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長條圖線上製作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長條圖線上製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長條圖線上製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長條圖線上製作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當你用簡報、試算表軟體,或是流程圖繪製軟體製作出一張圖表後,因為要用在風格比較輕鬆,或是需要吸睛的報告現場,還是要插入網頁文章中,或許可以試試看「 INSTAD.IO 」這款免費線上工具,協助將三種類型圖檔轉成手繪圖: - 各種長條圖、圓餅圖等統計圖表。 - 各種流程圖、心智圖、魚骨圖。 - 各種...

長條圖線上製作 在 跟著凱南瘋旅遊-千萬人氣部落客、旅遊作家、專題講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6-18 14:59:18

屏東市美食。 #屏東市中央市場雞蛋糕。無店名招牌 單一口味雞蛋糕熱賣30多年 假日會有第二個攤(#歡迎轉貼分享) ★完整全文:http://blog.udn.com/ssss01298/138000248 走進 #屏東中央市場 圓環處時,會看到有個被等待人潮包圍的小攤子,賣了30多年來始終沒店名也沒...

  • 長條圖線上製作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2 12:46:54
    有 255 人按讚

    當你用簡報、試算表軟體,或是流程圖繪製軟體製作出一張圖表後,因為要用在風格比較輕鬆,或是需要吸睛的報告現場,還是要插入網頁文章中,或許可以試試看「 INSTAD.IO 」這款免費線上工具,協助將三種類型圖檔轉成手繪圖:

    - 各種長條圖、圓餅圖等統計圖表。
    - 各種流程圖、心智圖、魚骨圖。
    - 各種 ICON 圖示圖案。

    自動、快速把你的資訊圖表轉換成「手繪風格圖檔」,甚至還能轉出「 Gif 動畫圖」。

  • 長條圖線上製作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16 22:04:11
    有 495 人按讚

    #食況轉播 #RAW變身青森美術館

    如果你剛好在12月9日至13日到 RAW 吃飯,你會看見餐廳左側牆面掛了九幅畫。其實不是畫,是攝影作品,由日本青森縣出身的知名攝影師— 柿崎真子— 所攝下,奈良美智名作《青森犬》的屁股、《森之子》的大頭像,青森藝術家成田亨的《鹹蛋超人》原稿、奧地利藝術家Erwin Wurm在十和田美術館展出的《Fat House & Far Car》,都在其中。

    接著你會明白,你欣賞的藝術作品,是你將品嚐的菜單。

    這份菜單的作者,自然是江振誠主廚。身為「青森國際大使」,延續去年與青森縣政府的合作,江振誠再度把青森搬來台北,RAW變身為藝廊,推出五天限定的「New Aomori Gallery」。為什麼是藝廊?一方面是因為,礙於疫情,江振誠無法親自到當地,只能採取「線上視察」的方式,透過網路連線鏡頭虛擬體驗青森,並由柿崎真子紀錄其視角;二方面是,藝術欣賞本來就是江振誠喜愛的事物,他已經領略過青森的美麗風土與豐饒物產,這一次,他想向台灣民眾深度介紹青森的藝術與人文。

    吃完這份菜單,你也就跟著江主廚的腳步,造訪了 #青森縣四大美術館:收藏奈良美智、成田亨、棟方志功等國際級青森藝術家作品的 #青森縣立美術館; 整個城市遍佈了藝術作品,為館藏藝術品量身打造的 #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以明治大正時期日本酒及蘋果酒倉庫改造而成,強調傳承與創新的 #弘前當代美術館;提供全球藝術家創作園地與靈感的藝術村 #青森國際藝術中心。

    #藝術品變菜單

    長條脆餅上搭載著芋泥、芋頭塊、花生醬、香草冰淇淋與香菜苗,多咬幾口產生宜蘭花生捲冰淇淋的趣味,這一道親切小吃的名字,竟然是「鹹蛋超人」(ウルトラマン)。你知道《鹹蛋超人》的作者成田亨出身自青森嗎?身為鹹蛋超人粉,江振誠熟知其中每一個角色,超人兄弟的第六位成員、奧特之父與奧特之母的親生兒子—太郎,就令他聯想到芋頭(taro)。原來如此啊!

    春季菜單出現過的水蓮菜編織義大利麵,與蛤蜊奶油醬、杏仁奶凍、煙燻軟絲一起吃,依舊美味。編織的聯想,來自「十和田美術館」裡的巨大藝術品、紐約韓籍藝術家徐道获的《因果》,遠觀有如吊燈,近看才知是一個個鮮紅或透明的樹脂小人串起的裝置,隱含佛教輪迴、生與死互為因果的理念。

    同樣改編自春季菜單,有如迷你花園的沙拉裡,交錯著水菜、紅鳳菜、仙人掌、海帶、櫛瓜花、風鈴花、金蓮花、茴香花,等等蔬菜花草的千滋百味,這一碗花團錦簇,原來是《青森犬》的食物!矗立於青森縣立美術館的《青森犬》,是奈良美智廣為人知的名作,也是館內少數開放攝影的作品,眼皮低垂的狗狗散發憂愁的氣質,會隨著四季變換景色,牠面前的白碗在春夏時分會種滿花草,吃得真健康。至於我們人類吃的、藏在沙拉底下的鮑魚、白魽魚、生蠔醬,狗狗就無福消受了!

    青森縣的十和田市盛產馬匹,十九世紀末曾是日本政府培養軍馬的基地,退役軍馬則會變作馬肉料理,以馬肉做成的「櫻鍋」則是當地著名的鄉土菜。江振誠在線上視察時,發覺櫻鍋和台南牛肉鍋像極了,於是以蔬菜與牛骨、牛腱製作牛肉澄清湯,盛入密封罐中,將芸彰牧場的台灣生牛肉片與薑絲、松露絲一起投入,關蓋悶二分鐘,就成了味道鮮甜口感嫩脆的牛肉料理。

    由安藤忠雄設計的「青森國際藝術中心」(Aomori Contemporary Art Center),隸屬於日本青森公立大學,建築隱身在大片山林裡,又有「看不見的美術館」之稱。為模擬此意象,江振誠發想一道「森林系帆立貝」,以青森名物「帆立貝燒」為概念,在醃扇貝與炒蛋慕斯之上,堆疊了水菜、小白菜、海蘆筍、茴香等等蓊鬱香蔬,必須撥開這片青翠,才能嚐到扇貝,猶如穿過樹叢、發現藝術寶藏。

    黑石獨有的「黑石湯汁炒麵」(黒石つゆ焼きそば),在炒麵裡加入拉麵湯的特色小吃,也被江振誠拿來改造一番。他選用極細麵,兩面煎黃成脆餅,上桌時澆淋豚骨高湯,攪拌開來則可嚐到香甜的海苔醬,與五花肉叉燒一起吃,頗誘人胃口。

    三內丸山是日本最大的繩文時代村落遺跡,超過四千年的出土文物中,三大發現是人偶、3D編織與栗子,原來四千年前的人以栗子作為主食!江振誠主廚剛好借用本季「漢方」菜單中一道「鴨肝麵茶」,洋溢濃郁堅果風味的麵茶醬汁,用以襯托煎香的鴨肝與當季的板栗,鮮鹹與甜美並陳。

    逛美術館也有解決三餐的需求,青森縣立美術館內的「四匹貓」咖啡館,其咖哩飯頗有名氣。江振誠將之解構一番,咖哩醬採取墨西哥mole作法,煙燻辣椒辛香明顯,搭配煎烤過的牛小排、炸千層馬鈴薯與紅蘿蔔,紅椒番茄口味的西谷米脆片增添口感,還有一杯「喝的」咖喱飯:以濁酒、米水調製成的雞尾酒,灌入咖哩煙霧,香料芬芳與米的甘甜相撞,還真有幾分像咖哩飯。

    把房子和車子變胖的幽默作品,是奧地利藝術家Erwin Wurm在十和田美術館展出的《Fat House & Far Car》,用來比喻人們膨脹的慾望。最後的甜點就是一幢胖屋子,柚子膠、可爾必思慕斯與棉花糖構成屋子的主體,柚子泡泡象徵白雲,可愛的屋頂則是薑餅,呼應漸漸濃的聖誕氣氛。

    #青森值得一訪再訪

    九道菜,九個攝影作品。江振誠說,他希望把這九張照片變成九張明信片,當大家可以再度出國旅遊的時候,可以帶著去當地,按圖索驥欣賞青森之美。「不是必遊景點,不是必吃美食」,在與攝影師柿崎真子一起線上視察時,江振誠請柿崎小姐用人像的觀點拍攝各個藝術作品,「我希望未來大家可以去尋找九張照片裡的九個人。」

    青森縣「蘋果知事」三村申吾則透過視訊與在場大家空中相會,他的呵呵大笑與西裝內襯秀,即便經由網路傳輸也不減感染力。記者會播放了一則「青森等你來」的影片,青森的蘋果農、睡魔製作職人,都把自己活好,耐心期盼旅人再度前來。

    我非常感動。我曾二次造訪青森,二次都和江振誠主廚同行,第一次是2016年11月,陣容盛大的媒體團,第二次則是2019年10月,跟訪江主廚為RAW餐會先行踩點的參訪行程。情誼綿延至今,我徹底體會到青森人重感情重關係,即便是商業合作案,也要做久做深。正是時間積澱的情感提醒我們,疫情過後,一定要回青森走走。

  • 長條圖線上製作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06 22:10:11
    有 637 人按讚

    這段新聞紀錄片拍攝於1992年10月10日(李慶安主持、陳月卿旁白、同年10月14日在電視首播),就在中華商場動工拆除日(1992年10月20日)前十天,製作單位走訪了中華商場的住戶與店家,紀錄了如今看來彌足珍貴的影像與充滿回憶的過往。(影片來源:國家圖書館)

    影片內容包括了早期中華商場的黑白照片、鳥瞰整個中華商場,專訪中華商場的住戶、店家老闆與顧客,以及由中華路東側觀看中華商場的人潮及車流景觀。

    在影片裡,我們可以看到昔日中華商場特有的景觀,包括電子零件市場、電腦軟硬體及電動玩具店,還有服飾店、鞋店、禮品店、古玩、郵票與錢幣店,以及大門深鎖的真北平餐館。

    製作單位還特地訪問了幾家具代表性店家的老闆:點心世界的老闆趙先生、李大吉禮品店的老闆李先生,以及傳統戲劇鞋店的老闆李玉修先生(知名藝人李國修的哥哥),透露出這些在中華商場經營店舖已經數十載的老闆們內心的不捨、辛酸與無奈。

    下面是影片旁白的完整內容:

    中華商場歷時三十一年,即將面臨拆除的命運,為了配合整個西門地區的重建計劃,整條中華路要開闢成一條七十八米的林蔭大道,並且在原址要興建地下商場,如此一來不但疏通整個西門地區的交通瓶頸,並且可以結合西門徒步區、西門廣場、衡陽路歷史街區,和台北車站特定區,所以商場的拆除,堪稱是重建整個西門的重要里程碑,但話說回來,曾經在五、六○年代,風光一時的中華商場要被拆除,確實也是令人感傷懷念的一件事,在那裡的一千多家商店,曾經是全台灣最輝煌、最繁榮的商業中心,有各式各樣的新舊商品,從國外和中南部來的人,都會被帶到中華商場一遊,表示不虛此行,有人說,中華商場曾經是台北人的驕傲,甚至有人形容它帶動台灣經濟的繁榮,但是現在隨著台灣經濟的快速發展,中華商場反而沒落了,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更是令人不勝唏噓,本單元走訪這個充滿了無限記憶的地方,做最後一次的巡禮。

    十月十日國慶日當天下午,我們從中華路東側的大樓樓頂向下鳥瞰,整個中華商場插滿了國旗,旗海和從北門一路延續下來的國慶牌樓,車陣和人潮共同組成了,西區這一片浩瀚繁榮的景象,如果沒有意外,這將是中華商場為我們展示的最後一次繁華景象,因為再過一個星期,它就要繁華落盡,消失在台北的地平線上,在拆遷之前,且讓我們一起來對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老商場,做一次最後的巡禮。

    中華商場從北門延伸到小南門,長達一公里多,從第一棟到第八棟,分別命名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一千六百多家商號所販賣的商品無所不包,越往北邊,商品越現代化,最前面的忠孝兩棟,前店種類繁雜,有藝品、電器傳統木工等等,而後店就專業多了,幾乎清一色是電子零件,這裡所匯集的商家,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子電器零件市場,吸引很多行家和學生到這兒選購,上了忠孝兩棟的二樓令人眼睛一亮,想不到這裡摩肩接踵,吸引了這麼多青年學生在這裡打電動玩具、看電腦、買軟體,顯然這裡也形成一個新潮的軟體資訊中心,熱鬧眩目的情形,使人無法聯想到,這裡一個星期以後就要被拆除了。

    這一批學生消費潮從一、二棟的二樓,一直延伸到三、四、五棟的二樓,這三棟可以說是中華商場的精華地段,正好貼近西門鬧區的心臟地帶,並且連接西門圓環,這裡所聚集的學生服飾店,絕對是全國最大的學生服飾大本營,質料花樣應有盡有,而吸引學生更重要的因素是價格便宜,訂製一件長褲只要一、兩百塊。這個老闆才開了三年的店,生意門庭若市,他的哥哥也在隔壁開服裝店,已經有二十幾年歷史了。

    有服飾店的地方,連帶的鞋店也應運而生,而款式當然也都針對青年學生的喜好,除了新潮的商品以外,這幾棟也夾雜著幾家傳統商品老店,比如古玩、郵票和錢幣,這幾類商品原本在這裡也是相當出名的,古玩古物的愛好者免不了要逛到這裡來,但是這一類的店現在已經關的關,搬的搬,稀零凋落不復往昔了。

    中華商場真正保留傳統風味的商店,要過了西門圓環以後的六、七、八棟才找得到,在這裡還不難發現一些風格獨特的傳統商店。

    除了這一位跟我們熱絡打招呼的老先生,是四川老鄉以外,這裡從老闆到顧客也都是四川鄉親,鄉音親切,牌技可以通,而彼此之間面孔脾氣都熟,所以很多四川籍的老人家都喜歡跑到這裡來閒聊,拆除之後,這麼溫暖的窩恐怕不容易再找到了。四川老人茶館的隔壁是名噪一時的真北平餐館,門牌號碼從三十三號延伸到五十九號,據說全盛時期店面多達四十幾間,幕後大老闆是已經過世的張體安將軍,如今大門深鎖,對照中華路對面即將開幕的西門英雄廣場,更令人不勝唏噓。

    中華商場的小吃店也曾經聲名遠播,全盛時期多達五、六十家,大家習慣到西門町逛街以後,順路走到這裡的南北館子小吃一番,如今小吃店已經寥寥無幾,唯一還維持盛名不墜的是義棟樓下的「點心世界」,依然占據二十個店面,也依然還維持著不錯的生意,但即使如此,也沒有辦法和當年的盛況相提並論。

    想要做旗幟、獎盃紀念章、臂章和徽章的人,一定會想到中華商場,這一類的手工藝品,是中華商場後段幾棟的獨門生意,以這一家「李大吉」為例,已經整整經營了三十一年。李老先生是標準的把中華商場,當做自己的產業來做,賺了錢就擴張店面,一間一間地買,把所有的基業全部熬在這裡,商場的拆除對他的打擊不可謂不大。而這一位開傳統木工藝品店的老闆,卻擔心中華商場的拆除,會使得一些傳統技藝消失了,他的憂慮我們在八棟二樓的「李玉修國劇靴店」得到了印證。李先生是名劇場演員李國修的哥哥,他承襲父業,在中華商場開設這個全國唯一的傳統戲劇鞋店,商場拆除以後,他手中的這個行業很多可能就此消失了。

    和西門鬧區新崛起的高樓大廈相比,破舊矮小的中華商場確實是沒落了,中華商場的樓起樓塌,正代表著台灣經濟的繁榮與脫胎,但是劇烈的胎變,也陣痛了多少未能跟隨時代前進的人們,為了台北市的整體發展,也為了西區的重生,中華商場不得不拆,但是它的拆除,除了給我們幾許繁榮落盡的無奈和感慨之外,這一棟棟破瓦殘壁之間所隱藏的辛酸悲苦,也有待政府努力去撫平。

    《認識 中華商場》

    二戰結束後,台北市中華路鐵路沿線搭建起一整片違章棚屋,聚集了一千餘戶無處容身的難胞,蕪雜零亂、殘破不堪,成為1950年代台北市的獨特景觀。

    1959年,蔣中正總統指示整頓重建。

    1960年,台北市政府決議將中華路鐵路東側的市集聚落改建為新式商場,並於同年7月1日起開始進行違建的拆除與商場的興建工作。

    當時迫於經費不足的限制,因此以居民一次負擔的方式籌措改建經費。負責規劃興建施工的是陸根記營造,工程進展相當快速。

    經過八個多月的施工,1961年4月22日,單一建築體呈長條狀,以連棟方式形成一長串排列的八座三層樓水泥建築正式落成啟用,由當時的台灣省主席黃杰命名為「中華商場」並題字,中華商場以八德做為各棟之名,成為當時台北市的新地標。

    中華商場坐落在台北市中華路一段中央,北起忠孝西路口,南至愛國西路口,由八座三層樓建築所組成,由北而南以「八德」為名分段,分別為忠段、孝段、仁段、愛段、信段、義段、和段、平段,總長1,171公尺,興建經費總計為新台幣47,335,845元。曾為大台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公有綜合商場,緊鄰西門町,興盛一時。

    八大座商場共可容納1,644個租戶,平均每戶只分得約2坪大的空間。中華商場為獨立八棟三層連成一線之房舍;一樓為商店,二、三樓為住家(後來二樓也幾乎成了商店)。

    以早期中華商場第一棟「新美達照相材料行」的地址「中華商場忠段下東五七號」為例,得以一窺當時中華商場店家地址的陳述方式:

    1. 中華商場以段為單位,而非我們現在慣用的棟。1961年落成的中華商場共有八大棟,以八德命名,從北到南依序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而忠段指的是八棟中華商場之中,位處最北邊的第一棟。

    2. 「下東」意指位於東側的下層(一樓)。中華商場一樓的東側與西側分別為不同的店面,西側臨鐵路,東側面對寬廣的中華路,是大家較常在老照片裡見到的中華商場正面。

    3. 中華商場的東側是單號,西側是雙號。一樓有單號與雙號,二樓跟三樓則只有單號(因為西側沒店面)。

    1964年,台灣松下電器在西門町的中華商場信棟南端樓頂,豎立了當時台灣最大的霓虹燈,閃爍的霓虹燈提供了城市繁華的意象,也在民眾心中留下鮮明的記憶。

    經過多年發展後,八棟商場租戶所經營的行業各具特色:

    販售家用電器、音響與電子零組件的商家多位於忠、孝兩棟,1980年代隨著個人電腦產業興起,販售相關軟體、硬體與週邊設備的商家也開始出現;

    玉器、琺瑯及台灣民俗藝品曾經是1970年代台灣中南部及日本遊客採購的重點,此類商家與販售古董、古玩及字畫的商家皆分布在仁、愛兩棟,郵票、古幣蒐集與交換專門店及相命、堪輿舖子則零星穿插其間;

    信、義、和三棟有許多中國各地的小吃,著名的有「徐州啥鍋」、「真北平飯館」、「點心世界」等;

    成衣、制服、牛仔褲、軍用衣料、老人茶館、旗幟徽章等相關商家則分佈於和、平兩棟。

    1981年5月,中華商場20年租約期滿。

    1984年,中華商場產權被台北市政府登記名下。

    1981年5月,中華商場20年租約期滿。1985年,中華商場產權被台北市政府登記名下,1985年5月1日之後,商場樓頂的大型霓虹燈開始進行拆除。之後,中華商場樓頂的廣告物便被完全拆除,西門鬧區的夜景也因此失色不少。

    1986年,台北市西區新計畫出爐,中華商場拆除之聲漸起。

    1990年,中華商場東側開挖捷運工程,中華商場生意一落千丈。

    之後,為了因應市區重新規劃與捷運施工等需求,台北市政府於1992年10月20日開始拆除中華商場,從北往南一棟一棟地拆,八棟建築終於在10月30日被全部夷為平地,原址則配合中華路改造計劃,成為林蔭大道的一部分。

    歡迎光臨中華商場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hungHuaMarketBazaar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