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鏈鋸人第一部線上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鏈鋸人第一部線上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鏈鋸人第一部線上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鏈鋸人第一部線上看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1.不是只有戰亂才會導致生離死別,21世紀的氣候變遷已取代戰爭,無論冰山或火山,大自然都對人類發動了猛烈的回擊。且自2...

鏈鋸人第一部線上看 在 朱冠瑜?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05:07:17

《Look Back》又譯為《驀然回首》 作者:藤本樹老師 目前最具話題性的作品就是第一部完結並宣布動畫化的《#鏈鋸人》 在鏈鋸人之前還有另一個代表作《#炎拳》 藤本樹可說是個非常奇耙的人 他的想法很跳痛 最知名的應該就是他在twitter創了一個 自稱是藤本樹的親戚妹妹-小春(國小三年級的女生...

  • 鏈鋸人第一部線上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27 15:00:30
    有 760 人按讚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1.不是只有戰亂才會導致生離死別,21世紀的氣候變遷已取代戰爭,無論冰山或火山,大自然都對人類發動了猛烈的回擊。且自2009年暖化墜入了失速列車,大自然與人類展開了新一輪搏鬥,全球即將消失的一百個地方,正從絕美成為絕景。

    2.2009是這場氣候戰爭一個重要的起點,那年在北歐丹麥哥本哈根舉辦的氣候峰會COP15亟欲在京都議定書之後,替人類找尋減排的具體作法,因為全球遭逢了一連串氣候災難,包括暴雨洪水野火,不只工業革命發源地的歐洲,就連台灣也因莫拉克風災在大自然的搏鬥中倒了下來。

    3.正負二度C紀錄片也因這個關鍵的時間點在隔年誕生,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陳文茜試圖用科學數據向台灣民眾發出預警,也就在同一時間,畢生致力於抗暖化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美國家科學院院士史耐德於奔波途中在飛機上心臟病發辭世,享年65歲。他所任教的史丹佛大學整理他生平重要談話,迄今聽來仍如暮鼓晨鐘。

    {內文}
    我們曾經以為只有戰亂,才會導致生離死別;只有外族侵略,才會國破家亡。其實當人類走入21世紀,氣候變遷已經取代戰爭,來自極地的冰川,來自沉默地底的火山地震帶,都正在對人類肆無忌憚的掠奪攫取,發動一波波猛烈的回擊。

    像是位於印度西部的馬爾地夫,這串上帝灑落在印度洋上的珍珠,由22個環礁1200個熱帶島嶼組成,因為海平面上升,最早被宣告100年內不再適合人居,多數島嶼可能在本世紀末沉入海中消失;位於加拿大的西哈德遜灣,暖化加速導致冰層破裂時間,足足比北極圈早了三個星期,也正危及食物鏈頂端北極熊的生存;而跨越非洲西南部的納米比亞沙漠,號稱全球最古老沙漠,由於平均氣溫預估將在未來80年間上升攝氏3.5度,粗估氣溫只要拉高攝氏2.1度,就會讓當地四到五成獨特的野生動植物了無生機。

    「全球即將消失的100個地方」,這是2009辦在北歐哥本哈根對全球最重要的一場氣候峰會COP15場外最受矚目的照片展。從清真寺到消失的葡萄園,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率先提出報告,然後委由當時國際頂尖攝影師拍攝照片,希望能喚醒世人對環境的重視,卻沒想到絕景成了絕響,全球暖化自此墜入了失速列車,整整十年一路狂飆,釀成2019年7月,成為人類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個月,歷史上最熱的五個年份,全出現在距離我們最近的五年裡,而也是從那一年2009開始,地球與人類展開了新一輪的搏鬥。

    那年6月的北京,暴雨使正午的白晝如黑夜,其後整個中國22省下起了大豪雨,不只四川、湖南、湖北淹大水,連廣東、廣西、江西、貴州,過去鮮少出現大水患的長江以南地區,降雨量及降雨強度都超越了歷史極值;同年11月,澳洲驚傳70年來規模最大也最嚴重的沙塵暴,粗估4千萬噸的沙塵讓雪梨宛若火星,知名地標雪梨大橋及歌劇院,也淹沒在漫天風塵裡。

    台灣也在那場大自然的搏鬥中倒了下來,同年8月8日莫拉克風災,許多人的家園就在眼前被整座沖走,大片村落也瞬間被土石流掩蓋徹底消失,搜救罹難者的義消,甚至在攝影機前被洪水活活滅頂,全是因為颱風來襲時,全球暖化所導致史無前例的瞬間暴雨。

    同一時間,地球另一端陷入嚴重乾旱,那年聯合國估計東非之角,至少有相當台灣總人口數的2300萬饑民無水無糧,其受難人數及慘況,遠超越過去任何一場非洲戰爭。

    而那年的森林野火,也從南半球的澳洲,一路燒向美國、希臘等每一片乾旱土地;年底的寒冬,地球向工業革命起源地發出重大警訊,多地氣溫直逼攝氏零下22度,宛若一片南極大地,直到這個相信人必可戰勝大自然的標誌地,也在大自然面前認輸倒下。那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在哥本哈根,號稱史上最多全球元首出席,卻未能達成挽救人類的氣候協議,彷彿宗教家的末日預言,宣告了人類未來10年20年氣候戰爭的節節敗退。

    正負2度C紀錄片內容:「八月八號傍晚,這邊就淹水了....土石流我會害怕啊..... 」
    「我非常關心氣候變遷,因為我不希望我們的子孫後來質疑我們,就像我今天需要對採取更具體的行動應對氣候變遷所提出的質疑一樣。」

    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陳文茜,2010年率領團隊製作正負二度C紀錄片,以科學數據向台灣民眾提出預警,自1750年工業革命之後,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都快速飆升,但在兩次大戰期間,還勉強被控制在大自然可接受的範圍內,其後一直到1980年代,溫室氣體與地球生態展開拉鋸戰,也就在這段期間,科學家開始辯論暖化是否真正存在。1980年後,全球氣溫一路飆升,人為影響力超越了自然,直到今天。

    已故美國家科學院院士 史耐德教授:「海平面上升伴隨颱風加劇,仍將是人類未來第一及第二大威脅,還有大火在半乾燥地區,長期乾旱加上溫度升高都會增加野火的可能性。我非常擔心未來兩到四世紀,海平面會上升2到5公尺,一旦這個過程開始啟動,我們稱之為臨界點,你恐怕就無法再回頭。」

    已故美國家科學院院士,同時也是史丹佛大學教授史耐德,畢生致力於氣候變遷研究。早在尼克森時期擔任總統顧問的他,盡一切力量遏制全球暖化。2007年,他以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之共同撰寫人,與前副總統高爾共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卻不料晚年罹患血癌,仍馬不停蹄地為氣候變遷議題奔走。直到2010年7月,在倫敦飛往斯德哥爾摩的機上心臟病發辭世,享年65歲。史丹佛大學在他過世後,整理出他生平幾段重要談話,迄今聽來仍如暮鼓晨鐘。

    已故美國家科學院院士 史耐德教授:「這已經是科學界的一大共識,二氧化碳累積會成為一個潛在問題,但關於在10年或20年內,它將產生多大影響,且氣候在哪些地區會變得更好,哪些地區會變得更糟,這部分才是爭議所在。我們也知道,你們必須停止讓大氣環境像一個毫無標價的汙水管線任意傾倒,讓諸如煙囪、汽機車廢氣或土地變更使用任意汙染,這些都是大家所知道的,不是僅限於數百人左派小圈圈腦袋才知道。我們向國會聽證,跟官員部長交談,還有在國內外會議討論裡,早就有了。特殊利益者往往會抓住有利於他們意識形態或立場的東西,結果就是出現雜音,通常是他人斷章取義,變成是世界末日對上對你有益的事,我坦承我有偏見,世界末日和對你有益這兩種結果是可能性最低的。我們研究的是多層面的潛在結果,系統科學家所做的,就是嘗試找出多種結果間的相對可能性。所以如果嘗試當是非題來解決,拿出200份科學報告,諸如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之類的科學家報告,通常得歷經三年撰寫,通過兩輪審查,每個章節都有1000條評論。然後,對於石油地質學家來說,你會知道他們的特殊利益就是尋找石油,拿你知道的石油公司的錢,只因為他們擁有博士學位,就能在電視上大放厥詞,你知道我們會對此感到有點憤怒,我們說那是扭曲言論。他們說不,那是平衡報導,這才不是什麼平衡報導,完全是扭曲言論,因為他們沒有相對可信度及呈現多方立場,這意味著他們要把它交付公眾和政治領域自行解決。他們明明有能力(持平論述),但他們卻幾乎不這樣做。」

    整整12年,人類在這場與大自然的搏鬥中載浮載沉,2021疫情下的地球日,讓我們想起了2009年那個悲傷的開始。在美國領導下,人類似乎試圖重新扭轉局勢,只是不知道還來不來得及,回到初始、最美麗的起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pjgwg3gLLQ

  • 鏈鋸人第一部線上看 在 有錢人想的都一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0-31 13:59:20
    有 192 人按讚

    馬化騰淩晨 4 點看產品,馬雲飛行 1000 小時:成年人牛逼談何容易

    道家思想
    2019-10-30

    真正的勤奮,通常是不露聲色的。

    馬雲宣布退休計劃的那天,也是他的生日。沒有家人也沒有孩子的陪伴,他在前往俄羅斯的飛機上度過了自己的54周歲生日。

    落地之後,馬雲直奔論壇,和普京聊投資,談合作。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去年一年,馬雲的飛行時長已經超過1000個小時。這個數值接近飛行員一年的工作上限。

    他曾在一天時間裏見了4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一個月有26天在路上。

    外界常說,馬雲堪比外交官,朋友圈不是總統就是首相,風光無限。

    事實上,身家千億的頂級富豪,仍在一線跑單。這才是生活最大的真相。

    如今,支付寶已經接入全球50多個國家。無論大國,還是小國,全靠這個男人,阿裏最拼命、也是最頂級的銷售,一個一個談下來的。

    “我不是為了跟總統握手,而是要為5年後的事業做準備。很多公司在做今天的生意,阿裏在做未來5-10年的生意。”

    他飛去盧森堡拜訪首相貝泰爾,為的是談下使用螞蟻信用簽證的第一個國家大單。

    他到土耳其,和總統埃爾多安約了見面,為的是給阿裏巴巴開路。

    他在一個白色小圓桌邊上,鼓動法國總統馬克龍,把法國拉菲、lv各種品牌請進天貓,最後差不多把整條香榭麗舍都搬過來了。

    其實早在馬克龍還是經濟部長時,馬雲已經開始維護關系了。

    為什麽這麽拼命?

    “只有更加努力的工作才能夠創造出更好的生活。如果不去努力工作,那麽公司就會關閉,自己也會失業。”馬雲給出來的理由很直接,他害怕。

    在一次采訪中,被問到每天什麽時候最開心,馬雲想了一下,笑答:睡覺!

    這一度曾為網上談資。事實上,因為擔心被淘汰、掉隊,馬雲幾乎每晚都睡不好。

    外界都驚呼阿裏短短時間內發展這麽快,在馬雲心裏,已經有四五十年那麽久,他說,每一天都如履薄冰,每一天都像過一年一樣難。

    馬雲總結創辦阿裏的日子,20年來猶如重生了20次。最焦慮的時候,他不停地請教別人:一個公司如何基業長青,如何永葆活力?

    那段時間,馬雲經常繞著西湖打圈,一聲不吭地散步。他陷入巨大的恐慌,散步洗澡做夢上廁所在想事情,去戶外鍛煉也在想事情,腦子停不下來。

    最後他找到了答案——企業必須解決社會問題,解決越多的問題,就有越大的發展。這是一份責任,也是一份熱愛。

    各國政要,馬雲都當客戶跑了個遍。

    老少皆知的總統就能列出一大串: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現任總統特朗普,韓國前任總統樸槿惠,俄羅斯總統普京,英國首相卡梅倫,法國總統奧朗德,印尼總統佐科,墨西哥總統涅托,德國總理默克爾等等。

    這些年,馬雲還在為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東奔西跑。

    努力的背後,是使命。

    很多阿裏員工,出了這個門,去了外面的公司,工資可以翻兩倍、三倍,名片上印著CEO,也可以自己創業。

    為什麽8萬多的阿裏人,還在堅守?

    現任阿裏CEO張勇,說了一句實話,恐怕是最好的答案——因為我們有夢想,不然誰願意那麽累呢?

    夢想不值錢,但卻很值得。阿裏沒有一個規章制度要求員工加班。但晚上十二點以前,杭州總部大樓,總是燈火通明。

    創業20年了,馬雲還在路上,阿裏也還在路上。

    如果你有留意,會發現今年馬化騰四處站台,拋頭露面。

    為了開拓To B業務,馬化騰經常定當天的飛機,出了機場,就直接去現場溝通、簽約。

    有時候不得已,他會再參加一個推不掉的晚宴,然後接著趕路,常常一晚都不歇。

    內部員工透露,也正是因為馬化騰親自帶隊匯報,很多眼看著要丟了的機會,硬是被撈了回來。

    變化,源於去年秋天。

    在香港一間非常私密的餐廳小包廂裏,騰訊開了總辦會。

    十幾位高管,圍著一個小圓桌,胳膊肘卡著胳膊肘,被要求必須正面回答公司面臨什麽真問題。

    馬化騰用“危機感很強的一年”來形容2018。

    開完會一個月後,騰訊發布了組織調整,狠心砍掉了50%的架構。

    馬化騰很堅決,“做To B壓力還是蠻大的。苦活、臟活嘛,連車都沒有了。但你沒辦法。”

    其拼命的程度,就連騰訊內部員工都一度懷疑,老板不睡覺的。

    有程序員曾在深夜趕一份ppt,發給馬化騰已經是2點了。本想洗洗睡了,沒料到,20分鐘後馬化騰發來了修改意見。

    最為傳奇的是,有一次淩晨4點,馬化騰還在看產品,看完順手發了郵件。

    總裁、副總裁和幾個總經理在上班時間紛紛討論回覆。當晚10點,這個項目的詳細排期就出來了。

    全程用時18小時。

    誰也不知道,難眠的日子裏,馬化騰究竟承受著多大的壓力。

    在To B市場上,尤其是新零售,騰訊一度走不下去了,怎麽都推不動。

    因為傳統行業的巨頭,把他們當敵人看。

    馬化騰想不通,直到他特意拜訪鏈家CEO左暉。

    看著這個傳統中介機構,抵禦住互聯網入侵,反攻線上,逆襲成行業老大,馬化騰才慢慢想明白了:騰訊應該把自己定位為助手,給產業補充能力,而不是什麽顛覆。

    局面打開了。

    自從騰訊把技術分享出來,讓各行各業一起用,馬化騰發現,連內衣企業都找來了。

    這個容易臉紅的創始人,恨不得自己去接活,“機會超多,就是發愁我們的人接不下來。能接的話,我天天去找單,甩下去”。

    其他高管們有著同樣的決心。

    有一次,騰訊員工在和一家服飾行業服務商談合作,與友軍正面相遇了。雙方輪番和客戶談判,拉鋸8個小時。

    後來,這家在騰訊體量看來,小到不能再小的公司,要求跟高層對話。

    已經是晚上11點,了解完情況的集團總裁劉熾平、副總裁Davis幾秒鐘之內,出現在了電話那頭。終於,騰訊贏得了那場談判。

    如今,騰訊從上到下,節奏都非常快。在幫某省政府做互聯網技術改革時,馬化騰每兩周參與一次討論,光是字號就提了5次意見。

    實際困難比之前想象的大十倍不止。

    小組成員每天工作近乎14個小時,全年幾乎無休,靠喝功能飲料提神,夜裏常常失眠,直呼這輩子就沒這麽累過。

    一個騰訊員工甚至收到孩子寫的信,信裏問:(爸爸)為什麽不需要睡覺吃飯?

    扛過來之後,騰訊交出了還不錯的成績。該省成了全國技術改革的典範。

    當這群程序員站在政府門口,看著墻上“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時,竟然感同身受,覺得這一年沒有白熬。

    他們說,自己在這份工作中找到了意義。

    “苦不是人怕的東西,人只怕沒事兒幹。你也許敗,你也許勝,但是你總有一個地方可以去爭取。要有戰場,要有能勝利的地方。”馬化騰寡言,但這些年,他似乎越來越健談。

    只要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永無止境,這場戰鬥還將繼續下去。

    創業20年了,馬化騰還在戰鬥,騰訊還在戰鬥。

    今年要說難,可能誰也比不上華為。但是把華為30多年的年譜翻一下,就能知道任正非如此氣定神閑的底氣在哪了。

    2017年春節,任正非總算有時間去度假。去度假,偏偏選了珠峰這種高原地區。高層都知道裏面的私心,老板就是去看望華為珠峰站點和員工的。

    在雪山上,70多歲的任正非邊挪邊嘲笑自己,體力不如當年了,得慢慢地走,不敢快。

    等爬到海拔5200米時,看著白茫茫一片,任正非流淚了。

    他想起了十幾年前,為了開通西藏墨脫的通信,員工王文征帶著200名民工,翻過4座4000-5000米的雪山,來回用了八天八夜,把鐵塔部件一根一根背上珠峰。

    任正非深知駐地員工不易。很早之前,這個有糖尿病、高血壓的老人就向18萬員工許下承諾,只要自己還飛得動,就會到艱苦地區來看員工,到戰亂、瘟疫各個地區來陪著員工。

    2008年9月20日,巴基斯坦首都發生大爆炸。任正非要求到現場看望。當時出於安全考慮,駐紮巴基斯坦的華為負責人,反覆建議任正非不要過來。

    隨後,當地負責人收到一封郵件,點開之後熱淚盈眶:

    兄弟們能去的地方,我為什麽不能去,誰再阻擋我去,誰下課!

    ——任正非

    巴基斯坦危險區去過了,阿富汗動蕩地帶去過了,任正非甚至還在伊拉克開火時,去談業務看員工。

    落地不到兩天,伊拉克首富告訴他:“我今天必須把你送走,明天這裏就封路開戰了。我不能用專機送你,不安全,我派保鏢送你。”

    為了不引起軍方註意,首富組織了一個車隊和十多名保鏢護送任正非,每到一個地區立馬換當地車。

    就這樣連續奔馳一千多公裏,終於把任正非送上了最後一架飛機。

    “我若貪生怕死,何來讓你們去英勇奮鬥。”

    很難想象一個創始人,像任正非這樣,將軍永遠沖在一線,炮火就在腳邊,戰場就在眼前。

    在華為辦公室裏,任正非始終擺了一張小床,方便加班。無論折騰到多晚,躺下就能睡,醒來就能幹活。

    現在華為上上下下,辦公桌底下都藏著折疊床。說沖鋒就沖鋒,說紮營就紮營。

    這一年,外界常問任正非,最難的時候是不是到了?任正非哈哈大笑,說比以前那可容易多了。

    創立華為時,任正非已43歲,那時他剛被公司除名,和妻子離了婚,背負著200萬債務。

    創業是他無路可走時,不得不走的小道。

    2002年互聯網泡沫破滅,華為差點崩潰。啥都得任正非拿主意,他又不知道出路在哪裏。每天就像被架在太陽下烤。

    當發現自己無能為力,公司就要沒了,員工就要失業了,任正非有半年時間,天天做噩夢,夢醒時常常哭。

    哭完了,他跟個沒事人一樣,繼續穿著昨天皺巴巴的衣服,工作加班十幾個小時,甚至宣稱研發失敗就跳樓。

    那是任正非第一次理解,為什麽會有企業家、高管選擇自殺。也是在那段時間,任正非把自己身子累垮了,動了兩次癌癥手術。

    歷經能歷經過的劫,嘗遍能嘗遍的苦,任正非變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麽榮譽感、自豪感,能選經濟艙就不坐商務艙,能低調就不拋頭露面。

    十年來,他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想著怎麽帶著大家活下去,怎樣才能活得久一點。

    如今,任正非身患糖尿病、抑郁癥、頸椎病、高血壓,還加上之前的兩次癌癥手術。這個已經75歲的老人,一年竟然還有200多天在市場上奔波。

    頭狼未曾老去。

    今年華為挨子彈了,能低調就不拋頭露面的任正非,立馬出來當盾牌,不停接受媒體采訪,為公司做公關。

    這個傷痕累累的將軍,一直扛著槍、扛著炮、扛著所有苦難,沖在最前面。

    對著18萬華為人,任正非說:

    不管身處何處,我們要看著太平洋的海嘯,要盯著大西洋的風暴,理解上甘嶺的艱難。要跟著奔騰的萬裏長江水,一同去遠方,去戰場,去勝利。

    創業32年了,任正非還在一線,華為還在一線。

    哪種偉大,不是一寸又一寸的前進?

    哪種成功,不是一日又一日的努力?

    越認真的人,越容易陷入迷茫。生命的意義是什麽?努力的意義在哪裏?

    答案有千百種。

    2018年,1523萬中國新生兒開啟了他們的生命旅程,993萬人辭別人間。

    975萬高三學生提槍上馬奔赴高考。34萬人超過600分,不負一場修行。

    3000萬環衛工人,在每天淩晨4:15的時候,準時出現在全國700個城市街頭。

    360萬美團商家、270萬外賣小哥一起送出63.9億份外賣。

    餓了麽騎手劉務桂跑了63221公裏,相當於繞行赤道1.5圈。

    300萬快遞員騎著電驢,送出500億件快遞。

    平均每個快遞員每月送貨距離接近2000km,相當於從北京騎行到廣州。

    1386萬農村貧困人口,勞動脫貧。

    彼時,中國A股上市公司,近五千高管年薪過百萬,也是這一年,A股每天至少有一位董事長失業。

    820萬大學生告別母校。80%的畢業生掙到第一筆薪水。

    全世界,從未有這麽龐大的一群人,對未來充滿著樂觀美好的想象,如此勤奮,如此吃苦,如此拼搏。因為每一個你們,中國還在前進。

    努力的意義,生命的意義,從來沒有標準答案。

    誰不曾受過生活的優待,誰又不曾經受過生活的刁難,誰又不曾念過那本難念的經。

    14億種悲喜交加,14億種負重前行。

    好好活著,就是勝利。

    得合夥人,得天下

  • 鏈鋸人第一部線上看 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9-15 08:20:00
    有 145 人按讚


    台灣地理氣候條件適合竹子的生長,讓桂竹有極佳的韌性、彈性,並且不易斷裂。日本人製竹劍也都指定要使用台灣產的桂竹來製作,由此可知我們的台灣桂竹品質非常的優良👍👍👍

    整根竹子🎋最珍貴的地方在前端4~5尺長,也就是製作竹劍的原料之處,在台灣竹劍的全盛時期,是會趕貨趕到二九暝(除夕),來不及回家做粿呢!即便台灣人力上漲,工廠外移印尼發展,品質可都比不上臺灣桂竹做的竹劍喔!

    林務局將2017年定為國產材元年,積極研擬地方木竹產業發展喔!希望大家一起支持國產材,為在地產業再創佳績!

    #國產的材好

    🔊「窮人的木頭」走過黃金年代,臺灣竹產業復興下一步?
    各方聚焦法規修訂,有望兼顧地方發展與國土復育
    文/林慧貞、林宜潔 攝影/謝佩穎
     
    常看日本漫畫或電影的人對劍道一定不陌生,但鮮少人知道,許多日本竹劍出自南投縣竹山鎮的老師傅之手。臺灣優良的桂竹品質一向是日本人第一指定品牌,但因竹製品是勞力密集產業,市場遂逐漸被工資低廉的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取代。2017 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喊出「國產材元年」口號,占全臺灣森林面積11%的竹林再度成為焦點,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已盤點出臺灣四大竹林生產潛力區約3 萬6 千公頃,研擬發展地方產業,但與此同時,部分竹林地主選擇領取每公頃3 萬元的禁伐補償,不供應竹材給下游業者,斷裂的產業鏈難以銜接,臺灣竹產業復甦之路仍布滿荊棘。

    整根竹子最值錢的部分,莫過於前端4~5尺長的竹劍原料。日治時期便知道臺灣桂竹有韌性、不易斷,非常適合作為竹
    劍原料,1960年代末期,日本勞力成本上漲,看中臺灣低廉勞力和優質竹材,特地派師傅到臺灣傳授竹劍製作技術,1970年創立的竹育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當時眾多學習者之一。

    參與竹育股份有限公司草創時期的老師傅描述,1980年代是工廠全盛時期,「以前趕貨趕到二九暝(除夕),都來不及回家做粿!」那時日本派出國內三大著名師傅來教,即便後來因為臺灣人力成本上漲,部分廠商外移印尼發展,但品質都比不上臺灣桂竹做的竹劍。

    臺灣許多地方都有竹子,唯有竹山鎮是加工重鎮,當地竹批發業者辜玠文表示,竹前端4尺2(約127公分)品質最好,粗細最均勻,可以做竹劍。一臺車約可載運2萬8千~3萬斤竹,其中能做竹劍的重量僅15%,個個都是一時之選,外皮不能有嚴重擦傷瑕疵,目前販售給工廠行情1斤約9元,占整體竹利潤4成。

    長期習劍的林業試驗所所長張彬,家裡就擺著1把本土製竹劍,他解釋,臺灣氣候環境讓桂竹韌性很強,彈性佳、不易斷,其他國家雖然也有桂竹,但韌性比不上臺灣,至今仍有許多日本人指名臺灣桂竹做的竹劍。(摘錄自豐年雜誌2018年7月號)
     
    #竹 #竹產業 # #竹業小旅行 #復興在地文化 #竹產加工 #南投縣竹山鎮

    ✔共同關心農業,歡迎訂購支持,請至豐年農市
    http://www.pcstore.com.tw/store1471832541/
    ✔電子書平台
    📖udn讀書吧
    http://bit.ly/2utigYQ
    📖TAAZE 讀冊生活
    http://bit.ly/2uCi8Gz
    📖HyRead
    http://bit.ly/2L6rAvR
    📖Zinio
    https://goo.gl/MhwZDa
    📖華藝線上圖書館
    https://goo.gl/AM3GcY

    ▼伐竹需要經驗和技術,鋸完後須讓竹借力順勢滑落,方便集材。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