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鏡週刊記者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鏡週刊記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鏡週刊記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鏡週刊記者產品中有3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6萬的網紅宜手作,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通常關於我的採訪內容大多是以食物為主,這篇很特別的是多了我個人其他部分的著墨,非常謝謝鏡週刊記者嘉琪的細心觀察,能在拍攝食物之外聊共同喜歡的作者與書真的很開心,和大家分享這篇報導! https://www.mirrormedia.mg/premium/20210922food001...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鏡週刊報導:https://goo.gl/fq7cDo ↘ 環球網報導:https://goo.gl/XFJExj 「吃滷肉飯也要當中國人?」台灣《鏡週刊》對我的專訪下了這樣一個古怪的標題。「中國人」難道就不吃滷肉飯嗎? 最近大陸《中國台灣網》及《環球網》引述的一篇關於我的報導,原是台灣《鏡...

鏡週刊記者 在 Cʜᴀ帶瑜去旅行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30 11:25:02

【宅在家救台灣】恐懼與不安是正常的 靜下來「身心平衡3步驟」找回初心|鏡週刊|Line Today 感謝 鏡週刊 記者致潔 再次邀請我 疫情期間 好好宅家 防疫居家瑜伽 近日國內本土疫情爆發,人心惶惶,全台像突然被按下暫停鍵,民眾配合防疫措施待在家中,但突然停擺下來,反讓許多人發慌不知該如何是好...

鏡週刊記者 在 Cʜᴀ帶瑜去旅行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30 11:25:02

【宅在家救台灣】防疫居家瑜伽兩招 站姿冥想向下扎根好安心|鏡週刊|Line Today 感謝 鏡週刊 記者致潔 再次邀請我 疫情期間 好好宅家 防疫居家瑜伽 隨著防疫升級,出現「宅在家耍廢就是救台灣」等口號,民眾也可趁著在家時間動一動。 本刊訪問「CHA 帶瑜去旅行」的瑜伽老師CHA CHA,...

  • 鏡週刊記者 在 宜手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5 15:45:48
    有 570 人按讚

    通常關於我的採訪內容大多是以食物為主,這篇很特別的是多了我個人其他部分的著墨,非常謝謝鏡週刊記者嘉琪的細心觀察,能在拍攝食物之外聊共同喜歡的作者與書真的很開心,和大家分享這篇報導!

    https://www.mirrormedia.mg/premium/20210922food001

  • 鏡週刊記者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6 21:01:14
    有 999 人按讚

    一開始我把「您已登入N號房」的照片放在Ig上時,許多網友表示想登入卻又怕事件令人髮指看完不舒服。但其實這本書雖說是由事件揭發者自述行動的真實紀錄,但為了避免二次傷害,其中並沒有詳細呈現影片的內容或是被害者的痛苦,而是著重描述作者追查事件的契機、中間遇到的阻饒、心理的壓力、情緒轉折及後續對韓國社會法律造成的影響。

    N號房裡的性犯罪影片種類很多,其中使用deepfake技術進行「熟人凌辱」使用的犯罪模式令我印象最深刻。犯罪者透過影像合成技術將A片人物的臉孔任意置換後販賣,甚至在群組裡客製化競標自己想看的人物,從總統、網紅、明星到前女友任何人都可能是受害者。

    也因為這樣的技術日新月異,影像以假亂真,受害者因此得不斷澄清影片中的主角不是自己。 尤其當作者們在追查過程中,發現親近的男性友人竟也在房裡時,不免擔心自己也變成被害人。即使後續主謀「博士」被捕,受訪時,她們仍猶豫是否該露臉,深怕因追查而被狹怨報復,畢竟仍有太多躲在幽靈帳號後面的加害者還沒落網。台灣其實也有類似的犯罪行為,最近鏡週刊就針對此議題做出相關報導。

    看完這本書和報導後,我第一時間不免擔心自己受害,畢竟醫師的臉相當容易取得,我還轉念自我安慰有刺青又很壯的AV主角不多。聽到我這樣的反應,先生馬上冷笑的說,「妳也太傻,太低估AI合成的技術,人家存心要搞你,哪有可能辦不到!」

    但這兩個小女生並未因害怕而退縮,即使看了大量不堪影片,產生可怕的殘影因此惡夢連連,他們仍持續追查,倡議催生相關法律,令我深深佩服。她們是如此的有勇氣,比她們年長又有一定網路聲量的我,怎能不更加關心社會,努力破解迷思呢?
    書中我最喜歡的部份是第二部份,採用兩個女生交換日記的格式,帶出兩位作者的背景,如何組成追蹤團「火花」,又因怎樣的契機開始追查此事件。另外也能從她們日常遭遇的惱人小事看出韓國社會的性別不平等,好比頻繁卻被輕忽的職場性騷擾、公眾場所的偷拍、單身歧視、家庭刻板的性別分工,甚至連她們撰寫的女性政治人物事業專題,也被編輯修改成以外表、家庭、感情為主的八卦性質報導。

    在各種她們遇到的韓國性別事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掙脫束衣」。這個運動主要是鼓勵韓國女性素顏、砸爛化妝品、剪短髮,來對抗韓國社會過度在意女性外表的氛圍。好比大學生沒化妝,就可能被男同學指責「妳沒帶臉出門」、「單眼皮要戴假睫毛、貼雙眼皮才像個女生」
    。這樣的群體壓力下,女生往往得花更多的時間金錢才能符合社會的期待。
    仔細想想韓國女生真的很少素顏上街,各種保養美妝產品還真是獨步亞洲、五花八門!只不過運動走到後來難免有點極端,以至於有些女生化妝打扮時還會被同溫層質疑不夠「女性主義」,這也讓作者在這樣的拉扯中,進退兩難。

    回看台灣,除了某政治人物公開說過台灣女生素顏就是嚇人外,對於女性就該化妝打扮的壓迫,似乎沒有韓國那麼深。不過相對的,我曾看過批踢踢有大量文章討論「男生喜歡女生素顏還是化妝」、「男友不準我化妝怎麼辦?」,也有認識愛濃妝打扮的學姊交了新男友後,在對方要求下連粉底都不敢擦。彷彿化不化妝都會有人有意見,可以隨意說三道四。其實我一直認為這樣的運動背後精神應該是,我化不化妝就這樣,高不高興隨便你!

    我自己在這方面倒是一直很自在,大學時期很愛畫煙燻妝、收集各種眼影、戴假睫毛,婚後也曾上過化妝課,學習看不出來有化妝的「素顏妝」。直到最近我則會故意素顏出席各種場合和講座,等對方問我怎麼不打扮時,我就可以半開玩笑地問他「蛤!有一定要化妝嘛?我這樣不美嗎?」說真的!還真的有主辦單位問過我,看他們被我反問啞口無言的樣子覺得好有趣。
    另一個令我有感而發的點是其中一個作者,因家中沒有兒子,為了滿足爸爸的遺憾,勉強自己陪爸爸摔角、在爸爸面前大口吃肉喝酒、故作豪放,揣摩「兒子該有」的模樣。但相反地,她在男友面前又得扭扭捏捏,裝成食量小鳥胃的「小女人」。兩個皆是偽裝出來的樣貌,讓她深受委屈,直到她組成追蹤團火花後,開始努力追求真實的自己,力求不管在誰面前都要展現出最真的一面,而因此更幸福自在。

    我還記得以前住院醫師時代,也曾怕被同事認定利用女性優勢而養成不哭、裝兇強勢的樣子。也擔心被病人認定太年輕,不夠專業,總喜歡板起臉孔故作嚴肅冷漠。但最後過猶不及又時常因不溫柔、臉臭而被投書,導致我有段時間非常矛盾、容易自我懷疑。直到有學姊提醒我作為醫師,其實就是發自內心拿出專業關心病人,和性別氣質無關 。至此之後,我在面對病人時就更加自在。面對各種關於「態度不佳」的投書時也更能坦然面對。畢竟人的氣質本來就是多元 ,先接納自己的不同面向,才能進而同理各式各樣的人。
看完這本書。讓我不僅對網路性犯罪的樣貌有概略了解,也因這兩個的女生勇敢追尋真相的過程,讓我感受到滿滿的力量。
    如果你習慣用聽的吸收知識,我會推薦法客電台ep98專訪鏡週刊記者蔣宜婷和數位女力聯盟的理事長朱芳君律師,更能完整了解「deepafake」在台灣的猖狂及法律上的不足。另外針對韓國性暴力事件,其實還有一本「我是金智恩」值得推薦,我會陸續分享我的心得。

    不過我得自私的說一句,大家如果預算有限,還是要優先預購我的新書「無框身體」喔!

    #七月二十一日預購
    #三本一起買免運

  • 鏡週刊記者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02 11:40:24
    有 1,720 人按讚

    上週五鏡週刊記者打來,說要訪問吳鳳線上英文課和我粉絲團的事情。

    電話訪談接近一個小時,我們也樂於跟媒體分享我們的規劃。聊到我的粉絲團,我說我的粉絲團成立大約5年了,一開始就是單純想跟大家分享一些生活點滴,當然有很多業配廠商來找過,但很多我都拒絕。因為不想粉絲團太過商業化,也不想孩子太商業化,這幾年我就偶爾推薦一些好用的保養品!

    報導中的配圖,是我二年多前生小女兒時,彌月廠商贊助我們蛋糕,我們也幫他們單純宣傳而已!報導中說我「開網購團爆量」「開網購社團,從家電到食品,產品多樣化」!!!!都不是真的!!!

    請問當天我們花了將近一個小時,跟記者好好分享我們的人生觀與事業規劃,換來的卻是這些不正確的報導???!!!

    請問若是有人假冒我的名義去團購,誰要負責???我了解媒體為了衝流量,有時需要一些聳動的標題,但對於這些不實報導,是身為一個媒體應該做的事嗎?(他們還打電話給我欸!)

    麻煩媒體自重,把相關不正確的報導移除!

    #很久沒這麼生氣了😤😤😤

    有追蹤我的粉絲都知道,我沒有在團購!所有我們代理的土耳其商品,只在各大知名平台上販售,如momo和Hola 。我甚至連業配文也很少,每個人想經營的方向不同,目標也不同。麻煩尊重,不要誤導大眾!

  • 鏡週刊記者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7-28 09:23:08

    ↘ 鏡週刊報導:https://goo.gl/fq7cDo
    ↘ 環球網報導:https://goo.gl/XFJExj
    「吃滷肉飯也要當中國人?」台灣《鏡週刊》對我的專訪下了這樣一個古怪的標題。「中國人」難道就不吃滷肉飯嗎?
     
    最近大陸《中國台灣網》及《環球網》引述的一篇關於我的報導,原是台灣《鏡週刊》記者日前對我的人物專訪,但同樣都是我說的話,《鏡週刊》硬是夾敘夾議加油添醋了一番,不少看過的網友來信,問到底怎麼一回事?兩岸媒體呈現出來的差這麼多?
     
    為回應網友的疑問,先錄了這段視頻,談談包括「吃滷肉飯也要當中國人」、「王炳忠一講話就滔滔不絕活在一人世界」、「王炳忠賭兩岸必定統一是投機牟利」、「台灣人深怕將來要發達只能像王炳忠」......等問題。
     
    (當天 鏡週刊 記者與我的全程訪談近兩小時,正在趕工後製中,近期將分段陸續上線。)

    王炳忠認證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微博:http://weibo.com/1611864142/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