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重建在即 #海防道熟食市場
#華香園
- 【賣秘製豬扒賣足三十年:世上不是只有生意】
-
「你睇我幾後生。」六十二歲的華香園老闆巫先生摸一摸銀髮,笑笑口。1970年代,十幾歲、目不識丁的巫先生,開始在登打士街上擺小販檔,賣的奶茶,一杯才幾毫子。幾年後,獲安置於海防道街市熟食中心,創出...
#封面故事 #重建在即 #海防道熟食市場
#華香園
- 【賣秘製豬扒賣足三十年:世上不是只有生意】
-
「你睇我幾後生。」六十二歲的華香園老闆巫先生摸一摸銀髮,笑笑口。1970年代,十幾歲、目不識丁的巫先生,開始在登打士街上擺小販檔,賣的奶茶,一杯才幾毫子。幾年後,獲安置於海防道街市熟食中心,創出招牌豬扒雞翼、瓦煲奶茶等等,闖出一條血路。捱至今天,三十八年了,孫兒也剛剛出生了,明明可以退休,弄孫為樂,但他仍然在此坐鎮,不捨得這個充滿回憶的大烘爐。
-
- 「以前這裏近海,多海員,這裏是『咕喱館』,誰想到尖沙咀會變到今時今日的樣子?」巫先生話當年,像手中攪拌着的奶茶,苦澀中,滲出甜味。1980年代,酒樓餐廳選擇很少,「只得一間海洋皇宮酒樓」,競爭不大,生意自然興旺。開初光顧的,多是九龍倉(即現在的海港城)船塢的海員、興建地下鐵的工人等等。那時還未發明多士爐,做一份多士,要用炭火烘,紙扇撥,忙個不停。客人坐着,永遠背靠背,可見旺場程度。後來是洋行,上班族通通都叫外賣,他親自去送:「一雙手拎六十個外賣盒,遠啲都唔肯送,幾巴閉!」 味道不變 天變
到了今天,時移世易,巫先生見證了此處的興衰。他惋惜風光不再,別人卻偏偏喜歡來這裏懷舊。幸而昔日求財的他,今天為情留下,生意雖然大不如前,但仍然有不少熟客捧場,「為咗佢哋,唯有做落去,唔變得,變咗,佢地去邊度食?」用甜豉油、小辣椒醃過的豬扒,沿用多年做法,口味始終如一,所以至今仍是人人熱愛的小食。
是誰令青山也變?巫先生認為環境是最大因素,一個字,熱。因熟食中心全密封,鐵皮頂不散熱,又無冷氣,只有牛角扇,近十年開始,夏季認真悶熱,時有員工或客人熱到昏倒。他用溫度計量過,室內有攝氏38度以上,實在難忍。他經常取笑道,全球暖化,他們首當其衝。路不轉唯有人轉,他索性在暑假休業,避開暑熱及打風日子。6月至9月,華香園放大假,熟客都知道。
不開檔的日子,他尋到第二人生,做個遊子去旅行。一說旅行,他的眼珠又由欷歔到精靈,這時說馬爾代夫水清沙幼很美麗,那時說非洲看野生動物夠精采,足迹遍佈全世界,六十二歲還是活力充沛,年輕如初。今年夏天,他更飛了去俄羅斯看世界盃,球隊之中他對比利時情有獨鍾,「夠後生,夠活力,有爆炸性。」在他眼中,世界是年輕人的。雖然他已經踏入六旬,但眼光想法毫不老套。近年,更找來女婿幫忙,培養他成為接班人,打算在裝修後,讓他接手管理新店,「我為咗啲舊客,就話一定要做舊嘢,但我成日叫佢試新嘢。」 -
-
快樂讓人年輕。他堅持年年放假去環遊世界,因深信,錢是賺不完的,人最重要是活在當下。半生在鐵皮屋簷下度過,經過高低跌宕,明白賺錢多,始終不及歲月靜好,知足常樂。
.
. ➱
Writer:莫坤菱 illustrator: @flyingpig.work (飛天豬)
鐵皮屋散熱 在 呂漢威理財實戰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黃梁一夢,儘早遠離股市~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320066
鐵皮屋散熱 在 劉崇顯 科技思維x在地青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行程開箱
#元宵節也要來勘察
今天除了是元宵節外也是南隘國小設施更新工程的啟用,最主要的更新為幼兒園廚房、室外操場以及風雨操場,其中風雨操場利用校舍頂樓閒置空間來有效利用最為特別,目前是小朋友的桌球場。
勘察過程中也發現了頂樓為鐵皮屋頂,夏天時散熱不易,然而現場卻僅有冷氣沒有通風設備,這樣冷房效率不高也浪費能源,因此我當場建議教育處要協助校長增添相關通風系統,避免小朋友在如同烤箱的環境中運動。
#過年剩最後一天
#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鐵皮屋散熱 在 李屏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午餐時間來貼便當文。
「台北家族,違章女生」
是我七月起在okapi開的專欄,
談作為違章建築的心情。
題外話,這鐵皮屋頂好可愛,
我是熱鐵皮屋頂上的妹子。
引文:
「那個晚上我目擊了便當的散熱過程,菜色要放涼才能冰,否則會餿掉。我的、表姐們的、表弟、表妹的便當壯觀地一字排開,在昏黃的燈光下,十歲的我以元首閱兵的莊嚴心情窺看他人的便當,雖然菜色整齊劃一,但那終歸是他人的領域。然後我發現在眾多雞肉便當中,只有表弟的主菜是雞腿。後來我多次溜進廚房偷看便當們。即使不是雞腿,也總是最大的排骨,最多肉的,最豐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