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鋼索滑輪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鋼索滑輪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鋼索滑輪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6萬的網紅跟著董事長遊台灣,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遊台灣25條旅遊行程,請點我: reurl.cc/ObZog9 服務電話:(02)2721-7300 ————————————————— 穿梭在樹林間,喔咿,喔咿,喔~~~您也可以當個一日猴子王!👉https://reurl.cc/gmoqOL 「野猴子探索樂園...
鋼索滑輪 在 黃建智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9-21 14:35:43
#你沒看過的魔王 #我們的第一次 【認識 20 年,第一次與魔王一起訓練!】 原來...跟魔王認識 20 幾年, 除了在比賽後台一起熱身外, 掐指一算..這還是第一次一起在健身房訓練!! - 背肌課表如下: ①坐姿鋼索水平划船 重量漸進(由輕至重),次數 12-8,四組 ②啞鈴單手划船 重量漸進...
鋼索滑輪 在 跟著董事長遊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遊台灣25條旅遊行程,請點我: reurl.cc/ObZog9
服務電話:(02)2721-7300
—————————————————
穿梭在樹林間,喔咿,喔咿,喔~~~您也可以當個一日猴子王!👉https://reurl.cc/gmoqOL
「野猴子探索樂園」在這裡你可以像野猴子一般,在樹叢間盪來盪去,體驗叢林冒險的刺激感!同時他也是全台灣唯一的森林樹冠層探險,樹冠層探險到底怎麼玩呢?利用登山繩、安全吊帶和滑輪,在樹冠層之間滑行鋼索、繩索垂降、泰山擺盪,全程大約1.5至2.5個小時,安全又刺激,很適合5至65歲的家庭、親子同遊,是老少咸宜的活動。包括:美國、哥斯大黎加和泰國清邁等都有這類型活動,如今疫情不能出國玩樂,在花蓮就能玩得盡興!
朋友們,我70歲都玩得很盡興,您呢?來吧!來吧!跟我一起當猴子王。
1/2元旦連假花東行程!
探尋靜浦部落、野猴子探險樂園、花蓮瑞穗天合 尊爵三日之旅!
鋼索滑輪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沿著鋼索找到滑輪遺構後,我們看了一下地圖,便在細雨中爬上海拔750公尺的鞍部,通往萬山神池的路就從左手邊不遠處翻下溪谷,抬頭即見海拔1475公尺的萬頭蘭山矗立眼前,山腰間纏繞著幾絲雲霧。「明天要翻過那裡呢...」我心中默默的想,不斷的細雨讓人惴惴不安。
照紀錄來看,舊萬山部落應該就在南方50公尺高的小山頭後方的鞍部上,我們便小心翼翼的沿稜前進,深怕遇見難纏的斷頭稜。
克服幾個腳點不斷崩落的小落差後,稜線緩緩下降,沿途植被稀疏好走,且漸漸出現人為疊砌的石板遺跡,甚至還有大型不知用途的鐵製滑輪,讓我的心情越來越興奮,但時間也越來越晚,只好加緊腳步,希望能多爭取一點停留在部落的時光。
然而,正當我的GPS定位落在平緩的大鞍部上時,我卻愣住了——什麼也沒有。由於想多留點驚喜給自己,加上因為時間不足、只是順道拜訪而非調查,除了大概知道位置外,我並沒有翻閱舊萬山相關的歷史文獻;所以當站在「合理推測會有建築物」的鞍部上,四周卻只有稀疏的樹林時,我不免疑惑而驚訝「怎麼會什麼都沒有?」
我不死心的稍微往東側山坡走去,沒想到才走幾步,稜線下方的石板屋就這麼毫不遮掩的現身了。它們高聳的姿態,帶著錯生期間的鮮豔聖誕紅深深震撼了我,驕傲展示著萬山人的石板工藝,靜靜地向我宣告著:「這裡就是舊萬山」。
習慣性地鞠了躬,我放緩步伐輕輕向前走去,走進這個人去樓空一甲子的部落,萬山人稱為「ka-'oponoh-ae(真正的萬山人)」的舊萬山。
舊萬山部落被歸納進魯凱族,但實際上有著自己的起源傳說、語言、信仰與遺址。他們世居於此,在清代被稱為「萬斗籠社」,直到1933年從茂林通往萬山的警備道修築完成(通過馬里山溪吊橋那條路)才與日本和談,納入現代國家體制。他們一直住在這裡,直到1956-1957年間,才舉村遷移到現今的萬山村。
如今,沿坡往下分層而建的石板屋遺址群,仍誇耀著當年萬山人們在此生活的記憶,默默守護著這個完整而真實的文化存在之處,與那個無可取代的美麗家園。
#神鬼五湖出阿禮・初見舊萬山
鋼索滑輪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馬里山溪畔的睡眠很不平靜。
那個溪床有如夜市般,吉普車來來去去,引擎聲與此起彼落的槍響,為規律的溪水聲帶來了大大小小的波峰;我好幾次被刺眼的燈光照醒,還以為天亮了。
當天空漸亮,獵人們也結束了一夜辛勞,溪谷才漸漸平靜下來,讓我們又依依不捨的多賴了一個小時的床;畢竟前一天走了十幾公里,這天又要背著13天行囊爬升300公尺,還要拜訪舊萬山部落,可不輕鬆啊!
天空飄下了細雨,打包好後離開溪床,我們正式進入了舊部落的範圍。上切的起點是一條非常陡的稜尾,岩壁上有一條貌似是族人們為返鄉方便而架設的拉繩,但土質鬆軟,斜板岩也因為雨水而顯得特別溼滑。
兩人掙扎著爬上稜線,沒過多久眼前出現一條平而寬的路,橫亙在行進的方向上。那就是舊萬山部落的聯絡道路,通過馬里山溪吊橋往多納而去,如果早個60年,直接右轉跟著路走,就可以抵達人聲鼎沸的萬山部落。只可惜它和馬里山溪吊橋一樣,後面的路段早被崩壁無情地吞噬了。
踩在明顯的路底上,我們往海拔750公尺的稜線頂端爬升,這裡已是魯凱族的生活範圍,處處是梯田遺址,有著零星的石板屋工寮。我們在抵達稜線前的一處石板工寮放下背包,沿著山壁橫渡,打算略過陡峭的山頂抵達舊萬山部落。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這一帶早在日本時代就有小規模林業,在稜線另一面的溪谷附近,甚至還留有森林鐵道的遺跡,只是因為規模甚小加上年代久遠,並不太為人所知。而林業以外,這裡也有一些用以輸送生活物資的索道建設,那是山區常見的物流方式。
我們在橫渡時遇到一條往山頂延伸的鋼纜,和夥伴對看了一眼,旋即確認我們要往上爬,一探纜線的盡頭到底有著什麼。滿懷期待想找到索道頭的我們,爬上亂石崩壁、鑽過濕搭搭的藤蔓灌叢,好不容易找到了索道的終點,卻有著一點點的失落感——一根纏著鋼索的腐朽固定木,以及煞車片、滑輪組遺構。
當年提供動力的捲線機,在人們遠去的同時泰半一起被轉移到另一個地方,發揮它們的剩餘價值;只留下這些已磨損的、沒有殘值的消耗品,在被森林消化的同時,見證著一個早已遠去的山居時代。
#神鬼五湖出阿禮・索道滑輪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