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開放式水冷機殼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開放式水冷機殼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storym94374 (瑪利歐)看板PC_Shopping標題[心得] 第一次自組電腦就是RO...
我在家從小到大都只用筆電,第一次組電腦是5年前,那時候覺得零件和廠牌超多超複雜
臨時做了大概一個禮拜的功課以後,就去罰站屋請他們幫我組裝一台i7-8700
不過在那之後就開始對這些走在科技尖端(?)的零件產生興趣,持續逛這版學習新知
中間也自己升級過硬碟、顯示卡、電源供應器甚至主機板,大致上已經知道組電腦的流程
這過程中也不斷醞釀出想要整台換新的願望,直到今年才覺得時機成熟該下手了
而且也不知不覺變成共碩粉,想盡量加入更多光害產品,讓Aura Sync清單壯觀一點
決定要買新電腦後,首先要確認自己的需求
我的目標是用madvr搭配FM來把任何影片補到4k120fps,把看影片的體驗提升到極致
所以決定是4090+WX5100,主機板需要有兩個x16 PCIe插槽且分別需要4、1 slot的空間
再來我也有使用GC573這個內接擷取卡的需求,因此需要額外的x4插槽
最後是我想讓905P這個SSD發揮最大效能,一定要接在直連CPU的M.2插槽
由於需要U.2轉M.2的轉接線,主機板的散熱片會蓋不上去,也不能插在顯卡蓋住的地方
近期I家為了支援Gen 5 SSD所以會把顯卡用的PCIe lane偷過去,這點我也不能接受
最後符合以上所有需求的主機板就只剩下A家的板皇ROG X670E Extreme了
它在記憶體旁邊有獨立的雙M.2擴充槽,讓我可以放心把轉接線裝上去
其實基於要把光害衝到極致的目標,我一開始就把目光放在ROG EXTREME等級的板子
畢竟不只擋板螢幕和OLED,只有這個等級才有側邊LED條、讓後面板五個音訊插孔發光
關於CPU要挑哪個,原本我是想等到7950X3D發售再購入,不過那時候沒搶到
而且考慮到我不常玩遊戲,好像也沒什麼其他吃CPU的需求,頂多實況時用x264編碼
最後選價格只有七成的7950X就覺得夠了,順便也省下一堆系統調用的麻煩
水冷散熱器在當時只有龍王3,要是再晚兩個月買就可以等到龍神3了,稍微可惜了點
ROG Strix 4090顯卡在年初的時候還根本搶不到
原本我還想繼續等等看傳聞中的正牌ROG 4090,不過當時還沒等到消息就先買STRIX了
WX5100是單槽免插電最強的FM用顯卡,但畢竟是專業級的,台灣零售價貴得很誇張
剛好我發現新蛋價格最近又降低了,就找美國代買以11k左右購入,保固就算了吧
記憶體則是挑有在QVL上的芝奇6400C32 16Gx2,原本有考慮32Gx2但沒在QVL就算了
電源供應器就選Thor II 1000W,坦白說我一直很想等有原生PCIe 5.0 16pin的版本
但既然沒有也沒辦法,原有的Thor 850W只要申請轉接線甚至也能沿用,只是瓦數會不夠
機殼原本想挑正版ROG Hyperion,但我不喜歡正面的樣子、燻黑玻璃和半開放式的設計
而且我也想沿用AURA Terminal放在機殼中顯眼的地方,最後還是選Strix Helios
在原價屋下訂單後兩天就送到家裡了,為了自己親手組裝我有請店員不要組裝
(當時4090雖然說限組裝,但其實沒有一定要讓他們組,只是要買整套而已)
之後就花整整兩三個晚上慢慢組,此時才發現從頭組裝有多辛苦
最麻煩的地方在於EATX尺寸的主機板會吃掉不少整線空間,24 pin電源超難從後面插入
鎖水冷排的時候也因為第一次弄所以繞了很多路,後來才發現上面的鐵網可拆下來
主機板雖然有附贈風扇與ARGB Hub,但是本體沒有RGB,這邊輸給了Terminal所以沒用到
主機板還有一個用不到的USB Type E,我靈機一動接上Type A轉接器並把投射燈放裡面
雖然原本是想要插上附送的USB示波器量CPU電壓,但這樣會太亂就打消念頭
最後裝上等了三個月的活動贈品顯卡支架,才算是大功告成
https://i.imgur.com/ipofV1A.jpg https://i.imgur.com/TZECKHB.jpg
第一次親手組裝完,看到燈效連動的裝置超過10項讓機殼熱熱鬧鬧,果然覺得很爽
接下來要驗證一下性能
組裝完後沒有發生什麼燒掉或故障算是鬆了一口氣,Armoury Crate也比想像中聽話
待機狀態下就會吃到至少250W的電比想像中高非常多,這可能是A家的通病
905P終於可以直連CPU以後,4K隨機讀取的速度才終於發威,是8700那時的兩倍
https://i.imgur.com/pneGzgN.jpg
只是一開始不知道為什麼是以x2而非x4通道數連接
後來才發現我不能勉強在M.2轉接線那邊鎖上散熱片,似乎會直接干擾訊號
記憶體方面不知道是不是CPU體質較差的關係,儘管在QVL上仍無法跑到宣稱的6400
最後我是降到6000CL30才能穩定開機,姑且也是官方宣稱的甜蜜點
但延遲會達到超過70ns還是有一點疙瘩,記得有些開箱文可以壓到60左右
https://i.imgur.com/bTbC7rQ.jpg
其他性能測試軟體我沒什麼興趣,只有在巴哈電綜那邊看到BLUE PROTOCOL就跑跑看
https://i.imgur.com/Oi9fSbu.jpg
主菜則是madvr,我發現4090可以無腦調高幾乎所有參數
經FM補到120fps後,1080p用NGU Sharp High升4k
image enhancements、artificial removal、upscaling refinement大多都可以勾
雖然此時電供顯示會吃到將近700W電力,但4090也才跑到80%左右而已
但還是有些選項勾了會突然重到無法負荷,或是我看起來效果不明顯甚至劣化畫質的
總之看動畫影片這邊我是覺得很滿意,算是有達到我當初換電腦的目標
講完爽的地方就要講其他有的沒的毛病
就算不是第一次開機也會花半分鐘進行記憶體檢測,這問題聽說是7000系列的通病
雖然只要不開EXPO的話就不用花時間在這上面,但這樣就會浪費記憶體的規格
有一個困擾我很久的地方是只要打開AIDA64的穩定性測試,就算放著沒開始跑也會BSOD
其他地方雖然不會觸發BSOD,但平時偶爾也會出現奇妙的頓挫或反應不靈敏
經過不斷交叉測試發現雙插N卡和有FM功能的舊世代A卡才會出現這現象
把WX5100換成RX6600XT就不會BSOD,只能當成特定情況下的相性問題
不過解決了我之前在板上分享過的MPS問題(得關掉TB4和WiFi)後,這問題也突然消失了
為了整體使用上的體驗,犧牲了我目前用不到的功能,勉強可以接受啦
只是想到換作是I家平台就不會有這類問題,就覺得A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然後就是前面板的20G Type C port用來連接iPhone 14 Pro常常無法讀取照片
我不知道為什麼這問題時好時壞,但是前面板專有的PD快速充電是可以穩定作用的
如果插在後面板的10G port就正常,但是後面板20G port則是完全沒反應
要是我手上有其他Type C裝置就可以交叉測試看問題在哪了
還有電腦只要經過休眠以後起來會抓不到擷取卡,必須花時間多重新開機一兩次才抓得到
因為這樣讓我實在不想去管省電的問題,就讓他放著常駐開機狀態
要講的心得大概就是這些了吧
組這台頂規電腦算是把我的換換病給暫時控制住了,相信幾年內不太會發作才是
萬一真的發作了,考慮到AM5的壽命很長,以後也可以方便升級CPU
不過我覺得以我的用途來說不論CPU還是顯示卡都不用再更新了,能用多久就用多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98.141.25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686058216.A.4B2.html
勸你們不要嘴燈條喔,那好歹也是ROG本家的,上面有信仰之眼
這些燈條當時是跟Terminal包一起的,所以其實沒有特別去挑
※ 編輯: storym94374 (223.136.253.61 臺灣), 06/06/2023 22: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