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銑床番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銑床番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銑床番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銑床番數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腦中小劇場 第11場 要命的正向思考】 「誰敢再跟我提什麼正向思考或正能量之類的屁,我就跟他掀桌!」 初次見面的美少女惡狠狠地瞪著我,一副接下來我會說出要她感恩誰之類的話,她認定心理師的嘴巴專門產出這些話,但她不知道,心理師也是會收到長輩文的。 叛逆美少女想當廚師,...

  • 銑床番數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9-07 20:50:19
    有 140 人按讚


    【腦中小劇場 第11場 要命的正向思考】
      
    「誰敢再跟我提什麼正向思考或正能量之類的屁,我就跟他掀桌!」
      
    初次見面的美少女惡狠狠地瞪著我,一副接下來我會說出要她感恩誰之類的話,她認定心理師的嘴巴專門產出這些話,但她不知道,心理師也是會收到長輩文的。
      
    叛逆美少女想當廚師,跑了好幾間餐廳當學徒,但年邁的父親一聲令下,只能摸摸鼻子回工廠當會計,幾年後正式接班。問題是青春正盛,怎可能委身在銑床工廠,表明意願後,她開始受到親戚們在群組的輪番轟炸。可怕的是,那些都是溫柔的砲彈,其中有段堪稱經典,「讓我一起來正向思考,有知足心才懂感恩,有感恩心才懂善解,有善解心才懂知足」,後三句構成一個無解的循環。無法回嘴,也無處宣洩,美少女因而找上門來。
      
    令人詫異的是,她的目的並不是要尋求任何治療,而是想請我分析,為什麼正向思考會這麼討人厭,我敢打賭她最愛的粉專一定是【每天來點負能量】。
      
    正向心理學的崛起其實很合理,因為當今所有的精神診斷準則,都在定義負向的病症,於是有學者(Martin Seligman)認為,治療不該只是讓人脫離痛苦,更應該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強項,主動解決困境。立意雖然良善,但這樣的精神,要是無意間被過度詮釋或延伸,可能就會導致一廂情願的樂觀。時至今日,正向思考或正能量何以被長輩文綁架,甚至成為一種反指標,的確是個有趣的議題。
      
    倘若把正能量當成摸頭,負能量視為打臉,為什麼大家寧願被打得鼻青臉腫,也不願意被摸頭呢?
      
    很簡單,因為鼻青臉腫才是真實的人生,才是這個世代的寫照。
      
    負能量之所以大行其道,大抵可歸因於三項要素:同理心,誠實,宣洩作用
      
    首先,長輩文不受待見,最常見的原因在於-「缺乏同理心」。諷刺的是,諸如此類的鼓勵,卻是希望我們多攝取銅鋰鋅(這究竟是誰想出來的)。然而天地不仁,魯蛇當道,因此催生出一個很需要被上一代理解的世代,無奈很多長輩經過大風大浪之後,就把同理心留在旅途上,以為只要重述自己的經驗,就是一種同理,以為只要把自己講得比對方還慘,就是一種安慰,但最後會發現根本沒用,為什麼?
      
    因為你才是事件的主角,而不是對方,他只是來天橋下聽你說書的。
      
    如何鼓勵一個人,是一門高明的藝術,想要搞定這件事,竅門多不勝數,在天橋下分成九集也講不完。但要不搞砸這件事,只需要做到一件事,那就是「先試著了解對方到底發生什麼事」,保持這種態度,就能拿到基本分。
      
    第二,長輩文裡的正向思考,每一句都所言不假,但為什麼聽起來就是很假,原因就四個字-「隱惡揚善」。那些話,確實是某些人的成功秘訣,是勵志書上被畫粗體的關鍵字,句句血淚真心不騙。但可惜的是,每個人都會長大,長大的代價,就是必須去碰觸世界的缺角,理解到有時就算努力也不一定會有代價。
      
    於是,我們漸漸明白,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裝備就不一樣,起跑線也畫在不一樣的位置,怎麼看,都不會走向相同的終點。然而這些鼓勵,大多數在跟你說,只要怎麼做,你就一定能變得更好,或是跟那些人一樣好。負能量告訴你,你再怎麼做,也不一定能變好,這些話肯定不中聽,但絕對中肯,他把你不敢講的,羞於承認的,甚至你會在暗地訕笑的虛偽矯情,全都攤在陽光下,因為,世界本來就不公平。
      
    言下之意,就是要你惦惦自己的斤兩,量力而為。
      
    因此,寧可被打臉之後若能變得更清醒,也不要被摸頭之後變得盲從。有時候失敗了,需要的不一定是遮羞布,而是照妖鏡。
      
    第三,正向思考就像一個入口,在你失意的時候,送你一個箭頭,但你可能不太想進去,因為接下來的路長什麼樣,你大概都知道了。而負能量就像一個出口,告訴你有些事可以不用急著變好,只要先緩一緩,找個最近的出口宣洩,到了那裡,你會發現很多人跟你一樣,他們都只是想喘口氣,彼此取個暖而已。
      
    有時候,你不需要幫對方想出解法,因為他比你更清楚,但他就是做不到,這時候,你只要陪他一起罵就可以了,就這麼簡單。
      
    如果把這兩股能量放上舞台,將正能量當作墨守成規的正派,負能量就會是狡黠世故的反派,觀眾想看誰的戲分,誰能折射出現實世界的模樣,答案一目了然。但在我看來,負能量其實處於一個曖昧的地帶,它不教人從惡,而是帶領你「認識自己原本的樣子」,只有對自己誠實,才能思考如何跟世界共存。說穿了,這傢伙根本就不算反派,它只是個苦心把自己偽裝成反派的臥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你認清這個世界。
      
    上個週末,為了臨床教師學分,冒雨上了一堂關於正向思考與溝通的課程,主講者是高醫的蔡宇哲老師。這是一堂頗有收穫的課,蔡教授本身就是正向心理學中心的負責人,對於正向思考,他有一套中肯的說法。所謂正向思考,並不是隱惡揚善,而是「知惡揚善」,也就是說,正向思考是要讓我們理解這世界的惡,不回避這世界的惡,於此同時,還能看到人的善,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強項。
      
    正向思考並沒有任何惡意,只是某些人對於負向狀態的容忍度太低,因此做出了極端的詮釋,讓它失去了人性,也讓人生多了很多規定。
      
    面對失意的人,不需要什麼高深的術語與技巧,只要能看到對方的好,理解他的苦,再給他一個出口,讓他發現自己不錯的那一面,就是一次完成度很高的鼓勵。
      
    治療結束後,我指派了一項作業給美少女,就是我們各寫一段負能量給自己,寫完後赫然發現,這好像是我們的強項,我們應該有加入那個負能量團隊的潛力。
      
      
    偶爾來點負能量,對身心發展才公平

      
    #正向心理學
    #正向思考
    #每天來點負能量