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長榮高職科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長榮高職科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長榮高職科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長榮高職科系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鍾全斌 OB Illustratio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們不會干涉你選志願,但你不能填XX系。 又到了高中畢業生選填志願的時刻,原本應該是學生自己內心的戰爭,但無可避免的加入了家長的影響力,並且成為左右最終結果的主要原因。 今年6月,受長榮中學設計群王主任的邀請,返鄉進行了一場對設計群學生的演講。原訂的題目是「設計人生規劃與國際競賽」,但後來...

  • 長榮高職科系 在 鍾全斌 OB Illustr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7-31 04:02:17
    有 1,036 人按讚


    我們不會干涉你選志願,但你不能填XX系。

    又到了高中畢業生選填志願的時刻,原本應該是學生自己內心的戰爭,但無可避免的加入了家長的影響力,並且成為左右最終結果的主要原因。

    今年6月,受長榮中學設計群王主任的邀請,返鄉進行了一場對設計群學生的演講。原訂的題目是「設計人生規劃與國際競賽」,但後來80%的時間在談前者,想試著把自己在人生每個階段作決定時的內心想法,以及之後帶來的影響,講述給同學,希冀提供他們往後作決定時的一個參考;更重要的是,借這個機會,強烈建議同學們開始學習自己「作決定」。

    在台灣,學生基本上是不太需要為自己的重大人生選擇作決定的,不論是中學生、大學生、甚至是研究生,只要身份還是學生,總會有數不清的「為你好大人們」,替你作好決定,而你只要照作就可以了;或者是口頭上讓你自己作決定,但當你選擇了不是被預設好的那個方向,相處的氣氛會瞬間變得詭譎、令人不安,直到你的決定又回到了所謂的常軌之上。

    這讓大家對「作決定」這件事情的學習,都推遲到了出社會才開始,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結果。因為學習「作決定」和學習任何事情一樣,一開始作得決定都會是錯的,如同剛開始學英文時,文法用錯、單字拼錯,但在錯誤中修正的過程,是將英文學好的關鍵;失去了這些作錯誤決定的機會,就失去了學會作決定的可能。

    當知道了錯誤決定必然發生,更應該讓學習「作決定」這件事,愈早開始愈好。一個人17.8歲時的錯誤決定,比起一個人27.8歲時的錯誤決定,前者就顯得微不足道了。(當然這裡的作決定不是指決定到路上殺個人,而是人生志向的選擇)

    以自己為一個例子,國三時,同學間開始討論要唸高職或者高中,我當時就喜歡畫圖、喜歡從零到無創作出一個作品的過程,心裡覺得應該是高職廣設科會更合適我;但壞就壞在太會考試。當時考試成績好的學生,家長是不會允許去讀高職的。最終是以當年台南市前一百名的成績進入了台南一中就讀。

    唸台南一中還不好阿? 對於人生志向是醫生、律師的同學,台南一中能提供很好的訓練,替未來爭取進入一流醫學院、法律系,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但對於一個想要學習平面設計、繪畫創作的同學,當你在台南一中演算人造衛星毀損後幾秒會落地、花木蘭在東市買的是馬鞍還是長鞭的同時,實際上佔用了你應該學習透視法、圖學、設計史的時間。

    高三選填大學志願時,可能是人生第一次對自己的志向選擇,有了一點點主導權的機會;但誠如上述所說,剛開始作的決定往往都是錯誤的。專長考試的我,當年考了全班第4名的成績,便找了科系名稱相關、分數最高的一個來填,最後到了政大廣告系就讀。

    政大廣告還不好阿?結果是作決定時太直觀,只看了名字相關,沒有真的查找科系資料、瞭解實際開課內容;直到入學後才發現,政大廣告側重的是廣告企劃的部份,而非廣告設計執行的部份,對於一個想用自己的雙手,從零到無創作出一個圖象,並享受這個過程的人來說,無疑又走錯了地方 ......

    還好的是,專長是考試在台灣或多或少有一點優勢,完成大學學業後,接著考上了台灣藝術大學和雲林科技大學,2間學校的視覺傳達設計所。有了上一次只看學校科系名稱,作決定過於直觀膚淺的經驗,知道得更深入瞭解開課內容、系所研究方向等。便找了2校正在就讀的學生來請教、問問所上運作情況。發現台藝視傳更像是另一個政大廣告,而雲科課程有90%的時間,是在訓練學生的創作技能,毫無疑問的選擇了後者。

    從國三到研究所,繞了一大圈,7.8年的時間,終於來到了一個早上醒來睜開眼,不會覺得迷惘的地方。

    愈早開始學習獨立判斷、自己作決定,這個圈能繞得小一點。「Know yourself」在雅典學院入口處刻著蘇格拉底的名言,唯有獨立作出決定後,在決定帶來的影響中學習、才能有機會一步一步的瞭解自己;而唯有瞭解自己,才能發掘人生的目標,而非始終辛勤的耕耘著別人的人生目標。

    總覺得比起家長對小孩的愛,小孩對家長的愛,更加的單純沒有目的;這份愛起於生命的開始,止於發現自己只是家長間比較面子、填補人生遺憾的棋子。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