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錫安山的由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錫安山的由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錫安山的由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錫安山的由來產品中有2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特別來章嘉活活佛舍利塔參拜與繞塔,很喜歡這裡的空氣與陽光,打掃完後繞塔七匝,靜靜的在一旁靜坐。 這裡雖然有蚊子飛來飛去,但我在靜坐的數十分鍾裡完全沒被叮,很友善。 下次要帶花來參拜,是個很好充電和放鬆的好地方,大推。 看完章嘉活佛的生平事蹟,才知道他也是一位反共國師!(膜拜再膜拜) 順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東山區,原廣東省廣州市昔日的一個市轄區,原屬番禺縣鹿步司,是廣州市著名的老城區(老四區)之一,昔有「有錢有勢住東山」之說。民國20年(1931),設立東山區公所,是市屬行政區以「東山」命名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山區為人民政府接管,經歷了三次分合和區名更改,1960年8月定稱東山區。於2005...

錫安山的由來 在 林凱鈞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1-25 20:49:09

【凱鈞有食力-春節專欄】圍爐年夜飯輕鬆上桌!精選10家名店「外帶年菜」,主廚現做、星級美味在家安心吃 一年一度的農曆年節即將到來,傳統習俗少不了圍爐吃年夜飯,象徵團團圓圓,今年因為疫情關係,為了健康著想,不想出門人擠人,正在苦惱年菜著落的人,不妨就選擇飯店或餐廳的外帶年菜吧!這次特別精選10家好口...

錫安山的由來 在 Eateatforfu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1-22 14:32:12

🌺蔬食樂-市府店🌟台中美食🌟 地區:#yen吃台中 類型:#yen吃餐廳#yen吃西式#yen吃聚會 ✏️心得: 🌟適合1-8人,門市在富信飯店的一樓側邊 🌟非全素食的餐廳, 賣健康生菜、主食有比薩、燉菜和沙拉 🌟喜歡天花板挑高,白淨潔柔的簡雅設計 🌟餐點的美味和店員的熱忱服務,更能感受到那可...

  • 錫安山的由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17 13:06:30
    有 129 人按讚

    今天特別來章嘉活活佛舍利塔參拜與繞塔,很喜歡這裡的空氣與陽光,打掃完後繞塔七匝,靜靜的在一旁靜坐。

    這裡雖然有蚊子飛來飛去,但我在靜坐的數十分鍾裡完全沒被叮,很友善。

    下次要帶花來參拜,是個很好充電和放鬆的好地方,大推。

    看完章嘉活佛的生平事蹟,才知道他也是一位反共國師!(膜拜再膜拜)

    順道分享大師的相關事蹟:

    ----十九世章嘉大師
    (西元1890~1957年)--

    章嘉呼圖克圖不是人名,而是封號。本文此處介紹的,是第十九世章嘉呼圖克圖,他的本名是羅森班殿,丹畢蓉梅,即近代一般習稱的章嘉大師。

    呼圖克圖是蒙古語,漢譯是「明心見性,生死自主」的意思。另有「呼畢勒罕」一詞,也是蒙古語,漢譯為「再來人」。呼圖克圖轉世出生之初,稱為某某呼圖克圖呼畢勒罕,迨確定給封以後,始稱為某某呼圖克圖。

    釋迦牟尼住世時,有一位弟子名叫尊達尊者,證得阿羅漢果。自此以後,他乘其弘願,隨緣應化,十方世界,自在轉生,常示現再來於印度、西藏及青海等

    地。第九世轉生於西藏,名發思巴,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國師。第十世亦生於西藏,名釋迦也希,是宗喀巴的四大弟子之一。他佐興黃教,建色拉寺(前藏三大寺之一),代表宗喀巴應明帝之請入京,受封為「妙覺圓道西天佛子大國師」。

    第十四轉世身名阿旺羅森曲殿,出生於青海,清康熙朝代表達賴喇嘛入京,康熙皇帝親臨聽經,封「灌頂普善廣慈章嘉呼圖克圖」,這是章嘉封號的由來。章嘉每年至各蒙旗巡化,並安撫青海兩翼二十九蒙旗,德望日隆。

    雍正帝在其所著的《御選語錄》中,稱為「是真再來人,實大善知識」。自此,章嘉呼圖克圖累世相繼,主持內蒙古及青海兩翼二十九蒙旗之教化。

    第十九世的章嘉呼圖克圖,於清光緒十六年(一八九○年)生於青海省之藏族。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選送晉京,受封繼位為章嘉呼圖克圖第十九世。他的教化區域,擁有內蒙古四十九旗、青海二十九旗的廣大信眾。

    他所管轄的寺廟,在蒙旗內三百餘所。此外在西藏、青海、綏遠、察哈爾、熱河、遼寧及北京、五台山等地,各有其主管的寺廟。寺廟中所住的喇嘛,多者三、四千人,少者三、四百人,總計有為數十萬喇嘛,都是他的出家弟子。

    章嘉大師的教化區域,擁有內蒙古四十九旗、青海二十九旗的廣大信衆。他所管轄的寺廟,在蒙旗內三百餘所。此外在西藏、青海、綏遠、察哈爾、熱河、遼寧及北京、五臺山等地,各有其主管的寺廟。各寺廟中所住的喇嘛,多者三、四千人,少者三、四百人,總計有為數約十萬喇嘛,都是他的出家弟子。

    章嘉大師每年巡化蒙旗,每次應供,向之頂禮者,日有數萬人,他是蒙旗人民信仰的中心。

    民國肇建(一九一二年),五族共和,宗教信仰自由,載之於〈約法〉及〈憲章〉。故政府亦順應邊情,採行成法,遵循舊章。袁世凱任大總統時,於章嘉大師封號「灌頂普善廣慈」之下,加「宏濟光明」四字。

    徐世昌任大總統時,又加「召因闡化」四字。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章嘉應東北各地教徒之請,赴東北弘化,授時輪金剛法,頂禮者十餘萬人。北伐成功,全國統一,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年),大師受任為蒙藏委員會委員。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侵佔東北後,圖謀侵犯熱河,中央以蒙旗民眾信仰佛教,且以章嘉大師為信仰中心,特任為蒙旗宣化使。章嘉乃赴蒙旗宣化,組織宣化使署。

    當時以蒙古德王倡議內蒙自治,反對大師赴蒙古,乃未果其行。

    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章嘉赴伊克昭盟巡視,日人在錫盟活動,對大師之行時加騷擾。大師折返五台,日人復時來威脅,大師不為所動。

    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日人更欲贈以勳章厚禮,大師毅然拒絕。是年,當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復任國民政府委員。

    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後,抗日戰起,章嘉時在五台,日本軍閥曾多方誘逼,章嘉終不動搖,毅然冒險南遷,追隨政府,共赴國難。旋受命宣化蒙旗,於成都設宣化使署。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

    ●參加中國佛教會整理與重建,與太虛大師合作無間。八年抗戰期間,章嘉站在佛教立場,翊贊抗戰建國大計,號召蒙藏同胞,貢獻殊多。

    勝利還都後,民國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連任國民政府委員。

    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政府為崇功報德,加封章嘉為「護國淨覺輔教大師」,頒給金印金冊。「護國大師」四字,是政府歷次對蒙藏佛教領袖所僅有者,其榮譽與達賴、班禪相等。其冊封令文曰:福國佑民,本政教之同源;褒德酬庸,迺國家之令典。章嘉呼圖克圖,仁心公溥,慧性澄圓,具救世之精誠;化孚僧俗,拓安邊之宏願,望重蒙旗,入贊中樞,彌彰偉績。著加給「護國淨覺輔教大師」名號。

    於戲,憲治遐宣,定啟人天之悅豫;蒙疆永固,倍臻民族之蕃昌。式頒冊命,尚
    其祇承。

    中華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四月十日,政府行憲,章嘉當選國民大會代表。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受聘為總統府資政。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由成都倉促乘機來台灣,諸多經典法物多未及攜出。

    民國四十一年(一九五二年)三月,中國佛教會在台灣復會,章嘉當選為理事長。他本來是密宗黃教宗主,當選中佛會理事長,無異又為顯教領袖。是年,在日本召開的第二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章嘉以中國佛教首席代表身分赴日出席,並向日本政府交涉玄奘大師頂骨歸還自由中國,後來靈骨歸還,佛教界於日月潭建玄奘寺供養。民國四十五年(一九五六年)三月,「美國之音」記者訪問章嘉,談玄奘大師靈骨奉安台灣的經過。

    民國四十六年(一九五七年)三月四日,章嘉於台北市圓寂,世壽六十八歲。

    政府頒發「褒揚令」:護國淨覺輔教大師章嘉呼圖克圖,瑞嶺隆祥,宋崖顯慧,潛修密院,光肇藏宗,曩昔杖錫中原,宣化蒙旗,宏揚教義,所至緇素景從,先後任國民政府委員及蒙藏委員會委員,竭誠翊贊中樞,歷經抗戰戡亂,屢值亂寇匪共脅誘兼施,迄不為動。

    年來號召邊遠俊彥,聲張大義,屏斥異端,對國內外揭發共匪陰謀罪行,不遺餘力。正期輔佐中興,不意遽歸大化。

    當屆圓寂之際,猶為國祈福,籲祝收京,緬懷績範,悼惜彌深,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功報

    德之至意。此令。

    -于凌波著-

    ==
    看完大師的生平,真的敬佩,尤面對中共的態度。

    謝謝您,我會常常來看您的!

  • 錫安山的由來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15 09:30:01
    有 190 人按讚

    【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壯志未酬

    先前的描述有提到:北伐成功的國民黨內部分成四大軍系。
    會發生這種「黨內有黨」的現象,最主要原因是:國民黨是與其他勢力合作下才擊敗北洋軍閥。

    最初的國民黨只擁有廣東一省,在接受蘇聯援助後開始發展專屬於黨的軍隊,這就是中央軍的由來(但即便是中央軍,卻又有區分,最根正苗紅的中央軍要從黃埔軍校畢業,因為老蔣是黃埔軍校校長,只有子弟兵他才足夠信賴;而中央軍另一主要派系─廣東部隊,他們其實比起晚成立的黃埔部隊更具戰鬥經驗,但在蔣介石崛起後,他們就漸趨弱勢)。
    此時,鄰近的廣西省在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紘這三位少壯派軍人合力下統一,他們後來選擇與國民黨合作,成為國民黨北伐的其中一支力量。由於廣西省的簡稱是「桂」,所以這一派力量又被稱為桂系。
    等到國民黨要跨過長江以北對決北洋軍閥中的大Boss─奉系張作霖,盤據西北的馮玉祥,以及立足山西的閻錫山,也加入國民黨的行列。於是幾個新生軍閥合力擊敗老字號軍閥,這讓國民黨能在短時間,以絕對劣勢的兵力最終在表面上統一中國。可在擊敗共同敵人後,曾經合作的夥伴很快因為利益分配而關係緊繃。

    四大軍系中,桂系的勢力膨脹最為可觀。北伐前,該勢力只握有廣西一省,北伐後,它卻掌控:廣西、廣東、湖南、湖北、北平及天津一帶。在長江以南的影響力,甚至超越蔣介石的南京政府,這讓老蔣相當眼紅及不安。另外,該勢力曾在蔣介石北伐吃敗仗的時候,趁機逼他下台,這個屈辱更是讓老蔣懷恨在心。加上桂系雖然擴展迅速,但論兵力,卻是四大軍系中的弱勢(大約只有20餘萬,而且分散在各處,而老蔣的南京政府大約掌握約50萬的軍隊)。所以當老蔣決定削弱其他派系勢力時,桂系就成為首先被開刀的對象,這就是國民黨北伐後的第一場軍事內鬥─蔣桂戰爭。
    當時蔣介石決定重點攻打湖南、湖北兩省,這樣就能把桂系的勢力攔腰截斷,鮑爾也因此趕赴前線為戰局提出規劃及建議。
    其實蔣桂戰爭爆發時,桂系三大領袖並無一人在前線指揮(李宗仁在上海、白崇禧在香港,皆為躲避蔣介石的暗殺,黃紹紘則是留守廣西大本營,對湖北戰局是鞭長莫及),桂系軍隊在欠缺指揮的情況下迅速敗退。個人認為:就是因為戰局迅速底定,鮑爾對於戰局的影響性可能不大。但對鮑爾而言,這卻是闊別已久的前線體驗,而且正因勝利來的如此之快,讓輿論界讚揚鮑爾來華的工作成效,成為他軍旅生涯的最後榮耀。

    「最後」榮耀?
    是的,各位沒看錯。就在蔣桂戰爭期間,鮑爾竟然染上疾病,雖然立刻送到上海接受治療,但病況卻迅速惡化,眼看就要撒手人間了。
    根據官方紀錄,鮑爾是死於天花。但坊間有不少謠傳,說是軍閥忌憚鮑爾對蔣介石的幫助,所以透過下蠱的方式毒殺鮑爾;我還看到有說法是有人透過熱毛巾,讓參與宴會的鮑爾使用後中蠱,導致他迅速發作死亡。
    套一句廣告台詞: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要我說,軍閥真正該忌憚的是蔣介石,要殺也是先掛掉老蔣,怎麼找個德國顧問下手?就算老蔣防衛嚴密,相對不好下手(但如果熱毛巾的暗殺方法屬實,我覺得如此詭異莫測的方法,只怕是防不勝防吧),那也該毒殺其他領軍將領更實際呀!鮑爾一不是首腦、二又不掌兵權,殺了他對整場戰局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事實證明,鮑爾4月因病重而臥床不起,中央軍依然勢如破竹,鮑爾後來在5月過世,蔣介石依然在6月份就擊敗桂系贏得勝利,由此可見鮑爾的影響性並不關鍵)。

    知道自己時日無多,鮑爾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為德國顧問團留下重要交待。
    他囑咐航空顧問傅赫斯:「空軍在未來的戰爭中極為重要,希望中國與德國顧問合作建立現代化空軍戰鬥部隊。」
    接下來,他對前來探病的老蔣說:「希望委員長能照顧我的家人。」
    蔣介石看著昔日出力甚多,如今卻命不久已的顧問,連忙答應:「我必善待之。」事實上,蔣介石在鮑爾死後,立刻任命鮑爾之子擔任隨行顧問,並負責與德國聯繫的職務。蔣介石對鮑爾之子的器重,一方面是實踐與故人的約定,另一方面,也是當初鮑爾與其極為合拍的共事回憶,讓老蔣對鮑爾之子多幾分信賴。

    1929年5月6日,德國顧問團總團長─馬克思‧鮑爾,病逝於上海。蔣介石對此表示:「鮑爾的去世讓我感到無比孤獨。」
    鮑爾來華任職時間不到2年,如此短促的時間自然未能完成他對中國軍事宏偉的構想,但在他披荊斬棘的排難意志,加上多方面靈活應變的手腕,讓中德合作在眾多組立即杯葛中順利啟動。而他任內開展的諸多工程,將在未來逐漸完工,並且成為日後其他德國軍事顧問大展拳腳的基礎(例如後來在中原大戰以及剿共出力甚大的空軍,就是源自鮑爾的規劃)。
    我相信對於自己的突然逝世,鮑爾一定充滿遺憾,但他在人生的尾端,能在合適的舞台上展現才華並深受肯定,這卻又足以寬慰。世事難以盡善盡美,鮑爾能溜下他的英雄事蹟,甚至是影響當時中國10多年的軍事發展,我想他仍是亂世中的幸運人物吧。

    圖片為:鮑爾與蔣介石的合照

  • 錫安山的由來 在 Mʀ.Mᴀʀᴋᴇʀ. 麥克筆先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09 17:23:12
    有 1,834 人按讚

    很兇又派的鐵達尼號(習性)

    #TheOldReliable #關於奧林匹克號
    #事實證明U型潛艇的堅毅度比不上一個冰山(X)

    -

    作為隸屬白星航運,同時也是歷史上最奢華的遠洋客輪。

    『奧林匹克號(RMS Olympic)』的知名度
    卻遠不及因冰山而沉沒的姊妹艦:鐵達尼號(RMS Titanic)
    然而發生在該船的故事,卻遠比鐵達尼的悲劇還來的更加精彩
    更見證著20世紀海上航運業的重大發展。

    -
    在19世紀未期,隨著越來越多的歐洲移民搭船前往美國
    加上「跨洋旅行」也成了各國富裕人士度過閒暇時刻的首選。
    除了對跨大西洋客運產業提供源源不絕的客源之外。
    也令各大航運業者的競爭愈演愈烈,促使英國的白星航運(White Star Line)和冠達航運(Cunard Line)為首的公司進行大革新,競相推出更先進的客輪吸引客群。
    .
    為了抗衡主打「航速最快」的冠達,白星在商討對策後
    最終決定建造3艘全新的大型客輪,當作公司的旗艦船隻。
    這也是奧林匹克級郵輪(Olympic class ocean liner)的由來。
    .
    作為該級的首艦,奧林匹克和鐵達尼的工程幾乎同時在哈蘭·沃爾夫船廠建造
    (兩艘船乍看並無任何差別,但內部裝修則有一定差異)
    其後在1911年,奧林匹克則率先進行了處女航,由於內部奢華的
    裝飾及高品質的服務,在開航初期便吸引了各國媒體和大眾的關注。

    -

    不過奧林匹克的衰小程度同樣相當的高能,在24年的職業生涯間
    就曾發生過三次相當嚴重的意外事故 。

    第一件發生在1911年,當時該船在樸茨茅斯出海後不久,因伯努利效應產生的效果,加上來不及轉舵而撞上了霍克號巡洋艦(HMS.Hawke)
    另一件則是1934年,在濃霧將一個美國燈塔船撞爛。

    但其中第二場意外則是本次文章的重點,
    當時正處在一戰期間,奧林匹克被英國海軍徵用為運兵船,擔任起運輸部隊的任務。
    為了預防突發襲擊,因此整艘船的外觀被塗成反潛迷彩的顏色好迷惑敵軍視野。
    在1918年5月12日的清晨,在錫利群島近海的途中
    奧林匹克的瞭望員發現在右舷附近,有一艘德軍的U-103潛艇
    在艦長的強硬指揮下,奧林匹克隨即用艦炮向潛艇開火。

    事實證明這是對的,當時這U艦潛伏在這片海域的原因
    就是以奧林匹克作為目標而準備發射水雷,
    不過由於迷彩塗裝作用和機械系統故障,U艦無法立刻發動有效攻擊
    最終在先行開火後,奧林匹克就不管五四三地直直接撞向U艦,
    潛艇很快就被一艘郵輪輕鬆劈成兩半,就這麼爆掉沉入海底
    只留下31位的倖存者驚恐的看著奧林匹克頭也不回的離去

    因撞擊緣故,奧林匹克的水密艙有些微進水,不過也因這樣
    不僅令派爆的奧林匹克獲得了「The Old Reliable (可靠的老夥伴)」的稱呼,也令它成為歷史上唯一撞沉敵軍潛艇的郵輪。

    -

    不過,和鐵達尼與因水雷而沉沒的另艘姊妹船:
    不列顛號(HMHS Britannic)不同的是,奧林匹克在戰後
    依然持續保持遠洋客輪的服務,無奈敵不過大蕭條的嚴重影響。
    由於白星陷入了嚴重的財務困境,最終英國政府的干預下
    落得與冠達合併的下場,奧林匹克也於1935年時宣布退役,
    並遭到報廢拆除的結局。
    根據統計在服役期間,它共完成257次橫跨大西洋的往返旅行
    行駛了180萬英里。
    .

    至今,奧林匹克上的一些室內配件,如頭等艙休息室,家具等文物
    依然還能在阿因維克的白天鵝酒店,及南安普敦的海洋城市博物館找到。
    即使曾經的輝煌早已不在,但作為曾在大西洋上最耀眼的傳奇
    奧林匹克所經歷過的一切和鐵達尼相比,絲毫並豪不遜色。

    -
    #關於老三不列顛號的故事之後會再開一版介紹
    #老大兇起來真的不再跟你五四三的
    #留言收奧林匹克船上的豪華設施照片及本次的參考資料

  • 錫安山的由來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10-19 08:00:00

    東山區,原廣東省廣州市昔日的一個市轄區,原屬番禺縣鹿步司,是廣州市著名的老城區(老四區)之一,昔有「有錢有勢住東山」之說。民國20年(1931),設立東山區公所,是市屬行政區以「東山」命名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山區為人民政府接管,經歷了三次分合和區名更改,1960年8月定稱東山區。於2005年5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撤銷併入越秀區。東山名的由來,與區處州城之東且崗阜連片,廣州人向稱丘陵為「崗」、主崗為「山」之俗有關。「東山」最初是以寺名出現。
    廣州「東山」以寺名相稱始見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總鎮兩廣的內官太監韋眷於廣州城東部(今署前路)建永泰寺,後亦稱東山寺。清順治八年(1651)重修東山寺,「東山」源此得名。因寺名而漸次將寺四鄰成片的崗台地區泛稱東山,大概始於清初。及至清末民初,這片崗台地開發成街村,僑房成批湧現,民俗習稱寺四鄰的街區為「東山」一直相沿未改。美國浸信會國外傳道部(簡稱美南差會)在 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在五仙門(原長堤青年會)創立培道女學堂,並率先把東山定為傳教基地。光緒二十九年,美南差會通過華人教徒廖卓庵(又名廖雲翔)與東山寺右、山河兩鄉村民疏通關係,以高價購買入兩塊土地構築新校舍,是東山最早出現的新式建築物。教會人士陸續在東山廣為購地,建築教堂、醫療、社福、教育等相關設施。基督教東山堂,原名東山浸信會堂,是美南浸信會在中國廣州創建的一座重要教堂。東山浸信會堂起源於1870年建立的五仙西福音堂。到1908年,因教徒增加,而該地喧鬧,不適於擴建,乃將舊址出售,遷往東山寺貝通津9號重建新堂。1909年落成,同年5月2日成立東山浸信會。此後聚會人數又有較大增長,1923年7月擴建工程動工,至1927年4月16日竣工,教堂擴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兩層樓房,並舉行隆重的獻堂典禮,改名為基督教東山浸信會堂,設座位1300個。1949年有信徒2000餘人。1960年,中國大陸實行「聯合禮拜」,該堂與其他幾間教堂合併,易名為基督教東山堂。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教堂被迫停止活動。1979年9月30日恢復開放,為全市基督教首間恢復聚會的教堂,目前仍是廣州規模最大的基督教堂。1986年,曾將主日學堂及副堂房屋借出辦廣東協和神學院,該院現已搬到郊外。
    芳村堂亦是位於中國廣州的一座基督教堂。其起源於1891年由美北長老會傳教士那夏禮(Rev.Henry V.Noyes)創立的長老會五支會,位於培英學校內。1923年信徒增加以後,募集巨款在上芳村平民大街建造新堂,稱為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芳村堂,又名平民堂,英文名稱為那夏禮紀念堂。1960年教堂大聯合時,芳村地區的信義會芳村堂(1898年起)和中華基督教會白鶴洞堂(1937年,今培英中學(八中)內,原貌尚存)被併入該堂,實行聯合禮拜。1966年8月文革爆發,芳村堂被關閉,直到20年後的1986年1月才恢復宗教活動。1993年又因建珠江隧道被徵用,遷到下芳村原信義會芳村堂址。後搬遷信義路27號現址。
    廣州錫安堂是位於中國廣州荔灣區西門口的一座基督教堂,1901年由旅美華人美以美會的余錫生牧師回國創立,初期地址位於油欄門(今海珠南鹽亭東街),因會址失火遷西濠口所買之地搭棚禮拜。1913年遷到西濠二馬路,並設立群淑高等小學。不久因該處成為商業鬧市,於是在1935年遷往西瓜園(今荔灣區人民中路392號)購地建堂,1936年2月新堂落成,取名“錫安堂”,意為“上帝聖殿”。1947年,該堂加入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1960年以後,中華基督教會的萬善堂、七株榕堂,禮賢會的大德堂,救世軍的西華隊堂和基督徒聚會處(地方教會)都被併入該堂的聯合禮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錫安堂也被關閉,到14年後的1980年9月21日,該堂恢復宗教活動。該堂附設有小學及幼稚園一所,基立村支堂一所,並出版有錫安會刊。1983年收回副堂,逐漸恢復各項事工活動。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