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鏡面紙香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鏡面紙香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鏡面紙香港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3萬的網紅喜愛日本 Like Japa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LikeJapan生活】櫻花季限定登場🌸 健力氏迪士尼櫻花系列 首推IG濾鏡陪你虛擬賞櫻打卡 又到櫻花盛放季節,重溫舊照懷念日本櫻花美景之外,身為迪士尼迷的朋友花點心思,也可以在香港與迪士尼朋友開心賞櫻。全新登場的健力氏迪士尼期間限定櫻花系列,一系列濕紙巾、軟包紙巾及迷你紙巾已經換上米奇米妮及小...
鏡面紙香港 在 李立丞Lee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20:05:28
2019/09/02 @香港 謝謝兩年前的我記錄下這些文字 鼓勵現在的我一定要 一定一定要 繼續記錄下去 它們很短、很破碎,但當時間經過,積少成多,你的看似隨機的個人經驗,會成為這世代集體記憶的濃縮。 12:15從家裡出發,媽媽再三叮嚀我們千萬不要到示威的現場去,我說我明天就要飛臺灣了,不會去湊...
鏡面紙香港 在 Dani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23:01:20
網路上(文末會附上網址)說,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香港應用科技學院⋯等成立了研究室,教大如何在沒有醫療口罩的情況下,在家自己DIY口罩做防疫保護自己。 我個人先聲明哦,並不是說妳戴這個出去就一定不會被感染Corona Virus, 是地球真的快毀滅然後完全沒有醫療口罩能用、 你又一定要出門的情況下,有總...
鏡面紙香港 在 PoYee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7-09 17:45:32
偷懶了兩天沒發文🤣 因為每天都一早起床然後就去忙了,團年飯開年飯,台灣是叫年夜飯還是什麼的嘛? . 大家到親戚家都自覺把鞋子放到最門外,然後先洗手脫口罩才慢慢聊,也看到街上戴口罩的人越來越多,覺得香港人有這種警覺性時必須的。 . 哪國的朋友也好,記得出門都要戴口罩,口罩最好不是撐整天,中間能換一個就...
鏡面紙香港 在 喜愛日本 Like Jap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LikeJapan生活】櫻花季限定登場🌸 健力氏迪士尼櫻花系列 首推IG濾鏡陪你虛擬賞櫻打卡
又到櫻花盛放季節,重溫舊照懷念日本櫻花美景之外,身為迪士尼迷的朋友花點心思,也可以在香港與迪士尼朋友開心賞櫻。全新登場的健力氏迪士尼期間限定櫻花系列,一系列濕紙巾、軟包紙巾及迷你紙巾已經換上米奇米妮及小熊維尼版趣緻包裝,與浪漫櫻花季色調襯到絕!
除了期間限定包裝,你更可以同迪士尼朋友仔一齊賞櫻!入手櫻花系列濕紙巾後記得掃一掃包裝logo,即可玩「健力氏迪士尼櫻花系列IG濾鏡」,在富士山與鳥居背景下,盡情同米奇米妮自拍打卡,隨時隨地「假裝在日本」來個虛擬賞櫻之旅。立即click入(IG: l.ead.me/bc1VNo ;FB: l.ead.me/bc1VO2)大玩迪士尼賞櫻filter!
3月28日前到指定百佳Oishī Su-pa-店舖更有特色健力氏櫻花系列擺設讓你盡情打卡🥳,快去以下地點影相📷share給朋友啦!
[馬鞍山] 馬鞍山廣場 3 樓 343-363 號
[東涌] 東薈城 B1 - B10
[屯門] 屯門市廣場第二期二樓
[天水圍] 嘉湖山莊第一期二樓
[天水圍] 天華路 33 號 T Town North 二樓 N206-209 號舖
[紅磡] 黃埔花園第十二期地庫 2 號
[將軍澳] 厚德商場東翼 1 樓 E146 及 2 樓 E203
#櫻花季 #Kleenex #迪士尼櫻花系列 #期間限定 #殺菌消毒濕紙巾 #軟包面紙 #迷你紙手巾
鏡面紙香港 在 柳廣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Day 2 笑什麼 你也是Sequential Art (上篇)
少時專心琢磨技藝,長大後發現創作者最需要克服的是既定認知、刻板印象。
_________________
在同一個媒介苦修打滾多時,自然而然會走出自己的軌道。但太過自我感覺良好地走在這條路軌上,就會只專注看著自己軌道的正前方,不經意放棄了觀看其他路軌的景色,甚至還以為那些景色根本沒什麼好看的。
我是個由漫畫出發了解藝術的人,所以今天容我從漫畫講起。
如 Day 1 所說,可能因為日本成長的緣故,自人生有記憶起,我就每天在看漫畫,尤其是少年Jump。隨著漸漸長大,我也變得喜歡解構集英社旗下的漫畫。什麼每頁平均5-7格分鏡、黑白色比例、玄幻打鬥漫畫的武器一定有劍、男女角色數目的比例等等。聽起來像是個專家。
那時全中大Fine Art Undergraduates只有我一個在畫漫畫,(江記黃照達等人都早就畢業了)心想,該沒什麼人challenge到我關於漫畫的認知吧。突然一句。
「喂,你覺得漫畫是什麼呀?」
聽起來多簡單的問題,我卻支吾以對地答辯著。
用「答辯」,是因為我發現自己不懂得回答,卻又不想被看穿。即使看著那提問者純粹出於好奇的誠懇臉色,那毫無敵意的請教,我還是選擇砌詞答辯。那刻即使真的成功說服了他,也讓我內心誤以為足夠堅牢的漫畫知識庫像國人玻璃心般輕聲敲碎。
隨著多年對漫畫漸漸深入的認知,鞏固下來的是對漫畫的既定認知。且這種既定認知在內心刻劃得愈深,就愈難以接受其他形式的漫畫,甚至拒絕理解,把不熟知的漫畫歸類為邪魔外道。
幸好我未算病入膏肓,仍能就自己對一種媒介輕妄、粗糙的觀念提出質疑。
然後我就認真地想「漫畫是什麼」。
我嘗試把視野拉遠來看。但一旦把視野拉寬,什麼影像藝術、動畫、舞蹈等等的,都映入視線。媽啊。我只是想思考漫畫是什麼。為什麼你們都走進來了?
「因為你剛才在想『漫畫是有序的圖像排列』啊」。
錄像 動畫 舞蹈 etc has joined the chat。
「我也是有序的圖像排列。」
「我們也是。」
「那我們都是漫畫囉?」
「不是吧。」
「為什麼不是?」
「那你們是何時開始出現分野的啊?」
「圖像排列的邏輯、媒介、方法。」
我嘗試扒開來看它們之間出現分區的界線。但發現界線很糢糊,糢糊得像是形容顏色的詞語,什麼「藍綠色」、「綠藍色」、「青色」、「鴨綠色」、「青玉色」、「綠松色」、「碧綠色」。但後者要定義區別,其實可以用光波長、Hex Color Code等賦予每個詞彙絕對且可量化的定義。可是,藝術媒介又可以嗎?或許硬要在藝術形式上找出絕對量化的定義並不可行,但透過思考媒介間微妙的區別及共享之處,就能更理解自己處理不同媒介時,腦袋究竟出現過怎樣的思維轉換。
於是,媒介之間的糢糊界線、未明之處,變成我覺得很有趣的地方。也開始在這些地方鑽起牛角尖,用另一種心態重新畫起漫畫來,還把一批Copic Marker,G筆頭擺進蘋果迷你倉封印起來(說起來,有人想要嗎?可dm我,還有很多哦)。
如果真的深究這道問題,需要大量實驗及閱讀經驗。於是就傾家蕩產買起書來。還記得,第一年受邀參展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時,我花了10000多元港幣買了一個行李箱份量的書。因為那時覺得當地的書,錯過就沒了,因為我活在被港漫、英雄美漫、日漫當道的香港,生怕回來後就再也找不到這些書。所以當時的想法就是有殺錯無放過,要買下一眼間看不透是什麼東西的書,回港再慢慢研究。
_________________
以下將介紹我自己在一些作品的嘗試,以及不同藝術家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
此Post第2、3、4張:Cube Escape Paradox (柳廣成)
_________________
我在腦海內的漫畫VS動畫之思辯:Frame Rate vs Panel
年少時買過漫畫化的寵物小精靈劇場版:《超夢夢的逆襲》、《利基亞爆誕》、《結晶塔的帝王》、《穿梭時空的相遇》。發現內文都是電影動畫幀格的截圖,排列成漫畫形式印作紙本漫畫書。後來我在想一個顯而易見但卻耐人尋味的問題:
是否把上述電影的Frame Rate 調至平均On 90(不是粗口哦),就看起來像漫畫了?
(得出on 90的根據:90分鐘電影有129,600幀(24FPS),用一頁漫畫平均7 Panel,一本書200頁的算法來算,129,600/(7x200)≈90)
影片需要高frame rate的原因之一是為了讓圖像連續變化、運動(播放)的速度而導致肉眼的視覺殘象產生的錯覺,而誤以為圖畫或物體(畫面)正在活動。漫畫的Panel間的提示因不需要考慮殘象運動錯覺的事實,令腦袋足以腦補Panel間的缺失即可。
自4年前畫起動畫後,我就在想如何把畫作的frame rate變得尷尬,慢得既不像動畫,快得又不像漫畫。於是在此書,就試試看了。動畫裏上一個幀格映入你的眼球後,就是下一個幀格的事了。上一幀格消失,下一幀格出現,如此輪替。但漫畫就是要所有畫面乖乖地印在紙上讓人一覽無遺。那不如讓onion skin更透徹些、延伸得更遠些幀格,全畫出來好了?(哈哈,literally OnionGhost)
在我這次作品上,我覺得漫畫可以玩的是發生於頁面上的圖像排列,不是輪流替換單一幀格畫面。但又可以應用在處理動畫會思考的事。
這時你可能會說,漫畫就非得是平面紙本不可了?
很好的提問。所以,下一個。
_________________
此Post第5、6、7張:Here(Richard Mcguire)
_________________
要在電子熒幕介紹這本書的魅力,恐怕有點難。因為Here作出的嘗試,是有意圖地讓漫畫書作為立體、具厚度的印刷品,如何藉其物理性與內文的空間感巧妙呼應。但它不是pop up立體書,因為它還是以完全平面的紙本製作而成,圖像的解讀仍然依賴平面紙張的表達。我說的立體,意思是指作者賦予書本在釘裝上的立體空間意義,令書本的釘裝不流於紙本書籍純粹的物理特徵。
Here是左揭書,封面是從外界視覺看到的屋子窗口,封底則同樣是從外界視覺看到的牆壁。內頁則是由屋內視覺向外看的景象。亦即,內頁左頁一定是向窗戶外看的,右頁一定是向牆壁看的。以90度角翻閱,就會構成封面、封底是屋外空間,內頁則是屋內空間。Here這本書的原則,就是空間上的視點是絕對不會改變的。
Here內文近300頁,透過漫畫鏡框再加標明的年份,由固定的視覺,持續變化的時間,交代這一空間發生過的人和事。
內文最初較在想像範圍內,就是屋內在數十年間換過不同的租客,有過長期租客,看著家人數目多了起來。還有數頁這樣的場景:在相隔甚遠的時間說過的各種話語,硬被漫畫的分鏡力量截下來,放在同一畫面。彼此間的語句本應毫無關聯,但卻因為漫畫的力量而被安排在同一空間重遇,使得兩者間的話語像在交談般。
後來,時間的尺度開始拉闊。時間延伸至房屋仍未被蓋起來的時代,剛好有個獵人經過,他射出的箭,剛好擦過漫畫內永恆不變的視點;還有城市化的經過、築屋的過程、工人等,都被這絕對不變的視點映下來。漫畫中後段還來到未來的時光、以及遙遠的過去:地球剛誕生,仍無大氣層之際,漫天星星、隕石的場景。
_________________
我發現自己寫太長了。要分兩天寫。明天會進入動畫世界多一點。
另外,介紹多點在漫畫媒介的既定語言、概念上大作發揮的藝術家及作品,可以google,還可以上網買買他們的書看:
(此Post第8、9、10張)
榮念曾 天天向上
Tobias Schalken Balthazar
Chris Ware (我推薦他所有書,算是Infographic x comics的始祖)
_________________
老實說,愈是探索,就愈不知道漫畫是什麼。但我樂在其中,如Day 1 所說,這並不是一種迷失的狀態,而是令我雀躍的事情。就像研究量子力學的物理學家般,發現在宏觀世界行得通的物理定律,在微觀世界卻莫明其妙地一一被推翻否定。量子力學像是有意識般地對你說,「再想清楚才嘗試定義『規則』吧。」
漫畫的全貌是什麼,就算是手塚治虫,我也不覺得他會知道。他也只是漫畫作為藝術形式的始祖發現者。像是物理學的…愛因斯坦吧。愛因斯坦發現了很多事,卻也帶著對量子力學的種種不解,歸入塵土了。不是他們渺小,而是世界太宏大了。
漫畫的世界還有什麼未被發現,其實真的還有很多人不想停留在已知的既定形式,貫徹實驗精神,務實地用創作探索著。就算眾人不一定關心,作品不一定出名。
動畫也是吧。
隨著在藝術的造藝及年齡的增長,就更得提醒自己要謙卑。
謙卑不是說在公眾形象上盡量以禮待人、說話盡量客氣謙遜,而是指對藝術保持謙卑。才能看得更清,藝術史的接龍遊戲才能玩得下去。於我而言,藝術是一種思考訓練,要對自己的創作時刻保持質疑,不能只苦修技藝,被自己畫作的視覺之美矇騙。
我覺得對藝術形式愈是Judgemental的人,他們對藝術媒介的既定認知就愈深,就愈需要否定,以捍衛他們內心對於藝術媒介片面的認知。因為如我經歷般,這種認知好歹也是用歲月建構出來的,就算被據理力爭地挑戰了,也會害怕信念失守,於是需要死守自己對世界的認知方式,才不會令長年建構出的自我搖搖欲墜。
Artist Statement 常見的語句「向____提出挑戰」雖有被濫用之嫌,但考慮適當的Context,其實本身的說法並沒有錯。
挑戰的就是我們自己對世界的認知。作品會證明某些認知是過時的,此時我們就得承認這些認知已不合時宜。而這種不合時宜,與今期流行什麼東西無大關聯,因其否定來自創作上實驗結果的推敲。經不起推敲的觀念就捨棄吧。若此觀念出自你心,就更需要虛心捨棄。
打了四小時字,發現打子4000字,見諒lol
下篇明天出!再會!
#onionghost #onionghosthk #動畫 #動畫推薦 #插畫 #illustration #animation #illustrationartists #animator #happynewyear #newyear #drawing #art #artist #pencil #comic #manga #bd #bandedessinee #柳廣成
鏡面紙香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夜貓我昨天中午起了個早(咦?) 去二刷關於許鞍華的紀錄片《好好拍電影》觀影時陸續聽到身旁窸窣拿面紙的聲音 我看時沒有哭 但內心翻騰
許鞍華導演總是笑著化解很多事 到最後幾幕 她在無人時沒有笑了 那時她在宣傳《明月幾時圓》 她直接說了自己眼睛不好 也不知能再拍幾部
她心愛的香港難以擺脫難民史 沒有盡頭 跟明月幾時圓一般 只可盼不可求
她心懷著作家張愛玲與蕭紅 小女孩孺慕似的心底一直有她們兩個 她與她們都心懷一種極致的純粹 在這爛泥的世界 求一抹乾淨 如此而已 她如此盡力 也如此了然
看完電影那麼久 我這才想掉淚 她在宣傳明月幾時圓時 在後台抽著菸 長長的菸 導演拍人這樣入微 不知是否知道這幕的鏡頭 也將她拍得如此入微
這部電影 拍許鞍華拍電影的意志 也拍許鞍華把香港這份孤苦這樣疼惜著
(這部電影將在一月十五日上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