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長榮大學學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長榮大學學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長榮大學學貸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書推薦《#大減速》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想像一下,你正坐在一輛高速前進的列車上面,當列車突然剎車的時候,你會感覺整個人被往前拋。只有在事後回顧過去,你才會察覺,自己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快向前移動了。我們就像是被往前拋的乘客,誤以為世界仍然在加速,卻沒察覺到周遭的一切已經開始放緩。 部落格文章 ht...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萬的網紅楊世光在金錢爆,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選總統需要28萬份連署書,世光需要你! 請填寫楊世光連署書意願調查表➡ http://bit.ly/2XvZwZa 聽說 世光今天終於要說林佳龍了? --------------------------------------------------- ✨追光者請關注✨ YouTube頻道...
長榮大學學貸 在 Phoebe ♡︎ 菲比|晉捷生技最高層領導✩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3:16:46
我大學讀的是醫務管理學系 基本上除了直接的醫療行為 其餘大多可算是醫管範圍 大三屏基實習完回來 我完全對醫院就是沒興趣哈哈 所以沒有往醫院去發展 那時我知道我不會去醫院工作 就在想我可以做什麼 身邊的人都說我很適合去當空姐 誤打誤撞就決定去考空服 (但好像也沒什麼興趣?哈哈) 先考再說! 那時大...
-
長榮大學學貸 在 楊世光在金錢爆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7-25 20:45:48❗ 選總統需要28萬份連署書,世光需要你!
請填寫楊世光連署書意願調查表➡ http://bit.ly/2XvZwZa
聽說 世光今天終於要說林佳龍了?
---------------------------------------------------
✨追光者請關注✨
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LIEdOE
Facebook粉專:https://bit.ly/2HljXyj
Instagram:https://bit.ly/2JaDyRo
Line官方賬號:楊世光 ID: @islllight -
長榮大學學貸 在 楊世光在金錢爆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7-23 20:36:27❗ 選總統需要28萬份連署書,世光需要你!
請填寫楊世光連署書意願調查表➡ http://bit.ly/2XvZwZa
---------------------------------------------------
✨追光者請關注✨
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LIEdOE
Facebook粉專:https://bit.ly/2HljXyj
Instagram:https://bit.ly/2JaDyRo
Line官方賬號:楊世光 ID: @islllight -
長榮大學學貸 在 楊世光在金錢爆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7-22 23:01:34❗ 選總統需要28萬份連署書,世光需要你!
請填寫楊世光連署書意願調查表➡ http://bit.ly/2XvZwZa
---------------------------------------------------
✨追光者請關注✨
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LIEdOE
Facebook粉專:https://bit.ly/2HljXyj
Instagram:https://bit.ly/2JaDyRo
Line官方賬號:楊世光 ID: @islllight
長榮大學學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書推薦《#大減速》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想像一下,你正坐在一輛高速前進的列車上面,當列車突然剎車的時候,你會感覺整個人被往前拋。只有在事後回顧過去,你才會察覺,自己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快向前移動了。我們就像是被往前拋的乘客,誤以為世界仍然在加速,卻沒察覺到周遭的一切已經開始放緩。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slow-dow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大減速》的作者是牛津大學的社會地理學教授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他的研究領域涵蓋住宅、健康、就業、教育和貧窮。在這本書裡,他揭露了一個人們很難察覺的事實:「世界並非加速前進,而是開始慢下來了」。這些成長趨緩的領域包含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
近代的人們覺得快速成長是常態,但是作者以實際的數據顯示,趨緩的成長和穩定的步調才是世界得以永續生存的條件。而綜觀各項領域的指標來看,各國的發展漸漸邁向更加緩慢、穩定和平等的狀態。只是在這些樂觀的背後,仍有一道不能忽視的難題:世界平均溫度的增溫速度持續加快。
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們趨緩的成長是好事,不需要因此擔憂,而我們需要將注意力轉往真正重要的事。這本書多達480頁且偏內容「硬」,篇幅有大量的圖表和資訊,讀起來並不輕鬆。但是書中呈現的「事實」反而很有意思,因為它刷新了我的老舊認知。以下針對書中概念導讀並且列出我覺得有省思的部分。
.
#鐘擺效應
.
這本書多達67張圖表,作者在他的官方網站公開全部的圖片,並且都有「GIF 動畫」的呈現方式。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搭配這些動畫,讀起來更加生動。要讀懂這本書首先要懂一個叫做「鐘擺效應」的原理,如同下圖所示,當鐘擺擺盪從左邊的「高點 1」逐漸加速擺盪到「低點 2」的時,速度最快。當鐘擺從「低點 2」擺盪到右邊的「高點 3」時,速度緩慢下來直到靜止為零。
作者透過這本書要傳達的觀念就是,人類在近代工業化和數位化的年代,一直體驗到了「高點 1」到「低點 2」的「加速時代」。可是自從1970年代開始,世界的各項指標其實漸漸地減速,變化越來越慢,實際上是走入了「減速年代」。只是人們的心中仍然有一種錯覺,覺得時代會越來越加速,變化會越來越快。但實際的情形卻剛好相反,這本書就是在說這件事。
.
#獨特的時間線圖
.
這本書中使用了一種很特殊的「時間線圖」來詮釋所有的資料。比起常見的只看「時間vs.總量」的趨勢圖,這種時間線圖可以表示出數值的「變化的速度」,用這個方式更能清楚顯示各種趨勢的演進。在這個時間線圖中,Y軸仍然代表數量的絕對值;X軸則用來代表「變化的速度」,越往右邊的資料點代表「增加的速度越快」,越往X軸左邊的資料點代表「減少的速度越快」。接下來的各項討論會引用作者官網的動畫來說明。
.
#趨緩的人口數量
.
作者直言,從來就沒有「人口定時炸彈」這種東西,世界的人口成長必定會持續趨緩。作者的這項觀察,也同樣在讓我對世界的發展趨勢大為改觀的《真確》書中被詳細提及。
以下這張圖呈現了聯合國對世界人口的成長預估,從2017年以來人口的成長速度持續放緩,來到了2090年人口會達到110億人。作者針對世界各國的人口成長做了更細緻的統計,他認為聯合國高估了這個成長,真實的人口數字到了2090年應該只是會落在90億人左右。
作者分析了中國的人口狀態,不同於我之前以為中國還會有人口紅利,現在中國呈現了一種「穩定」的階段,就像鐘擺已經擺到頂端,人口增加的速度正準備降低了。另一個我們熟悉的國家日本,則已經正式走入了「減速」的階段,人口的增加速度持續降低。放眼望去,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人口成長都即將邁上這兩種階段。
同樣減速的還有「生育率」。整個世界的公共衛生的進步、嬰幼兒死亡率的降低,讓人可以少生好幾個小孩。當人們相信社會有辦法照顧你,會生得更少或只生一個,因為不再需要養兒防老。尤其當女性接受的教育和擁有的權利提高之時,她們有權提出與傳統父權社會不同的聲音,她們能夠自己決定要不要生、要生幾個。
根據數據統計,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試圖提升生育率,但是幾乎都以失敗告終。我回想到前陣子網路瘋傳的「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政府推優惠措施 前景仍不樂觀」這類新聞,這究竟是「經濟不景氣」貨「政府不爭氣」惹的禍?還是「全民教育程度高」和「女性擁有更平等的權利」?從書中的資訊給我的想法是,人口和生育率的趨緩,不是一件壞事,它本身就是世界必然的趨勢。
.
#趨緩的經濟成長
.
隨著人口增長的趨緩,許多人一定會認為經濟恐怕就此完蛋,會不會經濟的發展因此趨緩了?對,一定會。作者統計了世界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某一特定時期在某一特定地區內,所有完成的貨品和提供的勞務之總值),整理成以下這張圖。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世界整體的GDP總值雖然持續上漲,但是成長的速度都已經慢了下來。其他的經濟指標例如學貸、車貸、房貸和國債,總額雖然持續增加,但是增長的速度都出現了趨緩。如同動畫的鐘擺一樣,經濟的成長也開始減速。在新冠疫情之後,經濟的成長更加趨緩,但是這對地球的生態永續反而是好事,更少的製造、更少的汙染、更少的浪費。這或許是一個經濟成長趨緩但即將變得更好的世界。
這個經濟趨緩的過程,在西方常被誤認為是經濟下滑,或者跟中國的崛起扯上關係。實際上,從書中的資料不難看出,中國正出現史上最大的生育率趨緩,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也同時在急劇減速。作者對這件事下的結論是,這其實只是資本主義轉型結束的新狀態。因為資本主義強調的成長和擴張本身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穩定狀態」。
我從書中的各類觀察發現,作者從英國學者的角度去分析美國、歐洲、亞洲、大洋洲各國的狀態,其視野更顯得宏觀。歐洲(尤其北歐)各國已經開始適應這種趨緩,打造許多對應的社會福利和機制,而且人民幸福指數高居世界之巔。只有美國老大哥認為自己的經濟砸鍋是中國的錯,這也不難看出美國想要奪回世界霸權地位的別有居心,但我認為即使美國最後「贏了」這場經濟對抗,資本主義的歡樂派對將無以為繼。
.
#趨緩的知識數量
.
作者認為,全世界的「數位數據總儲存量」雖然持續呈現指數級的成長,但是有意義和值得留存的「知識資訊量」並沒有以指數成長。數位訊號讓我們容易「複製」、「傳遞」和「儲存」,但光是儲存大量無用、過時、多餘的資訊,對於人類知識的增進其實沒有太大幫助。
維基百科從2001年開站以來,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急速攀升,到了2007年增加的速度達到最高峰,但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反轉。自此之後的每一年,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都持續減緩。雖然到了2019年的條目總數超過了600萬筆,但是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察,全世界大多數的人感興趣的事情介於100萬到200萬件之間(百科全書紀載的數量都遠少於100萬則),因此之後增加的條目都比起以前的「更不有趣」。現在追加的新內容,充斥著一堆只有條目的標題和簡介、卻沒有詳細內容的「小作品」等著別人去補充資訊。垃圾資訊量的成長速度遠高於真正的知識資訊量。
還有另外一個跟知識資訊量有著類似趨緩跡象的東西:「書籍」。根據書中的數據,可以發現新書數量的增加速度也持續在減緩,看起來新數據和新想法的產出速度都在減緩下來,作者評論道:「這是越來越沒有新東西的洪流」。我自己反思的事情是,不要隨著資訊洪流起舞和追隨「更多」的資訊,反而要仔細篩選、挑揀高品質的內容。要去主動連結和創造出自己的洞見,或許,「少」即是多。
.
#加速中的地球暖化
.
作者談了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都正在「減速」,這對地球永續是好事,對社會公義是好事,但是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危機:「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的速度越來越快」。從下圖可以發現,溫度的變化一直往右上角發展,代表增溫越來越快。這個數據跟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呈現很強的關聯,遠在2010年左右還有許多反對地球暖化的學說,但如今科學家們面對實際的數據,幾乎沒人在辯駁暖化效應正在惡化的事實了。
作者引用了世界自然基金會執行長 潭雅.斯蒂爾(Tanya Steele)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是第一個知道自己正在毀滅地球的世代,也是最後一個還能做些什麼的世代。」雖然人類對於衛生、貧窮、教育等方面作出重大努力,也克服了許多難關,但是對於溫室效應的挽救,卻顯得束手無策。
如同最近發生在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和災難,其嚴重程度不斷打破歷史紀錄,這不是偶然,而是平均溫度上升的必然。最令人憂心的是全球溫度上升的速度,至今仍然沒有半點趨緩的現象。只能祈禱美國和中國的對抗戲碼盡快落幕,或是美國什麼時候才要覺醒帶領世界各國一起迎戰真正的敵人「地球暖化」?人類是否能團結起來打贏這場戰役,或者事後回顧去奚落當初的無所作為?
.
#後記:放慢不是壞事
.
《大減速》的作者透過這本書帶出一個觀念:「人類過去生活的環境一直都是停滯和緩慢成長的平衡狀態,就只是沒有像現在這麼『急遽變化』而已。」我們正走向逐漸的減速,只是當停滯到了極點,又會出現下一次的加速變化(不知道我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
從書中的各類數據看來,以及世界各方面的趨勢顯示,這是一個成長趨緩的年代(除了溫度加速上升)。我們要警覺那些舉著大旗吶喊「加速經濟成長」和「重返成長榮耀」的人物和口號,事實是趨勢早已改變,而且舉世皆然。我們已經不是乘坐在加速的列車上,也不該繼續乘坐下去。
作者認為趨緩帶來的另一項好處,是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質問,那些「我們祖父母和父母輩沒有質問過的事情」,因為他們的年代變化得太快、出現太多新鮮事物了。未來我們遭遇的無論科技、經濟、生活模式的變化速度,都可能會來越慢(看看令人失望的 iPhone13),如何降低自己對加速的期待,過上理想和滿足的生活,成了我們這代人的新課題。
最後,我想引用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Bezos)談打造商業策略的一句話:「與其問未來什麼會改變,不如問未來什麼是『不會改變』的?以這個回答去打造你的事業。」套用到我們自己的人生,享受親人、朋友和家庭的快樂相處時光,或許就是那件不會改變的事情。讓我們放慢腳步,細細思考什麼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並以此打造自己心中的理想生活。
.
Kobo電子書7折代碼:WAKISLOW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jW9fkV
使用期限:9/26~10/2
.
感謝 聯經出版 提供抽獎贈書
長榮大學學貸 在 矽谷阿雅 Anya Che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謝謝《商業周刊》的露出!從蘋果日報記者,到臉書產品經理...別人不敢做的傻事,都成了她的求職祕技
金融風暴這種全球性的大蕭條,正好被我遇上了。2008年雷曼兄弟等華爾街公司垮台,美國大部分企業都在裁員,失業率超過10%,而我剛好從台灣到美國芝加哥的西北大學念行銷碩士,正準備畢業。我第一次去美國、在那也沒人脈、英文差、揹著一屁股學貸,可以說是前途堪慮。
為了得到面試機會,我除了海投500封履歷和求職信,每一份都根據職缺說明修改,甚至一度到畢業生人數是我們系的10倍多的企管系「等門」,只求能夠攔截到一個機會。我跟以前在台灣當記者一樣,站在系館外一等就是幾小時,輪流面試的同學們一離開,面試官走出來,我就拿履歷上前毛遂自薦:「我是隔壁行銷傳播系的學生,我沒有拿到跟您的面試,但這是我的履歷,請您考慮!」
但,我不出色的履歷幾乎沒有讓我拿到面試機會。
聽人家說,找工作要靠人脈,但我去美國念碩士前不認識半個人,哪有人脈?不過,山不轉路轉,我念頭一轉:誰說沒人脈?學校這麼多老師,我是西北大學的學生,找老師,老師不會拒絕見我吧!我先拜訪了系主任Tom Collinger,他看著一臉愁苦的我說:「我相信每個學生的潛力!」接著建議我多跟其他老師聊聊,但系上老師早就被畢業在即的同學圍繞,我乾脆大膽地到其他科系的老師辦公室一一敲門!
拜訪之前我會搜尋好老師的背景,看老師在專業社群媒體領英(Linkedin)有認識哪些人,那些人服務的公司有哪些我有興趣的職位,而且會先寫信給老師。當老師說:「我不知道有誰可以介紹給你。」我就說:「你可以介紹我某某某,他是你之前在這家公司的同事!」當老師說:「那妳再寄妳的履歷給我。」我就可以說:「有,今天早上寄出了!」當老師再說:「那妳寫信跟我說希望我怎麼介紹。」我就會說:「有,你介紹我的信我也幫你寫好了,你剪下貼上就可以了!」
有一天,我拜訪了教授Abe Peck,老師是個5、60的活潑老先生,他說他大半時間住在加州聖塔芭芭拉,那兒陽光普照還有海灘,跟下雪的芝加哥不像,接著說:「我也不認識妳,一時也想不出要介紹誰。但我明天有辦一場演講,妳可以來聽!」
去之前,我上網搜尋了所有講者的資料,一一聯繫講者,向他們自我介紹,你如果曾經試著在網路上搜尋人,你會驚訝發現不難找到他們的email。其中有個講者叫做Peggy Walker,是美國一家小雜誌社「凡斯媒體」的執行長。
廣告
演講當天,我用事先背好的英文,上前和Peggy表達來意:「Hello! I am Anya. Good Luck!」(你好!我是阿雅。祝你好運!)Peggy說她有收到我事前寄的信,我開心了一下,心想:肯定有好印象!演講結束,我幾乎沒聽懂Peggy在說什麼,但我又拿著事先背好的英文說:「Good job!Can I get your card?」(妳講得真好,可以跟妳要張名片嗎?)email聯繫後,Peggy說他們沒有在徵才,不過願意請人力資源長Loreen Muzik安排我跟他們的數位團隊見面聊聊。面談後我覺得這個公司實在太適合我了!這家媒體公司有在考慮提供廣告主數位行銷服務。我心想:「數位、行銷、媒體。太幸運了,我註定要到這家公司工作!」
幾個禮拜過去了,我沒有收到任何聯繫。我打手機給Loreen,她接起電話:「喔!我已經被裁員了,不在那家公司工作了!對了,妳可以幫我介紹工作嗎?」當時的環境真的就是那麼差!我心想,雖然她不能幫我安排面試,但總可以告訴我一些公司的訊息吧!我約她喝咖啡,在芝加哥郊區鐵道旁的一家星巴克裡,我們談話每過20分鐘就要暫停,等火車轟隆轟隆的噪音結束才能繼續。她因為已經不在公司服務,一五一十告訴了我公司的狀況。我還記得,結帳時我們兩搶著付錢,畫面看起來挺有趣的,兩個人都失業,同是天涯淪落人,彼此惺惺相惜吧!
芝加哥找工作沒著落,我就想不如到大城市機會應該比較多吧!媒體公司最多的城市是在紐約和洛杉磯(多年後我才知道洛杉磯的媒體是指電影業,根本跟我的背景沒有相關),我於是決定花兩個月在這兩個城市找工作、拜訪業界人士。但,我一個人也不認識,要拜訪誰呢?
出發前,我拜訪了學校的老師們,牆上貼著他參加奧運幫忙傳遞聖火、上電視評論節目的照片,教授Clarke Caywood天生就適合上鏡頭,他先是一一跟我介紹他牆上的照片,但接著說,他的學生太多,每個人都要介紹,所以他不能幫我介紹什麼人。我正感到失望,老師一邊搖搖手,一邊拆開剛收到的包裹,我發現包裹裡是傳播專家產業公會的通訊錄。老師見我似乎不太願意離開,他說:「這樣吧!這通訊錄上面的人其實我大多不認識,但我們所屬同一個公會,要不妳去看看哪些人可以聯繫,借妳15分鐘,妳翻一翻,再拿來還我!」
我打開通訊錄,發現都是傳播領域知名公司的一級主管,我發現撿到寶,連聲謝謝老師,飛奔到系學會上的影印機,那15分鐘,我沒看,倒是一頁一頁全部印下來。同時,我也找出學院過去十五年的校友名冊。靠著這兩份資料,裡頭有上千位行銷傳播類專家,我逐一列出住在紐約和洛杉磯的人,一個個寫信跟他們聯繫。
我寫信問這些陌生人:「可不可以請你給我15分鐘?」我想,15分鐘很短,大家可能比較願意會接受,但現場見面通常會有半個小時的時間。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上,我剛見完一個校友,聊得很開心,但就像其他校友說的,他們公司在裁員,不但沒招人,連自己的飯碗都快不保。我狼狽地找了一家咖啡店,一邊翻著公會通訊錄,看到有美國最大電信業者Verizon的傳播長Peter Thonis,當時智慧型手機剛起飛,電信業者是影響社會動態的當紅角色,我猶豫了一下,我想,以他這樣權高位重的人,不可能回我;但我又想:「最糟會怎樣?」大不了就是他不回我啊!於是硬著頭皮寄了email給他。
幾分鐘後,對,就在幾分鐘後,他回覆我了!當天下午在紐約一個飯店開會,5點鐘我可以在一樓咖啡廳等他,對!當天!我看著email,不敢置信,心想是不是我英文很差看錯內容,但左看右看,他確實答應見我。
當天我戰戰兢兢地到了飯店,雖然通訊錄有照片,但我不確定是現場是哪個人,左右打量,「Are you Anya?」一個中年男子帶著大大的微笑跟我握手,我驚魂未定,他問我:「妳知道我為什麼見妳嗎?」我搖搖頭,根本緊張到沒辦法思考,他說:「像妳這麼有膽,敢直接約我見面的人不多!」
就這樣,我陸續見到了很多業界大佬。我在紐約時報的報紙上找到了執行長的名字,試著在網路上找他的email,寫信後,他還真的答應見我!我在紐約和洛杉磯見到了上百位業界人士,每個人都說:「我很欣賞妳,但我們公司在裁員。」有一次在紐約,我穿著如今回頭看覺得很「俗」的白襯衫、黑套裝,結束跟VOGUE和GQ雜誌員工的面談,對方又對著我搖搖頭說:「我們在裁員,但是祝妳好運!」我踩著很不舒服的高跟鞋,走在垃圾發臭的紐約街頭,看到一家中餐館,坐下來點了一盤排骨飯,飯來的那一刻,我突然好想家,覺得自己好失敗,我想:「原本我在台灣,是走路有風的大報記者,怎麼會落魄到美國遇到金融風暴,到處求人,一個工作也沒有?!」那時候沒有LINE等通訊軟體,國際電話卡又不便宜,我撥了電話給芝加哥的政大校友會資深學姊Grace,眼淚不爭氣流了下來,滴到排骨飯上。
我落寞地回到芝加哥,同期畢業的同學差不多都走光了,大家都說美國沒工作,不如趕快回亞洲卡位比較好,我看著拜訪各校友的筆記,雖然真的一個面試都沒有,但我在準備面談的過程中學到了不少東西,我了解這些各式各樣的媒體公司現在的專案、還有產業的趨勢。我想,要不我回頭跟幾個月前演講認識的凡斯媒體Peggy聯繫吧,或許這些資料對她會有幫助。
我寫信給Peggy:「我在紐約和洛杉磯,見到了很多妳的同業和競爭對手,妳想不想知道他們在做些什麼?可以給我15分鐘嗎?」Peggy答應了!
去之前,我做了一本商業計劃,整理了當初人資長Loreen告訴我的資料,像是凡斯的現況和困境,凡斯的其中一本雜誌讀者是美容院老闆,於是我到了美容院採訪一些讀者,也聯繫上幾個廣告主。接著整理產業趨勢和其他公司在做的專案,選出我認為凡斯最適合的幾個項目。我舉了一個例子,企劃了一個手機網站,列出其中的功能和內容。我也列出,如果要做這些專案,他們需要什麼樣專長的人,當然,我「剛好」符合大部分的條件!
凡斯的辦公室其實很老舊,有兩層樓,一樓中間有個木製的傳統櫃檯,中間還有著創辦人的照片,Peggy的辦公室在一樓的最底端,見到Peggy,我深呼一口氣,開始簡報。我建議他們創立一個數位服務部門,用原本公司做網站的人力,為廣告主做電子報、架網站等。15分鐘後,簡報完畢,我看著Peggy,她沒有說話。我想死定了,她肯定覺得我是來搞笑的!她說:「妳願意當contractor嗎?」我當時其實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我只問她是不是全職、有沒有支薪,接著一口答應!回家查才知道其實contractor是約聘雇的意思,但在英文裡,也是那些水電工、土木工等臨時工的意思,我還差點以為她要我去當水電工!
就這樣,當時,我的專長或許還是不是數位行銷或做app,但我靠著我的記者經驗,找人、採訪、創了我的第一份數位行銷工作,這工作也奠定了我日後做電商app、成長駭客和大數據行銷的基礎。我當時其實並沒有覺得我一定要在美國工作,我只是覺得,如果我失敗,我希望是因為我盡了全力還不夠好,而不是我沒有盡全力,因此沒有獲得機會。
最糟的時代,我沒有找到工作,但我創了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
書摘選自:矽谷阿雅《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從台灣記者到臉書電商產品經理的顛覆筆記
作者簡介:矽谷阿雅
台灣人,現居美國矽谷。原為台灣蘋果日報記者,毅然辭掉工作赴美讀書,一路到矽谷科技公司擔任電子商務app產品長。榮獲十多項美國數位大獎、美國Min雜誌年度最佳行銷人獎提名、Girls in Tech 40歲以下女性科技精英榜、台灣十大傑出青年提名。
阿雅在美國的十幾年工作經驗,讓她有了很多新的視野,經常在臉書「矽谷阿雅」粉專分享在美國的職涯故事、海外求職秘訣、矽谷最新產品管理與行銷知識。在美國西北大學、聖荷西州立大學、喬治亞大學擔任客座講師,受邀在成長行銷座談會、數位分析座談會、手機創新座談會、矽谷頂級新創 加速器Plug & Play等美國大型座談會演講,也擔任人工智慧新創公司顧問。在TEDx Talk主講【慌世代-拓荒世代】,吸引台灣各大媒體驚艷報導,並在全台超過20間大專院校與企業巡迴演講。
🔥 博客來:https://reurl.cc/Wd86qy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 [1661021360858244:69:對商業周刊(http://xn--zsrzt.com/) 說讚的朋友]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eers/blog/3002616
長榮大學學貸 在 矽谷阿雅 Anya Che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後疫情時代、職場冰河期找不到工作?
《矽谷阿雅: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從台灣記者到臉書電商產品經理的顛覆筆記》排行榜第一名,上市一週三刷!
📌 博客來全球直送+電子書立刻看:https://reurl.cc/Wd86qy
我是一個台灣長大的平凡文組女生,爸爸在模具工廠上班、媽媽在家做裁縫,當學生的時候,我最爛的科目就是英文和數學,連「游泳池」和「海洋」的英文都分不清楚,從來沒想過自己有機會到矽谷一流科技公司工作,帶團隊架網站做電商app、成長行銷、數據分析。但過去十多年,我懵懵懂懂,靠著很多陌生人的幫助走到今天,我期許自己能成為你的「陌生人」──分享我學到的東西給你,哪怕只有一絲絲幫助也好。這是為什麼我在幾年前成立臉書粉專還有寫這本書,希望有更多跟我一樣平凡出生的人能有機會追逐自己的夢想。
在過去五年,有超過上千個讀者來信諮詢,我發現大家的困境都大同小異,大家對現況不滿意,但又對未來很迷惘;覺得焦慮,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想到海外工作,又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但說要加強,又不知道從哪開始;有些跳脫舒適圈的想法,卻又害怕「砍掉重練」,也看不到未來可能的報酬;想出國讀書,又擔心學貸很貴,畢業不知道找不找得到好的工作;想進近年比較紅的產業,又發現過去好像「把路走窄」了,沒有相關經驗;想到海外大公司,又發現大企業職缺好像都是專才,自己卻好像什麼都會一點但都不專精;考慮轉行到職缺比較多的職業,又覺得自己不很有天份和興趣;更慘的是還遇上經濟不景氣,即使真的跨出去,世代也不給機會。你慌了,覺得自己不上不下,對自己懷疑。
這本書當然不可能給你所有的答案,但你不孤獨,這些心情我感受過。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砍掉重練」到美國唸書,畢業後還遇上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第一章我寫下一些具體的私人故事,還有遇到職涯十字路口必須轉折的時候,我是怎麼想的。第二章我集結了一些每次去演講時大家最常問的問題:英文很差就沒出路嗎?沒有人脈,就找不到好工作嗎?要怎麼跟陌生人破冰?在美國工作會遇到什麼挑戰?我有經驗但遇到瓶頸,想要轉換跑道,該不該去?我也會談我怎麼用「忠於自己的興趣、敞開心胸嘗試、有機會就把握、遇到不會就學習!」的四大準則具體做職涯的決定。
第三、四章我將一步步跟你一起打這場仗,這是一場硬仗,你得在心靈和技能層面都要準備好。第三章我們來聊聊如何做好心理準備:追夢是不切實際的嗎?面對低薪、瓶頸的迷茫,要怎麼面對?面試被拒、不符合條件,我真的可以嗎?還有怎樣找到自己的亮點,把它變成自己的秘密武器。第四章完全是實戰的「乾貨」:怎麼找出自己適合的產業、公司、工作?怎麽建立人脈?怎麼自我介紹?人家問你為什麼要離職怎麼說?怎麼用這個時代的方式寫履歷?怎麼在領英上讓獵頭主動跟你聯絡?面試常見的問題要怎麼回答?怎麼講自己的缺點和失敗?面試要問什麼問題?怎麼談薪水?怎麼決定新職位要不要去?
第五章我想建議你退一步、看遠一點,分享一些我以前不知道、近年在矽谷學到的觀念,一些我希望「有人早點告訴我就好了」、「如果20歲就知道多好」的早知道,我也會分享一些血淋淋的失敗經驗還有我從中學到的東西,最後,我會分享為什麼我又「砍掉重練」再出發做新創。
回首我走過的路,我並沒有走一條「常規」的路:沒有面試,我就去別人的面試「等門」,靠著一本商業計劃到公司毛遂自薦,創了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很多人說我是勇敢、顛覆、反骨、反古、韌性、任性,也有人說我破壞規則、創造夢想,但這不是一本教科書,我沒有要你用跟阿雅我一樣
有時候,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的,但其他時候,真的沒有機會,與其在那空等,不如自己創造。等別人給你開一扇窗很好,但偶爾,你要自己把門踹開!如果你追不到夢想,那就自己創造它!
\#矽谷阿雅從傳統媒體到科技新貴的電商拓荒之旅/
蘋果日報記者→希爾思百貨產品經理→Target百貨電商產品長→麥當勞全球電商資深總監→eBay新興市場產品長→Facebook電商產品經理
⭐️ 美國Min雜誌年度最佳行銷人獎提名
⭐️ 榮獲十多項美國數位大獎
⭐️ 榮登美國40位40歲以下女性科技精英榜
⭐️ 台灣十大傑出青年提名
⭐️ TEDx Talk【慌世代-拓荒世代】演講
⭐️ 各大媒體驚艷報導
⭐️ 超過20所全台大專院校巡迴演講
#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 #最壞時代更要敢try #你不反骨怎麼顛覆
作者/#矽谷阿雅(鄭雅慈Anya Cheng)
台灣人,現居美國矽谷。原為台灣蘋果日報記者,毅然辭掉工作赴美讀書,一路到矽谷科技公司擔任電子商務app產品長。榮獲十多項美國數位大獎、美國Min雜誌年度最佳行銷人獎提名、Girls in Tech 40歲以下女性科技精英榜、台灣十大傑出青年提名。
阿雅在美國的十幾年工作經驗,讓她有了很多新的視野,經常在臉書「矽谷阿雅」粉專分享在美國的職涯故事、海外求職秘訣、矽谷最新產品管理與行銷知識。在美國西北大學、聖荷西州立大學、喬治亞大學擔任客座講師,受邀在成長行銷座談會、數位分析座談會、手機創新座談會、矽谷頂級新創加速器Plug & Play等美國大型座談會演講,也擔任人工智慧新創公司顧問。在TEDx Talk主講【慌世代-拓荒世代】,吸引台灣各大媒體驚艷報導,並在全台超過20間大專院校與企業巡迴演講。
芝加哥大學企管碩士(University of Chicago)、西北大學整合行銷傳播碩士(Northwestern University)、政治大學學士。
│工作經歷│
美國──
現籌備新創中
臉書 電子商務產品經理、科技與創新產品行銷資深經理
eBay 手機拍賣新興市場產品長
麥當勞 全球電商資深總監
目標百貨(Target Corporation,美國第二大零售集團)平板電腦電商產品長
希爾斯百貨(Sears Holdings,前美國第四大零售集團)手機電商產品經理、大數據行銷分析經理
凡斯媒體集團(Vance Publishing)數位產品經理、數位行銷品牌經理
台灣──
卓越公關不凡廣告 經理
蘋果日報 記者
⭐️\國內外聯合‧重量推薦/⭐️
林依晨/明星
劉軒/知名作家、心理學教育家
理科太太/YouTuber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矽谷臉書工程師
工程師作家的轉行人生/矽谷知名部落客
江湖人稱S姐/台灣知名人資部落客
何則文/作家、職涯教練、人資主管
艾兒莎/知名作家
胡智為/美國大聯盟棒球選手
翁琬柔/《身為國際新聞記者》作者
麥玉潔/新聞主播
張太咪/《大英國小職員職場奮鬥記》作者
張瑋軒/女人迷創辦人暨執行長
黃大米/作家
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
蘇盈如/《2030轉職地圖》作者
王治真/福斯汽車集團亞洲未來創新中心高階經理
林偉克Weiko Lin/好萊塢名編劇導演+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
葉至誠/科技部駐舊金山科技組組長
周岐原/風傳媒主編
鄭國威/泛知科技公司知識長 鄭龜煮碗麵
紀炫宇 Walter Chi/紐約知名政治公關
Ariel Meyer/Lyft區域總經理+前eBay全球新興市場總經理
Brian Clark/泰國電信集團True數位長
Eric Cheung/Google矽谷總部電商成長駭客經理
James Huang/巨思文化創新長兼數位時代技術主編 數位時代
JR Lee/正能量YouTuber
Jenny Sun/YouTube矽谷總部產品經理
James Regan/Facebook矽谷總部科技專案經理
Sharon Chai/Uber矽谷總部全球行銷科技營運高階專案經理
Tom Collinger/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前整合行銷傳播學院副院長
Punit Kapoor/麥肯傳播集團印度區總經理
Zoher Karu/花旗銀行歐洲中東亞太非洲區數據長
Rayman Cheng/前希爾斯百貨副總+美國音響潮牌Nakamichi USA執行長
📌 博客來:https://reurl.cc/Wd86qy 全球直送+電子書同步上市
📌 誠品:https://reurl.cc/rxKyLx
📌 金石堂:https://reurl.cc/GVG8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