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開放山林政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開放山林政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開放山林政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開放山林政策產品中有5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Zen大的時事點評,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能只看分子,還要看分母! 群體要看比例,不能只看絕對數字。 去年也是因為疫情不能出國才造成登山數大增。...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開放山林 先解決原鄉露營場合法化》 ~高金素梅2021.03.31 原民會質詢 在開放山林的政策指導下,行政院正跨部會協調解決露營場合法化的問題。但環保署傾向排除「水源水質保護區」範圍內的露營場,這一排除,一半以上原鄉露營場合化無望。 開放山林是限土地低度使用,「水源水質保護區」本來就允許土...

開放山林政策 在 米河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7:26:09

大白山、蘭莰山 2021/09/19 選在中秋連假的中間2天,領隊安排有點難度的巴尖縱走,因須很早起登,故前一日就近住在大同鄉民宿,並先去南澳鄉爬大白山、蘭莰山作為暖身。 大白山,海拔1369公尺;蘭崁山,海拔1476公尺,兩處登山口均位於原採礦專用的安平坑林道,現因開放山林政策,此林道在例假日...

開放山林政策 在 逍遙山野-暫離人為造作空間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2-04 14:26:37

雖知開放山林政策會有過渡期 但在中國病毒無情肆虐全球的今年 國人無法出國遊憩 臺灣山海便成了首當選擇 可想而知山域事件的爆發完全不意外矣 自身要對從事所有負全責的態度養成需要時間 如無從基層教育做推廣 多數人們就還是選用試誤法去了解台灣山林環境的變化多端 實際體會到痛苦與煎熬才知道下次行山該注意與改...

開放山林政策 在 朱暖英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2-03 16:14:58

「開放山林政策山域事故攀升 朱暖英:中央拉屎地方擦屁股」 🤔自去年108年行政院蘇貞昌院長,宣布開放山林管制簡化入山政策,有關登山安全措施檢查與要求,幾乎是完全撤除。結果光截至今年九月份,全國山難事故增加了45%,使得地方救難單位必須自行多再承擔救難風險,欠缺相關登山客安全配套,也讓地方參與山難...

  • 開放山林政策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12:15:16
    有 15 人按讚

    不能只看分子,還要看分母!
    群體要看比例,不能只看絕對數字。
    去年也是因為疫情不能出國才造成登山數大增。

  • 開放山林政策 在 自由時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11:49:13
    有 38 人按讚

    親近山林的同時,還是要做好事前準備,才能保護自己、避免浪費搜救資源啊!

    #開放山林 #意外 #搜救

  • 開放山林政策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3 20:02:01
    有 4,029 人按讚

    『玉山火燒心,開放山林要配套』記者會

    週五(7/2)虹安與黨團幹事長蔡壁如委員、山林教育與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鄭廷斌、台師大公領系副教授陳永龍,共同召開線上記者會,討論開放山林政策後,配套措施與法規嚴重不足。日前NCC專委登山造成火燒山意外,這一把火不只燒掉珍貴的山林生態資源,也燒出登山活動的許多問題,檢視目前的法律規範,並沒有跟上開放山林的政策,一昧地開放而無完整的配套措施,只會造成更多的災難。

    『尊重與謙卑,而非征服的精神』
    與會的專家指出一個觀念,虹安覺得很重要,面對山林,我們要存著尊重與謙卑的精神,而非以征服的角度去登山,學會尊重與敬畏山林,才能體驗山林帶來的美好,如果只是以舒壓玩樂的態度去面對,容易輕忽許多該注意的事情,造成憾事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目前根據內政部內政部營建署統計,109年1至12月申請核准進入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共有29萬5731人,與108年同期相比多7萬1854人、增加32.1%。在國家公園發生的山域意外事故共有186件,較108年同期多71件,增加了61.74%。顯示在開放山林的政策後,民眾入山比例激增,但隨之而來的也是山難意外的激增。

    『山域意外兩個結構性因素』
    第一是山林教育的缺乏,一般民眾對於山林的認識與知識普遍不足,導致進入山林時沒有足夠的素養尊重環境,只是把登山當作休閒旅遊,讓許多山林因為開放政策後,增加了許多垃圾污染。而登山知識的不足則會輕忽大自然的無情變化,往往就會造成意外的發生。

    第二是網路興起的登山揪團問題多,根據報導指出,網路揪團性質佔登山意外的七成四,是造成山域意外的主因,問題出在這種網路登山團只注重費用的分攤,彼此之間根本不熟悉,而且彼此登山能力參差不齊,常常造成有人員落單,沒有團進團出犯了登山大忌,落單的民眾往往就是意外的開端。

    因此在開放山林的政策後,我們必需有以下三個配套性的措施需要努力:

    1️⃣ 第一,以長期而言,將山林教育納入國民體育法等,落實全民山林教育普及,配合十二年國教的精神,讓我們的下一代有足夠的素養與知識去面對山林。

    2️⃣ 第二是針對揪團入山應有管制措施,具體如擬定持有相關認證者才能帶團上山的規範,或是審核入山時,領隊申請者需要有相關證照的規定,加速讓登山愛好者取得證照認證,納入登山專法的管理。

    3️⃣ 第三,針對商業登山團的管理不能模糊,例如很受傳統登山愛好者詬病的商業登山團,在發展觀光條例 裡規定非旅行業者不得經營旅行業務,也就是替旅客安排行程、食宿、領隊人員等,不過觀光局卻認為登山團並沒有完全具備以上要件,因此並不算是旅行業業務,致使不需要旅行社也可以出團,產生許多大型商業團亂象,例如惡意迫降搶佔山屋、領隊及登山客比例失衡等等。

    平時閒暇之餘,虹安也喜歡親近自然,開放山林的政策讓全民親近自然,我非常支持,但是相關的立法與管理配套措施卻不能少。開放不等於隨便,面對山林我們要以嚴謹且敬畏的精神去尊重它。

    #感謝媒體報導 👉🏻👉🏻👉🏻
    聯合新聞網-登山意外頻傳 民眾黨團:應強化山林、用火教育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5573043
    公視新聞網-政院前年提出「向山致敬」政策 民眾經驗、知識仍不足致意外頻傳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3465
    匯流新聞網-NCC高官釀玉山大火 民眾黨:未假扣押 若脫產國家將無法求償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ncc%E9%AB%98%E5%AE%98%E9%87%80%E7%8E%89%E5%B1%B1%E5%A4%A7%E7%81%AB-%E6%B0%91%E7%9C%BE%E9%BB%A8-%E6%9C%AA%E5%81%87%E6%89%A3%E6%8A%BC-%E8%8B%A5%E8%84%AB%E7%94%A2%E5%9C%8B%E5%AE%B6%E5%B0%87%E7%84%A1%E6%B3%95%E6%B1%82%E5%84%9F-063016774.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