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鑄成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鑄成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鑄成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鑄成語產品中有9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5萬的網紅EHPMusic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頻道收聽更多好聽的歌:https://www.youtube.com/c/EHPMusicChannelII ❖Facebook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HPMC/ ❖IG:ehpmusicchannel ❖微信公眾號:ehpmusicchannel ---...

鑄成語 在 黃繭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04:59:22

幾年前,害怕在自己身上刻下原則,因為我連自己的樣子都摸索不清。幾年過去了,永遠記得背叛的悲傷從我的肉身裂出隙縫的陰暗時光,我踩著腳踏車穿梭車陣一邊狼狽地流著淚,巴不得下一秒被車碾平的憤恨,至今依然都沒忘。 ⠀⠀⠀⠀⠀⠀⠀⠀⠀⠀⠀⠀ ⠀⠀ 小時候我就習慣忍耐,除了忍耐,我沒有值得自豪的事,我喜歡吃下...

鑄成語 在 903coli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08:48:42

從頭細數命運由甚麼鑄成… 記得大概8年前,身邊的人都在聽日韓外語歌,我開始了做 當時大部份節目都搵歌手訪問,我覺得與其問歌手點同幕後人溝通,好似直接搵個幕後人訪問,角度會比較不一樣,於是我開始了<三號螺絲釘> 到今年,當我想為<明日之廣東歌>出一本實體書 當時無出版社,無人肯相信呢件事🤦🏻‍♂️ ...

鑄成語 在 文青汪的影劇世界?|電影|韓劇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1:17:30

. 《長歌行— 救他人,也是在救我自己》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長歌的成長是伴著血與淚的, 她不是嬌養出來的花,而是折了翼的鷹。 今天來聊一下這個大女主,長歌是一個「打破固有性別思維」的人物,她想做的事並不因自己是女人而止步,我非常喜歡此角矛盾心境的刻畫與轉變。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有雷影評 ...

  • 鑄成語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0 22:48:49
    有 129 人按讚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 鑄成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08:27:37
    有 192 人按讚

    幾年前,害怕在自己身上刻下原則,因為我連自己的樣子都摸索不清。幾年過去了,永遠記得背叛的悲傷從我的肉身裂出隙縫的陰暗時光,我踩著腳踏車穿梭車陣一邊狼狽地流著淚,巴不得下一秒被車碾平的憤恨,至今依然都沒忘。
    ⠀⠀⠀⠀⠀⠀⠀⠀⠀⠀⠀⠀  ⠀⠀
    小時候我就習慣忍耐,除了忍耐,我沒有值得自豪的事,我喜歡吃下那些被人稱為「虧」的事情,久而久之,我開始活得十分畏縮極端,這世界的人習慣用(我比你高一等)的態度對待別人,但事實上會變成這樣,部分是自己的錯,因為主動長期扮演了自以為善良的病貓。
    ⠀⠀⠀⠀⠀⠀⠀⠀⠀⠀⠀⠀  ⠀⠀
    多年後,久違不再聯絡的人主動來訊攀談,勇於認了當時的錯,我選擇寬恕且接納,完全忘掉當時鑄成陌生的原因,只是一股腦地覺得對方重要,一次、兩次、三次……人的記憶不是遺忘,只是暫時想不起來罷了,那股厭惡的感覺,隨著一次又一次的不被尊重喚醒復甦,那一刻我明白,若選擇溫柔,就會一直接受對方沒有改變的事實,任憑不被尊重對待,約好的事情,沒有原則改來改去、訊息愛讀不讀、有事鍾無艷沒事夏迎春、只在乎自我準則,卻忘記對方也是個人,那些堆積的擦傷再度因二度重逢而添上,又或者某些舊情人在分開後,讓現任的對象不斷找前任的麻煩,這種干擾的優柔寡斷,象徵著不被尊重,當自身安靜促成了病貓的象徵,對方看著不發威的一切,覺得有趣,於是更加倍做盡令人不堪其擾的事。
    ⠀⠀⠀⠀⠀⠀⠀⠀⠀⠀⠀⠀  ⠀⠀
    可是啊,該知道病貓其實不是沒脾氣,病貓只是觀察,有朝一日該做的反擊仍會在踩到底線的時候發生,那些無依的日子終會蒐集了很多忍耐的事情,片段的、行為的、隻字片語的,所有看似吃虧的一切,都成了藏在後院黑洞裡的證據,他不是真的活得病了,只是比較優雅而已。

    一隻從容優雅的貓,只會在最極致的時候準確出手,要讓別人懂得尊重的方式不是心機,而是老實地踩在「尊重」的範圍只做無愧於心的事情,貓一心懷抱的善良從未缺乏,而是唯有對方越過了線,才會讓你再也不得辯解的時候,結束這一切。你要相信霸凌與辜負的一切,公道自在來。
    ⠀⠀⠀⠀⠀⠀⠀⠀⠀⠀⠀⠀  ⠀⠀
    人們為之活著,就要為一生曾做過、說過的事好好負責,相信因果不是不來,只是等待時機,病貓從不溫柔,只是等著最好的反擊。相信生而為人懂得互相同理,各自不犯彼此規則過上生活,是懂得尊重別人,別人也才能尊重你。
    ⠀⠀⠀⠀⠀⠀⠀⠀⠀⠀⠀⠀  ⠀⠀
    此篇獻給:那些處於被精神霸凌的人,別忘了時時刻刻不忘搜證,不為求姑息而選擇緘默,帶著勇敢,總有一天尊重會屬於你。
    ⠀⠀⠀⠀⠀⠀⠀⠀⠀⠀⠀⠀  ⠀⠀
    #20210916 #安靜的病不是軟弱

  • 鑄成語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3 07:49:14
    有 621 人按讚

    (失敗者回憶錄0823)
    徐鑄成的半篇文章

    1980年11月,我訪問了從中國來香港的徐鑄成,其後沒有再見過他。但一次長談即記憶良久。

    徐鑄成生於1907年,1991年去世。在張季鸞、胡政之主筆政的《大公報》最輝煌時代,徐鑄成從記者做到總編輯;1937年上海淪陷,他到香港主持《大公報》港版業務,太平洋戰爭後從香港潛回桂林擔任《大公報》總編。戰後在上海主持《文匯報》,被國民黨查封。1948年到香港創辦香港《文匯報》。1949年中共建政,徐鑄成到北京想從事新社會的新聞事業,發現報紙不能民辦。1956年十月,中共中宣部力邀徐鑄成出山,讓《文匯報》復刊。但復刊不足一年,就受到毛澤東親自執筆的《人民日報》社論猛烈批判,由此掀起反右運動,徐鑄成被打成右派,當了22年賤民。文革結束,1979年平反,1980年來香港為《文匯報》慶生。我的訪問就是在這段期間。

    中共建政前,徐鑄成的報壇經歷可稱輝煌,他是那個時代中國新聞自由的巨擘。1949年以為新中國成立實現民主自由,回北京想辦報,但壯志雄心立刻「就涼了半截」。經過30年雪藏、其中22年右派生涯,又不是中共黨員,我在訪問前並沒有預期他會說出超越中共允許範圍的話。然而,想不到他在沉穩中,顯露出忠實於新聞的報人本色。

    我過去對反右的認識,以為毛澤東原意是要大鳴大放,結果鳴放的程度超過了他容忍的範圍,於是才祭起反右大旗。但據徐鑄成所說,實際情形是《文匯報》早已經收攤了,當毛號召鳴放時,經歷過「肅反」等運動,絕大多數知識人還是不敢放。這時候中共宣傳部想到《文匯報》和徐鑄成,連連找徐鑄成商量復刊,說怎樣鳴放都完全支持,徐鑄成提出十幾個骨幹名單,也全部調回來,於是1956年10月復刊了。復刊以後的報紙面目,徐鑄成說,「我可以狂妄一點講,是解放以後全國報紙最生動活潑的一份。」1957年3月,毛澤東接見新聞出版界,當面對徐鑄成說,「《文匯報》好得很,我每天首先就看《文匯報》」,「你們是琴棋書畫、花鳥蟲魚,應有盡有,辦得很好,編得也好。」接著,就組織了中國記者訪蘇團,由徐鑄成當團長。這讓徐感到受寵若驚,覺得簡直把他這個黨外人士當自己人了。

    誰知從蘇聯回來,反右就來了。距離毛澤東接見他和稱贊《文匯報》不過兩個月,而這兩個月還是在徐出訪期間,實際上他沒有主持《文匯報》筆政。所以徐說,毛是五月以前就有計劃去搞反右了。目的是讓知識分子不敢講話。
    徐的這段經歷,說明專政者為了不留餘地的掌握全部權力,所有的花言巧語都是預設的政治行為。過激的、矯枉過正的施政絕對不是被刺激出來的。這是第一個啟示。

    第二個啟示,是我問他在國民黨時期和共產黨時期,他都因為新聞言論受害,請他比較兩個時代遭遇的異同。

    他說,國民黨對知識人的迫害是餓肚皮、坐牢甚至殺害,但它在精神上沒有法子凌辱你。那時候報館被封,他回過家鄉,家鄉父老都很尊敬他,說他有骨頭。在上海里弄,居民見到他也肅然起敬。在共產黨之下,右派帽子一戴,朋友見到面趕快躲開,里弄居民不敢接近,家庭裡,除了太太,其他人包括兒子,不同程度對他都另眼相看。「這種精神上的凌辱,開始時一想起來就一身冷汗。……後來也就算了,特別文革後,連劉少奇也說是反黨,也就無所謂了。」

    最後這句真夠淒涼。知識人可以窮,宋代歐陽修甚至說「文窮而後工」,但人都有尊嚴,精神凌辱使人的尊嚴沒有了底線。從被打成反黨的劉少奇來尋求個人的安慰,也許在中國真是只有靠阿Q精神才能夠活下去了。

    徐老給我的第三個啟示,是他指對中國輿論監督的必要。他說:中國的「輿論中心,過去在上海租界。中國幾千年來專制主義形成的狀況,要比較自由一點說話,只有靠保護傘。今天中國需要輿論監督,作為一個輿論中心,暫時還只能在香港。不是看你的冷眼,而是有什麼問題也不客氣地指出來。這樣對國家是有很大好處的。」

    這三點啟示,一是講權力的虛偽本質,二是講人的尊嚴,三是講輿論監督需要保護傘。三點都同我從事傳媒和寫作有關。

    1987年徐老八十壽辰,上海中共統戰部為他祝壽,統戰部長稱贊徐老「六十年新聞工作,愛國之心始終不渝」。但在1980年徐老在我的訪問中卻說,「我認為我一輩子搞新聞事業,只寫了半篇文章,後面半篇被人把筆奪走了。」
    一個如此剛毅、敏銳、通達和有才華的報人,半篇文章也應該珍惜。我那時想到的是,在被人把筆奪走之前,多麼艱難和風險,我也要把自己的整篇文章寫完。(53)

    圖,徐鑄成,1980年11月接受訪問時攝。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 鑄成語 在 EHPMusic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1-11 19:00:31

    ❖訂閱頻道收聽更多好聽的歌:https://www.youtube.com/c/EHPMusicChannelII
    ❖Facebook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HPMC/
    ❖IG:ehpmusicchannel
    ❖微信公眾號:ehpmusicchannel
    ----------------------------------------------------------------------------------------------------------
    ♫ 一鍵收聽你想聽的歌 ♫
    ❖ 抖音/TikTok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Aw-mgfCzRwduBTjBHknz5U4_ZM4n6qm
    ❖ 華語歌曲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Aw-mgfCzRz5t_T2v2iuW1pqnj89kY4F
    ❖ 廣東歌/粵語歌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Aw-mgfCzRxBtfYS-CM3UXto2VbUL8hA
    ❖ RAP/說唱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Aw-mgfCzRyD5qKNqumkTXqtPiYj3mlr
    ❖ 古風歌曲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Aw-mgfCzRy9uWRObrUifsgJBdpBEq-y
    ❖ 翻唱/改編/Remix/EDM 歌曲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Aw-mgfCzRz9-257u_Eknjf0sjW6HDjH
    ❖ 更多分類歌單: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45x_D7DgK5313D3ftM_EQ/playlists?view=50&sort=dd&shelf_id=17
    ----------------------------------------------------------------------------------------------------------
    ❖歌詞在下面❖

    演唱:林寶馨
    作詞:小丟
    作曲:小丟
    編曲:周富堅
    製作人/Producer:袁文睿/周富堅
    吉他/Guitar : 周富堅
    貝司/Bass:Mz
    和聲編寫/Backing Vocal Arranger:尤裡卡
    和聲/Backing Vocal:尤裡卡
    配唱製作人/Vocal Producer:袁文睿
    人聲錄音工程師/Vocal Recording Engineer:劉芒
    音頻編輯/Audio Editing:劉芒
    混音&母帶工程師/Mixing&Mastering Engineer:劉芒
    監制/Supervised:袁文睿
    人聲錄音室/Vocal Recording Studio:大爆炸1987
    策劃/Masterminded:燕振華
    設計/Design:周暢
    宣發/Profession:郝月明
    統籌/Co-ordinate:高璐
    OP:上海谷德文化傳播工作室

    海和天相連成為海岸線
    魚和水相濡以沫的世界
    也許有天 我們偶然 對視的一瞬間
    鑄成一個死結

    你和我相約在未來某天
    一定會相遇攜手到終點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就是對的時間
    遇到對的一切

    我在等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某人出現
    他不管多遠多難不顧一切到我身邊
    兩條傾斜的直線 總有一天交結
    想到這我就不顧一切

    我在等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某人出現
    他不管多遠多難不顧一切到我身邊
    兩條傾斜的直線 總有一天交結
    想到這我就不顧一切 的看向前

    你和我相約在未來某天
    一定會相遇攜手到終點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就是對的時間
    遇到對的一切

    我在等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某人出現
    他不管多遠多難不顧一切到我身邊
    兩條傾斜的直線 總有一天交結
    想到這我就不顧一切

    我在等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某人出現
    他不管多遠多難不顧一切到我身邊
    兩條傾斜的直線 總有一天交結
    想到這我就不顧一切 的看向前

    我在等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某人出現
    他不管多遠多難不顧一切到我身邊
    兩條傾斜的直線 總有一天交結
    想到這我就不顧一切

    我在等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某人出現
    他不管多遠多難不顧一切到我身邊
    兩條傾斜的直線 總有一天交結
    想到這我就不顧一切 的看向前
    ----------------------------------------------------------------------------------------------------------
    ❖歌曲上架平台
    ➸ 網易云音樂 | http://music.163.com/song?id=1809976865&userid=1450149887
    ----------------------------------------------------------------------------------------------------------
    ❖ 合作郵箱:ehpmusicchannelhk@gmail.com
    ❖ 微信:EHPMusicChannel(id:xy-z1315)
    (歡迎查詢合作/投稿音樂/攝影作品等等)

    ❖歌曲版權為歌手本人及其音樂公司所有,本頻道只作推廣及宣傳之用,若喜歡他們的音樂請到以上平台鏈接購買歌曲支持。

    ❖Like, Comment, Share & Subscribe❖
    ❖喜歡的請分享及訂閱本頻道❖

  • 鑄成語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08:00:00

    頤和園是清朝的皇家行宮和大型皇家園林,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西北,占地290公頃(合4400畝)。頤和園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原名清漪園)、重建於光緒年間,曾屬於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園之一。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是中國園林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1998年,頤和園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為主,昆明湖占頤和園總面積的四分之三。除了湖山,還有殿堂景區、耕織圖景區。重要建築集中在萬壽山南北中軸線上。萬壽山分為前山、後山兩部分,前山自東向西有養雲軒、無盡意軒、介壽堂、排雲殿、清華軒、寶雲閣、共一樓、聽鸝館、畫中游等知名景觀。後山南北中軸線為規模宏大的漢藏風格寺廟殿宇,包括四大部洲、須彌靈境、香岩宗印之閣等等,周圍點綴以數座小型山間園林,有蘇州街、寅輝城關、花承閣、賅春園、繪芳堂等建築。昆明湖中有三座島嶼,分別名為南湖島、藻鑒堂島、治鏡閣島。昆明湖由一條西堤將大湖一分為二,光緒時建立圍牆,修築起了東堤。
    頤和園的主要區域可包括六個部分,分別是殿堂景區(是帝後料理朝政和住宿所在)、萬壽山景區、昆明湖景區、耕織圖景區(獨特的農牧色彩)、長廊景區和中軸景區(起於前山雲輝玉宇牌樓,止於後山慈福慧因牌樓)。作為一座知名園林博物館,擁有豐富制式的園林建築和景觀營造手法,涵蓋了中國傳統名著中的亭台樓閣,軒榭台堂。
    東宮門:為頤和園的正門。門前有兩隻銅獅,是清漪園遺物。宮門前的雲龍石階是圓明園安佑宮遺物。門額上「頤和園」三字為光緒帝御筆親賜。宮門前有大廣場,南北兩側為朝房,前有大影壁。
    仁壽殿:在頤和園東宮門內,是慈禧太后、光緒帝夏天住在頤和園中臨朝聽政,接受恭賀,以及接見王公大臣和外國使節的地方,這裡也曾經是光緒皇帝頒詔實行變法維新的地方。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命名為勤政殿,意為不忘勤理政務。咸豐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重建時,改為現名,意為施仁政者長壽之意,是頤和園聽政區的主要建築。殿為東向,面闊九間,單檐卷棚歇山頂,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銅麒麟、壽星石,以及銅龍銅鳳的雕像,排列在仁壽殿外。是皇帝,皇后在舉行朝會大典時會點燃檀香。在中國古代龍就是皇帝的象徵,鳳就是皇后的象徵。按照慣例是龍在上,鳳在下,但是自慈禧太后掌權之後,就將龍,鳳的位置給顛倒變成鳳在上,龍在下,藉此來顯示出慈禧太后的權威。殿外懸掛著「大圓寶鏡」的匾額,意為當政者的智慧如同大圓寶鏡一樣,能夠洞察一切。殿內則是高懸著「壽協仁符」的金字匾額,意為仁與壽君子兼而有之。正殿內設置慈禧太后,光緒帝召見王公大臣時的寶座,寶座是用上等的紫檀木雕刻而成,椅背上刻有九條金龍,寶座的旁邊設有掌扇,鼎爐,鶴燈。東為仁壽門。殿北有水井「延年井」,殿後為巨大的獅子林假山,仿蘇州獅子林,堆山所用的劍石、石筍為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後假山遺物。
    玉瀾堂:在仁壽殿西,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光緒十八年(1892年)重建,成為皇帝在頤和園中處理政務和居住的地方。正殿即玉瀾堂,堂名是取自晉代詩人陸機的詩句「玉泉甬微瀾」當中的「玉」和「瀾」二字合併而成。內設有御案寶座。原為一四通八達的穿牆殿,光緒皇帝曾經被慈禧太后囚禁於此,因此殿北的後門用磚牆砌死。前院東配殿名霞芬室,西配殿為藕香榭,兩殿的門內亦可見圈禁光緒帝的圍牆,是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蹟。正殿地磚上原有坑窪洞痕,為光緒帝被囚禁時用手杖擊地發泄而成。玉瀾堂西側另有夕佳樓,樓西為鄰水過道,蜿蜒曲折,稱為「九道灣」。
    宜芸館:在玉瀾堂北面,乾隆時是藏書之所,光緒年間改建為光緒皇帝的皇后隆裕的居所。院門為垂花門,稱宜芸門,門內側牆壁上有10塊石刻,是乾隆帝摹寫的名家法帖,原藏於惠山園內,重建時移此。正殿為宜芸館,東配房稱道存齋,西配房稱近西軒,均沿用乾隆時舊名。戊戌政變後,玉瀾堂與宜芸館之間的通道也被磚牆切斷。宜芸館北門有飛閣復道通至德和園戲台。
    德和園大戲樓:頤和園中看戲的地方,原為乾隆時期的怡春堂。樓高21米,三層,結構與圓明園同樂園清音閣和避暑山莊清音閣相同(與紫禁城暢音閣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外形是卷棚頂,且覆灰瓦),是清朝最大的戲樓之一,三層舞台間有天地井相通,南部有兩層的扮戲樓,北部為看戲用的頤樂殿。德和園之東為「東八所」(壽膳房、壽茶房、壽藥房)、養花廠和武備院等服務性院落,現被隔出頤和園,改為頤和安縵酒店。
    樂壽堂:是慈禧太后在頤和園中居住的地方,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三年(1887年)重建。門外有水木自親碼頭,有牌坊,是清宮中最早安裝電燈的地方之一。院子分為三路,中路樂壽堂為慈禧太后的居所,中部為起居空間,裡面設有用上等木材紫檀木雕刻而成的「御案寶座」後面放著十五折的玻璃屏風,兩側設有羽毛掌扇,羽毛掌扇不但裝飾精美,也可以顯示出慈禧太后的威儀。西間為寢宮,東間為更衣室。堂前陳列銅鹿、銅鶴、寶瓶,取「六合太平」諧音。寢宮內的文物有用珍珠、瑪瑙、翡翠製成的花籃,用金銀和各種寶石鑲嵌的四季花卉壁畫等。樂壽堂前有明代米萬鍾遺留的「青芝岫」巨石,院中栽培玉蘭、海棠、牡丹,取「玉堂富貴」之意。後院原有乾隆時期遺留之古玉蘭樹,2005年枯死移除。東跨院後半部稱「永壽堂」,為太監總管李蓮英住所。西跨院北部有假山,以及坐落於山上的扇面殿「揚仁風」。揚仁風院落西南角即長廊入口。
    長廊:東起樂壽堂西院,西至石丈亭。長廊長達728米,共273間,其間點綴以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亭子,以及魚藻軒、對鷗舫兩座對稱的點景建築。長廊背山面水,平面呈展翅蝙蝠形狀(取福字諧音),不僅把各處景點有機地串聯起來,本身也是頤和園中一處最有名的景觀,長廊上有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湖風景、二十四孝、中國古代詩歌和神話故事(如張敞畫眉、牛郎織女、張良納履等)、山水花鳥等圖畫,共計一萬七千餘幅。
    排雲殿:在萬壽山前山中部的建築中軸線上,原址為大報恩延壽寺,1892年重修,是慈禧太后做壽時接受賀拜、舉行慶典的地方。「排雲」二字出自晉朝人郭璞「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的詩句。排雲殿正門為排雲門,門前有雲輝玉宇牌坊,兩側有十二屬相石。排雲門和二宮門之間有方形的蓮池,池上架金水橋,兩門內分別有紫霄、玉華、芳輝、雲錦四座配殿。排雲殿正殿為頤和園內等級最高的建築,建在九級漢白玉台基上,七間五進,重檐歇山頂,黃琉璃瓦,左右兩側有耳殿,各殿之間有復道相連,橫列共計二十一間。排雲殿之後為德輝殿,再後為高42米的石砌高台,沿台前八字樓梯「朝真磴」可向上通往佛香閣。排雲殿東為介壽堂,西為清華軒,清朝時均為命婦退居之所,現被頤和園作為別墅出租,不對遊人開放。介壽堂內有連理柏和紫玉蘭各一株,頗為名貴。
    佛香閣:位於萬壽山前山正中位置,為鐵力木修建的八角形三層樓閣,高41米,上覆綠剪邊黃琉璃瓦,是頤和園內體量最大的建築。閣內供奉接引佛,每月朔望,慈禧太后在此燒香禮佛。佛香閣原為九層佛塔延壽塔,修築到第八層時乾隆帝下令拆毀,仿武昌黃鶴樓改建閣樓。
    智慧海:位於萬壽山山巔,為無梁佛殿,全部為五色琉璃磚砌成,色彩絢麗,圖案精美,壁面嵌有1000多尊佛像。外牆下半部琉璃磚上的佛像頭部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悉數鑿毀。殿內觀音像為乾隆時所造。殿前有琉璃牌坊,其上石額構成「眾香界」、「祗樹林」、「智慧海」、「吉祥雲」四句偈語。
    萬壽山昆明湖碑:在排雲殿之東,碑上有乾隆御書「萬壽山昆明湖」六字,碑後是乾隆所撰《昆明湖記》,講述修建清漪園的理由。碑左右各有一座亭子,亭內有「轉輪藏」木塔,塔中有軸,推之使其轉動。此處仿杭州法雲寺藏經閣而建,不對遊客開放。
    寶雲閣:在排雲殿之西。又稱「銅亭」。建於乾隆20年(1755年),高7.55米,重41.4萬斤,蟹青冷古銅色仿木結構,樑柱、椽瓦、斗拱、門窗、對聯全部用銅鑄成。門窗原被八國聯軍掠走,在1980年代由海外華人購得,捐給頤和園。
    石舫:清晏舫,原名石舫。是一半入水的兩層石舫,長96米,上原有中式艙樓,1860年被焚,光緒重建時改為木製仿西洋大理石艙樓,並在石舫兩側加造明輪。石舫西北為小島,島上原有西所買賣街,兩岸仿揚州瘦西湖景色。
    聽鸝館:在萬壽山前山西部。內有兩層戲樓一座,在修建德和園大戲樓前,這裡是慈禧太后聽戲的主要場所。館內古柏參天,館外有杏樹和翠竹。聽鸝館現為聽鸝館飯莊,經營仿清宮廷菜餚,內設貴壽廳、福壽廳、壽膳廳等十個餐廳。
    畫中游:在萬壽山西部,依山而建,中為八角形兩層樓閣,東西為兩樓兩亭,東樓名「借秋」,西樓名「愛山」。各建築間有爬山遊廊和石洞相通,錯綜複雜,猶如迷宮。站在亭上四周環顧,有置身於畫中之感。
    前山東部:有景福閣、自在莊、含新亭、養雲軒、意遲雲在、千峰彩翠、無盡意軒、寫秋軒、國花台等點景建築。無盡意軒和自在莊清朝為命婦退息之所。景福閣為慈禧太后觀賞雨景、月景之地。
    前山西部:有邵窩殿、雲松巢、湖山真意、山色湖光共一樓、石丈亭等點景建築。邵窩殿之名取南北朝時宋朝邵康「安樂窩」典故,雲松巢取李白「吾將此地巢雲松」詩句,兩殿現均為頤和園工作人員休息處。
    長廊西端,石丈亭北有一組院落,稱「西四廳」,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移居頤和園時將珍妃囚禁於此。西四廳西北有貝闕,又稱宿雲檐,乾隆時是清漪園的西門,上供關帝銀像。貝闕向北有並列的石橋兩座,東橋低平,西橋為拱橋。清漪園時期園牆從兩橋中間穿過,西橋在園外,東橋在園內。
    後山
    蘇州街:又稱買賣街。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乾隆帝下江南,到蘇州遊歷唐代白居易修建的七里山塘,回京後在頤和園後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樣修建了蘇州街。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時期重建頤和園時未修復,1988年復建。
    諧趣園:位於頤和園東北角。此園是乾隆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下江南時,看了無錫惠山腳下的寄暢園,仿其意而建,自然保有江南園林之美。諧趣園原名惠山園,1811年曾經改建並改為現名,為萬壽山東麓的園中園。這座園有「到門唯見水,入室盡疑舟」之美譽。園內水多橋多,最著名的橋是知魚橋。此橋橋身低平,貼近水面,能讓遊客觀賞魚群在水中來回穿行。橋坊上有乾隆皇帝命題的詩句。諧趣園的北部是正殿涵遠堂,此堂原為慈禧太后在此水池釣魚時休息之用,殿內裝飾精美雅緻,在頤和園里可說是上乘之作。另外,環繞水池的遊廊是一條景色多變的的遊覽路線,隨著每一轉折,必有新的景色出現在眼前。
    四大部洲:位於後山中部中軸線上,仿照西藏扎囊縣的著名古寺桑耶寺,為漢藏風格的宗教建築群,居中為漢式建築香嚴宗印之閣,內供藥師、如來、阿彌陀三尊佛像,香嚴宗印之閣四周環繞藏式的四大部洲殿、八小部洲殿、日殿、月殿、四色塔。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中的普寧寺布局與此相似。香嚴宗印之閣下原為須彌靈境殿,1860年被焚毀,未修復。須彌靈境殿前為松堂,是一座長方形廣場。
    花承閣琉璃塔:位於後山東部,原為半圓形高台建築,1860年被焚毀,現存琉璃塔一座,太湖石及漢白玉浮雕海獸台基一座,以及柱礎、石階遺蹟。琉璃塔下部的佛像頭部被紅衛兵鑿除。
    賅春園遺址:位於後山西部,為乾隆時修建的一處小型園林,園內最大建築為清可軒,是乾隆帝的書房,依崖而建,以石崖為其南牆。西隔桃花溝為丁香院,院南山崖上有香雲窟石洞,洞內有乾隆題詩和石座,洞西有十八羅漢摩崖石刻。賅春園1860年被焚毀,僅存園門一座,但台階、殿基和部分圍牆保存完好。
    綺望軒遺址:位於後山西部山腳下,後湖旁。為乾隆時修建的一處小型園林,構造巧妙,地面隱蔽處有山洞,向下可直通湖邊石岸碼頭。

  • 鑄成語 在 MD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10-27 08:00:02

    自信有理 大逆有道

    MACHI DIDI WORKSHOP音樂企劃正式啓動
    麻吉弟弟加盟華研唱片一號作品「大逆有道」
    10/27 全面數位上架 跪著把它聽完

    「大逆有道」 與周定緯潛龍出竅 飆唱屬於年輕人的叛逆主張
    「親愛的炸彈」製作編曲精細度媲美電影配樂 做音樂的態度就是夠兇
    「MACHI DIDI is Back VIP」屬於麻吉弟弟的玩味dubstep曲風 驚艷你耳朵
    唱作編曲兼製作全方位領航 麻吉弟弟為華語電音掀開音樂性革命的嶄新樂章

    麻吉弟弟的全新EP「大逆有道」内有兩首他作曲的作品都邀請了黃建洲參與填詞,歌名分別是「大逆有道」與「親愛的炸彈」。對於中文掌握還未夠純熟的麻吉弟弟來說,香港作詞人黃建洲底蘊飽滿的遣詞用字能力讓他深感佩服,卻也同時提升了配唱的難度!好學的麻吉弟弟分享說這兩份歌詞來來回回修改了很多次,並且很努力地跟作詞老師溝通,希望可以發自内心去理解歌詞所要表達的蘊涵。「大逆有道」這首歌的歌詞表達的正如麻吉弟弟義無反顧投入到音樂路上的叛逆主張:就是因爲對自己充滿信心,才會想證明給別人看自己的實力!「親愛的炸彈」的靈感借鏡了日本服裝時尚大師山本耀司的自傳書名,隱喻了麻吉弟弟的音樂能量有朝一日可以為華語樂壇抛下一枚震撼彈!除此之外,「親愛的炸彈」的歌詞也描述了網路世代所造就的言語霸淩亂象,不負責任的每個人只要出一張嘴就能達到射出炸彈的效果,讓受害者的生活烽火連天!值得一提的是,「親愛的炸彈」歌中的高潮點“親愛的炸彈 你炸不死我”這句就是麻吉弟弟有感而發跟黃建洲討論而寫下的。

    談到「大逆有道」的編曲,麻吉弟弟說這首歌内的樂器音色非常特別。原來很多音色是他獨家研發的!歌中不斷出現的類似號角的音色預告了麻吉弟弟的叛逆音樂之舟正式啓航。為了創造出一個特別又符合歌詞態度的樂器音色,麻吉弟弟願意不眠不休不斷地嘗試,猶如一個廢寢忘食的“音色科學家”!同樣身為音樂人的周定緯的實力助聲更爲這首歌畫龍點睛!「親愛的炸彈」歌中的製作格局實現了麻吉弟弟腦海中好萊塢大片的電影配樂感藍圖。爲了這首歌的編曲,麻吉弟弟也發明了他自稱爲“生氣的小提琴”的特別音色。在聽起來特別兇的dubstep曲風襯托下,讓人聽到了這首歌内滿滿的“洶湧的怒氣”。EP内最後一首歌則是最早在麻吉弟弟個人頻道率先曝光的「MACHI DIDI is Back VIP」。作爲MACHI DIDI WORKSHOP的開場歌曲,這首歌猶如一劑強心針,讓人信服於麻吉弟弟絕對有資格變成為華語電音掀開音樂性革命的戰士!

    親愛的炸彈 Dear Bomb
    曲:麻吉弟弟
    詞:黃建洲

    那麼多嘴巴 輪流在起鬨 那麼多立場 越吵越空洞
    就地開壇 自嗨馬戲班 廢話羅生門 高尚地捏造 低級的泡沫

    消耗著別人 來飼養你心魔
    天下不夠亂 你就猛敲著喪鐘 勤勞到猥瑣
    So 謝謝 每個hater 刀下不留人的炮轟
    將我命中 讓我嚐過野生的血紅

    亂舞群魔 漫天砲火 摧不毀我 才把我磨練成修羅
    So 抱歉 承你貴言 恐怕讓你嘴角破功
    盛意拳拳 所有的詛咒 我當祝福用

    命不夠硬 鬥不過閻羅
    親愛的炸彈 你炸不死我
    撥開灰燼總有顆 不願熄滅的火種
    親愛的炸彈 (I said) 你炸不死我

    全民開砲 開砲 (Let me hear it) 痛快引爆 引爆 (Let me hear it go)
    全民開砲 開砲 (Let me hear it) 痛快引爆 引爆

    手持大聲公 人人當英雄 戴著道義的面具 集體公祭你仇恨
    你看我 不順眼 哇 對你合十鞠個躬 誰犯你太歲 殺氣這樣重

    抵毀別人 用來飼養你心魔
    還沒蓋棺你就先高唱輓歌 忠貞到猥瑣
    So 謝謝 每個hater 排名不分先後左右
    吞下炸彈 才更強悍我的體魄

    越鬥越狠 漫天砲彈 炸不死我 才把我鑄成鐵羅漢
    So 抱歉 真歹勢 恐怕要讓你們失望
    百毒不侵 所有的砒霜 我用來送飯

    命不夠硬 鬥不過閻羅
    親愛的炸彈 你炸不死我
    撥開灰燼總有顆 不願熄滅的火種
    親愛的炸彈 (I said) 你炸不死我

    全民開砲 開砲 (Let me hear it) 痛快引爆 引爆 (Let me hear it go)
    全民開砲 開砲 (Let me hear it) 痛快引爆 引爆

    演唱人:麻吉弟弟
    詞:黃建州
    曲: 麻吉弟弟
    編曲:麻吉弟弟
    製作人:麻吉弟弟
    配唱製作人:熊仔
    錄音師:馬丁
    錄音室:華研猛蛋錄音室
    混音錄音師:麻吉弟弟
    混音錄音室:麻吉弟弟 Studio
    OP:HIM Music Publishing Inc.
    TWD951783104
    Special thanks: 王治平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