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鐵騎高達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鐵騎高達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鐵騎高達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鐵騎高達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知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唐遠征西域高昌之戰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唐朝前期面臨的重要外部威脅依然是北方的突厥勢力。西元629年11月,突厥進犯河西走廊地區,嚴重威脅到唐朝內地同西域領土的聯繫,唐太宗李世民意識要決戰時刻來臨了。西元630年正月,突厥殘部在陰山被李靖徹底擊潰,頡利在逃往吐谷渾途中被唐將張寶相俘獲押送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Marc 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改編自今何在同名小說的大型古裝IP劇《海上牧雲記》在投資上就已高達3億,主演陣容更是堪稱強大,包括:黃軒,竇驍、周一圍、徐璐、文詠珊、張佳寧、蔣勤勤、王千源、萬茜等。 故事的開篇是由幾個航拍大遠景鏡頭組成,通過鏡頭的展示,一個廣袤的九州世界就此建立。令人驚喜的是:這樣的鏡頭不僅存在於開篇介紹環境之...

  • 鐵騎高達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25 14:00:00
    有 399 人按讚

    唐遠征西域高昌之戰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唐朝前期面臨的重要外部威脅依然是北方的突厥勢力。西元629年11月,突厥進犯河西走廊地區,嚴重威脅到唐朝內地同西域領土的聯繫,唐太宗李世民意識要決戰時刻來臨了。西元630年正月,突厥殘部在陰山被李靖徹底擊潰,頡利在逃往吐谷渾途中被唐將張寶相俘獲押送長安。至此,東突厥汗國滅亡,其所轄領土和數十萬部衆均歸屬唐朝。唐朝北方疆域跨過蒙古草原,進入西伯利亞葉尼塞河上游,北海(注:即今貝加爾湖)成爲大唐帝國內湖。

    當時的西域正處於另一個強敵的控制之下,這就是西突厥汗國。西突厥汗國原本是早期統一的大突厥汗國的西方領土。西元583年,控制汗國西方領土的貴族射匱自立爲可汗,原本統一的大突厥汗國正式宣告分裂。西突厥繼承了原大突厥汗國的西方領土,疆域東起金山,西北到西海(注:即今阿爾泰山和裏海),西部進入伊朗高原,南部瀕臨印度河流域。囊括了整個中亞、西亞和南亞部分地區以及今新疆近三分之二的地域,實際上控制了西域地區,成爲西亞最強大的國家。

    東突厥滅亡後,西突厥問題開始突現出來。尤其是其控制下的西域對唐朝的河西、隴右地區構成巨大威脅。西突厥經常向西域地區的唐朝控制區發動進攻,而且在東突厥滅亡後開始不斷竄犯唐朝控制下的漠北地區,對剛剛納入唐朝版圖的漠北地區構成嚴重威脅。

    唐要打通進入西域的道路,就涉及到一個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的小國。這個彈丸之國與西域其他少數民族小國都不同——它是一個漢族政權。從國王到百姓,基本都是中原移民後裔。這個小國就是本文的主角——高昌王國。

    高昌與中原王朝具有極爲深厚而又複雜的歷史淵源。高昌(注:即進中國新疆哈拉和卓)位於近新疆吐魯番市東40公里的火焰山下,是從西漢起中央政府駐軍和移民一手創建的。高昌位於吐魯番盆地東部,而吐魯番盆地自古就是溝通內地和新疆地區的戰略通道。高昌正好扼控這一戰略咽喉,地位極其重要。從西漢時起,爲保護這一戰略咽喉,中央王朝開始在高昌地區修建城堡要塞,駐紮大量軍隊屯田並大量移民。屯田軍和中原移民對開發、建設高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隨著駐軍和移民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昌城逐步發展爲西域大城鎮,設立高昌郡,成爲中央王朝控制西域的重要戰略據點。西晉滅亡後,西域逐漸失去同中央王朝的聯繫,西元460年,控制西域的柔然汗國扶植傀儡政權高昌國,高昌遂獨立,都城爲高昌城。
      
    由於國小兵弱,建國後很長時間裏高昌都不得不依附周邊強鄰,這種委身於人的日子確實是很難過的。隋朝建立時,正好趕上突厥強大時期,高昌被夾在兩強之間左右爲難。當隋朝擊敗突厥以及突厥分裂後,局勢開始明朗,高昌隨即倒向隋朝。但隋朝不久就二世亡國,中原再度陷入混戰。高昌再度變臉,委身與強悍的東突厥汗國。

    西元630年。剛剛立國不久的唐朝居然一舉滅亡了強大的東突厥汗國,整個東突厥從國民到疆土統統納入大唐帝國版圖。於是識相的國王麹文泰立即變臉,於同年偕王后、太子親赴長安朝見「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一個控制通往西域戰略咽喉的重要國家的國王帶著王后、太子親自朝見,這引起李世民的高度重視。唐朝政府以帝國皇室親王禮儀和待遇隆重接待了麹文泰,李世民冊封了高昌王后「公主」並賜姓皇家姓氏「李」,這在當時西域小國王室中是不可想像的殊榮。從此,雙方的關係迅速升溫。高昌成爲唐朝在西域的代言人和重要盟友。但這種局面沒維持多久就夭折了,原因就是麴文泰又變卦了——西突厥來了。

    西元638年,西突厥進攻唐朝控制下的西域地區,溝通內地和西域戰略咽喉的高昌王國自然不會被放過。首先「冊封」麴文泰爲「高昌王」,隨後給予大批金銀財寶,而且在高昌附近派駐一支強悍的騎兵部隊進行保護,甚至直接將一支精銳的突厥鐵騎軍團送給麴文泰。

    在西突厥支持和慫恿下,麴率領突厥騎兵軍團和本國軍隊「御駕親征」並相繼拿下了伊吾、焉耆王國。焉耆王國是大唐在西域天山南部的重要戰略據點,而位於今中國新疆哈密的伊吾則是從中原進入西域的必經之路。麴文泰的行爲直接威脅到了唐朝在天山南麓的戰略利益。而最危險的是,麴文泰封鎖邊境,禁止唐朝商隊和使節進入高昌境內。而高昌是當時溝通中原與西域的戰略咽喉,這種行爲徹底阻斷了西域與唐朝的往來。加之他已經明確了勾結西突厥的態度,直接威脅到了唐朝在西域甚至是河西地區的利益。
      
    唐朝派出特使到達高昌,麴文泰在「寶座」上怒目橫眉的瞪著唐朝特使,說到:「唐在中原,高昌於西域,萬里之遙,互不相干;鷹飛於天,雉竄於蒿,貓遊於堂,鼠安於穴,各得其所,豈不快活耶!」

    特使回到長安後,如實稟告了情況。李世民聞暴跳如雷,這位「天可汗」甚至咬牙切齒的罵麴文泰爲卑鄙小人。
      
    於是,唐太宗李世民決定出兵高昌。而他決定的統帥,則是他親信的大唐西涼名將侯君集。
      
    侯君集是關中豳州(注:即今陝西旬邑)。他是大唐帝國開國元勳名將。侯君集在朝中任職後不久,就被派往邊防重地河西戍守。在任內表現出傑出的軍事才華,參與並實際指揮了唐朝前期著名的征吐谷渾之戰,此戰正是由於採用了侯君集提出的戰略戰術才取得最終勝利。吐谷渾之戰使侯君集聲名大振,威震西域。成爲李靖之後唐朝在西域的一代名將。正是由於侯君集的軍事才能以及他長期在西部前線的經歷,熟悉西域地區風土民情以及軍事形勢,因此唐太宗李世民決定任命他爲大唐帝國西域遠征軍最高統帥,來指揮這場大唐帝國建國後距離最遠、環境最爲艱苦的遠征。

    西元639年12月,唐太宗李世民任命侯君集爲交河道行軍大總管,麾下將領包括牛進達、薛萬均以及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社爾以和契苾何力。調動的包括唐朝正規軍,以及此時已經成爲唐朝一部分的突厥和鐵勒族精銳鐵甲騎兵軍團,此外還徵發從屬與唐帝國的周邊回紇、薛延陀等部族騎兵等共15萬大軍,基本都是騎兵。組成大唐帝國西域遠征軍,正式出擊高昌王國。動用如此龐大的軍隊尤其是精銳的大規模騎兵軍團,李世民顯然更多的是考慮到要應對征伐高昌的過程中西突厥的武裝干涉。

    大軍出發前,爲作到師出有名,李世民以大唐皇帝和「天可汗」的身份發布了《討麹文泰詔》作爲宣戰聲明。在詔書中,李世民以事實爲依據,在充分的證據下歷數麹文泰反覆無常、背信棄義、恩將仇報、侵犯鄰國、勾結西突厥侵犯大唐帝國威望和國家領土主權等的種種罪行。尤其是在詔書中痛斥麹文泰作爲一國之君,卻是一個背信棄義,毫無做人最起碼的廉恥和道德誠信的卑鄙無恥之徒。西元640年1月,大唐帝國遠征軍正式誓師出征。

    唐朝遠征軍總兵力達15萬人,而且都是驍勇善戰的鐵甲騎兵軍團。統帥侯君集威震西域,麾下將領同樣能征慣戰,而且唐朝的綜合國力更是絕對無法比擬的。唐軍有15萬人,高昌舉國上下,全國總人口3萬7千7百人;包括王室衛隊在內,高昌軍隊共有兵力7000人。另外有西突厥駐紮在可汗浮圖城的「威懾」部隊騎兵1萬人,雙方實力根本不成正比。但就是在這種典型的螞蟻對巨龍般的實力對比下,麹文泰居然充滿自信,不但要保住國家,而且居然還敢叫囂要擊敗唐軍。那究竟是什麽給了麹文泰如此大的信心和底氣呢?

    是地利和外部勢力的介入。其中地理因素非常重要。唐軍兵出敦煌後,就進入了一望無際的西域大漠戈壁。高昌地處吐魯番盆地,周圍一片大漠黃沙。而且高昌距離唐朝有7000里之遙,通往高昌的道路都是沙漠。途中沒有水源,沒有草木植被,沒有飛禽走獸,更沒有糧食軍需。15萬騎兵的人和馬在這片死亡之海中連最起碼的吃飯飲水都無法保障。沙漠中地形極爲複雜,在那個技術落後的時代人在沙漠很容易迷路。而且沙漠中氣候極端嚴酷,白天氣溫超過60度,晚上則滴水成冰。如此極端嚴酷的氣候環境大軍幾乎是不可能穿行的,而這也正是麹文泰所依仗的。在他看來,唐軍不可能穿越這條連飛鳥和蟲子都無法逾越的天險,主力必然會被浩瀚的沙海吞噬。而他則可以坐在家門口以逸待勞,等著收拾衝出沙漠劫後餘生的唐軍殘部。
        
    更重要的則是西突厥的介入。西突厥欲谷設可汗也得到唐軍大舉西征的消息,爲此他親筆寫信給麹文泰,抱希望高昌堅決抵抗,他保證將竭盡全力支援高昌。爲此,他特意在高昌都城附近可汗浮圖城駐紥了1萬精銳鐵騎以表明態度。

    大唐遠征軍進入西域沙漠前,不少部將畏懼嚴酷的環境,主張繞遠路,走環境適合行軍的路線。但統帥侯君集堅決反對這種戰術。他斷定,麹文泰自恃有天險沙漠,必然輕敵,絕不可能料到唐軍居然敢於穿越7000里死亡沙海去進攻。因此,唐軍必須走這條連鳥獸都無法生存的路線,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兵出險著,出其不意。駐紥西北多年的侯君集就對惡劣環境做了充分準備。每個騎兵都配備有多匹戰馬以供換乘,同時馬上還攜帶了大量乾糧、鹹肉和多具裝水的大皮囊,而且攜帶了多套軍裝以隨時應變複雜的氣候。還打造了近千部大車,攜帶了數量極爲龐大的軍糧、馬料、箭鏃兵器等軍需品,甚至製造了大量專門儲水的水車。爲穿越沙漠,唐軍還徵調了大量軍駝。

    整個唐朝遠征軍攜帶的軍需物資足夠大軍在沙漠中使用3個月的,這還是在大軍身後有龐大的後勤補給運輸隊的情況下。而沙漠複雜的地形更沒有難住唐軍,因爲唐軍先鋒就是喑熟當地地理的突厥族名將契苾何力。契苾何力是大唐帝國早期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曾經參與著名的征吐谷渾之戰,在戰爭中表現極爲出色,生俘吐谷渾王後等王室成員,立有大功。爲表彰其功勳和人品,唐太宗李世民將臨洮公主嫁給契苾何力,他也由此成爲唐朝皇室宗親。遠征軍組成出擊後,契苾何力主動要求擔任前鋒帶路。
      
    儘管事先有充分準備,但殘酷的環境氣候依然給唐軍帶來巨大困難。惡劣的氣候自不必說,沙漠裏複雜地形給唐軍造成巨大威脅,尤其是隨時可能出現的流沙,奪走了千餘名大唐將士的生命,實際上在整個平高昌戰役中,唐軍在沙漠行軍過程中的非戰鬥傷亡遠遠超過直接戰鬥減員。遠征軍甚至在途中數次斷絕了同後方的聯繫,陷入缺糧無水的瀕死危局,將士們甚至殺戰馬、吃馬肉、飲馬血。軍心士氣和人的神經幾近崩潰邊緣。爲了鼓舞士氣,遠征軍統帥侯君集與將士同甘共苦,行軍和吃住的條件與普通士兵完全一樣。當缺乏糧食和飲水時,他從來都是以士卒爲先。在統帥鋼鐵般堅強意志的激勵下,大唐遠征軍全體將士克服後人難以想像的重重磨難,戰勝了魔鬼般的酷熱、寒冷、缺水、流沙、狂風和沙塵暴,歷時7個多月,終於走過了煉獄般的死亡大漠。
      
    西元640年8月,契苾何力率領的大唐遠征軍前鋒3000騎兵率先衝出死亡沙海,包圍高昌門戶磧口。此時,出現在高昌守軍面前的是一幅恐怖的畫面:在他們面前,是3000名剛剛經歷生死磨礪,從7000里死亡沙海中走出來的唐朝騎兵。蓬頭垢面的唐朝騎兵們吼叫著,如同一群衝出地域的魔鬼一樣撲向磧口城!高昌守軍只有1000多人,還有千餘名西突厥駐軍,根本沒有料到唐軍居然能夠穿越死亡之海! 1000多人的高昌守軍未作任何抵抗,全體投降。唐軍主力隨後到達,高昌門戶洞開。
      
    磧口失陷的消息迅速傳到高昌都城,但國王麴文泰堅決不信。而就在此時,另一條消息徹底斷送了他求生的最後一根稻草——西突厥駐軍逃跑了!這些人迅速跑回西突厥在高昌的基地可汗浮圖城,而此時西突厥可汗欲谷設正好就在這裏。得到唐朝重兵到來的消息後,欲谷設比誰都清楚自己手下這1萬多騎兵的斤兩。於是,不顧當初與麴文泰的「山盟海誓」,只留下2000多人看家,欲谷設帶領手下主力掉頭就跑,一直跑回中亞裏海邊的老家,把麴文泰自己扔給大唐十幾萬虎狼之師。

    麴文泰就這樣被活活嚇死——驚懼而病死!
      
    麴文泰死了,他的兒子麴智盛繼位。但高昌大勢已去:西元640年8月,唐軍攻克高昌國都門戶田地城 (注:即今中國新疆魯克沁)。隨後,唐軍包圍高昌國都高昌城。新國王麴智盛率全部軍隊軍迎戰,等待西突厥的援軍。
      
    侯君集很清楚對手的想法。他一方面部署警戒兵力,隨時截擊可能出現的西突厥援軍,另一方面集中主力全面攻城。作爲經營500多年的軍事要塞,高昌城的防禦設施極爲完備堅固,易守難攻。唐軍缺乏援軍和補給,加之強大的西突厥隨時可能干涉,必須速戰速決。

    爲此,他在內地專門徵集了一些善於製造攻城器械的工匠從軍。這些工匠在哈密,建造了多部高達5丈的巨型攻城塔。攻城塔下面是一個巨大的4輪底座,用人力推動前進。上部是一坐高大的塔樓,塔樓裏面是多層盤旋而上的雲梯,外面由厚木板掩護,頂端前部是一個可以開合的吊橋門。士兵在裏面可以得到良好的保護,當接近城牆後放下吊橋門,士兵可以直接從塔內衝出蹬城作戰。避免了以往雲梯傷亡大的缺點。而且還可以在裏面瞭望城內地形和佈防,作到瞭若指掌。同時,製造了多部重型拋石炮和重型車弩炮。
      
    一切準備就緒後,西元640年8月8日,大唐遠征軍對高昌城發起總攻。唐軍瞭望員在高聳的巨型攻城塔頂俯瞰高昌城,城內佈防一覽無餘,隨後開始「按圖索驥」的指揮唐軍重型遠程炮火轟擊。唐軍以數百尊重型拋石炮和重型車弩炮猛烈炮擊城牆,巨大的箭鏃和足有籃球大小的石彈裹挾著火焰遮天蔽日的飛向高昌城,迅速覆蓋全城,城內立即燃起熊熊烈焰。後方,數萬唐軍騎兵軍團用弓箭以齊射的方式,在不到4小時的時間就向小小的高昌城發射了數十萬支火箭。密集的箭雨遮天蔽日的覆蓋了全城,整座城市被籠罩在一片煉獄般恐怖的「火雨」之中,成爲一片火海,濃煙滾滾,烈焰沖天!
      
    在遠程火力的掩護下,侯君集命唐軍騎兵則用皮囊、草袋裝土填平了護城壕溝,隨後步兵分成兩部分。一部分通過攻城塔和雲梯凳城牆,另一部分則架衝車直攻城門。這些先進武器是此前幾代高昌人都沒有聽說過的,尤其是對唐軍的重型遠程火炮更是聞所未聞。攻城塔在牛和人力的牽拉下,推進到城牆邊,隨後放下吊橋門。唐軍士兵不帶頭盔,甚至不穿甲胄,揮舞鋼刀吼叫著衝上城牆。在猛烈攻擊下,守軍土崩瓦解,外城迅速被攻破。而此時,西突厥在可汗浮圖城的數千駐軍和後來的2000多所謂援軍早已向唐軍截擊軍團投降。

    在走投無路下,抵抗了僅僅一個上午之後,高昌末代國君麹智盛向侯君集遞交降書乞降。在降書中,他向唐朝大皇帝陛下虔誠謝罪,同時將所有責任都推給他那已經被嚇死的老爸麴文泰。隨後率滿朝文物和全部王室成員,正式向大唐帝國投降,高昌王國滅亡。隨後,侯君集派兵迅速四處出擊,陸續平定高昌全境3郡5縣22城。

    唐朝正式將高昌納入版圖,在當地設西州,在可汗浮圖城(注:即今中國新疆吉木薩爾北)設庭州。後來,在此基礎上,唐朝在在著名的交河城恢復了已經中斷400之久的安西都護府。西元646年,唐滅薛延陀並相繼降服鐵勒、拔野古等部;西元657年,經過先後兩代人的前仆後繼,大唐帝國滅亡西亞最強大的西突厥汗國。至此,唐朝勢力延伸到西域全境。大唐帝西北疆域最北端跨越蒙古高原,進入西伯利亞葉尼塞河上游,北海(注:今貝加爾湖)成爲帝國內湖;東北到達今黑龍江口地區,並跨過日本海,擁有庫頁島;最西端瀕臨西海(注:今裏海)東岸,鹹海成爲帝國的內湖;西南越過阿富汗進入今巴基斯坦境內,瀕臨波斯高原,最南端進入越南境內成爲中國歷史上在西部疆域最遼闊的朝代。
      
    發生在西元640年的大唐平定高昌之戰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平定高昌之戰是唐朝開國初期在西部距離最遠、難度最大的一次大規模戰略遠征。平定高昌之戰的勝利對唐朝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高昌的平定使唐朝終於打開了通往西域縱深腹地的大門,這就爲後來大唐一系列偉大的西方拓邊戰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平定高昌也由此成爲大唐進入、收復西域故土的關鍵性戰役。

    大唐遠征軍全體將士在煉獄般的漫長行軍後,依然保持並發揮出驚人的戰鬥力,充分表明了唐朝軍隊尤其是起西北軍隊強悍的戰鬥力。事實上,西北軍一直是唐朝最強悍的軍隊。其戰鬥力之強悍,甚至在安、史之亂後,國力嚴重衰敗的情況下,居然還發生了張議潮領導的偉大的「甘、涼十二州歸唐」大起義。

    平定高昌之戰中,唐太宗李世民正確的戰略決策無疑是最關鍵的。正是他力排衆議,以鋼鐵般的意志和偉大的戰略眼光,毅然發動了高昌之戰,並在其後果敢的將高昌納入版圖。如果李世民聽任主和派的意見,先是不開戰,戰勝後又放棄高昌,那産生的一系列惡果將是不可想像的。

    今天,當後人駐足中國新疆的高昌古城遺址,不禁遙想大唐帝國拓土開疆的篇章,縱馬西海天山的史詩。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鐵騎高達 在 一級嘴砲技術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5-30 12:15:33
    有 79 人按讚


    仁川登陸戰就要上映了,宣傳影片已經上架了,看電影時別忘了,影片中英勇的美軍所射殺的中國志願軍,多數就是投降的國民黨部隊,投降共產黨,就是被派去當炮灰,僥倖沒死,又不肯逃的,回到中國還有各種鬥爭等著你。
     
    ㄎㄎㄎ

    是說其實超意外,竟然有電影公司投資拍仁川登陸戰,還是由連恩·尼遜主演的。說實話,韓戰其實是大家都想要悄悄忘記的戰爭,因此電影公司拍這部電影,說不定會很難賣。事主北韓一直刻意沖淡中國志願軍對這場戰爭的影響,只提英明的金日成如何領導北韓部隊贏得勝利,有些圓不過來的謊,能不提就不提。中國抗美援朝,中國志願軍死傷慘重,被俘的志願軍回去中國以後還慘遭政治迫害,這也一直中國共產黨是不願意提起的歷史傷口,然後北韓今天說翻臉就翻臉,完全不顧中國的反對硬是要發展核武。
    .
    對南韓而言,韓戰也是惡夢一般的歷史,除了傷亡慘重,南韓部隊一開始更是連連敗退,一直要到美軍從仁川登陸,才逐漸挽回頹勢,而對美國而言,先是政治上的判斷錯誤,在二戰結束以後還再犧牲這麼多士兵的生命,最後只拿回半個朝鮮半島,到戰後很久還有不少美軍士兵的行蹤成謎,這都是一頁又一頁不堪回首的慘痛歷史回憶。這場戰爭只有血腥與痛苦可以形容,雙方都不是贏家,因此沒有勝利者可以記念這場戰役。
    .
    倒是台灣,在專制時代還有個「123 自由日」,每年都很開心的慶祝韓戰時的中國志願軍戰俘選擇了「投奔自由世界」,總共約有一萬四千多人來到台灣,其實這背後有個很悲慘的故事,只是共產黨與國民黨都說不出口。這一萬四千多名的戰俘中,有高達三分之二以上曾經在國民黨部隊中服役,換句話說,這些戰俘就是在國共內戰中投降的國民黨部隊。共產黨很防範這些國民黨部隊,因為這些國民黨部隊過去很多就是各地軍閥的雜牌部隊,先投降國民黨以後,又再投降共產黨。
    .
    共產黨對於這些反叛無常的軍閥部隊是非常忌憚的,在執政以後,利用各種鬥爭方法清洗這些降兵降將,但是這些部隊人數實在太多,遠不如將他們直接送去朝鮮半島的美軍絞肉機中送死有效率。所以對中國共產黨而言,在某種層面上,打韓戰也是一本萬利的事,若僥倖打贏了,那很好,但若打輸了,志願軍死傷慘重,也清除了那些可能再次反叛的國民黨投降部隊,一樣達成了目標。而最好的情況就是慘勝,以大量的死傷遏止了美軍全面佔領朝鮮半島,而這幾乎就是後來的結果。
    .
    只是這樣的歷史,實在太齷齪,中國共產黨今日當然也是絕口不提。
    .
    不過這一招並不是中國共產黨發明的,中國歷史上坑殺降卒的故事所在多有,借刀殺人的例子更是屢見不鮮。最新的理論是蒙古攻打日本之役,恐怕也是其中之一。忽必烈的元帝國攻打日本兩次,兩次都遇颱風而損失慘重,第二次甚至十萬大軍全部覆沒,但忽必烈只把帶兵官革職而已,元帝國並未就這兩次攻日的失敗,進行大規模的整肅與檢討,原因很可能就是忽必烈攻打日本的真正目的並非要取勝。
    .
    當然,能打贏的是最好,但是打輸了也不可惜,因為兩次攻日的最重要戰略目標,可能都不是佔領日本。第一次的「文永之役」,是忽必烈要攻打南宋時一系列軍事部署的一部份,忽必烈當時最主要的目標是攻打南宋,為何還派出特使到朝鮮,進行攻日之籌備,而不是一起攻打南宋。比較合理的推測在於讓朝鮮半島的軍隊忙於攻日,避免讓有反元記錄的這些朝鮮貴族與部隊有可趁之機,在元帝國大軍南征時叛亂,當時第一次攻日的主力部隊有許多朝鮮部隊,在戰役中消耗怠盡,也削弱了朝鮮可能叛亂的力量。
    .
    而第二次攻日的「弘安之役」就更好懂了,派出的主力都是南宋的投降部隊,還有殘存的朝鮮半島部隊,結果這些軍士大量戰死在日本,解決了元帝國的南宋降卒問題。其實元帝國在借手殺人,處理了朝鮮半島部隊與南宋投降部隊的問題以後,是有在規劃第三次攻日作戰,這次就打算派出精兵了,但是後來因為帝國內部的事務,最後中止了計畫,不然日本可能就會嘗到正牌蒙古鐵騎的滋味了。(說不定今天的日本人就敢吃香菜了)
    .
    仁川登陸戰就要上映了,宣傳影片已經上架了,看電影時別忘了,影片中英勇的美軍所射殺的中國志願軍,多數就是投降的國民黨部隊,投降共產黨,就是被派去當炮灰,僥倖沒死,又不肯逃的,回到中國還有各種鬥爭等著你。

  • 鐵騎高達 在 水瓶鯨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3-10-16 10:50:16
    有 57 人按讚


    「蘭陵王的弟弟高延宗,身材肥胖、長相雄武,卻因此受到高洋的喜愛,可知戲劇裡的高延宗,不應該找胡宇威來演,金正恩可能會比較適合才對。」

    光想像,就笑翻 XDDD"

    在所有的歷史劇當中,蘭陵王可以說是近年來僅次於清宮劇受歡迎的一部新作品。這部影集之所以能夠受到這麼大的歡迎,主要原因應該是在於花美男般的主角,也就是受封為蘭陵王的高長恭。

    歷史劇,主要拍攝的歷史背景,不外乎是康熙、乾隆、雍正這三朝,或是所謂的三國時代。大家或許已經對於這時代的故事看膩了,然而我必須要說,上述的歷史劇,很多情節都是假的。

    假戲真做的,莫過於雍正。雍正是個嚴峻的君主,但是他從來就沒有矯詔篡位。小時候我就被楊麗花的歌仔戲誤導,以為真有人把康熙的遺詔「傳位十四皇子」,改成「傳位于四皇子」。四爺,就是雍正,十四爺,則是康熙晚年很疼愛的孩子。然而康熙並沒有立下任何遺詔,他本來就是偶染風寒,突然病逝於暢春園。況且清朝的皇帝聖旨,往往滿漢文各一版本,姑不論清朝的皇子是稱為「皇四子、黃十四子」,漢文的聖旨根本不可能改成「皇十四子」根本不可能改為「皇于四子」;另一份滿文的聖旨文法、文字也都不相同,是要如何竄改?要說當時康熙突然過世,沒有任何遺囑,雍正可能趁亂,內聯合九門提督隆科多(相當於現在的台北衛戍司令兼警察局長),外結合手握兵權的年羹堯(相當於現在的陸軍司令),假傳康熙已經內定四爺,因而取得皇位,這我或許會相信,但是更改遺詔,無論如何與歷史不合,但我還是被楊麗花騙了好多年。

    總之,有機會我們來談清朝歷史,這也勉強算是我的喜好。然而今天我想談的是蘭陵王,也就是南北朝的過去。就收視率的角度來說,蘭陵王相當成功;然而就歷史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有些部分可以討論看看。

    簡單來說,南北朝是中國第一個混亂時期。這時候,中國分裂為北朝與南朝。北朝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南朝有宋、齊、梁、陳。我們不談南朝,只談北朝。北朝中的北魏先分裂為東魏與西魏,後來東魏被北齊的高歡所竄、西魏被北周的宇文泰所竄。而北周後來滅掉北齊,北周又被楊堅竄政為隋朝。隋朝後滅南朝的陳,南北朝的亂世終於結束。

    看得眼花撩亂嗎?當然。這時候的歷史,是個中國軍閥混戰的時代。不過,觀眾既然愛看,我們就得先知道當時的歷史背景,不然沒有人知道北周的周武帝宇文邕到底為何要跟北齊的蘭陵王高長恭爭鬥到底。

    北齊與北周互爭正統。北齊一開始的實力很強,然而我們就要談到蘭陵王一家人的劣行惡跡,這與北齊最後亡於北周,有密切的關係。

    蘭陵王的家族,幾乎每個都是喪心病狂的統治者,唯一例外的人,應該只有蘭陵王。先說蘭陵王的祖父高歡,他是鮮卑人,大約是個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曾經在與西魏宇文家交戰失敗時,悲憤的唱出「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麼有名的歌曲,也曾經在教導兒子如何解決一團亂麻時,脫口而出「快刀斬亂麻」這個名詞。但是他的兩個兒子,特別是高澄與高洋兩人,根本就是禽獸。接下來的高緯,則是禽獸不如。

    為什麼高家人會這樣?起因可能就是高歡管教小孩的方式,喜歡毆打小孩。大哥高澄、二哥高洋,都經常被父親高歡以皮鞭教訓。受虐的孩子,一有機會可能就會以暴治暴。

    高歡病逝時,由高澄繼任大將軍之職。高澄根本不將只比他小二歲的皇帝孝靜帝放在眼裡,曾與孝靜帝飲酒時,聽到孝靜帝自稱為「朕」,高澄就怒罵道:「朕,朕,狗腳朕!」;還下令一旁的中書黃門郎崔季舒打了孝靜帝三拳。

    這小事,反正之後東魏就滅亡了

    但是高澄為人好色,自己的庶母(也就是高歡的小老婆)、弟媳婦、別人的妻子,只要他看上,順從的就讓老公加官晉爵,不順從的就讓他們家破人亡。高澄為人也殘忍,在面對叛將侯景的兒子,甚至先閹掉,再剝皮,最後燙死。高澄雖然掌握大權,但是在二十九歲就因為被暗殺,一命嗚呼哀哉(有一說是弟弟高洋的陰謀),他的第四個兒子,就是蘭陵王高常恭。

    接下來是弟弟高洋接任。高洋是個瘋子。無論酷暑或寒冬,常常光著身子到處裸奔;他在金鑾殿上特別製造了大鍋、長鋸、剉刀、石碓等刑具,每次喝醉了酒,就必須要殺人才能快樂。因為他從早到晚都在喝醉,所以他必須從早到晚不停的殺人,屍體有的被烹煮、有的當柴火、有的丟去餵魚。最後刑部將死刑犯送到皇宮,供高洋虐殺用。當高洋出巡時,也綑綁著跟在他屁股後面,只要三個月不死,就無罪釋放。(這機率可能比閃電打中還低)。他發起瘋來,六親不認,除了毆打母親與岳母,還把親弟弟逮捕,親自把他們剁成肉醬。高家的女人,不分長輩或晚輩,只要他看上的,就是性侵與凌虐。自己的親生兒子,也就是皇太子高殷,因為凌虐犯人太慢,被高洋鞭打後變成瘋子,終身無法生活自理。

    所以,北齊的高家人,只要掌權的,幾乎都是瘋子與暴君。雖然他們高家人都很帥,是的,高家人,幾乎每個都像蘭陵王一樣的俊美。

    高緯,繼任高洋的位置。但是殘暴程度比起高洋來說,幾乎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曾經放狗咬嬰兒,把嬰兒吞下肚以後,又把血塗在母親身上,讓狗繼續飽餐一頓。甚至會蒐集一堆蝎子,把人放進布袋裡讓蝎子咬,還說這麼好玩的事情,應該早就要做。

    他很殘暴,但是愛情很瓊瑤。他這一生最愛的人,應該是馮小憐。馮小憐是皇后的婢女,但是高緯很喜歡她。馮小憐據說:「肌膚柔嫩,吐氣如蘭,曲線玲瓏」,她的身體還有特異功能,「冬軟如棉,夏冰如玉」。更重要的是,她「內挾淫技,宛若處子,與之交接承歡,無不曲盡其妙」(這是限制級的文字,不用解釋了),從此敢笑楊過不癡情。但是高緯真是個神經病,他覺得愛妾馮小憐真的太正了,一定要分享讓大家觀賞。因此向大臣每人收取一千兩門票,要求馮小憐脫光衣服後,躺在床上讓大臣們觀賞,這就是成語「小憐橫陳」的由來。

    他愛小憐到什麼地步呢?齊軍與周軍在打仗,已經攻破周軍城牆,他為了讓小憐看到勝利的場景,竟然叫軍隊暫停,請她來觀賞。結果小憐在化妝沒空,等到畫好以後,周軍就把城牆修好了,一切只能重來。

    這時候,換我們的主角蘭陵王出場了。

    蘭陵王,根據史書上說,他的長相「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白話文的意思就是,他是皮膚白皙,眉清目秀,頗有中性之姿的花美男。但是這樣的長相,無論跟「目有精光、長頭高顴、齒白如玉」的祖父高歡相比,還是與「神情俊爽」的父親高澄相比,蘭陵王的長相都缺乏英武之氣。在這個崇軍尚武的皇族家庭里,他這樣既不魁偉,又不雄毅的花美男,肯定不符合皇室的審美觀。但是他的弟弟高延宗,身材肥胖、長相雄武,卻因此受到高洋的喜愛,可知戲劇裡的高延宗,不應該找胡宇威來演,金正恩可能會比較適合才對。

    因為蘭陵王生長在這樣變態的家族中。雖然父親暴虐的個性沒有遺傳在他身上,但是他必須謹慎小心,以免步入其他家族兄弟被殘殺的後塵。他首先要建立軍功,不然在這家族中,永遠沒辦法有一席之地。北齊河清三年(564年)冬十一月,北周的宇文護聯合突厥,擧兵二十萬,大擧攻北齊的洛陽城。

    以蘭陵王爲首的北齊大將率紅色裝甲精銳鐵騎(北齊的部隊盔甲是紅色),日夜兼馳,五天後南渡黄河,直抵洛陽,並在芒山駐紮。與北周軍對陣時,北齊軍先是以語言嘲諷對方,再故意且戰且退,引誘北周軍上山。由於當時北周軍以步兵爲主,北齊軍以騎兵爲主,所以等北周軍步兵奮力往山上攀爬時,北齊軍借地勢之便,大肆砍殺。北周軍陣腳頓時大亂,慌亂之際,蘭陵王一看出擊時機成熟,就果斷揮舞帥旗,再率五百名精騎殺入重重敵陣,以銳不可當之勢,直奔金墉城下。人數僅有五百的紅色閃電,席捲而進人數高達二十萬的重重黑雲(北周的部隊盔甲是黑色),蘭陵王在這時候又把頭盔拿下來,守城的北齊士兵一看是俊美的蘭陵王親自帶兵殺入敵陣,而又竟然如此神勇,立刻士氣大振,以一擋千,城牆上箭矢如雨,呐喊如雷;城下紅色鐵騎横衝直撞,二十萬北周士兵徹底敗退。

    這是蘭陵王威振全國的戰役,將士們甚至為此創作了「蘭陵王入陣曲」。根據傳說,蘭陵王因為太俊美,怕戰場上不足以威嚇敵人,所以戴了猙獰的面具,這並不是事實。蘭陵王的頭盔很大,遮住半邊臉是真的。當時洛陽戰役,他就是把頭盔取下來,振奮士氣;但是面具是後人為了演唱「蘭陵王入陣曲」,因此而創作出來的而已。總之,勝仗以後,他從地方的州刺史,躍升為中央的尚書令,後來又因陸續作戰有功,逐漸生太尉、大司馬、太保等高官要職

    蘭陵王是高家比較成材的將領,但是他一生謹慎,活在恐懼之中,主要原因當然是高家皇帝好殺自己人。從高歡、高澄、高洋兩兄弟、高緯,這三代四人,一旦即位以後,就是殺盡可能競爭皇位的對手。蘭陵王既然是高緯的堂弟,蘭陵王的父親高澄甚至曾經是皇帝,高緯就特別提防他。高緯在他打贏洛陽一仗時,送了他二十個侍妾,他只留下一個,那個人當然不是楊雪舞。但是這個舉動引起高緯的懷疑,認為他不好色,可能好權。因此他只好收受賄賂,製造自己的污點,甚至到後期,高緯要他出兵打仗,他都因為威名太盛,怕自己功高震主,有時甚至必須裝病。然而,高緯對他還是不放心。

    有天,高緯與蘭陵王一起聽「蘭陵王入陣曲」。高緯對蘭陵王說:「入陣太深,畢竟危險,一旦失利,追悔莫及。」;蘭陵王不小心說了:「家事親切,不覺遂然。」;高緯一聽,國事對於蘭陵王而言,竟然等於家事,豈不是有篡位之心?蘭陵王雖然知道自己說錯話,但是為時已晚。從宮中返家後,高緯派人送給蘭陵王毒藥一杯。蘭陵王對自己的妃子鄭氏(不是楊小姐)說:「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鴆也?」,但蘭陵王也沒有要求見皇帝表明心跡,直接飲藥自盡。他死之時,估計才三十歲出頭。悲痛欲絕的遺孀鄭妃(不是林依晨!)出家,青燈古佛,度此殘生。蘭陵王一走,北齊去一大將,四年後北周的宇文邕滅北齊,北齊的故事到此結束。

    說實在話,蘭陵王確實是北齊高家唯一像樣的男人,他確實是花美男,但是一生謹慎小心,並不是風度翩翩、揮灑自在的將領。他在高家濫殺殘暴的陰影下,一生不得志,高家男人沒有一個活過四十歲,他也確實在三十歲上下就被毒死。所以,人是什麼樣子不重要,但是活在什麼時代很重要,蘭陵王,只能說生不逢時,不過,他如果是君主,會不會像其他高家的男人一樣混帳,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畢竟,權力會使人腐化,蘭陵王一生無權,或許才能保持他的人格不致墮落而已,但無論如何,至少他是個傳奇的花美男將軍,這是一點也沒錯的。

  • 鐵騎高達 在 Marc TV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11-03 22:30:01

    改編自今何在同名小說的大型古裝IP劇《海上牧雲記》在投資上就已高達3億,主演陣容更是堪稱強大,包括:黃軒,竇驍、周一圍、徐璐、文詠珊、張佳寧、蔣勤勤、王千源、萬茜等。

    故事的開篇是由幾個航拍大遠景鏡頭組成,通過鏡頭的展示,一個廣袤的九州世界就此建立。令人驚喜的是:這樣的鏡頭不僅存在於開篇介紹環境之時,之後的戰爭、追逐、打獵等場景都有這些景別出現。實景拍攝使整部劇擺脫了廉價古裝劇的固定模式,具有大氣蓬勃的史詩氣息。

    與此同時,該劇的另一大看點就是:全劇使用演員原聲,將演員的情緒最大化地呈現出來。也讓該劇在以配音為常態的影視圈脫穎而出。

    敘事上也十分能抓住觀眾的眼球,講述了端朝末年,牧雲皇族和穆如世家三百年的盟約因為一個預言而冰裂。預言說,六皇子牧雲笙(黃軒飾)執劍則天下大亂,而穆如寒江(竇驍飾)將成為未來的皇帝。以牧雲欒(王千源飾)和牧雲德(張曉晨飾)為代表的地方勢力密謀趁機奪權,為此不惜與邪惡勢力合作。太子牧雲笙不愛江山不信天命,為追尋真愛寧願犧牲權力地位。穆如寒江生於世家長於市井,喜歡自由,又想守護秩序,歷經磨難後終回歸家族。碩風和葉(週一圍飾)在與穆如鐵騎的戰鬥中失去了親人和族人,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生與死的訣別,人情的冷暖,權力的碰撞之後,從一個復仇者成長為鐵沁之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