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開刀房護理師日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開刀房護理師日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開刀房護理師日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開刀房護理師日常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腎臟長腫瘤,其實可以考慮保留腎臟。 在我的門診中,不少同業醫師轉診過來腎臟癌症的患者。 「醫師啊! 我腎臟都要整顆摘除嗎? 可不可以刀下留人(腎)?」 面對病人, 我第一個會先考慮腎臟保留, 只切除腫瘤的可能性。 保存腎臟有幾個好處: 1.人體的腎功能隨著年齡慢慢增長,會逐漸衰退。 ...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醫療CP Medical coupl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護理師 #麻醉 #考試 follow 醫療CP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edicalcouple_/ follow 賴青 IG:https://www.instagram.com/chingwithgod/ follow Ethan IG : https:/...

開刀房護理師日常 在 海寧護理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0 15:39:50

🏥在醫學中心最常見的急診刀之一,斷指或是斷掌。 急診刀來了一個右手掌因工作被電鋸力道鋸到受傷的伯伯,整隻右手掌的韌帶神經血管被鋸到血肉模糊。 整外醫師為了找尋接回一根根的斷端且複雜的數十條韌帶和動靜脈血管,一邊聽著讓人紓壓的抒情音樂,邊看著筆電參考解剖生理圖,歷經八個多小時後總算完成了。 回想著幾...

  • 開刀房護理師日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9 08:30:53
    有 987 人按讚

    腎臟長腫瘤,其實可以考慮保留腎臟。

    在我的門診中,不少同業醫師轉診過來腎臟癌症的患者。

    「醫師啊! 我腎臟都要整顆摘除嗎? 可不可以刀下留人(腎)?」
    面對病人, 我第一個會先考慮腎臟保留, 只切除腫瘤的可能性。

    保存腎臟有幾個好處:
    1.人體的腎功能隨著年齡慢慢增長,會逐漸衰退。 理論上人只要一顆腎臟就夠了, 但是「兩顆腎臟一起老」, 總比一顆腎臟孤單老去來得好。
    2. 有的人腎功能就不太好, 如果再把一顆腎臟摘除, 往往距離洗腎就不遠了。
    3. 雖然大部分的腎臟腫瘤是惡性的, 但也完全不能保證不會是良性的腫瘤。 如果只因良性腫瘤卻把整顆腎臟全部摘除,那就太可惜了。

    現在我大部分都做「 達文西機器手臂部分腎臟切除」, 只要在病人的腹部打4-5個小洞進行手術, 把懷疑癌症的部分切除,整顆腎臟保留下來。 我的病人大部分開完刀後, 隔天早上就可以進食、下床活動, 手術後第二天中午就可以準備出院了, 出院之後除了禁止劇烈運動之外, 日常生活作息可以正常,大大地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質。

    雖然病人治療的過程感覺輕鬆,恢復快、滿意度高,但對手術醫師而言是個壓力極大的手術。

    首先, 在切除腫瘤之前,必須要先用血管夾把腎動脈夾住, 讓腎臟呈現缺血狀態,否則在切除的過程當中會大出血。 腫瘤切除後, 有一個特殊的縫合技法, 把切斷的小腎盞、小血管紮紮實實縫合起來, 否則腎臟會滲血、會漏尿。 最後還要把挖下腫瘤後的大洞對縫修補起來。 最後再把血管夾放開, 讓腎臟恢復充血。過程當中還要考慮到病人的失血量、 腸道損傷、術後感染.. 等等各種潛在的風險。

    重點是所有的動作理想上要20分鐘內完成, 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 腎臟缺血時間太久, 腎功能會大量的流失, 如此一來就失去做這個手術的意義了。

    所以每次將腫瘤切下來, 手術醫師往往是眼冒金星、 手心冒汗、口乾舌燥、心跳跟血壓飆高, 只有在看到病人,呼吸、血壓、心跳正常,安安穩穩的躺在手術台上,我才能放心。

    難怪開刀房護理師常常會開我玩笑「哈... 侯醫師我覺得病人的生命象徵都還比你穩定耶!」

    因為我們很努力, 才能讓我們的患者感到毫不費力。

    我接觸這個手術已經超過10年, 我非常感謝跟我一起努力的夥伴們。 還有感謝林口長庚醫院建立了高素質、高穩定度的機器手臂手術團隊, 讓我有強大的後援沒有後顧之憂。 還有感謝我的老師 2015-2016 指派我到美國西雅圖做機器手臂手術的進修研究, 把當時最新的觀念、趨勢帶回長庚, 與所有的團隊同人分享切磋。

    但我最感恩的,其實是每一個願意讓我手術的病人、病人家屬。 感謝大家對我們林口長庚團隊的信任。 在我心目中,每一位病人都是我的戰友、老師。 我們彼此討論, 一起成長、一起學習!

    #健康科技最前線
    #泌尿外科侯鎮邦醫師
    #達文西機器手臂
    #腎臟腫瘤手術

  • 開刀房護理師日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3 12:11:44
    有 2,091 人按讚

    想趁現在還有一點力氣,紀錄一下在產房發生的事
    我問護理師:為什麼我要戴這個(氧氣筒)?
    護理師:寶寶心跳過低有缺氧狀況,給你氧氣快點來大口吸氣、吐氣!

    6.20 早上十點半進待產室,覺得所有東西都準備好,趕快生出來,我的大肚子和孕期尋麻疹就可以解脫了

    進入沒多久開始用催生塞劑,宮縮正常,因為自費了無痛分娩麻醉吃到飽,感覺應該不會太疼,大概躺著等開指躺到三點半,忽然護士就進來,馬上幫我裝上氧氣筒,說寶寶心跳過低,讓我趕快大口吸氣,還好不久之後就恢復正常,我繼續躺著睡,不過現在開始都要裝著氧氣筒

    沒想到五點半的時候,忽然好幾位護理師進來,這次感覺更嚴重,護理師來回左右翻滾我的身體,拍打我的肚子,一直提醒我大口吸氣吐氣,寶寶心跳指數下降到嚴重過低,算嚴重缺氧,我看到醫生進來看到狀況沒有變好,她趕快叫了麻醉科就位,要準備把我推進開刀房剖腹,不然寶寶可能會有危險

    當時腦袋一片空白,我不害怕開刀剖腹,但一想到小龍女可能會因為缺氧,不知道能不能健康出生,我就無法克控制的一直狂掉眼淚,我寶貝了十個月在肚子裡的寶寶,完全沒辦法接受她有可能會出什麼事

    好險最後一分鐘心跳有回來,醫生說如果再發生一次,就真的要進去開刀了,然後接下來這段時間,為了繼續觀察寶寶心跳狀況,我只能躺在床上

    躺在床上顧名思義,連吃飯還有大小便都只能在床上解決,老公幫我在院內買了一個便盆,開始幫我把屎把尿的24小時,雖然只能躺著,不過我每一口氣都用力在呼吸,連半夜睡覺都不敢鬆懈,很怕有發生什麼意外

    一直保持這樣又再觀察了好久好久,過程中毛巾也和我一起不斷禱告,向上帝祈求,時間到了隔天下午,我終於能開始進行下一次催生了

    這兩天我媽和毛巾爸媽一直很關心我們怎麼進去這麼久沒消息,現在一想到當時害怕的心情,都會不自覺流淚,到最後看到她健康的出來,毛巾爆淚,我是累到連哭的力氣都沒有了

    於是毛巾拍了一張我和小龍女第一次見面的照片,寶寶我用盡全力把你生出來,希望妳平安健康

    至於產房過程還有可怕的產後修復,又是另一個故事了,總之我現在還是呈現很像重症病患的狀態,坐臥難行

    這兩天看到這麼多朋友們還有來自各個地方的祝福,覺得小龍女真的是很有福氣,在大家的關愛中降生,謝謝你們❤️

    #艾琳 #艾琳的日常 #erindiary #產房 #待產 #待產日記 #催生 #自然產 #生產紀錄 #生產過程

  • 開刀房護理師日常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23 06:17:38
    有 426 人按讚

    《白袍上濺染的鮮紅,致青春》

    我記得考上醫學系的那年,我們全家為此高興了好幾年;當考上醫師執照的那一年漸行忙碌,日夜值班艱辛,不知道讓父母白了多少頭髮。第一年住院醫師,我及大多數的同齡醫師因為過於操勞疏於照顧自己,好幾次發高燒,手上打著點滴坐在護理站不下崗位,一邊吃藥一邊照看住院病人,已是家常便飯。
    而多年後我們都成為主治醫師,每個成熟醫師的養成訓練,都埋首書堆、病例,總是忘記自己是餓肚子、睡眠不足,作息混亂,依舊手染如花的鮮紅,持續微笑安慰點頭,是最平常不過的生活。

    而今天要說的,是每一個醫師的青春日常。
    —————————
    醫院裏,有一個年輕有著溫暖精緻五官的醫師,病人們都親切地稱呼她為小劉醫師,大家一致評價她親和和藹,視病如親,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是人人口中的好醫師。
    在同事眼裏,劉醫師做事永遠都是不急不躁,思路清晰。每天的清晨,她忙碌的身影,穿梭在醫院迴廊,她總是熱情相待每一位患者,虛寒問暖,詳細解說病情,分析利弊。 有些阿公阿婆不識字,劉醫生就耐心叮嚀注意事項,對重聽患者,她喊破喉嚨也要讓病人聽見,深知老人們生活的不容易。無論多忙,她總耐心的傾聽,確實給予處方,深得患者及其他醫師信任和敬佩。一傳十 ,十傳百,病人的親戚朋友都接踵而至,劉醫師也喜歡傾聽人們的故事和煩惱,即便年紀輕輕,常成許多人的心靈導師。

    時常劉醫師看門診從早到晚,她須準備多份餐點,忙於看病的她一直都沒顧得上去吃飯,卻時常把食物分送給等太久的病人,為了看到劉醫師,許多病人等了數小時,餓肚子讓她心疼。看到小孩子她總是毫不猶豫地將麵包、牛奶給他們。
    在劉醫師母親的記憶中,除了出國開會,只要電話一響,她就需馬上往醫院跑,有時候一去就是一天,超過下班時間多時。

    記得幾年前的八仙塵爆事件,那天劉醫師其實已經連續整整兩天沒回家,她原想今天好好休息,正準備打開家門時,醫院電話來說需要支援,她馬上往回跑,投入緊急的搶救治中,換藥、縫合、急洗腎、緊急輸液......一系列環節下來,又到隔天中午,還要回應各路記者及長官回報。饑腸轆轆已是最常的家常菜,輾轉行於門診、病房、開刀房、加護病房,甚至三天沒洗澡,工作連續五天後,才拖著一身疲憊回到了家裏。

    而劉醫師的醫術也精益求精,她手上總是厚厚一疊紙,回家也不放過任何一處桌子,打開桌燈,讀密密麻麻的論文、查找資料,進修學習。她盡可能地誠實守信、盡責、同理。
    ————————————-
    其實在醫院裏,每個醫生與劉醫師的生活模式都相同,忍耐持續學習同樣為平凡不過的事情,雖現險峻的醫療環境常壓得醫師喘不過氣,白色巨塔裡藏著許多無可奈何,
    但無論如何,醫者都想減輕病人的疾病嚴重度及痛苦。門診時常有需侵入治療的病人,治療後常有病人低血糖頭暈,不知道多少次,我跟護理師包裡冷掉的麵包、牛奶、飲料,放入他們溫暖的手中。常常在幫他們抽水、抽血水時,白袍被濺染紅,滿地血漬,洗洗就好,在我們能力還可及之處,我們盡力........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