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長庚一般外科掛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長庚一般外科掛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長庚一般外科掛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長庚一般外科掛號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630的網紅吳吳聯姻有了米飯粥,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1ᵞ4ᴹ12ᴰ ABR(聽性腦幹誘發反應檢查) 在飯飯三個多月的時候我們就帶飯飯去新竹的台大做過一次檢查,但當時的飯飯還不能熟睡太久,所以過程中醒來兩三次,結果是護理師抱著才勉強完成檢查!檢查的結果是右耳正常,但左耳是幾乎聽不到的!當時哭了八萬回合吧,即便我是做好心理準備的。 - 今天2019.08...

長庚一般外科掛號 在 醫拳超人 Ryan, MD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18:24:34

【整形外科奇遇-與英國醫師交流】 #醫拳解決-速讀懶人包 1. 林口長庚整形外科,常有各國研究醫師(fellow)來學習進修,可謂 萬國覺醒 @roc_slg_tw (? 2. 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已實行72年,涵蓋超過8成的醫療院所。費用...

  • 長庚一般外科掛號 在 吳吳聯姻有了米飯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8-02 23:09:57
    有 162 人按讚

    1ᵞ4ᴹ12ᴰ
    ABR(聽性腦幹誘發反應檢查)
    在飯飯三個多月的時候我們就帶飯飯去新竹的台大做過一次檢查,但當時的飯飯還不能熟睡太久,所以過程中醒來兩三次,結果是護理師抱著才勉強完成檢查!檢查的結果是右耳正常,但左耳是幾乎聽不到的!當時哭了八萬回合吧,即便我是做好心理準備的。
    -
    今天2019.08.02,時隔差不多一年,我們帶飯飯來桃園長庚就診「耳鼻喉科」&「顏顱外科」這邊要謝謝羅慧夫基金會的社工幫我們掛號到兩位無敵難掛號的醫師!
    -
    一大早7:30就出門,但還是因為路上塞車過號了!不過還好都只有稍微等一下!看完耳鼻喉科,醫師說要幫我們安排在一次的例行性ABR!我們在診間外等候通知,護理師來跟我們說:林口長庚下午有一個取消!我們下午就可以直接過去!不然就要等一個多月後了!如此幸運的事當然不能放過啊!!老公立刻連下午也請假了!
    -
    接著看顏顱外科,是全台灣外耳重建的權威!(有一種,哇!終於見到本人的感覺😆)醫生很淡定的跟我們講解以及接下來該走的路!聽完之後,掛了兩年後的診!對!兩年後!因為三歲以上才能開始評估耳朵重建,然後再排隊三年後耳朵重建。
    -
    看完以上兩個診之後,我們移動到林口長庚做ABR,早上的護理師千交代萬交代說不能讓飯飯睡著!但是他一放上汽座,還沒開出停車場,眼睛就閉起來了😂讓他小睡十分鐘就趕快把他叫醒!吃完午餐後,13:30報到做檢查!因為飯飯的年紀夠大,所以可以讓他喝一些藥水,讓他可以睡得沈一點!護理師說藥水有點辣,很多小孩不敢吃,有些還會吐!結果飯飯不但不怕還一直要喝😆但是!他大哥對藥完全無感啊啊啊~一直在檢查室跳啊跳~一直講話!連我跟他一起躺也是一直要玩!還帶他去外面走走放放電!還是不暈!最後護理師建議可以再加一些安全範圍內的劑量再給他一些藥水!結果!還是不暈!一直撐在那邊明明超睏了!最後我們使出最後招術,讓他奶暈!在15:00的時候終於暈了!戴上儀器之後,我的眼淚也不爭氣的掉了下來。
    -
    飯飯睡得很沉,我們就這樣待在他身旁,歷經了一個多小時的檢查。
    -
    檢查很快報告就出來了!右耳聽力一樣正常!但左耳一樣聽力損失。半年後在做一次例行性的檢查!
    -
    「老天爺為你關上一扇窗,也一定會為你開啟另一扇門。」這是我們一直的信念。
    飯飯跟一般小孩的成長跟學習沒有不同!連我們最擔心的語言能力也沒讓我們擔心!最近開始越來越會學我們講話!
    -
    未來的路也許會比較辛苦,我是指就醫跟重建的部分!但既然我們都有心理準備了,就一起面對!我們也會一路一直陪著飯飯成長!我們永遠愛你。再次謝謝老天爺讓飯飯有一耳可以聽見我們的聲音❤️
    #小耳飯飯的就診紀錄

  • 長庚一般外科掛號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6-25 18:28:16
    有 238 人按讚


    香港急診醫師來看台灣的急診

    《港台急症異同》

    在參觀過台北的三間大醫院後,我的感想是——(1)天下烏鴉一樣黑;和(2)香港的急症服務實在自愧不如。

    這三天,我們參觀了台大醫院、榮民總醫院和林口長庚醫院的急診室,人家和我們面對的問題一模一樣:等入院。(病房沒床供需要留醫的病人,要擠在急症室等候數天)

    1.
    每日求診人次約為350(榮總)至600(長庚),六成是緊急(第3類別)或以上;
    香港的女王醫院每日求診人數為500人左右,同樣是六成為緊急或以上病人。

    2.
    由於是大醫院,掛號分流時,病人已經仔細分好內科、外科和兒科急診,由專門的急診醫師去看,兒科更是會派醫師來駐診。
    香港沒有這個分類,所有問題都是由急症室醫生一手包辦。
    如果一個被分到外科的肚痛病人,後來診斷是糖尿酮酸中毒(DKA)的話,就會推回去內科急診處理,就在隔壁三十秒路程左右的距離。

    3.
    在台大醫院,診症間就如一般辦公室般,只有1.5米高的間隔分開,沒有布簾,開放式問診,完全沒有私隱可言,我敢肯定病人百分百會聽到隔壁的所有對話。
    台大的醫生說,台灣病人對此不太介意,最重要是快點有醫生看。
    如果要檢查的話,就請移玉躺到另一邊共用的輪床上。
    這有如八十年代香港的門診,一房兩個醫生用。

    4.
    說到最敏感的候診時間,三間台北醫院的第三類別全部都可以在半小時內看到醫生。
    所以,第四、五類別的病人若果在一個多小時內還沒看到醫生的話,就會衝出來護士站罵娘。
    我覺得台灣的醫師好像特別在意媽媽被問候,在香港,病人動輒等四五六七甚至十幾小時,問候家人也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們已經對這些罵娘聲麻木了,家母身體健康,多謝關心。
    台:「你們第三類都等兩小時,那第四怎麼辦?」
    港:「放棄了。」
    台:「放棄了!這樣也可以?」
    港:「我們也不想,只是無可奈何。」

    5.
    至於等床情況,都是等大概100至150人左右,因為台灣的急症室佔地普遍比我們大,所以即使四處都是病人,我們都能夠輕鬆通過。
    台灣一般會把觀察房分做幾區,直接派年輕急診醫師駐守,而不是臨時拉夫;日間的護士病人比大約1:10-15左右,派藥是電子化的。
    台灣沒有急症科病房(Emergency Medicine Ward)的分工,地下觀察房就已經是了,就像香港十年前一樣。
    不過,三間醫院的急診都有深切治療區(E-ICU)的設置,因為他們可以同時有一打半打已插管的病人在等 ICU 床,會由急診醫師先治理。

    6.
    CT 和 MRI 都是屬於急診部的,有餘暇時可以和其他部門分享,但急診有優先權。
    香港急症室沒有 MRI,我們急症的CT Scan 常常要和病房爭,所以CT 都可以等個兩三小時。
    我同意即使沒有 MRI ,也不會影響到急症醫生的判症能力,現在由病歷、體檢和 CT 都已經在大部分時間得到診斷。
    但是,這對早期缺血性中風和脊髓受壓的病人來說是好事,因為我們可以在找腦科或骨科會診後,直接去照 MRI ,減少把病人推來推去浪費掉的時間。

    7.
    最落後的,我認為是電子病歷系統。
    長庚醫院示範了她們的系統,板面實而不華,快速,而且有常用範本(Template)可以參考,淘汰手寫病歷。
    另外,還有有急症就診看板,每個病人正在等候甚麼,都能夠清清楚楚公布出來,(如:陳O文⋯等抽血;李O美⋯等上房)減少家屬發問,讓護士能專注護理。

    8.
    台灣急診醫師一班8至12小時,台大和榮總沒有固定吃飯時間,只有空閒時偷10至15分鐘把飯倒入口。
    長庚的情況較人性化,各有30分鐘的法定吃飯時間,輪流替補。
    至於香港的急症醫生,有最少60分鐘的法定吃飯時間,這小小的福利就是比台灣好一點⋯⋯

  • 長庚一般外科掛號 在 Dr. Ray 的急症室迎送生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6-24 01:59:05
    有 1,078 人按讚


    《港台急症異同》

    在參觀過台北的三間大醫院後,我的感想是——(1)天下烏鴉一樣黑;和(2)香港的急症服務實在自愧不如。

    這三天,我們參觀了台大醫院、榮民總醫院和林口長庚醫院的急診室,人家和我們面對的問題一模一樣:等入院。(病房沒床供需要留醫的病人,要擠在急症室等候數天)

    1.
    每日求診人次約為350(榮總)至600(長庚),六成是緊急(第3類別)或以上;
    香港的女王醫院每日求診人數為500人左右,同樣是六成為緊急或以上病人。

    2.
    由於是大醫院,掛號分流時,病人已經仔細分好內科、外科和兒科急診,由專門的急診醫師去看,兒科更是會派醫師來駐診。
    香港沒有這個分類,所有問題都是由急症室醫生一手包辦。
    如果一個被分到外科的肚痛病人,後來診斷是糖尿酮酸中毒(DKA)的話,就會推回去內科急診處理,就在隔壁三十秒路程左右的距離。

    3.
    在台大醫院,診症間就如一般辦公室般,只有1.5米高的間隔分開,沒有布簾,開放式問診,完全沒有私隱可言,我敢肯定病人百分百會聽到隔壁的所有對話。
    台大的醫生說,台灣病人對此不太介意,最重要是快點有醫生看。
    如果要檢查的話,就請移玉躺到另一邊共用的輪床上。
    這有如八十年代香港的門診,一房兩個醫生用。

    4.
    說到最敏感的候診時間,三間台北醫院的第三類別全部都可以在半小時內看到醫生。
    所以,第四、五類別的病人若果在一個多小時內還沒看到醫生的話,就會衝出來護士站罵娘。
    我覺得台灣的醫師好像特別在意媽媽被問候,在香港,病人動輒等四五六七甚至十幾小時,問候家人也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們已經對這些罵娘聲麻木了,家母身體健康,多謝關心。
    台:「你們第三類都等兩小時,那第四怎麼辦?」
    港:「放棄了。」
    台:「放棄了!這樣也可以?」
    港:「我們也不想,只是無可奈何。」

    5.
    至於等床情況,都是等大概100至150人左右,因為台灣的急症室佔地普遍比我們大,所以即使四處都是病人,我們都能夠輕鬆通過。
    台灣一般會把觀察房分做幾區,直接派年輕急診醫師駐守,而不是臨時拉夫;日間的護士病人比大約1:10-15左右,派藥是電子化的。
    台灣沒有急症科病房(Emergency Medicine Ward)的分工,地下觀察房就已經是了,就像香港十年前一樣。
    不過,三間醫院的急診都有深切治療區(E-ICU)的設置,因為他們可以同時有一打半打已插管的病人在等 ICU 床,會由急診醫師先治理。

    6.
    CT 和 MRI 都是屬於急診部的,有餘暇時可以和其他部門分享,但急診有優先權。
    香港急症室沒有 MRI,我們急症的CT Scan 常常要和病房爭,所以CT 都可以等個兩三小時。
    我同意即使沒有 MRI ,也不會影響到急症醫生的判症能力,現在由病歷、體檢和 CT 都已經在大部分時間得到診斷。
    但是,這對早期缺血性中風和脊髓受壓的病人來說是好事,因為我們可以在找腦科或骨科會診後,直接去照 MRI ,減少把病人推來推去浪費掉的時間。

    7.
    最落後的,我認為是電子病歷系統。
    長庚醫院示範了她們的系統,板面實而不華,快速,而且有常用範本(Template)可以參考,淘汰手寫病歷。
    另外,還有有急症就診看板,每個病人正在等候甚麼,都能夠清清楚楚公布出來,(如:陳O文⋯等抽血;李O美⋯等上房)減少家屬發問,讓護士能專注護理。

    8.
    台灣急診醫師一班8至12小時,台大和榮總沒有固定吃飯時間,只有空閒時偷10至15分鐘把飯倒入口。
    長庚的情況較人性化,各有30分鐘的法定吃飯時間,輪流替補。
    至於香港的急症醫生,有最少60分鐘的法定吃飯時間,這小小的福利就是比台灣好一點⋯⋯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