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讀完《八座山》這本小說,對某個段落很有共鳴,剛好電影劇情有些呼應。但要引用文字前,我必須交代一下故事大概的輪廓。故事主人翁名叫皮耶卓,幼時舉家從米蘭搬遷到偏僻的格拉納小鎮生活,也就在這個時期結識他一生的摯友布魯諾,一位牧羊人的孩子,寡言,身上有泥土、甘草、酸奶和牛棚的味道,簡單來說就是充滿「山...
前陣子讀完《八座山》這本小說,對某個段落很有共鳴,剛好電影劇情有些呼應。但要引用文字前,我必須交代一下故事大概的輪廓。故事主人翁名叫皮耶卓,幼時舉家從米蘭搬遷到偏僻的格拉納小鎮生活,也就在這個時期結識他一生的摯友布魯諾,一位牧羊人的孩子,寡言,身上有泥土、甘草、酸奶和牛棚的味道,簡單來說就是充滿「山」的氣息。
隨著歲月流逝,兩人年紀漸長,皮耶卓已在大城市和其他國家轉了一圈,而布魯諾始終待在他最愛的阿爾卑斯牧場裡不願下山。後來直到皮耶卓的父親過世他才重回故地,繼承亡父死前於格拉納買下的一小塊土地。
兩人合力在海拔兩千公尺的山坡蓋了一棟小屋,完工後,皮耶卓時常邀請朋友到屋裡作客,話題常圍繞在是否要住在山裡,甚至共同建立一個烏托邦的理想社會。這時,一輩子都住在山裡討生活的布魯諾發言了:
「沒有水泥,房子不牢固。沒有肥料,牧場的草都長不出來。我倒想看看你們沒有汽油,怎麼發動鏈鋸砍柴。到了冬天,你們打算吃什麼?學老祖宗一樣吃玉米粥和馬鈴薯嗎?
只有你們城市佬才會用『大自然』這個詞,而且這個詞對你們而言非常抽象。我們可以實際指著具體的東西說『木頭』、『草地』、『河流』、『石頭』,這些都是能用的物資。如果不能用,我們連取名都懶得取,因為沒有意義。」
我觀察到許多人在接觸「大自然」的美好後紛紛表示:「好想一直住在山上。」甚至表現極欲和文明切割的態度,彷彿手機跟網路是何等洪水猛獸,是破壞自己和原始生活親近的兇手。但其實誠如布魯諾所言,沒有文明的工具究竟要如何存活呢?先用手機上Youtube看教學影片再去挑戰野地生活嗎?
寫下《湖濱散記》的梭羅說:「我離開森林的理由,和到那裡去的理由一樣充分。對我來說,或許我還有多種的生活可過,沒有必要把更多的時間只花在一種上面。」
所以必須要認清的事實是,經過長時間都市化、社會化之後,大多數人類都已被文明塑造成現在的模樣,無法切割、也無法抗拒。文明和荒野看似衝突對立,但實際上所有文明皆孕育自荒野,而且如果沒有可供對照的文明,那這個世界也就沒有荒野可言了。
結論是,我們需要山林也需要城市,兩者都是孕育成長的養分,缺一不可,差別在於個人選擇文明與荒野生活的比例有多少罷了。
(字這麼多大家可以接受嗎?🤔)
(照片是2016年在PCT加州山區拍攝)
#TAITAI讀書 #八座山 #荒野之心 #pct2016 #pct #zpacks #zpackstriplex #outdoorlife #thruh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