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長庚急診掛號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長庚急診掛號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長庚急診掛號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長庚急診掛號費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林國春,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土城醫院試營運】 4月23日開始,位於金城路二段的土城醫院開始試營運了,不只能提供 #土城、#樹林、#三峽、#鶯歌 約120萬人口的在地醫療服務需求,免去跨區就醫辛勞,更能讓 #板橋 #亞東醫院 的病患人潮稍微緩解,也增加醫療資源,各區的民眾都能就近就醫。 #土城醫院 醫療與服務系統皆與 #林...

  • 長庚急診掛號費 在 林國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4-24 15:04:13
    有 543 人按讚

    【土城醫院試營運】

    4月23日開始,位於金城路二段的土城醫院開始試營運了,不只能提供 #土城、#樹林、#三峽、#鶯歌 約120萬人口的在地醫療服務需求,免去跨區就醫辛勞,更能讓 #板橋 #亞東醫院 的病患人潮稍微緩解,也增加醫療資源,各區的民眾都能就近就醫。

    #土城醫院 醫療與服務系統皆與 #林口長庚 相同標準。每年可提供85萬門診人次、5萬急診人次及20萬的住院床日。除了低收入、身心障礙者、70歲以上病人免收掛號費以外,低收入戶及身心障礙者部分負擔並由醫院吸收,以善盡市立醫院的社會責任。

    國春也希望在此國內疫情嚴峻期間,土城醫院能夠緩解新北市醫療資源不足的困境,新添一批防疫抗疫的生力軍,挹注第一線作戰的醫護量能。

    #一起全力抗疫
    #醫護人員辛苦了

    📧加入國春LINE官方帳號,重要訊息不漏接:
    https://line.me/R/ti/p/%40linkuochun
    🖼更多國春日常都在IG裡面,趕緊來follow:
    https://www.instagram.com/go.chun__/

  • 長庚急診掛號費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9-19 13:00:00
    有 7 人按讚

    敢得罪選民 醫療才能分級
    雷斯登/醫學中心住院醫師(新北市)

    記得當初在林口長庚當實習醫師時,大廳盛況讓我們驚嚇不已,人山人海,有如百貨公司周年慶。有的醫師門診病人絡繹不絕,一診下來可以看超過三位數的患者。門診病患如此多,樓上住院及急診病人更可用人滿為患形容。

    當時,剛從新加坡國立大學附設醫院回來,對此感到落差甚大。新加坡與英國相似,是公醫制度。以當地公立醫院來說,患者若沒有基層診所轉診單,依規定無法直接看專科醫師,若硬要直接看專科醫師,則要自費看診,每次看診費用至少都要好幾千元掛號費,這還不包括其他費用;因此我在新加坡醫院跟診時,每診病人數幾乎只有十幾人。還記得那時跟診老師對於這樣的病患數非常失望,還對我感嘆說,新加坡分級醫療制度非常失敗,我也忍住沒跟他說台灣醫療慘況比這誇張得多。

    此外,在新加坡公立醫院,患者無法指定看哪位專科醫師,如要指定,也是要自費。之所以採這方式,一來是因新加坡政府對自己的醫師相當有信心,認為每位醫師都能提供患者良好的醫療服務,二來是因如果不這樣做,越資深的醫師病患數越多,而資淺的病患數則很少。這狀況如果不處理,則會發生資深醫師被工作量壓垮情形,以及較為嚴重、複雜疾病病人可能需要花較久時間才看得到適合他的醫師。

    回到台灣的現況,現階段實在亂象叢生。雖然政府有意推行分級醫療,最近實施門診減量政策,然而成效如何待觀察。從台大門診量來看,就知道分級醫療政策成效不彰。在台大,有的名醫門診量非常可怕,前往求治的病患需要一大早就到醫院等待現場掛號,雖然如此,依然有病患難以等到求治的那一天。

    歸根究柢,兩國醫院利益結構不同。以新加坡為例,公立醫院醫師是固定薪水,同樣級別醫師無論病患量多寡,在某方面收入其實一樣,因此沒誘因增加門診病患量。而在台灣,就算是公立醫院醫師,收入還是與病患數呈正比,因此許多醫師不限號,一診下來可能可以超過一百人。

    此外,在台灣健保制度下,無論是大病小病,以門診來說,給付幾乎差異不大。因此如何讓名醫有誘因只看有著複雜疾病的患者,而將輕症患者下轉至基層診所看呢?當然,也有許多讓我佩服的老師,門診只看病況相對複雜病人,而將症狀較輕患者勸退,轉至其他門診量較少的醫師門診或基層診所,讓資源更有效率分配。

    我想,真要落實分級醫療制度,除了借鑒美、日醫療制度,和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等國公醫制度外,政府亦需要有得罪選民的勇氣,不怕選票流失,大刀闊斧實施一些對的政策下猛藥,才能讓醫療窘境得以改善。

  • 長庚急診掛號費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9-18 08:00:00
    有 7 人按讚


    敢得罪選民 醫療才能分級
    雷斯登/醫學中心住院醫師(新北市)

    記得當初在林口長庚當實習醫師時,大廳盛況讓我們驚嚇不已,人山人海,有如百貨公司周年慶。有的醫師門診病人絡繹不絕,一診下來可以看超過三位數的患者。門診病患如此多,樓上住院及急診病人更可用人滿為患形容。

    當時,剛從新加坡國立大學附設醫院回來,對此感到落差甚大。新加坡與英國相似,是公醫制度。以當地公立醫院來說,患者若沒有基層診所轉診單,依規定無法直接看專科醫師,若硬要直接看專科醫師,則要自費看診,每次看診費用至少都要好幾千元掛號費,這還不包括其他費用;因此我在新加坡醫院跟診時,每診病人數幾乎只有十幾人。還記得那時跟診老師對於這樣的病患數非常失望,還對我感嘆說,新加坡分級醫療制度非常失敗,我也忍住沒跟他說台灣醫療慘況比這誇張得多。

    此外,在新加坡公立醫院,患者無法指定看哪位專科醫師,如要指定,也是要自費。之所以採這方式,一來是因新加坡政府對自己的醫師相當有信心,認為每位醫師都能提供患者良好的醫療服務,二來是因如果不這樣做,越資深的醫師病患數越多,而資淺的病患數則很少。這狀況如果不處理,則會發生資深醫師被工作量壓垮情形,以及較為嚴重、複雜疾病病人可能需要花較久時間才看得到適合他的醫師。

    回到台灣的現況,現階段實在亂象叢生。雖然政府有意推行分級醫療,最近實施門診減量政策,然而成效如何待觀察。從台大門診量來看,就知道分級醫療政策成效不彰。在台大,有的名醫門診量非常可怕,前往求治的病患需要一大早就到醫院等待現場掛號,雖然如此,依然有病患難以等到求治的那一天。

    歸根究柢,兩國醫院利益結構不同。以新加坡為例,公立醫院醫師是固定薪水,同樣級別醫師無論病患量多寡,在某方面收入其實一樣,因此沒誘因增加門診病患量。而在台灣,就算是公立醫院醫師,收入還是與病患數呈正比,因此許多醫師不限號,一診下來可能可以超過一百人。

    此外,在台灣健保制度下,無論是大病小病,以門診來說,給付幾乎差異不大。因此如何讓名醫有誘因只看有著複雜疾病的患者,而將輕症患者下轉至基層診所看呢?當然,也有許多讓我佩服的老師,門診只看病況相對複雜病人,而將症狀較輕患者勸退,轉至其他門診量較少的醫師門診或基層診所,讓資源更有效率分配。

    我想,真要落實分級醫療制度,除了借鑒美、日醫療制度,和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等國公醫制度外,政府亦需要有得罪選民的勇氣,不怕選票流失,大刀闊斧實施一些對的政策下猛藥,才能讓醫療窘境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