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分享 #歡迎入坑
即便現在健保制度爛到不行
仍然有許多想不開的人們問著
·
“如果指考考砸了要重考嗎?
還是先去念,再轉學考比較好呢"
·
"我現在大二,你覺得我要畢業拼學士後
還是直接休學重考呢?”
·
嗯…看來這個醫學這個職業
在台灣大概可以再夯個50年😂
·
因此
我決定把各大入學途徑重...
#歡迎分享 #歡迎入坑
即便現在健保制度爛到不行
仍然有許多想不開的人們問著
·
“如果指考考砸了要重考嗎?
還是先去念,再轉學考比較好呢"
·
"我現在大二,你覺得我要畢業拼學士後
還是直接休學重考呢?”
·
嗯…看來這個醫學這個職業
在台灣大概可以再夯個50年😂
·
因此
我決定把各大入學途徑重新整理一次
建議部份純屬個人想法,僅供參考喔
-----------------------------------------
·
《私醫聯招(轉學考)》
·
👥名額
拿108年各校開放的名額為例
只有11個中醫系名額(中國醫8,長庚3)
據說還是新高呢
·
⏰時間
每年8月初考試,8月底放榜
·
📕考試科目
轉大二 : 國文、英文、生物、普化
轉大三 : 英文、生理
·
💰費用
補習費 3-40000$
考試報名費 1800$
學校註冊費2-50000不等
·
💡建議
個人覺得
除非覺得犧牲大一的新鮮人生活沒有差
或是覺得自己的定力足夠的再考慮這條路
畢竟名額真的太少
而且好不容易考上大學了
還是得體驗一下自由的空氣(?
·
-----------------------------------------
·
《學士後中醫/西醫》
·
👥名額
-學士後西醫 : 高醫60人
-學士後中醫 :
中國醫100人、義守50人、慈濟45人
·
⏰時間
每年5-6月筆試,6-7月面試
·
📕考試科目
中醫 : 國文、英文、生物、化學
(慈濟義守加考國英作文)
西醫 : 英文、物理、生物、化學、生化
題目據說相當刁鑽
第一階段通過後還需要面試
因此大部分的人都至少需要考3-4年
·
💰費用
補習費 4-50000$/年 (西醫要加大概一萬)
考試報名費
後中:初試2800$ 複試(中國醫面試)1800$
後醫:初試3200$ 複試2000$
而且請注意!!這是以”間“當單位
也就是你報三間就得付三間的錢,考三次
·
💡建議
故名思義,需要拿到大學文憑後才能考
因此這個選項我個人認為比較適合這樣的人
1、出社會體驗人生一陣子後
2、本來就快要畢業了
如果本身就是物治、藥學、護理等背景的人
會比較容易駕輕就熟
另外建議
不要才讀大一就把目標設定在考後中XD
如果發現這個科系不是你想要的
甚至將來出路不理想,就趕快認賠殺出吧
·
-----------------------------------------
·
《重考》
·
👥名額
每年中西醫整體容額約1000人
·
⏰時間
學測:每年1月考試,4-5月放榜
指考:每年7月考試,8-9月放榜
·
📕考試科目
國文、數甲、英文、物理、化學、生物
·
💰費用
補習費 2萬-30萬$/年
這個部分依照考試分數和南北地區有所區別
錄取的學校越好就越便宜
北部相對較貴競爭壓力也大
考試報名費 : 忘了XD
·
💡建議
個人覺得最理想狀態時是
在還沒進去讀,或是大二之前就決定
對於應考科目的熟悉度還在
也可以少花一些冤枉時間
此外錄取名額相較多
也不會因此錯過精彩的大學生活
但是缺點就是生活作息比較不自由
需要集中管理,而且費用不便宜 ------------------------------------------
綜合以上
我認為沒有最好的方式
但是一定有相較之下適合你的
其中必定需要有金錢或是時間甚至生活上的犧牲
如果思考過後
仍然決定跟我們一起跳入毒窟
就選擇一條路,盡全力去衝吧😊
歡迎分享給有需要的朋友喔
#醫師 #醫學生 #醫學
#會考 #指考 #學測 #考試 #成績
#學習 #重考 #學士後中醫 #學士後西醫#私醫聯招
#讀書 #升學 #心靈雞湯
#讀書帳 #讀書帳號 #知識 #生活
#moo的解憂信箱
長庚物治分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生妹妹的時候,我欣喜若狂。有愛家的工程師、兩個體健的兒子、有房子有車子,再得到一個女兒,我認為自己的人生已經圓滿,原來一切才剛開始。
四個月的時候發現她全面性遲緩、全身肌肉張力不足,我們跑遍了基隆、台北各大醫院想找出原因和解決的方法,十個月,開始了漫漫長路的早療,直到她上國小,復健沒有停過。
2歲做第一次發展評估,治療師建議我們讓孩子去上幼稚園,被拒絕好多次,園長不是要我們把孩子送特教,就是要我們讓孩子大一點再上學,那一刻我才發現,原來孩子被拒絕,讓媽媽這樣的慌張和無助。
2歲的時候說話沒有人聽得懂,領了中度語言障礙手冊。每個禮拜到台北長庚去上語言治療課四年,專業的治療師發現她有重度的遠視和中耳積水,戴上了厚厚的遠視眼鏡、每年寒假開刀做中耳通氣管置放手術,原來一個孩子要看清楚、要聽清楚,竟然不是理所當然。
到台大照了腦部斷層,發現她的腦部灰質過少,醫生宣告她一輩子是學習障礙。我才知道,原來不管怎樣努力,都沒辦法對抗上天給她的特別,我無法改變她腦部的結構。
4歲的時候因為肌肉張力不足,只能走3步就跌倒,沒辦法跑跳,領了中度肢體障礙手冊。帶她每個禮拜到台北去上體操課訓練肌耐力和協調,7歲的時候參加了全國的體操比賽,雖然成績是全場的最後一名,但是她完成所有的動作,那一刻我淚流不止,我只希望她能夠走穩一點、走遠一點,沒想到教練給這個沒有分數的孩子一個上台的機會。
6歲的時候做了上國小前的智力測驗,這個孩子不會仿寫、看不懂任何字、連名字都不會寫,做測驗時完全看不懂題目,拿到了中度智能障礙手冊。
七年不間斷的職能治療、物理治療、語言治療、開刀、復健、體操....幾乎塞滿我的生活,每天下班追趕著上治療課的時間。上國小時她走路跑跳都沒有問題、可以正常溝通,除了偶爾尿褲子,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很不錯,我想,除了無法識字寫字,其他的能力應該都足以應付國小的課程。
入學三個月,才發現她沒有上過體育課,因為有中度手冊,老師以為她體弱又肢障,沒有觀察到她的行動自如可以跑跳翻跟斗,每次上體育課就只能坐在旁邊,不會被球打到的角落。那時我才發現,原來我整整七年早療的努力,抵不過一張身心障礙手冊,被剝奪受教權,不需要詢問和溝通,竟然是這樣粗暴。
我不是沒有努力,而是用盡所有氣力,只想讓這個孩子接受最基本的教育。
一下子我所有的努力崩解,撐了七年的韌性秒速斷裂,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而努力,陷入嚴重的憂鬱,好多次都很想帶她離開人世,如果我們都離開,是不是就不需要這麼辛苦、不需要接受歧視和剝奪?
沒有親身走過這個歷程,沒辦法體會一個特殊孩子要好好在教室上課前,需要多少努力,沒辦法想像原來只是沒辦法跟其他孩子一起上課,就可以讓一個媽媽痛苦萬分,當力氣用盡時想要走上絕路。
我從一個所有評鑑都特優的組長,成了一個特殊孩子的媽媽,嘗盡人情冷暖。從那時開始我封閉自己,把所有時間留給孩子和家人,不再參加任何的聚會和出遊,每天早上7:30踏進教室後,除了上廁所以外,直到下班,沒有離開過教室。
每一次只要有狀況發生,就會有人批評我的人際關係差,其實我是沒有人際關係,弄不懂哪一次是真心?分不清對著我套話的人,背後議論什麼。在現實生活中,除了公事幾乎跟任何人沒有互動。
聽過我的聲音就能知道,極其沙啞低沉,在妹妹入學前,我從來沒有演講過,但是我很想讓更多老師知道特殊的孩子要經歷很多的辛苦才能來到我們的面前,也想提醒更多的老師去注意孩子的狀況、尊重孩子的受教權。
我想的是能不能不需要跟我一樣生一個特別的孩子來親身經歷,就能讓更多人設身處地的了解孩子們的需要和辛苦?
我用特殊孩子媽媽的角色分享前半段:「我們都設身處地想想,如果班上那個特殊的孩子是我們自己的孩子,會不會想出更多的辦法來幫助他呢?用更多的方法來讓他融入課程?在孩子孤單的時候,替他身邊找個朋友?」
每個父母都期許自己的孩子能成龍成鳳,我只期待在我有生之年,妹妹能看得懂我寫給她的情書,有些家長只希望孩子能好好呼吸、好好走路,可是很多時候,沒有機會選擇。
我用在高年級20幾年的教學經驗分享後半段,想要提供老師們一些班級經營和帶特殊生的方法,希望能和老師們一起想想辦法來幫助這些無助的孩子和家長。我們在對待孩子的時候,都能緩一下,不要因為一時的氣憤不小心傷了孩子,我也希望在校園中遇到任意對待孩子的老師,我們都能鼓起勇氣去維護孩子的權益。
在學校的每一場結束前,我都鞠躬拜託現場的老師,我也想要懇求線上所有的老師:「如果在您的教學生涯中遇到我家妹妹,遇到跟她一樣慢的孩子,能不能拜託您們,都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在他們困難的時候替他們想想辦法,好不好?謝謝您們。」
我不能改變她的障礙,但是我努力改變對待這些孩子的方式和求學的環境。
曾經有很多怨懟,現在我感謝上天給我一個善良單純的孩子,12年,讓我得到很多寶貴的經歷、了解很多孩子和家長的需要和困難,接受特教服務,才知道資源班老師的辛苦和資源的不足。慶幸自己有這麼多的能力和資源可以幫助更多的家長和孩子,也慶幸當年在最痛苦的時候沒有往下跳下去,才能看到妹妹現在這麼多的進步和美好。
Photo by 電競說書人Vocal
長庚物治分數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陳科廷醫師課後第8篇論文
#新思惟學員天天有發表
血腦障壁,是人類保護大腦的機制之一,可有效隔絕毒性物質,但同時也隔絕掉 95% 以上的藥物,這使得許多腦部的惡性腫瘤,即使有不錯的藥物可針對,卻無法進入腦部作用。
近年來,聚焦超音波被用於暫時打開血腦障壁,並以微泡藥物導入,在聚焦超音波處,同時達成擊破微泡使藥物釋出,並打開血腦障壁使藥物進入大腦作用。
陳科廷醫師團隊,預計研究以神經導航系統,導引聚焦超音波的安全性與可行性。本篇文章為其臨床試驗計畫書(protocol)的發表。
#期刊介紹
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創刊於 2013 年,由 AME publishing group 發行,從季刊的頻率起步,然後是月刊,2015 三月以後已是一本雙週刊雜誌。
AME publishing group 是根基於香港沙田的出版商,在中國各大城市與臺灣台北均有辦公室。臺灣放射腫瘤學會,並與 AME 合作發行 Therapeutic Radiology and Oncology。
AME publishing group 曾經被 Beall’s list 列為 predatory publisher,直到 Jeffery Beall 本人關閉其列表為止。但客觀來說,這幾年的發展,漸漸讓我們發現,Beall’s list 並不見得就是對的,predatory 這個字也太主觀。
比較新的觀念,是評估期刊是否有欺騙意圖,如果分數、投稿流程、相關費用都有誠實揭露,經營上也沒有爆發醜聞,我們不應該因為期刊的發行者所在國、是否收取費用、是否為開放全文或主觀的好惡,去否定認真經營出 impact factor 的期刊與集團。
Translational Medicine(轉譯醫學)是指將基礎醫學的研究,直接連結到臨床治療的過程。此本期刊不限於特殊領域,注重的即是「from bench to bed and bed to bench」(從實驗室到臨床、從臨床到實驗室)。
2019 年 impact factor 為 3.297,在 Oncology 領域為 Q2(122/244) 期刊,在 Medicine, Research & Experimental 領域為 Q2(65/138) 期刊。
2019 年新思惟研究課程之友,共 517 篇論文發表!
#論文破蛋80人
#38位為住院醫師或實見習醫師
🔔 2020 / 10 / 17(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立即報名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前前後後跟著老師寫論文、跑統計、投稿,但有種不踏實的感覺嗎?
覺得實際上缺乏扎實的寫作方法論嗎?
對於投稿策略也沒有想太多,投稿常常被拒絕,寫論文越來越失去熱情,但又想成為一位獨立研究者,到底該怎麼做比較有效率?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有。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有。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有。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有!
內科 #陳一銘醫師,復健科 #吳爵宏醫師,放射科 #蔡依橙醫師,與你一樣的世代,超過 200 篇 SCI 發表經驗,給你最實用的建議。
🗣 課後學員傑出榮耀
.2020 年 7 月 PubMed(SCI),共有 62 篇!
.2020 年 6 月 PubMed(SCI),共有 61 篇!
.2019 年新思惟之友 SCI 論文發表,共 517 篇!
🗣 課後學員分享
跑出統計圖表,資深長輩也能充滿鬥志及成就感!
(長庚大學 王穎筠 研究生)
七年醫學訓練沒搞懂的事,新思惟一天傳授。
(台中榮民總醫院 教學部 紀柏亦 醫師)
論文就是與世界的學者深度對話
(基隆長庚 心臟科 陳韋翔 醫師)
PGY 就來參加,超前部署寫作能力。
(成大醫院 不分科 黃品宜 醫師)
讓學術上的進度,不再原地踏步。
(亞東醫院 陳柏安 醫師)
新思惟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論文苦手必上。
立即報名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長庚物治分數 在 Dj琦琦-醫師娘陪你當媽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於孩子外傷~爸媽必看的幾個故事】#一個疏忽一輩子的傷心
轉貼自阿包醫生的好友林口長庚 整形外傷科主治醫師 #周邦昀醫師
#身為媽媽我看完這些故事再次提醒自己要注意
剛結束完小病患五天內的第三次手術。仔細回想,過去一年發生的四起兒童嚴重外傷事件,五位小童嚴重的外傷來院,靜靜地分析,這些小患者受傷都是10歲以內的小朋友(從兩歲至十歲不等),父母親卻也都在他們受傷的時候陪伴在身旁,卻依舊發生了這些不幸的傷害,而來到醫院,進到了手術室。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值得細究!
之所以有這個感慨,也許都被我遇到了,累積了一些故事,但就是希望家長們了解,照顧小孩成長期間,其實不是只有小心再小心就可以避免傷害,因為即便你小心了,在他人疏忽的環境下,還是有可能會遇到很嚴重的意外事件。不過當家長自己一旦不小心疏忽了,反倒成為危險環境的製造者,則可能留給小朋友人生難以遺忘的夢靨。
------------------------------
#牧場餵動物的危機
兩歲的小朋友,家人帶到牧場去,抱著孩子親餵動物,結果在餵食的過程當中,小朋友的指頭被動物咬下來,送到醫院。身為家長,是相當的自責,也非常的崩潰。環境中的公告有所提醒,也寫得清楚,但身為父母親的,卻要讓孩子開心,而忽視了動物本身的獸性,使得餵食的時候,看似溫馴的動物,卻造成小朋友無以回復的驚嚇受傷,幸好術後手指長度得以保全,功能只有輕微的影響,換來腹股溝永久的烙印。
---------------------------
#果汁調理機絞斷手
三歲的小朋友,在家長使用果汁調理機的時候,陪在身旁,當家長一個轉身切水果時,小朋友就將他的手伸進去調理機內,可能是要將卡住的水果,模仿家長要將其往下壓,雖然這機器及時地被家長將電源關掉,但小朋友的手已卡在調理機內,血肉模糊。到了急診,調理機是與卡住的手一起送來的,只能在全身麻醉下才能將患者的手從機器內取出。冗長的手術過程,雖幸運地將小朋友的殘指接回,但合併多重手指頭的開放性骨折,卻成為以後功能重建上的難題。
------------------------------
#沒綁安全帶沒坐汽座賭生命
八歲與十歲的小朋友,坐在爸爸媽媽開的車上,父母親綁著安全帶,這兩位小朋友坐在後座,但卻沒有綁上安全帶。就在離回家前一分鐘的路程,因為對撞車禍,導致兩個小朋友被拋出車外,引起嚴重的骨盆骨折,肢體多處的骨折,內臟器官撕裂傷及脫手套式壓砸傷,外傷嚴重度分數大於16分,導致住院期間長,恢復時間久,也因此留下了許多肢體上的疤痕。就因為父母親沒有強制要求後座的小朋友要綁安全帶,而導致這麼嚴重的後果。對我而言,太多這樣的故事提醒了我,只要小朋友沒有綁好安全帶,我一律不開車,沒有坐在安全座椅上,自己好好地繫好安全帶,我也不會開車。因為我的工作就是每天面對這樣的患者來醫院,重複著一樣的說詞,訴說著相同的受傷模式,但對孩子而言,他們可以被提醒,家長可以多做一些!
-------------------------------
#騎機車載小孩不幸和大車擦撞
回到我剛結束手術的六歲患童,是家長騎著摩托車在路上與砂石車擦撞,下肢及骨盆被捲進去。也許是因為砂石車的視角差引起的,或是其他因素,還很難釐清肇事責任。小朋友多重開放性骨折併失血性休克來急診,嚴重變形的身軀,讓我第一時間看著她蒼白無助的臉,大風大浪的我也紅了眼眶。在絕對緊急下送進了手術室,三個科輪流處理,天人交戰間,評估了肢體損傷嚴重程度,以及預期短時間內會進出手術室多次,想到往後的重建計畫,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每到加護病房探視,她的灰姑娘玩具是她最重要的心靈慰藉,也一定要陪著她進出手術室。在台灣騎摩托車不是件安全的事,尤其是當機車族群靠砂石車或大卡車很近的時候,因為”大車司機看不見你,可是你依舊存在。”
讓小孩開心的遊樂牧場、家裡小幫手的食物調理機、出遊賦歸和樂的車子內、以及摩托車行走道路上的危機重重。每個故事都有它的省思,也希望朋友們看到了有感。
---------------------------------
我和 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 聽到這些故事 覺得很心痛 !
哪個案例讓你印象最深? 請一起筆記:#要小心
請多多標註及轉傳,避免這些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