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錯綜修辭舉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錯綜修辭舉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錯綜修辭舉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錯綜修辭舉例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活水來冊房,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只用一句話來評論的話,我會說,作者發現了天才般的切入點。 事實上,這本書就是陳澄波的傳記,加上作者對陳澄波畫作的譯讀而已。但是作者柯宗明用了一個絕妙的切入點——而且很可能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切入點——來敘述這件事,於是一本應該是論文的東西,居然成了小說,而且帶點懸疑推理的味道。無怪能獲得新台灣和平...

  • 錯綜修辭舉例 在 活水來冊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11-05 08:00:00
    有 1,100 人按讚


    只用一句話來評論的話,我會說,作者發現了天才般的切入點。

    事實上,這本書就是陳澄波的傳記,加上作者對陳澄波畫作的譯讀而已。但是作者柯宗明用了一個絕妙的切入點——而且很可能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切入點——來敘述這件事,於是一本應該是論文的東西,居然成了小說,而且帶點懸疑推理的味道。無怪能獲得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臺灣歷史小說獎」首獎。

    陳澄波其人其事,當然還有很重要的,其死亡,吾人應該多少曾經耳聞,如今已經少了「禁忌」、「懸疑」、「神秘」的感覺。因此故事設定在1984年,戒嚴的最後幾年,當「人二」還能橫行、當「228」還是詛咒、當臺灣史依舊在課本裡缺席、當臺灣社會還沒有人認識「陳澄波」這名字的時候。

    於是光是追查誰是「陳澄波」這個行動,都帶著懸疑、神秘,甚至危險。

    故事敘述一對在外國呼吸過自由空氣的情侶,接到了神秘的修復畫作委託工作,要去追查這幅畫的作者,於是人物關係連鎖般一個串起一個,從林玉山,查到袁樞真,接著是劉新祿、楊三郎、李石樵,最後終於進入嘉義陳家採訪陳重光與陳碧女;間以從眾人回憶中帶出王白淵、江豐、黃榮燦、游彌堅、楊逵、陳植棋、立石鐵臣等角色。從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交織出戰前知識份子的思維與掙扎。

    仔細想一想,現在的台灣史課程雖從義務教育便紮根,然而講的依然是「政治史」,上到日治時代的章節,講的依然是片面、表象的「結論」,比如「日本人設立學校,臺灣人受教育比例大為提昇」、「臺灣人讀公學校,教材跟日本人不一樣」、「林獻堂等為了啟蒙大眾,進行了很多社會運動」......然而更深層、初發的歷史,也就是歷史事件為何會肇成之因素:臺灣人在這種環境、這些運動下,到底接收了什麼主義、怎麼思考、為何採取該行動、為何掙扎、為何分裂,課本由於篇幅關係,輕描淡寫,草草帶過。

    幸好,「小說」就是用來補完「正史」的。《陳澄波密碼》用了甚多篇幅,以對話爭論的方式,揭示了文明開化之初,臺灣人在左右派之間的拉扯;選擇左派的人,卻又被極端左派的人罵是右派。陳澄波身為不夠左派的左派,卡在主義的縫隙,不上不下(喔不,應說是不左不右),處於兩面不是人的尷尬——這讓我想起蔡培火的地位。讀到中途時,我曾經懷疑為什麼要選用陳澄波這個不上不下(不左不右)的溫吞角色當主人翁,讀起來很不過癮,性格像是《倚天屠龍記》的張無忌似的受人擺佈;最後我讀懂了,陳澄波走的路線,反而能代表每個時代大多數臺灣人的性格:雖然有所堅持,但是在時局和現實的拘束下無法盡情發揮,最後落得左右為難的尷尬處境。寫到這裡,我已經分不清是我在講陳澄波,還是臺灣人,還是臺灣地位了。

    這就是為什麼陳澄波值得寫的緣故。他是一個有血肉的人、美術家、臺灣人。他更是臺灣的隱喻。多重的身份,疊合在這個主角身上,成為立體的人物。

    最後陳澄波拋棄了溫吞的個性,做出了寧可一死的抉擇。小說裡這一段寫得相當動人,然而幾乎全部是史實原封不動搬進書裡,不必多加渲染,用生命完成了震撼的句號。

    要挑這本小說我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一個是書名,《陳澄波密碼》明顯是致敬《達文西密碼》之名,讀者可能先入為主將閱讀《達文西密碼》的經驗帶進此書,情緒反而扞格。再來便是人物對話中,舉例經常一串就是五六個以上,事實上我們說話並不會這麼囉唆;固然,排比堆疊修辭,有文氣磅礡以及提供讀者資訊的效果,不過人物對話的自然度,則因此扣了些分。

    雖然如此,瑕不掩瑜,閱讀時感到的小小突兀,並不影響我六小時內一口氣把小說看完的熱度,我期待這本書如同陳芳明教授序文寫的,「為未來的臺灣歷史小說書寫,做了強悍有力的預告。」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