心,至今難忘。兒子的經歷讓我更加堅信,功課不好有什麼關係,對自已喜歡的事情能夠努力、付出,就值得感到驕傲!太太坐在我身旁,也感動到淚灑衣襟。散場時,我們決定留給孩子一點空間,於是我牽著太太的手,默默離開。
「陪」他一起上國立大學
高二,十七歲的年紀,我的孩子在社團裡體會到另一次的榮譽和成果﹔那一次和小時候爸爸為他爭取的各種比賽不同,這一次,完全是他自己一手創造出來的。
老二也一樣,他在高中參加的是大傳社。大傳社一直以來的傳統工作就是要在學校朝會、各種活動中,選出擔任司儀的人選。我家弟弟不知道怎麼搞的,莫名奇妙就被選為司儀,在學校各大活動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升上高二之後,也跟哥哥當年走的路一模一樣,也是玩得很瘋、成績班上倒數。
可能很多家長會覺得我們滿「開明」的,怎麼願意讓小孩子不顧學業,這麼大膽去做這些事情?我自己也是過來人,我知道,人生就那麼一回,我們一定要做一些讓自己感動、讓別人尊敬的事情。功課和成績以後可以補回來,但是很多感動的moment,都是稍縱即逝的,所以不要讓這種美好的時光從面前溜走,要好好掌握它、享受它。由內心感受到了、頓悟到了,在日常生活中的待人處世,都會比你只是書讀得很好還更有用。
高中念到第三年,孩子們各自面臨第一次的大學考試,老大跟老二都很清楚他們的成績有多爛,所以一卸下身上的職務,就誓言要用剩下的半年,把功課通通補回來。說真的,要用半年時間,把幾乎空白的一、二年級全部補回來,是多麼困難的事情。可是老大從升上三年級開始,就自動自發日以繼夜地看書,捨棄所有不必要的活動,腦袋瓜裡只有「我要考上好大學」這件事情。沒有補習,就靠自己讀,結果學測放榜,他上了中央大學。
天哪!我們家終於出了一個國立大學的孩子,而且還是不錯的學校﹔隔年,老二,更是上了國立成功大學。我講給所有同行聽,他們都不相信,也很好奇地問我:「為什麼你的孩子可以玩得這麼瘋、還能考上好學校,而且沒有補習?」我只能說,我不知道,可能我祖上積了很多陰德吧。但是我想很重要的是,他們都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從國小、國中到高中,他們都知道自己應該要在什麼樣的時間,做哪些事情。我們家的小孩沒有念一天私立學校,也沒有像人家小孩天昏地暗地補習,反倒玩得比人家兇。居然可以從倒數成績拚到前二、三十名,我自己都不相信。各位,我想來想去,覺得「陪伴」真的就是對小孩最好的教育方式。
大人的身教,就是小孩子學習的榜樣。我做保險這麼多年,不管多忙,每天晚上七點鐘一定到家。在孩子都還沒回家之前,我跟太太時間一到,一定在飯桌上等著他們回家吃晚飯,我要讓孩子對家有一種歸屬感和責任感。我周遭有很多親友或生意上的朋友,晚上應酬、喝得醉醺醺,我告訴自己絕不能這樣。我要讓我的小朋友以父親為傲,所以我寫書,讓孩子覺得他的爸爸是知名作家、在媒體上是受尊敬的專業人士﹔當他們看到爸爸很努力的時候,他們也
陪伴孩子成長,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我們家老大小時候。
會變得很努力。孩子表現好的時候,我讚美我鼓勵﹔孩子表現有待加強的時候,我從來不打、也不罵,還是不停鼓勵鼓勵再鼓勵﹔考壞了下次考好就可以、失敗了下次再加油就會更好...... ,這就是我對孩子的教育。不需要佣金前推砌,只有最自然的陪伴。從我自己開始做起,陪伴他們成長,鼓勵多於責難,他們所做的事情我都贊成。
養出惜福知足大男孩,「裝窮」準沒錯
除了用心陪伴之外,我教育孩子還用另一個不同的方法:「裝窮」。
記得應該是我家小孩國中快要畢業的時候,家裡的經濟狀況才慢慢好起來。那時和現在一樣,我們家住的房子還是公寓式的五樓。我太太有時會抱怨,為什麼我們不能換大一點的房子?我告訴她:「小,才有家的感覺﹔亂,才像真正的家。」其實我們是可以換一間有電梯、比較大的房子,但是我們沒有,因為我覺得我們住在一間小小的小房子,每天你看到我、我看到你,雖然小小的,卻有一種家的溫暖。而我所謂的亂,是人愈長愈大,東西愈存愈多,但是房間就那麼一丁點大,收納的東西自然就會開始混亂。
老婆說每天爬五樓都很累,我就告訴她,我們這是「運動型」的豪宅,每天這樣爬上五樓、爬下五樓就可以運動到全身。
我們家也沒有安裝第四台,一方面我說電視台很貴,而且那些節目沒什麼﹔另一方面,則是希望他們能夠好好念書,所以乾脆不要裝第四台。我們家現在也沒有汽車,因為我覺得汽車是一種非常浪費錢的交通工具,買了之後還要繳保險費、停車費、租停車格的費用、稅金、耗材費、加油錢、維修保養費......。好多年前我們家搬到捷運站附近之後,我就把家裡原本的兩輛車都賣掉,再不買車了。有時候小孩子會說,人家的爸爸都開什麼車、人家家裡頭有兩輛車,我們家為什麼沒有?我就回答他們:「因為我們沒有錢買!」從電視、房子到車子,我們什麼都少了一點,連給孩子的零用錢,我們也從沒有給得比人家多,就是要孩子清楚知道, 物力維艱啊。
家人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我的全家福。
即使今天家裡的經濟狀況變好了,我也不會讓孩子抱有「我們家很有錢」的想法,
開明高工 在 A-Tea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原諒小編偷懶~~~偷承晞的文來分享😝
今天謝謝十信高中的熱情🔥連4天校園明天開明高職見👋🏻
#校唱
#十信高工
#開明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