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曾有過五段諮商關係的人,想跟大家分享諮商相關的經驗!
(因為寫太長所以分次發布,這是最後一篇了!)
-
有蠻多朋友跟我要過推薦的諮商資源,前陣子也看到有朋友在彙整。
這些清單時常更新,有需要可以隨時問我!
我個人對西藥、尤其精神用藥,一直有不可言喻的排斥,可能是小時候過敏看太多醫生吃太...
嗨~我是曾有過五段諮商關係的人,想跟大家分享諮商相關的經驗!
(因為寫太長所以分次發布,這是最後一篇了!)
-
有蠻多朋友跟我要過推薦的諮商資源,前陣子也看到有朋友在彙整。
這些清單時常更新,有需要可以隨時問我!
我個人對西藥、尤其精神用藥,一直有不可言喻的排斥,可能是小時候過敏看太多醫生吃太多藥的原因哈。這部分請有需要的人不要學我。
目前我傾向以諮商或是其他順勢而為的做法來處理我自己的狀態。因此我無法確定自己是不是憂鬱症或其他的精神疾病,也無法在就醫或用藥這部分給予建議。
十分確定的是,請千萬要尋求專業協助!
小感冒可以自己休息,成為煩惱了就要看醫生——這是常識,但在心理健康上我們卻沒有這樣的認知。
有一點不舒服可以靠自己、靠親友,但成為困擾時,請務必尋求專業協助;同理,身旁有人需要協助時,轉介專業並不是推開對方,而是很務實的協助。
請不要覺得自己是萬能的,沒有人是萬能的, #求助與轉介也是一種能力!
另外諮商心理師跟臨床心理師不同,後者是以醫院/醫療為主,一般民眾比較常接觸到的是諮商心理師,舉凡伴侶諮商、親子關係、低潮、情緒......每個諮商師的專長也不同,擅長的領域、熟悉的學派等。
所以諮商其實是很日常就可以接觸與嘗試的心理保健,不用以「就醫」這樣的想法看待,當作是心靈的按摩推拿(?)也不錯。
-
另外常見的討論是,就醫或諮商是社會期待我們要變得「正常」。
我很喜歡這題,這是很棒的多元探討。
我不會用正常/不正常當作選擇的標準。
我想要舒服一點、不痛苦一點,正不正常無所謂。
諮商與身心科的確是體制內被認可的選項,但心理醫師和心理師的多樣性超乎想像,用「我不想被變正常」這樣的觀點去看待他人的專業,十分可惜:太小看世界的多樣性,也太小看你的本質——你重要的特質是不會輕易被改變的,相信自己吧!
找到適合的、可以理解你的心理師/醫師,甚至是各種療癒方法超級重要,為自己做決定!沒有人可以取代你的決心!接受/改變/調整/拒絕,決定權都在自己手上!
也建議,不要單嘗試一個處理事情的方式,或許瑜伽搭配諮商,或許學一個新才藝搭配看身心科,或許blablabla。
多給自己一點機會,多給這個世界一點機會,雞蛋不但不要放在同個籃子裡,也不要放到壞掉臭掉浪費食物(供三小)。
-
費用的部分,社區中心、學校、醫院或諮商中心的實習心理師等等,都有相對低廉的選擇,入門門檻比較低,是不錯的嘗試。
諮商的頻率也可以和心理師討論,例如全額付費後我選擇雙週一次,來降低我的經濟壓力。
在選擇諮商師時,請一定要照顧自己的需要。
如果身為同志,或許你可以找沒有宗教信仰的心理師;曾在感情中受傷,或許你可以在心理師的性別上多做要求;對年長者無法平輩相待,或許你可以在年齡上加以限制。
這些都完全沒有問題的!你的感受是第一優先!
如果遇到了不適合的諮商師也請務必溝通和更換。
人不是神,我相信心理師,以及所有職業、所有人,都有自己的議題與盲點。
可是,我們可以嘗試、可以選擇、可以努力。
諮商體系和心理學,和世界上的許多知識、系統,都是人們努力累積起來的成果,都是超越人類個體可以達成的包容與成就,可以提供的協助也是超出個人想像範疇的可能性。
-
活到第二十八年,我發現這個世界又酷又好玩的程度遠出乎我的想像。
這是今年之前我沒辦法體驗的。
我時常惋惜自己過去幾年耗費的時間力氣,沒有用在音樂或學習上;至今也對自己的穩定沒有十成把握。
不過,我不會用「好了」或「痊癒」來看待自己。
比較像是改變或成長,沒有對錯好壞,但比過去舒服很多。
再跌倒了就再說嘛。
可以感受平靜跟快樂是很珍貴的事情,現在感受到的平靜跟快樂,以及所有情緒,都很踏實。
我為自己做的每個決定、每個累積,都是永遠不會改變的事情。
這便是「我」的構成。
還有許多要練習的,也有許多想跟大家分享的,不過慢慢來。
給自己,給世界,多一點時間與機會吧!
「我們也許很軟弱,但那正是我們要努力變堅強的理由,你可能認為我們的努力微不足道,但我們走的每一步,都一定累積了一些東西。」
出自《鋼之鍊金術師》的朵莉夏。
p.s. 這篇文的草稿最後面我打了「短髮」,看不懂我當初要表達什麼ㄟ...
#個人經驗分享
#有需要請務必尋求專業協助
長者跌倒處理 在 走在醫院前線。醫生有班老友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星期六早上在老人科復康病房巡房,走到2號床,面前的叔叔已經接近80歳了!他坐在床上一臉茫然。
「校長,你有無唔舒服呀?」我走到床邊跟叔叔說。
叔叔真的是一間著名小學的退休校長,他能如數家珍般告訴我以前在小學任教時的點滴。每次巡房我都尊稱他為校長,他亦非常受落。
「喂,老友,幫我解開佢呀,我要落去呀,一間要番屋企呀。」校長見我走近床邊,用手捉着我的手。
「呢度醫院喎,我係醫生,你今次膽管炎入咗醫院醫治緊,唔走住㗎。」我嘗試跟他做個簡單的現實導向 ( Reality Orientation ) 。根據紀錄,校長近年被發現記性不好,被診斷有輕度認知障礙。
很多長者,尤其是患有認知障礙症的,當入院身在一個陌生地方的時候,會出現紊亂 ( Delirium ) 的情況,他們或會變得暴躁,亦會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甚至出現幻覺。很多時候,紊亂會隨着時間,或回到熟悉的地方而消失;而現實導向,即反覆提醒他們真實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就是處理紊亂的第一步。
記住,長者有紊亂,不需要盲從附和,也不應跟他們爭拗,更不要當笑話般取笑他們的錯誤。
「我日日朝頭早都去個度㗎,一班人一齊㗎,你幫我解開佢,等我可以去到啦。」校長腰間繫上腰帶,在病房內通常用作防止病友離開病床,導致跌倒。
或許校長每天真的會定時去某個地方,在他的心目中,自己正在家中,明明正要如常去那個熟悉的地方,卻被腰帶綁着腰間,走不動了。
「校長,你係醫院呀,你膽管炎留緊醫,你今日唔去個個地方呀。」我又重覆一次。
「吓?留緊醫?唔使去?佢地等緊我㗎喎,我朝朝都去㗎。」校長面容顯得迷惘。
「今日唔去個度呀,你係醫院,我係醫生呀。」
「即係點呀。。。咁我點呀。。。唔係個度?」校長迷惘的望着我,眼角滲着一點淚水 ,面容有點害怕,又有點無奈和失落。究竟自己身處在什麼地方呢?他也攪不清楚。
本來充滿威嚴的校長,此時此刻顯得有點軟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 The Father 《爸爸可否不會老》,當中男主角最後一幕的神級演技,把突然發現自己記憶錯亂,原來自己是活在真假交錯的虛幻中的那種崩潰情緖,演得絲絲入扣。
在現實中,認知障礙症患者,何嘗不是遇到同樣問題。在真實與虛幻當中,如何找回自己,的確是惱人的。
所以,除了照顧者值得關注,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心理壓力也需要重視,尤其是本來有學識、在社會上有一定地位的病友,需要面對那種落差帶來的壓力一定更大。如何協他們適應和自處,的確需要好好探索和討論。
長者跌倒處理 在 新北市議員李余典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民族路263巷水錶蓋移置✔
御品金華大廈管委會向阿典反應🧐
社區前的人行道近期將進行發包重新鋪設
由於巷口有三顆自來水錶鐵蓋在雨天時易造成年長者濕滑跌倒⋯⋯
希望藉此工程能一併處理💪
今(2)阿典邀集相關單位現勘,
協調自來水公司配合大廈施工期程,
將水錶箱移至左方與大樓牆面切齊
留給行人一個安全的道路空間。
#水錶遷移
#民族路263巷
#御品金華大廈
#新北市議員李余典關心您
長者跌倒處理 在 小北斗的夜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相信我】
就像小孩跌倒時會找媽媽、鏡粉渴望能碰見Mirror, 我失落時會更想肥媽;我慶幸,他們遇上困難時,會主動找我!
做了阿肥姑娘已逾廿一年,我發現,我做社工的初心不變,但經驗越來越豐富,體會越來越多!
有時,我會覺得自己像在打遊戲機一樣,每完成一個回合,是另一挑戰開始;每過一關之後,難度將會提高!
或許天生性格屬多事八卦類型,加上臉皮夠厚又唔怕醜,老友記和家屬喜歡找我,而我亦喜歡主動關顧他們!
每天遇上和接觸不同的人,很多是我熟悉的面孔,但更多是我不認識的;有些老友記看著我成長,有些則只聞其聲未能見;但不論新人舊人、首次或經常找我,只要他們有緣和我相遇,我一定會好好記掛和關顧!
回大陸探兒孫時病倒、滯留在國內一年零八個月、在女兒陪同下聞著呼吸機回來的89歲撥扇婆婆,喜極而泣致電向我報平安;拜託我替她處理累積過額的綜援金和回大陸定居手續。
獨居多年、缺乏支援的公公婆婆身體狀況和自我照顧能力轉差,我會勸喻他們、助他們提升綜援金、安排入住安老院,再把公屋交還房署。
不想依賴政府、堅決不領綜援、但體弱多病、在家容易發生意外的獨居老友記,我會替他們申請長者愛心線(豁免安裝電話費和月費)及平安鐘慈善基金(豁免月費)。
再沒氣力自己煮飯吃的,就替他們申請上門送飯;不夠錢維修和添置家電的,就替他們申請慈惠計劃;沒足夠經濟能力醫治疾病的,就幫他們搜尋和申請慈善基金;小至讀信、交費、填表格;中至探訪、購物、看醫生;大至護送到急症室、安老院、寧養院;特別至陪探監、寫求情信、陪出庭應訊等;只要他們找上我,我一定會盡力協助!
我或許有很多缺點,但我很感恩在過去廿一年星途上,有不少人願意信任我,讓我接近!
我很感恩肥媽把善良和愛心傳給我,讓我有勇氣在夜空閃爍,把亮光傳送給有需要的人!
雖然肥媽已不再在我身旁,但為了不辜負她對我的愛、栽培和期望,我一定會繼續努力!
我要做到!我一定會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