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長短母音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長短母音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長短母音表產品中有12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口氣剪掉25公分的長髮,大家都說想看新髮型,來了👋🏻♥️! 原本是過腰的長度,現在是胸上的長度,從沒看過我這長度的許先生,當我從髮廊走出來後他是這個表情👉🏻🤩✨。 / 以前真的很寶貝自己的一頭長髮,不小心被多剪個兩三公分都會該該叫麻麻號,會好幾天摸著自己的頭髮悵然若失,畢竟一直以來我最喜歡的就是像...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3~6歲教養精華版】 想增進親子關係嗎? 今天的影片統整了親子共讀秘訣 以及孩子看電視的注意事項 不是把書和手機給寶貝就沒事了! 爸媽們可以利用這些東西 和寶貝玩遊戲、溝通互動 讓親子關係更緊密喔~ ▶ 加入社團,交流親子共讀技巧 https://mama.mummy.com.tw/FpHde -...
「長短母音表」的推薦目錄
- 關於長短母音表 在 MillyQ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長短母音表 在 施暖暖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長短母音表 在 PanSci 泛科學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長短母音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長短母音表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長短母音表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長短母音表 在 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長短母音表 在 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長短母音表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長短母音表 在 MillyQ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5 15:20:55
Bye bye 25cm💇🏻♀️mama’s ready♥️! / 一口氣剪掉25公分的長髮,大家都說想看新髮型,來了👋🏻♥️! 原本是過腰的長度,現在是胸上的長度,從沒看過我短髮的許先生,當我從髮廊走出來後他是這個表情👉🏻🤩✨。 / 以前真的很寶貝自己的一頭長髮,不小心被多剪個兩三公分都會該該叫...
長短母音表 在 施暖暖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10:30:03
你的生命中一定有遇過自閉症的孩子,因為自閉症的比例實在太高了。據衛福部統計,台灣 2020 年自閉症者中,30 - 44 歲與 2008 年的人數比較增加了 13 倍,顯見隨著年齡的轉移,越來愈多成人自閉症者和他們的家人正在面臨更現實和殘酷的處境。 當我還是個小學五六年級生的時候,班上有一位男孩子...
長短母音表 在 PanSci 泛科學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05 13:11:54
🐬從今年3月鮭魚之亂後,很多人才發現臺灣人只有三次改名的機會,但你知道嗎?海豚也會替自己取名字喔!而且牠們的名字可是用一輩子的呢!科科 _ 🐬自己的名字自己取 每隻海豚都會從牠的母親那裡學習一種獨特的標誌性口哨聲,並終生保持這種哨音。海豚會利用叫聲長短、不同音調識別並記住彼此的哨聲,類似於我們記...
-
長短母音表 在 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2-13 19:00:16【3~6歲教養精華版】
想增進親子關係嗎?
今天的影片統整了親子共讀秘訣
以及孩子看電視的注意事項
不是把書和手機給寶貝就沒事了!
爸媽們可以利用這些東西
和寶貝玩遊戲、溝通互動
讓親子關係更緊密喔~
▶ 加入社團,交流親子共讀技巧
https://mama.mummy.com.tw/FpHde
-
📣小知識
十二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國際兒童電視廣播日(2020.12.13)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of Broadcasting)
宗旨是要讓我們正視兒童權益
希望世界各地的傳媒機構能製作出以兒童為主的節目
藉此喚起對兒童的關懷、關注
-
▶ 重點傳送門
00:19 親子共讀技巧1.豐富的聲音、動作與肢體表情
00:49 親子共讀技巧2.不要執著於時間長短
01:20 親子共讀技巧3.加入一些小遊戲
01:43 親子共讀技巧4.適時地提問
02:07 親子共讀技巧5.選擇知識性、探索性的書
02:27 孩子使用3C產品和看電視的注意事項1.2歲以下盡量不要看
02:48 注意事項2.一天不要超過1小時
03:05 注意事項3.不能用手機電視作為獎賞
03:29 注意事項4.選擇有教育性質的內容
-
➡ 創業系媽媽育兒日記#16:2~6歲 小孩愛看電視、玩手機?
https://mama.mummy.com.tw/Gt3RR
➡ 創業系媽媽育兒日記#48:3~6歲【親子共讀秘訣】
https://mama.mummy.com.tw/kn96f
-
▶ 想看更多懷孕/育兒資訊 手刀訂閱 Youtube 👉 https://mama.mummy.com.tw/kv7bn
▶ 創業系媽媽婉翎 個人粉絲專頁👉 https://mama.mummy.com.tw/TIBIP
#親子共讀 #兒童看電視 #懶人包
-
💌合作邀約請寄信至:comi520520@gmail.com
別忘了訂閱我們這個頻道喔!^^
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粉絲頁▶ https://lihi.cc/q7PJT
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網站▶ https://lihi.cc/j0cLe
🥣加入副食品 親子料理社團👦:https://mama.mummy.com.tw/1zWQt
📔加入親子共讀社團👶:https://mama.mummy.com.tw/FpHde
🤰加入媽媽手冊社團🤰:https://lihi.cc/TuBy9
🙆♀加入快樂孕兒育兒社團🙆♀:https://lihi.cc/yxHuk
👨👩👧👦 加入親子旅遊分享區👨👩👧👦 : https://lihi.cc/t6O90
🛍加入嬰幼兒 媽咪寶貝二手 買賣中心🛍:https://lihi.cc/O0Mzm
托嬰中心 保母 保姆 討論交流分享區:https://lihi.cc/lySYK
媽咪來炫肚 愛現寶寶分享社團:https://lihi.cc/W4eKh -
長短母音表 在 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9-09 19:00:10🙋♀️:講故事讓寶寶專心好難喔~
跟著這樣做,就能輕鬆享受親子共讀
其實親子共讀的重點是在「共」
▶ 加入親子共讀社團
https://mama.mummy.com.tw/FpHde
爸媽和孩子只要一起玩得開心
就是很棒的共讀時光囉✨
真的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唷!
▶ 詳細文字版:https://mummy.com.tw/archives/20659
-
▶ 重點傳送門
00:18 親子共讀經驗分享
00:38 親子共讀秘訣1.豐富的聲音、表情和肢體變化
01:33 秘訣2.不要執著於時間長短
02:34 秘訣3.加入小遊戲
03:18 秘訣4.適時地提問
04:27 秘訣5.選擇知識、探索性的書
05:15 重點統整
05:30 Q&A時間
-
▶ 寶寶照顧資訊 影片推薦
零到三個月:https://mama.mummy.com.tw/50at7
四到六個月 寶寶照顧資訊:https://mama.mummy.com.tw/zAUDU
七到九個月 寶寶照顧資訊:https://mama.mummy.com.tw/2lNLg
十到十二個月 寶寶照顧資訊:https://mama.mummy.com.tw/PLn1d
一到兩歲 兒童照顧資訊:https://mama.mummy.com.tw/boJG2
三到四歲 兒童照顧資訊:https://mama.mummy.com.tw/ClrPG
五到六歲 兒童照顧資訊:https://mama.mummy.com.tw/Rwh74
▶ 想看更多懷孕/育兒資訊 手刀訂閱 Youtube 👉 https://mama.mummy.com.tw/kv7bn
▶ 創業系媽媽婉翎 個人粉絲專頁👉 https://mama.mummy.com.tw/TIBIP
#育兒教養經 #親子共讀
-
💌合作邀約請寄信至:comi520520@gmail.com
別忘了訂閱我們這個頻道喔!^^
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粉絲頁▶ https://lihi.cc/q7PJT
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網站▶ https://lihi.cc/j0cLe
🥣加入副食品 親子料理社團👦:https://mama.mummy.com.tw/1zWQt
📔加入親子共讀社團👶:https://mama.mummy.com.tw/FpHde
🤰加入媽媽手冊社團🤰:https://lihi.cc/TuBy9
🙆♀加入快樂孕兒育兒社團🙆♀:https://lihi.cc/yxHuk
👨👩👧👦 加入親子旅遊分享區👨👩👧👦 : https://lihi.cc/t6O90
🛍加入嬰幼兒 媽咪寶貝二手 買賣中心🛍:https://lihi.cc/O0Mzm
托嬰中心 保母 保姆 討論交流分享區:https://lihi.cc/lySYK
媽咪來炫肚 愛現寶寶分享社團:https://lihi.cc/W4eKh -
長短母音表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6-07 08:00:00華工泛指於晚清時,前赴海外工作的華人勞工以至苦力,通常是來自窮鄉僻壤的農民或漁民(特別是廣東五邑地區),被招工館等仲介公司欺騙或詐騙至海外謀生,他們會收到首期的預付薪酬,但是需要扣除一筆介紹費用、交通費用和傭金(這種做法被廣東人稱為「賣豬仔」,而招工館則又被稱為「豬仔館」。他們當中不少人因為無法返回中國,而且得不到僑居地的公民權利、無法獲得移民資格而客死異鄉。在19世紀中後期至20世紀初,由於這些出國的勞工都會簽約,稱為契約華工,俗稱為賣豬仔。販運、交易豬仔的地方名為招工館,俗稱為豬仔館,葡話叫Barracoon(音譯名巴拉坑)。澳門在19世紀時期是人口販賣中心。聖安多尼教堂與大三巴牌坊之間是豬仔館林立的地方。2006年,加拿大總理哈珀以廣州話就百多年前政府向華工徵收人頭稅道歉,並且宣佈賠償方案。在西方人發現新大陸和開拓南亞殖民地之後,他們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開採殖民地的資源,從非洲引進黑奴。1800年代初,英國等殖民者禁止非洲奴隸貿易後,轉從印度和中國引進豬仔。賣豬仔一詞,是中國人的自嘲之稱,西方人稱「苦力」Coolie Labor。最早的「豬仔」是去南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等地)。豬仔的本質上是契約勞工(contract labor)。契約(合同)載明工作期限和工資待遇。期限一般有三年、五年和十年等三種。待遇根據合同長短而定。十年期的「豬仔」預付安家費二十銀元,五年的十五元,三年的十三元,提供一日三餐和住宿。1849年之前,美國華人人數很少,只有區區325人,他們大多是官員,商人,也有少量學生和馬戲演員。1848年1月,美國舊金山(舊金山)發現金礦,同年3月小道消息傳開,各地淘金者蜂擁而至。1849年消息傳到中國,隨即有323個廣東人前往淘金。1849年又有450人達到舊金山,1852年有兩萬人到達。他們主要來自於廣東臺山、開平和恩平地區,比如1854年寧陽會館就接待臺山籍人8349人。雖然金礦在法律上歸美國聯邦政府所有,但當時民間金礦開採通行規矩是打樁劃界,誰有效開發,歸誰所有。1850年加州政府開始徵收每月20美元的開礦稅。1852年改徵每月3美元/人的外籍礦工稅。到1860年代,河床表面金礦大部分被淘走,唯有實力大公司才有能力繼續開採,當時礦工工資在1-3美元/天之間。淘金發財機會大大減少,一些中國人打道回府,一些人轉道去澳大利亞或加拿大溫哥華繼續淘金,一些人轉行開洗衣店和中餐館,還有一些人去修鐵路。1863年開工的橫跨美國東西海岸的鐵路工程開工,吸引了大量華工。鐵路華工月薪為30美元,食宿基本自理,鐵路公司也會提供一些生活幫助。和歐洲移民攜全家定居不同,華工前往美洲的目的是賺錢回鄉買田置產,所以85%以上為單身青壯年文盲男性,少量女性基本上作為性服務提供者存在。1862年《反苦力法》生效,不鼓勵外籍勞工入境,並向外籍勞工徵收每月2.5美元的「人頭稅」。到1870年,雖然中國人佔加州總人口比例只有8.6%,但佔勞動力的比例高達25%。到1880年,舊金山地區,華工佔總勞動力的1/3。19世紀中葉以後,社會主義傳入美國,美國工人運動蓬勃發展,要求提高工資待遇和改善工作條件的罷工活動此起彼伏。但每當歐洲移民勞工罷工,華工就「乘虛而入」。歐洲白人移民將勞工工資大幅下降歸咎於中國「苦力」,針對華工的暴行屢有發生。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排華法案》,禁止任何華工入境(但官員、商人、學者和學生等其他人員不受影響),而且規定已經在美的中國「苦力」需要在離境前事先申請「回美證」才能返回美國,意圖減少中國「豬仔」的數量。在1900年前,到達加州的中國人高達30萬人,留下來的大約為10.7萬人。1862年美國《反苦力法》生效後,契約勞工(contract labor,又譯合同工)獲得自由,他們可以自行選擇僱主。但舊金山中國六大公司(The Chinese Six Companies,中華總會的前身)宣稱,他們早在1853年就停止輸入契約勞工,改用「信用票」制度(Credit-ticket System)。當時,從香港到美國加州需要2-3個月的海上航行時間,中途可能遭遇海盜和風暴,風險極大。而且勞務公司(中國六大公司)一般需要替赴美華工預支三筆費用:給華工父母的寬慰金(20美元左右,一般家庭選擇不要),船票(40-50美元)和路途開銷(20美元)左右。運送一名華工,成本在60-90美元之間。華工可以自由選擇僱主,只要按照合同每月償還這筆「貸款」就行。這樣的系統理論上符合美國法律。但中國放貸公司為了盡快收回成本,常會和華工的工頭勾結,讓他們每月代扣工資用於還貸,還會對華工本人和其在中國的家人採取威脅手段,脅迫盡快還貸。還款總額依還貸期的長短而不同,一般來說,華工需要為他們的美國之行付出200-300美元的代價。一些華工,選擇向親友借錢,或等待哥哥從美國寄錢回來成行。親戚帶親戚,老鄉帶老鄉,有的村莊幾乎家家有人出洋謀生,比如1877年有200多人跟隨海宴沙欄村華工李仍去了美國。
長短母音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口氣剪掉25公分的長髮,大家都說想看新髮型,來了👋🏻♥️!
原本是過腰的長度,現在是胸上的長度,從沒看過我這長度的許先生,當我從髮廊走出來後他是這個表情👉🏻🤩✨。
/
以前真的很寶貝自己的一頭長髮,不小心被多剪個兩三公分都會該該叫麻麻號,會好幾天摸著自己的頭髮悵然若失,畢竟一直以來我最喜歡的就是像人魚一樣的夢幻長捲髮(長髮控承認),打開手機,裡頭存著的髮型範本幾乎都是同樣一款長度,只是捲度略有不同。
.
但隨著孕期開始接近倒數,我走進髮廊竟然沒有半點猶豫跟後悔,只有無比確定跟第一次見面的髮型師說:「請剪。」
看了我原本的長度,只要有點敏銳度,任誰都會知道我長髮控(🤣),於是她小心比了比,從肚子、胸下、胸部、胸上,反覆跟我確認一刀下去可是接不回來的長度。
「再短,可以再短,可以再短一點沒關係」我說。
結果忘了我是捲髮,而且才剛洗完頭,於是剪完的長度比我原先想的短。但沒關係,挺好的,覺得很OK,畢竟接下來要迎接Ido有很多事要做,真的是為母我則強😂豁達不再糾結什麼兩三公分,一口氣二十幾公分我都可以。
不過我也沒有想要短到極致的意思,畢竟生孩子跟當媽媽,但我還是我自己呀,保有自己的喜好跟選擇是重要的。
.
所以很多人很愛劈頭說:「準備生孩子『一定』要去剪頭髮!」、「一定要剪短!」、「一定要這樣、一定要那樣!」
我真的從以前到現在都覺得沒有什麼事情叫做是「一定要」,媽媽自己想剪那她就會去剪,她不想剪那就不剪,要剪多長多短都是個人喜好跟選擇,只要她覺得舒服自在喜歡就好,因為她還是她自己,不要給壓力也不要有勉強。
這種「一定」要怎麼樣怎麼樣的高壓建議,同理,其實也適用在其他方面,例如教孩子、教寵物,或者想想自己的成長過程、求學階段、進入職場、伴侶選擇、人生方向等等,你是否也被迫接收太多「一定要」如何如何的聲音?或者更有同理心地反思自己不要把這樣的高壓在無意間也帶給他人?
(🧠由小事延伸的左右腦系列🧠)
每次我聽到有人在那邊說「你一定要怎樣怎樣」、「你一定不要怎樣怎樣」,如果我人在現場,我大概聽到第三句就會忍不住站出來(個性有多叛逆),記得有幾次米爸也是在跟不曉得是誰說「一定要怎樣」,我在旁邊覺得此人太可憐,忍不住幫腔:「他想過、他想做,那他高興就好,你不要管人家要怎麼樣。」(自己的爸爸我講話可以直一點🤪)
因為如果是別人主動開口問,那你給的意見是意見,很多時候這樣的意見很受用也能幫助當事人有更多參考方向去理出個頭緒,但如果人家根本沒有開口問,那劈頭不容置喙跟討論的單方向意見就是壓力的來源了...況且人生哪有一定怎樣怎樣或者因為你怎樣就一定怎樣的,you never know ok~這不就是人生好玩跟奇妙的地方?
所以從以前到現在,很多人也會問我眼前有幾條路,可能是關於課業、事業、感情、人生,問我哪一條好,大家都會想要把未知的未來化成數字或者任何能夠衡量跟量化的質,再來比較哪個划算、符不符合成本CP值、這樣的選擇值不值得,但,我們討論的是人生啊~哪是用這樣算的...
這個人覺得這樣最好,但對你而言,他人眼中的好可能根本不是你想要的,因為每個人喜歡跟追求的都不一樣啊,所以決定真的不能讓其他人來幫自己做,因為每一個決定其他人都不會幫你負責,也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方向跟自己的想要(正常大部分的情況,但如果是自我感到迷失的那又是另一種情況。我真的覺得任何小事都可以延伸成左右腦系列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決定,那才不會後悔,至少就算後悔,也會知道那是自己該負的責任,怪不得任何人,要像個漢子一樣的承擔,再振作起來去嘗試扭轉那個讓自己後悔的結果,人生就是不斷地努力啊。
(我希望我以後依然會是這樣很酷的媽媽😎)
/
/
/
原本以為自己八月會回台灣待產,一直忍著想等到回台灣再整理頭毛,沒想到最後是留在香港,於是快一年沒好好大整理的頭毛也不得不在這非常時期處理一下。
是說以前剪髮真的從沒在看日子的,但懷孕加上又是過腰的長度,我真是第一次小心翼翼想說還是來查一下好了。沒想到整個9月都不適合剪髮,10月適合的日子我也差不多快生了,而8月唯一剩下適合我剪髮的日子竟然只有一天!就是拍完孕婦寫真隔天!看看,有這種巧事。
.
剪完後,很喜歡自己的新髮型,感覺髮質看起來更好,髮量也看起來更多了。而 Elaine Hair Care 一年前幫我燙的頭毛,超級能撐,竟然撐了一年!剪短後依然覺得好喜歡這個捲度♥️。
/
/
不少女生問我:許先生不是長髮控啊?很多男生都是長髮控耶!
我立刻把手機裡的問題轉向他。
他歪頭回:「蛤?不是啊。我是臉控☝🏻😌長髮短髮都好,重點不是長短,應該是看臉型還有穿衣風格,要看看這個人比較適合哪一種髮型來決定吧。」
.
嗯,很好😌此男很有sense。
.
分享我的新髮型給敲碗說想看的大家,而一直衝來沙發刷各種存在感的屁屁,只要有他的照片媽媽一張都捨不得刪♥️。
長短母音表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篇談寫作秘方的文章,絕對值得你收藏!】
今晚來分享一篇,中國作家賈平凹的文章。內容主要是談寫作時的選材。
有別於其他教寫作套路的文章,這篇非常精闢地點出,我們在寫作時需要具備的意識、格局和文字技巧。也談到每個人要找自己寫作的節奏。
一起來看看這位名作家的觀點吧。
-
寫作的秘方 / 賈平凹
痛感在選材的過程中是特別重要的,而在選材中能選擇出這種具有痛感的題材,就需要你十分關注你所處的社會,瞭解它,深究它。
中國社會特別複雜,很多問題不一定能看得清楚,好多事情你要往大裡看,好多事情又要往小裡看。把國際上的事情當你們村的事情來看,把國家的事情當作你家的事情來看,要始終建立你和這個社會的新鮮感,對這個社會的敏感度,你對社會一直特別關注,有一種新鮮感,有一種敏感度的時候,你對整個社會發展的趨勢就擁有一定的把握,能把握住這個社會發展的趨勢,你的作品就有了一定的前瞻性,你的作品中就有張力,作品與現實社會有一種緊張感,這樣的作品就不會差到哪裡去。
這種自覺意識一旦成了一種習慣,你必然就能找到你所需要的題材,而你所需要的題材也必然會向你湧來。我們常常說神奇,其實幹任何事情幹久了,神就上了身。
我拿我的一個同學來講,我的一個小學同學,他後來成了我們村的陰陽先生,婚嫁、喪葬、蓋房、安葬全是他一個人來看穴位和日期,凡是按他看的穴位和日期辦事的,事情都很平順,凡是不按他看的穴位和日期來辦的時候都出事了,大家都說這個人是一個神人,但是我瞭解他,他的文化水準並不高,對易經也不是很精通,為什麼他那麼內行,就是這項工作幹久了,神氣就附了體。寫作也常有這種現象,如果你變成一個磁鐵,釘子、螺絲帽、鐵絲棍兒都往你身邊來。當然對磁鐵來說,木頭、石頭、土塊就沒有吸引力。
從某種角度上來講,文學是記憶的,而生活是關係的,文學在敘述它的記憶的時候表達的又是生活,就是記憶的生活,寫生活也就是寫關係,寫人和自然的關係,寫人和物的關係,寫人和人的關係。有一個哲人講過這樣一句話,生活的藝術沒有記憶的位置。如果把生活作為藝術來看,它裡邊沒有記憶,因為記憶有分辨,把東西記下來肯定是有了分辨的。
在現實生活中以記憶來處理,比如我和領導的關係,這個領導和我是一起長大的,當時學習一般,為什麼後來他當了領導呢?有了這個記憶,肯定就處理不好關係了。文學本身是記憶的東西,你完全表現的是你記憶中的生活,而生活又是關係的。這兩者之間的微妙處,你好好琢磨,你就會明白該寫哪些東西,又如何寫好那些東西。
因為文學本身就是記憶的東西,你完全表現的是你記憶中的生活,而生活是關係,你就要寫出這種關係。現在到處都在強調深入生活,深入生活也就是深入瞭解關係,而任何關係都一樣,你要把關係表現得完整、形象、生動,你就要細節,沒有細節一切就等於零,而細節在於自己對現實生活的觀察。
比如說生死離別,喜怒哀樂,構成了人的全部存在形式,這一切都是人以應該如此或者是應該不如此來下結論,它採取了接納或者不接納,抗拒或者不抗拒,實際上從上天造人的角度來看,這些東西都是正常的。
但是人不是造物主,人就是芸芸眾生,生死離別,喜怒哀樂就表現得特別複雜,這個人表現的和那個人的表現是不一樣的,細節的觀察就是在這種世界的你和我不一樣、我和他不一樣的複雜性中,既要有造物主的眼光,又要有芸芸眾生的眼光,你才能觀察到每個人的獨特性。
人和人之間的獨特性,表面上看是人和人的區別,實際上是共有的一些東西,只是表現的方面、時機、空間不一樣罷了。
小說的語言和技術。寫什麼是關於膽識、關於觀念、關於見解、關於趣味的問題,怎麼寫是關乎智慧、聰明、技術、技巧,而無論什麼題材,最終都要落實到文字上,它的秘訣都在於技術。
就拿語言來講,我自己體會語言首先是與身體有關係的。為什麼?一個人的呼吸如何,他的語言就如何。你是怎麼呼吸的,你就會說什麼樣的話,如果你是氣管炎,你說話肯定是短句子。不要強行改變自己的正常呼吸,而隨意改變句子的長短。
如果你強迫自己改變呼吸,看到外國小說裡面有短句子,一兩個字或者是四五個字就是一句,你就去模仿,不管當時的處境和當時寫的內容以及當時的情況,你就盲目地模仿,讓自己氣憋得慌,別人讀著也憋得慌。
我自己平常也搞書法,看別人寫字,每當看到有人把字縮成一團兒,我就猜想他肯定有心臟病,一問,果然是心臟有毛病。遇到一些老年人,身體不好的,他們要練字,常常我給他建議去練《石門銘》,那個是漢隸,筆劃特別舒展,寫那個對血管絕對好。
小說是啥,我理解小說就是說話,但說話裡面有官腔、罵腔、笑腔、哭腔,有各種腔調,在我理解小說就是正常的跟人說話的腔調,你給讀者說一件事情,首先把你的事情說清楚、說準確,然後想辦法說的有趣,這就是好的語言,語言應該用很簡單、很明白、很準確、很有趣味的話表達出特定時空裡的那個人、那件事、那個物的情緒。這種情緒要表達出來,就要掌握抑揚頓挫。
怎麼把話說得有趣呢?就是巧說,其中有一點就是會說閒話,閒話和你講的事情不一定準確,有時甚至是模糊的,但必須在對方明白你的意思的前提下進行的,就像敲鐘一樣,「咣」的敲一樣,發的是「咣」的聲音,接著是發出「嗡」的聲音。文學感覺越強的人,越會說閒話,文學史上有好多作家是文體家,凡是文體家的作家,都是會說閒話的作家。
之所以有人批評誰是學生腔,學生腔就是成語連篇,用一些華麗辭藻,毫無彈性的東西。因為成語的產生,是在眾多的現象裡面概括出來的東西,就像舞臺上的程序一樣,成語也就是程序,會寫文章的人就要想辦法還原成語,會還原成語,善於還原成語,文章肯定就生動有趣。
大家肯定也有這種體會,如果沒有這種體會的話,可以去試一下,肯定會樂趣無窮,可以還原一些成語或者是古語,寫作就特別有意思。
語言除了與身體和生命有關之外,還與道德、情懷、品質、個人品行有關係。一個人的社會身份是由生命的特質和後天修養完成的,這如同一件器物,這器物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敲鐘是鐘的聲音,敲碗是碗的聲音,敲桌子是桌子的聲音。
之所以有的作品語言雜亂,它還沒有成器,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而有些作品有了自己的風格了,但是裡面都是些戲謔的東西,調侃的東西,把作品一看就知道這個作家不是一個很正經的人,身上有邪氣。有的作品語言很華麗,但裡面沒有骨頭,境界逼仄,那都是比較小聰明、比較機巧,甚至輕佻的人寫的。有些作品寫得很乾癟,一看作者就是一個沒有嗜好的人。
現實生活也是這樣,有些人是特別好的人,但是特別枯燥,有些人是很有趣的,但是老沾你的光,你寧願讓他沾光還願意和他待在一起。
我見過很多,見過一個女孩子跟我講過,原來給她介紹一個男的,各方面的條件特別好,學歷也好,但是就是生活沒有趣味,最後她寧願找一個窮光蛋,有趣味的。從語言中能看出作家是寬厚的還是刻薄的,能看出他是一個君子還是一個小人,能看出他是富貴的還是貧窮的,甚至是能看出他的長相是什麼樣子的。
世界盃足球的時候,我在報上讀過一篇評球的文章,裡面有一句話,說:球都踢成那個樣了,還娶了那麼漂亮的老婆,當時我看了之後自己笑了半天。由於播世界盃的時候經常把臺上的球星們的老婆照出來,球星的老婆都長得很漂亮,當時看到這句話,我說你好好評你的球看你的球,管人家的老婆幹什麼。這句話正好曝露他的心態,他在嫉妒,心理陰暗。
我也看過一種小說,是幾十年前看的,我當時從農村出來不長時間,身上都是農民的那種東西,那個小說開頭敘述,第一句是說:女人最大的不幸,是穿了一件不合體的裙子。我是一個男人,也不瞭解女人,但是我覺得也不至於那樣吧,一個女人今天出門穿了一件不合體的裙子,就是她人生最大的不幸,我覺得不至於這樣,或許人家過的是貴族生活,是基層的農民的兒子理解不了的,這種文章肯定不是給我讀的,所以我看到這句話之後,後面就沒有看了,這不是給我寫的。
節奏就是氣息,氣息也就是呼吸,語言上要講節奏,而且對於整部作品,或者看一部作品、寫一部作品,整部作品更要講究節奏。什麼是好的身體?呼吸均勻就是好身體。有病的人呼吸就亂了,不是長就是短。呼吸對於生命太重要了,每個生命沒有呼吸就完蛋了。在世界上任何東西都在呼吸,包括人在呼吸,動物在呼吸,草木在呼吸,房子也在呼吸,桌子也在呼吸,都在呼吸。人每天在不停的呼吸,但人常常就遺忘了呼吸存在。
這世界上有奇怪的現象,凡是太好的東西總是被忽略、被遺忘。對你太重要了太重要了,你反而感覺不到它的重要,母愛也是,只有母親對兒女是最愛的,但是作兒女的尤其在年輕的時候總覺得母親囉嗦煩人。
世界上凡是活的東西,包括人,包括物,身體都是柔軟的,一旦死亡了就是僵硬的。你的作品要活,一定要在文字的字與字之間、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要充滿那種小孔隙,有了小孔隙它就會跳動,就會散發出氣息和味道。
如何把握整個作品的氣息,這當然決定了你對整個作品的構想豐富度如何,構思差不多完成了,醞釀得也特別飽滿,這時你穩住你的勁,慢慢寫,越慢越好,就像呼氣一樣,悠悠地出來。二胡大師拉二胡,弓弦拉得特別慢,感覺像有千斤重一樣拉不過來。打太極也是一樣的,緩而沉才有力量。寫作的節奏一定要把握好,一定要柔,一定要慢,當然這種慢不是說故意的慢,而是把氣憋著慢慢地放出去,但是也必須保證你肚子裡有氣,肚子裡沒有氣也沒有辦法。
在你保持節奏的過程中,你要「耐煩」。寫作經常讓人不耐煩,為什麼有的作品開頭寫的很好,寫到中間就亂了,寫到最後就開始跑開了,這是節奏不好。節奏不好也是功力問題。世上許多事情都是看你能不能耐住煩,耐住煩了你就成功了。
長短母音表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拴馬索」——念珠之功德與作用之三 》
我對水晶初時之所以會產生興致,進而盎然勃勃地四處蒐集,說起來也算有一段因緣。大約在八O年代初期,我和幾位對金剛乘有信解的道友,從尼泊爾邀請了幾位修行人來台灣結緣藏傳佛教的法門,台灣在此之前並沒有喇嘛常駐台灣,因此也引起了有心人士的諸多好奇。
其中有一位香巴噶舉的老喇嘛,我對他印象最為深刻,原因是他雖然是一位修持有成的修行人,但卻極為低調,最難得的是保有一顆童赤之心。由於他過往一直在窮林老穴中閉關修行,對於世俗一切對應似乎無任何之修飾,直來直往,讓我感覺有種「吞舟之魚,不游枝流」的脫俗感。這位老修行者,初次與他見面時,安排住在一位居士家中,去拜訪時,我被眼前的場景給吸引住,原來這位老喇嘛竟然趴在居士家中的地板上和居士的小兒子玩起電動火車和積木等玩具,極為自然,毫不造作,就如同是那位小孩的玩伴一般,無拘無束,高興時仰天長笑,在地板上打滾,用聽不懂的藏語浮聲亢響地嘻笑喊叫著,這莫非古人所說的「心若至柔,可以致嬰兒乎」,這位老喇嘛肯定修持功夫極高,我當時心裡便把他和民初的慧明法師連在一起想。
這位慧明法師是民初天童寺的開悟法師,據我禪宗的師父所言,這位老和尚身材純屬五短,不超過六尺,但卻長得一副羅漢奇相,完全不認識字,但光講個經題便可以三天三夜。尤其講話時嘎天響地、洪鐘般的嗓音,更是令人驚奇。據說他在寺廟時,還有一件日常的功課,那就是和狗子打交道。寺廟裡外所有的狗所吃剩下的餿菜餿飯,他都會把它們全部集攏在自己缽內淘洗,吃個精光,還用舌頭去舔,就這麼長年累月都如此做。在日常生活裡,他也常常悟到某些經偈時,便會傻笑或大聲笑,有時有些舉止看似嬉鬧,其實自有他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但一些所謂高僧大德卻也都無法會得其意⋯⋯
第二次,當我再去拜訪這位香巴傳承的老喇嘛時,卻又是令我一番地出乎意表。這次這位老喇嘛儼然如同換身一般,坐在飯店裡一具皮質沙發上,沙發上鋪著一條專屬的橘紅色坐具,上面便是前幾日我才見過的、如同稚兒般的老喇嘛,今日儼然如同一尊鑄作莊嚴的佛像一般,不苟言笑,手中持著念珠喃喃有詞地持誦著咒語,我被他手上的那串水晶念珠給深深地吸引住。飯店鄰近馬路的窗戶,陽光灑落在喇嘛所坐的沙發上,更顯得那串水晶念珠晶瑩剔透,那是一串大約十毫米大小的水晶念珠,珠頭及三顆隔珠分別是用山珊瑚區隔。老喇嘛不管分別去拜會他的仰慕者一一在他的座前做頂禮,雖然不苟言笑,但從他一雙黑白分明,如翦水般清澈如鏡,卻又透發出令人感動的慈悲眼神,不由得讓自己混亂的心,霎時間靜止下來,這是我對這位令人敬重的老喇嘛所回想得到的深刻印象,但更深刻的是他手上那串不斷撥弄,口中喃喃的六字大明咒的咒音。
極長的一段時間我陸續從各國及本地尋找如老喇嘛身上的,置於水中便會消失般的水晶念珠,這是早期我在水晶身上所花的功夫。其實水晶它的發源時期,在舊石器時便已經有,曾經在發掘北京人的地方,出現過水晶之類的器皿。水晶是屬於石英同類之物,結構體上來說是屬於六方晶系,它的特質是從二氧化矽所形成的,硬度頗高,大約有七,外表上肉眼看上去,有玻璃光澤極為明顯,裡面內含有各類金屬的雜質,所以會呈現出各式各樣的顏色,它尚有特殊的電氣性質,現代人時常用在電子產品上,一般可見使用於如玻璃、陶瓷寶石或者是裝飾用品,以及耐火的所有用途上,現代許多的電子工業用品早已經使用水晶作為半導體等材料⋯⋯。
我早期修持一切的寂靜尊時,一方面是因為偏愛水晶,因此使用了不同顏色的水晶材質,例如修觀音的時候,我便會用白水晶念珠;念綠度母時,便會使用綠色的水晶念珠;修懷愛法時,我又會使用粉色的水晶念珠;當發覺自性瞋心要油然生起時,為了要轉化內在的三毒,此時我便會用上黑色的水晶念珠。
近年來坊間商家炒作水晶價格幾達天價,事實上個人對此無任何意見,只是一般人比較忽略掉水晶在古代其實也有藥用的價值,李時珍甚至於把水晶視為於精神上有安神、解心熱之效,古代也有許多人把水晶雕刻成髮器,用於整梳髮膚,據說可使毛髮濃密,美肌顏,益於氣色。水晶性質溫和,研磨成粉入藥時,可治肺、腎諸症,久服也有利於心臟系統⋯⋯。
西方許多水晶開發商配合現代儀器,用來勘測佩戴者的能量圖譜,至於其效果及依據如何,無置可否。也有些商家用水晶不同色系代表何種作用,也有許多人問我,我也不好回答,只能說憑自己個人喜好做抉擇。我比較在意的是修行人當他手持念珠的時候,手上的這串念珠是否可以和自己的身、口、意相應,顯教、密教在念珠的解釋上都各有說法,一般而言,顯教較不執著於材質,因為顯教都以持誦佛號為主,因此任何佛珠只要能夠用來憶佛、念佛即可,但在密宗上念珠卻有不同的意義,這和自己本身所修本尊有關係。也聽過一些修行人有特別的講究,例如念珠的繩子粗細、長短等,有的認為會和成就時間長短有關,或者會否引起違緣,至於結果如何,端賴修行者本身是否在意。
最初使用密宗修法念珠時,一位很老的堪布還教導我念珠如果未經加持開光,便屬於不如法,因此很慈悲地告訴我要如何對一串新的念珠做開光和加持所需念的咒語有哪些。他用自己脖子上的念珠做示範,告訴我如何把念珠挽起來置於手掌上,同時觀想自己為本尊身,放光加持念珠,持誦三金剛咒,加上子音、母音緣起咒,這串念珠的功德及加持又不一樣,也有些上師幫弟子加持念珠時,只拿白米,口中誦咒,將米加持於念珠上,亦得功德,也有些上師把弟子的念珠置於自己手上,象徵性持誦加持⋯⋯。
另外,大部分的講法,念珠的珠頭可以觀想為本尊,其餘諸珠便是法眷代表,如果修行人把念珠視為法器所依物,行、住、坐、臥不離佛珠,那此串念珠久而久之便會有能量產生。在唐密經文上也有提及念珠的母珠是阿彌陀佛的代表,因此為了對法的尊重,持誦念珠時不可跨越母珠,如此便會冒犯到戒律。至於水晶的功德,文殊師利菩薩對此也曾提過一切念珠皆有功德,為水晶念珠及菩提子可令行者持誦獲得不可思議的功德⋯⋯。(未完待續)
王薀老師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