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长治学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长治学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长治学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长治学院產品中有30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小鸭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恋爱、结婚、离家:妈妈就这样松开了你的裙角 2009年的一天,正在中央戏剧学院上大二的女儿白静在电话中娇羞地告诉我:「妈,我有对象了。」 我高兴得掉下了眼泪:女儿长大了,她应该像天下所有的女孩儿样,享受阳光健康和爱。 女儿1988年7月4日出生在辽宁省调兵山市。 她的父亲和我都在煤矿机构工作,她...

 同時也有2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老景观影-官方频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文案删减部分: 一般来说 翻拍的作品很难做出突破 赢得观众的喜爱 然而《健听女孩》却打破了珠玉在前 木椟在后的铁律 超越了法国原版电影《贝利叶一家》的口碑 在37届圣丹斯电影节上包揽了三大奖项 澎湃新闻对它的评价是 耐人寻味的家人之爱和半碗鸡汤 它的故事并不复杂 甚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一个在聋哑人...

长治学院 在 Master Paw 鲍一凡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07:28:39

农历八月初一 🔸许真君得道成仙日🔸 许逊✨字敬之,江西南昌县(今属江西)长定乡益塘坡,祖籍汝南(今河南许昌),东晋时期著名道士。其在世时提倡传统文化的孝道,是道教净明派、闾山派祖师,道教尊为许真君,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许逊生性聪慧,博通经史、天文、地理、医学、阴阳五行学说等☯️...

长治学院 在 悦奈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14 22:01:08

歯の矯正、(二年3ヶ月) 牙齿矫正真的堪比换脸哎😳我的矫正经历🦷 昨天去矫正牙齿诊所、拍了原生对比图📷✨ 看到两年零三个月矫正前的照片😂不忍直视...以前下巴后缩嘴凸真的很严重了😳 分享下我矫正牙齿的过程: 矫正牙齿之前咨询了三四家(包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医院等有名的)医生上来都是让我拔四颗牙😂 最后...

长治学院 在 KATE CH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03 10:53:24

在很多人外表观看我是一位女强人,在社交媒体关注的全都是生意,正能量,激励的动态。从无负能量影响支持我的宝宝🌹 一年过一年回想当初的我还是14岁的小女生出来社会闯荡,学美发,开美发院,进入传销业,到现在经营了6年的品牌,其实这一切我背后没有任何资金或男人扶持,从Bank里仅有的3万多不向人借钱到现在...

  • 长治学院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8 20:57:06
    有 0 人按讚

    恋爱、结婚、离家:妈妈就这样松开了你的裙角

    2009年的一天,正在中央戏剧学院上大二的女儿白静在电话中娇羞地告诉我:「妈,我有对象了。」 我高兴得掉下了眼泪:女儿长大了,她应该像天下所有的女孩儿样,享受阳光健康和爱。

    女儿1988年7月4日出生在辽宁省调兵山市。 她的父亲和我都在煤矿机构工作,她六个月大时便被送到幼儿园抚养,自幼适应了群体生活,十分独立。 四岁时,小小的白静在脖子上挂了一个锁匙圈,每天独自上学,独自下学,用木箱垫脚,打开家门。

    我的女儿,从小就出落得楚楚动人,能歌善舞,经常参加学校的各种演出,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丝毫不让我担心。 白静在幼儿园便已开始学习跳舞。 小学快毕业时,父亲突然不准白静继续学舞蹈了,白静十分伤心。 看见舞蹈室的灯亮着,她便会哭起来。 她曾给父亲写过两页纸的信,希望父亲让她继续学舞,但他仍然不允。 我与她父亲吵了场架 ,最终 ,我还是带着 13岁的白静去北京学习舞蹈去了。

    经过努力白静考进了北京中国煤矿文工团艺术学校就读中专,学习舞蹈,我则同时打了几份工,维持生活。 不幸的是,我们刚到北京没多久,我和白静父亲离婚了。 我将女儿搂在怀里失声痛哭:「静儿,妈妈对不起你。」 女儿却为我擦干眼角的泪水,安慰起我来:「妈妈不哭,以后我来照顾你。」 女儿许下的诺言,在我看来,只不过是孩子的一句安慰话,但女儿却兑现了。 北漂的日子,有苦有乐。 我们住在一个半地下室,遇上我加班夜深了还没回来,女儿会将我的饭菜热了又热,一边做作业一边等待着我的归来。 从小目睹了我一个人操持这个家的辛劳,女儿体贴懂事,养成了从来报喜不报忧的性格。

    白静毕业后,经老师推荐进入国伦新兴艺术中心接受音乐培训。 2007年7月,女儿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女儿飞奔进家门,搂着我又哭又笑:「妈妈,以后你就不用这麽辛苦了,我来养着你。」 女儿的话让我热泪盈眶:这么多年,女儿承受了同龄孩子没有承受的痛,她比一般的孩子都要早熟。 她一直想拔节成长,只为了早日从我身上 分担生活的重担!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次白静生日,我想给她送生日礼物,她拒绝说:「儿生日,娘苦日。 应该是妈妈接受礼物才对。」 从那以后,白静的生日和我的生日,收礼物的都是我,有这样的孩子,是我的骄傲!

    带着满心的憧憬,白静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涯。 为了增加收入,我投靠亲戚在郑州帮人看守店铺。 刚满19岁的女儿已化茧成蝶:一头乌黑漆亮的长发,顾盼有神的大眼睛,白皙的皮肤,高挑的身材。 那时,追求她的男孩不少,但是女儿一直埋头刻苦学习,她要拿全额奖学金减轻我的负担。

    我不是一个古板的妈妈,我希望女儿在如花的生命旅途中,能够有另外一个男人的肩膀让她依靠。 因而当听说女儿恋爱后,我非常开心,叮嘱女儿早日带着男友上门来让我看看。 女儿答应了。

    后来,女儿将我接到北京并将男友带给我看。 女儿告诉我,他叫周成海,北京人,在商海打拼多年。 他个头不高,壮实,据说比静儿大几岁,不是我理想中的女婿。 我眼睛瞥见了一旁的女儿,她笑成了一朵花。 我心里一叹既然女儿喜欢,作为我的女儿,她内敛顾总得让我心疼,现在终于有了自己喜欢的男人:我又挑别什么呢? 那段日子。 我见到的。 听到的,感受到的,都是这个人对女儿的宠商和爱意,我这个做妈妈的有什么理由不祝福我的天使女儿呢?

    20年,女儿大学毕业了,她和周成海的感情也一直不稳定。 她经常告诉我:"成海可好了,不抽烟,不喝酒,爱健身,每天晚上回家照顾他的母亲,是个孝子。」 在 我也为白静感到高兴,一个至 孝的男人, 他又怎会对我果的女儿差呢? 我们哪里知道,这切都是一种假象。

    2012年,女儿担任了电视剧<血色湘西》女主角。 该剧在各大卫视热播,女儿一举成名。 此后,女儿出演《给你一生我的手》女一号,终于在事业上站稳脚跟。 静儿在北京望京一处小区帮我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实现了当年的承诺。

    然而,几个月后的一天,女儿一回来,便一头扎进房间,我悄悄推门进去,发现她正躺在床上抽泣。 我慌了,女儿一向乐观开朗,遇到再大的困难,她都不曾哭过,今天这是怎么了? 女儿一看到我,就擦去了眼泪,被问急了,就说是今天拍戏挨了领导的批评,我半信半疑走出房间。 此后几天,女儿的情绪一直不高 。 我意识到女儿一定遇到了什么重大事情。

    这么多年来,渐渐成长的女儿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庇佑着我。 她从来都报喜不报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曾告诉我这次,女儿是 遭遇了什么呢? 在我又次追问之后 ,女儿对我说出了真相。 原来,因为女儿和周成海谈婚论嫁,他才向静儿坦白,他并不像他所说的只比女儿大9岁,而是比女儿大了整整18岁。 更可怕的是,周成海早已结婚,而且有个儿子,他只是偷偷跟女儿交往。

    我气得五内俱焚:这个男人得陇望蜀,我绝不容许我的女儿嫁给这样一个男人,更不容许女儿成为第三者。 在我的严厉要求下,女儿含泪答应我和周成海立即分手,我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然而,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却让我感觉自己就像风中的叶子一般无力。

    周成海苦苦哀求白静,称他与妻子已开始办理离婚,孩子归妻子抚养。 他和妻子感情早就不和,有没有白静都会离婚。 现在,他会尽快结束自己的婚姻,给白静一个交代。 白静心软了。

    白静对我说这些时,我原本想一一口回绝。 然而,我抬头的瞬间,却发现女儿早已泪流满面,眼里充满了渴盼。 那一会,我的心突然软了下来:女儿一个人在演艺圈,没有任何背景,靠着自己的脚印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该是遭遇了多少艰难痛楚,但是她一滴泪都不曾在我面前掉过。 女儿的眼泪,像一记重拳狠狠击中了我,女儿长大了,她的生活只能自己过,她的幸福和欢欣,我无从得知,也无从掌控了,而且爱情本来就是冷暖自知的事,我作为妈妈,也只能给女儿以提醒,选择还在她自己手里啊! 一瞬间,我的心疼痛起来,声调也不由得低了下来:「你们的事情你们自己做主,我不管了....」。

    后来,我单独和周成海谈了一次,他对我信誓旦旦,说离婚不是因为白静,会一辈子对白静好等等。 其间,女儿一直不停地打电话,询问我们谈话的进展。 一切都不言而喻,我知道女儿无法放下这么多年的感情,

    在周成海的保证下,她还是原谅了这个男人。 罢了,如果女儿真的爱这个男人,就遂了她的心愿吧。

    2013年3月,白静和周成海注册结婚。 看着女儿拿着结婚证书,我心里沉甸甸的,复杂的情绪在我的心头紫绕,但是我也说不出来,究竟有哪里不对。 毕竟,这个男人的眼睛里满是爱意,对女儿也是千依百顺,对我也是恭恭敬敬。 我也只能含笑着祝福他们。

    从幸福云端跌入尘埃:我那忍辱求全的女儿啊和周成海领证后,女儿搬到了周成海的家中与他生活在了一起。 女儿离家那天,她一步三回头。 走了很远,她突然朝我跑来,抱着我的脖子,在我耳边低语:「妈妈,我舍不得离开你。" 女儿那软软的一句话,让我的心揪成了一团。 我强忍着泪,将她从怀里推开,目送着他们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我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在叩问:这个男人能给我女儿幸福吗?

    2014年,女儿在事业上继续攀登,一口气出演了《铁人》等多部影视作品,均取得了不俗反响。 不管多忙,女儿回到北京,总是第一时间和周成海过来看我,我们三人会在家里做顿饭吃。 女儿很幸福很知足,悄悄告诉我,周成海对她很好,从不干涉她的事业,我心里稍稍放下心来。 然而,我始终有个疑惑,不知道周成海到底做什么生意。 号称身价千万,可是他连一一个具体公司都没有,只说自己炒股,做期货。 我提醒过女儿,可女儿并没有指望周成海拿钱出来养她,对他有多少钱也并不放在心上。

    后来,女儿在周成海的介绍下,认识了其生意伙伴乔宇。 周成海经常带上女儿和乔宇一起吃饭。 当乔宇知道女儿是出演<血色湘西>的女一号时,对女儿充满了好感。 后来,在乔宇的帮助下,周成海赚了一大笔钱。 赚钱后的周成海意气风发,提出将婚事办了。 在和我商量后,两人将婚期定在了2015年10月3日。 婚礼那天,我亲手为女儿披上了婚纱,将女儿交给了周成海。 看着身穿洁白婚纱的女儿笑靟如花,我百感交集:我一直担心女儿生活在单亲家庭,性格孤僻冷傲,却不知我的女儿在独自与命运搏击的过程中,将自己培养得如此出众。 如今,她终于出嫁了,不管以后的路如何,这一刻,女儿是幸福的。 然而,我无论如何没想到,我自以为是亲自将女儿送达了幸福的彼岸,却不想婚礼之后,女儿便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婚礼仅过了一周左右,在10月12日中国儿童剧院进行的例行身体检查,验身报告出来时,女儿被医院 通知染上高危型HPV ! HPV病毒是性病中的一种,传染力强,不及时治愈,会有癌变风险。 女儿对自身卫生要求极为严格,拍戏住宾馆,都会特别小心。 静儿跟周成海为此事吵了-架,周成海拒不承认。

    迟到的反抗:善良女儿无辜丧命追悔莫及

    夫妻俩爆发了前所未有的争吵。 女儿坚决提出离婚,周成海称离婚可以,但白静必须净身出户。 白静答应了,没料周成海拿出2014年夫妻俩签订的保证书威胁女儿:「如果你提出提婚,我就告诉你的同学和朋友,说因为你不忠,所以才净身出户。「 原来,因当年白静曾发现过周成海手机上一些暧昧简讯,在女儿的要求下,两人签下了保证书:一旦夫妻双方发现一方对婚姻不忠,可要求对方净身出户。 女儿原本是想用这一纸保证书来约束丈夫,却不想自已却被这纸保证书书钉在了耻辱架上。 静儿当时签了几部片约,名声对演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结果静儿被迫屈服,离婚之事暂时告吹。

    2016年,静儿接拍了好几部戏,很少回家。 到了七月,周成海突然向静儿借笔钱, 称是和乔宇做一笔大生意 。 静儿同意了。 我曾帮静儿给周成海汇过一笔为数不少的钱,两人此时争吵更加频繁。

    静儿此时已下定决心要摆脱这道婚姻的枷锁,在与周成海争吵期间,静儿也遭受家暴。 有一次,我撩起女儿的衣服,她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让我痛彻心扉,直到此时,我才深切意识到,女儿确实所托非人。 我追悔莫及,我自己婚姻破裂,我一直希望女儿别重蹈我的覆辙。 在女儿偶尔、隐晦向我倾诉一些痛苦时,我总是规劝女儿忍让一些,却不想忍到了今天的结果。 这一次,我坚决站到了女儿这一边, 支持她离婚。

    在家庭生活上遭受重创的女儿忘情于工作,她出演了<咏春>中的女一号,凭借这部作品,女儿站到了事业之巅。 我也为女儿的成就高兴。 而且,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女儿的性病恶疾也痊愈了。 经过这一年来的思考,女儿决定不管周成海事后如何诋毁,也要结束这段婚姻。

    这时,周成海和乔宇闹起了纠纷,周成海将乔宇告了。 有关部门传召女儿作证,静儿不知、也不想理两人到底谁对谁错,只是如实告知法庭周成海其中的一笔钱是她借的。 这个证词,对乔宇有利,周成海要求静儿改证言,静儿拒绝了。 2017年2月13日,女儿向法院递交了离婚申请。 此后,周成海多次前来家中纠缠,静儿不肯屈服。 2月21日,女儿接到周成海的电话,他威胁了女儿。 面对突然变脸的周,成海,我怕女儿受伤害,唯有劝她躲避、忍让。 我没有想到,我主张的再次忍让,换来的却是女儿的血光之灾。

    周成海收到法院的传票后,2017年2月28日上午十点左右,来我家找静儿,静儿没开门。 没多久,周成海没声响了,我们都以为他走了。 后来,静儿要外出、屋门一打开,周成海突然出现,刀割断静儿的喉管和颈部大动脉。 我想上前救女儿,被周成海一手推开,他继续在女儿身上狂刺,最后刀还插在女儿脸上,刀也折断了。 我跑到楼道报警求救,听静儿姥姥说,周成海随即在厨房另取了一把刀,自杀了。

    白静去世后,外面有人谣传说,周成海死前给人打过电话,我和白静姥姥都没看见。 我只看见我的静儿,我的心肝宝贝,血如泉涌,我按也按不住,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至死,都没有闭上。

    女儿去世后,我整日以泪洗面。 我那百灵鸟般的善良女儿,就这样无辜失去了鲜花般的生命,而我这个做母亲的,又何尝没有错? 如果我在发现周成海隐瞒结婚事实的时候,坚决拒绝女儿再和他交往下去,如果我能在女儿遭受婚姻痛楚时,坚决让女儿离开他,事情怎么会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我一味忍让,还亲手将女儿送到了他身边,我该是一个多么愚昧,多么无知的母亲啊!

    本来我想到女儿惨死,周成海也已经死亡,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对此事,我也不想再追究下去,只愿女儿能够在天堂安息,我几次想追随女儿离去。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在女儿惨死后第二天,就有人在微博上爆料,对女儿进行了重重污蔑。 时间,网上传得沸沸扬扬。 当我在网上看到那些对女儿的侮辱性言论时,我气得浑身发抖。 之前我一直退让,是怕女儿受伤害,以至于将女儿的生命也断送了。 那么,这次我决不能让女儿在枉死后还要遭受这种羞辱。

    在和律师商量后,我决定拿起法律的武器,为女儿讨回一个公道! 五月初我通过段军齐律师,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2017年8月6日,朝阳法院终于立案!

  • 长治学院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8 17:59:01
    有 0 人按讚

    当今社会,是一个倡导独立的社会。 于是,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独立」的人。

    无论男女,我们非常独立。 不愿意麻烦别人,也不太愿意被别人麻烦。 但是,这样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都很独立,就显得比较孤立,和别人没有深度连接,很难发展出深度的关系,我们会显得很孤独,并且伴有安全感的缺失。

    我的一位来访者就有这样的问题。 她找到我,是因为,她发现自己很爱自己的男朋友,但是,却没有办法去依恋对方,显得「客气而疏远」。 男朋友觉得她不信任自己,似乎显得也不够爱自己。 但是,我的来访者却跟我说,事实上,她非常爱自己的男朋友,而自己之所以看起来什么事情都自己做,因为太「客气」和「独立」而显得好像没那么爱自己男朋友,她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她只是觉得,自己从小到大,一贯都是非常独立的,从来不依靠任何人,因为她觉得:任何人都靠不住。

    独立不是问题,有的人可能依靠不住也是事实。 可是,这里的问题是:习惯了靠自己,哪怕当自己想去依靠外界时,也很难做到。 处处警惕,内心充满了对外界的怀疑和不安全感,因此,不敢把自己托付给外界。

    这就是依恋障碍。

    依恋的形成

    依恋,是人的本性。
    如果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受到严重的干扰,人最后是会自然发展出依恋的能力的。

    那么,依恋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美国心理学家M.艾恩斯沃斯把依恋关系分为四种: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和混合型依恋。

    依恋关系的建立,最开始源于和母亲的关系。

    母亲是婴儿接触的第一个外界。 当带着全能感的婴儿,又深陷其实自己并不能照顾自己、离开母亲甚至都活不下去的矛盾时,母亲的看到、共情和及时回应,就是婴儿的全部。 如果母亲在这方面做的很好,那么,婴儿就有一种感觉:外界很好,世界很好,我也很好。 这个时候,婴儿随着成长和心理发展,也会自然而然建立起一个很好的依恋关系,也就是安全性依恋。 如果,母亲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取决于母亲能做到的程度,孩子的依恋功能的建立就会打一定的折扣。 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建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或者混乱型依恋。

    所以,依恋建立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这个世界是好的。 儿时,我们认为母亲是我们的自体客体。 如果母亲的这一功能承担的足够好,孩子的全能自恋回落后,会发现一个真实的自体和真实的客体。 并且,收获一个「基本是好的」的外界。

    既然,人的心理在各种条件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我们是能够自动发展出依恋功能的,那一定说明,依恋对我们,是有价值的。 依恋的价值都有哪些呢?

    第一,当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们会更有安全感。

    能够形成依恋的前提,本身就是「世界是好的」。 所以,如果依恋真的发生了,说明我们已经成功构建起了「这个世界是好的」的基本世界观。 这本身就很有价值。 一旦,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们也会更有安全感。

    我的一位来访者,就活在一种「外界是恶意」的感受中。 这源于从小,她的父母对她的高要求,比如,努力学习。 成绩如果是第二名,父母就会说:之前都是第一名,怎么这次下滑了? 如果是第一名,父母会说:别骄傲啊,一次第一不算什么,关键是要保持。 就这样,她觉得,外界就是一个对她有很多要求的外界,除非她做到很好,否则,外界就会抛弃她。 工作后,她也是这么认为的,她的工作必须做到很好,否则,领导就会对她不满意。 甚至,交朋友也是要自己先做到「完美」,不能有坏脾气,不能自私,不能任性,否则,也会被朋友抛弃。 这种感受弥漫在她的生命中,让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第二,当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们会更愿意与这个世界深度连接,也更愿意深度参与。 这会加强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那些依恋失败的人,会发展出一种和世界的「隔离感」,所以,很多人经常有一种感觉:世界是世界,我是我,两不相干。

    我的一位朋友描述过一次她的一次成都旅行经历。

    朋友休假,于是来到了「好吃好玩」的成都。 来成都后,她却发现一个问题:自己跟成都,好像没有什么关系。 成都很好,好吃,好玩,好逛。 可是,这一切的好,跟自己没关系。 走在宽窄巷子、锦里、武侯祠,感觉自己像一个幽灵一样,和整个场景,融入不进去。 麻木、游离,没有兴奋,没有开心,甚至,没有感受。 成都是成都,自己是自己。

    现在,我们再理解这种感受,就很简单了:虽然成都各种好,但是,她却并不能让自己融入到这个「各种好」的成都中来。

    第三,当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们会更愿意从这个世界中寻求支持和资源,而这些,都会滋养我们的生命。

    这一点至关重要。 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单打独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融入世界的原因。 我们总会有需要外界支持的时候。

    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身上有比较明显的「反抗型依恋」的特征。 他们中有的伴有比较严重的情绪问题,明明已经非常需要专业的心理支持了,但是,他们并不认为心理咨询或者去医院寻求药物治疗,是可以支持到他们的。 这就是典型的:看不到、也无法获得外界的支持。 这类来访身上还有一种特征:当他们进行了几次心理咨询后,他们似乎在心底的某些层次上,渴望继续进行心理咨询,但是,他们却希望咨询师能够更加主动一些。 也就是:他们想走近,但是又不想太主动。

    总之,好的依恋的发生,会让我们更有创造性,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

    依恋障碍会带来孤独

    如果形成依恋障碍,就会带来孤独。

    与依恋形成的前提——外界是好的——相对,依恋障碍的前提是:外界是坏的。 因为「外界是坏」的,我们被迫只能依靠自己。 在依靠自己的同时,外界中坏的部分,对应着的各种阴暗和黑洞,就会一并被我们收回到自己身上。

    我们不仅会感觉这个世界恶意重重,还会感到孤独。

    能否依恋外部,也是我们是否「感到孤独」的重要原因。 当我们看到「他人」后,我们进而还会看到「世界」。 「他人」和「世界」,对于我们而言,都属于外部。

    这是相互作用的:外界的「坏」,给我们造成了心理的「阴影」;我们带着心理的「阴影」去看外界,外界就确定无疑是坏的。 同时,心理的黑洞和阴影本身,也是对外界坏的一种防御。

    否则,我要如何抵抗这个恶意重重的世界?

    所以,很多内心孤独的人,即便有的人看起来很友善而平和,但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中始终明确地知道:这是一个恶意重重地世界,不值得我去依赖,所以,他们的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一定是有黑洞的。

    这样的人,无论社会功能发展的多好,世俗上有多成功,内心一定有致命的孤独感。

    为何有人可以享受孤独?

    有的人享受孤独,有的人想摆脱孤独。 其实,这里说的孤独,并不是一回事。 前文所说的所有孤独,说的都是让人想摆脱的那种孤独。

    那么,让人想要去享受的那种孤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孤独? 那是一种「千帆阅尽人间」的孤独。 只有在你曾经走进过丰沛饱满的关系,与他人和世界建立过深刻而广阔的连接,被爱充分滋养过的人,才有能力走进这种孤独。

    话说回来,这其实,已经不是孤独,只是形式上看起来孤独而已。 内心,早已是无比的富足。 独自品味,并乐此不疲。 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况且,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可以随时再次走入人群。

    如果我们依恋一个人,一旦失去,该怎么办?

    有的人担心一旦依恋一个人,那么,如果这个人离去,自己不能承受。

    这里,要区分依恋和依赖的区别。

    依恋,指的是感情的指向:眷恋、喜爱、想要靠近;而依赖,更多的指向一个人缺乏独立的能力,需要完全依靠别人。

    一个健康的依恋关系是,我有独立的能力,但是,我仍然可以放心地去在感情上靠近一个人,并且把自己放心地交出去。

    依恋是一种情感的能力。

    依恋一个人,以及一段好的依恋关系,确实有可能失去。 可是,哪怕有一天,这份爱会失去,基于这份爱建立起来的笃定、踏实、安全感、勇气,这些心理基础,一旦建立起来,就不会消失。 这些东西,会陪伴我们一生。 在我们每一个困窘、艰难的时刻,给我们带来希望。

    一份高质量的关系,虽然关系有可能终结,但是,那份美好的感受,却不会随着关系的终极,或者,关系中某人的离去而离去。

    这份美好的感觉,会永存心底。 源源不断地化作光,滋养我们。

    被看见的欲望、被满足的需求,最后,都会在我们心中形成一股力量,这股力量,就是生的力量。

    既然依恋这么好,如何建立依恋关系?

    依恋关系最初的建立,是在婴幼儿时期,通过与父母的关系,尤其是与母亲关系的构建形成的。

    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形成,再次走入依恋关系,就需要我们后天有意识地努力。

    首先,尝试找到一个好的客体。 一个好的客体,就是一个好的「外部世界」的象征,能够给我们带来安全感。 并且,在尝试去建立依恋关系的时候,能够尽可能避免我们被现实伤害的可能性,增加建立好的依恋关系的概率。

    其次,尝试和一个好的客体建立一段稳定持久的关系。 在这里,稳定和持久非常重要。 事实是,无论这个客体有多么地好,我们的关系都不可能完美。 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试图去结束关系。 持久的关系,像一个稳定的容器,在这个容器里,我们是有机会去发展出依恋,而且,是走入现实的依恋。 也就是说,我们有机会看到,彼此都不完美,但是,关系仍然稳定,依恋仍然可以发生。

    最后,当依恋发生,尝试去标记这些感受。 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觉察能力,让我们切实从身、心、头脑的三个层面,都意识到:依恋可以发生,而且,依恋的感觉,是这样的。

    建立好的依恋关系,我们就能够从这样的依恋关系中,不断地获取资源和支持,这些东西,会照亮我们的生命,并且,陪伴我们走的更远。

  • 长治学院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8 17:56:34
    有 0 人按讚

    当今社会,是一个倡导独立的社会。 于是,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独立」的人。

    无论男女,我们非常独立。 不愿意麻烦别人,也不太愿意被别人麻烦。 但是,这样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都很独立,就显得比较孤立,和别人没有深度连接,很难发展出深度的关系,我们会显得很孤独,并且伴有安全感的缺失。

    我的一位来访者就有这样的问题。 她找到我,是因为,她发现自己很爱自己的男朋友,但是,却没有办法去依恋对方,显得「客气而疏远」。 男朋友觉得她不信任自己,似乎显得也不够爱自己。 但是,我的来访者却跟我说,事实上,她非常爱自己的男朋友,而自己之所以看起来什么事情都自己做,因为太「客气」和「独立」而显得好像没那么爱自己男朋友,她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她只是觉得,自己从小到大,一贯都是非常独立的,从来不依靠任何人,因为她觉得:任何人都靠不住。

    独立不是问题,有的人可能依靠不住也是事实。 可是,这里的问题是:习惯了靠自己,哪怕当自己想去依靠外界时,也很难做到。 处处警惕,内心充满了对外界的怀疑和不安全感,因此,不敢把自己托付给外界。

    这就是依恋障碍。

    依恋的形成

    依恋,是人的本性。
    如果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受到严重的干扰,人最后是会自然发展出依恋的能力的。

    那么,依恋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美国心理学家M.艾恩斯沃斯把依恋关系分为四种: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和混合型依恋。

    依恋关系的建立,最开始源于和母亲的关系。

    母亲是婴儿接触的第一个外界。 当带着全能感的婴儿,又深陷其实自己并不能照顾自己、离开母亲甚至都活不下去的矛盾时,母亲的看到、共情和及时回应,就是婴儿的全部。 如果母亲在这方面做的很好,那么,婴儿就有一种感觉:外界很好,世界很好,我也很好。 这个时候,婴儿随着成长和心理发展,也会自然而然建立起一个很好的依恋关系,也就是安全性依恋。 如果,母亲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取决于母亲能做到的程度,孩子的依恋功能的建立就会打一定的折扣。 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建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或者混乱型依恋。

    所以,依恋建立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这个世界是好的。 儿时,我们认为母亲是我们的自体客体。 如果母亲的这一功能承担的足够好,孩子的全能自恋回落后,会发现一个真实的自体和真实的客体。 并且,收获一个「基本是好的」的外界。

    既然,人的心理在各种条件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我们是能够自动发展出依恋功能的,那一定说明,依恋对我们,是有价值的。 依恋的价值都有哪些呢?

    第一,当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们会更有安全感。

    能够形成依恋的前提,本身就是「世界是好的」。 所以,如果依恋真的发生了,说明我们已经成功构建起了「这个世界是好的」的基本世界观。 这本身就很有价值。 一旦,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们也会更有安全感。

    我的一位来访者,就活在一种「外界是恶意」的感受中。 这源于从小,她的父母对她的高要求,比如,努力学习。 成绩如果是第二名,父母就会说:之前都是第一名,怎么这次下滑了? 如果是第一名,父母会说:别骄傲啊,一次第一不算什么,关键是要保持。 就这样,她觉得,外界就是一个对她有很多要求的外界,除非她做到很好,否则,外界就会抛弃她。 工作后,她也是这么认为的,她的工作必须做到很好,否则,领导就会对她不满意。 甚至,交朋友也是要自己先做到「完美」,不能有坏脾气,不能自私,不能任性,否则,也会被朋友抛弃。 这种感受弥漫在她的生命中,让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第二,当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们会更愿意与这个世界深度连接,也更愿意深度参与。 这会加强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那些依恋失败的人,会发展出一种和世界的「隔离感」,所以,很多人经常有一种感觉:世界是世界,我是我,两不相干。

    我的一位朋友描述过一次她的一次成都旅行经历。

    朋友休假,于是来到了「好吃好玩」的成都。 来成都后,她却发现一个问题:自己跟成都,好像没有什么关系。 成都很好,好吃,好玩,好逛。 可是,这一切的好,跟自己没关系。 走在宽窄巷子、锦里、武侯祠,感觉自己像一个幽灵一样,和整个场景,融入不进去。 麻木、游离,没有兴奋,没有开心,甚至,没有感受。 成都是成都,自己是自己。

    现在,我们再理解这种感受,就很简单了:虽然成都各种好,但是,她却并不能让自己融入到这个「各种好」的成都中来。

    第三,当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我们会更愿意从这个世界中寻求支持和资源,而这些,都会滋养我们的生命。

    这一点至关重要。 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单打独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融入世界的原因。 我们总会有需要外界支持的时候。

    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身上有比较明显的「反抗型依恋」的特征。 他们中有的伴有比较严重的情绪问题,明明已经非常需要专业的心理支持了,但是,他们并不认为心理咨询或者去医院寻求药物治疗,是可以支持到他们的。 这就是典型的:看不到、也无法获得外界的支持。 这类来访身上还有一种特征:当他们进行了几次心理咨询后,他们似乎在心底的某些层次上,渴望继续进行心理咨询,但是,他们却希望咨询师能够更加主动一些。 也就是:他们想走近,但是又不想太主动。

    总之,好的依恋的发生,会让我们更有创造性,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

    依恋障碍会带来孤独

    如果形成依恋障碍,就会带来孤独。

    与依恋形成的前提——外界是好的——相对,依恋障碍的前提是:外界是坏的。 因为「外界是坏」的,我们被迫只能依靠自己。 在依靠自己的同时,外界中坏的部分,对应着的各种阴暗和黑洞,就会一并被我们收回到自己身上。

    我们不仅会感觉这个世界恶意重重,还会感到孤独。

    能否依恋外部,也是我们是否「感到孤独」的重要原因。 当我们看到「他人」后,我们进而还会看到「世界」。 「他人」和「世界」,对于我们而言,都属于外部。

    这是相互作用的:外界的「坏」,给我们造成了心理的「阴影」;我们带着心理的「阴影」去看外界,外界就确定无疑是坏的。 同时,心理的黑洞和阴影本身,也是对外界坏的一种防御。

    否则,我要如何抵抗这个恶意重重的世界?

    所以,很多内心孤独的人,即便有的人看起来很友善而平和,但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中始终明确地知道:这是一个恶意重重地世界,不值得我去依赖,所以,他们的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一定是有黑洞的。

    这样的人,无论社会功能发展的多好,世俗上有多成功,内心一定有致命的孤独感。

    为何有人可以享受孤独?

    有的人享受孤独,有的人想摆脱孤独。 其实,这里说的孤独,并不是一回事。 前文所说的所有孤独,说的都是让人想摆脱的那种孤独。

    那么,让人想要去享受的那种孤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孤独? 那是一种「千帆阅尽人间」的孤独。 只有在你曾经走进过丰沛饱满的关系,与他人和世界建立过深刻而广阔的连接,被爱充分滋养过的人,才有能力走进这种孤独。

    话说回来,这其实,已经不是孤独,只是形式上看起来孤独而已。 内心,早已是无比的富足。 独自品味,并乐此不疲。 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况且,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可以随时再次走入人群。

    如果我们依恋一个人,一旦失去,该怎么办?

    有的人担心一旦依恋一个人,那么,如果这个人离去,自己不能承受。

    这里,要区分依恋和依赖的区别。

    依恋,指的是感情的指向:眷恋、喜爱、想要靠近;而依赖,更多的指向一个人缺乏独立的能力,需要完全依靠别人。

    一个健康的依恋关系是,我有独立的能力,但是,我仍然可以放心地去在感情上靠近一个人,并且把自己放心地交出去。

    依恋是一种情感的能力。

    依恋一个人,以及一段好的依恋关系,确实有可能失去。 可是,哪怕有一天,这份爱会失去,基于这份爱建立起来的笃定、踏实、安全感、勇气,这些心理基础,一旦建立起来,就不会消失。 这些东西,会陪伴我们一生。 在我们每一个困窘、艰难的时刻,给我们带来希望。

    一份高质量的关系,虽然关系有可能终结,但是,那份美好的感受,却不会随着关系的终极,或者,关系中某人的离去而离去。

    这份美好的感觉,会永存心底。 源源不断地化作光,滋养我们。

    被看见的欲望、被满足的需求,最后,都会在我们心中形成一股力量,这股力量,就是生的力量。

    既然依恋这么好,如何建立依恋关系?

    依恋关系最初的建立,是在婴幼儿时期,通过与父母的关系,尤其是与母亲关系的构建形成的。

    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形成,再次走入依恋关系,就需要我们后天有意识地努力。

    首先,尝试找到一个好的客体。 一个好的客体,就是一个好的「外部世界」的象征,能够给我们带来安全感。 并且,在尝试去建立依恋关系的时候,能够尽可能避免我们被现实伤害的可能性,增加建立好的依恋关系的概率。

    其次,尝试和一个好的客体建立一段稳定持久的关系。 在这里,稳定和持久非常重要。 事实是,无论这个客体有多么地好,我们的关系都不可能完美。 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试图去结束关系。 持久的关系,像一个稳定的容器,在这个容器里,我们是有机会去发展出依恋,而且,是走入现实的依恋。 也就是说,我们有机会看到,彼此都不完美,但是,关系仍然稳定,依恋仍然可以发生。

    最后,当依恋发生,尝试去标记这些感受。 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觉察能力,让我们切实从身、心、头脑的三个层面,都意识到:依恋可以发生,而且,依恋的感觉,是这样的。

    建立好的依恋关系,我们就能够从这样的依恋关系中,不断地获取资源和支持,这些东西,会照亮我们的生命,并且,陪伴我们走的更远。

  • 长治学院 在 老景观影-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9-14 19:24:58

    文案删减部分:
    一般来说
    翻拍的作品很难做出突破
    赢得观众的喜爱
    然而《健听女孩》却打破了珠玉在前 木椟在后的铁律
    超越了法国原版电影《贝利叶一家》的口碑
    在37届圣丹斯电影节上包揽了三大奖项
    澎湃新闻对它的评价是
    耐人寻味的家人之爱和半碗鸡汤
    它的故事并不复杂
    甚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一个在聋哑人家庭成长起来的女孩
    厘清原生家庭的羁绊
    经过一番挣扎与成长
    最终考上伯克利音乐学院
    并与家人和解的故事
    电影有残酷的部分
    也足够励志
    加上美妙的歌声
    我们很难不被治愈
    有爱
    有家人
    有青春
    有梦想
    不管到了怎样的年纪
    我们都会因为这样的设定而热泪盈眶

    每天在线,挖掘好剧本电影,用心解说大千世界中的人心故事
    一个人做视频不易,还请喜欢的朋友们多多关照,老景将感激不尽、感极涕零
    =欢迎订阅--老景观影-官方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老景观影3721

    #老景 #老景观影 #解说

  • 长治学院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6-08 22:01:03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敬坛神仙佛道,奇闻鬼怪魔妖。感谢缘分这里是缝太窄我太胖花生瓜子配壮的响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尤其是近几年。你会越来越高频率的遇见那种突然之间的愤怒、突然之间的崩溃和突然之间的沮丧。不仅仅是面对他人,其实连我们自己也会经常在某个瞬间完全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整个世界的氛围都变得越来越紧张…你看最近这接连不断的几起恶性社会事件。所以在我的内心中就萌生了很多疑问,这茫茫人海之中到底有多少不太正常的人?我与某人初次相遇要怎么判断、界定,这人是不是有病呢?更让人焦虑的是,我自己的精神是否正常,其实我也完全不知道。看到这里肯定有小伙伴想说:“壮哥,早就跟你说不要自己尝试修仙了,你看你现在这症状,赶紧让寺姐带你去看看精神科医生实在不行就住院治疗一下…我的回答是:别呀,要看病咱就一起。你真的认为自己一定正常吗?你真的认为给咱看病的医生就一定正常吗?2018的评估数据说我国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已经高达17%,重度患者超过1600万。什么概念呢?如果你的社交范围有100个人,其中就有17位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你确定自己不在这17人当中吗?给你举一个例子:你知道“游戏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吗?世卫组织在2018年将那些“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迷以致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都要让位于游戏的行为定义为“游戏成瘾症”这是一种精神疾病。同样的话之前跟我表弟也说过。正好他妈也在旁边,我说:二姨你也不用太担心,对于这种病症的诊断世卫组织有非常严格的标准,首先不可以把青少年对于游戏的热情简单的归结于“游戏成瘾”,只有当游戏行为影响到基本生活,大量的占用了睡觉、吃饭、社交、教育的时间且造成个人、家庭、教育、工作等重要方面的损害并持续12个月以上才能确诊,二姨说这标准不高啊,那肯定确诊了。你当然可以拍着胸脯说,诶!老子不玩游戏…你太天真了,游戏成瘾只是成瘾疾病这个类目中的一项。此外还有工作成瘾、赌博成瘾、购物、饮食、烟酒、性爱等等等等的成瘾疾病。这些看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大碍,但是人的大脑一旦生病它是会产生连锁反应的,比方说成瘾症就常常伴随着自残、失眠、焦虑和抑郁症。所以你此刻站在大街上随便指着一个人说:“你这人脑子有病,很有可能你并没有在骂人,而仅仅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来吧,让我们携手走进精神病的世界。

    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员“罗森汉恩”也想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精神科医生是用怎样的方式诊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于是就在社会各界招募了8位志愿者,分别在12家医院进行分组秘密测试。这其中有1名研究生、3名心理学家、1名儿科医生、1名精神病学家、1名画家和1名家庭妇女,都是心智正常的普通人。罗森汉恩就给了他们同一套说辞,没有任何装疯卖傻,就说自己经常听到“轰”、“碰”,的声音,结果8人中有7位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在住院期间每一位志愿者都尽可能保持正常的饮食、起居、交流、治疗,当然给他们发放的药物都被藏到舌头下面,再趁人不备吐到马桶里冲掉。实验整整进行了三个多月,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来做实验的吗,所以会偷偷的记录医院每一天发生的情况,作为实验笔记。这本笔记就被其中一位医生发现,也看了里面记录的内容。这个志愿者就跟医生说,好吧!其实我是一名心理学家,这一次潜入你们精神病院主要是做一项精神病学研究。医生赶紧叫来值班的护士长询问他近期服用药物的情况,也叮嘱说这个病人你们平时要多关注一下,他的病症越来越严重了。这位心理学家就突然意识到,原来只要我一进到精神病院被确诊之后,我是很难证明自己没病。所以一个人到底有没有精神病,这个界限是模糊的。突然有一天呢,这个人发现总有几个病人一直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他,然后再相互看看,也不说话好像有什么秘密一样。他就过去问其中一个病人,说你们为什么总是盯着我看呀?病人面无表情的停顿了几秒说:“你没疯,你是报社的记者,来医院搜集资料。然后指着另外两位志愿者说,你们三个是一伙的。这仨人汗毛都立起来了,完全不知道他是怎么看出来的。然后他们就赶紧问,这个秘密还有谁知道。发现整家医院一共118名病人,有35人早已看出他们仨是假扮的。于是呢,这三个人就开始着力关注这35名病人,这医院的厕所不是一格一格的吗,这仨人就跟着其中一名鬼鬼祟祟的病人近了厕所分别在左右两格站在马桶上扶着墙观察他,发现这个病人学着他们的样子,也把舌头下面的药丸拿出来丢进马桶冲掉,仨人一脸尴尬,妈的原来平时我们拉屎的时候可能随时有人围观。当然她们也同时观察医护人员,又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经常有女护士上下班着急换装的时候,根本就懒得去更衣室,直接现场换装。当然她们绝对没有刻意诱惑谁的意思,而是完全不把这些病人当人。实验结束之后“罗森汉恩”将论文发表在美国的“科学”杂志,引发精神病学界极大的愤怒与反弹,你这就是在诋毁我们专业呀,于是立即组织发文说好,咱们打赌,你再派那些志愿者过来。我们一定能够很轻松的分辨出病人与伪装者…三个月的时间,各地医院发来统计名单有193人被确定是假病人,并要求“罗森汉恩”给我们精神病学界一个说法。罗森汉恩说我们并没有派人过去…当然啊,其实“罗森汉恩”确实对从业的医生有失公允,因为医生当然是首先根据这个病人的语言和行为做出判断。当然这也间接说明,诊断精神类疾病的复杂性与模糊性。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性,你甚至很难给各种病症做出严格的分类,世卫组织的官方说法大概有300多种。但又有很多病人,是多重病症叠加在一起的。我们日常比较熟悉的抑郁症、妄想症、精神分裂、多重人格等等,我觉得这里面最恐怖是幻觉,大家想想一下,如果是你连续几个月,每天晚上12点躺在床上都能听到摩擦地板的脚步声、能听到有人在耳边不停的说话、睁开眼睛看到墙角站着一个人。你会觉得自己有有病吗?你肯定觉得自己见鬼啦!如果作为一个旁观者,你看到那种东跑西颠、胡乱打人,有攻击性的患者当然也会害怕、远离。但是你不觉得如果是一个你很熟悉的朋友,突然有一天完全换了一副表情和说话的语气,你不觉得这更恐怖吗?当然还有更多的案例啊,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这本书。“天才在左,疯子往右”!这个作者呢,采访了很多非常有趣的人,你会发现这里面很少有疯疯癫癫,他们只是看到了跟我们不太一样的世界…我讲一段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案例。

    叫做“生化奴隶”,这是一个每天都在疯狂洗手的人,对于咳嗽、喷嚏异常恐惧,作者与他见面时发现他已经把手洗到发白褪皮惨不忍睹,说:你这不疼吗?有点!那你还这么拼命洗?想洗掉什么呢?细菌!恩…你能看到细菌?看不到,看不到才可怕,看不到才会被所有人忽视,细菌才更容易奴役人类。然后他就描述了一整套理论。他说:地球诞生了46亿年,寒武纪物种大爆发大约在6亿年前左右。那么物种大爆发之前这几十亿年间,是什么生命形式在主宰?就是细菌!达尔文的进化论给了现代文明一种错觉,认为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的过程是一种进化,完全错误!细菌的存活能力比人类强多了吧?繁殖依靠自我复制,也比人类的繁殖形式简单有效的多,这怎么能叫进化呢?变成多细胞生物,只是那些比较弱且无法适应生存的细胞的无奈选择,变成多细胞生物之后,整个生命系统就变得更为复杂,也就对生存环境更加挑剔,就要继续给自己的生命形式增加补丁,也就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脆弱。作者说:但是这个进程让生命有了意识啊。对方说:你怎么知道“细菌”没有意识呢?人的意识来自与哪里?脑细胞嘛…脑细胞聚合释放化学信号。细菌的数量可比脑细胞多多了,可比脑细胞多多了,凭什么不能产生意识呢?只是细菌拥有自己的文明,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文明。这其中有一大段对话,其实我觉得他是想说,细菌有一种跟人类完全不一样的集体意识。那作者又问,那生物是怎么来的呢?是被细菌形成的集体意识塑造出来,简单的说就是细菌刻意制造了众多物种,并附着在这些物种的体内目的是为了获取更高更优质的能量,比如糖分!至于人类文明如何发展,他们毫不关心,因为你永远无法摆脱对细菌的依附与共生关系,没有细菌你连一颗鸡蛋都消化不了,而细菌却可以随时抛弃人类,杀死他们的肉体、毁灭他们的文明,易如反掌。我看到这里的时候突然联想到这次疫情,真的是倒吸一口凉气。因为按它这个理论,细菌是完全可以有意识的制造出病毒,虽然这两个东西完全不一样。当然他的理论确实存在很多漏洞,但是我觉得不妨碍他成为一名科幻小说的作家。而且看上去心智也还算正常啊,如果能排除洗手的强迫症和对咳嗽喷嚏的恐惧,我觉得还没我疯呢!这一集精神病的世界就讲到这里。

  • 长治学院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5-07 00:07:06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咱们继续太乙金华宗旨,上一期讲了此书的来历,以及我个人对于“元神识神”“回光守中”这些概念的理解,那今天我们就重点讲一讲修炼!这本书之所以这么容易被西方人接受,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把方法讲得非常明确具体。整个四、五、六章就是简单直白的告诉我们该怎么做!非常神奇的是跟我两年前在马来西亚的内观修行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小部分理念略有不同。说起来也非常简单,就三个字“观呼吸”。所以我对这一修行方式是有切身体会的。而且你看啊,整个东方文明一切与哲学宗教有关的修行都是以这个方式为最基础。道家的吐纳、禅宗的入定、连儒家都有静坐,还有密宗的脉轮、瑜伽的冥想。可见在那样一个时代,大家都在寻找、摸索一种方法,将心中不断升起幻灭的妄念止住,仿佛突然之间都明白了,只有遏制住识神的活动,才能让元神获得觉醒。那第一个动作就是正身安坐将你的视线集中在鼻端,但目的并不是让我们观察鼻子,而是将我们的心念收拢回来置心于一处。因为人的眼睛与心念,是非常活跃好动的。什么叫心猿意马,就是心念像猴子一样跳来跳去,意识像野马一样肆意奔腾。而鼻端就是一个栓猴栓马的木桩,木桩不是重点,重点是把心念栓住。总结起来就八个字:观鼻存想,意守天心。简单吗?其实超难的!大家可以自己尝试,你稍微一晃神就突然惊觉,自己怎么在想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注意啊,它并不是刚一出现就被你发觉,而是肆意飘荡了很久,而且它不仅仅飘荡到一个念头,是一个接着一个不同的念头,当你突然反应过来的时候。这些杂念持续了多久,又是从哪里萌生你完全不知道,然后赶紧把心念重新收拢回来。就这样经过反反复复的练习,你能保持“无念”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佛家将这一方法称为“止观”。

    小时候去寺庙偶尔观察佛像,就总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所有佛菩萨的形象都是低眉垂目半睁眼的,然后我就去问周围的老人和僧侣,得到的答案都是因为慈悲,不忍看世间苦难。诶,这个回答高大上,高到你不会且不敢有任何质疑。直到我自己做了这个动作,才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在“观呼吸”,这就是在用最直白的方式引导我修行、修心,只有收服心念才能脱离尘世万千苦海。所以教会我收服心念的方式就是在渡化我,所以老人与僧侣的回答也不能说不对,只是这里面隔着一层他们的理解和它他缺失的认知。如果我们再换位思考,一个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一定知道越是复杂的理念、越是会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附加他人的理解,就越是难以穿透时间,将他最原始的表达传送于我。反之越是简单、基础、直白,就越容易传达,所以大道一定致简。自此之后我再看到佛像,仿佛佛祖就在跟我说两个字:照做!有很多小伙伴提出这样的质疑,说这个不能瞎练吧,这肯定需要有正派宗师的引导不然很容易走火入魔。我能理解你的担心,但我并不完全认同这个说法。因为我实在是无法想象,一个正心诚念的人仅仅用观呼吸的方式来收拢自己内心的杂念,怎么就走火入魔了呢?这,这肯定是电视剧看多了呀!其实我也有跟这本书的翻译者:张卜天老师聊起这件事,为什么西方人按书中的方式修行更容易显现效果,而中国人反而会遇到一些阻碍。就是因为咱们血液里本身就流淌着儒道两家的文化基因,咱们看到书中某句话,就会很自然的往更深层去解读、引申、联想,西方人不懂这个,他只能按字面的意思单纯理解。所以我觉得真的不要把这件事想得太过玄幻、深奥、复杂。还是那句话:大道至简。

    而且我觉得一定要有正派宗师的指引,跟这本书的出现本身就存在着悖论…一定要有宗师指引、不然容易走火入魔、那就说明只能以师徒相授的方式传承、那为什么会有这本书的流传呢?作者写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咱俩不见面我也能将我对这个世界认识传达给你。写这本书最大的意义,不就是让那些没有机缘遇到好老师的人,也可以看书自学嘛!我当然承认,伴随着名师指引我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但普通人要去哪里寻找这样一位老师呢?而且他怎么判断这位老师的理解一定正确呢?万一你觉得他无比正确,然后你问:师父您的师父当年是怎么教您的?
    师父说:我看书自学的,你说你怎么办!所以说无论是老师还是书本,都只是在引领你入门,师父领进门,修行还是在个人!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一段小故事…有一个高僧云游四方,一天夜里经过一个村庄,看到不远处一栋民宅闪烁着一层淡淡的佛光,心想这户人家一定有一位大修行者,于是登门拜访。没想到开门的竟是一位非常普通的农村老太太,高僧被请进屋,少坐饮茶、相互攀谈。得知家中只有老太太一人居住,平时的生活就是吃斋念佛。高僧问说您平时都诵些什么经文呢?老太太说哎呦这不懂,只知道多做善事不杀生,平时就多念念“那么阿弥陀佛”,高僧噗嗤就乐了,那么阿弥陀佛…是南无阿弥陀佛!老太太一听,啊是这呀…哎呦你看看我,老糊涂了啥也不懂,谢谢大师指点。高僧也双手合十点头,说那行,老人家早点休息,我还得夜路赶到山顶的寺院投宿。于是走出村庄一路上山,到了半山腰呢,再回头看看村庄里老太太的房子,表情瞬间凝固,之前那淡淡的佛光怎么没了…于是高僧赶紧折返下山,又敲开老太太的房门说:老人家,您之前那“那么阿弥陀佛”才是对的,千万不要跟着我的念,您原来怎么念就还是怎么念。第二天夜里,高僧还是不太安心,出了庙门站在山顶遥望村庄,老太太屋外的淡淡佛光依然没有再出现。大家知道为什么吗?是这位高僧不小心打碎了她的信念,所以我一直觉得信念远比正确重要得多。但是大家也不要误解,我绝不是说正确不重要。但是大家要明白,这个世界就不存在绝对正确,我们只能不断的努力接近。所以在努力前行的过程中,信念就变得更为重要一些。

    当然这本书里也会单独有一个篇章叫做“回光差谬”,就是你在练习时容易犯下的错误…第一大谬误就是不要过分执着于一呼一吸,你不能像个拿着鞭子监督奴隶的监工,一直紧张兮兮的高度警惕,不准偷懒啊,不对。但是又不能过分松懈,懈到昏昏沉沉、心如死灰,犹如枯木顽石。杂念确实没有了,生命迹象也没有了。咱们是要把识神收服,而不是把他弄死。一定是顺其自然、心神安逸。即无杂念、又十分清醒,那八个字怎么说的?观鼻存想,意守天心。什么叫存想,存想就是保持意识的清醒。道家也将这种难以描述的尺度解释为:是那么,非那么。非那么,却那么。总之就是一种似观非观、似想非想状态。就是你一定要寻找到那个刚刚好的分寸感。第二个比较容易犯的错误他是放在后面几个章节讲解的,我也把他提到前面来归为一类,就是万万不可急于求成。就是你不要急着去验证他,功夫到了该来的自然而然的来,有了某些阶段性的进展,也不要执着于这些进展…一如往常,该干什么干什么!要把这一功课完全融入你的身体,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是你的生活方式。第三个要注意的,他也是放在独立的一章叫“回光活法”,是不要荒废自己的正业,如果能够保持每日清晨静坐一时半刻最好,其实练习到了一定程度,你是能够做到即使不静坐也可随时、随地、随事的内观,感受自己的呼吸,牵住自己的妄念。我觉得这一点也很好,不然我去修仙了,父母妻儿谁来养!另外也千万不要在别人面前搞得神神怪怪,不要刻意做给别人看。

    接下来就是第九章百日筑基,就是你要用差不多100天的时间,为修炼内丹打造一个稳固的基础。当然有的人慢一点、有的人快一些,所谓的百日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净化身心的过程。我当时在马来西亚的内观是15天,已经能够感受到一些身体的变化了,比方说你会觉得整个人特别清爽、特别精神、特别明朗,不浑浊!你所有感官在逐渐变得敏锐,尤其是对食物深层的味道,会比之前更丰富。还有一个感觉就是,你知道天气很热,马来西亚嘛,而且那个地方没有空调,但是你并不会感觉很闷很燥。百日我是真的没有体验过,书中描述的状态是:精足、气满、神旺。然后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会有一些奇妙的感觉,大概有几个类型。第一种叫神入谷中,就是你在静坐时,如果周围有人讲话,你会觉得这个声音很远,是从遥远深邃的山谷中传出来的,而且还带着回声。你并未刻意去听,但却又非常清晰。第二种叫做虚室生白就是你在静坐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团弥散开来的白光,仿佛身处云雾之中。第三种叫做神归顶天,就是觉得自己的身体变得非常的绵软轻盈,而且伴随缓缓上浮的感觉。但并不是真的飞起来啊,是一种气场向上汇聚于头顶的体验。当你真的能够做到“心空漏尽,内丹也就逐渐形成,他并不是一颗实体的药丸,说到底他还是你的一种感受。据说能看见一些奇妙的图案,所以荣格为什么会将书名定位“金花”的秘密呢!就是因为荣格走访了众多欧洲的“修行者”,把他们眼前出现的图案绘制出来。欧洲人觉得这就是神奇的“曼陀罗”所叫做金花的秘密。

    很多人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说:壮哥,这…这真的有用吗?我觉得这个话得分两头说,读书归读书,修炼归修炼!咱们由浅入深…读任何书都一样,首先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可以更多面的了解自己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同时我在想象一个最低作用的场景是,就是如果有一天一位欧洲青年拿着这本书说:你知道这个嘛?你可以很淡定回答:嗯,读过!如果你自己本身很认同这本书的方法,诶!你们就可以各自聊聊东西方对此书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如果你不认同这本书的说法,那更有意思!你就可以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着他说:不会吧,你们还真练啊!这时候这老外肯定就蒙了…嗯…你们不练嘛!此刻你也无需明确否认,只留给他一个饱含深意的微笑。怎么样,有没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当然这只是我自己跟自己开的玩笑。接下来聊一聊修炼的作用,首先它是一本道家养生著作,我们先不谈它玄幻的一面,单纯从我们以往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来看,你觉得“养生”二字能做到吗?我觉得可以…如果一个人面对任何生活中复杂事物都能做到,不烦扰、不动气、不妄想、不奢求,那不活该人家健康长寿!再接下来更上一层,能不能获得通天达地的智慧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历史上的众多牛人都习惯于静坐养性…佛祖、老子、孔圣这就不用说了。离我们这个时代比较近且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王阳明牛不牛!曾国藩牛不牛!都是既能做学问,又能干实事儿大神。进了朝堂就是精明睿智的政治家,进了学堂就是圣贤道德的教育家,最不可思议的进了战场就是百战百胜军神,为什么?静坐养性,内观冥想。究竟在用怎样的方式成就他们的智慧?我几年前看一部书叫“战国纵横”,后来改名叫“鬼谷子的局”,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四子上山拜师的前几年,什么都没学,天天就在那打坐磨炼心智。我一开始不是特别理解,我想这要是我,早就撂挑子走人,但是越看越明白。你想啊一个人能沉寂下来将大把的时间花在那么无聊的静坐上,那这个人对于时间的理解跟普通人一定是不一样,那得多能沉得住气!因为很多人很多事,输就输在心急浮躁。几年的时间,每天都在摒除杂念就做一件事“观呼吸”,你说这样的人做起实事来又是多么专注?因为他已经非常习惯于“置心于一处”,他就把手头要处理的这一件事当作“鼻端”当作“呼吸”,此外不生一念。因为人的精力和智慧都是有限的,让琐碎的妄念拆的七零八落,就一定没有凝聚起来更具有力量。再来这样的人精力一定极其旺盛,因为他平时可以控制心念,它本身消耗的精力就少。你呢?家事、琐事、暧昧事,事事烦扰,你领兵打仗,碰到一个这样的对手。心无杂念、气定神闲、冷静专注、精力充沛!这谁能扛得住啊!所以他不但不会耽误你的事业,反而会赋予你更强大的能量。其实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我觉得已经值了…但我们还是要再往上说一层,如果真的练成内丹,修成长生不老。或者他仅仅只是让我年迈的时候更具活力,更不容易生病,我觉得我已经快乐似神仙了。这两集节目太乙金华宗旨,绝对值得你召集一家老小组团观看!尤其适合转发给家里的亲戚长辈…以后过年团聚,再有七大姑八大姨,问成绩、问工资、问女朋友、问生孩子!你就说:二姨二姨,我欲修仙。有成之日,必带你升天。节目最后壮哥不得不再次反复的强调,这所有的内容都是我个人的理解,于各位而言不一定正确,它只能作为你学习的参考。如果有兴趣,还是要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尝试。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可以去多看一看其他老师的理解,但同样只能作为参考。相信聪明如你,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领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