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長庚加護病房一天多少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長庚加護病房一天多少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長庚加護病房一天多少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長庚加護病房一天多少錢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3的網紅三歲看世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00人的計劃-分享我影響我人生最多的書 會想做這個計劃是因為透過我的經驗想法,希望大家都能愛上閱讀 閱讀真的可以改變很多的事情❤️ _ 1️⃣《哈利波特 阿茲卡班的逃犯》 這集在我的解讀裡,是讓哈利去正視恐懼的一集,因為在催狂魔代表恐懼,護法咒代表開心幸福。妙麗代表的是當妳遇到事情必須選擇和爭取...

長庚加護病房一天多少錢 在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23 11:44:59

「多嘴」 今天護理師跟我分享了一件真實事情。話說我們都會在掛號櫃檯的時候,會詢問患者:是否有出國史或接觸史(就是所謂的TOCC),護理師被一名病患不耐煩地說:「沒錢啦,哪有錢出國」。護理師也是很無奈⋯⋯ 這件事讓我想起一件事,講一個真實故事給大家聽: 從前的從前,我還在長庚醫院剛剛升上主治醫師,...

  • 長庚加護病房一天多少錢 在 三歲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3-31 21:51:39
    有 1 人按讚

    2000人的計劃-分享我影響我人生最多的書
    會想做這個計劃是因為透過我的經驗想法,希望大家都能愛上閱讀
    閱讀真的可以改變很多的事情❤️
    _
    1️⃣《哈利波特 阿茲卡班的逃犯》
    這集在我的解讀裡,是讓哈利去正視恐懼的一集,因為在催狂魔代表恐懼,護法咒代表開心幸福。妙麗代表的是當妳遇到事情必須選擇和爭取,因為她喜歡的課衝堂,她主動和鄧不利多說因此得到了時光器。榮恩他和斑斑(害死哈利波特父母的人)的故事,代表的不管一起生活多久,你都可能不瞭解你身邊的那個人。
    _
    這本書中有我最喜歡的角色-小天狼星,這個角色真的是給我很大震撼,因為他就算被整個世界的冤枉,他始終記得自己的初衷和一切,並且一直堅持自己對的事情,至始至終的關愛哈利保護哈利,讓哈利終於有了父愛❤️
    哈利波特是我人生第一本科幻小說,因為他帶領我進去一個美好的魔法世界,學習了很多現實中我可能會忽略的事情。
    _
    2️⃣《愛,補人間殘缺:羅慧夫台灣行醫四十年》
    羅醫生是來自美國,他是長庚醫院的創院院長,他真的對臺灣的醫療貢獻很很大,並不是說他捐贈了多少錢,而是他做出了很多的政策改革e.g.收紅包文化、做醫院的標準化流程等,
    幫臺灣做了很多的第一次:建立第一個小兒麻痺重建中心、第一個加護病房、第一個燙傷中心和成立東南亞第一處自殺防治中心等,他也替臺灣培育了張錦文先生、魏福全、陳昱瑞、莊垂慶、羅綸洲等人才。
    _
    他對我的影響是現在我對於任何想要來問我問題的人,我完全沒有藏私的想法,因為他說過只有互相的分享才能一起進步,如果每個前輩都藏了一點後面的人怎麼辦?所以我想跟後面的一起進步❤️
    _
    3️⃣《屬於那個叛逆的年代》
    這本書是我出生前出版的😂但是我真的非常喜歡這本書,因為他讓我看到很多的不同的事情,例如「你是真功夫」看到劉墉對劉軒不同臺灣的教育,書中的Joanna得到骨癌的故事等,這一本比我年紀大的書其實深刻的影響著我,因為每一次我徬徨無措的時候,翻翻這本書我都跟自己說嗯!妳可以的,想想在秀場的讀書的Joanna,那個得到骨癌的女孩。
    _
    這本書的作者是劉軒,一個完全斜槓的人,在他的故事中,我學到了做就對了,只要做了經驗和付出絕對不會背棄你的。
    _
    4️⃣《白袍》
    這本書是我在高中買的,這本書完全打破我對醫生的想像,我原本以為的醫生就是一個很夢幻的工作,看完之後其實我覺得醫生在醫學院的七年,真的非常的辛苦,因為現實和學術是完全不一樣的,醫學生在治病過程往往會遇到人的問題,變成他們除了要治病也要解決現實的問題以及心靈上的問題。

    這本書給我的是震撼和感動,因為在醫學生瞭解未來他們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後竟然還想繼續當醫生,而且很多想作者一樣到偏鄉服務的醫生。那個時候的我因為感動醫生們的努力,所以我有到急診當志工,那個時候的經驗對我而言很寶貴,有機會可以分享😎我一直為我曾經到急診室為榮,未來有機會我還是想去急診室當志工。
    _
    5️⃣《周大觀的故事-小星星的願望》
    周大觀他是我的故事是小學一年級看的,那是我第一次接觸癌症,那個時候看著文字完全無法體會說到底他有多痛,我對他的記憶就是住在天堂生病被醫生鋸掉ㄧ隻腳的小朋友,等到大一點才知道說這個孩子的有多努力的活下來,而且知道了他有多痛多害怕,他讓我更有同理心去理解病人的感受和當家人生病的時候願意去照顧聆聽他們。
    _
    大觀他的每一本書我都有看過,雖然沒有見過本人,但是我很開心在書本裡認識他,一個很溫暖和善良的孩子,因為大觀的故事,其實有更多人去重視兒童癌症的問題,他真的對於兒癌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英雄。
    _
    最後給大家看一篇大觀的詩
    「貝多芬雙耳失聰,鄭龍水雙眼失明,我還有一隻腳,我要站在地球上。海倫開勒雙眼失明,鄭豐喜雙腳畸形,我還有一隻腳,我要走遍美麗的世界。周大觀《我還有一隻腳》-」
    _
    👩🏻我選的這五本書有兩本已經絕版了,這些書真的是我國小國中看的書,就能看出他們對我的影響有多深,十幾年來我都還有記憶,我不能說自己因為這些書成為多好的人,但是我確實因為這些書成為一個我覺得還可以的人。
    _
    我真的覺得閱讀一本書不會讓你馬上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但是閱讀很多本書可以讓你成為比你想像中更好的人。
    #三歲看世界 #書評 #書 #推薦

  • 長庚加護病房一天多少錢 在 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3-25 11:41:37
    有 5,074 人按讚

    「多嘴」

    今天護理師跟我分享了一件真實事情。話說我們都會在掛號櫃檯的時候,會詢問患者:是否有出國史或接觸史(就是所謂的TOCC),護理師被一名病患不耐煩地說:「沒錢啦,哪有錢出國」。護理師也是很無奈⋯⋯

    這件事讓我想起一件事,講一個真實故事給大家聽:

    從前的從前,我還在長庚醫院剛剛升上主治醫師,當時醫院有一個規定:年輕的主治醫師,需要「被」派遣到廈門長庚醫院支援。

    當時在廈門長庚,主要都是上急診班。所以面對很多急重症的患者。台灣的健保是「大部分政府幫你買單,少部分自己負擔」,對岸也有所謂的「醫保」,則是倒過來的:「大部分自己買單,政府只幫你少部分負擔」。

    廈門長庚的地理位置,是位於廈門海滄區,那裡是一個比較外圍工業的區域,附近的居民,大多是民工勞動朋友。反而並不是台商、台幹子女來看診,大多數是純樸的當地平民百姓。

    有一個患者讓我印象很深刻,他是一個3-4歲大的小男童,下方腹部疼痛。理學檢查看起來有腹膜炎的跡象,要懷疑是急性盲腸炎合併腹膜炎。

    我們就緊急召會的外科醫師,外科醫師要求做電腦斷層掃描確定牽涉的範圍以及鑒別診斷。

    開了電腦斷層的單子之後,衣衫襤褸的爸爸,手拿著單子抬頭問我:「要多少錢?」

    我問了一下急診的書記,加上急診的處置,總共要1000多人民幣。

    爸爸跟抱著小嬰兒的媽媽對望了一下,他跟太太說:「你先留在這裡,我先回去村裡面籌錢。醫生請你幫他先治療」

    那時候是2009年(民國98年),當時在廈門的民工,大約月薪1000多塊人民幣左右。所以做一個檢查,生一個稍微不是感冒的病,對於很多當地人來說都是一個很重的負擔,1-2個月的薪水就沒了。住幾天加護病房,可能一兩年的薪水也沒了。

    後來確診了之後,外科醫師把孩子接上去手術室開刀。那位爸爸在我晚上快要準備下班的時候,匆匆忙忙從急診大門衝進來,拿著一疊零錢和人民幣的紙鈔,在櫃檯那裡付帳。想必是在村裡面跟親朋好友和鄰居拼拼湊湊借來的。我跟他說孩子已經上去手術室了,請他到手術是門外等候。當時候心想:開刀的費用怎麼辦?住院的費用他也要開始張羅了⋯

    當時候有一個感觸:台灣的醫療環境對於醫療人員非常不友善,健保一直壓榨我們。但是反過來另一面,卻是救了許多人⋯

    美國的醫療費用,是全世界出了名的高,跟他比,當然不能相提並論。鄰近的香港醫療費用,只要在公立醫院,都可以很少。但是卻要排隊,也不能夠讓你隨時隨地,想要指定看哪個醫生、哪一個科。都要經過層層轉介,還要排隊,並沒有那麼簡單。如果你不想等,當然可以!就要去「私家」醫療系統,付出高昂的醫療費用。

    台灣今天的防疫工作,做得很不錯, 雖然不敢說全世界都在學,但是至少到目前為止,有盡力守住,是有目共睹的。
    靠著看文章的各位也同心協力戴口罩、洗手、少出門,背後政府投注了多少人力物力追蹤個案、把移民署的系統和健保署的系統連結在一起、製造口罩請藥局派口罩等等,而我們醫療人員則是負重前行的。

    在台灣的大家,應該不必為了一個檢查,或一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的病,回大樓社區裡籌錢吧?(除了重病、癌症特殊藥物、罕見疾病特殊藥物特殊狀況外)
    原因是什麼?是政府有在照顧你,也因為我們醫療人員長期被壓榨的結果。

    回到剛剛護理師跟我分享的那件事情,沒錢出國當然不是有罪,心情不好我也能理解。護理師也沒有為了這件事生氣,頂多也是感覺到無奈而已。

    但我們是為了防疫工作,配合政府的規定,才會「多嘴」詢問出國旅遊、接觸史,並不是要找大家麻煩。就是因為這一陣子很多醫護人員「多嘴」警覺又多管閒事,才會抓到那麼多案例。
    生病固然身體不舒服,心情也跟著不會好,這一點我們都能理解。那麼也請大家體諒一下我們也在做防疫工作的責任。

    也請珍惜台灣的醫療環境,這些都是得來不易的,不是理所當然的。

  • 長庚加護病房一天多少錢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12-16 19:00:01
    有 4,380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免疫細胞療法特別專輯系列

    如果是身處癌症的狀況,你可能很困擾。因為台灣目前擁有質子治療的是長庚,在細胞療法最先進的是中國醫藥大學,在免疫療法裡頭最有經驗的包括台灣大學的醫院,中國醫藥大學的醫院,有一部分在長庚,這幾家醫院到底對一個癌症病患來說,如果你要治療你的疾病,要跑多少家醫院?而且你要擁有非常好的常識才有辦法了解這個病。

    質子治療要去長庚,這個病免疫療法要去台大或是中國醫藥大學的附屬醫院,你可能會跑錯了其他醫院,然後過去這個醫院在其他領域非常的出色,但是在這個領域裡頭,他相當的沒有經驗,你成了他的人體實驗,也在他不夠有經驗裡頭實施免疫療法,因而不幸的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在沒有癌症發展到最後期的時刻,你就活得生不如死,或者你的家屬 親人 好友 因此死亡。

    所以我們今天特別大家製作這個專題,就是告訴各位,整體不同的知識之外,還告訴各位一個好消息,台大醫院過去本來就是台灣遙遙領先的醫療機構,在12月19號將有一個台大癌症醫院在基隆路三段正式的落成。

    一剛開始只是試營運,真正的開始完全對外開放是2019年的7月4號,台大癌症醫院過去這一段時間,可以說是花費了前台大醫院的院長跟台大校長楊泮池十多年來的心血。

    當年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因前妻乳癌死亡,加上他的弟弟也因血癌死亡之後,他決定捐金額高達150億台幣,這裡頭很多人以為都是興建硬體,但不是的,因為他們相當了解一個癌症的治療,不是一個質子機器放在那裡,你需要人才,你需要真的會質子的人才,你需要真的會做免疫療法的人才,會做細胞 他的病原抗體的病理實驗室的人才,所以他有生物專家 有傳統的醫生,甚至營養師的整合,放射專家也要完全的提升到可以打質子。

    因此人才的訓練,在過去十年裡頭,是台大醫院跟台大校長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他要選擇是哪幾個好的醫生,他已經具備足夠的背景送出去國外交流,台大醫院照常的給他的薪水,但是由永齡基金會贊助這個醫生,可以得到國外一流的醫學交流,跟足夠的受訓。

    僧多粥少之下 爭議非常的大,但是他們都挺住了,目的是為了什麼?目的就是為了要讓台灣的癌症病人,不是最富有的人才可以得到治療。這就是整個台大癌症醫院,希望能夠建立的初始目的,因為郭台銘說它不是給有錢人的。

    而我們就在台大癌症醫院即將試營運的時刻,訪問了台大前任的院長跟台大前任的校長楊泮池,他本來就是肺腺癌相關的專家,也長期從事關於癌症免疫療法有關的研究,他也提出了關於免疫療法很重要的一些觀念,包括他應該在加護病房裡頭施打,而且過去台大醫院也曾經施打的時候有病患死亡,他死亡的原因是什麼?他從裡頭找到一些答案,而他們現在預防的方式是什麼?請看以下我們的報導。

    {內文}

    被譽為台灣醫界九大權威,專長細胞及發展生物學,曾任台灣大學校長 基因體醫學研究核心實驗室主持人,目前是中研院院士的楊泮池,一直是台灣治療肺腺癌的第一把交椅,但談到近期全球颳起的免疫療法旋風,仍不免感到憂慮。

    (楊泮池/台大醫學院教授)
    (免疫療法)一開始的時候大家覺得,我們好像又進到一個世代,是一藥可以治百病的意思,我這個治療通通可以有效,其實不對的,它還是必須要個人化,目前一定是比較晚期的肺癌,就是你開刀沒有辦法處理的,或已經復發了,第一個選擇還是標靶,所以它必須要知道,他有沒有可以用藥的突變,有突變的話標靶治療,標靶治療(時間)可以很長,再復發才考慮免疫療法,沒有標靶的藥,就必須要用化學治療,現在有一些機會是可以化學治療加免疫治療,特別是PD-1,但是一樣,它是必須有一些標誌,譬如說它的PD-L1的marker高的,有一些標誌高的,或者腫瘤的變異比較高的,這些人他可以免疫治療效果比較好

    這是楊泮池第一次在鏡頭前公開談論免疫療法,這個癌症領域的熱話題,因為台大的龍頭地位,在台灣向來動見觀瞻,對於免疫療法的使用,他也特別著重於如何降低副作用,可能導致的高風險。

    (楊泮池/台大醫學院教授)
    其實那個免疫治療有很多種,現在比較大家覺得是比較成熟的是所謂的Immune-checkpoint ,就是免疫煞車的抑制劑,就是(諾貝爾醫學獎)本庶佑跟艾立遜他們講的這個PD-1 PDL-1,還有CTLA-4這個主軸 這部分的主軸是比較簡單,只是因為單一的一個分子去引起T細胞的受體,被活化以後,T細胞沒有辦法有功能,所以我把它阻斷 T細胞功能上來,它就可以殺死原來的癌細胞,但是你因為阻斷了以後,其實我們免疫反應跟發炎反應有關,跟其他的抵抗外來的病原菌感染也有關係,然後你把它阻斷以後,你的免疫的反應是高起來的,免疫高起來的時候有一些人過敏的體質,或者自體免疫的體質比較高的人 那就很危險,他這免疫系統高起來,它就攻擊自己的腦部的細胞,攻擊自己的心臟的細胞 腸子的細胞或者是造血的細胞等等,它就會受影響,所以它會產生很多副作用,最多的只是拉肚子 腸炎,但是有的呢?皮膚的變化可能最多,然後腸子的變化,有的會引起心肌炎,假如發生心肌炎的話,死亡率20到50%,一半的病人可能會死掉雖然不多,但是一發生你就很慘,我還有一個病人只打一針,他就呼吸衰竭 完全不能呼吸,他是因為他以前得過那個,我們一個自體免疫引起他肌肉無力的那種病好了,但是你一打這個藥,又激發讓它回憶起那時候的變化,自體免疫又開始攻擊他的肌肉,他完全就沒辦法呼吸,打一針就走掉,所以副作用不多,但是有的很嚴重,一般是你一定要 打的醫師要很清楚,然後你有很好的加護病房支援,有問題進來加護病房幫你處理,這是一定要知道 知道怎麼用類固醇去控制這個副作用也很重要,另外一個很重要是加護病房有整體的照顧,包括不只是抗生素 類固醇 營養,整個全身的照顧那很重要,要不然發生合併症的時候你很難處理,因為他 譬如說他心臟的合併症,他很可能短期要使用一些心臟的輔助器,甚至葉克膜都可能 T細胞的免疫治療或CART 那個又更複雜 那個副作用更大,其實那些很多,只是在臨床試驗到目前為止,這些細胞性的免疫治療,包括CART這一類,只有在血液腫瘤效果好一點,在實體腫瘤 我們講實體腫瘤就是譬如說乳癌 食道癌 肝癌 肺癌等等,還沒有臨床實驗成功的

    楊泮池行醫向來視病猶親,新式醫療的採用更是不願犧牲任何一條人命,他特別提到免疫療法的副作用反應,有時候跟癌症末期引起的反應極為相似,這很容易會讓醫師診斷上出現盲點,增加病患治療上的風險,一個好的醫師不會貿然採用或者說在治療上,他會盡量在化療 放療使用效果不彰後,才和免疫療法一起整合施作。

    (楊泮池/台大醫學院教授)
    公元2000年之前當醫師很容易,我們都經過那個時代,因為你只有化療,化學治療,你就是可以開刀的,局部可以治療的開刀,不能開刀就是要放射治療或化療就是這樣,化學治療那時候的藥很多沒有錯,但是你選哪一個藥都一樣,就是它只有兩成到三成的病人有效,可是到了2004年以後,整個(癌症)治療以肺癌為例,它進到一個標靶的一個世代,標靶世代是這樣,它是有一個標誌,你這個標誌有你選擇這個藥它非常有效,譬如說肺癌為例,它假如有上皮細胞受體突變,然後用它的標靶的藥,70 80%有效,沒有的話完全沒效,到了2014年以後,新的一個免疫治療就開始出現,免疫治療其實是2、30年前就開始大家這樣有這樣的觀念,因為人一定有一些細胞不正常,一定是要靠你的免疫系統去把它清掉,但是這個不正常細胞,理論上你的免疫系統應該會認識它,它為什麼不被認出來,然後它可以躲過你的免疫細胞 T細胞去攻擊它,還可以腫瘤一直大,然後你用單株抗體把它,這個抗原跟抗體結合把它阻斷掉,阻斷掉以後這個T細胞就活化,就來攻擊它的癌細胞,就是用你自己的T細胞活化,去攻擊你的癌細胞,這是很聰明的方法,特別是在(治療美國前總統)卡特,黑色素瘤非常成功,大家才開始想說,很可能黑色素瘤有效,其他的腫瘤也有效,現在14個癌症可以用這樣的免疫的療法

    楊泮池說,免疫療法的誕生確實帶給癌末病患一線生機,但整套過程迄今仍未標準化,且粗估僅有三成病患能有效獲得幫忙,短期內應該不會成為癌症治療上的首選,頂多只是附加整合的一部分,至於醫院間競相採購的「重裝備」,諸如質子 重粒子放射治療儀器,對他來說,也只是癌症治療的一環,不必然能立刻在這場抗癌戰爭中吹響勝利的號角。

    (楊泮池/台大醫學院教授)
    其實每一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正常的細胞,就是我們可能外界的很多致癌源 輻射或者抽菸裡面也有很多致癌源,這些細胞變性了以後,然後開始可能幾顆細胞而已,這細胞很小,大概20個micron左右,但是它要累積到某一個量,你現在的電腦斷層 核磁共振 超音波才看得到,看得到是這些影像是人在眼睛在判讀,人的眼睛判讀是有他的侷限,所以你看到的時候,大概是都在0.5公分到1公分左右,這時候大概已經有10的9次方的癌細胞 10的9次方的癌細胞你才看得到,但是10的12次方的癌細胞的時候,這腫瘤大概是10公分左右,大部分這個時間它已經到處跑,那時候大部分病人就很多病人已經沒有辦法承受,很多已經過世,會有這種情形,所以我們能夠幫忙病人只有在那個癌細胞在10的9次方到10的12次方這裡,你越晚發現的時候你的治療就越困難,前面你根本看不到的時候,你也很難去偵測到,質子治療其實是跟開刀一樣,就是它還沒有擴散出去的時候,你是可以做的 你可以處理的 它局部的控制很好 不必開刀,質子可以跟開刀一樣 局部控制很好,但是一旦跑出去了,你可以用質子治療的機會就不大,假如很少數的轉移,你是可以把它拿掉或者局部用質子把它燒掉,但是你後面要追加治療,追加化學治療或者標靶治療,或者是免疫治療,這樣效果才會好,復發的機會才會減少

    未來的癌症治療一定要靠全方位的整合,它是一場醫學治療的革命,楊泮池說,致勝關鍵,不僅要打造設備齊全的專科醫院,網羅富有經驗的各科專科醫師 包括病理實驗室專家,還要透過人工智能蒐集大數據進行AI治療。

    (陳文茜/主持人VS 楊泮池/台大醫學院教授)
    (所以是不是整個醫學教育也要進行全面的改革),是是是 特別這些新的知識,他們一定要很快的更新,他沒有跟上時代是不行,不過是還好是整個醫學教育是最近一直在Reform(改革),(所以他們得學AI),一定要學,(他們得學生物化學),對 新的治療怎麼進來一定要知道,(然後細胞的研究這樣),對,(否則他只能變成在旁邊照顧病人的臨床醫生),對,(所以繼續教育很重要),繼續教育很重要 很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