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鋁天花板材料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鋁天花板材料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鋁天花板材料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離上一次看隈研吾的大展已時隔三年,這一次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舉辦的「打造新公共空間的貓的五項原則」展覽中,隈研吾親自挑選了68件過去與仍在規劃中的公共性質較高的建築。 一提到公共空間,或許大家會覺得公園、圖書館那些較為符合,但對隈研吾而言,像改造重修建的居酒屋這類即便只是規模極小的餐飲店也是「人們...
鋁天花板材料 在 明周文化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22:34:57
【#建築熱話】西班牙鬼才建築師高第(Antoni Gaudí)的建築作品「巴特略之家」(Casa Batlló)最近完成改建,並重新開放,建築物內增設了幾項裝置和設施,當中由負責設計今屆日本奧運場館的日本建築師隈研吾所設計的「銀幕」裝置最為亮眼。 位於巴塞隆納的巴特略之家,由高第的老師Emil...
鋁天花板材料 在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1 08:04:12
2019.09.07 工作室開幕近一個月了 一直想好好紀錄這幾個月來的過程 年初從韓國回來後正式進入籌備階段 從一個平凡的小車庫改裝成屬於我們的工作室 前前後後至少花了3、4個月 中間經歷很多很多瓶頸、現實面考量等問題 第一步 為節省預算 只能在腦海中的理想工作室及現實面考量下達成平衡 妥協、割捨...
鋁天花板材料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離上一次看隈研吾的大展已時隔三年,這一次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舉辦的「打造新公共空間的貓的五項原則」展覽中,隈研吾親自挑選了68件過去與仍在規劃中的公共性質較高的建築。
一提到公共空間,或許大家會覺得公園、圖書館那些較為符合,但對隈研吾而言,像改造重修建的居酒屋這類即便只是規模極小的餐飲店也是「人們聚集的場所」。
隈研吾親自替這68件建築寫下註解說明,並以「孔、粒子、 柔軟、 傾斜、時間」這五個原則去做建築類型的區分,在一場疫情之中去找出建築不再被「箱子」所侷限,試圖對公共空間再次劃下新定義的答案。同時也以貓咪由下往上的視角在次去觀察建築與都市之間的關係。
68個代表建築裡,我曾親自造訪過約25個景點,以下挑選各個原則裡我特別喜歡的建築分享給大家:
「粒子」東京大學大學院情報學環 學術研究棟&廚 菓子くろぎ:
外觀由杉木板重疊搭建而成,柔和的木色讓整體氛圍顯得和睦。加上店家外的觀葉植物叢,給人踏進日式小庭園般的舒適。日本料理界的天才黑木純先生因緣際會下在此開設和菓子店鋪,希望在有來自世界各地學生的校區內,讓人覺得和菓子更為親近,更進一步想了解日本文化。
造訪當下實在讓我好羨慕東大的學生可以隨時跑來這處轉換一下情緒,來場視覺與味覺的為奢饗宴。
「柔軟」高輪gate way車站:
山手線睽違49年增設的新站,並用鐵骨與福島縣產的杉木,覆蓋一層半透明膜材,讓整個宛如摺紙的大屋簷下的窗戶有了像日式建築的障子的視覺效果。為了保有挑高寬敞的空間感,將所有纜線地下化,看上去非常乾淨舒適。
「傾斜」角川武藏野博物館:
這座彷彿「浮在水面上的岩石」,總共以約兩萬片花崗岩堆疊而成,刻劃出多重角度,讓陽光照射時能產生千變萬化的陰影與色調,簡直像是好萊塢電影裡才會出現的科幻場景。
「時間」下北澤てっちゃん:
建築物本身是由兩層老舊木造房改建,正面外觀凌亂佈滿沒有被使用的鋁門窗。大部分的鋁門窗其實很容易結露,但現在仍有許多木造房屋使用這類較低成本的材料。隈研吾刻意讓這些暴露在外,讓材料有起死回生的機會,並隨著建築物逝去。
內觀則把天花板打掉,以舊的滑雪板層層堆疊,中間空出的漩渦彷彿烤肉時的熱氣煙霧繚繞。
至於「孔」系列,透過這次展覽我才發現原來自己連一個都還沒實際去過,那蠢蠢欲動的好奇心開始在心裡燃起。
雖然這個展覽只為期約三個月,但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也喜歡隈研吾大師的人能在線上與我一起欣賞作品。
Ps然後我就不小心買了隈研吾監製的積木&他與中川政七商店共同設計製作的手帕 😂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
6/18-9/26
#隈研吾展 #隈建築 #miho的隈研吾建築巡禮 #kuma隈的發音跟熊ㄧ樣 #所以就變成熊與鹿的圖案了
鋁天花板材料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謝謝網友戴冠宇分享他和家人在淡水禮拜堂前方臨中正路之樓房紅磚牆邊合影的三張照片,由上而下分別攝於2011年、2015年、2019年。
淡水禮拜堂為新北市市定古蹟,位於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上,目前的建物改建於1932年,由偕叡廉設計,為仿哥德式的紅磚建築,有一方型鐘塔,內部為木架天花板,且保存著一個自1909年開始使用的古風琴。
淡水禮拜堂今日依然在使用中,是淡水地區最大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聚會所。約可容納三百人。此教堂曾在1986年修建,將屋頂由陶製屋瓦改為鋁製浪板。
1872年,馬偕牧師租下一間預備做為馬廄的房子,以此傳教。
1873年,馬偕牧師租到稍前的一間民房做為新的禮拜堂。
1875年,淡水教會購下今日淡水教會的土地作為宿舍使用。
1890年,淡水教會翻修其上的醫生宿舍做為禮拜堂,並於翌年(1891年)8月在教堂後面建造一所義塾。
1915年,改建禮拜堂,使用磚造材料,建築物中間建有方形鐘樓突出於正立面,下設有入口正門,外表牆面則粉飾為白色。
1932年11月18日,由偕叡廉親自設計、監工,並由鍾天枝牧師協助重建,呈現了現今所見淡水禮拜堂之樣貌。
鋁天花板材料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年2月12日傍晚,近90年歷史的淡水禮拜堂。(張哲生 攝)
淡水禮拜堂為新北市市定古蹟,位於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上,目前的建物改建於1932年,由偕叡廉設計,為仿哥德式的紅磚建築,有一方型鐘塔,內部為木架天花板,且保存著一個自1909年開始使用的古風琴。
淡水禮拜堂今日依然在使用中,是淡水地區最大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聚會所。約可容納三百人。此教堂曾在1986年修建,將屋頂由陶製屋瓦改為鋁製浪板。
1872年,馬偕牧師租下一間預備做為馬廄的房子,以此傳教。
1873年,馬偕牧師租到稍前的一間民房做為新的禮拜堂。
1875年,淡水教會購下今日淡水教會的土地作為宿舍使用。
1890年,淡水教會翻修其上的醫生宿舍做為禮拜堂,並於翌年(1891年)8月在教堂後面建造一所義塾。
1915年,改建禮拜堂,使用磚造材料,建築物中間建有方形鐘樓突出於正立面,下設有入口正門,外表牆面則粉飾為白色。
1932年11月18日,由偕叡廉親自設計、監工,並由鍾天枝牧師協助重建,呈現了現今所見淡水禮拜堂之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