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長輩給晚輩捻香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長輩給晚輩捻香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長輩給晚輩捻香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564的網紅哈母太忙:享受生活二三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圖很多文很長的防疫小生活分享🥰 #生活 我是一個喜歡放大感受生活瑣事的人,所以看什麼都覺得有趣,日子一直過得挺有滋有味的,就像昨天晚上下完雨後,因為天氣有點涼所以沒開冷氣開了窗,下過雨後蟲鳴鳥叫顯得特別立體聲(我放留言給你們聽,住鄉下那交響樂真的不是蓋的)我覺得很有趣的問老公:你有沒有覺得很立體...
長輩給晚輩捻香 在 哈母太忙:享受生活二三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圖很多文很長的防疫小生活分享🥰
#生活
我是一個喜歡放大感受生活瑣事的人,所以看什麼都覺得有趣,日子一直過得挺有滋有味的,就像昨天晚上下完雨後,因為天氣有點涼所以沒開冷氣開了窗,下過雨後蟲鳴鳥叫顯得特別立體聲(我放留言給你們聽,住鄉下那交響樂真的不是蓋的)我覺得很有趣的問老公:你有沒有覺得很立體聲特別精彩?今天是因為下過雨所以特別大聲嗎?牠們是在求偶嗎?我老公覺得大驚小怪瞥我一眼:住鄉下不就這樣嗎?說真的,我很少覺得無聊只怕時間不夠用,我想做的事情太多了。但粉絲團我一直覺得是需要分享有價值的資訊、亦或是整理過後、深思熟慮的東西,不曉得太生活化的東西是不是反而顯得太流水帳?總而言之,如果大家防疫生活有點煩悶的話,來瞧瞧我防疫生活信手捻來的日常吧!
#閱讀
最近我正在緩慢的閱讀「一千零一個點子之後」這本書(馬克‧藍道夫/著/NETFLIX創始的秘密),很緩慢是因為其實我喜歡同時看很多本書,每天輪流看一點點,有些太生硬讀不下的我就會先擱一邊,人的行為其實是很直覺的,就跟今天想翻什麼書一樣,同樣的,覺得好看的就會欲罷不能。這一本我才剛開始看1/4,很精彩但暫時還沒有整理出心得,只是想分享書腰裡被擷取出來的這一段話:「做沒人做過的事,自然有失敗的時候。但別想成失敗,要想成測試──可能成,可能不成。即便不成,你將學到東西,知道下次要朝哪裡走。」這一段話我特別喜歡,總覺得好像過去走過的路找到了答案,也可能是年紀到了,我現在正在做的事、遇到的人、需要做的決定,我都覺得它跟過去有關、也將影響著我的未來。我想到四五年前當時跟老公一起開拉麵店,雖然很辛苦但一直覺得很值得,如果沒有真的投入過餐飲業,不會知道原來這條路是否適合,每個決定沒有做之前都是充滿了憧憬和嚮往的,但有嚐試過一定遠遠勝過於沒出發,即使是失敗了,能透過一個選擇而知道另一個選擇是否適合自己,同樣珍貴。
#WFH
去年底房東把房子賣掉之後,我們就先暫時搬回公婆家住,一方面公婆幫忙接送小孩,對長時間工作的夫妻倆來說真的是大大的後援,也不必再往來奔波;二方面可以存下一筆原來在外租房生活的花費其實真的很有感;我必須說我真的心存感激,跟公婆同住這件事目前沒有對我造成困擾,相反的我一直覺得我是受益最多的人,我的孩子得到陪伴和無微不至的照顧,多了爺奶朝夕相處的愛,我覺得他非常幸福。從五月疫情爆發WFH之後,雖然生活真的多了許多不便,但是我真的很感謝跟公婆家人同住、有他們的體諒。當我要忙視訊會議時,小孩就丟包給公婆,甚至我不像許多媽媽在家要煩惱三餐,我還可以厚臉皮的開口許願,婆婆就會變出來我們愛吃的!我也有很好的家人,大家總是互相分擔家務、互相照顧彼此的孩子,我真的時常感恩自己有這樣的福氣啊,雖然娘家的爸爸媽媽已經不在了,但很慶幸公婆待我如此。
#棕子
每一年婆婆總會手工包客家粽,因為總是有很多親朋好友會請她包,今年也不例外。不過不得不誇讚我公婆真的是防疫模範長輩,在防疫工作上他們真的不需要晚輩的叨念,因為他們非常安份守己,今年也因為疫情的關係不敢往大市採買,所以也拒絕了親朋好友訂購手工客家粽的需求,以最簡便的方式又變出我們家人們每一年心心念念的媽媽牌客家粽子,在家防疫還能夠吃到粽子,我也是真的覺得太幸福了,有人說客家粽很像油飯,其實就是鹹鹹香香很簡單的滋味,但吃進嘴裡就是幸福和回憶,關於粽子,就是喚醒我的「普魯斯特現象」,我想到了幸福的童年、我想到一種屬於家的滋味。
#疫情嚴峻請大家ㄧ定要平安❤️❤️❤️
長輩給晚輩捻香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凌晨四点沉寂都市,我在七张遇到送报夫》
回到七張已是凌晨四點。
本以為這個點路上是鬼影都沒有的,沒想到捷運站出口處燈火通明,許多阿北、阿公聚在一起,彎著腰,熱火朝天地在地上摸索。
這麼晚了,內心的疑問,驅使原本打算徑直回家的我折回來一探究竟。
靠近了一看才知道,地上鋪滿的是各大報社的報紙,篇幅大的小的,標題紅的綠的,十分醒目。
我站著看了一會,身邊的一位阿公,脖子上掛一條白色毛巾,正低頭清數報紙的數量。
送報夫?是我在楊逵的《送報夫》里看到的那樣嗎--當年,隱忍的、抵抗的、頑強的、被時代遺忘的勞動人民。
#遇見送報夫#
「請問你們從幾點開始啊?」阿公不理我,
用捻過口水的食指指旁邊的一位叔叔,「老闆。」
我收起裙擺,躡手躡腳跳過報紙堆,
問阿公所示意的那位老闆,
「叔叔,你們在幹什麼呀?」
老闆瞟我一眼,沈默兩秒,
「你要做?」
嗯,會這麼問也正常,一般沒有人會大半夜不睡覺在街上晃,還停下來打擾人家工作,問東問西的吧。
陸生在台不能工讀,
他應該是沒有聽出我的口音。
我想瞭解更多,便隱瞞了自己此舉其實只是出於好奇,順勢說道:「嗯對,可以嗎?」
老闆直起身子,支下腰,推推老花眼,上下打量眼前這個瘦不拉幾的小姑娘。小姑娘則不自覺攥緊了竹竿胳膊下的手。
他努努嘴,聳聳眉,「唔,我們確實很缺人手啦,可是會很辛苦喔。」
據老闆所說,每天三點多就要集合,帶上分類好的報紙,開始奔赴。
每個「送報夫」會有一條固定路線,一圈分發下來大概能送兩百多份。「當然咯,剛開始是連五十份都送不了的,這要慢慢來。」
「那為什麼這麼早就開始?」我問。
「哈哈!」老闆笑,是因為發現了小姑娘為掙錢拼命的意願只是一時衝動,她對此行業根本一無所知!
即便如此,他還是耐心地為我解答,「因為這個時間不塞車,路上沒人,速度會快很多!」
天色漸亮,阿公和阿北們,
把報紙抱起,
嘿喲一聲放進機車後面綁的置物籃,
車子的輪胎明顯扁了一下。
他們精神飽滿地翻身上車,
扭動引擎,出發了。
#什麼都不會也沒關係#
「可是我什麼都不會欸。」我搓搓手。
「沒關係,跑就對了!一開始要看地圖,基本上送一個禮拜,你就記得每家每戶的地址,甚至連他們家訂哪一份報紙都不需要看單了。」
我才發現,老闆戴一副出自老派工匠的細邊玳瑁色老花,頗有書生氣質。他扶正眼鏡,點點我旁邊一位滿頭大汗的叔叔,「像他,現在一個人可以做兩個人的份。」
老闆手指放在太陽穴上,
說,「早上哦,這裡最好用了。」
是嗎,都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我只覺得沒睡飽的話,腦子跟過期的漿糊似的,攪都攪不動。
「那我用腳踏車可以嗎?」老闆被逗笑了,說不行啦,腳踏車送到,新聞變舊聞!機車會比較好一點。
我說自己沒有機車,老闆說機車可能就要好幾萬哦,你是學生,用電動車就好了,一萬多就買到了。
「那我也沒有,一萬多也蠻貴的啊!」老闆趕緊搖搖手,似乎不想我因此打退堂鼓:「沒關係沒關係,這交給我們,我們可以幫你找一台車!」
#幫你安排#
我乖乖地站在旁邊看,為了不擋道,都快貼到牆上去了。「啊基本都是老人,退休的、經濟負擔重的男的來做。你這樣的沒有的啦。」老闆跟我談話變得輕鬆了很多,開始有很多「啊就、齁、嘿呀」的跑出來。
「以前很多學生,十多年前啦,現在越來越少了。以前我們有一個男生,跟你差不多大,媽媽癌症,他自己找到這裡,啊他下課也去打工,學習還很刻苦。我們都覺得那個年輕人的精神吼,很堅強,肩膀夠硬啦,有擔當,這種小孩很難得啦!所以只要你能吃苦吼,我們都願意幫。啊就怕你自己受不了。」
作為熬夜最晚、最不要命的大學生,接這份工作,意味著要成為社會里最早清醒的人。用意志克服冬日天寒地凍,風吹雨打也只是一件薄薄雨衣。想想自己,連早八都很少準時到的,真是慚愧。
「我們很久沒看到年輕人了,所以你來問吼,我都嚇一跳餒。啊你如果真的有需要,我們會幫你安排的啦。」
#退休長輩重出江湖#
「這裡很多人都是兼職,因為我們工作時間是凌晨,不影響,他們很多人回去吃個早餐就繼續上班的。」
凌晨,世界熟睡之時,他們是公路上的孤獨行者,沈默地高速運轉著。當我們蘇醒時,這群人已把時代的新消息送到人們的家門口。這是一份很神聖的工作。
我想知道薪資,叔叔也不含糊,直接告訴我,「一次五百(新台幣),一年只休息四天,其他時間你請假要賠錢哦,請假一次罰一千。」
哇,我可能賺的都不夠請假賠的。
但數數,按三十天計算的話,
一個月有一萬多誒!很不錯啊。
「其實工資沒有漲過啦。三十年前是這樣,現在也是一樣。以前還行夾報,現在不行了。」另一位叔叔搭話:「報紙價格不漲,我們的工資也不能漲啊。」
這個說法聽起來怪怪的。
雖然我也知道,
實體報刊雜誌搖搖欲墜,
能不停刊就不錯了。
#傳承#
同樣是送報紙,年輕人做就是一片欣欣向榮,說明這個社會的未來的擔當者吃苦耐勞,有勇氣和拼勁。但若是退休阿北「重出江湖」,畫面不禁透著淡淡淒涼。
今時今日,報紙已經不是人們得知新聞的首要管道,「送報紙」這一行業、見證月亮落山的這一群人,是否會隨著新聞數據化、電子化而落幕,我不知道。
我依稀記得自己小時候常看到的勵志故事,出身貧寒的學子為積攢買書錢,接下送報紙的工作,腳踏車鈴叮叮噹噹,斯文秀氣的寸頭,洗得發白卻整齊的衣服,郵差樣式的軍綠色書包跨在腰邊,踩動踏板,車子行駛時被風鼓起的衣裳...
從黑夜騎向朝陽,從黎明騎向未來的大道上,最後一縷月光為他們祝福,第一束曙光為他們加冕,一切蓄勢待發,充滿生機和希望。
#精神#
叔叔們其實很忙,
但他們還是會停下來仔細回應我,
一是因為怕我家裡出狀況,
急需幫助,
希望給我補貼家用的機會。
二是他們想鼓勵年輕人嘗試和打拼,
哪怕我看起來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
太陽還沒升起,我坐在石階上,跟一位阿公聊天,他跟我說起從前,說起他年輕時的台灣,水稻,民歌,收音機,搖竹,米香,中和鄉,景文街、治皮症的膏藥,環保先鋒,尼龍襯裙,蘭陵牌腳踏車,煙葉罐子,油紙傘,霓虹出版社,洋文,《狂想曲》,和平東路,太妹,美國熱門音樂,軍閥,蘇德曼的小說...
這些我在文學作品里看到的關鍵字,
隨便一個,都能在他們的腦海裡,
牽出一整片追憶和遐想...
看著這些阿北、阿叔甚至頭髮花白的阿公們,他們那麼安靜,那麼安靜。蹲著、坐著、跪著,報紙前的他們,安靜得像融進了凌晨的夜裡。
「阿北,你們都退休了,為什麼還要繼續做?」他們的回答也很簡單,為了上面的父母,為了下面的孩子,為了家庭,為了生活啊!
當他們無聲穿梭在都市的大街小巷時,是什麼支撐著他們呢,我想到了自己遠在對岸的父親。
「我們活到這歲數啊,其實已經無所求了。就是想孩子能輕鬆一點。」
同樣作為他們口中的「孩子」,我為自己感到羞愧。為什麼不是我們這些晚輩在努力,為了讓父母們輕鬆一點?
凌晨三點,一個年輕人熬夜下班,他累到想放棄,每到這時,他習慣性地繞到那個捷運站前,看著燈光下開始一天工作的、的灰白頭髮送報夫們,又咬緊了牙關。
作為學子、孩子、未來的社會支柱,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怠惰呢?還有什麼藉口抱怨呢?常懷感恩之心與謙卑之心,埋頭前進吧!
20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