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長春美術社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長春美術社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長春美術社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長春美術社產品中有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白紙的內部 ◎王小妮 陽光走在家以外 家裡只有我 一個心平氣坦的閒人。 一日三餐 理著溫順的菜心 我的手 漂浮在半透明的百瓷盆裡。 在我的氣息悠遠之際 白色的米 被煮成了白色的飯。 紗門像風中直立的書僮 望着我睡過忽明忽暗的下午。 我的信箱裡 只有蝙蝠的...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空拍#影片製作#航拍 今天想借這個影片,分享好久沒有閒談的部份,就是跟大家聊聊這陣子操作兩台空拍機,所遇到的不算有趣,但值得與同好分享的一些空拍實際的情況及感想。 話說到合歡山空拍,才知道空拍機飛進雲霧的狀況,機身跟機槳是會濕掉的。 太早起床,一直將不要的畫面錄下,還不自知,回家看影片才發現...

長春美術社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51:39

白紙的內部 ◎王小妮 陽光走在家以外 家裡只有我 一個心平氣坦的閒人。 一日三餐 理著溫順的菜心 我的手 漂浮在半透明的百瓷盆裡。 在我的氣息悠遠之際 白色的米 被煮成了白色的飯。 紗門像風中直立的書僮 望着我睡過忽明忽暗的下午。 我的信箱裡 只有蝙蝠的...

長春美術社 在 有筆x鋼筆工作室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9 01:57:55

裏外都有圖案,日本製的,適合收納印章紙膠帶~~ . 阿噹娃娃 請找妹妹👇🏻 FB: EGG in 日本⋈韓國連線代購 タマゴx계란 點進去按‘前往社團’,沒有回答問題沒有大頭貼不加謝謝 . #樋口裕子ヒグチユウコ ✨樋口裕子 收納鐵盒✨ ◆日本製 ◆尺寸:約18.3×23.3×7.5cm 售價:12...

長春美術社 在 近藤弥生子 Yaeko Kondo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17 20:32:37

本日のプレスツアーではなんと、普段は一般公開されていない製紙工場まで見学させていただく幸運に恵まれました。  この製紙会社の工場があるのは、水の都と呼ばれる埔里。日月潭で有名な南投県にあります。日本統治時代にはこの地が製紙産業の拠点に指定されたそうです。  日本が台湾統治を終えこの地を去った...

  • 長春美術社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9 21:00:26
    有 95 人按讚

    白紙的內部 ◎王小妮

     

    陽光走在家以外

    家裡只有我

    一個心平氣坦的閒人。

     

    一日三餐

    理著溫順的菜心

    我的手

    漂浮在半透明的百瓷盆裡。

    在我的氣息悠遠之際

    白色的米

    被煮成了白色的飯。

     

    紗門像風中直立的書僮

    望着我睡過忽明忽暗的下午。

    我的信箱裡

    只有蝙蝠的絨毛們。

    人在家裡

    什麼也不等待。

     

    房子的四周

    是危險轉彎的管道。

    分别注入了水和電流

    它們把我親密無間地圍繞。

    隨手扭動一只開關

    我的前後

    撲動起恰到好處的

    火和水。

     

    日和月都在天上

    這是一串顯不出痕跡的日子。

    在醬色的農民身後

    我低俯著拍一只長圓西瓜

    背上微黄

    那時我以外弧形的落日。

     

    不為了什麼

    只是活著。

    像隨手打開一縷自來水。

    米飯的香氣走在家裡

    只有我試到了

    那香裡面的險峻不定。

    有哪一把刀

    正劃開這世界的表層。

     

    一呼一吸地活著

    在我的紙裡

    永遠包著我的火。

     

    -

     

    ◎作者簡介

     

    王小妮,1955年生於中國吉林省長春市,中國現代詩人,朦朧派後期、大學生詩派代表人物。1982年王小妮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從事電影文學編輯,曾任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教授,現已退休。著有詩集《我的紙裡包著我的火》、《半個我正在疼痛》、《致另一個世界》、《出門種葵花》、《月光》、《落在海裡的雪》等,隨筆集《我們是害蟲》、《目擊疼痛》、《上課記》、《看看這世界》等,及小說集《1966年》等等。曾獲美國安高詩歌獎(1999)、中國2002年度詩歌獎、新詩歌詩界國際獎(2004)等等。

     

    -

     

    ◎小編淵智賞析

     

    自七零年代朦朧詩派的崛起開始,中國的詩壇進行了一場浩蕩的革命,而以舒婷與王小妮為首所帶來的女性詩歌,更為此一革命注入了新血。從舒婷式的愛情語言表達,到翟永明對女性意識的深度挖掘,更可以發覺女性詩歌在各種社會/身體層面,開始對於傳統的男性凝視之規訓進行各種回應,無論是抗拒、迎合,或是任何獨白或對話。王小妮的詩則殊異於此類詩風,在九零年代,王小妮曾經寫下「重新做一個詩人」,自此詩以後,他的詩便不再能以簡易的「女性詩歌」做涵括,不再以性別做為關照對象,反而關注於性別所隱藏的秩序世界,因此在她的詩中,不難見到各種日常的物品。他透過對日常秩序的洞見與解構,來完成女性詩歌最想抵達的批判性。而今天我們要讀的這首〈白紙的內部〉,便是王小妮對日常秩序解構的最具體展現。

      

    詩首先以極為日常的情景作為開場,陽光在屋外,詩人在屋內走動、洗菜、煮飯、午睡,「人在家裡/什麼也不等待」,一連串的行動組成了一幅極為日常的場景,看似並無特異之處。但到了第三段,這種日常所周圍隱伏的危險便開始浮現:「房子的四周/是危險轉彎的管道。/分别注入了水和電流/它們把我親密無間地圍繞。」生活在科技進步的當代,要水一扭開水龍頭就有,要電按下開關便會通達整間屋子,然而這些東西本質上卻與災難的本質相同,差別不過只是在於他們的量恰到好處的時候,便是安全的而已。從此處我們便可看出王小妮試圖進行的解構行動,我們所使用的所有資源以現在而言固然皆是一種想當然耳,但在使用的背後,卻有著由自然所召喚出來的不安的魂魄。在此情形下,便反而浮現出人對於自身的掌控之過度信心,以及其背謬。王小妮接續著寫道:「日和月都在天上/這是一串顯不出痕跡的日子。」這正是他對於此一現象的剖析所做的結論,日子的痕跡總是隱於萬物之下的,即使是天象的運行,依舊內括著一套無形的邏輯,掌控著日常之間的一切神秘。

     

    因此,末兩段,王小妮揭示了人之所以為人的獨立命題,也就是「活著」這件事本身,「不為了甚麼,只為活著」,在一切神秘之間,察覺萬物與自我的聯繫並不容易,因此,身為一個詩人的責任,便是要如同一把拆信刀,將世界的表層割開來,從而看見世界的核心。而世界便如同白紙一般,包著詩人所擁有的詩歌的火焰,隨著對生命奧秘的執著,焰色也不斷地變換,在燒毀一切的表層與否的可能性中不斷竄動。

       

    無論是女性主義,或是任何討論弱勢群體的理論,都曾經描述過一個困境,女性在面對既定的社會象徵秩序時,究竟要進入社會秩序本身進行修正,或是徹底地做一個女巫式的存在,退出秩序所施予的規訓,從此退出社會與歷史之外。正如過去許多學者所指出的,大多數情況下,女性的思想在歷史進程中是沉默的,但當他們一開口,或是寫作,他們進入的歷史卻是一個早已經被殖民、被父權想像所異化的世界。此一困境困擾著學者無數,人們往往不斷地在二元與非二元間的想像之中後退。在王小妮的詩學中亦可看見類似的影子,而她對其作出的回應也實踐於創作之中,她不打算去做一個對舊秩序念念不忘的詩人,而是對於秩序本身進行挑戰與疑問。正如前文所提及的句子:「重新做一個詩人」,她的身分早已經離開女性、離開弱勢,離開所有被秩序所環繞的文明,而重新成為一個詩人,來面對一切萬物,並永遠懷抱感情與多疑。

     

     

    -

     

    圖片來源:吳浩瑋

    美術編輯:吳浩瑋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大學生詩派 #王小妮 #白紙的內部 #女性詩歌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5/20210519.html

  • 長春美術社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17 21:00:00
    有 43 人按讚

    靈魂交響曲──讀黃燦然《我的靈魂》 ◎AKI

    一、作者介紹

    黃燦然(1963年-),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市,1978年12月開始移居香港,1984年9月考入廣州暨南大學新聞系。現於香港大公報任職國際版翻譯工作。

    二、詩與語言

    黃燦然的詩作具有鮮明的風格,他的詩中經常展現生活中的日常,在語言上有著濃厚的抒情性,在敘述觀點上他總是以較為客觀的視角切入,大部分的詩人是在詩中建立並形構出自我,而在黃燦然的詩中,他試圖隱去自我,他詩中的「我」成為閱讀中帶領讀者進入詩境的鑰匙,他的取材並非以帶有主觀的眼睛去挖掘內心層面,反而是客觀的凝視這個世界,生活中難以言說的道理以及感受,黃燦然試著用詩來把握。

    〈黑暗中的少女〉

    一張瓜子臉。生輝的額、烏亮的髮

    使她周圍的黑暗失色,她在黑暗中

    整理垃圾,堅定、從容、健康,

    眼裡透出微光,隱藏著生活的信仰。

    她的母親,一臉憂悒,顯然受過磨難

    並且還在受著煎熬,也許丈夫是個賭棍

    或者酒徒,或者得了肺癆死去了,

    也許他在塵土裡從不知道自己有個女兒。

    每天凌晨時分我下班回家,穿過小巷,

    遠遠看見她在黑暗中跟她母親一起

    默默整理一袋袋垃圾,我沒敢多看她一眼,

    唯恐碰上那微光,會懷疑起自己的信仰。

    以〈黑暗中的少女〉為例,黃燦然在詩的開頭,以瓜子臉、生輝的額、烏亮的髮、使她周圍的黑暗失色,他運用精簡的描述輕易在讀者心中勾勒出「黑暗中的少女」的形象。開頭以「一張瓜子臉」將少女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拉近,隨後接「生輝的額、烏亮的髮、眼裡透出微光」,這三個明顯的光源與少女周圍的黑暗形成對比,少女如同一個發光體,她周圍的黑暗與整理的垃圾襯托出她的堅定、從容、健康。詩的第二段寫少女母親的出場以及對於少女父親的臆測,反覆運用「也許」、「或者」這類猜測的判斷句式,剛好呈現出一個關於像「我」這樣的路人,旁敲側擊眼前這個少女可能背負著某種命運,情感的徘徊使得詩中瀰漫一股抒情氛圍,而少女所經歷的磨難又如同她身處的黑暗,更加襯托出她的明亮。在最後一段中,黃燦然將鏡頭轉向到「我」身上,讓讀者跟隨我下班回家的步伐穿過小巷,少女與我在相同的場域中碰面,透過我的眼睛觀看少女的生活情境,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從遠處看少女與她的母親在黑暗中整理垃圾,但又沒敢多看她一眼,因為擔心那微光會懷疑起自己的信仰。透過「我」的心境轉折襯托出少女信仰的堅定。詩在相信與猶疑之間產生張力,黃燦然運用簡潔精確的語言呈現深邃的詩意。

    三、詩與節奏

    黃燦然在評論集《在兩大傳統的陰影下》中提到他同意美國詩人詹姆斯.賴特的看法,認為講究形式更多是會解放想像力,而不是限制想像力。他認為講究形式的詩人在各方面重複自己的機會很少;而不講究形式的詩人總是很容易重複自己,因為他的經歷大部分用於「發明」每一首詩的形式。

    黃燦然提到他自己在學習形式的同時,也學習使用標點符號,他認為標點符號既是文字的一部分,又是音樂的一部分,能使文字和音樂都更加豐富和多樣。語言無法表達的情緒可以透過聲音傳達,這正是詩中音樂性所追求的境界。黃燦然的詩歌音樂主要指的是「詞語的音樂」,不仰賴任何修辭、不模仿其他音樂形式,使詞語本身有著自己的生命在流動。

    〈否定〉

    對於你,事業初成者,對於

    你調遣幾十個手下的未來計畫,

    你印堂上隱約升起的權力光暈,

    你越來越接近於主管級的笑聲;

    和你,成家立室者,對於

    你努力顯得不經意地把話題

    扯到太太逐漸隆起的肚子,

    新居,請教去哪兒買搖籃;

    還有你,剛踏入社會者,對於

    你一臉稚氣所掩藏的狡黠

    和「請多多關照」背後

    「等著瞧我吧」的暗示,

    他,那個白髮憑窗者,

    和他,那個灰鬢倚欄者,

    還有他,那個禿頭踱步者,

    都有足夠的資格和理由

    一一予以否定:他們都曾經

    熱情地投入生活──

        如石沉大海。

    以〈否定〉為例,整首詩十九行,由「對於你……和你……還有你……他……和他……還有他……」這樣一個長句組成,而這些長句的運用不單單只是表達他想說的話,也在閱讀過程中使人感到新鮮。他詩中使用長句可以視為是一種音樂經營,在〈譯詩中的現代敏感〉一文中,他提到:「詩行的長短排列和標點符號本身已構成視覺上的節奏感。」在他詩中也確實能看見他以標點符號形成「視覺節奏」中的作用。「聲音節奏」與「視覺節奏」,當這兩者合而為一正體現黃燦然詩中展現出來的詩意。

    四、詩與生命

    黃燦然在提過他有幾年的時間都處於生病的陰影下,儘管他已不大生病,處於一種享受健康的狀態,他在享受著健康時容易忽略的生命的歡愉,也因此他認為病即健康,健康即病。他在生病前,對生命的理解都是承受痛苦;生病之後他漸漸發現生命應是歡愉的。他把語言視為有其獨立生命的東西,把詩人視為語言的載體,所以認為詩人寫下來的詩已不是他的詩,而是順應他的語言的命運。

    〈黎明曲〉

    維多利亞公園朦朧的輪廓

    被朦朧的人影塑造著,然後我看見

    周圍的摩天大廈已接住最初的曙光。

    我在高高的單槓下徘徊,心中的紋理

    有露珠在滑動,而我知道,我已飽含

    黎明的元氣和空氣。我開始吐納,

    拿煙味和酒味換健康的前景,而我知道

    我已不再清新。眼前沒有月桂樹,

    身邊也沒有長春藤。這些晨運者

    都是心靈脆弱者,一場重病曾經

    差點奪去差點被他們揮霍掉的生命。

    現在他們像我一樣,活在地平線的

    另一側,陰影既是他們想擺脫的,

    又是他們辨別並珍惜明亮事物的地方。

    那個為了苗條而嘔出膽汁的少女,

    那個因身上的贅肉而淚水倒流的婦人,

    那個想偷偷征服厭食症的年輕母親,

    她們都擺出努力的姿態,跳躍,

    壓腿,彎腰,深呼吸,緩步跑,

    穿行於抬不起頭來的男人中間。

    這些體育陰暗面的證人,把日子

    押在早睡早起上。而我為自己

    這過來人加旁觀者的身份感到抱歉。

    歸途中我注意到,在遠方,在一座高樓的天台

    碟形天線盛住一縷霞光。就寢前

    透過臥室的窗囗我看見,在另一座高樓的天台

    一樣的裝置盛住一樣的霞光,

    它正在減弱、消退、淡去,

    它是我,一個晝睡夜起的人,

    就寢的精確鐘面,它說:

    再見,白天。

    以〈黎明曲〉為例,他表示一九九二年的一場大病使他如同換了血,健康是陽,生病是陰,而他有機會看到人生和世界的陰陽。詩中「朦朧的輪廓」、「周圍的摩天大廈已接住最初的曙光」好像有一種希望是若隱若現的感覺,儘管自己已不再清新,重病曾奪去生命,但彼此都還是在地平線上另一側活得好好的,因為曾被籠罩在陰影之下,所以陰影既是他們想擺脫的,又是他們辨別並珍惜明亮事物的地方。正因為黃燦然將語言當成表達他對生命理解的媒介,也因此他詩作的質量乘載自己的生命體悟,他認為歡愉趨向平靜,甚至來自平靜,他的詩歌色調因生命體驗而明亮起來。

    五、結語

    《我的靈魂》按時間編排收錄黃燦然從1994年至2005年期間的詩作,透過觀察日常生活的場景,將捕捉到的碎片做延伸,慢慢形構詩的身體。藉由時間的催化,黃燦然的詩與生命形成緊密的連繫。

    黃燦然在詩集《游泳池畔的冥想》自序中提到,對於善的追求成為他詩歌的基調,那是經過對詩歌和人生的長期思索,發現了光明與善。但之後在與凌越的訪談中,黃燦然說自己繼續思索下去,最後發現人生的真相是不分黑暗與光明,也不分惡與善。當他看到這個真相,並不意味著他是不分黑白、不分善惡。但是他之外尚有一個藝術家,藝術家有責任揭示真相,就像他有責任去表明他的立場。如同《我的靈魂》最後一首詩〈來自黑暗〉的末兩段:

    但我仍生活在陰影裏,

    部分是我過去的陰影,更多

    是周圍那些在黑暗中、鬱悶中

    和疾病中的人們投來的

    巨大的陰影──

    它時刻提醒我(我甚至

    聽見它低語):「你的世界

    已被光明和黑暗分割,現在

    你就像一棵樹,雖然也仰望天空

    但永遠屬於大地。」

    --

    美術設計:游佳真

    圖片來源:游佳真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17.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黃燦然 #我的靈魂

  • 長春美術社 在 靜巷六弄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13 18:31:07
    有 1 人按讚


    #不在繁華色相中
    #吳士偉個展
    #紫藤廬

    暑假的時候,走訪一趟青雨山房拜觀吳士偉的作品裝裱。三位姓吳的,吳士偉、吳挺偉和我愉快的聊了一個下午。除了觀看士偉近期要在紫藤廬展出的作品之外,挺偉也拿出了許多裝禎用的材料,並分享了許多在書畫裝裱的知識。

    我與士偉相識多年。觀察到他多年來對於書畫創作的歷程,只能說此人真是謙謙君子,而且畫如其人的優雅與飽滿。且書寫一篇短文,做為文字導覽。開幕日期為10/24日下午兩點。

    〈不在繁華色相中─試論吳士偉水墨近況〉

    文人畫在20世紀的發展困頓
    隨著清帝國的衰敗,中國的科舉制度在1905年被取消之後,整個文人階級也跟著在民國初年逐漸的消失不見。固然,文人的風雅與品味令人懷念,但過往那種將科舉、菁英文官與品味「三合一」的組合,已然無法在民國時代延續。

    陳衡恪(1876-1923)在1921年所撰寫的〈文人畫之價值〉一文中提出「文人畫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學問,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陳衡恪出身於晚清的世家,其父親為陳三立(1853-1937)與祖父陳寶箴(1831-1900)俱為清代文人官員,其弟陳寅恪(1890-1969)則是20世紀中國之史學權威。從陳衡恪的世家背景可得知他在民國十年寫文章捍衛傳統文人畫價值時的家學淵源。無奈,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使得中國新一代的知識份子不僅強烈的質疑自身的文化傳統,更激進者甚至主張中國應該走向「全盤西化」的道路,才能振衰起敝。

    從晚清開始,中國的留學生大都先前往「明治維新」後的日本,之後的第二波則是前往歐美留學。雖然,陳衡恪也曾前往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博物學。他返回中國之後對於文人畫的倡議,顯然抵擋不住更多從歐洲與日本返國的藝術提倡者。徐悲鴻(1895-1953)的「中國畫改良論」,或是林風眠(1900-1991)的「東西方融合論」,如果放在「五四」與「新文化」運動的脈絡下,明顯的更能獲取年輕世代的支持。歷經1949年的共產革命之後,文人畫在中國的後續發展只能苟延殘喘的躲藏在階級鬥爭的陰霾裡。1980年後的「改革開放」固然帶來了一線生機,但是後來的「新文人畫」運動,在大量西方當代藝術移入後,也僅能曇花一現的凋零。

    吳士偉與他的文人品味養成
    吳士偉先後畢業於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之)、文化大學與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國立藝專時代所就讀的工藝科應用美術組,奠下了他日後對於古玩(長命鎖)、漆器、銀器與織物(緙絲、刺繡)的愛好。此外,當年席德進(1923-1981)對於臺灣民俗文物、建築的重視,也滋養了他的藝術底韻。除了古人之外,影響吳士偉水墨的老師包括了江兆申(1925-1996)、李義弘、蔣勳與倪再沁(1955-2015)。可以說,江兆申的秀麗筆墨、李義弘的攝影觀景構圖、蔣勳的人文素養與倪再沁所重視的文人筆墨,都構成了吳士偉畫作中的重要養分。

    從20世紀跨越到現在,吳士偉的水墨創作一方面要抵抗臺灣藝術市場對於當代藝術的偏好,另方面則是要面對如何在當代的生活情境裡去蒙養文人畫的品味。舊時代的文人品味來自於書香官宦世家、來自於琴棋書畫、來自於四書五經與詩詞歌賦。這些文化條件,也就是陳衡恪在民國時代對於文人畫沒落的無力回天之憾。整個時代的風氣、社會政治與經濟結構都已經發生巨大變化之後,文人(官員)階層已然消逝。真正意義上的文人畫已經不存在;在我們這個時代,唯一能夠持續發展的只有文人畫的品味與精神。

    無論是親自拜訪吳士偉的工作室,或是瀏覽他的臉書,都可以發現他對於古物的嗜好。時間所淬鍊出來的歲月痕跡與歷史記憶,無論是在他所收藏的長命鎖、銀器或是漆器上,都可以看到古香古色的斑斕美感。例如,此次展出的【浥清塵01】的畫心周邊就有銅綠的斑剝效果;【浥清塵02】的花瓶,還刻意的使用燒過的銀箔來暗示時間的流逝感。2020年的作品【瓊華】裡的漆器圓盤,也在珠紅色的顏料下,隱約使用墨色的暈染,來增添歲月感。此外,【平安長春】作品中,所使用的「全形拓」紙張是購自中國大陸的現成品,買回之後再添上竹簾、花卉與托盤。「全形拓」(把古代的青銅器利用特殊的手法來呈現青銅器的立體造型)盛行於清代金石考證學風的乾隆與嘉慶年代。清代晚期書畫篆刻家趙之謙(1829-1884)時常在「全形拓」的紙上做花卉。此後,無論是吳昌碩或齊白石等人皆有不少此類的作品。元代文人畫家趙孟頫(1254-1322)在論畫時說:「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以今日的角度而言,「古意」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詮釋與作法。吳士偉的古物收藏癖好,無疑的是他文人品味養成的重要養分。

    繁華落盡見真誠
    文人畫的技法可以仿效,但是品味卻難以學習。明代的董其昌(1555-1636)曾說:「畫家六法,一曰氣韻生動,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成立鄞鄂,隨手寫出,皆為山水傳神」(董其昌〈畫眼〉)。吳士偉酷愛旅行,足跡踏遍許多地方─除了故國山河之外,造訪臺灣北海岸的三芝、老梅等處之後,他以海藻綠畫下了【春渚】。此外,他在臉書上留下了大量他在臺北或新北市巷弄所見的花花草草,而這一些用攝影留下的影像,也常成為他眾多花卉作品的造型來源。
    吳士偉的線條,來自於他長期的書法鍛鍊。本來,在文人畫的系統裡最講究的其實是以書法線條入畫,然後讓線條在畫面上可以言說自己,而非僅做為造型的陪襯。他對於筆墨線條的掌控,可見於【蘭香馥郁】裡的從容與自在,以及類似常玉(1895-1966)構圖【觀止】中充滿節奏感的飽滿與生機盎然。從趙孟頫之後,中國的文人畫甚少觸及顏色的使用。趙孟頫說「今人但知用筆纖細,傅色濃艷,便自謂能手」;事實上,吳士偉的用色除了來自傳統的中國畫顏料,也運用到大量的日本畫顏料。在訪談中,他提及剛到東海大學研究所時就開始接觸了膠彩畫;他還特別提及廖瑞芬建議他使用日本畫的天然胭脂以及嘗試其他的膠彩顏料。因此,吳士偉畫作裡顏色表現,不僅層次豐富(有時會參用銀箔或黑箔),設色飽滿而不俗豔。

    〈不在繁華色相中〉展覽,吳士偉展出了他最近三年來的精心之作。我對佛學並無研究,但「色相」或許可解釋為人們目光所能及的現象界。「繁華」的「華」字等同於「花」,也就是吳士偉最常繪製的題材。本次展覽中,他的花卉作品確有幾件刻意的在描寫花落花謝的過程,例如【抱香】裡那些以較黑的墨色所畫的蘭花,或是【綺蘭】作品中太湖石左側的枯萎蘭瓣。時間的流轉,會讓人有「傷逝」的感悟。王羲之在〈蘭亭序〉中也說「故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魏晉名士的風流,不在驚世駭俗,而在於真誠的理解生命的短暫與苦痛。吳士偉的〈不再繁華色相中〉不僅提供給我們豐富的視覺饗宴,也提醒了我們在於生命的虛幻與真實之間,一個重要的觀看位置。

  • 長春美術社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4-02 12:54:38

    #空拍#影片製作#航拍

    今天想借這個影片,分享好久沒有閒談的部份,就是跟大家聊聊這陣子操作兩台空拍機,所遇到的不算有趣,但值得與同好分享的一些空拍實際的情況及感想。

    話說到合歡山空拍,才知道空拍機飛進雲霧的狀況,機身跟機槳是會濕掉的。

    太早起床,一直將不要的畫面錄下,還不自知,回家看影片才發現。

    也有一次太專心做拉遠畫面的視覺效果,竟然讓空拍機離高壓電塔好近,而跟隨功能也一直無法掌握,後來才知道要飛近一點才行。

    還有當下根本不知道河谷上有拉電線,直到回家看影片才驚覺,也慶幸自己當下沒有硬要飛過去。

    買了空拍機,預設的影像錄影格式不對,也才發現所拍的影片,根本無法用iMovie剪輯。

    到太魯閣空拍才知道姿態飛行是怎麼一回事,而且自主飛行練習是如此重要,話說前一天終於趕在下午4點到達長春祠,立馬拿出空拍機空拍,但是遙控器一直提示,處在姿態飛行模式,所以簡單的飛行一下後,就放棄繼續空拍的念頭,到了晚上才開始努力上網查詢,姿態模式的相關建議與知識,後來隔天一早七點在天祥附近空拍,就比較有概念。

    不過十點多又到長春祠空拍時,還是發生不小心將搖桿打錯,完全不知道自己一直讓空拍機往山壁瀑布方向飛去,還好自動避障功能救了我的Air 2。此外當下可能是往來飛行太久,最後還是被警察盤問,查看是否有按照規定向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申請空拍許可證。

    去龍洞空拍兩次,因為怕不小心就血肉模糊,還是不敢單手接機,所以一直在找合適的起降地點,嘗試操作縮時攝影也最後完全失敗。

    到北埔才知道市區全部禁飛,本想空拍北埔慈天宮,只好轉到南埔拍百分橋。

    到南庄向天湖附近才知道不是所有的禁飛區都會顯示,雖然它離樂山雷達站還有一段距離。

    加入臉書空拍同好社團是這麼的重要,裡面有好多空拍知識與經驗的分享,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

    空拍真的沒有想像的容易,也非常的不輕鬆。前晚就要看天氣,替空拍機充好電,還有構思取景的方向與內容,還要心中跟媽祖拜託,希望能保佑隔天飛行一切順利。

    此外不時要跟上天搶時間,還要看老天的臉色,希望它風吹小一點,而且願不願意給我一個即時的佛光普照的光影效果,不然大老遠跑一趟,能夠拍的素材就會非常的有限。

    而且台灣法規罰的這麼重,要好好的空拍,只能往海邊跟山區跑,所以飛的最盡興的三次,是在南埔百分橋與八里十三行文化公園和永安海濱公園那三次。

    由於之前有慘痛的空拍經驗,所以這陣子的空拍方式,都是非常小心,也不想展現什麼高超的操控技巧,動力絕對不會全開,飛行高度到60公尺就好,用三腳架模式飛行就好,重點在拍照錄影,不是耍特技。

    例如若去海邊空拍,就在沙灘上飛行就好,畢竟如果空拍機不慎發生炸機情況,至少還能撿的回來。

    也學習用偽海上飛行的方式空拍,讓人誤以為我是將空拍機飛到海面上拍攝的,此外努力累積飛行時數,一點一點嘗試各種智能飛行功能,也是常常在做的事情,畢竟飛一趟就多一次的經驗,例如飛2 Pro,就發現它能飛行的時間明顯比Air 2緊湊許多,所以不關遙控器電源,直接更換空拍機的電池,是否可行?不然下次偶遇大景,分秒必爭的情況下,可能就會來不及完整拍攝。

    另外低電力的時候,空拍機是否如預設的條件,自動發出警告,這些都是必須找時間不斷的實驗與摸索,才能對自己手上的空拍機有更深入的認識,而這點跟我們畫畫的一樣,買到一種新的材料,就是要不斷使用,才能發現其潛在的可能性,所以最難的還是在,要不斷維持一定的手感,否則就會容易發生空拍意外。

    好不容易提心吊膽拍完後,剪片也是一個苦差事,例如空拍永安海濱公園,總共拍了20多分鐘的影像,最後反覆從中只剪輯出10分鐘可看的部分,再進行文稿撰寫與配樂工作,所以大概都要花上三天的時間,才能得以完成,所以每次上傳的影片,都是絞盡腦汁換來的心血,以上就是我所分享內容。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 長春美術社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4-27 08:00:00

    展館之宮廷原狀:常設陳列。故宮博物院依據史書和檔案,以文物和複製品為中心,按照曾經在此發生的明清歷史,在部分古建築內系統展示了明清時期的宮廷陳列。進行原狀陳列的宮殿有:
    太和殿:外朝中心建築,位於太和門以北。殿內設有“建極綏猷”匾、雕龍髹金大椅(龍椅)、雕龍髹金屏風、蟠龍金柱。
    中和殿:位於太和殿以北。殿內設有“允執厥中”匾、兩乘肩輿。
    保和殿:位於中和殿以北。殿內設有“皇建有極”匾。
    內廷後三宮區:
    乾清宮:內廷中心建築,位於乾清門以北。殿內設有“正大光明”匾,是秘密建儲的用具。
    交泰殿:位於乾清宮以北。殿內設有“無為”匾、存放清二十五寶的寶盝、乾隆帝禦制《交泰殿銘》、銅壺滴漏、大自鳴鐘。
    坤甯宮:位於交泰殿以北。殿內設有薩滿教祭神場所和皇帝大婚的洞房。
    內廷養心殿區:
    養心殿是清雍正以後的皇帝寢宮,位於內廷西六宮區以南、後三宮區以西。殿內設“中正仁和”匾,東暖閣是慈禧垂簾聽政處,西暖閣西側小室是著名的三希堂。
    三希堂
    內廷西六宮區:
    太極殿:內廷西六宮之一,與長春宮構成一封閉院落。
    長春宮:內廷西六宮之一,院內廊壁有晚清《紅樓夢》壁畫。
    翊坤宮:內廷西六宮之一,與儲秀宮構成一封閉院落。
    儲秀宮:內廷西六宮之一,慈禧曾在此長期居住,殿內裝修考究。後殿麗景軒設“溥儀生活展”,依據《清室善後委員會的點查報告》復原了溥儀用餐的情景,展示末代皇帝中西合璧的生活。
    甯壽宮九龍壁
    皇極殿:紫禁城東北部甯壽宮區的中心建築,位於甯壽宮區內,僅在: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小長假各開放5天(從政府公佈休假日期的前一天開始開放);十一黃金周從9月29日至10月8日開放;暑假期間從7月1日至8月26日開放。參觀皇極殿需要另外購買珍寶館(即甯壽宮區)10元門票,售票處設在甯壽宮區南側的錫慶門外。
    常設展館。設在外朝武英殿區,位於太和門廣場以西。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豐富的中國古代書畫。其中既有晉唐宋元的稀世孤本,也有明清各個畫派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系統地反映中國古代書法與繪畫藝術發展的脈絡。分九期展示從晉唐到明清的古代書畫發展史,每年春夏秋三季展出其中兩到三期,每期包含近70件紙絹類書畫精品,每逢冬季休展,具體展期時間和展品目錄參見故宮博物院網站展覽目錄。展覽配套書籍為《故宮書畫館》第1編至第9編。(李湜等編,《故宮書畫館》第1編至第9編,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第1版。其中第1編出過2008年4月和2009年6月兩個版本,內容完全相同,前者開本稍大,後者封面書名比前者多“第1編”字樣,此外後者與第2編至第9編的裝幀風格相同)
    陶瓷館:-常設展館。設在外朝文華殿區,位於太和門廣場以東。故宮博物院堪稱中國最大的古代藝術品寶庫,其中收藏陶瓷類文物約35萬件。正殿文華殿和主敬殿為第一展室,兩個配殿本仁殿和集義殿為第二、第三展室。400餘件陶瓷精品既體現出從陶器到瓷器的縱向演變,也反映出官窯與民窯的齊頭發展,涵蓋品系之全面,世界罕見。著名的各種釉彩大瓶即在此展出。
    玉器館:-常設展館。在明、清兩代宮廷遺存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相當數量的玉器,其中乾隆朝收藏、使用和製造的作品超過一萬件。設在內廷東六宮區鐘粹宮,展示歷代玉器精品,陳列主題為《盛世琳琅——故宮博物院藏乾隆朝玉器精品展》,至2013年8月1日閉展換陳,著名的“桐蔭仕女”玉雕即陳列於此。
    金銀器館:-常設展館。設在內廷東六宮區景陽宮,展出清宮金銀器精品,陳列主題為《金昭銀輝——清代皇家金銀器特展》,著名的金髮塔、螭紋提梁壺即陳列於此。
    青銅器館:-常設展館。設在內廷東六宮區承乾宮和永和宮,故宮博物院現藏曆代銅器一萬五千餘件,其中僅先秦有銘文的青銅器就有近一千六百件。目前正在閉館改陳,即將推出新的青銅器陳列。新陳列將分為四大主題:青銅器與禮制、青銅器與軍事、青銅器與音樂、青銅器與生產生活。青銅器定名及銘文,都有詳細的注音和淺白易懂的解釋。展覽還將設置“臺北故宮及海外藏中國青銅器”專題,運用多媒體技術,使觀眾對中國古代青銅器在世界博物館中以及世界美術史上所占的地位,有一個“一斑窺豹”的瞭解。
    捐獻館:-常設展館。設在內廷東六宮區景仁宮。故宮博物院自1939年接受第一批私人捐獻文物至今,共接受私人捐獻文物七百多人次,總計三萬餘件,其中不乏國家珍貴文物,故特辟展館分類別、分批次展示,並鐫刻捐獻人姓名於展廳中,以示尊重和感謝。
    延禧宮設在內廷東六宮區延禧宮的東、西配樓,故宮博物院古書畫研究中心和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在這裡不定期舉辦學術性較強的書畫和陶瓷特展。
    鐘錶館:-常設展館。設在奉先殿區,位於內廷東六宮區以南、甯壽宮區以西,陳列英國、法國、瑞士以及清朝造辦處、蘇州和廣州製造的清代鐘錶,著名的清銅鍍金寫字人鐘即在此展示。館內迴圈播放有關清宮鐘錶的紀錄片,館內11點和14點有鐘錶演示。參觀鐘錶館需要另外購買鐘錶館(即奉先殿區)10元門票,售票處設在奉先殿區南側誠肅門外。
    甯壽宮區:-
    甯壽宮區位于宮城東北部,是乾隆時期修建的太上皇宮殿區,包含九龍壁、皇極殿、乾隆花園、珍妃井等著名景點。珍寶館、石鼓館和戲曲館這三個常設展館位於甯壽宮區內。參觀甯壽宮區景點和展館需要另外購買珍寶館(即甯壽宮區,含石鼓館、戲曲館)10元門票,售票處設在甯壽宮區南側錫慶門外。
    珍寶館:設在皇極殿西廡房、部分東廡房、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展示各種材質的明清手工藝品、禮制文物、陳設器物、佛教文物。這些珍寶大都選用金、銀、玉、翠、珍珠及各種寶石等名貴材質,並徵調各地著名匠師設計製造,竭盡巧思,不惜工本,一器之成往往經年累月,其工藝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準。著名展品有孝端皇后鳳冠、清黃玉佛手花插(以上存皇極殿西廡房和部分東廡房)、清二十五寶、清乾隆金嵌寶金甌永固杯、金嵌珍珠天球儀、金編鐘和碧玉描金龍紋編磬(以上存養性殿)、清大禹治水圖玉山、青玉菊瓣式盆水仙盆景、(以上存樂壽堂)、清金累絲嵌松石壇城、金胎掐絲琺瑯鑲寶石高足蓋碗(以上存頤和軒)等。
    石鼓館:設在皇極殿東廡房。展示十件戰國石鼓,所刻石鼓文為中國已知最早的石刻文字。
    戲曲館:設在閱是樓內。滿族定鼎中原,受漢文化影響,宮中文化生活嬗變。關外“篝火觀舞”、“飲酒摔跤”的粗獷娛樂形式,被更有觀賞價值的戲曲替代,並成為宮中娛樂和慶典活動的重要內容。展示故宮現存大量戲曲文物,從演戲機構、戲裝砌末、劇本、戲臺、帝后賞戲景觀等方面加以陳列,並遴選當年入宮名伶唱片復原播放,使觀眾從視覺和聽覺上全面感受清代宮廷戲曲活動。
    其他展覽:-
    天府永藏展:設在保和殿西廡房及西北崇樓,位於外朝前三殿區西側,展示歷代皇家收藏傳統與清宮收藏類別。著名展品有朱碧山造銀槎杯、“一統車書”玉玩套裝匣、清紫檀雕山水八屜蘭亭八柱插屏、張成造剔紅梔子花圓盤(複製品)、楊茂造剔紅觀瀑圖八方盤(複製品)、明尤通款犀角雕仙人槎杯、鈞窯海棠式花盆、碧玉光素大盤、五彩鏤空雲鳳紋瓶、清楠木康熙算術桌、清康熙禦制銀鍍金簡平地平合璧儀等。展品明細詳見天府永藏展網站。
    龍鳳呈祥——清帝大婚慶典展:設在乾清宮東廡房,介紹浩繁的清代大婚程式,展示皇家尊貴至極的奢華,彰顯帝王至高無上的皇權。
    清宮鹵簿儀仗展:設在太和門西廡房,位於太和門廣場西側,展示清宮鹵簿和儀仗用具。
    清代軍機處史料展:設在乾清門廣場西北隅值房,展示清代軍機處相關史實,以圖片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